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城市污泥的處置與利用_第1頁
我國城市污泥的處置與利用_第2頁
我國城市污泥的處置與利用_第3頁
我國城市污泥的處置與利用_第4頁
我國城市污泥的處置與利用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我國城市污泥的處置與利用馬 娜,陳 玲,熊 飛同濟大學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 200092摘要:城市污水污泥產量巨大且成分復雜,如何對它進行合理利用已越來越受人們關注,若處置利用不當就不能夠充分發揮其消除污染、保護環境的作用,也就明顯地削弱了污水處理廠的凈化功能。文章系統地綜述了我國城市污泥處置與利用的現狀和趨勢,并重點討論了污泥土地利用的可行性以及我國近年來的研究進展。認為將污泥進行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并作為有機肥料或土壤改良劑進行土地利用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并將成為我國污泥處置與利用的一種有效途徑。關鍵詞:城市污泥;處置;利用;有機肥料;土壤改良劑中圖分類號:X705

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175(2003)01-0092-04隨著我國城市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環境污染日益嚴重。而人們環境意識的加強和對環境質量要求的提高必然使越來越多的廢水需要處理。從全國廢水排放情況可以看出,我國年廢水排放總量均在3.2010103.701010 t之間。顯然,因此會產生大量的污泥。一般污泥產量為所處理污水量的1%3%,按常規,一座日處理4.0105 t的污水處理廠,日產干污泥約70 t(含水量70%80%),目前我國每年排放干污泥約為5.00106 t,且在不斷增加。以上海市為例,目前上海年廢水產量約1.7109 t,相應城市污泥產量每年就超過2.01

3、05 t。為了改善城市水環境,上海市新建石洞口、竹園、白龍港等污水排放系統和大型污水處理廠。隨著污水處理設施的普及、處理量的提高和處理程度的深化,污泥的產生量必將有較大增長,如何合理處置污泥,解決如此大量污泥的出路已成為非常緊迫的任務。城市污泥成分復雜,其中雖含有大量氮、磷、多種微量元素和有機質等可利用成分,也可能含有有毒、有害、難降解的有機物、重金屬、病原菌及寄生蟲(卵)等物質。因此如果處置不當,可能對生態環境和人類自身造成很大危害。另外,污泥處理的投資和運行費用巨大,可占整個污水處理廠投資及運行費用的30%50%。因此,尋求經濟有效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的污泥處理利用技術具有重要意義。1

4、 常用污泥處置方法及存在問題污泥處理與處置的目的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1)減量化,即減少污泥最終處置前的體積,以降低污泥處理及最終處置的費用;(2)穩定化,即通過處理使污泥穩定化,最終處置后不再產生污泥的進一步降解,從而避免產生二次污染;(3)無害化,即達到污泥的無害化與衛生化,如去除重金屬或滅菌等;(4)資源化,即在處理污泥的同時達到變害為利、綜合利用、保護環境的目的。城市污泥的處置途徑很多,因國家情況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堆肥處理、衛生填埋、焚燒處理、水體消納和土地利用(排入江河湖海的方法)是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常用的方法。1.1 堆肥處理目前世界各國采用的方法主要有靜態和動態堆肥兩種,如

5、自然堆肥法,圓柱形分格封閉堆肥法,滾筒堆肥法,這些方法都在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國近年還發展了將污泥和城市垃圾等其它物質混合堆肥后加以利用12的新方法。一般和污泥進行混合堆肥的物質有城市垃圾、木屑、樹皮、稻殼、稻草等有機調理劑或回流堆肥,一般城市垃圾使用較多。堆肥時一次發酵周期約為710 d左右,二次發酵周期為1個月左右,堆肥的最佳溫度5065 。堆肥處理時主要影響因素有:原料含水率、有機質含量、C/N比和孔隙率等。通過堆肥過程的生化反應,使污泥達到穩定化和無害化的要求,堆肥后無蚊蠅滋生,基本無嗅味,外觀呈現較松散,已達到腐熟程度,既殺死了污泥中的有害細菌,又能提高其肥效。但填埋處理一般需專用的場

6、址,且場址面積也要求較大,并需要較高的運輸和處理費用。在我國目前土地資源相對匱乏的條件下,大批堆場的開發顯然存在難度,也不利于可持續的發展。1.2 衛生填埋城市污泥經過簡單的滅菌處理直接傾倒于低地或谷地制造人工平原是污泥填埋處置的基本方式。它的好處一是污泥無毒無害化處理成本低,不需要高度脫水(自然干化),二是既解決了污泥出路問題,又可以增加城市建設用地。然而,城市污泥衛生填埋也存在許多問題,如填坑中含有各種有毒有害物質,會通過雨水的侵蝕和滲漏作用污染地下水環境,這對以地下水為生活水源的地區來說是個嚴重問題。此外,適宜污泥填埋的場所因城市污泥大量的產出而顯得越來越有限。所以說,污泥作衛生填埋處理

7、時,除了要考慮城市周圍是否有適合填埋的低地或谷地之外,還應考慮到環境衛生問題。建設污泥衛生填埋場如同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一樣,地址須選擇在底基滲透系數低且地下水位不高的區域,填坑鋪設防滲性能好的材料,衛生填埋場還應配設滲濾液收集裝置及凈化配套設施,以防新污染的產生。1.3 焚燒處理城市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和一定量的纖維素木質素。焚燒正是利用污泥中有機成分較高、具有一定熱值等特點來處置污泥。脫水后的污泥發熱量約836 KJ/kg,摻入適量的引燃劑、催化劑、疏松劑和因硫劑等添加物配制成“合成燃料”,可做工業爐窯或生活鍋爐的輔助燃料。焚燒優勢在于可以迅速和較大程度地使污泥達到減量化,且在惡劣的天氣條

8、件下不需存儲設備,既解決了污泥的出路問題又充分地利用了污泥中的能源,而且污泥不需要作殺滅病原菌的處理。近年來焚燒法由于采用了合適的預處理手段,實現了污泥熱能的自持,并能滿足越來越嚴格的環境要求和充分處理不適宜于資源化利用的部分污泥。對于大城市中遠離填埋場而造成運輸費用提高的場合,使用焚燒法處置可能是經濟有效的。在所有的污泥處置中,焚燒方法產生的剩余物最少;它的另一個優越性在于無異味。但是另一方面,焚燒又是高成本和可能產生二次污染的(廢氣、噪聲、震動、熱和輻射),焚燒的成本是其它工藝的24倍。污泥中的重金屬可能隨著煙塵的擴散而污染空氣,同時污泥必須保證比較低的含水率才能制作“合成燃料”,因此污泥

9、需進行脫水處理。從目前的技術水平看,機械脫水成本比較高,自然脫水雖然成本低,但時間長占地大、而且晾曬期間,污泥中的腐臭氣污染空氣。由此可見,焚燒存在著不少問題:(1)投資和操作費用較高;(2)計劃實施較困難;(3)焚燒產生的氣體若控制不當可能會產生二次污染(二惡英等);(4)污泥中的有用成分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焚燒主要在以下兩種情況中應用:由于污泥的性質不適合或數量過大不能農用;現有的填埋體積不足。1.4 水體消納 利用水體消納城市污泥一般不需進行嚴格的無毒無害化處理,也不需要脫水就直接排入水體,而且容量大。但這種方法只能是解決污泥出路的一種權宜之計,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污泥進

10、入水體后,其中的有毒有害物溶入水環境,導致水生環境惡化;另一方面,污泥經長年累月進入水體,其中的泥沙會導致水位升高,甚至堵塞河道,對人類生存產生潛在的威脅。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大量城市污泥進入水體己經致使江河湖海污染問題日益突顯,許多國家開始慎重考慮水體消納污泥的方式。美國已經通過立法禁止這一污泥處置方式。歐盟認為海洋不是消納污泥的最佳場所,建議成員國逐步減少污泥水體消納量,并于1998年底停止這種行動。在我國,這種污泥處置方式也不被推薦。1.5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越來越被認為是一種積極、有效、有前途的污泥處置方式。這種方式主要是將污泥用于農田等施肥,墾荒地、貧瘠地等受損土壤的修復及改良,園林

11、綠化建設,森林土地施用等。用于土地利用的污泥通常是剩余活性污泥。污泥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營養成分如氮、磷、鉀等和植物所需的各種微量元素如Ca、Mg、Cu、Zn、Fe等,其中有機物的濃度一般為40%70%,其含量高于普通農家肥,因此能夠改良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促進作物的生長。如能合理利用,將是非常有價值的資源。在國外,污泥及其堆肥作肥源農用,已有多年的歷史,城市污泥農用比例最高的是荷蘭,占55%;其次是丹麥、法國和英國,占45%;美國占25%。與國外相比,我國對城市污泥農用資源化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均相差甚遠,但京、滬、津等地的污泥農用也有二十幾年的歷史。污泥成分及來源相當復雜,在含有營養成分的同時

12、,不可避免的也會含有一些有害成分,如各種病原茵、寄生蟲卵,以及銅、鋁、鋅、鉻、砷、汞等重金屬和多氯聯苯、二惡英等難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質。因此,污泥土地利用的一個原則是施用污泥中的有害成分不能超過受施土壤的環境容量。一般來說,污泥在進行土地利用前需經過無害化的預處理,一方面可減低污泥的體積使其便于運輸和施用,另一方面可減低乃至去除其中病原菌、有毒有害有機物、重金屬等。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又是一個農業大國,相對其它污泥處置方式而言,城市污泥的土地利用是更符合我國國情的。2 污泥土地利用的途徑及有害物質的控制目前常用的污泥土地資源化利用途徑有農田施用、林地施用、園林綠化建設應用、受損土壤的改良和

13、修復等。2.1 農田施用 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施用于農田后會提高土地的氮、磷、鉀等的濃度,增加土地的肥效,從而促進作物的生長。污泥的肥效可高于一般農家肥3,也不像化肥會使土壤板結,因此施用污泥既可肥田,又有利于土壤質量的改良,并減低了農業生產的成本。日本有研究表明,污泥施用對絕大多數作物都有良好的肥效作用,其中以葉萊類增產最多,同時可改善蔬菜因缺少微量元素而引起的品質下降4。我國郭媚蘭等人對污泥農田施用后對土壤的改良作用進行了研究,其盆栽和田間實驗表明:施用污泥后,土壤中氮、磷、鉀、總有機碳等營養成分及田間持水量、土壤團粒結構、土壤空隙度等都隨污泥或污泥堆肥用量的增加而相應

14、增加,土壤結構得到明顯改善5。莫測輝等人6的研究則發現污泥對植物種子的發芽有促進作用,但對幼苗的生長卻有抑制作用,抑制物主要為有機酸和醛等。周立祥等對蘇州市生活污泥的農用研究表明:施用污泥后土壤結構明顯改善,體積質量下降,孔隙增多,通氣透水性加強78。2.2 林地施用 污泥除可用于農田外,還被使用在森林土地的施用上。一方面污泥中的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可促進樹木生長;另一方面由于污泥林地施用不進入食物鏈,不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一般林場、森林等地區均非人口密集地區,所以污泥施用較為安全。為避免施用污泥后可能對地下水產生的污染,可以采用分少量多次投加的策略。林地、荒山等面積都較大,相對環境容量也較大

15、,可吸納大量的污泥,林木本身也可利用污泥中氮、磷等加速生長。西安張天紅等人曾對陜西省長安縣一林場進行污水污泥施用實驗,其結果表明:施用一段時間后,林木的高度和直徑隨污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9。2.3 園林綠化施用 近年來,城市污泥已開始用于園林綠化、花卉培養等。施用于花卉、草坪等既遠離食物鏈,又可就近消化污泥,還能減少化學肥料的用量。目前我國市政綠化及花卉市場發展很快,因此應是污泥施用的一個很有前途的方向。張增強等人10將堆肥污泥施用于花卉,發現施用后花卉的花期延長,開花量增加,花徑增大。2.4 受損土壤的修復與改良污泥中的有機質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因此污泥除了做肥料使用外還可以用作土壤改良

16、劑。林春野等人11以北京市朝陽區何家墳為試驗基地,施用燕山石化污水廠的剩余污泥后發現:土壤有機質,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鉀含量顯著增加,大大提高了土壤的肥力。較常見的受損土壤有采礦殘留礦場、取土后的凹坑、垃圾填埋場、地表嚴重破壞地區等。這類土地一般已失去土壤的正常特性,無法直接進行種植。施入污泥可以增加土壤養分,改良土壤特性,改善土壤結構,促進土壤熟化。這樣在促進地表植物的生長的同時避開了食物鏈,對人類生活潛在威脅較小,既處置了污泥,又恢復了生態環境,是一種很好的利用途徑。薛澄澤等在西安進行了復合污泥堆肥施用于高速公路綠化帶的研究,已取得了初步進展12。2.5 污泥無害化、穩定化方法 常用

17、的污泥穩定化方法有好氧厭氧消化、加石灰穩定法、加氯穩定法、污泥堆肥等,其中以污泥堆肥最常用。污泥堆肥是指將污泥與秸稈、樹葉、垃圾等在一定的條件下(如pH、C/N、通氣、水分、溫度)進行好氧堆漚。污泥經堆肥化后,病原茵、寄生蟲卵、雜草種子等幾乎全部被殺死,揮發性成分減少,重金屬有效態的含量也會降低,營養成分有所增加,污泥因而成為一種比較干凈而且性質比較穩定的物質。隨著污泥處理技術的發展,污泥堆肥化的工藝也在不斷發展更新,現在多采用污泥和垃圾復合堆肥的方法,其穩定效果更好13。近年也有新的污泥無害化方法出現,如周立祥等14采用熱噴處理污泥,發現污泥經適宜的熱噴處理能有效除臭、殺病原菌和大幅度提高污

18、泥水溶性有機物和速效氮磷養分含量,并使養分的生物有效性提高。污泥中主要有害物質為重金屬和病原菌微生物及有毒有機物。其中重金屬是限制污泥大規模土地利用的最重要因素。污泥因來源不同,成份存在一定差異,但一般都或多或少含有一定量重金屬。這些物質若隨污泥進入土壤,就可能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應該盡可能地減少其在污泥中的含量。但重金屬難以降解,且一般溶解度很小,性質較穩定,較難除去。目前,主要通過生物學方法來降低重金屬的毒害。如一般污泥經過堆肥化處理后,水浸提態重金屬的量會減小,即有效態重金屬減少,因此可通過控制污泥堆肥條件來提高污泥堆肥的質量15。未經處理的污泥含有各種病原菌和寄生蟲等,它們可以

19、通過各種途徑傳播,會危害人畜健康,也會對植被產生影響。堆肥化處理等可有效地殺死絕大部分病原菌。此外,輻射處理、巴氏滅菌法也是較常用的方法。某些特種生產部門的污水污泥中含有多環芳烴、多氯聯苯等有毒有機物,這些物質對人類有巨大的危害。通過堆肥等處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將其降解,但很難完全去除。我國對城市污泥中難降解有機物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發展。3 結語(1)污泥的處理和利用應同時考慮環境、經濟、社會三方面的因素。污泥作為一種有價值的資源,在穩定化、無害化處理后再利用,既解決其出路問題,又開發了新的資源,有利于可持續發展。(2)堆肥化是我國污泥穩定化的主要手段。(3)污泥土地利用是一種適合我國國情的有前途

20、的污泥處置方法。(4)在推廣污泥土地利用的同時,應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劃分污泥種類和施用地分區,發展和制定配套的環境監測方法和制度。總之,要想安全有效的處置污泥,需要政府、科研、環保、用戶各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真正實現。參考文獻:1 國家環境保護局. 水污染防治及城市污水資源化技術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2.2 曲頌華, 陳紹偉. 城市垃圾與污水廠污泥的混合堆肥研究J. 環境保護, 1998(10): 15-16.3 郭媚蘭, 王秀林. 太原市污水污泥農業利用研究J. 農業環境保護, 1993, 12(6): 254-262.4 王木勉. 污泥處理方向性的探討J. 下水道協會制,

21、 1991, 28(5): 2-5.5 郭媚蘭, 席鳴岐. 城市污泥和污泥與垃圾堆肥的農田施用對土壤性質的影響J. 農業環境保護, 1994, 13(5): 204-209.6 莫測輝, 吳啟堂. 城市污泥對作物種子發芽及幼苗生長影響的初步研究J. 應用生態學報, 1997, 8(6): 645-649.7 周立祥, 胡靄堂. 蘇州市生活污泥成分性質及其對蔬菜和菜地土壤的影響J.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 1994, 17(2): 54-59.8 周立祥, 胡靄堂, 戈乃玢, 等. 城市污泥土地利用研究J. 生態學報, 1999, 19(2): 185-193.9 張天紅, 薛澄澤. 西安市污水污泥

22、林地施用效果的研究J. 西北農業大學學報, 1994, 22(4): 67.10 張增強, 薛澄澤. 污泥堆肥對幾種花卉的生長響應研究J. 環境雜志, 1992(1): 44.11 林春野, 董克虞. 污泥農用對土壤及作物的影響J. 農業環境保護, 1994, 13(1): 23-25.12 薛澄澤, 杜新科. 復合污泥堆肥施用于高速公路綠化帶效果的研究J. 農業環境保護, 2000, 19(4): 204-208.13 薛澄澤, 馬蕓. 污泥制作堆肥及復合有機肥料的研究J. 農業環境保護, 1997, 16(1): 11-15.14 周立祥, 占新華, 沈其榮, 等. 熱噴處理污泥及其復混肥的養分效率與生物效應J. 環境科學學報, 2001, 21(1): 95-100. 15 張增強, 唐新保. 污泥堆肥化處理對重金屬形態的影響J. 農業環境保護, 1996, 15(4): 188-190.Disposal and reuse of city sludge in ChinaMA Na, CHEN Ling, XIONG F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