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中國當代建筑設計傾向_第1頁
推薦:中國當代建筑設計傾向_第2頁
推薦:中國當代建筑設計傾向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當代建筑設計傾向我們正處在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時期,經濟飛速發展,城市大量建設,給建筑師提供了無 窮盡的設計機會。改革開放以來,雖不能說中國建筑界形成了設計流派,但近2020年的建筑實踐,建筑設計思想的傾向性是明顯的,現簡述如下:民族形式的設計不是新生事物,它是歷史上傳統復興思想的延續,由于建造的不經濟性 和施工的不合理性,以及新建筑規模的擴大,建筑體量的龐大等等因素,民族形式的設 計顯現出不適應性。2 2、當改革開放,打開國門,現代主義設計像開閘的洪水,迅猛發展, 遍地生要,大量性建造的建筑幾乎都按形式服從功能的思想設計,這一實用經濟的設計 思想仍將作為今后相當長時期內大量建筑設計的基礎。3

2、 3、受西方后現代主義、解構主義,以及建筑符號學、建筑類型學、建筑心理行為科學等交叉科學理論的影響,建筑設計表 現出一種前衛設計傾向,這一傾向的特點表現為形式構成模仿西方設計,追求奇特與動 感,具有廣告性及標志性,建筑類型集中于娛樂、商業及服務業建筑,具有商業化表現。4 4、新西洋建筑指運用西洋古典形式就像商品包裝,或是一種商業標簽,若去掉這些附著 物,完全是一付現代建筑的面目,這一設計傾向的出現其社會根源或許在于人們的崇洋 心理。5 5、鄉土設計指在中國特定的地域文化圈中,運用自然生長的鄉土建筑的形式、空 間,甚至建造手段設計建造滿足現代生活功能的新建筑,這一傾向試圖留住地域建筑文化的根,但

3、在追尋地方性的同時失去地方性。6 6、智能化設計已有萌芽,隨著高科技成果2121世紀建筑的主流的不斷出現,人們將完全進入信息社會,高科技智能化設計將成為人到暮年容易回首往事,社會發展到了世紀末,必然產生懷舊思潮。世紀末的建筑界表 現出濃重的懷舊情緒,被普遍認為影響美國設計領域的四大設計思潮包括后現代主義解 構主義、過程設計及智能化設計,其中前三者都帶有不同程度的懷舊傾向,中國建筑盡 管處在方興未艾向成熟階段發展時期,但 2020世紀末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建筑設計同樣 較大程度表現出對歷史傳統情有獨衷。歷史何其相似,1919世紀末西方折衷主義思潮是對過去的懷戀,隨著工業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

4、變產生新建筑運動,現代建筑徹底 否定了折衷主義的設計。同樣,隨著信息革命的不斷深入、高科技成果不斷出現,社會 必然進入全信息社會,計算機網絡將成為人與人之間聯系的主宰,社會生產方式和人們 的生活方式也將徹底改變,公務員及企業職員只需在家辦公,研究人員及學生也只要在 家查閱圖書資料和上課,家庭式獨立地居住將多功能化新的生活方式必然呼喚與之相適 應的建筑方式和設計,因而建筑的革命勢在必行,勢不可擋。2121世紀的建筑革命將以與高科技成果密切相關的建筑材料、建筑結構技術、建筑施工技 術、建筑智能化管理以及建筑設計等技術手段為基礎,徹底否定2020世紀末開始并發展的懷舊傾向;建筑設計思想向宏觀及微觀延

5、伸,建筑師不僅更多地重視建筑的社會影響, 建筑對生態的保護以及建筑對人類生存的制約,而且更多地注重與人尺度相關的園林及 室內環境的設計;建筑形式走向怪誕及平庸兩個極端,形式的平庸是因為人們更多地重 視建筑的軟體和空間,形式可能像微機殼一樣簡單,形式的怪誕是因為建筑藝術為尋求存在的理由而故意創造神秘性,試圖通過怪異的造型引起社會和公眾的注目 因而這種以高科技為基礎的智能化設計將成為 2121世紀的必然,但經過一段實踐,像 2020 世紀現代建筑一樣,產生種種問題,比如人與人之間面對面實質性的接觸減少,建筑師 又將致力于給人們提供會面場所的建筑努力,由此又將形成智能化設計之后的建筑設計 思潮。歷史似乎在重復,但內容和本質發生了變化。 2020世紀是人們享受工業革命成果的時代, 現代建筑是工業社會的必然產物;2121世紀是將人們盡情享受信息革命成果的時代,智能 化建筑將成為信息社會的必然產物。結語:借用拿破侖的一句名言: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 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事實表明,習慣左右了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