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代詞分類_第1頁
古代漢語代詞分類_第2頁
古代漢語代詞分類_第3頁
古代漢語代詞分類_第4頁
古代漢語代詞分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古代漢語代詞大致可以分在三類:指人、指事物、指處所。 孰 疑問代詞,問人,做主語,譯為“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疑問代詞,問物,作主語,譯為“什么”,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疑問代詞,表選擇,作主語,“哪一個,什么”吾子與子路孰賢?。 誰 疑問代詞,問人,做賓語,寡人將誰朝而可?; 疑問代詞,問人,作定語,敢問誰之罪也?; 疑問代詞,問人,作謂語,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 何 疑問代詞,問事物、處所,作主語,什么:何貴何賤? 作賓語,什么:大王來何操? 作狀語,怎么,為什么:徐公何能及君也? 作定語,什么:宋何罪之有? 作謂語,什么原因: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安 疑問代詞,問處

2、所, 作賓語,哪里:沛公安在? 疑問代詞,表反問,作狀語,怎么,哪里:燕安知鴻鵠之志? 惡 疑問代詞,問處所,作賓語,哪里:學惡乎始?惡平終? 疑問代詞,表反問,作狀語,怎么,哪里:先生飲一斗而醉,惡能飲一石乎? 焉 1,指示代詞。相當于“于彼”,作補語,在(從、到)那里:制,嚴邑也,虢叔死焉。 相當于“于此”,作補語,在(從、到)這里,比這: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相當于“于之”,作補語,向(對)他: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 2、人稱代詞,表示第三人稱,作賓語,他(她、它):眾好之,必察焉,眾惡之,必察焉。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3、疑問代詞,問處所,作賓語,哪里:天下之

3、父歸之,其子焉往? 表反問,作狀語,怎么、哪里:姜氏欲之,焉辟害? 附:語氣詞,表示揭示或加強語氣: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焉。 胡 疑問代詞,問事物,作賓語,什么:胡為至今不朝也? 疑問代詞,原因,作狀語,為什么:誰為君夫人?作胡弗知? 奚 疑問代詞,問事物,作賓語,什么:太師將奚以教寡人? 疑問代詞,問原因,作狀語,為什么: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 曷 疑問代詞,問事物,作賓語,什么:曷為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也? 疑問代詞,問原因,作狀語,為什么:汝曷弗告朕? 之 1、人稱代詞,表示第三人稱,作賓語,他她、它、他(她)們:愛共叔段,欲立之。 表示第二人稱,作賓語,你,你們:士季

4、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 表示第一人稱,作賓語,我,我們: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 2、指示代詞,表示近指,作賓語,這、這里等: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指示代詞,表示近指,作定語,這、這個: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3、指示代詞,表示復指,用在前置賓語與動詞之間,姜氏何厭之有? 附:連詞,連接定語和中心詞,的:以子之牙,陷于盾,何如? 連詞,連接主語和謂語,使主謂結構轉變成定中關系的名詞性詞組。這樣的詞組可以作主、賓、狀語:大哉,堯之為君。(主語) 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賓語)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狀語) 連詞,連接主語和謂語,組成的結構作分句:天之亡我,我

5、何渡為? 連詞,連接主語和介詞結構: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 連詞,連接中心詞和補語,得:了奚哭之之悲也? 其 1、人稱代詞,表示第三人稱,作定語,他的、他們的:執其手而與之謀。 表示第三人稱,作賓語,他(她、它)、他們:孟嘗君給其食用,無使乏。 表示第三人稱,作主謂詞組的主語,他、他們: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 表示第二人稱,作定語,你的、你們的:堅默然良久,曰:“諸君各言其志。” 表示第一人稱,作賓語,我的、我們的:謂然友曰:“吾他日未嘗學問,好馳馬試劍;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盡于大事。 2、指示代詞,表示特指,作定語,那、那個等: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 附:語氣副詞

6、,表示委婉語氣,作狀語,大概、可能:子其怨我乎? 語氣副詞,表示祈使語氣,作狀語、希望、不是: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語氣副詞,表示反詰語氣,作狀語,難道、哪里:欲回之罪,其無辭乎? 是 指示措詞,表示近指,作主語,這、這個等:是乃仁術也。 表示近指,作賓語,這、這里等:今其人在是。 表示近指,作定語,這、這個等:是心足以王矣。 表示近指,作謂語,這、這樣等: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指示代詞,表示復,用在前置賓語與動詞之間:將虢是滅,何愛于虞? 此 指示代詞,表示近指,作主語,這、這個等:孟嘗君曰:“此誰也?” 表示近指,作賓語,這、這里等: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表示近指,

7、作定語,這、這個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斯 指示代詞,表示近指,作賓語,這、這里等: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表示近指,作定語,這、這個等: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附:連詞,表示承接關系,就:子路問:“聞斯行諸?” 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茲 指示代詞,表示近指,作賓語,這、這里等: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 表示近指,作定語,這、這個等:登斯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 附:副詞,表示程度加深,更、更加:以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 若 1、人稱代詞,表示第二人稱,作定語,你的、你們的:吾翁即若翁。 表示第二人稱,作主語,你、你們: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表示第二人稱,作賓語,你、

8、你們:予我千金,吾生若。 2、指示代詞、表示近指,作定語,這、這樣等: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附:連詞,表示假設關系,如果: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 爾 1、人稱代詞,表示第二人稱,作定語,你的,你們的:盍各言爾志? 表示第二人稱,作主語,你、你們: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2、指示代詞,表示近指,作賓語,這、這事等:公與為爾也。 表示近指,作定語,這、這個:雖曰匪予,既作樂歌。 表示近指,作謂語,這樣: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然 指示代詞,表示近指,作謂語,這樣: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 附:連詞,表示轉折關系,然而: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 彼 1、人稱代詞,表示第三人稱,作

9、主語,他、他們:彼丈夫也,我丈夫也。 表示第三人稱作賓語,他、他們:吾何畏彼哉? 2、指示代詞,表示遠指,作定語,那、那個: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 表示遠指,作主語,那、那個:彼一時也,此一時也。 夫 1、人稱代詞,表示第三人稱,作主語,他、他們: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2、指示代詞,表示遠指,作定語,那、那個: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 附:語氣詞,用于句首,表示提示語氣:夫戰,勇氣也。 用于句尾,表示感嘆語氣: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諸 指示代詞,用于句中,相當于“之于”:段入于鄢,公伐諸鄢。 用于句尾,相當于“之乎”: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 或 無定代詞,表示肯定性的虛指,作主語,

10、有人、有個人、有的人、有些人、有的: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 附:語氣詞,用于句中,湊足音節: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 莫 無定代詞,表示否定性的無指,作主語,沒有哪個人、沒有哪個地方等:子曰:“莫我知也夫!” 附:副詞,表示禁止性否定,作狀語,不要、別:愿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 者 輔助性代詞,指代人或事物,的人(地方、東西、原因等) 附著在動詞之后:今吾子壞之,雖從者能戒,其若異客何? 附著在動詞性詞組之后: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 附著在形容詞之后:智者不惑,仁者不憂。 附著在數詞之后:此王者,邦之也。 附著在所字結構之后:伯樂教其所憎者相千里之馬。 附著在名詞之后:陳勝者,

11、陽城人也。 附著在時間詞后: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 附著在分句之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后三種有人認為是語氣詞) 所 輔助性代詞,指代人或事物,的人(地方、東西、原因等) 附著在動詞之前: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與? 附著在動詞性詞組之前: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 附著在有介詞的動詞性詞組之前: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指代工具或方法);此世之所以亂也。(指代原因) 吾 人稱代詞,表示第一人稱,作主語,我、我們:吾與汝畢力平險。 表示第一人稱,作定語,我的、我們的:是吾劍之所從墜。 我 人稱代詞,表示第一人稱,作主語,我、我們: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表示第一人稱,作賓語,我、我們

12、:今者吾喪我。 表示第一人稱,作定語,我的、我們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予 人稱代詞,表示第一人稱,作主語,我、我們:豈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 表示第一人稱,作定語,我的、我們的:千里而見王,是予所欲也。 表示第一人稱,作賓語,我、我們:王如用予,則豈徒齊民安,天下之民舉安。 余 人稱代詞,表示第一人稱,作主語,我、我們:余病矣! 表示第一人稱,作定語,我的、我們的: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 表示第一人稱,作賓語,我、我們:書曰:“洚水警余。” 臺 人稱代詞,表示第一人稱,作主語,我、我們:臺恐德弗類。 朕 人稱代詞,表示第一人稱,作主語,我、我們:朕又何知? 表示第一人稱,作定語,我的、我

13、們的:臣作朕股肱耳目。 表示第一人稱,作賓語,我、我們:天忘朕邪? 女 人稱代詞,表示第二人稱,作主語,你、你們:女為君子儒,毋為小從儒。 表示第二人稱,作定語,你的、你們的: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表示第二人稱,作賓語,你、你們:由!誨女知之平? 汝 人稱代詞,表示第二人稱,作主語,你、你們:舜曰:“惟茲臣庶,汝其于予治。” 表示第二人稱,作定語,你的、你們的: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表示第二人稱,作賓語,你、你們:吾先君文王作仆區之法,曰:“盜所隱器,與盜同罪。”所以封汝也。 乃 人稱代詞,表示第二人稱,作主語,你、你們:朕心朕德惟乃知。 表示第二人稱,作定語,你的、你們的:必欲亨

14、乃翁,幸分我一杯羹。 附:副詞,表示時間的承接,作狀語,就:陳涉乃自立為王,號為張楚。 表示出人意料的語氣,作狀語,竟然:今其智乃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而(見“常用連詞用法例解”) 24、常用副詞用法例解 時間副詞 向 時間副詞,表示過去時,以前:向吾見若眉睫之間,吾因以得汝矣。 附:1、連詞,表示假設關系,如果:向吾不為斯所役,則久已病矣。 2、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處所,向著,面對:西門豹向河立良久。 既 時間副詞,表示過去時,已經、以后:相持既久,日晷漸移。 附:連詞,表示讓步關系,既然:既來之,則安之。 已 時間副詞,表示過去時,已經:劍不行,而舟已行矣。 附:語氣詞,表示肯定語氣:此其

15、利也,不可失也已。 業 時間副詞,表示過去時,已經: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 嘗 時間副詞,表示過去時,曾經: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 曾 1、時間副詞,表示過去時,曾經:孟嘗君曾待客夜食。 2、語氣副詞,表示出人意料的語氣,居然、竟然: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方 時間副詞,表示現在時、正、正在:蚌方出曝,而啄其肉。 正 時間副詞,表示現在時,正、正在:丞相嘗夏月至石頭看瘐公,瘐公正料事。 會 時間副詞,表示現在時,正好、恰巧:會天大雨,道不通。 適 時間副詞,表示現在時,正好、恰巧:此時魯仲連適游趙。 行 時間副詞,表示將來時,將、將要:(項羽)行略定秦地。 將 時間副詞,表示將來時,將、將要

16、: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 附:連詞,表示選擇關系,不是:、先生老悖乎?將以為楚國妖祥乎? 且(見“常用連詞用法例解”) 終 時間副詞,表示最后時,終于、最后:(韓非)終死于秦,不能得脫。 竟 1、時間副詞,表示最后時,最后、到了:陳涉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 2、語氣副詞,表示出人意料的語氣,竟然:臣等不服,然竟以勝,此何術也? 卒 1、時間副詞,表示最后時,最后、最終: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 2、情態副詞,表示情況的突然性,突然、猛然:群臣皆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俄 時間副詞,表示時間短暫,一會兒:俄又置一石赤菽東門之外。 姑 時間副詞,表示時間短暫,: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雅 時間副詞,表示平時的時間,平時、一向:雍齒雅不欲屬沛公。 素 時間副詞,表示平時的時間,平時、平素: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 范圍副詞 皆 范圍副詞,表示范圍大,都、全部: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