青海省西寧市2017_2018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2017110301166_第1頁
青海省西寧市2017_2018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2017110301166_第2頁
青海省西寧市2017_2018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2017110301166_第3頁
青海省西寧市2017_2018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2017110301166_第4頁
青海省西寧市2017_2018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2017110301166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西寧市1718學年第一學期第一次月考試卷高 二 歷 史一、選擇題(本題共35道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1.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順命中說:“天子受命于天,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雖謂受命于天亦可。”漢武帝接受了這一觀點,主要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張有利于()a光大儒家思想b重建道德秩序c建立太學機構d加強專制統治2.有學者在評論某一觀點時說:“一個人也許能夠天馬行空、細致入微地漫談孝道,但是,只有他的具體行動,才能真正展現他對于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這一觀點是()a天人感應b知行合一c經世致用d格物致知3.李贄在李氏叢書老子解下篇 中寫道:“致一之理

2、,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貴,在侯王可言賤。”李贄提出的觀點是()a提倡人人平等b主張個性解放c否定封建禮教d反對理學空談4.錢穆先生認為:“朱子之所謂理,同時即兼包有倫理與科學之兩方面。”下列朱熹的觀點中最有可能體現“理”有“科學”之含義的是()a“仁”者愛人b“三綱五常”c“格物致知”d“正君心”5.“他們從旁觀察世局,認真思索宇宙的真象,使用著抽象度高且不帶意識形態的執著的語言,描述天道與人事變化的法則,屬于原理性研究的層次是他們的專長。”這一評價是針對()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6.“儒學神學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進程,為封建統治找到了較為理想的意識形態”。這一歷史現象開始

3、于()a春秋戰國b西漢c宋代d明清7.民本思想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寶庫中重要的思想資源,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源遠流長的珍貴歷史遺產。下列主張不能體現民本思想的是()a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b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c民為貴,社翟次之,君為輕d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8.明代一位思想家指出了亡國與亡天下的區別,并明確提出了經世致用思想。這位思想家是()a顧炎武b黃宗羲c王夫之d李贄9.唐朝武則天崇佛,唐武宗滅佛,秦朝焚書坑儒,漢朝獨尊儒術。這四個實例從本質上說明了()a思想服務于政治的需要b君主專制制度的形成c儒家傳統思想的影響d天人感應學說的影響10.先秦某一學派“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

4、上同;此其所長也。及蔽者為之,見儉之利,因以非禮,而不知別親疏。”這一學派應是()a墨家b法家c道家d儒家11.有人評價某部作品時說:“大量運用楚地的方言詞匯,帶有濃厚的南國情調和地方特色。”這部作品可能是()a詩經b離騷c上林賦d雨霖鈴12. “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當若繁為攻伐,此實天下巨害也。”慨言此論的先秦思想流派對傳統文化的最大貢獻應是()a關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態度:真實、自由、寬容b關注國家,留下的是治國理念:公開、公平、公正c關注社會,留下的是公平與正義:平等、互利、博愛d關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價值:仁愛、正義、自強13.一位大學者的詩:“聞道西園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臨。

5、千芭萬蕊爭紅紫,誰識乾坤造化心。”他要從春意盎然中體會“天地生物之心”,與該主張一致的是()a人性本善b心即理也c格物致和d致良知,知行合一14.成書于東漢時期的九章算術以應用題集形式寫成。全書共分方田、粟米、衰(cut)分(按等級分配物資和稅收比例)、少廣(開平方和開立方)、商功(工程的體積計算)、均輸(賦役及稅收計算)、盈不足(盈虧問題)、方程、勾股等九章。據此分析,該書的編寫主要是為了()a解決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b建立獨具特色的數學體系c加強對于廣袤國土的統治d給各級學校配備數學教材15.宋應星全面搜集整理傳統農業、手工業技術,撰成天工開物一書,書名取“天工人其代之”“開物成務”之義”。

6、材料表明中國傳統科技的突出特點是()a重人倫,輕自然b有很強的實用性和經驗性c重視科學實驗d注重對事物本質規律的探索16.周先慎在其明清小說里說到“從思想內涵和題材表現上來說,明清小說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傳統文化的精華,而且經過世俗化的圖解后,傳統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動人的故事而走進了千家萬戶。”據此,說明“明清小說”能夠“走進了千家萬戶”的主要原因是()a傳統文化的包容性b自身較強的適應性c商品經濟的開放性d封建君主制的需要17.“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萬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幾更時萬古千秋”,這些詩句是對下列中國哪種傳統藝術特點的描述()a魔術b繪畫c戲劇d雜技18. “他一方面為政治制度

7、的近代化奔走呼號,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轉向傳統觀念求助。他以資本主義近代化為目標,力圖沖破封建體制,但又難以擺脫封建羈絆。”文中描述的“他“最可能的是()a林則徐b康有為c孫中山d陳獨秀19.一位學者說:“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話小說,成為中國文學史的重要內容;作為傳統文化的民間文學,第一次真正進入了大學的學術殿堂。”材料中的現象出現在()a洋務運動期間b維新變法時期c辛亥革命期間d新文化運動期間20.19世紀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學家認為宇宙中有一種物質是彌漫在世界上,無所不在的。受其影響,19世紀90年代,譚嗣同撰寫了仁學,把仁作為世界的本質,說仁統萬物,仁統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體。由此可見,譚嗣同

8、這一思想認識的突出特點是()a傳統文化與西方思想相結合b全盤照搬西方思想學說c用傳統文化取代了西方思想d頑固堅守儒家傳統思想21.史學家陳旭麓在中國近代社會的新陳代謝中提出:“就其主觀動機而言,他們未必有真心打破舊軌,但他們的主張卻歷史的包含著逸出舊軌的趨向。”文中的“他們”主張()a“以忠信為甲胄、禮義為干櫓”b“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c“唯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隱得以上達,君惠得以下遞”d“我中國欲獨立,不可不革命”22.英國哲學家羅素說:“甲午戰爭,中國被日本打敗,義和團運動后,中國又遭到列強的報復,這終于使中國的有識之士看到中國的當務之急是要有一個更好的更現代

9、化的政府,而不是一個瀕于崩潰的帝王之家。”材料中的“有識之士”提倡()a中體西用b維新變法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學23.早期的新文化運動宣揚“德先生”和“賽先生”,把啟蒙視為“救國之要道”;俄國十月革命以后,新文化運動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這一變化反映了當時()a思想啟蒙運動已失去社會價值b救亡圖存成為中國各階級共識c思想運動的發展體現時代要求d民主科學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24.在歷史上,中國一貫將外國視為“夷”。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夷”的提法方被“洋”或“各國”所取代。“洋務”遂成為“一時之世風”,“一時輿論之所趨向”。這一變化反映了()a近代中國屢敗于列強產生畏懼心理b時人對“技不如人”的體認日益

10、加深c洋務派開近代中國學習西方之風氣d西方文明完全取代傳統的中華文明25.魏源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在當時并未產生多大反響,近二十年以后,洋務派才開始將學習西方的主張付諸于實踐。這反映了()a清政府對時局變化反應遲鈍b魏源的主張沒有可行性c“中體西用”學說被廣泛接受d清王朝被西方列強利用26.學者季羨林認為,我們對西方文化和外國文化,當然要重視“拿來”,就是把外國的好東西“拿來”。這里涉及到三個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結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這里“心的部分”是指()a外國先進的科技b外國的思想文化c外國的政治制度d外國的生活方式27.“西學東漸是指近代西方學術思想向中國傳播的歷史過程甲

11、午戰爭以后,由于中國當時面臨著國破家亡的命運,許多有識之士開始更積極全面地向西方學習”。甲午戰爭后向西方學習的進步思想的主流是()a中體西用b變法圖強c民主共和d民主與科學28. “(它)畢竟使中國人看到了另一個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個世界的部分,并設法把這部分引進到中國來,而成為中西文化頻繁接觸后的當時兩者可能結合的一種形式給僵化的封建文化打開了缺口”。材料評述的進步思想是()a經世致用b師夷長技c中體西用d托古改制29.有史家評論道:“須知那個時候的中國,要在充斥封建主義舊文化的天地里容納若干資本主義的新文化,除了中體西用還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來。”此觀點強調了“中體西用”()a是理想的救國

12、方案b容納資本主義的新文化c符合了當時的國情d充斥封建主義的舊文化30.博物、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課程從清末開始列入中學課程,如圖顯示中學自然科學課程比重的演變情況據此,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1902年自然科學課程的設置標志著中國教育近代化的啟動b1922年自然科學課程比重體現了“五四”時期科學思潮興起c19291936年自然科學課程比重表明國民政府重視科學教育d自然科學課程比重的變化反映了清末民國時期輕視人文教育31.淺析中西方傳統文化的差異與交融一文指出:“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吸收完全取決于中國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國文化在暴力沖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進行痛苦的轉

13、型與嬗變。”這說明a.中國近代文明對西方具有吸引力 b.文化的自身魅力決定其傳播的程度c.文明的交融和吸取具有明顯的差異 d.中西文化交融和汲取的過程較相似32.2011年1月,在全國大學生中開展的“中國文化符號調查”結果公布,在270項候選中國文化符號中,最具代表性的前10項依次是:漢語(漢字),孔子、書法、長城、五星紅旗、中醫、毛澤東、故宮、鄧小平、兵馬俑,而周杰倫、韓寒均排在200名之后,這一結果反映( )a中國傳統典范及遺產深刻影響青年一代 b青年一代的核心價值觀發生根本轉變c現代傳媒帶來的“追星”現象已不復存在 d西方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甚微33.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曾經把子午線從世

14、界地圖中央向西移動170度,使中國正好出現在坤輿萬國全圖的中央。他這樣做a迎合了統治者“天朝上國”的心理 b. 大大開拓了中國知識分子眼界c打破了中國傳統“天圓地方”觀念 d改變了中國人觀察世界的角度34.康熙帝曾說“朕生來不好仙佛”,他多次在他的宮廷教師面前“斥責了佛教和道教”,但另一方面,“康熙帝保護了喇嘛教,頻繁地拜謁佛教的圣山(五臺山),并且修建了大量的佛教寺廟。”康熙帝這一行動,最主要出于a爭取社會政治勢力的支持 b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c通過宗教手段控制思想言論 d對宗教的態度和認識發生了變化35.瑟·萊特說,佛教傳入中國后,佛經譯文遭到改動,例如“丈夫供養妻子”變成了“

15、丈夫支配妻子”,“妻子體貼丈夫”變成了“妻子敬其丈夫”。這種現象主要反映了a傳統文化遭遇沖擊 b理學成為官方哲學c. 外來文化漢化明顯 d. 西學東漸進程加快第ii卷(非選擇題)二.主觀題(30分)36.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孔子極力侶導仁人君子之道,從理想人格的愈義講。孔子所謂口的仁人君子不僅應關切個人道德品格修養,具備忠信、孝佛、克己、好學、知勇、仁怒等諸美德,而且更應懷抱經世濟民的情懷,”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林存光孔子新論材料二 其實儒家思想取得勝利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兩漢400余年,它漸

16、漸由孔孟時期的原始儒學衍化為摻雜了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龐雜思想體系,與其說儒家思想征服了漢代學者,不如講是漢代學者改造了儲家思想。費正清 中國傳統與變遷材料三 黃宗羲認為自秦以后,君反客為主,“視天下人民為人君續中之私物。” “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 “視天下為其大之產業,傳之子孫,受享無窮。” “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君臣關系應該以“天下萬民為事”。 “故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 “何曾有一毫為天下之心故!”摘編自黃宗羲明夷待訪錄請回答:(1)據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仁人君子的

17、理想人格;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孔子的政治主張。(6分)(2)據材料二,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勝利”?漢代學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樣的主張?(6分)(3)據材料三,概括黃宗羲的主張,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產生的原因。(6分)37.閱讀下列表格(12分)鴉片戰爭師夷長技以制夷甲午中日戰爭洋務運動維新變法八國聯軍侵華實業救國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從表格中選出三個關鍵詞,提煉一個與近代中國思想史相關的主題闡釋。(要求:主題立意明確;關鍵詞選擇準確并運用這三個關鍵詞對該主題進行簡要文字說明邏輯清晰;史論結合。)歷史答案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dbaccbb

18、aaabccabbcb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dabccbabbccccaaac36.(1)品德:具備個人美德;懷抱經世濟民情懷政治主張:恢復周禮和等級秩序;以德治國,反對苛政與任意刑殺(2)確立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主張:春秋大一統;天人感應;君權神授;三綱五常(3)主張:反對君主專制;君臣應服務于天下;建立“天下之法”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君主專制強化;理學僵化37.從表格中選出三個關鍵詞,提煉一個的主題闡釋。(要求,主題立意明確;關鍵詞選擇準確并運用這三個關鍵詞對該主題進行簡要文字說明邏輯淸晰:史論結臺。)示例一主題:中國近代被侵略的歷程。(近代西方列強的侵華史)關鍵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歷史,西方列強發動的一次次侵華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鴉片戰爭后淸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及其附件,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甲午中日戰爭后被迫簽訂馬關條約,西方列強轉向以資本輸出為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大大加深: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被迫簽訂辛丑條約,淸政府完全淪為西方列強的工具,半殖民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