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_第1頁
江西省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_第2頁
江西省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_第3頁
江西省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_第4頁
江西省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江西省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建設單位: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建設項目部評價單位:長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二二二年五月工 程 特 性 表序號及名稱單位數量備注一、水文1、有效蓄洪容積108m315.82、設計蓄洪水位康山蓄滯洪區m(黃海)20.68二、社會經濟1、耕地104畝17.58蓄洪水位以下,2020 年2、人口人/戶42657/10916蓄洪水位以下,2020 年三、安置規劃2025 規劃水平年1、安置人口人/戶44413/113842、安置方式安全區人26649安全臺人2229臨時轉移人155353、動遷情況康山蓄滯洪區人2229四、主要建筑物1

2、、安全區處22、安全區圍堤長度km6.972新建圍堤3、隔堤加固長km3.4034、安全臺處1面積 12104m25、穿堤建筑物新建涵閘座8加固涵閘座96、分洪閘座1設計流量m3/s10000孔口凈寬m4207、道路與橋涵新建道路km/條3.803/1擴建道路km/條6.895/3新建大橋座1擴建小橋座2改建穿路涵座5改建穿路涵管座1修復轉移道路路面km/條46.65/810、機電設備保護處1五、工程占地、拆遷工程永久占地畝1287.97施工臨時用地畝1976.62拆遷房屋m2518.40六、施工1、主要工程量開挖土方104m365.25土方填筑(風化料)104m3370.22粘土回填104m

3、371.03砼及鋼筋砼104m317.24鋼筋制安104t1.382、總工期月363 年七、經濟指標1、工程投資 工程部分投資萬元105539.93其中:建筑工程萬元71814.22機電及安裝工程萬元1576.28金屬結構設備及安裝工程萬元4764.22施工臨時工程萬元7137.66獨立費用萬元10653.00基本預備費萬元9594.54 建設征地移民補償投資萬元12433.55 環保投資萬元785.26 水保投資萬元2616.04總投資萬元121374.782、工程效益指標保護耕地萬畝17.58一次分洪共減免損失億元11.473、經濟評價指標經濟內部收益率%9.06經濟凈現值萬元19715.

4、14效益費用比1.15概 述一、項目背景蓄滯洪區是長江中下游防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確保重點地區防洪安全,減輕洪水災害的有效措施。根據國務院批準的全國蓄滯洪區建設與管理規劃長江流域綜合規劃(2012-2030年)和長江流域防洪規劃,長江中下游地區為達到防御1954年洪水標準,在充分發揮堤防、干支流水庫防洪作用之外仍需安排蓄滯洪區分蓄超額洪量,以保障重點地區、大中城市和重要交通干線防洪安全,最大程度地減少洪災損失。三峽工程運行后,按照三峽工程初步設計擬定的防洪調度方式,遇1954年洪水,在充分發揮三峽水庫攔蓄洪水的情況下,長江中下游超額洪量為398億m3,其中荊江地區不需分洪,城陵磯附近區28

5、0億m3,武漢附近區68億m3,湖口附近區50億m3(由鄱陽湖和華陽河蓄滯洪區滯蓄)。江西省鄱陽湖蓄滯洪區由康山、珠湖、黃湖、方洲斜塘4座蓄滯洪區組成,承擔25億m3的分蓄洪任務,其中,康山蓄滯洪區承擔15.7億m3的分蓄洪任務。根據蓄滯洪區在防洪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運用機率、調度權限等因素,結合長江流域的實際情況,規劃康山蓄滯洪區為重要蓄滯洪區,是國家近期安排建設的蓄滯洪區之一。1998年長江大水后,康山蓄滯洪區已建成部分圍堤、撤退轉移道路等,但安全建設工程嚴重滯后,安全區未完全封閉,管理設施欠缺,部分隔堤年久失修。缺乏分洪控制口門,蓄滯洪區難以安全啟用和合理調度,成為長江中下游防洪的薄弱環

6、節。江西省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以下簡稱: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或工程)已列入長江流域防洪規劃長江流域綜合規劃(2012-2030年)全國蓄滯洪區建設與管理規劃,是國務院172項全國重大水利工程項目之一,已列入20202022年150項后續重大水利工程項目清單。項目建設是保障鄱陽湖區重點圩堤安全、減輕長江洪水災害的一項重要工程措施,對于緩解長江防洪緊張局面、確保長江下游重要地區的防洪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用。受建設單位委托,中鐵水利水電規劃設計集團有限公司于2019年開始開展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工作,并于2021年11月編制完成江西省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以下簡

7、稱“工程可研報告”),2022年4月水利部以水規計2022176號文出具了工程可研報告的審查意見(附件1)。受建設單位委托,長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長江水保所”)于2019年起,開展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其間與工程可研編制單位多次互動,針對工程布局、施工導流、施工場地及土料場選址等多項設計內容,提出了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優化調整建議。開展環評工作期間,建設單位委托江西省國土資源測繪工程總院有限公司編制完成了江西省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涉及穿越生態保護紅線專題論證報告,并已通過上饒市自然資源局組織召開的專家論證會,建設單位委托江西大雅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編制完成了江西省鄱陽湖康山蓄滯

8、洪區安全建設工程對余干康山湖區候鳥縣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影響評價報告,并取得了江西省林業局同意項目建設的復函(附件2)。結合多次現場查勘和專題報告成果,長江水保所于2022年5月編制完成了江西省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2009年江西省水利廳曾開展過鄱陽湖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前期工作,委托江西省水利規劃設計院編制完成了江西省鄱陽湖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委托我單位編制完成了江西省鄱陽湖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2014年12月,報告書通過了原環境保護部審批,批文見附件3。本次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與鄱陽湖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中康山部分工程內容

9、主要異同如下:2次工程內容均包括圍堤、穿堤建筑物、順堤臺、轉移道路、涵閘、橋梁、機電保護等,鄱陽湖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包括3處安全區(東西安全區、大塘安全區、古竹安全區),本次工程取消大塘安全區,相應增加轉移道路;鄱陽湖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分洪方式為扒口分洪,本次工程為建設分洪閘;另外,本次增加了9處隔堤加固工程。原環境保護部批文(環審2014329號)提出的主要環保要求如下:1、嚴格落實水環境保護措施。施工廢水和生活污水經處理后回用或者綜合利用,不能利用的達標排放。在非分蓄洪期,加強生活污水處置、面源污染治理和蓄滯洪區日常環境管理,減少分洪時進入水體的污染負荷。配合相關部門妥善做好安全區生活

10、污水處理、處置工作,避免造成環境污染。2、嚴格落實水生生態保護措施。采取錯峰施工、有序施工的方式,減緩對水體的擾動。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環境保護宣傳與教育,減少對魚類等水生生物的傷害;加強施工廢水和生活污水的管理,禁止向自然保護區等水域排放。采取種植水生植物、引種繁殖底棲動物等措施實施生態修復。3、嚴格落實陸生生態保護措施。優化施工區和土料場設置,避開釘螺分布區、自然保護區、基本農田和省級保護植物分布區域。嚴格控制施工范圍,加大棄土回用力度,減少植被損失,減輕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擾動和破壞。嚴格落實水土保持措施,施工前對表層土壤進行收集,工程完工后對臨時占地進行復墾或生態恢復。在鄰近自然保護區和濕地

11、公園區域施工時,采取禁止捕殺鳥類、降低施工強度和噪聲、縮短施工時間等措施減緩對越冬候鳥的影響。聘請具有鳥類保護專業知識的人員進行跟蹤觀察,發現施工區域有重點保護鳥類鳥群出現時,應采取停工避讓等應對措施。4、加強施工期環境管理,防止施工產生的噪聲、揚塵、固體廢物等造成環境污染或生態破壞。工程擬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嚴格落實環審2014329號文要求,施工廢水和生活污水經處理后回用,不外排,蓄滯洪區啟用前,對區內污染源進行清理,防止蓄洪運用時污染物的擴散。合理安排施工布局及工序,避免圍堰施工對保護區水體的擾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施工后進行沿岸生態恢復。工程優化了施工區和土料場設置,避開了生態保

12、護紅線、釘螺分布區、自然保護區等敏感區域,棄土全部用于回填,收集表層土壤,完工后對臨時占地進行復墾或植被恢復。鄰近自然保護區施工區域降低施工強度,禁止捕殺鳥類,聘請具有鳥類保護專業知識的人員進行跟蹤觀察。二、項目概況江西省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位于鄱陽湖東南岸,贛江南支、撫河、信江三河匯流口的下游,處于余干縣境內。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的主要任務:一是通過建設分洪控制工程,使康山蓄滯洪區能適時適量運用,承擔分配的15.7億m3超額洪水量的分蓄洪任務,達到保障長江中下游重點地區防洪安全的目的;二是進行蓄滯洪區安全設施建設,將蓄滯洪區內的人口、房屋、主要財產保護起來,為遷入人口提供一個安

13、全的安置環境,為居民遷建安置提供前提條件,為蓄滯洪區安全、有效實施分蓄洪創造條件。康山蓄滯洪區位于鄱陽湖東南岸,贛江南支、撫河、信江三河匯合口的下游,蓄滯洪區設置于康山大堤圩區范圍內,在分洪水位高程下,蓄滯洪區范圍為由康山大堤、9座隔堤、6個埡口以及康山大堤與信瑞聯圩之間的自然高地分水嶺線所圍區域,蓄洪淹沒面積為280.84km2,有效蓄洪容積15.8億m3。本次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規劃設置安全區2處,分別為東西安全區、古竹安全區,新建圍堤長6.972km(不含已建西安全區4.823km和古竹安全區0.832km),新建涵閘8座;加固隔堤9座,堤線長3.403km,加固隔堤穿堤建筑物

14、9座;新建順堤臺1處,總面積12萬m2;新建轉移道路1條,長3.803km;擴建轉移道路3條,總長6.895km;轉移道路路面修復8條,總長46.65km;新建大橋1座,擴建小橋2座,改建穿路涵洞5座,擴建涵管1座;機電保護1處;新建分洪閘1座,總寬534m。按2021年第二季度價格水平,工程靜態總投資為121375萬元。三、項目特點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具有以下特點:(1)本工程是以防洪為主要任務的重大民生保障工程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是長江中下游防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蓄滯洪區建設與管理規劃和長江流域防洪規劃中,被確定為重要蓄滯洪區,承擔湖口附近分蓄長江15.7億m3超額洪水的任

15、務。工程在現有蓄滯洪區的基礎上,通過補建安全區圍堤、加固蓄滯洪區隔堤、新建分洪控制口門、新(擴)建轉移道路等工程措施,為蓄滯洪區安全啟用和合理調度創造條件,提高長江中下游防洪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因此,工程屬于重大民生保障工程。(2)本工程屬于以生態影響為主的建設項目工程實施后,不新增污染源,運行期對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大氣和聲環境影響有限。土石方開挖與填筑是工程建設的主要施工活動,土方開挖量65.25萬m3,土方填筑量370.22萬m3,工程永久征地1288畝,臨時征地1977畝,工程占地及施工活動對生態環境產生一定影響。(3)本工程點多、線長、面廣,工程量較

16、大工程新建2處安全區圍堤和1處安全臺,新建涵閘8座,加固隔堤9座,加固隔堤穿堤建筑物9座,新建分洪閘1座;新建轉移道路1條,長3.803km,擴建轉移道路3條,總長6.895km,轉移道路路面修復8條,總長46.65km;蓄滯洪區面積297.87km2,各類工程分散分布;工程土方開挖量為65.25萬m3,混凝土工程量為17.24萬m3;工程布置施工區9處,土料場15處,工程具備點多、線長、面廣,工程總量大的特點。(4)評價范圍內分布有多個環境敏感區據調查,康山分洪閘和康山順堤安全臺工程與余干康山湖區候鳥縣級自然保護區、鄱陽湖鯉鯽魚產卵場省級自然保護區和鄱陽湖鱖魚翹嘴紅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17、鄰近,康山分洪閘施工區占用余干康山湖區候鳥縣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1.93hm2。四、評價工作過程受建設單位委托,長江水保所承擔了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總綱(HJ2.1-2016)的要求,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過程分為三個階段。(1)制定工作方案長江水保所自承擔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環境影響評價任務后,在認真研究工程可研報告及相關設計文件的基礎上,開展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環境現狀調查,進行環境影響識別和評價因子篩選,按照環境要素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確定地表水環境、地下水環境、大氣環境、聲環境、生態影響、土壤環境評價等級,明確評價范圍和評價標

18、準,編制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方案。(2)環境影響預測和評價2019年5月2022年5月,項目組多次赴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評價區進行了實地查勘,對評價范圍內自然環境、環境保護目標、環境質量現狀等進行了調查,收集了評價區生態與環境背景資料,委托相關單位對評價區的地表水環境、大氣環境、聲環境、土壤環境進行了監測。結合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的特點和區域環境特征,按工程施工、占地與搬遷安置、工程運行三個方面,分析工程建設及運行對環境的作用因素與影響源、影響方式,預測與評價工程建設對水文情勢、地表水環境、地下水環境、大氣環境、聲環境、生態、土壤環境等環境要素的影響。(3)編

19、制環境影響報告書根據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提出環境保護措施、環境管理與監測計劃,開展環境經濟損益分析,并估算環境保護投資。在此基礎上,按概述、總則、工程分析、環境現狀、環境影響預測評價、環境保護措施、環保投資及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環境管理與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等章節,編制了江西省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五、關注的主要環境問題及環境影響(1)工程建設與相關法律法規、規劃的符合性根據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蓄滯洪區建設屬于鼓勵類項目。工程建設符合長江流域綜合規劃(2012-2030年)長江流域防洪規劃全國蓄

20、滯洪區建設與管理規劃及其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結論。(2)工程建設與“三線一單”的符合性根據江西省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穿越生態保護紅線不可避讓性專題論證報告,工程永久占用生態保護紅線面積30.5357hm2,紅線類型主要為生物多樣性維護和水源涵養兩類。工程實施前應取得主管部門同意工程建設的意見。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是以防洪為主要任務的建設項目,在采取改善不利影響措施后,施工期對水環境、大氣環境、聲環境、土壤環境的影響有限。工程為生態影響性建設項目,運行期不新增水、大氣、噪聲、固體廢物等污染物。經預測,施工期和運行期各水質監測斷面能夠滿足水質管理目標,環境空氣質量滿足大氣環境質量管理目標

21、,工程建設符合環境質量底線要求。工程運行期不增加能耗、水耗,永久占地面積1287.97畝,臨時占地面積1976.62畝,工程可行性論證期間,建設單位委托相關單位開展了工程節地評價論證工作,為了減少工程占地對土地資源的不利影響,主體工程規劃對施工場地占用的耕園地進行復墾,總的來看,工程在論證及設計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對土地資源節約利用,工程建設符合資源利用上線要求。工程位于江西省上饒市余干縣優先保護單元,該單元允許開發建設活動為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及不損害或有利于維護水產品供給及湖泊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水生濕地生物)、蓄洪分蓄洪等生態功能的基礎設施建設、旅游資源開發、種植、水產養殖等活動。康山蓄滯洪

22、區安全建設工程屬于蓄洪分蓄洪的基礎建設工程,符合上饒市“三線一單”各管控單元生態環境準入管控要求。(3)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敏感目標的影響工程永久占地鄰近余干康山湖區候鳥縣級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分洪閘圍堰施工臨時用地占用保護區實驗區面積1.93hm2,環評期間開展了工程建設對余干康山湖區候鳥縣級自然保護區影響專題論證,江西省林業局出具了同意工程建設的意見,認為工程建設對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影響較小且可控,在采取相應的生態保護措施的前提下,項目建設可行。六、評價結論江西省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是長江中下游整體防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處理湖口地區超額洪水,保障湖口以下長江干流防洪安全的一項重要工程設施。項目

23、建設符合國務院批準的長江流域綜合規劃(2012-2030年)長江流域防洪規劃及全國蓄滯洪區建設與管理規劃。工程實施將為蓄滯洪區安全、有效實施分蓄洪創造條件,開發任務符合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對該區的主體功能定位。工程對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為:施工期,安全區圍堤、穿堤建筑物、涵閘泵站和轉移道路等工程施工對生態環境產生擾動影響;工程占地對土地利用產生影響;施工期間“三廢”排放對水環境、環境空氣質量及聲環境產生不利影響。除工程占地外,在采取改善不利影響措施后,大多不利影響可以得到消除或減輕。工程建成運行后,非蓄洪年份,在蓄滯洪區內的污染物排放方式、種類和排放量與工程建設前基本保持一致的條件下,工程

24、對水環境、生態影響較小。蓄滯洪區啟用期間,在分洪運用及退水期間,康山分洪閘附近鄱陽湖水域COD、氨氮和總氮濃度較分蓄洪前有一定程度升高,但未超過水體水質標準限值。工程施工期間,分洪閘圍堰臨時占用余干康山湖區候鳥縣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面積1.93hm2,在采取生態保護措施后,對生態敏感區的影響可以接受。總體上,在落實環評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環保措施后,本工程建設在環境上是可行的。本報告中高程系統除特別注明外均為黃海高程基準。吳淞=黃海高程+1.89m(湖口水位站);吳淞=黃海高程+1.71m(康山水位站)。目 錄 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103105683 1總

25、則 PAGEREF _Toc103105683 h 1 HYPERLINK l _Toc103105684 1.1編制目的 PAGEREF _Toc103105684 h 1 HYPERLINK l _Toc103105685 1.2編制依據 PAGEREF _Toc103105685 h 2 HYPERLINK l _Toc103105686 1.3環境與生態功能區劃 PAGEREF _Toc103105686 h 6 HYPERLINK l _Toc103105687 1.4評價標準 PAGEREF _Toc103105687 h 8 HYPERLINK l _Toc103105688 1

26、.5評價工作等級 PAGEREF _Toc103105688 h 12 HYPERLINK l _Toc103105689 1.6評價范圍 PAGEREF _Toc103105689 h 14 HYPERLINK l _Toc103105690 1.7環境保護目標 PAGEREF _Toc103105690 h 16 HYPERLINK l _Toc103105691 1.8評價程序 PAGEREF _Toc103105691 h 20 HYPERLINK l _Toc103105692 2工程概況 PAGEREF _Toc103105692 h 22 HYPERLINK l _Toc1031

27、05693 2.1相關規劃概況 PAGEREF _Toc103105693 h 22 HYPERLINK l _Toc103105694 2.2流域概況 PAGEREF _Toc103105694 h 30 HYPERLINK l _Toc103105695 2.3康山蓄滯洪區概況 PAGEREF _Toc103105695 h 31 HYPERLINK l _Toc103105696 2.4工程建設的必要性 PAGEREF _Toc103105696 h 32 HYPERLINK l _Toc103105697 2.5工程地理位置 PAGEREF _Toc103105697 h 33 HYP

28、ERLINK l _Toc103105698 2.6安全建設規劃 PAGEREF _Toc103105698 h 33 HYPERLINK l _Toc103105699 2.7工程任務、建設內容和規模 PAGEREF _Toc103105699 h 37 HYPERLINK l _Toc103105700 2.8工程施工 PAGEREF _Toc103105700 h 45 HYPERLINK l _Toc103105701 2.9工程占地與移民安置 PAGEREF _Toc103105701 h 64 HYPERLINK l _Toc103105702 2.10工程運行 PAGEREF _

29、Toc103105702 h 65 HYPERLINK l _Toc103105703 2.11工程投資 PAGEREF _Toc103105703 h 66 HYPERLINK l _Toc103105704 3環境現狀 PAGEREF _Toc103105704 h 67 HYPERLINK l _Toc103105705 3.1自然環境 PAGEREF _Toc103105705 h 67 HYPERLINK l _Toc103105706 3.2社會環境 PAGEREF _Toc103105706 h 75 HYPERLINK l _Toc103105707 3.3生態環境 PAGER

30、EF _Toc103105707 h 77 HYPERLINK l _Toc103105708 3.4環境質量 PAGEREF _Toc103105708 h 107 HYPERLINK l _Toc103105709 3.5主要環境問題 PAGEREF _Toc103105709 h 125 HYPERLINK l _Toc103105710 4工程分析與環境影響識別 PAGEREF _Toc103105710 h 127 HYPERLINK l _Toc103105711 4.1與政策法律法規的符合性 PAGEREF _Toc103105711 h 127 HYPERLINK l _Toc

31、103105712 4.2與相關規劃的符合性 PAGEREF _Toc103105712 h 130 HYPERLINK l _Toc103105713 4.3工程與三線一單的符合性 PAGEREF _Toc103105713 h 134 HYPERLINK l _Toc103105714 4.4工程建設方案環境合理性分析 PAGEREF _Toc103105714 h 140 HYPERLINK l _Toc103105715 4.5工程作用因素分析 PAGEREF _Toc103105715 h 146 HYPERLINK l _Toc103105716 4.6污染源強分析 PAGEREF

32、 _Toc103105716 h 156 HYPERLINK l _Toc103105717 4.7環境影響因子篩選 PAGEREF _Toc103105717 h 164 HYPERLINK l _Toc103105718 5環境影響評價 PAGEREF _Toc103105718 h 166 HYPERLINK l _Toc103105719 5.1水文情勢 PAGEREF _Toc103105719 h 166 HYPERLINK l _Toc103105720 5.2地表水環境 PAGEREF _Toc103105720 h 174 HYPERLINK l _Toc103105721

33、5.3地下水環境 PAGEREF _Toc103105721 h 187 HYPERLINK l _Toc103105722 5.4陸生生態 PAGEREF _Toc103105722 h 190 HYPERLINK l _Toc103105723 5.5水生生態 PAGEREF _Toc103105723 h 199 HYPERLINK l _Toc103105724 5.6生態敏感區影響 PAGEREF _Toc103105724 h 208 HYPERLINK l _Toc103105725 5.7環境空氣 PAGEREF _Toc103105725 h 215 HYPERLINK l

34、_Toc103105726 5.8聲環境 PAGEREF _Toc103105726 h 219 HYPERLINK l _Toc103105727 5.9固體廢物 PAGEREF _Toc103105727 h 228 HYPERLINK l _Toc103105728 5.10土壤環境 PAGEREF _Toc103105728 h 230 HYPERLINK l _Toc103105729 5.11人群健康 PAGEREF _Toc103105729 h 231 HYPERLINK l _Toc103105730 6環境保護措施 PAGEREF _Toc103105730 h 237 H

35、YPERLINK l _Toc103105731 6.1地表水環境保護 PAGEREF _Toc103105731 h 237 HYPERLINK l _Toc103105732 6.2地下水環境保護 PAGEREF _Toc103105732 h 247 HYPERLINK l _Toc103105733 6.3生態保護 PAGEREF _Toc103105733 h 247 HYPERLINK l _Toc103105734 6.4環境空氣 PAGEREF _Toc103105734 h 259 HYPERLINK l _Toc103105735 6.5聲環境 PAGEREF _Toc10

36、3105735 h 263 HYPERLINK l _Toc103105736 6.6固體廢物 PAGEREF _Toc103105736 h 269 HYPERLINK l _Toc103105737 6.7土壤環境保護 PAGEREF _Toc103105737 h 270 HYPERLINK l _Toc103105738 6.8人群健康 PAGEREF _Toc103105738 h 270 HYPERLINK l _Toc103105739 6.9環境保護措施匯總表 PAGEREF _Toc103105739 h 274 HYPERLINK l _Toc103105740 6.10竣

37、工環保驗收 PAGEREF _Toc103105740 h 276 HYPERLINK l _Toc103105741 7環境風險分析 PAGEREF _Toc103105741 h 279 HYPERLINK l _Toc103105742 7.1評價依據 PAGEREF _Toc103105742 h 279 HYPERLINK l _Toc103105743 7.2評價等級 PAGEREF _Toc103105743 h 279 HYPERLINK l _Toc103105744 7.3環境風險識別 PAGEREF _Toc103105744 h 279 HYPERLINK l _Toc

38、103105745 7.4環境風險分析 PAGEREF _Toc103105745 h 280 HYPERLINK l _Toc103105746 7.5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及應急要求 PAGEREF _Toc103105746 h 281 HYPERLINK l _Toc103105747 8環境管理、監理及監測 PAGEREF _Toc103105747 h 283 HYPERLINK l _Toc103105748 8.1環境管理 PAGEREF _Toc103105748 h 283 HYPERLINK l _Toc103105749 8.2環境監理 PAGEREF _Toc1031057

39、49 h 286 HYPERLINK l _Toc103105750 8.3生態與環境監測 PAGEREF _Toc103105750 h 288 HYPERLINK l _Toc103105751 9環保投資與經濟損益分析 PAGEREF _Toc103105751 h 293 HYPERLINK l _Toc103105752 9.1環保投資 PAGEREF _Toc103105752 h 293 HYPERLINK l _Toc103105753 9.2環境經濟損益分析 PAGEREF _Toc103105753 h 299 HYPERLINK l _Toc103105754 10評價結

40、論 PAGEREF _Toc103105754 h 303 HYPERLINK l _Toc103105755 10.1項目概況 PAGEREF _Toc103105755 h 303 HYPERLINK l _Toc103105756 10.2項目建設環境合理性 PAGEREF _Toc103105756 h 305 HYPERLINK l _Toc103105757 10.3工程環境影響及環境保護措施 PAGEREF _Toc103105757 h 306 HYPERLINK l _Toc103105758 10.4綜合評價結論 PAGEREF _Toc103105758 h 321附圖鄱

41、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圖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總體布置圖康山蓄滯洪區分洪閘布置圖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施工總布置圖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水系圖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水環境評價范圍、水功能區劃示意圖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生態功能區劃圖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與生態敏感區位置關系圖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與生態保護紅線位置關系圖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環境敏感目標分布圖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水文地質圖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環境現狀監測點位分布圖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評價區土地利用現狀圖鄱陽湖康山蓄滯

42、洪區安全建設工程評價區植被類型圖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重點保護動植物分布圖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環保措施布局圖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環境監測計劃點位布局圖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涉及區釘螺分布圖余干縣血吸蟲疫情分布示意圖余干縣環境管控單元分區圖附表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評價區植被樣方調查表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評價區兩棲類名錄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評價區爬行類名錄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評價區鳥類名錄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評價區哺乳類名錄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評價區浮游植物名錄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評價區浮游動

43、物名錄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評價區底棲動物名錄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評價區魚類名錄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自查表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大氣環境影響評價自查表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土壤影響評價自查表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環境風險評價自查表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審批登記表附件水利部關于報送江西省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意見的函江西省林業局關于請求出具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是否涉及自然保護區及其他保護地意見的函的復函關于江西省鄱陽湖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江西省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穿越生態保

44、護紅線不可避讓性專題論證報告論證意見江西省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環境現狀檢測報告總則編制目的結合項目所在區域環境背景特征,依據國家現行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江西省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編制目的主要有:(1)通過實地調研、背景資料收集與現場監測,分析和評價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項目區的水文水資源、地表水環境、地下水環境、生態環境、大氣環境、聲環境和土壤環境現狀,識別區域環境功能要求、生態環境敏感目標及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2)根據工程建設內容、施工工藝、施工時段、工程占地和運行特點,預測和評價工程建設和運行對環境的影響。(3)根據環境影響預測評價結論,提出減免

45、不利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使區域生態環境質量不因工程建設而下降,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充分發揮工程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促進工程區域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4)制定工程建設環境監理與監測計劃,便于及時掌握工程對環境的實際影響程度,為工程的環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5)制定工程建設環境管理計劃,明確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的環境保護任務和職責,為環境保護措施的實施提供制度保證。(6)分析工程區及周邊地區生態與環境整體變化趨勢,論證工程建設的環境可行性,為工程方案論證、可行性研究和主管部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工程環境保護設計和工程建設環境管理提供依據。編制依據法律法規中華

46、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4年4月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18年12月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2020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2016年7月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16年11月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2015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2015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2016年7月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2013年12月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

47、治法(2013年6月修訂);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2017年10月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2017年10月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2016年2月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2013年12月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2017年10月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2018年3月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2017年10月修訂);濕地保護管理規定(2017年12月修訂);江西省濕地保護條例(2021年3月);江西省河道管理條例(2001年12月修訂);江西省漁業條例(2019年9月修訂);江西省植物保護條例(

48、2019年9月修訂);江西省湖泊保護條例(2018年4月);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環境保護條例(2019年11月修訂)等法律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的指導意見(2019年11月1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發201817號);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發201517號);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生態環境部令2018年第4號);關于進一步加強涉及自然保護區開發建設活動監督管理的通知(環發201557號);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

49、019年本)(2019 年11 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第29號);關于進一步加強水生生物資源保護 嚴格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的通知(環發201386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2021年9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895號);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指南(試行)(長江辦20227號);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管理規定(農業農村部令2021年第5號);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發布江西省生態保護紅線的通知(贛府發201821號);江西省鄱陽湖自然保護區侯鳥保護規定(2014年1月修訂);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實施“三線一單”生態

50、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贛府發202017號)等。技術規范與標準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總綱(HJ2.1-2016);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表水環境(HJ2.3-2018);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HJ610-2016);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聲環境(HJ2.4-2009);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HJ2.2-2018);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生態影響(HJ19-2011);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土壤環境(試行)(HJ964-2018);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水利水電工程(HJ/T88-2003);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T169-2018);生物多樣性觀測技

51、術導則(HJ710-2014);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技術規范(試行)(HJ192-2006);水利血防技術導則(試行)(SL/Z318-2005);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2017);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土壤環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 15618-2018);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GB/T 18920-2002);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大

52、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01);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91-2002);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164-2004)等。規劃與區劃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2010年12月);全國生態功能區劃(修編版)(2015年11月);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劃(2011-2030年)(國函2011167號);長江流域綜合規劃(2012-2030)(國函2012220號);長江流域防洪規劃(國函200862號);全國蓄滯洪區建設與管理規劃(國函2009134號);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國函2009145號)

53、;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環境保護規劃(2008年7月);江西省省主體功能區規劃(2013年12月);江西省生態功能區劃(2010年10月);江西省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贛府字200735號)等。技術報告及相關文件江西省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2021年11月);江西省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涉及穿越生態保護紅線專題論證報告(2022年3月);江西省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對余干康山湖區候鳥縣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影響評價報告及批復等。環境與生態功能區劃環境功能區劃(1)水(環境)功能區劃根據江西省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涉及鄱陽湖環湖漁業用水區、鄱陽湖

54、余干康山候鳥自然保護區和鄱陽湖保留區3個水(環境)功能區,均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類標準。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見表1.3.1-1和附圖6。表1.3.1-1 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涉及水(環境)功能區序號水功能區名稱河流湖庫起始位置終止位置面積(km2)水質目標1鄱陽湖環湖漁業用水區鄱陽湖康山湖(大明湖)、南/北港湖、新妙湖、內/外珠湖、雪湖、大沙坊湖等445.632鄱陽湖余干康山候鳥自然保護區鄱陽湖康山候鳥自然保護區113.403鄱陽湖保留區鄱陽湖鄱陽湖其他水域1271.25(2)聲環境功能區劃評價區大部分為農村地區,未進行聲環境功能區劃。(3)大氣環境功能

55、區劃評價區大部分為農村地區,未進行大氣環境功能區劃。生態功能區劃根據全國生態功能區劃(修編版)(2015年),工程所在區域屬于I-05洪水調蓄功能區中I-05-05鄱陽湖洪水調蓄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區,該區域位于江西省北部鄱陽湖及其周邊濕地分布區,洪水調蓄功能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極為重要,同時還是我國重要的水產品生產區。根據江西省生態功能區劃,項目區屬于贛北平原湖泊生態區(一級區)和鄱陽湖湖泊濕地生物多樣性與蓄洪分蓄洪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發展方向:一是加大各類污染綜合防治力度,確保省域北部水質安全;二是繼續重視水利設施建設,確保省域北部防洪安全;三是鞏固已有自然保護區建設成果,加大周

56、邊地區生態功能保護建設力度,確保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在全省和全國的重要地位。項目區生態功能區劃見附圖7。評價標準環境質量標準(1)地表水環境根據江西省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蓄滯洪區附近鄱陽湖水域和大明湖水域均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類標準。標準值見表1.4.1-1。表1.4.1-1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 單位:mg/L(pH除外)序號項 目III類標準限值序號項 目III類標準限值1pH6912砷0.052溶解氧513汞0.00013高錳酸鹽指數614鎘0.0054化學需氧量(COD)2015鉻(六價)0.055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416鉛

57、0.056氨氮(NH3-N)1.017氰化物0.27總磷(以 P 計)0.2 (湖、庫0.05)18揮發酚0.0058銅1.019石油類0.059鋅1.020陰離子表面活性劑0.210氟化物(以F-計)1.021硫化物0.211硒0.01(2)地下水環境工程建設區域地下水水質執行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類標準。標準值見表1.4.1-2。表1.4.1-2 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GB/T14848-2017) 單位:mg/L(pH除外)序號項 目III類標準限值序號項 目III類標準限值1pH6.5-8.512氟12氨氮0.513鎘0.0053硝酸鹽2014鐵0.34亞硝酸鹽1

58、15錳0.15揮發性酚類0.00216溶解性總固體10006氰化物0.0517高錳酸鹽指數37砷0.0118硫酸鹽2508汞0.00119氯化物2509鉻(六價)0.0520總大腸菌群(CFU/100mL)310總硬度45021細菌總數(CFU/100mL)10011鉛0.01(3)大氣環境評價區大氣環境評價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標準值見表1.4.1-3。表1.4.1-3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 單位:mg/m3污染物名稱取值時間二級標準限值SO2年平均0.0624小時平均0.151小時平均0.50NO2年平均0.0424小時平均0.081

59、小時平均0.20CO24小時平均41小時平均10O3日最大8小時平均0.161小時平均0.20PM10年平均0.0724小時平均0.15PM2.5年平均0.03524小時平均0.075TSP年平均0.2024小時平均0.30(4)聲環境根據項目建設區的聲環境功能特點,農村居住區和學校附近區域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1類標準,交通干線兩側一定區域內執行4a類標準,其它區域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各標準值見表1.4.1-4。表1.4.1-4 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 單位:dB標準類別晝間夜7055(4)土

60、壤環境工程占地范圍及1km范圍內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執行土壤環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15618-2018),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質量執行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土壤鹽化、酸化、堿化評價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土壤環境(試行)(HJ964-2018)中附錄D表中土壤鹽化、酸化、堿化分級標準(見表1.4.1-5,表1.4.1-6)。表1.4.1-5 土壤鹽化分級標準分級土壤含鹽量(SSC)/(g/kg)濱海、半濕潤和半干旱地區干旱、半荒漠和荒漠化地區未鹽化SSC1SSC2輕度鹽化1SSC22SSC3中度鹽化2SSC43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