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 問題綜合評價單教師版_第1頁
《蘭亭集序》 問題綜合評價單教師版_第2頁
《蘭亭集序》 問題綜合評價單教師版_第3頁
《蘭亭集序》 問題綜合評價單教師版_第4頁
《蘭亭集序》 問題綜合評價單教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蘭亭集序 問題綜合評價單 教師版【學習目標】 1、指導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領悟作者對人生重大問題的深切感慨。 2、指導學生體會本文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的寫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3、指導學生品味本文精練優(yōu)美、樸素清新的語言。 【學習難點】 1、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jīng)過,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駢散并行而以散為主的特色。 3、背誦全文,掌握“修、致、臨、次”等詞的多義性。 【學法指導】 1、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朗讀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在把握文意、理清思路基礎上熟讀成誦。 2、利用預習效果教學,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義的講解,

2、重點突出一些疑難字、詞、句,主要采用課堂討論的方式,教師適當點撥。 3、在理解語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組討論。 【課時安排】兩課時 【知識銜接】 1、作者簡介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瑯琊臨沂(今屬山東),后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后人尊為“書圣”。 本文是一篇書序。東晉穆帝水和九年,王羲之和當時名士謝農(nóng)、孫綽等41人,于三月三日在會稽郡山陰的蘭亭集會。他們曲水流觴,飲酒賦詩,各抒懷抱,最后由王羲之作一篇序文,總述其事,這就是蘭亭集序。 2、文本解讀 文章首先記述了集會的時間、地點及與會人物,言簡意賅。接著描

3、繪蘭亭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和周圍景物,語言簡潔而層次井然,描寫景物,從大處落筆,由遠及近,轉而由近及遠,推向無限。先寫崇山峻嶺,漸寫清流激湍,再順流而下轉寫人物活動及其情態(tài),動靜結合。然后再補寫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輕揚的春風,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萬物。意境清麗淡雅,情調歡快暢達。蘭亭宴集,真可謂“四美俱,二難并”。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別離,所謂“興盡悲來”當是人們常有的心緒,盡管人們?nèi)∩岵煌郧楦鳟悾瑒倓倢ψ约核蛲医K于獲致的東西感到無比歡欣時,但剎那之間,已為陳跡。人的生命也無例外,所謂“不知老之將至”(孔子語)、“老冉冉再將至兮”(屈原語)、“人生天地間,奄忽若

4、飆塵”(古詩十九首),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當想到人的壽命不論長短,最終歸于寂滅時,更加使人感到無比凄涼和悲哀。如果說前一段是敘事寫景,那么這一段就是議論和抒情。作者在表現(xiàn)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嘆中,流露著一腔對生命的向往和執(zhí)著的熱情。 魏晉時間,玄學清談盛行一時,土族文人多以莊子的“齊物論”為口實,故作放曠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個頗具辯才的清談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與一般談玄文人不同。他曾說過:“虛談廢務,浮文妨要”(世說新語言語篇)在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確地指斥“一死生”、“齊彭殤”是一種虛妄的人生觀,這就明確地肯定了生命的價值。 這篇文章具有清新樸實、不事雕飾的風格。

5、語言流暢,清麗動人,與魏晉時期模山范水之作“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文心雕龍明詩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齊而富于變化,以短句為主,在散句中參以偶句,韻律和諧,悅耳動聽。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指導朗讀,辨證字音。 2、結合文言文實詞、虛詞用法及句式特點等相關知識。具體講解字義、句意。 3、在疏通全文的基礎上,理清文章思路。 【學習過程】一、預習檢測(一)字音 癸(gu)丑 修楔(x) 流觴(shng)游日騁(chng)懷 趣(q)舍萬殊 彭殤(shng) 會稽(kui j) 感慨系之(x)(二) 特殊句式 、省略句: ()省主語:(群賢)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群賢)引以為流觴曲水 (2)

6、省介詞賓詞 引以(之)為流觴曲水 (3)省介詞“于”映帶(于)左右 悟言(于)一室之內(nèi) 2、倒裝句: (1)介賓短語后置(也叫狀語后置) 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于會稽山陰之蘭亭會 不能喻之于懷不能于懷(在內(nèi)心)喻之 亦將有感于斯文亦將于(對)斯文有感 當其欣于所遇當其于所遇欣 (2)定語后置: 雖無管弦之盛雖無盛之管弦 (三)、古今異義 其次:古義:其,代詞,指曲水,次,旁邊,水邊。如:列坐其次。 今義:次第較后;第二。 次要的地位。 斯文: 古義:這次集會的詩文。如:亦將有感于斯文。 今義:斯文 文化或文人。 懷抱: 古義:胸懷換負。 今義:抱在懷里;胸前;心里存著;打算。 以前: 古義:把作為

7、。如:引(之)以(之)為流觴曲水。 今義:認為。 所以: 古義:所用來。如所以游目騁;的原因。如:所以興懷。今義:表因果關系的連詞;實在的情由或適宜的舉動(限用于固定詞組中做賓語) (四)、詞類活用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少,年齡輕的人,長,年齡大的人。均是形容詞作名詞。賢,賢德之人,形容詞作名詞。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一,數(shù)量詞作動詞,等詞,把看作一樣。 齊彭殤為妄作。“齊”字形容詞作動詞,把看作相等。 少長咸集。少長,形容詞作名詞,年齡大的和年齡小的人。 通假字 趣舍萬殊:“趣”通“取”,取向。或通“趨”,趨向。 涉及成語: 群賢畢至、崇山峻嶺、放浪形骸、情隨事遷、感慨系多、游目騁懷(五)一詞

8、多義:1.之 (1)動詞:往,到達。例:所之既倦。(2)代詞:回指上文中的事。例:以之興懷。 (3)結助,取消句子獨立性。例:夫人之相與。(4)結助,定語標志。例:極視聽之娛。(5)音節(jié)助詞,襯足四個音節(jié)。例:暮春之初。2.一 (1)一起。例:若合一契。 (2)一樣:例:其致一也。 (3)看作一樣。例:固知一死生為虛誕。(4)一邊一邊:例:一觴一詠 二、要求學生參閱注釋,理解文章大意,提出預習時不能解決的字詞句,教師答疑或學生討論。 三、整體感知作品,理清文章思路。 1、討論:全文有四段,每一段的內(nèi)容要點是什么?(分別用六個字來概括) (一)記敘蘭亭盛況;( 1、2段) (二)抒發(fā)人生感慨;(

9、 3段 ) (三)交代作序目的。 ( 4段 ) 2、討論:一、二段共有六句話,作者是如何記敘這次蘭亭集會的盛況的?指名學生依次朗讀每一句的內(nèi)容,討論后概括出每句話的內(nèi)容要點。 明確: (一)記敘蘭亭盛會: (1)時間:“永和癸丑暮春” 地點:“蘭亭” 目的:“修禊事也” (2)人物:“群賢少長” (3)環(huán)境:“此地有,又有” , (4)活動:“引以為流觴曲水” (5)天氣:“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6)感受:“信可樂也。”總結: (1)良辰:暮春之初: 農(nóng)歷1、2、3月為春季,暮春自然是三月。記得孔子有一次和子路、曾皙、冉有等幾位學生一起談論志向問題。當問到曾皙時,他答說:“暮春者,春服既成,

10、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詠而歸。”曾皙的春風沂水、民生和樂大得孔子贊賞。南北朝丘遲在與陳伯之書中也說:“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想以江南暮春之美景、故國之思激發(fā)屈膝事故的陳伯之幡然悔悟。可見暮春三月是人間一段最美的時光,又因為修楔,可知是3日,古人在這一天舉行祈福消災的儀式,這又是一個多么吉祥美好的日子啊! (2)美景: 蘭亭地處“會稽山陰”,即當時的會稽郡山陰縣距離城西二十余里有個名蘭渚的勝境,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主體是山水,其山如何?“崇”與“峻”是本色形容,而“茂林修竹”四字遂賦予山嶺盎然生氣;其水如何?“清”與“澈”亦

11、為本色形容,而“映帶左右”四字使流水神采飛動,再看天氣,“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天宇清朗,和風吹拂;在這里沒有“草長鶯飛”春間鬧,也沒有“姹紫紅開遍”的艷麗,只有清風拂面,水聲泠泠;在這里物我同化,是非頓消,心境澄明,信可樂也。 (3)樂事: 指什么?明確“修楔事也”。當?shù)仫L俗:這一天人們無論貴賤老幼,都要到河畔、溪邊,用涼水洗臉,意即滌除塵垢,以驅除不祥,祈求安福。當時王羲之正任會稽內(nèi)史(相當于太守),他邀集司徒謝安、司馬孫綽等詩人名流以及兒子徽之、操之和十歲的獻之之等共四十一人,真可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杜枚詩云“大抵南朝多曠達,可憐東惡最風流”。這里“群賢”不是浮泛奉承之辭,

12、他們熱愛自然,輕忽世俗得失為禮儀,有高遠情操,直率任性,表明諸予與已意氣相投。有道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否則,雖有良辰美景也不是為樂。 當然更樂的事不在修楔,而在于作曲水流觴之飲。請將他們的賦詩的一句找出來齊讀: “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請同學們對照注釋來看這句話: 譯文:引(清流、激湍)作為流送酒杯的環(huán)曲水流,(大家)依次坐在曲水的旁邊(拿著流到身邊的酒杯飲酒),雖然沒有吹拉彈唱的熱鬧場面,但一邊飲酒,一邊賦詩,也足夠盡情地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思了。 眾人陶醉在自然美景之中,盡情盡意,歡聲笑語,久久不絕,以致感到人為的管弦之聲亦屬多余了。 (

13、4)賞心 此情此景,作者感到賞心悅目,他如何表達? 學生讀:“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譯文:指起頭來看到宇宙的廣大,低下頭看到萬物的繁多,借此來放開眼界,舒暢胸懷,盡情享受耳聽和眼觀的樂趣,真是快活啊。 討論:仰觀宇宙,俯察萬物,是極視覺之娛;竹木蕭蕭,流水潺潺,是盡聽覺之樂。但最令人快樂的還不在于此,而是游目騁懷,如何理解“游目騁懷”? 、討論:這段文字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寫景抒情,敘議結合。如敘說“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列坐其次。”下面緊接著引申而論“雖無絲竹之盛,亦足以暢敘幽情”;下面也同樣是敘議結合:“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14、。”由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得出這樣的結論:“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討論:這段話語言有什么特點? 明確:記敘性文字言簡意賅,如開頭總敘,只25個字就交代清楚了蘭亭集會的時間、地點、目的,表現(xiàn)出高超的語言技巧;寫景的文字精練優(yōu)美,樸素清新。 第二課時 【學習重點】 1、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駢散并行而以散為主的特色。 【學習過程】 一、集體背誦第一段,導入新課。 二、討論第三段內(nèi)容 1、這段話作者是圍繞什么主題展開議論的?是如何逐步展開的? 明確:作者承上文的“樂”字,由樂

15、而憂,由生而死,圍繞人生重大問題抒發(fā)感慨 2、這段話的議論與上一段的敘事有何聯(lián)系? 明確:首句“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賢畢至,少長咸集”而言;也是承上“仰觀宇宙之大,俯察晶類之盛”中的“俯仰”二字推開一步的說法。下面承此句論述了兩種人:一種是“晤言一室之內(nèi)”倦于涉獵游玩的,一種是“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的。他們雖然“取舍”“靜躁”不同,但當“欣于所遇”時都是“不知老之將至”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又都是情隨事遷,令人感慨的。作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fā)表議論,推進到生死的大問題,抒發(fā)了對“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無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 結: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語言一室之內(nèi)(靜) 或

16、放浪形骸之外(躁) 欣于所遇(快然自足)情隨事遷(感慨系之) 況修短隨化 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三、討論第四段 理解:交代作序目的,引起后人感懷。 1、討論:結尾部分從“臨文嗟悼”說到“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這段議論中飽含感情,寫出了閱讀昔人興感之作時內(nèi)心苦悶傷感與古人產(chǎn)生共鳴。作者接上文“死生亦大矣”提出“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的觀點,認為“有生就有死”,對于生死說得如此痛切,雖有悲觀消極情緒,但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批判了老莊哲學中的虛無主義世界觀。 2、如何理解這篇書序行文的巧妙? 明確:這段議論中飽含感情,寫出了閱讀昔人興感之作時內(nèi)心苦悶傷感與古人產(chǎn)生共鳴。作者接上文“死生亦大矣”提出“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的觀點,認為“有生就有死”,對于生死說得如此痛切,雖有悲觀消極情緒,但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批判了老莊哲學中的虛無主義世界觀。 四、歸納總結: 本文的妙處正在這借題發(fā)揮上,因而顯得立意高遠,王羲之用324之,既寫出了蘭亭盛會之樂,又由此生發(fā)議論,談到“死生之大”,進而談到了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 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痛: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成陳跡;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悲:后之視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