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二中學2020-2021學年高二語文8月線上考試試題(一)(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各題。“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鎮化的軟肋。一些鄉村在變為城鎮的過程中,雖然面貌煥然一新,但很多曾經讓人留戀的東西卻蕩然無存。人們或多或少有這樣的擔憂:快速的、大規模的城鎮化會不會使“鄉愁”無處安放?要在城鎮化進程中留住鄉愁,不讓“鄉愁”變成“鄉痛”,一個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護并活化鄉村記憶。鄉村記憶是鄉愁的載體,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物質文化記憶,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動場所、傳統民居建筑等
2、“記憶場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質文化記憶,如村規民約、傳統習俗、傳統技藝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產生活模式等。鄉村物質文化記憶與非物質文化記憶常常相互融合滲透,構成一個有機整體。這些鄉村記憶是人們認知家園空間、鄉土歷史與傳統禮儀的主要載體。在城鎮化過程中留住它們,才能留住鄉愁。這實質上是對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鄉村記憶真正值得保留,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學的評價體系進行合理評估,另一方面可以廣泛聽取民意,然后進行綜合甄選。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需要做好這方面的前期規劃。僅僅留住鄉村記憶而不進行呵護,鄉村記憶會逐漸失去原有魅力。呵護鄉村記憶,使其永葆“溫度”,就要對相關記憶場所做好日常維護工作,為
3、傳統技藝傳承人延續傳統技藝創造條件,保持鄉村傳統活動的原有品質。比如,對一些鄉土景觀、農業遺產、傳統生產設施與生產方法等有意識地進行整理維護。對于鄉村中的集體記憶場所,如村落的祠堂、鄉村的入口、議事亭、祭祀場所等,不可因為城鎮化就讓其全部消亡,而應對這些承載著人的情感和記憶的場所定期維修。既要讓當地居民生產生活更為方便,又要讓游子在故鄉找到依戀感與歸屬感。如果說留住和呵護鄉村記憶是一種消極型的留住鄉愁的話,那么,活化鄉村記憶則是一種積極型的留住鄉愁。活化鄉村記憶,就是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深度挖掘鄉村記憶與鄉村傳統產業,進行精細化、產業化升級,將“文”“人”“居”與“產”融合在一起,讓原來的鄉村記
4、憶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充滿生機活力。這需要相應的公共設施與之配套,需要發展教育、醫療、商業、娛樂休閑產業等,使鄉村記憶在新的時空條件下產生新的凝聚力。(摘編自陸邵明留住鄉愁)1. 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 新型的城鎮化建設,如果在建設之余還能兼顧人文保護,就不會留下“鄉痛”。b. 鄉村記憶是居民情感所系和鄉愁載體,在城鎮化過程中,必須完好保存下來。c. 在城鎮化過程中,定期維修鄉村的集體記憶場所,是呵護鄉村記憶的一種方式。d. 活化鄉村記憶是指賦予鄉村記憶新的文化內涵,使之成為相關產業的配套設施。2. 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圍繞著鄉村記憶
5、的保護,文章逐層遞進地論證了留住鄉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b. 文章將鄉村記憶分為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兩個方面,并論及了二者的有機聯系。c. 文章提出以綜合甄選的方式選擇保留哪些鄉村記憶,并舉例說明了甄選的標準。d. 認為鄉村與人的情感、記憶密切相關,這是文章論述城鎮化與鄉愁關系的前提。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一項是( )a. 如果能留住鄉愁,就有可能避免城鄉變遷中物質空間變化與人的情感發生沖突。b. 如果游子在城鎮化的故鄉找到依戀感和歸屬感,就說明故鄉已活化了鄉村記憶。c. 為了保護鄉村記憶,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還應該考慮到當地居民的文化需求。d. 能對鄉村記憶進行精細化、產業化升級,
6、說明鄉村記憶的內涵并非一成不變的。【答案】1. c 2. c 3. b【解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這類題,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準篩選,細心比對,靈活理解。常見問題有:遺漏或添加信息、時空交錯、偷換概念、張冠李戴、邏輯出錯等。a項,“如果在建設之余還能兼顧人文保護,就不會留下鄉痛”,表述錯誤。根據文本“要在城鎮化進程中留住鄉愁,不讓鄉愁變成鄉痛,一個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護并活化鄉村記憶。”由本句可見:“留住、呵護并活化鄉村記憶”,是“留住鄉愁,不讓鄉愁變成鄉痛”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并非唯一措施;“留住、呵護并活化鄉村記憶”,是“留住鄉愁,不讓鄉愁變成鄉痛”的重要條
7、件,但并非充分條件。因此,說“如果在建設之余還能兼顧人文保護,就不會留下鄉痛”,太絕對;也是誤將必要條件關系當作充分條件關系,違背原文邏輯。b項,“鄉村記憶是居民情感所系和鄉愁載體,在城鎮化過程中,必須完好保存下來”表述錯誤。根據文本“至于哪些鄉村記憶真正值得保留,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學的評價體系進行合理的評估,另一方面可以廣泛聽取民意,然后進行綜合甄選。”此句顯然是說要保留那些真正值得保留的鄉村記憶,但并沒有說“鄉村記憶必須完好保存下來”。題干悖謬文意。d項,“活化鄉村記憶是指賦予鄉村記憶新的文化內涵,使之成為相關產業的配套設施”表述錯誤。根據文本“活化鄉村記憶,就是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深度
8、挖掘鄉村記憶與鄉村傳統產業,進行精細化、產業化升級,將文人居與產融合在一起,讓原來的鄉村記憶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充滿生機活力”可知,題干與此句句意先去甚遠,亦屬悖謬文意。故選c。【2題詳解】本題考查對原文論證和語言特點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論證”一般指論證方法、論證結構、論點、論據等內容。論述類文本閱讀常用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引用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因果論證與類比論證等六大類;論證結構主要包括“橫向展開議論”(并列結構)與“縱向展開議論”(遞進結構)兩種。c項,“并舉例說明了甄選的標準”表述錯誤。根據文本“至于哪些鄉村記憶真正值得保留,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學的評價體系進行
9、合理的評估,另一方面可以廣泛聽取民意,然后進行綜合甄選。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需要做好這方面的前期規劃”可知,既未見“舉例”,更未見“甄選的標準”何在。故題干“并舉例說明了甄選的標準”于文無據,屬子虛烏有。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根據原文內容進行推斷的能力,做這類題因為是“推斷和想象”,所以,選項的內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礎上,加上出題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做到對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題時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關區域,進而進行比較、分析、推斷;其次,要清楚選項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礎上進行的合理推斷,絕不是憑空進行的,所以找到原來的句子,聯系上下文篩選信息、推
10、敲選項;將選項和原文信息進行比較時,掌握一些常見的設錯方式很有必要,從而使思維變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題速度和準確率 。b項,“如果游子在城鎮化的故鄉找到依戀感和歸屬感,就說明故鄉已活化了鄉村記憶”表述錯誤。依原文意,“呵護鄉村記憶”、“活化鄉村記憶”確乎是“游子在故鄉找到依戀感與歸屬感”的重要的客觀條件,但絕非充分條件;況且,“游子在故鄉找到依戀感與歸屬感”的事,是極具個體特、多因性、主觀性的。因而,絕不能把條件與其結果倒過來,武斷地說“如果游子在城鎮化的故鄉找到依戀感和歸屬感,就說明故鄉已活化了鄉村記憶”說法太絕對,也可說是將必要條件關系當作充分條件關系,其誤不難見出。故選b。【點睛】做選擇題
11、,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還要用好“比對法”。就是把選項內容與原文有關內容認真、仔細地比較、對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錯誤項,反之則為正確項。那么,要比對哪些內容呢?比對詞語,命題者在設置選項時對原句作了改裝、重組,即主要采取了“刪”(刪除原文的狀語、定語、補語,改變原意)、“漏”(只強調問題的一個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斷章取義)、“改”(改換詞語,曲解文意)、“湊”(胡亂拼湊、東拉西扯、無中生有、隨意組合信息)等方式設誤。要看看選項在對原句改造過程中,刪去了哪些詞,改了哪些詞,添了哪些詞,它們是否與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選項中的下面這些詞語最值得我們優先比對:指代詞(如“它”“其”等),比
12、對它是否有偷換概念之嫌;范圍詞(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擴大或縮小外延現象;程度詞、時間詞(如“或許”“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經”“將來”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與必然、已然與未然,說法絕對等。比對關系,(句間、分句間的邏輯關系),看這種關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對句間關系,則要求考生不只是單純地篩選信息,更應在篩選的基礎上關注信息間的聯系。因此,比對分句間的邏輯關系是比對的重點內容。比對關系分兩步:第一步,逐項審查每一個選項有幾個分句(包括句子),分句與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重點抓關聯詞),一般的有因果、條件、假設、目的等關系,但以因果關系居多。第二步,比
13、對每一分句的意義在原文是否有依據,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據。尤其看因果關系,是否有強加、倒置不當。比對依據和結論,看推斷是否成立。推斷題選項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斷形式,原因結果或條件結論同時出現;有的只是一個判斷句。對完整推斷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條件文中是否有依據,二看所述結果(結論)文中是否有依據,三看原因或條件與結果或結論之間是否有合理的邏輯關系。對只是一個判斷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現成的結論,二看結論(既然是推斷想象,“這個結論”文中往往沒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觀事實與邏輯事理。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安重榮,小字鐵胡,
14、朔州人也。重榮有力,善騎射,為振武巡邊指揮使。雖武夫,而曉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婦訟其子不孝者,重榮拔劍授其父,使自殺之,其父泣曰:“不忍也!”其母從傍詬罵,奪其劍而逐之,問之,乃繼母也,重榮叱其母出。重榮起于軍卒,暴至富貴,而見晉高祖自藩侯得國,嘗謂人曰:“天子寧有種邪?兵強馬壯者為之爾!”雖懷異志,而未有以發也。是時,高祖與契丹約為父子,契丹驕甚,高祖奉之愈謹,重榮憤然,以謂“屈中國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無厭之欲,此晉萬世恥也!”數以此非誚高祖。契丹使者往來過鎮州,重榮箕踞慢罵,不為之禮,或執殺之。是時,吐渾白氏役屬契丹,苦其暴虐,重榮誘之入塞。契丹數遣使責高祖,并求使者,高祖對使者鞠
15、躬俯首,受責愈謹,多為好辭以自解,而姑息重榮不能詰。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剌過鎮,重榮侵辱之,拽剌言不遜,重榮怒,執拽剌;又為書以遺朝廷大臣四方藩鎮皆以契丹可取為言高祖患之,為之幸鄴,報重榮曰:“前世與虜和親,皆所以為天下計,今吾以天下臣之,爾以一鎮抗之,大小不等,無自辱焉!”重榮謂晉無如我何,反意乃決。重榮雖以契丹為言,反陰遣人與幽州節度使劉晞相結。契丹亦利晉多事,幸重榮之亂,期兩敝之,欲因以窺中國,故不加怒于重榮。 其冬,安從進反襄陽,重榮聞之,乃亦舉兵。是歲,鎮州大旱、蝗,重榮聚饑民數萬,驅以向鄴,聲言入覲。高祖遣杜重威逆之,兵已交,其將趙彥之與重榮有隙,臨陣卷旗以奔晉軍。重榮聞彥之降晉
16、,大懼,以吐渾數百騎守牙城,重威使人擒之,斬首以獻,高祖御樓受馘,命漆其首送于契丹。注:藩鎮:指總領一方的軍府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組是( )a. 有夫婦訟其子不孝者 訟:控告b. 榮起于軍卒,暴至富貴 暴:突然c. 契丹驕甚,高祖奉之愈謹 謹:嚴格d. 而姑息重榮不能詰 詰:追問5. 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安重榮“懷異志”和“非誚高祖”的一組是( )a. 天子寧有種邪 重榮箕踞慢罵b. 兵強馬壯者為之爾 屈中國以尊夷狄c. 重榮誘之入塞 而充無厭之欲d. 重榮怒,執拽剌 此晉萬世恥也!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頂是( )a. 安重榮雖為武官,但也通
17、曉文吏事務。在處理一起家庭糾紛時,生父不忍殺其子,繼母則提劍追逐,重榮不滿繼母的行徑,厲聲將她斥退。b. 安重榮憤然于高祖屈尊事夷,每遇契丹使者均極力輕慢侮辱對方,甚至抓捕殺死他們。高祖屈已禮待契丹,而對重榮的一系列做法堅決反對。c. 契丹一直伺機圖謀晉朝,本應引起晉朝君臣高度警惕,高祖卻表示前朝與虜和親的做法都是為國家考慮,現今重榮對抗契丹只能是自取其辱。d. 安重榮舉兵起事,借口朝見,聚集數萬饑民前往鄴地。高祖派遣部隊阻擊,在雙方交戰中重榮被俘遇害,高祖令人漆其首級后將它送給契丹。7. 下列對文章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又為書/以遺朝廷/大臣/四方藩鎮皆以契丹可取/為
18、言b. 又為書以遺朝廷大臣/四方藩鎮/皆以契丹可取為言。c. 又為書/以遺朝廷大臣/四方藩鎮皆以契丹可取/為言。d. 又為書以遺朝廷/大臣/四方藩鎮/皆以契丹可取為言。8. 對“契丹亦利晉多事,幸重榮之亂,期兩敝之。”句翻譯最準確的一項是( )a. 契丹也幫助晉朝生出許多事,不幸的是重榮作亂,一年之后自己與重榮同時受損。b. 契丹也幫助晉朝生出許多事,希望(借助)重榮作亂,在約定的日期將兩者打敗。c. 契丹也認為晉朝多事對自己有利,慶幸重榮的失敗,希望晉朝廷與重榮破敗不堪。d. 契丹也認為晉朝多事對自己有利,慶幸重榮作亂,希望晉朝廷與重榮同時受損。【答案】4. c 5. b 6. b 7. b
19、 8. d【解析】【4題詳解】本題是對文言實詞的考查。應對此類試題,平時要廣泛積累常見實詞的意義,尤其是課本中出現實詞。作答時,考生要依據實詞的本義,并結合語境、語法來判斷實詞在句子中的正確意義。與語境中的意義和所需詞性相符的解釋才是正確的解釋。c項,“謹:嚴格”錯誤。“謹”有兩個義項:謹慎,小心;嚴,嚴格。此處應理解為“契丹更加驕橫,高祖更加謹慎小心地侍奉他”。故選c。【5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語句意思,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應對這類問題,翻譯理解語句意思是關鍵,然后結合題目要求進行作答。a項,上句是表明安重榮“懷異志”,但下句是安重榮對契丹的行動,而不是“非誚高祖”。 b項,上句表明安重榮“懷
20、異志”,下句表明安重榮“非誚高祖”。 c項,上句是安重榮針對土渾白氏的作為,不能表明安重榮“懷異志”,下句表明安重榮“非誚高祖”。 d項,上句是安重榮對契丹使者的行為,不能表明安重榮“懷異志”,下句表明安重榮“非誚高祖”。故選b。【6題詳解】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據選項,在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分析選項是否概括全面,翻譯是否正確。本類題型設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錯位、語句翻譯錯誤、手法錯誤等。做題時要回歸語境,理解翻譯選項涉及的相關句子,然后將原文內容和選項加以對比,即能發現問題。b項,“對重榮的一系列做法堅決反對”錯誤。原文說高祖對重
21、榮的一系列做法“姑息重榮不能詰”,意思是“遷就姑息重榮,不能追究”,而不是堅決反對。故選b。【7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能力。應對此類問題,要注意一些常見的標志性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的成分,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相反的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后結合文意進行分析。“以”為連詞,連接“為書”與“遺朝廷大臣”,表目的,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cd;且“遺留”的賓語是“朝廷大臣”,應“臣”后斷開,排除ad。譯文:又寫信給朝廷大臣、四方的藩鎮長官,都說契丹可以攻取。故選b。【8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譯時以直譯為主,
22、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譯,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利”為意動用法,“認為對自己有利”,排除ab;“幸重榮之亂”,慶幸重榮作亂,排除c。“契丹亦利晉多事,幸重榮之亂,期兩敝之”的意思是:契丹也認為晉朝多事對自己有利,慶幸重榮作亂,希望晉朝廷與重榮同時受損。故選d。【點睛】課外文言文的閱讀理解題目四步驟:第一步:快速瀏覽題目。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瀏覽題目有助于同學們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首先應該
23、快速瀏覽文段后的題目。第二步:仔細分析標題。一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都會給出標題。留意并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因為大部分標題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第三步:結合注釋速讀全文。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對于一些難懂的文言字詞一般都會給出注釋。這些注釋有助于同學們準確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所以,千萬別忽略這些注釋,而應結合注釋速讀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閱讀全文的過程中,碰到“攔路虎”千萬別停下來苦苦思索,而應繼續閱讀。總之,速讀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對癥下藥”解答問題不同的題型有不同的解題方法。答題時需要根據具體的題型選擇對應的答題方法,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參考譯文:安重榮,小字為鐵胡,是朔
24、州人。重榮有力氣,擅長騎馬射箭,擔任振武巡邊指揮使 ,他雖然是一介武夫,卻通曉官吏的事,他的手下不能欺騙他。有一對夫婦狀告他們的兒子不孝順,重榮拔出劍給那位父親,讓他殺了兒子,那位父親哭泣著說:“我不忍心啊!”那位母親在旁邊詬罵,奪下劍去追逐兒子,重榮問此情況,原來是繼母,重榮喝叱繼母出去。重榮從軍卒中起家,突然成為富貴的人,但是他看到晉高祖等人都是以藩鎮諸侯的身份而得到天下,曾對人說:“天子難道有種嗎?兵強馬壯的人都可以成為天子啊!”雖然他心懷大志,卻并未爆發。當時,高祖與契丹約為父子之國,契丹十分驕狂,高祖更加小心謹慎地侍奉他,重榮氣憤極了,認為“使中原受屈辱而使夷狄尊貴,搜刮已經很貧窮的
25、百姓,來滿足契丹無休止的欲望,這是晉朝萬代的恥辱呀!”多次拿這樣的話譏誚高祖。契丹的使者往來經過鎮州,重榮兩腿向前伸坐著謾罵他們,不向他們行禮,有的抓起來殺了。這時,吐渾白氏屬契丹役使,受契丹殘暴虐待而痛苦,重榮引誘他們進入關塞。契丹多次派遣使者責備高祖,并要求派使者,高祖對使者鞠躬府首,遭受責備時更加謹慎,多次說好話來自己解圍,而姑息重榮不去追問。天福六年的夏天,契丹的使者拽剌經過鎮州,重榮侵犯侮辱他,拽剌出言不遜,重榮大怒,抓住拽剌;又寫信給朝廷大臣、四方的藩鎮長官,都說契丹可以攻取。高祖很擔心這件事,為此到達鄴,回復重榮說:“前代皇帝與契丹和親,都是為天下打算的做法,現在我帶領天下人向他
26、們稱臣,你卻憑借一鎮的力量抵抗他們,大小相差懸殊,不要自取其辱啊!”重榮認為高祖不能把自己怎么樣,反叛的主意堅定下來。重榮雖然以契丹為借口,反而私下里派人與幽州節度使劉晞相勾結。契丹也認為晉朝多事對自己有利,慶幸重榮作亂,希望晉朝廷與重榮同時受損,準備通過這件事窺探中原,所以不對重榮動怒。這年冬天,安從進在襄陽造反,重榮聽說這件事,于是也起兵反叛。這一年,鎮州大旱,蝗災泛濫,重榮聚集數萬名饑民,驅趕著奔向鄴,聲稱入朝覲見皇帝。高祖派遣杜重威抵抗他,交戰后,重榮的將領趙彥之與他有矛盾,在陣前卷著軍旗而奔向晉軍。重榮聽說趙彥之投降了晉,非常害怕,重榮憑借吐渾的數百騎兵守衛牙城,杜重威派人擒拿了他,
27、砍下他的首級獻上來,高祖在御樓接受馘令,命令用漆油染他的首級送給了契丹。(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薛嵩,絳州萬泉人。祖仁貴,高宗朝名將,封平陽郡公。父楚玉,為范陽、平盧節度使。嵩少以門蔭,落拓不事家產,有膂力,善騎射,不知書。自天下兵起,委質逆徒。廣德元年,東都平,時皇太子為天下兵馬元帥,遣仆固懷恩東收河朔。嵩為賊守相州,聞賊朝義兵潰,王師至,嵩惶惑迎拜于懷恩馬前,懷恩釋之,令守舊職。時懷恩二心已萌。懷恩平河朔旋,乃奏嵩及田承嗣、張忠志、李懷仙分理河北道;詔遂以嵩為相州刺史,充相、衛、洺、邢等州節度觀察使,承嗣鎮魏州,忠志鎮恒州,懷仙鎮幽州,各據數州之地。時多事之后,姑欲安人,遂以重
28、寄委嵩。嵩感恩奉職,數年間,管內粗理,累遷檢校右仆射。大歷八年正月卒。嵩子平,年十二,嵩卒,軍吏欲用河北故事,脅平知留后務,平偽許之,讓于叔父崿,一夕以喪歸。及免喪,累授右衛將軍,在南衙凡三十年。宰相杜黃裳深器之,薦為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理有能名。元和七年,淮西用兵,自左龍武大將軍授兼御史大夫、滑州刺史、鄭滑節度觀察等使,累有戰功。滑州城西距黃河二里,每歲常為水患。平詢訪得古河道,接衛州黎陽縣界。平率魏博節度使田弘正同上聞,開古河南北長十四里,決舊河以分水勢,滑人遂無水患。居鎮六年,入為左金吾大將軍。未幾,復為鄭滑節度觀察使。長慶元年,幽鎮叛,杜叔良統橫海全軍討伐不勝,王庭湊圍牛元翼于深州。
29、棣州為賊所窘朝廷乃委平以師援棣州平即遣將李叔佐以兵五百救之。居數月,刺史王稷饋給稍薄,兵士怨怒,叔佐不能戢,宵潰而歸。仍推突將馬狼兒為帥,行及青城鎮,劫鎮將李自勸,并其眾;次至博昌鎮,復劫其鎮兵,共得七千余人,徑逼青州城。城中兵士不敵,平悉府庫并家財募二千精卒,逆擊之,仍先以騎兵掩其家屬輜重,賊眾惶惑反顧,因大敗。狼兒與其同惡十數輩脫身竄匿,余黨降,稍后者斬于鞠場。明日,狼兒亦就擒戮,脅從者放歸田里。詔加右仆射,進封魏國公,由是遠近畏伏平之威略。在鎮六周歲,兵甲完利,井賦均一。至是入覲,百姓遮道乞留,數日乃得出。在河中凡六年,召拜太子太保。明年,上疏乞老,以司徒致仕,居一年卒,冊贈太傅。節選自
30、舊唐書列傳第七十四9.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嵩少以門蔭,落拓不事家產 落拓:豪放,放蕩不羈b. 時多事之后,姑欲安人,遂以重寄委嵩 安:安排c. 自天下兵起,束身戎伍,委質逆徒 委質:順從,歸附d. 兵甲完利,井賦均一 完利:堅固鋒利10. 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薛嵩與薛平父子二人功績的一組是 ( )宰相杜黃裳深器之,薦為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 嵩感恩奉職,數年間,管內粗理,累遷檢校右仆射 自左龍武大將軍授兼御史大夫、滑州刺史、鄭滑節度觀察等使,累有戰功 至是入覲,百姓遮道乞留,數日乃得出 平悉府庫并家財募二千精卒,逆擊之 開古河南北長十四里,決舊河以分水勢
31、,滑人遂無水患a. b. c. d. 11.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薛嵩原本替賊兵把守相州,賊兵敗后,王師到來,薛嵩就到懷恩馬前迎接叩拜,懷恩放了他,并讓他做了相州刺史。b. 宰相杜黃裳很器重薛平,推薦他做汝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治理得好,在當時很有名聲。在淮西戰事中,又屢有戰功。c. 薛平在滑州時,率領魏博節度使田弘正開鑿古河南北總長十四里,挖開舊河來分流水勢,滑州百姓于是沒有水患了。d. 青州城兵士不敵亂軍時,薛平拿出府庫和家里的全部錢財招募二千精銳的士兵,迎擊對方,仍然先用騎兵掩擊敵人的家屬輜重,叛賊士兵惶惑反顧,于是大敗。12. 對“軍吏欲用河北故事
32、,脅平知留后務,平偽許之,讓于叔父崿,一夕以喪歸”句翻譯最準確的一項是( )a. 軍吏想要采用河北的故事,脅迫薛平務必留下來,薛平假裝答應他們,讓官給叔父薛崿,在一天夜里因為奔喪回家。b. 軍吏想要遵照河北舊例,脅迫薛平務必留下來,薛平假裝答應他們,讓官給叔父薛崿,在一天夜里因為奔喪回家。c. 軍吏想要遵照河北舊例,脅迫薛平留下來管理后務,薛平假裝答應他們,讓官給叔父薛崿,在一天夜里因為奔喪回家。d. 軍吏想要遵照河北故事里的樣子,脅迫薛平留下來管理后務,薛平答應了他們,讓官給叔父薛崿,在一天夜里因為奔喪回家。13. 下列對文章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棣州為賊所窘/朝廷乃
33、委平/以師援棣州/平即遣將李叔佐/以兵五百救之。b. 棣州為賊所窘/朝廷乃委平以師/援棣州/平即遣將李叔佐/以兵五百救之。c. 棣州為賊所窘/朝廷乃委平以師援棣州/平即遣將李叔佐以兵五百救之。d. 棣州為賊所窘/朝廷乃委平以師/援棣州/平即遣將李叔佐以兵五百救之。【答案】9. b 10. c 11. a 12. c 13. c【解析】【9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文言文的根本在于平時的誦讀和積累,從而形成提升文言閱讀的素養。在具體的解答過程中,要善于結合上下文語境去揣摩詞語的意思。也可以根據詞語的偏旁部首和在句子中的位置及所作的句子成分等進行分析。b項,“安:安
34、排”錯誤,“安”在這里是使動用法,“使安定,安撫”之意。故選b。【10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內容,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應對這類問題,首先認真審題,明確篩選方向,如本題要求中的“直接”“表明薛嵩與薛平父子二人功績”等,然后翻譯各小句,根據內容進行篩選。本題中,和是側面表現,不是“直接表明”;講的只是薛平作戰的情形,并未講“功績”:都不符合題干要求,應予排除。故選c。【11題詳解】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據選項,在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分析選項是否概括全面,翻譯是否正確。本類題型設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錯位、語句翻譯錯誤、手法錯誤等。做
35、題時要回歸語境,理解翻譯選項涉及的相關句子,然后將原文內容和選項加以對比,即能發現問題。a項,“并讓他做了相州刺史”錯誤,依據“懷恩釋之,令守舊職”“詔遂以嵩為相州刺史”可知:相州刺史是后來懷恩上奏朝廷,朝廷下詔任命,懷恩只是讓他仍然守相州。故選a。【12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譯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譯,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故事”是古今異義詞,“舊例”的意思,排除ad;“知”是“管理”的意思,“務”是名詞,排
36、除b。故選c。【13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能力。應對此類問題,要注意一些常見的標志性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的成分,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相反的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后結合文意進行分析。“棣州為賊所窘”是固定的被動結構,其后斷句;“委平以師援棣州”均為“朝廷”的謂語,中間不能斷開;“以兵五百救之”是“李叔佐”的謂語,中間不能斷開。譯文:棣州被叛賊圍困,朝廷于是委派薛平率領軍隊援救棣州,薛平就派遣將領李叔佐帶領五百士兵救援。故選c。【點睛】理解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文言特殊句式和詞類活用是文言文閱讀的基礎,因為不理解實詞、虛
37、詞,詞類活用,文言特殊句式,就不能理解文意,也就無法進行文言文翻譯。因此,考生對于考綱規定的120個文言實詞,18個文言虛詞和常見的詞類活用,文言特殊句式一定要熟悉其用法。參考譯文:薛嵩是絳州萬泉人。祖父薛仁貴是高宗朝的名將,封為平陽郡公。父親薛楚玉,做過范陽、平盧節度使。薛嵩年少時依靠先輩的功勛,放蕩不羈,不置家產,力氣很大,喜歡騎射,不喜歡讀書。自從天下兵起,加入了軍隊,歸附了叛軍。廣德元年,東都被平定,當時皇太子擔任天下兵馬元帥,派遣手下固懷恩東收取河朔。薛嵩替賊兵把守相州,聽說叛軍一方的軍隊潰敗,王師到來,薛嵩惶惑不安,到懷恩馬前迎接叩拜,懷恩放了他,讓他擔任原來的官職。當時懷恩反叛之
38、心已經產生。懷恩平定河朔不久,就上奏薛嵩和田承嗣、張忠志、李懷仙等人分別管理河北道;皇帝下詔就任命薛嵩做相州刺史,充任相、衛、洺、邢等州節度觀察使,承嗣鎮守魏州,忠志鎮守恒州,懷仙鎮守幽州,各自占據數州之地。當時是多事之后,暫且想要安撫人,于是把重任托付給薛嵩。薛嵩感念恩德竭心盡職,幾年間,管理范圍內大致治理得很好,多次被提拔做檢校右仆射。大歷八年正月死。薛嵩的兒子薛平,年紀十二,薛嵩死了,軍吏想要遵照河北舊例,脅迫薛平留下來管理后務,薛平假裝答應他們,讓官給叔父薛崿,在一天夜里因為奔喪回家。等到守孝期滿,多次被授予右衛將軍,在南衙總共三十年。宰相杜黃裳很器重他,推薦他做汝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
39、,治理得好,有有才能的聲名。元和七年,淮西發生戰爭,從左龍武大將軍官職授予兼任御史大夫、滑州刺史、鄭滑節度觀察等使,多次有戰功。滑州城西距離黃河二里,每年經常發生水災。薛平探詢察訪找到古河道,臨近衛州黎陽縣界。薛平率領魏博節度使田弘正一同匯報給皇上,開鑿古河南北總長十四里,挖開舊河來分流水勢,滑州百姓于是沒有水患了。在這里鎮守六年,入朝擔任左金吾大將軍。不久,又做鄭滑節度觀察使。長慶元年,幽鎮造反,杜叔良統帥橫海全軍討伐不能取勝,王庭湊集兵力在深州圍攻牛元翼。棣州被叛賊圍困,朝廷于是委派薛平率領軍隊援救棣州,薛平就派遣將領李叔佐帶領五百士兵救援。過了幾個月,刺史王稷運送補給逐漸變少,兵士怨恨憤
40、怒,李叔佐不能平息,夜晚潰敗而回。仍舊推舉沖鋒陷陣的勇將馬狼兒做統帥,走到青城鎮,挾持鎮將李自勸,合并他的軍隊;接著到達博昌鎮,又脅迫鎮里的士兵,一共得到七千余人,直接逼近青州城。城中兵士不敵,薛平完全拿出府庫和家里的錢財招募二千精銳的士兵,迎擊對方,仍然先用騎兵掩擊敵人的家屬輜重,叛賊士兵惶惑反顧,于是大敗。馬狼兒與他的同伙十幾人脫身逃竄隱藏,其余的同黨投降,投降晚的在鞠場斬首。第二天,馬狼兒也被抓殺頭,脅從者放回田里。皇帝下詔加封薛平為右仆射,進封為魏國公,從此遠近敬畏佩服薛平的威略。在幽鎮六整年,兵器鎧甲堅固鋒利,土地賦稅公平一致。到這時入朝覲見,百姓攔路請求他留任,幾天之后才能夠走出幽
41、鎮。在河中總共六年,征召授予太子太保。第二年,上疏因老請求辭官,憑司徒的身份辭官,過了一年死了,冊封贈官太傅。(三)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6分)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客中聞雁黃仲則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華。獨上高樓慘無語,忽聞孤雁竟思家。和霜欲起千村杵,帶月如聽絕漠笳。我亦稻粱愁歲暮,年年星鬢為伊加。14. 下列對詩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首聯第一句寫景,山因落日返照顯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襯下顯得明澈,首聯第二句寫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節更替漸漸地由生機盎然走向枯萎凋謝,顯得空寂寥落。b. 頷聯寫作者登上高樓,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機,內心凄
42、慘,這時偏偏又聽見孤獨的大雁發出凄涼的叫聲,讓作者頓起情思。c. 頸聯第一句實寫眼前之景,緊承頷聯的雁鳴敘述,雁鳴聲伴隨著霜露,千家萬戶都響起了搗衣聲,家家為遠方的親人趕制棉衣。d. 頸聯第二句描寫大雁在月亮的伴隨下發出的凄鳴哀唱,就好像在一望無際渺無人煙的沙漠里傳來的悲涼的胡笳聲。15. 本詩情感豐富,對這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判斷錯誤的一項是( )a. 作者看到秋天蕭瑟的景象,感慨萬千,頓生悲秋之情。b. “獨上高樓慘無語,忽聞孤雁竟思家。”漂泊在外,孤獨寂寞,聞雁而生思鄉之情。c. “和霜欲起千村杵,帶月如聽絕漠笳。”搗衣聲、大漠、胡笳,熟悉的意象,表達征戰沙場、建功立業的渴望。d. “我
43、亦稻粱愁歲暮,年年星鬢為伊加。”歲末為溫飽奔波,為生計而愁,同時感慨年華老去。【答案】14. c 15. c【解析】【14題詳解】本題考查鑒賞古詩詞的綜合能力。應對此類試題,讀懂詩歌是關鍵,同時要掌握常見的考查角度(內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結構的把握),將選項回歸詩歌進行分析比較,特別要注意的是,詩歌每一聯的內容和情感都要結合全詩,不可孤立理解。c項,“頸聯第一句實寫眼前之景”錯誤,“千村杵”是作者想象,并非實寫。故選c。【15題詳解】本題考查了鑒賞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題要抓意象,挖內涵,意象是情感的載體,意象所體現出來的色調是情感的反映;然后還要品詩句,悟感情,作者在詩詞中
44、常常會有情感的流露,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體現在只言片語上,要善于把握這樣的詞語,借此領悟感情。c項,“表達征戰沙場、建功立業的渴望”錯誤,這首詩寫大雁在秋月下飛鳴而過,聽起來就好像大漠胡笳那樣悲哀,詩人感慨自己也和大雁一樣,憂愁歲月,為免于饑寒而四處奔波。每年都為此增加星星白發。表達的是孤獨、思鄉、年華老去之悲,并非“表達征戰沙場、建功立業的渴望”。故選c。【點睛】分析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調。詩歌的標題、作者、注釋等,常常為我們理解詩詞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內涵。意象是情感的載體,意象所體現出來的色調是情感的反映。優美閑適、色彩明麗的意象往往表達的是喜悅之情,冷清凄
45、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達的是憂傷之情。然后,品詞句,悟感情。作者在詩詞中常常會有情感的流露,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體現在只言片語上,要善于把握這樣的詞句,借此領悟情感。(四)名篇名句默寫16.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用“_,_”寫出異族祠堂香火旺盛,傳達出對恢復中原的隱憂。(2)琵琶行中運用側面烘托的方法描寫琵琶女技藝高超、美麗出眾的詩句“_ ,_”。(3)杜甫登高中用“_,_”道出郁積詩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國運之恨,無限悲涼難以排遣。(4)雨霖鈴 中“_,_ ! ” 二句感慨深秋季節的個人的離別之苦,進而推及到一般離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難言的
46、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們普遍的離別的傷感。【答案】 (1). 佛貍祠下 (2). 一片神鴉社鼓 (3). 曲罷曾教善才服 (4). 妝成每被秋娘妒 (5). 艱難苦恨繁霜鬢 (6). 潦倒新停濁酒杯 (7). 多情自古傷離別 (8).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解析】【詳解】本題考查默寫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題時必須注意語意的提醒,從理解內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記硬背。名句默寫分為兩大類,一是給出語境的理解性默寫,二是給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寫。此類試題解答時,默寫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義分不開,學生應借助字義來識別字形。本題注意“佛”“祠”“妝”“潦倒”“那堪”等字詞的書寫。三、課內文言基礎(30分)17. 下
47、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 攝:夾處b.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 殆:危險c.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浚:疏通水道d. 人君當神器之重 當:主持、掌握【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對文言實詞的考查。應對此類試題,平時要廣泛積累常見實詞的意義,尤其是課本中出現實詞。作答時,考生要依據實詞的本義,并結合語境、語法來判斷實詞在句子中的正確意義。與語境中的意義和所需詞性相符的解釋才是正確的解釋。b項,“殆:危險”錯誤,“殆”在這里應是“幾乎”意思。故選b。18. 對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我追求的是自然的規律,(
48、已經)超過一般的技術了。b.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越國看不起遠方的國家,越國國君知道那些國家很困難。c. 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 光大這九德的修養,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們 。d.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齊國沒有向秦國割地求和,最終也隨著五國滅亡,為什么?親附秦國并且不幫助五國的緣故。【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譯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譯,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b項,“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49、”中的“越”是“越過”的意思,“鄙”是“把當作邊邑”的意思;“君”,您,秦伯;“其”,代詞,代越國以鄙遠這件事。這句話的正確意思是:越過別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故選b。19. 下列各句中全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 譬若以肉投餒虎合蓋隆起,形似酒尊 何以女為見 合從締交b. 北鄉自剄 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 妃輒沮之 君子生非異也c. 留軍壁鄴 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 畔主背親 倔起阡陌之中d. 愿枉車騎過之 衡少善屬文 小學而大遺 不負戴于道路矣【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掌握通假字的能力。在翻譯一個文言實詞的時候,如果按照它的字面意思來解釋,發現明
50、顯有悖于整個句子的邏輯或句意,那么它極有可能是通假字。當一個文言實詞就其字面的詞性來講,不能與其前后的句子成分很好地搭配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考慮該字為通假字。a項,“尊”通“樽”,酒杯;“女”通“汝”,你;“從”通“縱”,合縱;b項, “鄉”通“向”;“禽”通“擒”,捉拿;“沮”通“阻”,阻攔;“生”通“性”,資質,稟賦;c項,“員”通“圓”;“畔”通“叛”,背叛;“倔”通“崛”,崛起。故選d。【點睛】快速識別通假字的2大方法:1.按字面意思來解釋明顯不合邏輯的字。在翻譯一個文言實詞的時候,如果按照它的字面意思來解釋,發現明顯有悖于整個句子的邏輯或句意,那么它極有可能是通假字。2.明確詞性,抓住
51、搭配找通假。當一個文言實詞就其字面的詞性來講,不能與其前后的句子成分很好地搭配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考慮該字為通假字。20. 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最多的一項是( )a. 而魏救不至 救兵 公車特征拜郎中 漢代官署名稱連辟公府不就 征召 王必無人 一定b. 往請,欲厚遺之 邀請 視事三年 官員到職工作約車百乘 置辦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白白地c. 遍贊賓客 稱贊 今有難,無他端, 辦法妙盡璇璣之正 端正 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使完好無缺d. 此五霸之伐也 討伐 如姬資之三年 出錢懸賞安帝雅聞衡善術學 素常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贊許 【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對文言實詞的考查。應對此
52、類試題,平時要廣泛積累常見實詞的意義,尤其是課本中出現實詞。作答時,考生要依據實詞的本義,并結合語境、語法來判斷實詞在句子中的正確意義。與語境中的意義和所需詞性相符的解釋才是正確的解釋。a項,全對。b項,全對。c項,贊:引見,介紹;正:規律。d項,伐:功業;資:蓄積;許:答應。故選d。【點睛】推斷文言實詞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義法,由于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考生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義項。這是在推斷詞義時最為常用的一種方法,即把自己認為的意思代入具體語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順。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順,那么可能就是正確的,反之必是錯誤的。21.
53、 下列加點詞意義和現代漢語全相同的一項是( )a. 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 衡下車,治威嚴 皆為陛下所成就寬厚而愛人 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必固其根本b. 不敢以其富貴驕士 又多豪右,共為不軌 素與副張勝相知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常從容淡定 句讀之不知c. 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 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且陛下春秋高蚓無爪牙之利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古之學者必有師d. 而以公子為長者 舉孝廉不行 武等實在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 璧有瑕,請指示王 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的是辨析并理解古今異義詞的能力。古今異義包括詞義擴大、詞義縮小、詞義轉移、詞義弱化、詞義強化、感情色彩
54、變化等。平時要注意積累。解答時要做到詞不離句,看放入句中是否通順。a項,婚姻,古義:兒女親家;今義:泛指適齡男女按照婚姻法在經濟生活、精神物質等方面的自愿結合。下車,古義:官吏到任;從車輛上下來。成就,古義:提拔,栽培;今義:業績。愛人,古義:愛護百姓;今義:丈夫或妻子。山東,古義:崤山以東;今義:山東省。根本,古義:樹木的根;今義,指事物的本質。b項,富貴,有錢又有地位。不軌,越出常軌,不合法度。相知,互相了解。風雨,風和雨。淡定,冷靜,鎮定。句讀,斷句。c項,所以,古義:緣故;今義:表示因果關系的關聯詞。方面,古義:方向。今義:事情或事物的一面。春秋,古義:年齡;今義:夏季、秋季。爪牙,古義: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