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1級高二化學上期期末復習選擇題練習_第1頁
高2011級高二化學上期期末復習選擇題練習_第2頁
高2011級高二化學上期期末復習選擇題練習_第3頁
高2011級高二化學上期期末復習選擇題練習_第4頁
高2011級高二化學上期期末復習選擇題練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2011級高二化學上期期末復習資料 高二化學上期期末選擇題練習 (1) 班級 姓名 學號 1某化學反應其H= 122 kJmol-1,S = 231 Jmol-1K-1,則此反應在下列哪種情況下可自發進行 A在任何溫度下都能自發進行 B在任何溫度下都不能自發進行 C僅在高溫下自發進行 D僅在低溫下自發進行2熱化學方程式:C(s)H2O(g)CO(g)H2(g);H +131.3kJ/mol 和H(g)H(g) = H2(g) ;H = 435.7KJ/mol 表示 A氫原子的能量比氫分子的能量低B一個氫原子與一個氫原子結合生成1個氫分子,且放出435.7KJ的能量C1mol固態碳和1mol水

2、蒸氣反應生成一氧化碳氣體和氫氣,并吸熱131.3kJD. 固態碳和液態水反應生成一氧化碳氣體和氫氣吸收131.3kJ能量3. 右圖曲線a表示放熱反應X(g)+Y(g) Z(g)+M(g)+N(s)進行過程中X的轉化率隨時間變化的關系。若要改變起始條件,使反應過程按b曲線進行,可采取的措施是A 升高溫度 B加大X的投入量C恒溫恒容充入氖氣 D恒溫縮小容器體積4.對于可逆反應A(g)+2B(g)2C(g) H0,下列圖象中正確的是D 5已知錳的核電荷數為25,以下是一些同學繪制的基態錳原子核外電子的電子排布圖,其中最能準確表示基態錳原子核外電子運動狀態的是D6價電子排布為5s25p1的元素,在周期

3、表中的位置是A第四周期第A族B第五周期第A族C第五周期第A族 D第四周期第A族7下列電子層中,包含有f能級的是AK電子層BL電子層 CM電子層 DN電子層8下列各原子或離子的電子排布式錯誤的是AK1s22s22p63s23p6 BAs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CN31s22s22p6 DCr1s22s22p63s23p63d44s29某元素簡化電子排布式為Xe4f46s2,其應在As區 Bp區 Cd區 Df區10下列各組表述中,兩個微粒一定不屬于同種元素原子的是A3p能級有一個空軌道的基態原子和核外電子排布為1s22s22p63s23p2的原子BM層全充滿而N層為4s2

4、的原子和核外電子排布為1s22s22p63s23p63d64s2的原子C最外層電子數是核外電子總數的1/5的原子和價電子排布為4s24p5的原子D2p能級有一個未成對電子的基態原子和原子的價電子排布為2s22p5的原子11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電負性XY,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第一電離能Y可能小于X B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HmY大于HnXC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X對應的酸性強于Y對應的酸性DX和Y形成化合物時,X顯負價,Y顯正價12下列各組元素性質的遞變情況錯誤的是ALi、Be、B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依次增多 BP、S、Cl元素最高正價依次升高CN、O、F電負性依次增大 DNa、K、Rb第一電離能逐漸

5、增大13關于晶體與化學鍵關系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離子晶體中一定存在共價鍵 B原子晶體中可能存在離子鍵C金屬晶體中存在離子,但卻不存在離子鍵 D分子晶體中一定存在共價鍵14下列敘述正確的是離子化合物可能含有共價鍵構成晶體的粒子一定含有共價鍵共價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離子鍵非極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極性鍵A B C D15下表所列有關晶體的說法中,有錯誤的是選項ABCD晶體名稱碘化鉀干冰石墨碘組成晶體微粒名稱陰、陽離子分子原子分子晶體內存在的作用力離子鍵范德華力共價鍵范德華力16已知C3N4晶體具有比金剛石還大的硬度,且構成該晶體的微粒間只以單鍵結合。下列關于C3N4晶體說法錯誤的是A該晶體屬于原子晶

6、體,其化學鍵比金剛石更牢固B該晶體中每個碳原子連接4個氮原子、每個氮原子連接3個碳原子C該晶體中碳原子和氮原子的最外層都滿足8電子結構D該晶體與金剛石相似,都是原子間以非極性鍵形成空間網狀結構17下列有關數據的比較,不正確的是A元素的價電子數和所在族的族序數相等BNaOH晶體中的陽離子和陰離子數目相等CCsCl晶體中每個Cs周圍緊鄰的Cl和每個Cl周圍緊鄰的Cs個數相等DCo(NH3)63中的NH3分子數與配位鍵數相等18金屬晶體和離子晶體是重要晶體類型。下列關于它們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金屬晶體和離子晶體都能導電B在鎂晶體中,1個Mg2只與2個價電子存在強烈的相互作用C金屬晶體和離子晶體都可采

7、取“緊密堆積”方式D金屬晶體和離子晶體中分別存在金屬鍵和離子鍵等強烈的相互作用,很難斷裂,因而都具有延展性19 下列金屬晶體的堆積方式的空間利用率最低的是ANa BMg CPo DAu20.在C(s)+CO2(g) 2CO(g)反應中可使化學反應速率增大的措施是增大壓強增加碳的量 恒容通入CO2 恒壓充入N2 恒容充入N2 A B C D 高二化學上期期末選擇題練習 (2) 班級 姓名 學號 21.在一個密閉容器中,可逆反應aA(g)=bB(g)達到平衡后,保持溫度不變,將容器體積增大一倍,當達到新的平衡時,B的濃度是原來的60%,則A.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了 B.物質A的轉化率減小了C.物質

8、B的質量分數增加了 D.ab22.可逆反應N2+3H22NH3是一個放熱反應。有甲、乙兩個完全相同的容器,向甲容器中加入1molN2和3 molH2,在一定條件下,達平衡時放出的熱量為Q1;在相同條件下,向乙容器加入2 molNH3,達平衡時,吸收的熱量為Q2。已知Q24Q1,則甲容器中,H2的轉化率A.20% B.25% C.75% D.80%23. 下列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分析中,不正確的是已達平衡的反應C(s)+H2O(g) CO(g)+H2(g),當增加反應物物質的量時,平衡一定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已達平衡的反應N2(g)+3H2(g) 2NH3(g),當增大N2的濃度時,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9、,N2的轉化率一定升高有氣體參加的反應平衡時,若減小反應器容積時,平衡一定向氣體體積增大的方向移動有氣體參加的反應達平衡時,在恒壓反應器中充入稀有氣體,平衡一定不移動A B C D24.可以充分說明反應P(g)+Q(g) R(g)+S(g)在恒溫下已達到平衡的是A反應容器內的壓強不隨時間改變 B反應容器內P、Q、R、S四者濃度之比為1:1:1:1CP的生成速率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D反應容器內的氣體總物質的量不隨時間變化 25.設CCO22COQ1(吸熱反應)反應速率為 u1, N23H22NH3Q2(放熱反應)反應速率為 u2,對于上述反應,當溫度升高時,u1和u2的變化情況為 A、 同時增大

10、B、同時減小 C、增大,減小 D、減小,增大26.在已經處于化學平衡狀態的體系中,如果下列量發生變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化學平衡移動的是 A.反應混合物的濃度B. 反應體系的壓強C.正、逆反應的速率 D. 反應物的轉化率27.反應4NH3(g)5O2(g) 4NO(g)6H2O(g) 在2 L的密閉容器中進行,1分鐘后,NH3減少了0.12 mol,則平均每秒鐘各物質濃度變化正確的是 A、 NO:0.001 molL-1 B、 H2O:0.002 molL-1C、 NH3:0.002 molL-1 D、 O2:0.001 molL-128.一定條件下,向一帶活塞的密閉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11、mol H2 ,發生下列反應:N2(g)+3H2(g)2NH3(g),反應達到平衡后,改變下述條件,NH3 氣體平衡濃度不改變的是 A保持溫度和容器壓強不變,充入1 mol NH3(g)B保持溫度和容器體積不變,充入1 mol NH3(g)C保持溫度和容器壓強不變,充入1 mol N2(g)D保持溫度和容器體積不變,充入1 mol Ar(g)E保持溫度和容器體積不變,充入1 mol H2(g)29.今有如下三個熱化學方程式: H2(g)1/2O2(g)H2O(g);HaKJmol1, H2(g)1/2O2(g)H2O(l);H= bkJmol1,2H2(g)O2(g)2H2O(l);H= ck

12、Jmol1,關于它們的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它們都是吸熱反應 Ba、b和c均為正值 Ca= b D2b= c30.下列事實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A工業生產硫酸的過程中使用過量的氧氣,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轉化率B合成氨工廠通常采用20MPa50MPa壓強,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C在實驗室里,可用碳酸鈣粉末和稀硫酸制得二氧化碳氣體;D實驗室用排飽和食鹽水的方法收集氯氣。31.如下圖所示,不同溫度和壓強下,在容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對可逆反應:4L(g)2M(g).+N(g) H0平衡狀態的影響(P1P2),圖中Y軸是指 A氣體混合物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B氣體混合物的總物質的量濃度 CL在氣體混合物中的體積分數

13、D氣體混合物的密度32.在容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存在如下反應: A(g)+3B(g) 2C(g) 該反應正反應為放熱反應。某研究小組研究了其他條件不變時,改變某一條件對上述反應的影響,并根據實驗數據作出下列關系圖:下列判斷一定錯誤的是A圖研究的是溫度對反應的影響,且甲的溫度較高B圖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劑對反應的影響,且甲使用的催化劑效率較高C圖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劑對反應的影響,且乙使用的催化劑效率較高D圖I研究的是壓強對反應的影響,且乙的壓強較高.33、在密閉容器中,有可逆反應:nA(g)+mB(g) pC(g) H= QkJmol處于平衡狀態(已知m+np,Q0)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升高溫度時,C(

14、B)C(C)的值減小;降溫時,體系內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減小;加入B后,A的轉化率變大;加入催化劑,氣體總物質的量不變;充入C后,A,B的物質的量濃度增大. A. B. C. D.全部34、體積相同的甲、乙兩個容器中,分別都充有等物質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溫度下發生反應:2SO2+O22SO3,并達到平衡。在這過程中,甲容器保持壓強不變,乙容器保持體積不變,若甲容器中SO2的轉化率為P,則乙容器中SO2的轉化率 A等于P B小于PC大于PD無法判斷35、反應PCl5(g) PCl 3(g)Cl2(g) 2HI(g) H2(g)I2(g) 2NO2(g) N2O4(g) ,在一定條件下

15、,達到化學平衡時,反應物的轉化率均是a。若保持各自的溫度不變、體積不變,分別再加入一定量的各自的反應物,則轉化率 A均不變 B均增大 C增大,不變,減少 D減少,不變,增大36、某溫度下在密閉容器中發生如下反應: 2M(g)+ N(g) 2G(g)若開始時只充入2molG(g),達平衡時,混合氣體的壓強比起始時增加20%,若開始時只充入2molM和1molN的混合氣體,達平衡時M的轉化率為 A20% B40% C60% D 80%37、一定條件下,充分燃燒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熱量為Q kJ(Q0),經測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需消耗5molL-1的KOH溶液100ml,恰好生成正鹽,則此條件下反應: C4H10(g)+13/2O2(g)= 4 CO2 (g)+ 5 H2O(g)的H為A. +8Q kJ B. +16Q kJ C. 8Q kJ D. 16Q kJ38、某溫度下已知反應mX(g)+ nY(g) qZ(g) H= +Q kJmol1(Q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反應速率正(X) =正(Y) 來源:Zxxk.ComB反應達到最大限度時,加入X,反應的H增大C在一定條件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