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對聯教育研究.doc_第1頁
小學生對聯教育研究.doc_第2頁
小學生對聯教育研究.doc_第3頁
小學生對聯教育研究.doc_第4頁
小學生對聯教育研究.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生對聯教育研究春滿人間百花吐艷 福臨小院四季常安 橫批:歡度春節 百世歲月當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橫批:萬象更新 喜居寶地千年旺 福照家門萬事興 橫批:喜迎新春 一帆風順年年好 萬事如意步步高 橫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氣 一統山河際太平 橫批:國泰民安 春雨絲絲潤萬物 紅梅點點繡千山 橫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凈除舊習 五講四美樹新風 橫批:辭舊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萬水千山盡得輝 橫批:萬象更新 一帆風順吉星到 萬事如意福臨門 橫批:財源廣進 運轉乾坤八方齊歡笑 物流華夏四海共升平 橫批: 澤及赤縣 天華開運 旺年福壽齊至 物阜人豐 春時財喜雙來 橫批:年年有余和順一門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橫批:萬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 萬紫千紅永開花 橫批:喜迎新春 春滿人間百花吐艷 福臨小院四季常安 橫批:歡度春節 百世歲月當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橫批:萬象更新 喜居寶地千年旺 福照家門萬事興 橫批:喜迎新春 一帆風順年年好 萬事如意步步高 橫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氣 一統山河際太平 橫批:國泰民安 春雨絲絲潤萬物 紅梅點點繡千山 橫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凈除舊習 五講四美樹新風 橫批:辭舊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萬水千山盡得輝 橫批:萬象更新 一帆風順吉星到 萬事如意福臨門 橫批:財源廣進 一年四季行好運 八方財寶進家門 橫批:家和萬事興 綠竹別其三分景 紅梅正報萬家春 橫批:春回大地 紅梅含苞傲冬雪 綠柳吐絮迎新春 橫批:歡度春節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橫批:鳥語花香 春滿人間歡歌陣陣 福臨門第喜氣洋洋 橫批:五福四海 春臨大地百花艷 節至人間萬象新 橫批:萬事如意 福星高照全家福省 春光耀輝滿堂春 橫批:春意盎然 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順心永安康 橫批:四季興隆 春色明媚山河披錦繡 華夏騰飛祖國萬年輕 橫批:山河壯麗 迎新春江山錦繡 辭舊歲事泰輝煌 橫批:春意盎然 舊歲又添幾個喜 新年更上一層樓 橫批:辭舊迎新 東風化雨山山翠 政策歸心處處春 橫批:春風化雨 家過小康歡樂日 春回大地艷陽天 橫批:人心歡暢 多勞多得人人樂 豐產豐收歲歲甜 橫批:形勢喜人 壯麗山河多異彩 文明國度遍高風 橫批:山河壯麗 財連亨通步步高 日子紅火騰騰起 橫批:迎春接福 福旺財旺運氣旺 家興人興事業興 橫批:喜氣盈門 大地流金萬事通 冬去春來萬象新 橫批:歡度春節 大地歌喚彩云 滿園春關不住 橫批:春色滿園 盛世千家樂 新春百家興 橫批:歡度佳節 千年迎新春 瑞雪兆豐年 橫批:年年有余 歡聲笑語賀新春 歡聚一堂迎新年 橫批:合家歡樂 共享錦繡年華 相伴健康天使 橫批:福如東海 財源滾滾隨春到 喜氣洋洋伴福來 橫批:財源廣進 春風入喜財入戶 歲月更新福滿門 橫批:新春大吉 大順大財大吉利 新春新喜新世紀 橫批:萬事如意 占天時地利人和 取九州四海財寶 橫批:財源不斷 高居寶地財興旺 福照家門富生輝 橫批:心想事成 天地和順家添財 平安如意人多福 橫批:四季平安 春歸大地人間暖 福降神州喜臨門 橫批:福喜盈門 內外平安好運來 合家歡樂財源進 橫批:吉星高照 日日財源順意來 年年福祿隨春到 橫批:新春大吉 迎喜迎春迎富貴 接財接福接平安 橫批:吉祥如意 創大業千秋昌盛 展宏圖再就輝煌 橫批:大展宏圖 一帆風順年年好 萬事如意步步高 橫批:五福臨門 民安國泰逢盛世 風調雨順頌華年 橫批:民泰國安 精耕細作豐收歲 勤儉持家有余年 橫批:國強富民 發憤圖強興大業 勤勞致富建小康 橫批:科技致富 歡天喜地度佳節 張燈結彩迎新春 橫批:家庭幸福 迎新春事事如意 接鴻福步步高升 橫批:好事臨門 萬事如意展宏圖 心想事成興偉業 橫批:五福臨門 和順門第增百福 合家歡樂納千祥 橫批:歡度春節 冬去山川齊秀麗 喜來桃里共芬芳 橫批:新年大吉 一年四季行好運 八方財寶進家門 橫批:家和萬事興 綠竹別其三分景 紅梅正報萬家春 橫批:春回大地 年年順景則源廣 歲歲平安福壽多 橫批:吉星高照 一年好運隨春到 四季彩云滾滾來 橫批:萬事如意 丹鳳呈祥龍獻瑞 紅桃賀歲杏迎春 橫批:福滿人間 春回大地 福滿人間 橫批:人勤物阜 村幽鳥任歌 春逐鳥聲來 橫批:地暖花長發 東風迎新歲 瑞雪兆豐年 橫批: 笛弄梅花曲 錦秀山河美 光輝大地春 橫批: 風移蘭氣入 佳氣滿山川 國秦民安 橫批:春光遍草木 艷陽照大地 春色滿人間 橫批: 寒盡桃花嫩 日影泛槐煙 春歸柳葉新 橫批: 春情寄柳色 有天皆麗日 無地不春風 橫批:黃鶯鳴翠柳 臘梅吐幽香 紫燕剪春風 橫批: 爆竹傳笑語 水綠織克光 梅傳喜慶年 橫批:桃紅映人面 花發錦城春 鶯啼楊柳風 橫批:鶯遷金谷曉 處處春光好 家家氣象新 橫批:雪映豐收果 爆竹一聲除舊 桃符萬戶更新 橫批:春暖風和日麗 鶯歌綠柳樓前 第豐物阜民歡 橫批:春到碧桃樹上 春草滿庭吐秀 百花遍地飄香 橫批:冬去山明水秀 百世歲月當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喜居寶地千年旺 福照家門萬事興 一帆風順年年好 萬事如意步步高 百年天地回元氣 一統山河際太平 春雨絲絲潤萬物 紅梅點點繡千山 一干二凈除舊習 五講四美樹新風 五湖四海皆春色 萬水千山盡得輝 一帆風順吉星到 萬事如意福臨門 春天花會開,秋天花會謝,花開花謝 壯年人將去,暮年人將歸,人去人歸 這個是我最喜歡的: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 太陽對月亮 清早對傍晚 烈火對冰雪 青山對綠水 朝霞對晚霞 日出對日落大地對蒼穹 文竹對武松,比目魚對獨角獸,水中月對鏡中花火對水 天對地 山對水 高峰對深潭 小學生對聯教育研究對聯是我國獨特的文學藝術形式,是一種凝縮了的藝術,被譽為“詩中之詩”, 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2005年,國務院把對聯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遺產名錄。為繼承傳統文化、夯實學生的文化基礎、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我嘗試將對聯教學引進到小學五年級綜合實踐學習中。旨在讓學生通過對那些喜聞樂見、膾炙人口的對聯學習,激發學習興趣,并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在對聯美的意境熏陶下,陶冶高尚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在誦讀、學習、積累對聯的過程中,訓練語言的凝練度,逐步積淀文化的底蘊,培養創新思維,并在對聯的熏陶下,不斷豐盈心靈,提升品格修養,為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一、主要內容五年級學生已有一定識字量,有了一定閱讀分析、遣詞造句的能力,綜合實踐課適當安排對聯學習內容,開展對聯教學。1.選擇對聯學習的內容在對聯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實踐研究,選擇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中的對聯故事,優秀對聯進行教學,內容包括:智對、趣對、山水對、數字對、生肖對、節日對、行業對、校園對、鄉土對、時事對、人物對、之最對等,推薦學生閱讀“中國楹聯網中國最大對聯網絡”,閱讀笠翁對韻、中國對聯大全等書籍。2.探索對聯教學的流程誦讀對句,感受音韻;賞析品評,加強理解;想象改編,表現共鳴;感悟填補,實現突破;錘煉創造,自由發揮。讓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大聲地朗誦,感受對聯中節奏美、韻律美;判斷對聯的優劣,欣賞對聯中用詞的準確,斟酌合適程度,與作者產生共鳴,進行再創造,以自己的方式來表示對對聯美的理解;進行填補對聯的嘗試,琢磨錘煉語言,填補對聯中關鍵的字詞,提高遣詞造句的能力;結合語文課本的學習,結合平時生活的場景,創作簡單對聯。3.總結對聯教學的策略故事引路,激發興趣;誦讀對聯,日積月累;融入課堂,扎實基礎;專項訓練,拓展提高;科學評價,循序漸進。用充滿智慧的對聯趣事做引子,引導學生能主動進行學習;日日積,促進底蘊積累,期待厚積薄發;反復琢磨,精心錘煉語言,提高語言凝煉度。4.挖掘對聯教學的途徑耳濡目染,滋潤心田;低吟高誦,漸成習慣;特色舞臺,彰顯才干;修身養性,精學典范。營造班內良好的學習氛圍,有意無意受到感染;保證課上誦讀時間,養成良好誦讀習慣;學對聯中的典范,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二、學習創新1、在對聯教學的研究過程中,我們既學習先進經驗,也不斷尋找適合本校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的內容和方法,于是,在學習內容和方法上有所創新:2.總結了適合小學高段學生的相關對聯學習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邊嘗試邊研究,查閱大量資料,進行綜合分析,針對現在對聯教學中零打散敲,只注重簡單記憶的現狀,逐漸悟出了對聯教學的五字流程:“讀-賞-想-補-創”,也總結了對聯教學的五字策略:“引-積-融-練-評”,還挖掘了對聯教學的四字途徑:“濡-誦-顯-學”。在不斷總結的過程中,有效的開發和實施了校本課程,以滿足學生的需求,逐步促進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三、研究成效1.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自主研究能力對聯教學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對聯學習中,大多數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對聯,以及一些對對子的基礎知識。2。提升師生素質,開發師生創造能力在參與對聯教學的研究過程中,給教師、學生提供了廣泛的學習、提高的機會。給他們搭建了人人交流、展示自我的平臺,營造了一個濃濃的文化氛圍。使學生在學習對聯的過程中培養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從而使他們能夠在繼承、學習中提升修養。3.形成辦學特色,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對聯教學在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贏得了家長的好評,家長們認為經過對聯教學,孩子的說話能力、作文能力、想像能力、審美能力、創造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研究發現:對聯學習是訓練語言凝練度的最有效方法,它言簡意賅的語言,朗朗上口的形式還是深受人們的喜愛,而且在學習中也大有作為,巧妙地引用對聯、創作對聯,可以為學習突出主題架橋鋪路,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研究意義1對聯學習有助于提高語言凝練的程度對對聯本身是一個遣詞造句的過程,需要有豐富的詞匯和準確運用詞語的能力。對聯的基本特點是對偶,所以,學習對聯有助于學生恰當運用修辭和提高學生把握句子結構的能力。對對聯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對引導學生閱讀古詩文、積累語文素材有積極意義。對聯往往要引用史實、典故、名言,要求學生在閱讀方面要大量涉獵,因而對寫作有重要幫助。對聯言簡意賅,一字一義,微詞深意,所以能用簡要的語言表達明確的含義。這對任何學科的學習都有幫助.2對聯學習有助于達到雅俗共賞的效果一幅好的對聯,均是由創作者結合實地場景,觸景生情,由情生文,以文抒景的杰作,不管處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即使是市井之民,也有不俗的創作。好的對聯讀后均能引起人們豐富的聯想,使人生靈增識,回味無窮。一幅好的對聯,它不僅是可讀性的語言藝術,亦是可視性的裝飾藝術,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強烈的時代性,嚴謹的格律性,高度的概括性和廣泛的實用性。無論何時何處、何人何事,若有好的對聯,必定滿堂生輝,令人心情愉快,且能雅俗共賞。3對聯學習有助于訓練韻律節奏的感覺在古代,對聯這種我國特有的文學樣式是孩子們接受啟蒙教育時的必修的功課。在歷史的發展長河中,我國人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對聯是一種獨特的文學藝術形式,平仄、格律都體現出了節奏感,是我國獨特的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一種凝縮了的藝術。它以最精巧的語言和最有節奏的韻律集中反映了人們的生活和情感,認人在品味的過程中,體會到對聯文辭的精煉與民族文化精神的深邃。4對聯學習有助于提升傳統文化的素養通過對這些精選對聯的學習,以及在練習對聯中,誘發學生學習和探究對聯的欲望。學生在與傳統文化的親密接觸中,情趣盎然地享受民族語言藝術的獨特魅力,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趣味著,蘊藏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在凝煉中,暗含著極多的語言感悟點與思維訓練點,給人以思想和藝術美的享受,是開闊學生語文視野,提升學生語文素養,親近文化傳統的很好載體。二、研究設計陳寅恪先生說過“對對子形式簡單而含義豐富,又與民族語言文字的特點有密切聯系。”把對聯引進我們的教學,做好研究前的設計,這樣就會使研究更有計劃性、針對性。(一)研究對象經過調查研究,針對小學高段(五年級)學生已有一定識字量,且有了一定閱讀分析、遣詞造句能力的特點,選擇在小學高段開展對聯教學。(二)課題目標選擇適合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的對聯故事,有名的對聯進行教學,并把對聯歷史、起源、形式、分類、用處等常識性知識穿插在教學之中。注重實踐研究,在實踐中探索出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的具有特色的對聯教學流程,總結出保證對聯教學的策略,挖掘出對聯教學的途徑。并且通過對聯教學的實踐,提高教師的文化修養,提升教師的科研水平。學生通過對聯的學習,激發起學習的興趣,并逐步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對聯的習慣。在誦讀、學習、積累對聯的過程中,逐步積蘊了文化的底蘊,提高語言凝練度,發展創新思維。在對聯的熏陶下,不斷豐盈了心靈,提升了品格修養,為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三、研究實施著名學者劉征說過:“生活是語文之源,社會處處皆語文,生活處處用語文。”對聯也是如此。把學生學習對聯與學生的學習、學生的生活實踐聯系起來,是此研究的特色。(一)選擇對聯教學的內容針對小學高段(五年級)學生已有一定識字量,且有了一定閱讀分析、遣詞造句能力的特點,選擇在小學高段開展對聯教學。1分類學習,自主選擇在對聯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實踐研究,選擇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中的對聯故事,名對對聯進行教學,內容包括:智對、趣對、山水對、數字對、生肖對、節日對、行業對、校園對、鄉土對、時事對、人物對、之最對等,推薦學生閱讀“中國楹聯網中國最大對聯網絡”,中國對聯大全等有名書籍。2基礎知識,逐步滲透學生在學習對聯故事的過程中,避免不了要學習有關的對聯基礎知識,如對聯的歷史、對聯的起源、對聯的形式、對聯的分類、對聯的要求、對聯的創作、對聯的常識、對聯的用處等。把這些內容的學習安排在相關對聯故事之后,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3尋找融合,提升素養探索對聯教育與語文實踐教育的融合點,讓語文的識字、口語、閱讀、作文、欣賞學習都滲透有對聯學習的內容,同時也讓對聯教學對其他學科也起到作用,激起學生學習對聯的興趣,也因此來提高學習的質量。(二)探索對聯教學的流程將對聯引入小學語文實踐課堂中,對學生進行語言和思維的訓練,豐富其文化底蘊,提升其民族精神不失為一種好辦法。但畢竟對聯的這種形式學生現在還不是很熟悉,所以要找到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育模式,還要做到“莫為時尚放棄永恒,不被傳統禁錮思想”。1誦讀對句,感受音韻學生學習對聯,要求先能夠正確、流利、大聲的朗誦它,這是感受對聯中節奏美、韻律美的第一步,“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對聯亦如此,當學生把對聯讀通順,讀流利了,其中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在此基礎上,還能在誦讀的過程中能不斷發現對聯的特點,如對聯是從左讀到右的還是從右讀到左的,有的對聯除了上下聯之外還有橫批,對聯的兩句句子要字數相等,配好成對的,對聯的上下句的詞語要對仗工整的,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好的對聯都有音韻和諧,抑揚頓挫之美。2賞析品評,加深理解在閱讀對聯的基礎上,學生對對聯的感性理解加深了,也更能體會到那些千古流傳的對聯的佳妙之處,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對聯中的精彩之處進行逐字的品評,更能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字的精妙。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了解對聯的基本特點,形成初步的認識,能判斷什么是對聯,寫對聯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能在對比中簡單判斷對聯的優劣,并能欣賞對聯中用詞的準確,斟酌字句的合適程度。3想象改編,表現共鳴在對聯的朗讀中,對作者的寫作靈感有了一定的感悟,閱讀者得到一種心靈的啟發;與作者的靈魂產生了碰撞,有了智慧的火花,便想以不同的表現方式與作者產生共鳴,閱讀者進行再創造,以自己的方式來表示對對聯美的理解。可以改編成小故事,用自己的語言再次表述出來,也可以用圖畫的形式表現出對聯的意境美,也可以填上適當的節奏更突出韻律美,這樣用多種形式來表現,能使對聯的內容更為豐富。4感悟填補,實現突破在現有的對聯中去掉一兩個比較重要的字,讓學生自由發揮進行填補對聯的嘗試,有利于琢磨錘煉語言,在學生出現了多種答案之后,再與原來的對聯進行對比,或許學生的思維能出現創新性的突破,能超過古人也說不定。但是,即使學生填寫的字非常幼稚,教師也要給予一定的鼓勵,不要把思維的火花扼殺在萌芽之中。填補關鍵的字詞,是培養語感的有效方法,而且這種做法也會降低學生對對子的難度,適合于初學對聯的學生,即使只填一個字,學生也非常的感興趣。5錘煉創造,自由發揮惟有讀、賞、填還不夠,還得讓學生自己創作對聯,在學習了有關的對聯知識之后,學生的內心已經具有了創作的欲望,此時,教師要布置任務,恰當引導,結合語文課本的學習,結合學習中的相關活動,結合平時生活的場景,有目的、有安排的要求學生完成相應的對聯,學以致用。即使學生做出來的是非常簡陋、粗淺的句子,也要做為創作的成果記錄下來,并在適當的場合進行表揚,以激發學生更多的學習積極性。(三)總結對聯教學的策略在對聯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有效率,筆者逐漸總結出了在對聯教學工作中的五條策略。1故事引路,激發興趣學習對聯如果單純的以記憶、背誦入手,可能幾次學習后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學生喜歡故事,是個不爭的事實。許多對聯的產生都是有淵源可尋的,對聯故事更是通俗易懂、曲折有趣,富有生活氣息。在教育中從對聯故事入手,寓對聯教育于故事情節當中,讓孩子們在故事中感受到對聯的魅力,從而對對聯產生興趣。如:“比目魚”對“獨角獸”講的是魯迅小時侯入學應對的故事;“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句)”對“一馬陷足淤泥里老畜生怎能出蹄(題)”講的是解縉中解元時應對一老學究的故事;“六七八九”對“二三四五”講的是鄭燮關心民間疾苦的故事;“長長長長長長長”對“長長長長長長長”橫批“長長長長”講的是豆芽店的趣對;“愛民若子,金子,銀子,皆吾子也”對“執法如山,錢山,靠山,豈為山乎”講的是諷刺貪官的故事;“與有肝膽人共事”對“從無字句處讀書”講的是周恩來勵志的故事一個個對聯故事穿插著講,日積月累。在故事打動學生心靈的同時,學生對對聯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課余時也會主動的去收集些對聯故事到班級中與同學們共享并對對聯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2誦讀對聯,日積月累每天利用早讀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對聯的誦讀,或者是復習學習過的對聯,或者是接觸新的對聯,或是交流自由學習的對聯。在朗讀時,或是一人搖頭晃腦讀,或是一人上句一人下句,形式多樣。在朗讀中培養語感,在朗讀中理解對聯的意思,每天學習兩對新的對聯,每周一對上周學習的對聯進行一次小節,以筆頭或者口頭的形式進行檢測。經過故事引路,學生學習對聯的興趣日益濃厚,而且在誦讀中也感受到了音韻、節奏,這樣理解起來也就比較方便。在每天的誦讀中也養成了先理解,后背誦的習慣,每天的積累、誦讀幫助學生積累,一個學期下來,竟然數量也不少。“船載石頭石重船輕輕載重”對“尺量地面地長尺短短量長”;“稻草扎秧父抱子”對“竹籃裝筍母懷兒”;“藥圃無凡草”對“送窗有秘方”等等,如今,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積累的數量也提高了,一學期下來,學生積累的對聯數平均超過了100對。不僅如此,在人教版新課程第五冊“語文園地三”的“日積月累”中安排了這樣一塊內容:“天對地,風對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秋月白,晚霞紅,水繞對云橫,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教參中也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背誦,在此基礎上還可拓展,如“春對夏,秋對冬,暮鼓對晨鐘,皓月對長空。斗轉對星移,春花對秋月,水底天對鏡中花,刀子嘴對豆腐心。百花齊放對一枝獨秀,青山不老對綠水長流”等大量的常用對句。同時也可增加古詩中的大量對仗的句子,如“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信息輸入與輸出的過程,輸入時要注意積累。沒有豐厚的積累,創新就成了無水之源,空中樓閣。同樣道理,一定數量對句的積累,才能為學生創作對聯奠定基礎。3融入課堂,扎實基礎課堂教學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徑,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對聯教育也不例外。當學生能欣賞對聯的時候,學生對對聯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此時應讓他們牛刀小試了。依據課文內容,教師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廣泛地應用對聯的形式。如:學了西門豹,有學生這樣寫到“老巫婆裝神弄鬼謀財害命, 西門豹將計就計懲惡揚善”、“官紳勾結,借河伯娶媳婦,大撈錢財,使鄴地民不聊生;西門巧計,除惡人驅迷信,興修水利,讓百姓安居樂業”等;又如學了三顧茅廬之后,學生寫道“三顧茅廬求賢若渴終請良才歸,一心為蜀鞠躬盡瘁為報明主恩”、“劉備胸懷天下求賢若渴,孔明躬耕隴畝臥龍待飛”、“劉備以誠待人終得人心,張飛魯莽行事險誤大事”等。不僅是語文課,別的學科也可以滲透對聯的學習。音樂課,為對聯的誦讀配上相應的樂器,使誦讀更為音樂化;美術課,為對聯配畫,增強對聯的意境;英語課,把淺顯的對聯譯成英語加以誦讀,更添一份新奇,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對聯的學習也就在這樣的多變中,對學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4專項訓練,拓展提高在吟誦中引導學生探究對句的要點:上下聯字數相同,用字不重復。因為是初學者,韻律、平仄皆可忽略不講,只要讀著順口就好。有人說,語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如何讓語言牢牢粘住讀者呢?這就需要我們反復琢磨,精心錘煉語言,在把語言寫生動、簡練、明白等方面狠下一番功夫。而對聯語言高度凝練,準確,正是錘煉語言的一個極好的途徑。嘗試用填補對聯關鍵詞的方法來錘煉學生的語言,發現效果十分明顯。如:“豆角開花藤牽藤,朋友相處心(連、交)心”;“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閑人免進賢人進,盜者莫來(道)者來”;“海到無邊天作岸, 山登(絕頂)我為峰”;“讀書好,耕田好,學好便好,創業難,守業難,(知難不難)”;“月無貧富家家有,燕不炎涼(歲歲來)”等等。學生在填補過程中,積極討論、比較、甄別、選擇,從中能推敲、錘煉、運用語言的一些方法,這是語感培養較為有效的方法之一。 5科學評價,循序漸進任何一個活動的行進過程及結果都不少了評價,評價是否客觀、科學、公正,也會直接影響著活動的質量,本實踐活動實行過程評價與終極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對操作模式中的“誦讀對句想象改編賞析品評感悟填補錘煉創造”各過程都設立較為明確的評價細則,在創造階段設立終極評價。評價時采用學生評、教師評、自評、家長評等不同的多樣評比方式,保證評比的客觀、公正。針對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又采用“底線”評價與“金字塔”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底線”評價是為保證每個參與活動的學生的最低標準,“金字塔”評價是為鼓勵學生多進行積累、感悟、創新而設置的不封頂的激勵機制,這樣評價既保證全體學生的參與,又考慮到學生情況的多樣性,學生水平的分層性。(四)挖掘對聯教學的途徑對聯學習如不找到相應的學習途徑與方法,將會大大降低學生已經建立起來的學習興趣,從而降低學習效率。以下幾條途徑,在對聯教學中,能夠促進學生更好、更有效的學習。1環境布置,耳濡目染 利用課間時間、午休時間,以聽廣播、放錄音、觀看錄象片等方式,讓學生進行對聯的欣賞,播放的內容包括對聯的吟誦、賞析,以及有關對聯,對聯人物的奇聞趣事等,讓孩子在輕松的氛圍中感受對聯的快樂及美。營造班級內良好的對聯氛圍,讓學生觸目之處,均能見到有關對聯的內容。教室墻上掛的促人奮進的學生自創對聯“好好學習找新知,天天向上成大事”;教室墻壁上還貼著同學們制作的一張張的“對聯小報”;班級圖書角上也有“書冊卷中拓天空,字里行間開心田”;教室黑板上的“對聯角”每天都有同學們自己出的上聯,征求下聯;學生、教師手中的“對聯卡”,提供每日的對聯學習;宣傳欄中的“對聯壁”;學生的書房里對聯的布置,無不充滿了對聯的靈性,學生有意無意地受到了對聯的感染。2低吟高誦,漸成習慣學生每天從晨讀課時間抽出10分鐘時間,或齊聲讀,或小組讀,或個別誦讀對聯,還要在課外每天安排10分鐘誦讀對聯,每周的興趣活動課中抽出1節課讓學生誦讀,每天誦讀時間的保證,一日復一日,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誦讀習慣。在學生誦讀過程中,語文老師為對聯誦讀的輔導老師。讀對聯必須出聲,學生在各種吟誦的方式中找出一種自己喜歡,且能貼切反映對聯情感的吟誦方式,進行自我欣賞,相互欣賞,并由語文老師專門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理解及合理吟誦。在班級內,時常能發現學生像小學究一般搖頭晃腦地誦讀對聯。3特色舞臺,彰顯才干每學期舉行一次班級擂臺賽。擂臺賽項目繁多,有朗誦、接力賽、對對子等多種形式,展現學習的成果。競賽的形式能讓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更多的知識。4修身養性,精學典范誦讀對聯可以修身養性,提高人的修養。古人云:“齊身,修家,治天下。”在對聯教育的同時,文道結合,能對德育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而且對聯中較多的篇目本身就是德育的典范,如鄭板橋的“傲骨梅無仰面花,虛心竹有低頭葉”;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周恩來的“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等;還有,積累的對聯多了,出口成章,詞句信手拈來,自是智育升華的表現。另外,對聯的意境美,能給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審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原來,各育之間是相互融會貫通的,可以相同的根植在對聯教育這一片沃土上。四、研究成效對聯學習雖是語文學習的一部分,對聯教學實踐,不僅大大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凝練學生的語言,豐富學生語文學習的內涵,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范圍,更夯實學生語文學習的底蘊。1.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自主研究能力對聯小舞臺,語文大天地。在學習中,學生還創造了不少的對聯。它不僅直接促進了學生語文學科的學習,還間接地促進了其它各門文化課的學習,許多同學的語文成績及其它各科的成績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這就更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二者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在對聯聯教學活動中,學生積極積累,積極競賽,積極誦讀,積極用自己的才華創辦楹聯小報,展示個人才華。 通過學習對聯,學生的興趣及創新意識不斷增強。2.提升師生素質,開發師生創造能力對聯學習與語文學習融為一體,在學習了景陽岡這一課之后,嘗試著用對聯來概括文章的內容,寫出了“店家好意相勸美酒下肚不宜上岡”,“武松執意上岡智打老虎為民除害”的對聯,高度的概括了武松的特點。因為只有一篇課文,要對出更多精彩的對聯不大容易,由此,還引導學生學習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名著,了解中比較經典的人物及故事,尋找與景陽岡相對的下聯,學生為了能對出更好的對聯,紛紛去看書,對出了“武松赤手空拳打虎,孔明神機妙算借箭”;“景陽岡武松打虎,定軍山諸葛擒龍”;“武松打虎神神神,曹沖稱象棒棒棒”;“孔明神機妙算令人欽佩,劉備三顧茅廬誠意可嘉”;“武松智打老虎為民除害,諸葛火燒赤壁替蜀立功”有些對聯,連我都連呼想不到,孩子的潛能被激發了出來,而且這些對聯的形成,也更進一步的加深了他們對故事、人物的理解。學習西門豹后,寫出“老巫婆裝神弄鬼謀財害命,西門豹將計就計除奸懲惡”,學習三顧茅廬后,寫出“劉備胸懷天下求賢若渴,孔明才高八斗一心為蜀”,學習養花后,寫出“日觀修竹,半盞涼茶沁心脾;夜賞曇花,八音齊鳴詩意濃”,學習綠葉后,寫出“綠葉造福人類,鮮花烘托盛世”,學習花潮、鳥的天堂之后,寫出“四月海棠變花潮,百年榕樹成葉海”,這些對聯言簡意賅,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內容。這些做法無疑是夯實了學習的基礎百川歸海,語文能力的最終體現還是在作文上,作文最能體現學生的文化底蘊。在作文中,從最開始生硬的要求作文中用進一對對聯,到后來的運用自如,帶領了學生欣賞了校內的春光以后,學生的作文內出現了“寒盡桃花嫩”,“春歸柳葉新”的對聯,當學生游覽了杭州岳廟后,作文內出現了“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的對聯,當學生之間有什么矛盾的時候,作文內會出現“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對聯。而且在作文中出現的對聯,有的是引用,有的是根據文章內容即興創造,更體現了文章的質量與水準。在參與對聯教學的研究過程中,給教師、學生提供了廣泛的學習、提高的機會。給他們搭建了人人交流、展示自我的平臺,營造了一個濃濃的文化氛圍。使學生在學習對聯的過程中培養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從而使他們能夠在繼承、學習中提升修養,對教師而言,參與研究的過程,也是一次很好的提升自已文化修養和品德修養的機會。在參與編寫校本教材的過程中,教師的創造潛能得到了進一步的開發,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創造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開發,這是一個雙贏的過程。3.形成辦學特色,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經過兩年多的對聯學習,根據學生對聯數量的掌握情況,對聯基礎知識的學習情況,創作對聯的熱情程度來看,對聯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的一大特色。一走進班級,你就能感到濃濃的對聯學習氛圍;與學生交談,學生的語言多精練,多簡潔,很有對聯的遺風。在一次學校中興趣活動課開展情況的調查中,一位調查老師給學生出了一對職高學生考大學的題目,上聯是“國富強,家富強,國家富強”,我班學生思考片刻后對出了“山秀麗,水秀麗,山水秀麗”的下聯,受到了好評。其實,后來我班學生還對出了好多的下聯,如“內安定,外安定,內外安定”,“社興旺,稷興旺,社稷興旺”,“龍呈祥,鳳呈祥,龍鳳呈祥”等句子。在一次學校為身患白血病學生的捐款活動中,學生們寫出了“梅花孱弱,白雪逞一時之暴;真愛綿長,青春飄四季之香”,“奉獻愛心,點點滴滴皆有意;救護白血,分分角角總關情”,“孤掌難鳴,捐得善款筑生命堤壩; 眾志成城,獻出愛心還歲月流金”的對聯,激蕩著人心。還有學生為比較難對的對子接的:“今世進士盡是近視,古時古詩固是故事。”“問門口何人可?箭竹前池水也。”在一次期末考試中,要求寫出有關泰山的名句,我班學生的正確率最高,因為平時對聯的積累就有描寫泰山的“節如泰華重,命似鴻毛輕”。在畢業的時候,這些學生還紛紛表示要繼續學習對聯,在以后開同學會的時候要再次的一決高下。對聯教學在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同事,也贏得了家長的好評,家長們認為經過對聯教學,孩子的說話能力、作文能力、想像能力、審美能力、創造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對聯教學更是得到了社會上一些熱愛傳統文化人士的大力支持,他們寫來了熱情洋溢的感謝信與鼓勵信,還把他們收集的有關對聯資料寄與我們共享,也表示愿意做對聯教學的志愿者。寧波晚報、鄞州日報對我們開展的對聯教學也于2010年6月與8月分別進行了報道,寧波教科網、鄞州教育網等網站進行了轉載。對聯教學逐漸成為學校的辦學特色,也成了學校一張亮麗的“名片”。五、研究結論對聯經典是敏銳的目光、善良的心趣、睿智的大腦進行縝密的思維的結果。它是一個民族精神的函封,打開這個函封,我們能讀出那些閃爍邦家之光的密碼。(一)對聯學習是訓練語言凝練度的有效方法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它雖然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但它言簡意賅的語言,瑯瑯上口的形式還是深受人們的喜愛,而且在語文學習中也大有作為,巧妙地引用對聯、創作對聯,可以為語文學習突出主題架橋鋪路,也可以為語文學習的提綱挈領服務,使語文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聯是語言中的精華,在大量的學習與創作中,我們能強烈的感悟到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使用這種精華的語言,還可以加強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把對聯引入到學生的語文學習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二)語文學習有時間、空間拓展對聯的內容在語文教學中學習對聯,在了解對聯中掌握語文知識,并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語文教學中增大課堂容量,引導課外閱讀,誘導學生自己去學,自己去擴大知識面,而對聯就是一種開胃藥,能引發他們的食欲,為學生提供了表現自我張揚個性的機會和舞臺。學生研究學習的興趣非常濃厚,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得到了培養。一些對語文學習本來不感興趣的學生,通過這一學習,逐步愛上了語文。他們不但對對聯知識有了更明確的認識,而且利用對聯知識優化語文學習,提高語文素養。(三)對聯學習是提升語文素養的必要途徑在對聯學習中,我們逐漸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明。中華民族創造了內涵豐富的對聯經典,我們又被這經典一代一代哺育浸潤,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始終擺脫不了它潛移默化的影響,無不受之啟迪、規范、教化和塑造。對聯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爐,寓莊于諧,寓教于樂,能長能短,宜雅宜俗;可褒揚真、善、美,鞭笞假、丑、惡;可陶冶性情,凈化心靈;可明心述志,敘事繪景;可懷古頌今,勵己贈人。不管時代如何變化,對聯經典的原則是亙古不變的,對聯經典的闡釋是與時常新的,對聯經典的文化傳承是源遠流長的。六、反思與展望 對聯這種文學樣式是我國所特有的,在世界文學之林中也是獨樹一幟的。對聯的形成和發展,有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在對聯的教學中,筆者始終秉承著學習感興趣,內容選經典,知識粗了解,原創多鼓勵的原則,但由于見聞不廣,水平有限,覺得對學生的提高還有待于更上一層樓。當然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思考著在課題成果積累后要發展更多的實驗班級,讓更多的學生受益,也使自己的對聯研究的水平能夠再次得到提高。四、對聯學習材料選讀對聯 學古文校本教材編寫要求編寫要求:一個年級一個文檔每個單元A4紙2-3頁大標題4號宋體,加粗(居中)小標題小4號宋體,加粗正文小4楷體行距:固定值 18序號不要自動生成成語故事吧 (小標題 空兩格)故事應該是最早的出處,生動些,比樣稿篇幅再長些。成語金鑰匙對故事的出處、故事中的人物、年代的介紹,故事的原文,注解等成語串串燒與上面的成語相關的成語,主要是近義詞,也可以是反義詞或形式相似的。要有注釋。(難讀的字注上拼音,難解的字詞注上解釋)成語訓練營各種練習, 盡量做到形式活潑,生動有趣。(二)對聯的基礎知識1對聯的簡史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過年就有懸掛桃符的習俗。所謂桃符,即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壘”的名字,分別書寫在兩塊桃木板上,懸掛于左右門,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持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聯語題于桃木板上。據宋史蜀世家記載,五代后蜀主孟昶“每歲除,命學士為詞,題桃符,置寢門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學士幸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是我國最早出現的一副春聯。宋代以后,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王安石詩中“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就是當時盛況的真實寫照。由于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密切的關系,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一直到了明代,人們才始用紅紙代替桃木板,出現我們今天所見的春聯。據簪云樓雜話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門須加春聯一副,并親自微服出巡,挨門觀賞取樂。爾后,文人學士無不把題聯作對視為雅事。入清以后,對聯曾鼎盛一時,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隨著各國文化交流的發展,對聯還傳入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這些國家至今還保留著貼對聯的風俗。對聯是由律詩的對偶句發展而來的,它保留著律詩的某些特點。古人把吟詩作對相提并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者之間的關系。對聯要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上聯尾字仄聲,下聯尾字平聲。這些特點,都和律詩有某些相似之處,所以有人把對聯稱為張貼的詩。但對聯又不同于詩,它只有上聯和下聯一般說來較詩更為精煉,句式也較靈活,可長可短,伸縮自如。對聯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幾十言。在我國古建筑中,甚至還有多達數百字的長聯。對聯無論是詠物言志,還是寫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較高的概括力與駕御文字的本領,才可能以寥寥數語,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備,給人以思想和藝術美的感受 楹聯是題寫在楹柱上的對聯,亦指對聯,是我國一種獨特的文學藝術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2對聯的要求對聯的要求是既要有“對”,又要有“聯”。形式上成對成雙,彼此相“對”;上下文的內容互相照應,緊密聯系。一幅對聯的上聯和下聯,必須結構完整統一,語言鮮明簡練。對聯的要求如下:1上下聯字數要相等:即組成上聯的各個詞組分別是幾個字,下聯的對應詞組也必須分別是幾個字。2上下聯詞性要相同:所謂詞性,是指詞的類別性質,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等。上聯的詞性和下聯的詞性,按照詞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對。這種要求,主要是為了用對稱的藝術語言,更好地表現思想內容。3上下聯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語句構成的方法。一幅對聯中,上聯是由幾個字組成的一共有幾個音節的頓讀法,下聯也必須相同。4上下聯平仄要相調:對聯上下聯的表現方法,要注意聲律相對,也就是平仄相調。這主要是為了音韻和諧,錯落起伏,悅耳動聽,鏗鏘有力。如:云帶鐘聲穿樹去 月移塔影過江來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另,古詩的音節主要有兩種,一是兩字一頓,叫“雙音步”,一是一字一頓,叫“單音步”。雙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為主,第一字可不嚴格要求,對聯也可如此。例如: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平仄平仄 仄平仄平上聯中的“窗”和下聯中的“門”是平對平,“西”與“東”是仄對仄。上下聯內容要相關;如明代東林黨首領顧憲成,在東林書院大門上寫過這樣一幅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上聯寫景,下聯言志,上下聯內容緊密相關,使人透過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勵之心。3對聯的類型從反映的內容和使用的場合來看,對聯可以分為: 1春聯: 以除舊迎新,言明志向,充滿豪情,展望未來為主要內容,專門在元旦、春節時粘貼的對聯,因時效性較強,人們就稱為春聯。 如:一元復始 萬象更新 。2 楹聯: 為了表達某種愿望或滿足裝飾需要,過去常在官廷、府宅、廟宇、園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聯語,統稱為楹聯。 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廟”修復一新,當代著名詞人兼書法家趙撲初,化用岳飛滿江紅詞意,為重新塑好的岳飛巨像兩邊的大柱上,精心撰寫了一幅古為今用、氣魄宏偉大新楹聯:觀瞻氣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開老柏,千尋抬頭望 收拾山河酬狀志,看此日神州,奮起新程,萬里駕長車。 3 婚聯: 專門在舉行結婚儀式那天選用或編寫的能夠表達熱烈氣氛的對聯。 如:巧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4 挽聯: 為了評價先人的生平業績,抒發后人誠摯的懷念之情,在追悼會或紀念會上所用的對聯。 如:悼念敬愛的周總理的一幅挽聯: 心血勞干革命事業似巍巍泰山震環宇 骨灰撒遍總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潤人心 。5 壽聯: 當老人喜過生日,子女為了表達對長輩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壽、福滿家門為主要內容,精心書寫一些吉祥的詞語,或貼在門上,或掛在廳堂 ,這樣的對聯就叫壽聯。 如:福如東海闊 壽比南山高。4對聯的創作對聯的創作,要求上下聯平仄相對、詞性相同、字數相等、沒有重字,并且下聯要用平聲結尾,以取得余韻悠長的效果。按對聯的形式可以分為以下幾種:(1)串對:就是上下聯所說明的問題,意思是順承的;下聯是上聯意思的繼續和補充,同時深化上聯所要表現的主題。例如章太炎諷慈喜太后七十歲生日:今日到北海,明日到南苑,何時再到古長安?嘆黎民膏血全枯,只為一人歌慶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臺灣,而今又割東三省!痛赤縣邦圻益蹙,每逢萬壽祝疆無。(2)正對:就是上下聯各寫一事,各自具有一個完整的意思,但兩者又和諧地統一在一個意境之中。例如鄧石如碧山書屋的一幅對聯:滄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峽云洞,洞庭月,彭蠡煙,瀟湘雨,武夷峰,廬山瀑布,合宇宙奇觀,繪吾齋壁;少陵詩,摩詰畫,左傳文,馬遷史,薛濤箋,右軍帖,南華經,相如賦,屈子離騷,收古今絕藝,置我山窗。(3)反對:就是上下兩聯一正一反,意思相互映襯,把主題表現得更為深刻、鮮明。例如,某樵夫為其岳父祝壽,請一學究代做的一副旨在把岳父稱得高高、把自己說得低低的對聯:太尊翁,尊翁在上,上至三千里凌霄,玉皇蓋樓,您在樓頭做壽;愚晚生,晚生在下,下至十八層地獄,龍王淘井,我在井底挖泥。 此外,對聯的創作也講究辭格的運用。常用的辭格有以下幾種:(1)拆合格:就是利用漢字偏旁的拆分和組合來構成對聯,例如:閑看門中月;思耕心上田古木枯,此木成柴;女子好,少女尤妙(2)鑲名格:就是在對聯中巧妙地鑲入人名或地名或事物名,例如: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角)葛亮;風送幽香,郁郁畹華梅蘭芳兩舟并進,櫓速(魯肅)不如帆快(樊噲);八音齊奏,笛清(狄青)難比簫和(蕭何)煩暑最宜淡竹葉;傷寒尤妙小柴胡(內含中藥材名)(3)急轉格:就是對聯的上下半聯中間各自的意思向反面突然轉變。例如:閑人免進賢人進;盜者莫來道者來愛民若子,金子銀子皆吾子也;執法如山,錢山靠山豈非山乎(4)回文格:就是對聯的上下聯各自倒讀和順讀完全一樣,例如: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廈門鼓浪嶼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乾隆出);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紀曉嵐對)(5)擬人格:就是利用擬人手法構成的對聯,例如:鴉叫鵲鳴,并立枝頭談風雨;燕來雁往,相逢路上話春秋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6)反詰格:就是利用反問形成對聯,例如:經懺可超生,難道閻羅怕和尚?金錢能贖罪,居然菩薩是贓官?此外,還有一些辭格,先對學生做簡單的介紹,粗略的了解其中的內涵。5對偶與對仗對偶和對仗是兩種極為相象的語言形式。 對偶,是一種修辭格。成對使用的兩個文句“字數相等,結構、詞性大體相同,意思相關”。這種對稱的語言方式,形成表達形式上的整齊和諧和內容上的相互映襯,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對仗,是指詩詞創作及對聯寫作時運用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詩詞聯句在對偶基礎上,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的詞語必須“詞性一致,平仄相對”,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上重復使用同一詞語。格律詩詞的對仗使語言音韻和諧,增強了節奏感和音樂美,達到表現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詩詞的對仗要求也就甚為嚴苛,符合上述原則的詩詞聯句便是對仗的;否則就是不對仗或對仗不工穩,這是詩詞創作所不允許的。例如: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