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中考語文課內外文言文對比閱讀試題(一)【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乙】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問:“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禮記檀弓下)【注釋】式:同“軾”,車前的扶手橫木,這里用作動詞。壹:真是,實在。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稱呼公婆。
2、小子:古時長輩對晚輩或老師對學生的稱呼。17.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4 分)阡陌交通:便要還家:子之哭也:苛政猛于虎也:今吾子又死焉用了(二)【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入簾(劉禹錫陋室銘)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或至不得行,輒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者邪!”乃引客就觀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陸游筑書巢)注釋:櫝:d,木柜、木匣,這里指書櫥。覿:d,相見。)11.翻譯(1)孔子云:“何陋之有?”(2)輒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者邪!”12.用原文句子填空。(4 分)“,“文中的“,10(1)出名(著名)(2)妻子
3、和兒女(子女)11(1)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2)(陸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說:“這不就是我所說的書窩嗎!”1 1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信乎其似巢也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余以為妙絕()7.古漢語詞典對“鮮”字有以下幾種解釋。請根據語境,選出對“陶后鮮有聞”中“鮮”字的解釋最恰當的一項。(2 分)a讀xin,活魚。 b讀xin,新鮮。 c讀xin,鮮艷。 d讀xin,少。c荷花為雨/所洗d余憶年/少時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描繪雨后荷花”。(用原文填空)(2 分)(2)賞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稱蓮為“花之君子”,乙段贊荷為“花中仙子”。你更喜歡哪一種贊譽之辭?請聯
4、系文段內容談談你的看法。(3 分)親近而不莊重雨中:荷花盡作飄搖之態雨后:鮮妍明媚,裊娜多姿(2)(3 分)要點與評分:觀點明確,聯系文段內容,有理有據,2 分;表達 1 分。例一:我喜歡稱蓮為“花之君子”。因為蓮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點,這與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品質是相通的例二:我喜歡稱蓮為“花之君子”。因為蓮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點,這與君子特立獨行,正直不茍,豁達大度的品質是相通的2 例三:我喜歡稱荷為“花中仙子”。因為被雨洗滌過的荷花,更顯得鮮妍明媚、清新脫俗,如仙子般美麗動人(四)【甲】愚公移山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
5、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陽,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乙】 蜀之鄙有二僧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
6、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釋鄙:邊境。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縣東的海上。瓶:水瓶。缽;和尚用來盛飯食的器皿。顧:難道,反而。箕畚運于渤海之尾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懼其不已也其真無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汝之不惠越明年)(2 分)d吾欲之南誨輟耕之壟上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2 分)a愚公之妻“獻疑”,智叟“笑而止之”,這可看出兩人都堅決反對愚公移山。b
7、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見愚公移山受到眾人擁護。c文章運用了對比和襯托的寫作手法來突出人物形象。11從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的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漢”“陰”“隴”“斷”3 譯錯一處扣 1 分,扣完 3 分為止。)12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堅決反對。)13人要立志,并付諸行動。(1 分)甲文以神話結尾,(1 分)乙文以議論結尾。(1 分)(五)【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夏后伯啟與有扈( 1)戰于甘澤而不勝。六卿請復之,夏后伯啟曰:“不可。吾地不淺(2),吾民不寡,戰而不勝,是吾德薄
8、而教( 3)不善也。”于是乎處不重席食不貳味琴瑟不張(4),鐘鼓不修(5),子女不飭(6),親親長長,尊賢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1)夏后伯啟、有扈是古代的人名。(2)淺:狹、窄小。(3)教:教化.(4)張:樂器上弦。(5)修:設置. (6) 飭:謹慎、恭敬。18、翻譯下列句子。(4 分)19、結合(一、二)段內容,說說作戰要想取得勝利需要做到哪些?17、(1)目光短淺 (2)本分內的事 (3)滿一年 18、(1)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減弱,第三次擊鼓士氣完全耗盡。(2)所以想要戰勝別人,就一定要先戰勝自己。19、(1
9、)政治上取信于民;(2)軍事上抓住戰機,知己知彼;(3)想要戰勝別人,首先要戰勝自己。(六)(甲)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2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2 分)躬耕于南陽約己愛民悉仰于官4 22翻譯下列句子。(2 分)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也。約:克制悉:全部,都(七)【甲文】鄒忌入朝見威王,曰:“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
10、;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乙文】成侯鄒忌為齊相,田忌為將,不相說。公孫闬 謂鄒忌曰:“公何不為王謀伐魏?勝,說 王而使田忌伐魏。吾三戰而三勝,聲威 天下,欲為大事 ,亦吉否?”卜者出,公孫闬因令人捕為人卜者 ,亦驗其辭 于王前。田忌遂走。(戰國策齊策一)(2)鄒忌以為然,乃說王而使田忌伐魏。(3 分)a甲文中“諷、刺、諫、謗、譏”幾個詞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詞。b甲文中“戰勝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證據是“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5 17(1)門口和庭院像市場一樣(熱鬧),或“形容很熱鬧”; (2)當面指責、當面挑刺;(3)
11、滿一年,或“一年”; (4)不喜歡對方,關系不好,感情不和;(5)跑、逃走、逃跑、出逃。(共 2 分。對 23 個得 1 分,對 45 個得 2 分。關鍵字詞是判分的主要依據。有小毛病,如寫了 1 個錯別字等,可以不扣分)18(1)這就是(所謂的)在朝廷上戰勝(敵國)。(2)鄒忌認為(公孫闬的計策)有道理,就勸說齊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國。(共 5 分,第一句 2 分,第二句 3 分。不要求完全直譯,無大錯即可得滿分)19c(2 分)(八)【甲】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峽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日:“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日
12、:“吾孰與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采與坐談問之客日:“吾與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3)面刺寡人之過者 面刺:_ (4)卒得反國 反:_7下面句中加點詞語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2 分)a鄒忌修八尺有余 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b于是入朝見威王 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 c時時而間進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d內外不聞吾過及魯肅過潯陽6 8 用現代漢語翻譯 (6 分)(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譯文:_(3)吾知所以亡矣。譯文:_9
13、 請結合語段分析造成齊威王能夠“戰勝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從中得到了怎樣的啟發?(3 分)8. (6 分)每句 2 分,重點詞語翻譯準確,句子翻譯通順即可)(1)我與城北徐公相比哪一個美?(“孰與”l 分疑問句 l 分)(九)【甲】(鄒忌)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
14、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戰國策齊策)【乙】燕昭王卑身厚幣以招賢者,往見郭隗先生昭王曰: “寡人將誰朝 ?”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 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 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1)王之蔽甚矣 ( )13下列句中加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2 分)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
15、求千里馬者 有好事者船載以入b涓人言于君曰余將告于蒞事者7 c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其真無馬邪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14用現代漢語翻譯上文中畫線的句子和課文中的有關句子。(6 分)(1)此所謂戰勝于朝廷。(2 分) (2)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2 分)(3)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2 分)乙文告訴我們:(2 分)12(1)蒙蔽、受蒙蔽、被蒙蔽(2)指責(3)同“返”,返回(4)滿一年13b a“以”:介詞,用/相當于“而”,表順承;b都是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相當于“對”或者“向”;c“其”:代詞,它的/表反問語氣的語氣詞,相當于“難道”;d“且”:尚且/將近。14(1)這就是所說的
16、在朝廷上戰勝(別國)。(2)燕昭王為郭隗建造宮舍并且拜他為老師。(3)(村中人)問如今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15禮賢下士,才能廣招人才,國家才能強大。(十) 甲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
17、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邊來,居然可知 。”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 ?”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選自世說新語)【注釋】元帝:司馬睿,其長子司馬紹后繼位為明帝。 長安:西晉的封國,此時的長安已失守。 洛下:洛陽,西晉時京都所在地。 潸然流涕:不自覺地流下了眼淚。潸(shn),流淚的樣子。涕,眼淚。 東渡
18、:晉元帝為瑯琊王時住在洛陽,好友知天下將要大亂,就勸他回到自己的封國,鎮守建康,意欲建立一個復興帝室的基地,這就是所謂的“東渡”。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你認為長安和太陽相比哪個更遠?意謂,認為。 居然可知:根據這一點可以知道。 邪(y):同“耶”。(3)明帝問何以致泣(4)元帝異之(2)具以東渡意告之。11有人認為,甲文中的魯莊公是“ 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實他并不“鄙”。請結合原文8 內容闡釋其“不鄙”的理由。(2 分)12甲乙兩文都主要以描寫來表現人物。 乙文這個小故事表現了明帝的_。(2 分)9.(1)賜福、保佑。(2)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3)為什么。(4)對感到驚奇。(每路、禮賢下士
19、;盡職盡責,取信于民;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虛心求教,不恥下問。(答出其中兩點即可得滿分,共 2 分。) 12. 語言 ; 機智、聰穎、聰敏、機敏、聰明、隨機應變等(答出其中一個詞語即可)(每空 1 分,共 2 分。)閱讀下邊兩個文言文語段,完成 2126 題。(16 分)21.解釋加點的詞語。(4 分)()(22.翻譯句子。(4 分)23.甲文“此之謂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 分)24.乙文中哪句話表達了公孫儀的觀點?(2 分)23.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或: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如用自己的話答出這個意思也可。)2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25
20、公孫儀是個注重防微杜漸(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26兩個語段都是寫在利與義面前如何抉擇的問題。9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選自孟子兩章)乙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選自論語)6解釋文中加點的字。(2 分)兵革非不尖利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足兵民信之矣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8 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乙文重點
21、強調的觀點是什么?(3 分)9你認為甲 乙兩文重點強調的內容有什么關系?(3 分)9 甲 文重點強調的“人和”(“得道”)與乙文重點強調的“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關性。“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條件(或“內容”)之一。(十三)【甲】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乙】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子輟然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喧也,呼而問之曰:“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其母引刀裂其織,以此誡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復喧矣。(選自韓詩外傳卷九)生于憂
22、患,死于安樂10.【甲】【乙】兩文在表達方面有什么不同?(4 分)11.你認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獨特的地方?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3 分)6.西風、北雁、紅葉、黃花、芭蕉、秋雨 9.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從此以后,孟子不再因為分心而遺忘書中的內容了。11.孟母是用實際行動來教育孩子。說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貫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第一問 1 分,第二問 2 分,意思對即可)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乙)孟子幼時,其舍 近墓,常嬉為墓間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遂遷居市乃嬉為俎豆 揖讓進退 之事,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遂居焉。 及孟子長,學六藝,卒 成大儒之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礦石浮選工藝優化-石墨滑石選礦考核試卷
- 畜禽繁殖力與遺傳改良研究考核試卷
- 紡織材料與纖維的研究與發展考核試卷
- 電腦系統優化與提速技巧考核試卷
- 筆的制造生產計劃編制與執行考核試卷
- 嘉興南湖學院《Python數據分析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CAD制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咸陽市2025年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測試試題含解析
- 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商務創業策劃案例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寧德市周寧縣2024-2025學年數學四年級第二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
- 2025年入團相關考試題型及答案
- 2023-2024學年北京市西城區德勝中學七年級(下)期中數學試卷
- 皮膚病靶向治療專家共識(2025版)解讀課件
- DB37-T 3274.3-2023 日光溫室建造技術規范 第3部分:山東VI型
- 《四輪驅動電動汽車制動系統設計》14000字(論文)
- 鄭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中國宗教史》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新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綜合實踐活動1《抓抓數數》教案
- RoHS知識培訓課件
- 醫學課件痛風性關節炎
- 流程建設培訓課件
- 水利工程冬季低溫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