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道路交通近期建設規劃_第1頁
廣州市道路交通近期建設規劃_第2頁
廣州市道路交通近期建設規劃_第3頁
廣州市道路交通近期建設規劃_第4頁
廣州市道路交通近期建設規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概 述近期建設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從宏觀調控走向實施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城市近期建設項目安排的依據;其中的道路交通部分更是體現和落實規劃意圖的重要組成內容。道路交通近期建設規劃的主要內容是確定近期交通發展策略,確定主要對外交通設施(機場、鐵路、港口、高速公路等)和城市主干道、軌道交通、大型停車場的設施布局、建設規模和實施時序等。道路交通近期建設規劃既要針對城市的主要交通問題,又要考慮城市發展的需要,引導和促進城市總體規劃意圖的實現。2010年亞運會為廣州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創建“兩個適宜”的城市,進一步合理引導城市空間拓展與未來的持續發展,強化廣州作為交通樞紐、物流、客流中

2、心的地位,充分發揮華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國際商貿中心的作用,對城市的交通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20062010年期間,城市道路交通建設必須要著眼于全局,爭取更大突破。2 近期建設回顧與現狀問題分析2.1 道路交通建設情況“十五”期間廣州市經濟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為5115.75億元,比上年增長13.0%,人均gdp達到8500美元,在國內大城市中位居前列。“十五”期間也是廣州歷史上城建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全年完成城建投資從2001年的142.6億元發展到2005年的256億元,年均增長15.7%。2005年的城建投資中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占170

3、.9億元,占66.7%;其中地鐵投資為73.3億元,城市道路網投資為97.6億元。“十五”期間,廣州市在城市建設“三年一中變”取得豐碩成果的基礎上,按照“一手抓適應,一手抓提高”的方針,城市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入快車道,在拉開城市布局、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實施“南拓、北優、東進、西聯”的空間發展策略、推進三大港建設(空港、海港、信息港)、以新區建設帶動老區改造等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先導作用。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型的城市結構框架和區域性交通樞紐已見雛形。過去五年道路交通建設的發展特征如下:(1)城市建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道路交通為重點的建設資金規模持續高強度投入,初步構建起科學合理,由高速公路

4、、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構成的,層次分明、功能明確、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網絡體系;2005年末廣州市十區市政道路長度達到5109km,道路面積8616萬m2,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4m2。(2)區域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緊緊圍繞新機場、新客站、南沙港等重大區域性交通樞紐設施配套建設高等級道路,加強重大區域性交通樞紐設施對珠江三角洲和華南地區的輻射能力,鞏固廣州中心城市的地位;2004年8月,廣州新白云國際機場建成并順利轉場投入使用;廣州港南沙港區一期工程4個5萬噸級深水泊位建成投產,實現了廣州港從“河口港”向“海港”發展的新跨越,增強了廣州港作為沿海主樞紐港的功能;開工建設廣州鐵路新客站、武廣客

5、運專線、廣深四線、廣深港高速鐵路和廣珠鐵路;完善公路客貨樞紐設施(公路客運站和公路貨運站)建設和布局,已建成客運樞紐11個、貨運樞紐站4個。(3)軌道交通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地鐵二號線首期工程琶洲-三元里、地鐵三號線廣州東-客村、四號線萬勝圍-新造、八號線琶洲-萬勝圍建成通車,已有59.2公里的地鐵線路投入運營,初步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地鐵環狀運營線網。正在建設有還有二八號線江南西-廣州新客站、曉港-鳳凰新村試驗段,三號線客村-番禺廣場、天河客運站-體育西段、機場線試驗段,四號線新造-黃閣段、黃閣-沖尾段,五號線滘口-文沖段,六號線潯峰圩-黃沙試驗段等工程。(4)進一步完善以交通主骨架路網為重點的

6、城市基礎設施,推進“雙快”(高快速路、快速軌道)交通體系建設;加強中心區的交通組織優化工作,構筑路網微循環系統;加強交通堵塞點系統改善工作,通過完善支路網,合理路口渠化,構筑路網微循環系統,均衡路網使用;如天河地區的交通改善中,提出構筑路網微循環系統,增加黃埔大道掉頭匝道等建議,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系統改善重點地區交通堵塞,逐步打通斷頭瓶頸道路,以完善道路系統結構,提高路網交通效率。(5)圍繞“九運會”等大項活動的發展契機,開展大量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有力促進了城市交通的發展。(6)配合大學城、科學城、南沙等新區建設,適度超前推進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有力促進和引導了新區的開發。(7)交通附屬設施

7、建設不斷完善。公共交通完成了天平架公交樞紐和中山八公交樞紐的改造工程,并完成了車陂公交總站、大學城公交樞紐等一批公交站場的規劃建設;加強了公共停車場、路邊停車和行人過街設施的建設,滿足廣州市不斷增長的交通需求。2.2 現狀問題分析(1)城市交通供需矛盾仍然突出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機動化的迅速發展,居民出行趨于活躍,交通需求增長迅猛, 道路交通運作質量下降。2005年全市機動車擁有量177萬輛,雖然機動車總量增長緩慢,但小客車增長迅猛,平均每天新車上牌300多輛,年增長20%以上,隨著限摩措施的實施,摩托車數量急劇下降,車種構成處于調整時期。小汽車進入家庭開始步入了高速發展階段,道路交通方式正

8、從摩托車時代向小汽車發展逐步演變。環城以內主要道路機動車速普遍下降,中心城區主骨架路網負荷增加,系統運作質量下降,市區路網的骨干路網承擔著沉重的交通壓力。主干道的交通壓力進一步上升,高峰期間平均速度僅為25公里/小時,老城區的主干道更跌至20公里/小時;多處地方出現經常性交通擁擠現象,道路交通形勢不容樂觀。雖然廣州市近年來不斷加大投資力度,但道路設施的增長速度仍然大大落后于小客車增長速度。從2001年到2005年,廣州市區小客車則從23萬輛增長到50.8萬輛,年均增長22%;而同期道路長度從4210公里增加到5109公里,年均增長5.0%,道路面積從5270萬平方米增加到8616萬平方米,年均

9、增長13.1%。(2)區域交通基礎設施承載能力有待提升鐵路設施布局與城市發展不協調,鐵路客運設施能力緊張,鐵路貨運發展有待突破,鐵路運輸組織效率不高;港口運能仍然不能適應水運需求發展,出海航道水深不足限制港口發展,港口集疏運條件的不足;客貨運樞紐布局與城市發展尚待協調,對外客貨運樞紐與市內交通設施銜接不暢,客貨運樞紐能力與運輸需求不相匹配,貨運站場經營管理不能滿足現代物流發展需要。(3)道路網絡尚不能適應城市發展要求城區路網級配不合理,部分道路功能紊亂;對外交通通道能力不足,制約城市發展;市域高等級路網沒有形成網絡,難以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局部路段出現交通瓶頸,急需調整路網解決結構性缺陷。(4

10、)公共交通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軌道交通尚未形成網絡,難以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地鐵站點交通銜接設施建設滯后,各交通方式之間缺乏有效整合;公交站場不足,線網層次不清,協調力度的不足,公交優先的路權保障不力,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5)公共停車場、行人過街設施等交通設施尚待完善雖然近年廣州市新建了多處社會停車場和立體行人過街設施,但面對著機動車保有量迅速增長的局面,部分地區仍然存在停車難和過街難的問題。3 城市道路交通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3.1 科學發展觀和構筑和諧社會的要求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統籌兼顧,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新發展觀的基本

11、內涵,就是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廣州城市發展要堅持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大力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因此,城市道路交通的建設應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筑和諧社會的要求,建管并舉,促進城市交通的可持續發展。3.2 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廣州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新的階段,經濟發展更加注重速度與結構、質量和效益相統一,體制改革更加突出整體推進和制度創新,城市發展更加強調協同發展、生態優先和營造“兩個

12、適宜”,產業結構調整更加遵循產業協調發展規律,對外開放更加重視全面提升開放水平,社會事業發展更加凸顯以人為本。根據我市十一五發展規劃,到2010年,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萬美元,比2002年翻一番,奠定現代化大都市的基本格局。3.3 城市布局不斷優化貫徹實施“南拓、北優、東進、西聯”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拉開建設,開辟新區,疏解舊城,分片集中發展,以新區建設帶動舊城更新,進一步優化城市結構布局。從區域和戰略的角度更為集約地配置空間資源和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相對集中、完整、協調地分片集中發展,加強各新城區配套系統建設,完善其功能,逐步形成由中心主城區、南沙副城區、花都副城區、蘿崗副城區、荔城組團

13、和街口組團組成的“一主三副兩組團”的城市空間結構。按照“拉開建設,優化布局,新區先行,帶動老區”的思路,堅持新區建設為主,舊城更新為輔的原則,貫徹實施“南拓、東進、北優、西聯”的空間發展策略,推進重點地區的發展。在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中,優先建設2010年亞運會相關設施,確保亞運會的圓滿召開。中心主城區重點建設珠江新城、大學城及周邊地區、新客站周邊地區、廣州新城、白云新城、琶洲地區、金沙洲居住區、亞運主場館周邊地區等;南沙副城區重點建設南沙中心區、南沙汽車產業基地和南沙臨港產業區等;蘿崗副城區重點建設蘿崗中心區、廣州科學城及周邊地區、廣州國際生物島、東部石化和汽車產業區等;花都副城區重點建設

14、新機場周邊地區、花都汽車產業基地等;荔城組團依托職業教育基地、白水寨風景名勝區等特色產業項目,帶動地區健康可持續發展;街口組團依托從化明珠產業基地、從化溫泉度假養生谷、職業教育基地等項目,推動地區發展。3.4 承辦2010年亞運會的契機為充分體現“祥和亞運、綠色亞運、文明亞運”的主題,提供一流的城市交通服務,廣州將積極搭建空中橋梁,服務亞洲、走向世界;打造區域樞紐,輻射泛珠三角地區;編織立體網絡,支撐城市空間拓展;應用智能管理,提高交通運行效率;發展綠色交通,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形成對外四通八達,對內出行便利,高效、快捷、人性、智能、生態的綜合交通運輸系統。4 近期道路交通建設規劃4.1 指導

15、思想未來五年廣州市城市道路交通建設的指導思想是:圍繞廣州市十一五規劃,堅持以建設“兩個適宜”現代化大都市為目標,堅持科學發展觀,在城市“南拓北優、東進西聯”總體發展戰略、廣州交通發展戰略和亞運交通發展戰略的指導下,進一步合理引導城市空間拓展,強化廣州作為交通樞紐、物流、客流中心的地位,實現“帶動珠三角、輻射華南地區、影響東南亞”的戰略目標。4.2 規劃原則 貫徹科學發展觀 深化落實戰略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 與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協調 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和區域一體化發展 遠近結合、突出重點,提高規劃可操作性4.3 建設目標(1)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繼續實施“南拓、北優、東進、西聯”的城市空間發展

16、戰略,完善以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為基礎,主要沿珠江水系發展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型城市結構。重點建設中心主城區、重點發展區的道路交通網絡,以道路網絡建設發展帶動新區開發,引導城市空間結構拓展。(2)推進區域性交通樞紐和“雙快”交通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大型交通樞紐和以“雙快”交通體系為骨干的大都市綜合交通系統建設。繼續推進新機場二期、南沙港二期和新鐵路客運站以及武廣專線等大型對外交通樞紐工程建設,以及珠江三角洲高等級路網體系建設。(3)完善綜合交通網絡加強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強化城市作為區域性交通樞紐、物流、客流中心的功能,提升交通的運行效率。加強城市道路交通設施的建設,滿足城市發展需求,完善城

17、市的綜合服務功能。優化中心城區快捷路系統的服務功能,加強道路網絡與軌道網絡的協調和銜接,促進城市交通由單一系統向多種交通方式綜合平衡、網絡狀發展。(4)塑造亞運城市形象通過改造、新建和擴建一些體育設施與配套的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帶動城市新區發展和舊城更新,塑造廣州現代化、國際化的城市新形象。到2010年,廣州市主骨架路網將全面建成,形成以城市高快速路系統為骨架,功能級配合理的現代化城市道路交通體系。4.4 建設策略(1)重點優先加快“四環十八射”高等級骨架路網建設,切實提高城市出入口道路通行能力和過境交通疏導能力;(2)中心區特別是環城高速公路以內地區在加強主骨架路網建設的同時,結合城市交通需求

18、發展、交通分布特征,優先完善交通緊張地區主次干道路網(如舊城區、天河新區、北部峰腰地區等),完善道路系統結構;(3)按照“拉開建設,優化布局,新區先行,帶動老區”的思路,堅持新區建設為主,舊城更新為輔的原則,貫徹實施 “南拓、東進、北優、西聯”的空間發展策略,加快構造外圍重點發展區的骨架路網,推進重點地區的發展;(4)加強各亞運場館與市內主要地區、交通樞紐、重要服務服務設施之間,以及各亞運場館之間的快速聯系道路的建設,滿足亞運交通目標的要求,確保每個亞運場館所在的重點發展區至少有兩條快速通道支撐;(5)同步實施重大樞紐工程(如鐵路新客站、新機場等)、重點項目(如國際會議中心、會展中心、亞運比賽

19、場館等)的配套道路設施建設;(6)逐步打通路網關鍵節點和交通瓶頸,提高網絡連通性與通行能力,加快擴展快捷路系統的服務范圍,完善交通設施,全面改善中心區交通堵塞局面;(7)以人為本,合理布置行人過街設施,完善行人交通系統;(8)統籌考慮20062010年各項道路交通建設計劃,發揮對我市近期城市道路交通建設的指導作用,保持交通秩序的順暢,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道路基礎設施建設中,優先建設亞運相關設施。4.3 道路交通建設重點根據廣州市“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一手抓適應,解決當前城市交通出現的問題,一手抓提高,打造區域性交通樞紐,按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要求,進一步加大投入,到2010年基本

20、建成現代化交通網絡,打造連通世界、輻射東南亞的區域性交通樞紐,強化城市服務功能,支持和引導城市組團式擴展。(1)對外交通機場 進一步鞏固全國三大航空門戶樞紐地位,建設東南亞中心樞紐;在拓展國際業務、增加門戶功能的同時,重點發展國際國內航空中轉及銜接業務,逐步走向亞太乃至全球,最終建成亞太地區大型復合式航空樞紐。至“十一五”末期,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4000-4500萬人次;貨運吞吐量達到145萬噸;年飛機起降架次34.78萬架次。 “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機場二期工程,包括新建中性貨運站場1座,新建和擴建東三、西三指廊及其相應站坪工程,聯邦快遞亞太轉運中心以及國際航站樓工程等。鐵路 廣州既是珠三角

21、軌道交通網絡的中心,也是中國未來四個鐵路主樞紐之一。總體上,廣州客運樞紐站維持“三主一輔”的布局形式(三主為:廣州新火車站、廣州火車站、廣州東站;一輔為:廣州北站),通過“三主一輔”的客運樞紐布局規劃的,將進一步加強廣州鐵路樞紐站之間的合理分工,充分發揮鐵路運輸的主導地位,提高市場競爭力。2010年前,將建成由兩條主軸線(廣州至珠海、廣州至深圳)和聯絡線(中山小欖至虎門)組成的珠三角城際快速軌道交通網主干架。近期重點推進廣深港客運專線(兼城際鐵路)、廣州珠海城際鐵路、廣深鐵路增建第四線、廣珠鐵路(兼南沙疏港鐵路支線)、廣州河唇鐵路增建第二線的建設。建成武廣客運專線、廣州鐵路新客站,擴建廣州站、

22、廣州東站。改造江村主編組站,新建、擴建下元、官窯兩個輔助編組站、花都軍田集裝箱中轉站;改造大朗、石圍塘、小塘西等貨站。港口 “十一五”期間,進一步鞏固廣州港在國家綜合運輸體系中地位,與周邊港口共同形成分工合理,層次分明的樞紐港口群;基本確立廣州港作為國際集裝箱干線港地位和南沙自由貿易港區地位,形成具有競爭優勢的現代化綜合物流樞紐港。近期以新建擴能為主線,改造和港區功能調整為補充,加強港口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南沙港區二期工程、南沙港區沙仔島碼頭工程、航道二期工程項目、航道三期工程項目、新沙港區二期工程項目、南沙港區糧食碼頭工程、南沙港區礦煤碼頭工程、南沙港區三期工程、桂山島30萬噸油碼頭工程、

23、桂山島成品油碼頭工程、南沙港區小虎石化碼頭工程、南沙港區蘆灣作業區多用途碼頭工程、廣州港lng碼頭工程、南沙港區龍穴造船基地等工程。公路 遷建城區不符合規劃的客貨運站場,優化客貨運站場布局,提高城市公路運輸整體效率。完成市客運站和窖口客運站的改建,新建嘉禾客運站、南沙客運站、廣州東站客運站、新塘客運站、荔城客運站;推進“3(三大國際物流園區)+5(五大區域性綜合物流園區)”物流園區建設,擴建機場物流園區貨物流通中心,新建南沙物流園區貨物流通中心,擴建白云貨運站、科學城貨運站,新建黃金圍貨運站、大朗貨運站、市橋貨運站等。(2)城市道路網絡著力打造區域性交通樞紐,適應大廣州行政區劃調整,加快推進“

24、雙快”(快速道路、快速軌道)交通體系建設,支持亞運的交通建設,系統改善重點地區交通堵塞,逐步打通斷頭瓶頸道路,以完善道路系統結構,提高路網交通效率,引導城市空間拓展和結構調整,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保證城市建設發展戰略規劃各項意圖的順利實現。到2010年,廣州市主骨架路網將全面建成,基本形成以城市高、快速路系統為骨架,功能級配合理的現代化城市道路交通體系。中心區重點優化路網等級結構,完善中心城區路網系統,加快中心區微循環道路的建設,提高路網整體使用效率和通行能力。外圍區重點建設組團間的高快速道路和新發展地區的主次干道,加強中心區以及外圍區的交通聯系。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城市高快速路系統為主骨

25、架、功能級配合理的現代化城市道路交通體系。未來五年主要道路建設項目分成完善交通性骨架路網(含快捷路系統延伸);支持重點的地區發展(含新區開發):亞運配套道路;軌道交通銜接道路;優化地區路網結構(含舊城改造)等5類。市域高等級路網 根據中心城區和外圍區不同的發展策略,確定“內改外建”的建設方針。外圍區主要打造高快速路系統,實現城市空間布局結構,完善珠三角區域路網的銜接。加快推進主骨架道路網建設,以盡快形成“4個環、18條放射線”組成的高、快速路網絡布局。環路建設:建設珠三角西二環高速公路、東二環高速公路、廣明高速公路、西三環高速公路、北三環高速公路、南二環高速公路;放射線:建設機場高速延長線二期

26、(花山北興)、街北高速公路、街東高速公路、新廣從路的快速化改造,廣河高速公路、廣汕路延長線、黃埔大道快速化改造、廣深沿江高速公路、廣珠北段高速公路、東新高速公路、華南西路。繼續完善城區快捷路系統工程:建設白云一線、芳村大道、新窖南路、科韻路等。中心城區路網(荔灣區、越秀區、白云區、海珠區、天河區、黃埔區) 中心城區一是完善路網結構、整合道路資源、提高交通性主干道的容量;二是配合城區的重點開發項目,做好道路市政基礎設施的配套工作,如珠江新城、白云新城、金沙洲新城等的建設工作;三是改造重要道路交叉口,消除路網中的“瓶頸”堵點。番禺區路網 番禺的路網建設主要集中在市橋沙灣中心組團及廣州新客站周邊地區

27、,重點加強市橋外圍環路,完善大學城對外出口道路,加強新客站與周邊地區的聯系。花都區路網 花都的路網建設主要集中在新華鎮、汽車城、獅嶺鎮、炭步鎮及新機場周邊等,重點建設區域范圍內的主骨架架路網和各發展片區的干道系統。南沙區路網 南沙開發區的發展將以南沙島和黃閣作為開發區的核心區,并加強與廣州新城、小虎島、龍穴島和珠江管理區各島的聯系,構筑各島主骨架路網,促進黃閣北汽車工業啟動區建設。蘿崗區路網 蘿崗區的路網建設將以蘿崗中心區為重點,加強蘿崗區與廣州主城區、蘿崗區與新發展區之間聯系,并構筑各發展片區的主骨架路網。到2010年,廣州市域高速公路網(除清河高速外)將全部建成,通車里程達到791公里。廣

28、州市域高等級路網將建成1670 km,占規劃路網88%。新增城市主次干道約900km。(3)軌道交通軌道網絡構架以主城區為依托,沿城市主要發展軸線擴展軌道線網,并兼顧向周邊城市延伸共同構筑珠三角快速軌道交通網絡的條件。按照先搭骨架、后提高線網覆蓋率,改善交通條件與引導發展兼顧,支持重點發展項目的線路優先建設的原則,近期推進二號線延長線、三號線、四號線、五號線、六號線、八號線等六條城市軌道線路建設,續建廣佛線,開通廣州新塘市郊客運線。到2010年建成一號線、二號線、三號線、四號線、五號線、六號線、八號線共7條線路,長度為250多公里的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將覆蓋火車站、機場、港口、主要公路客運站、重

29、要亞運場館和重要規劃建設區等。為支持外圍城區的發展,根據實際需求,“十一五”期間可適當考慮延長部分地鐵線路到蘿崗、花都等區。(4)公共交通圍繞軌道交通站點開展客運組織,建立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常規公交為主體、出租車輪渡為補充的多模式、多層次、高效率的公共交通體系,確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客運交通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基本形成我市對外交通與市內交通、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良好銜接的一體化交通格局。近期結合城市發展需要,重點建設窖口、西朗、坑口、南浦島、漢溪、廣州新客站、潯峰崗、廣州新城海傍站、嘉禾、天河客運站、魚珠、大學城南亭等十二大軌道交通樞紐,同時努力推進大石等24個一般性軌道銜接樞紐建設。進一步加快常規公交場站的建設,解決場站滯后的矛盾,結合2010年亞運場館配套公交場站需求,規劃建設黃埔體育中心公交樞紐等5個常規公交樞紐,廣州開發區體育館公交站等16個公交首末站,龍溪保養場等6個公交車場等。(5)公共停車場在相關停車規劃和政策體制的共同作用下,通過一段時間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