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師教學理論與專業知識考試題_第1頁
小學科學教師教學理論與專業知識考試題_第2頁
小學科學教師教學理論與專業知識考試題_第3頁
小學科學教師教學理論與專業知識考試題_第4頁
小學科學教師教學理論與專業知識考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小學科學教師教學理論與專業知識考試題(一)、填空。(16 分,每空 0.5 分)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_。本_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課程改革的六項具體目標分別是:課程功能、_、_、_、_、_。2、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是轉變學生的_。學習方式不僅包括相對的學習方法,而且涉及學習_、學習_、學習_、學習_等心理因素和心靈力量。所以,轉變學習方式實質上是教育_觀、_觀和培養模式的變革。3、研究性學習是指教師不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_、_、_的過程。 4、新課程中教師角色的轉變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_者;是新型教學關系中的學習者和_者,也是新課程的_者和_者。_ 和課程_

2、的評價體系,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個體的_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6、新課程倡導的學生觀是:學生是_的人,學生是_的人,學生是具有_的人。新課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將發生哪些變化?二、專業知識部分(80 分)( 一 )、填空(20 分,每空 1 分)1、科學素養的四個核心因素是科學興趣、_、_ 、科學方法。2、凸透鏡有放大、_、_的作用。3、我國“神州”五號載人飛船首次發射成功,首位航天員是。4、植物的葉一般可以分為_ 、_ 、_三部分。 5、物體的冷熱程度叫_。要精確測量物體的溫度,需要使用_。它是根據_的性質制成的。6、人類生長發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營養全部來自食物,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

3、質、_ 、_ 、_ 、_五種營養成分。7、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我國科學家是_。8、_、_和_是三種常用的凈化水的方法。9、熱空氣受熱上升,冷空氣流過來補充,就形成了_。( 二 )、選擇(10 分,每題 1 分)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2、世界上種類最多,數量最多的動物是()。a、鳥類b、哺乳動物c、爬行動物 d、昆蟲a、白糖、油b、食鹽、沙c、氧氣、白糖d、白糖、沙a、先看后聞再嘗b、先看后嘗再聞c、先嘗后看再聞5、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當于地球引力的()。a.二分之一b.六分之一c.十分之一6、我們在燈光下能看到物體,是光的

4、()。a、反射現象b、折射現象c、輻射現象 d、直射現象a、五種b、六種c、七種d、無數種a、無籽西瓜b、香蕉c、向日葵籽d、蘿卜9、磁鐵中吸鐵本領最強的部分是在()。a、中間和兩端b、中間或兩端c、兩端d、中間10、使用酒精燈的正確步驟是()。a、打開燈帽豎放,從下往上點火,用內焰加熱,從正面蓋上燈帽 b、打開燈帽豎放,從上往下點火,用外焰加熱,從側面蓋上燈帽c、打開燈帽豎放,從下往上點火,用外焰加熱,從側面蓋上燈帽( 三 )簡答。(40 分,每題 8 分)5、在沉與浮一課教學時,老師發現有些學生是先放鹽,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學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鹽;都使土豆浮起來了,你如何看待學

5、生這一實驗步驟?( 四 )、案例分析(10 分)小學科學課上,老師在介紹木星時,按照教材指出它有 13 顆衛星。突然,有個學生否定了老師的說法:“不,老師,應該是 15 顆?!绷硪晃粚W生馬上補充:“不,是 16 顆?!崩蠋熡H切地問第一位學生,“你怎么知道是 15顆”,學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讀物上看到的。”老師接著又問另一位學生,他回答,“最近一期雜志上說是 16 顆?!边@位老師聽了,高興地對同學們說,“你們真了不起!課本上有些知識范圍確實陳舊過時了,老師也落后了。木星的衛星究竟有多少顆,課后我們再研究、核實,好嗎?”: 附答案:( 一 )、填空。(16 分,每空 0.5 分)1、(為了每一位學生

6、的發展)或(教書育人)。(教育方針),(體系)、(結構)、(內容),(素質教育)。(課程結構)(課程內容)、(教學模式)、(課程評價)、(課程管理)。2、(學習方式)。(習慣)、(意識)、(態度)、(品質)。(價值)、(人才)3、(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或(獲得知識)。4、(促進)(研究)(開發)(建設)( 二 )、簡答(4 分)( 一 )、填空 4、葉片、葉柄、葉脈5、溫度、溫度計、液體熱脹冷縮6、糖類、脂肪、維生素、礦物質7、袁隆平( 二 )、選擇1、a2、d3、c4、a1、小學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

7、核心;科學課程的內容要滿足社會和學生雙方面的需要;科學課程應具有開放性;科學課程的評價應能促進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答:月球圍繞地球轉;地球圍繞太陽轉。當月球轉到太陽和地球中間,三個天體大致成一條直線的時候,月球的影子就會投在地球上。處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擋住了視線,就看不見太陽或只能看見太陽的一部分,于是形成了日食。3、雷電是怎樣形成的?答:雷電是發生在天空中的大規模的放電現象。天空中的云,有的帶正電,有的帶負電;當兩塊帶不同種電的云相互接近時,就會發生大規模的放電現象。放電時出現的電火花就是閃電,發出的聲音就是雷聲。答:植物的葉子中的每一個葉綠體,都是一個小小的綠

8、色“食品”加工廠。在陽光的照射下,葉綠體可以把根吸收來的水分和由氣孔進來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養料,同時放出氧氣。葉的這種作用叫做光合作用。意義:葉的光合作用,不僅為植物制造了養料,還為動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養料和氧氣。 5、在沉與浮一課教學時,老師發現有些學生是先放鹽,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學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鹽;都使土豆浮起來了,你如何看待學生這一實驗步驟?答:沉與浮一課“土豆沉浮”的實驗程序,先放水與先放鹽對實驗的影響不大,因為不管水與鹽哪樣物體先放,對溶解的鹽水來說,它的密度都不會發生改變(最好先放適量的水,再根據需要多次放鹽進行攪拌)。但對放土豆的先后時間就有一定的講究

9、,如果土豆提前放入水中,在調制(攪拌)鹽水的過程中,時間一長,土豆有可能會被鹽水浸潤,由于鹽水的高滲透作用,土豆內的水分可能會被鹽水析出來,以至于改變土豆的密度,這樣就會影響實驗數據的可靠性。( 四 )、案例分析小學科學課上,老師在介紹木星時,按照教材指出它有 13 顆衛星。突然,有個學生否定了老師的說法:“不,老師,應該是 15 顆?!绷硪晃粚W生馬上補充:“不,是 16 顆?!崩蠋熡H切地問第一位學生,“你怎么知道是 15顆”,學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讀物上看到的。”老師接著又問另一位學生,他回答,“最近一期雜志上說是 16 顆。”這位老師聽了,高興地對同學們說,“你們真了不起!課本上有些知識范圍確實陳舊過時了,老師也落后了。木星的衛星究竟有多少顆,課后我們再研究、核實,好嗎?”(說明:答題的老師們可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學得的理念及獨特的感受,發表自己的感想。以下提供的答題思路僅供參考。) a、體現了“用教材教”而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