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西方經濟學 習題解答 西方經濟學 習題解答 高鴻業主編 西方經濟學 宏觀部分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 年第 3 版 說明 這是我在備課過程中自己做的 錯誤在所難免 僅供參考 郭廣迪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P438 439 1 答 都不應當計入 GDP 因為政府轉移支付是已計入 GDP 的稅收的一部 分 另一方面 對于政府轉移支付的接收者來說 轉移支付是無償的 因而也不 是他們提供要素服務的報酬 舊卡車的價值在其生產的年份已計入 GDP 現在 對它的買賣本身只是其所有權的轉讓 并沒有增加最終產品 股票買賣本身只是 其所代表的資本所有權的轉讓 并沒有增加最終產品 地產是自然資源其買賣本 身并沒有增加最終產品 注意 舊貨和股票買賣本身不計入 GDP 但舊貨買賣的中介費和股票買賣 的傭金等服務收費要計入 GDP 因為它們是提供要素服務所取得的報酬 土地 買賣的價格不計入 GDP 但地租要計入 GDP 因為地租是提供土地這一要素服 務所取得的報酬 2 答 在統計中 如果社會保險稅增加 對 PI 和 DPI 都將減少 而 GDP NDP 和 NI 都不受影響 因為社會保險稅由企業利潤支付 社會保險稅增加 企業可分配的利潤就 減少 個人收入 PI 就會減少 假定其他條件不變 個人收入 PI 減少將導致個人 可支配收入 DPI 減少 企業全部利潤是 GDP NDP 和 NI 的組成部分 社會保 險稅增加 企業可分配的利潤減少 對企業利潤總額并沒有影響 所以 社會保 險稅增加對 GDP NDP 和 NI 沒有影響 3 答 如果這兩個國家合并前相互之間不存在貿易關系 則合并將對 GDP 總和沒有影響 即等于兩國消費 投資和政府支出的總和 如果這兩個國家合并前相互之間存在著貿易關系 只要所交換的商品中有 最終產品 即本國的出口產品在合并前后都應看成是最終產品 那么 合并將 使 GDP 總和增加 因為 假定不考慮這兩個國家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 兩國 合并前的凈出口總和為零 而合并后兩國之間的進出口總額中屬于最終產品的那 一部分將被計入國內消費 投資或政府支出 從而使 GDP 總和增加 如果這兩個國家合并前相互之間存在著貿易關系 但所交換的商品都是中 間產品 那么 合并將對 GDP 總和沒有影響 因為 合并前后兩國之間的進出 口總額作為中間產品都不能被計入國內消費 投資或政府支出 4 解 1 GDP 40 萬 美元 2 GDP 10 萬 40 萬 10 萬 10 萬 30 萬 40 萬 美元 3 工資 7 5 萬 5 萬 12 5 萬 美元 利潤 10 萬 7 5 萬 40 萬 10 萬 5 萬 2 5 萬 25 萬 27 5 萬 GDP 12 5 萬 27 5 萬 40 美元 5 解 1 1998Nominal GDP 10 100 1 200 0 5 500 1450 美元 2 1999Nominal GDP 10 110 1 5 200 1 450 1850 美元 3 1998Real GDP Nominal GDP 1450 美元 1999Real GDP 10 110 1 200 0 5 450 1525 美元 Real GDP 變動百分比 1525 1450 1450 5 17 2 4 1999Real GDP Nominal GDP 1850 美元 1998Real GDP 10 100 1 5 200 1 500 1800 美元 Real GDP 變動百分比 1850 1800 1800 2 8 5 從 3 4 的計算結果看 GDP 的變化取決于我們用哪一年的價格做衡量 實際 GDP 的基期的價格 這句話是對的 6 1998 GDP 折算指數 1998Nominal GDP 1998Real GDP 1450 1450 100 1999 GDP 折算指數 1999Nominal GDP 1999Real GDP 1850 1525 121 31 6 解 1 5000 3000 500 200 6000 2000 6300 美元 2 2800 500 3000 6300 美元 3 6300 500 5800 美元 7 解 1 NDP GDP 折舊 GDP 總投資 凈投資 4800 800 300 4300 2 X M NDP C I G 4800 3000 800 960 40 3 政府預算盈余 T G 政府轉移支付 T 政府轉移支付 政府預算盈余 G 30 960 990 4 PDI NDP 間接稅 公司未分配利潤 公司所得稅 社會保險稅 政府轉 移支付 個人所得稅 NDP T 政府轉移支付 公司未分配利潤 4300 990 0 3310 5 S PDI C 3310 3000 310 8 解 1 S PDI C 4100 3800 300 2 I S T G M X 300 200 100 200 3 政府預算赤字 T G 假定公司未分配利潤和政府轉移支付為零 則 T NDP PDI G T 政府預算赤字 NDP PDI 政府預算赤字 5000 4100 200 1100 9 答 因為儲蓄 投資恒等式是從國民收入會計角度看 實際儲蓄 即沒有 用于消費的收入都計為儲蓄 總是等于實際投資 即沒有用于消費的支出都計為 投資 如廠商沒有賣出去的產品被計為非計劃存貨投資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P472 473 1 答 非計劃存貨投資必然為零 計劃存貨投資不一定為零 2 答 不能這樣說 理由 對于一個家庭和一個國家來說 平均消費傾向都總是大于零 因為人們 不可能不消費 但是 對于一個低收入家庭來說 平均消費傾向有可能大于 1 因為自發性消費加上引致消費有可能大于其的收入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 平均消 費傾向則一般不會大于 1 對于一個家庭來說 邊際消費傾向既可能小于零 也可能大于 1 例如 當收入增加時消費量有可能減少 即消費的增量為負 則邊際消費傾向小于零 又如 當收入增加時消費的增量有可能大于收入的增量 則邊際消費傾向大于 1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 邊際消費傾向則一般不會小于零或大于 1 3 答 依據凱恩斯的消費理論 一個暫時性減稅對消費影響最大 依據 生命周期的消費理論 社會保障金的一個永久性上升對消費影響最大 依據永 久收入的消費理論 持續較高的失業保險金對消費影響最大 3 4 答 生命周期的消費理論預言總儲蓄將依賴于總人口中退休人員和年輕 人的比例 因為該理論認為 一般情況下 年輕人的家庭收入偏低 消費可能超 過收入 即儲蓄可能為負 中年人收入較高 并開始積攢錢以被養老 消費傾向 較低 即儲蓄傾向較高 退休人員收入下降 消費又可能超過收入 即儲蓄又可 能為負 所以 總人口中退休人員和年輕人的比例越大 社會總儲蓄水平越低 反之 則越高 永久收入的消費理論預言消費將不會隨經濟的繁榮與衰退作太大變化 因為該理論認為 消費者的消費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現期收入決定的 而是由他 的永久性收入決定的 當發生經濟繁榮或衰退時 雖然人們的現期收入水平提高 或下降了 但由于他們是按照永久性收入消費 所以 其消費不會發生太大的變 化 5 答 一般來說 我的消費水平會低于他的消費水平 因為 由于我更健康 且預期壽命更長 就有必要為自己退休后積攢養老費用 6 答 根據生命周期理論 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將會使中年人的平均消費傾 向上升 因為有了社會保障體系后 中年人為了進行的儲蓄將減少 即他們的平 均消費傾向將上升 7 略 8 略 9 解 已知C 200 0 9Y B p B Y B p B 0 7Y B d B 0 3 Y B d 1 Y B 1 B Y B 2 B 6000 Y B p2 B 0 7 6000 0 3 6000 6000 C B 2 B 200 0 9Y B p2 B 200 0 9 6000 5600 Y B 3 B Y B 4 B Y B 4 n B 7000 Y B p3 B 0 7 7000 0 3 6000 6700 C B 3 B 200 0 9Y B p3 B 200 0 9 6700 6230 Y B p4 B Y B p4 n B 0 7 7000 0 3 7000 7000 C B 4 B C B 4 n B 200 0 9Y B p4 B 200 0 9 7000 6500 Y Y B 3 B Y B 2 B 1000 C B S B C B 3 B C B 2 B 6230 5600 630 B S B C B S B Y 630 1000 0 63 C B L B C B 4 B C B 4 n B C B 2 B 6500 5600 900 B L B C B L B Y 900 1000 0 9 10 解 已知 C 100 0 8Y I 50 單位 10 億美元 Y C S S Y 100 0 8Y 0 2Y 100 I S 50 0 2Y 100 Y 750 將 Y 750 分別代入 C 100 0 8Y 和 S 0 2Y 100 得 C 100 0 8 750 700 S 0 2 750 100 50 企業非意愿存貨積累 800 750 50 I 100 50 50 250 8 01 1 50 1 1 b IY C 100 0 9Y S Y 100 0 9Y 0 1Y 100 I S 50 0 1Y 100 Y 1500 S 0 1 1500 100 50 I 100 50 50 4 500 9 01 1 50 1 1 IY 5 8 01 1 1 1 1 1 K 10 9 01 1 1 1 2 2 K 11 解 已知C 100 0 8YD I 50 G 200 TR 62 5 T 250 單位 10億美 元 YD Y T TR Y 250 62 5 Y 187 5 C 100 0 8YD 100 0 8 Y 187 5 50 0 8Y 注意 在這一消費函數中自發的消費為負數 50 不符合情理 Y C I G 50 0 8Y 50 200 0 8Y 200 Y 0 8Y 200 Y 1000 5 8 01 1 1 1 I K 5 8 01 1 1 1 G K 4 8 01 8 0 1 T K 4 8 01 8 0 1 TR K 1 1 1 B K Y 1200 1000 200 Y G K B G B 200 G 5 G 40 Y T K B T B 200 T 4 T 50 Y G T K B B B 200 G T 1 G T 200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P508 511 1 3 2 1 3 1 4 理由略 2 解 已知r 3 三個項目的投資成本均為100萬美元 即CI 100 萬美 元 三個項目分別投資2 3 4年后的投資收益為120萬美元 125萬美元和 130 即RI B 1 B 120 萬美元 RI B 2 B 125 萬美元 和RI B 3 B 130 萬美元 設三個項目投資收益的凈現值分別為NPV B 1 B NPV B 2 B 和NPV B 3 B 1 13100 31 120 1 22 1 1 CI r RI NPV 4 14100 31 125 1 33 2 2 CI r RI NPV 5 15100 31 130 1 44 3 3 CI r RI NPV 答 當年利率為3 時 三個項目投資收益的凈現值都大于零 第三個項目 的凈現值最大 所以 三個項目都可以投資 如果只能投資一個項目 則應選擇 5 第三個項目進行投資 8 8100 51 120 1 22 1 1 CI r RI NPV 0 8100 51 125 1 33 2 2 CI r RI NPV 0 7100 51 130 1 44 3 3 CI r RI NPV 答 當年利率為5 時 三個項目投資收益的凈現值都大于零 第一個項目 的凈現值最大 所以 三個項目都可以投資 如果只能投資一個項目 則應選擇 第一個項目進行投資 3 解 設年通貨膨脹率為t 6 4100 31 41 120 1 1 2 2 2 2 1 1 CI r tRI NPV 7 1100 31 41 125 1 41 3 3 3 3 2 2 CI r RI NPV 3 1100 31 41 130 1 41 4 4 4 4 3 3 CI r RI NPV 答 當年利率為3 年通貨膨脹率為4 時 第一 二個項目投資收益的 凈現值大于零 而第三個項目投資收益的凈現值小于零 第一個項目的凈現值最 大 所以 前兩個項目可以投資 而第三個項目不值得投資 如果只能投資一個 項目 則應選擇第一個項目進行投資 6 0100 51 41 120 1 1 2 2 2 2 1 1 CI r tRI NPV 0 4100 51 41 125 1 41 3 3 3 3 2 2 CI r RI NPV 6 8100 51 41 130 1 41 4 4 4 4 3 3 CI r RI NPV 答 當年利率為5 年通貨膨脹率為4 時 只有第一個項目投資收益的 凈現值大于零 而第二 三個項目投資收益的凈現值都小于零 所以 只有第一 個項目可以投資 而第二 三個項目都不值得投資 4 解 已知I 250 5r r B 1 B 10 r B 2 B 8 r B 3 B 6 I B 1 B 250 5r B 1 B 250 5 10 200 I B 2 B 250 5r B 2 B 250 5 8 210 I B 3 B 250 5r B 3 B 250 5 6 220 圖略 6 已知I 250 10r r B 1 B 10 B r2 B 8 r B 3 B 6 I B 1 B 250 5r B 1 B 250 10 10 150 I B 2 B 250 5r B 2 B 250 10 8 170 I B 3 B 250 5r B 3 B 250 10 6 190 圖略 答 如果e增加 則投資需求曲線向右平行移動相應的距離 答 若I 200 5r 即e減少50 美元 投資需求曲線將向左平行移動 50單位 5 解 已知I 100 5r r B 1 B 4 r B 2 B 5 r B 3 B 6 r B 4 B 7 I B 1 B 100 5r B 1 B 100 5 4 80 I B 2 B 100 5r B 2 B 100 5 5 75 I B 3 B 100 5r B 3 B 100 5 6 70 I B 4 B 100 5r B 4 B 100 5 7 65 已知I 100 5r r B 1 B 4 r B 2 B 5 r B 3 B 6 r B 4 B 7 S 40 0 25Y I S I B 1 B 40 0 25Y B 1 B 80 40 0 25Y B 1 B Y B 1 B 480 I B 2 B 40 0 25Y B 2 B 75 40 0 25Y B 2 B Y B 2 B 460 I B 3 B 40 0 25Y B 3 B 70 40 0 25Y B 3 B Y B 3 B 440 I B 4 B 40 0 25Y B 4 B 65 40 0 25Y B 3 B Y B 4 B 420 已知I 100 5r S 40 0 25Y I S 100 5r 40 0 25Y r 28 0 05Y IS方程 圖略 6 解 已知 C 50 0 8Y I 100 5r C 50 0 8Y I 100 10r C 50 0 75Y I 100 10r S Y C Y 50 0 8Y 50 0 2Y I S 100 5r 50 0 2Y r 30 0 04Y IS方程 S Y C Y 50 0 8Y 50 0 2Y I S 100 10r 50 0 2Y r 15 0 02Y IS方程 S Y C Y 50 0 75Y 50 0 25Y I S 100 10r 50 0 25Y r 15 0 025Y IS方程 注意 因為IS曲線圖和LM曲線圖都是以收入 Y 為橫坐標 利率 r 為縱坐 標 所以 在求IS曲線和LM曲線的表達式 如果將收入 Y 表示為自變量 利 率 r 表示為因變量 那么 IS或LM表達式的斜率與IS或LM曲線的斜率一致 如果將利率 r 表示為自變量 收入 Y 表示為因變量 那么 IS或LM表達式的 斜率 絕對值 就是IS或LM曲線的斜率 絕對值 的倒數 即 IS或LM表 達式的斜率 絕對值 越大 IS或LM曲線的斜率 絕對值 就越小 IS或LM 7 表達式的斜率 絕對值 越小 IS或LM曲線的斜率 絕對值 就越大 當IS 或LM表達式的斜率為零時 IS或LM曲線的斜率為無窮大 IS或LM曲線垂 直于橫軸 當IS或LM表達式的斜率為無窮大時 IS或LM曲線的斜率為零 IS或LM曲線平行于橫軸 答 比較 和 說明 當投資 I 對利率 r 更敏感 d由5增加為10 時 國民收入 Y 對利率 r 就更敏感 IS曲線的斜率 絕對值 變小 由0 04變為0 02 答 比較 和 說明 當邊際消費傾向下降 b由0 8下降為 0 75 時 國民收入 Y 對利率 r 就更為不敏感 IS曲線的斜率 絕對值 變大 由0 02變 為0 025 7 略 8 解 已知L 0 2Y 5r 設實際貨幣供給量為M B 0 B 略 M B 0 B M P 150 1 150 L M B 0 B 0 2Y 5r 150 r 30 0 04Y LM方程 圖略 M B 0 B M P 200 1 200 L M B 0 B 0 2Y 5r 200 r 40 0 04Y LM方程 圖略 與 相比較 由于貨幣供給量增加 LM曲線向右平行移動 若r 10 Y 1100 則L 0 2Y 5r 0 2 1100 5 10 170 M B 0 B 200 答 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不均衡 因為貨幣需求小于貨幣供給 所以利率 將下降 9 解 已知L ky hr 設M B 0 B 為實際貨幣供給量 M B 0 B M P L M B 0 B kY hr M B 0 B Y h k h M r 0 斜率 絕對值 為 h k 02 0 10 20 0 h k 01 0 20 20 0 h k 01 0 10 10 0 h k 答 當k變小時 LM斜率變小 當h增大時 LM斜率變小 k表示貨幣交易需求對國民收入的敏感程度 h表示貨幣投機需求對利率的 敏感程度 貨幣交易需求與國民收入同方向變動 貨幣投機需求與利率反方向變 動 在貨幣供給量保持不變的前提下 為保證貨幣市場的均衡即貨幣總需求恒等 于貨幣總供給 如果貨幣交易需求增加 或減少 一個量 貨幣投機需求就必須 減少 或增加 一個相同的量 反之亦然 k變小意味著貨幣交易需求對國民收入的敏感程度降低 即當國民收入增加 同一個量時貨幣交易需求的增加量減少 因而 為了保持貨幣市場的均衡貨幣投 機需求的減少量也就減少 從而利率的提高幅度也就下降 所以 利率對國民收 入變動反應的敏感程度降低 即LM斜率變小 h增大意味著貨幣投機需求對利率的敏感程度提高 即當利率提高同樣的幅 度時貨幣投機需求的減少量增加 因而 當國民收入增加導致貨幣交易需求增加 8 時 為了保持貨幣市場的均衡而減少相應的貨幣投機需求量 需要提高利率的幅 度也就下降 所以 利率對國民收入變動反應的敏感程度降低 即LM斜率變小 當k 0 20 h 0時 0 20 0 h k 當LM斜率為無窮大時 LM曲線為一條垂直于橫軸的直線 表示國民收入 為一既定量而不受利率變動的影響 因為h 0說明貨幣的投機需求對利率的敏感 程度為零 即不受利率變動的影響 既然貨幣的投機需求不變 為了保持貨幣市 場的均衡貨幣的交易需求也就必須保持不變 所以 國民收入為一定量 10 解 已知C 100 0 8Y I 150 6r M B 0 B 150 L 0 2Y 4r J 0 rr dea Y 8 01 6 8 01 150100 11 Y 1250 30r IS方程 rr k h k JM Y 2 0 4 2 0 150 0 Y 750 20r LM方程 1250 30r 750 20r r 10 Y 750 20 10 950 已知C 100 0 8 1 0 25 Y I 150 6r t 0 25 G 100 M B 0 B 150 L 0 2Y 2r J 0 rr t d t Gea Y 25 01 8 01 6 25 01 8 01 100150100 1 1 1 1 Y 875 15r IS方程 rr k h k JM Y 2 0 2 2 0 150 0 Y 750 10r LM方程 875 15r 750 10r r 5 Y 750 10 5 800 12 答 如果稅率提高 IS曲線與縱軸相交的截距變小 斜率變小 假定其 他條件不變 則均衡收入減少 均衡利率下降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P531 534 1 3 3 1 4 3 理由略 2 解 已知LM方程為Y 500 25r L 0 2Y 5r M B 0 B 100 IS方程為Y 950 50r C 40 0 8Y I 140 10r T 50 G 50 500 25r 950 50r r 6 Y 500 25 6 650 I 140 10 6 80 IS方程為Y 800 25r C 40 0 8Y I 110 5r T 50 G 50 500 25r 800 25r r 6 Y 500 25 6 650 I 110 5 6 80 G 80 50 30 Y G KG 1 1 b 1 1 0 8 5 Y KG G 5 30 150 IS方程為Y 950 50r 150 1100 50r 500 25r 1100 50r r 8 Y 500 25 8 700 9 IS方程為Y 800 25r 150 950 25r 500 25r 950 25r r 9 Y 500 25 9 725 當政府支出由50增加到80時 情況 a 的均衡收入增加了50 700 650 情況 b 的均衡收入增加了75 725 650 因為兩種情況下利率對貨幣需求反應 的敏感程度相同 共用同一個LM方程 而情況 b 投資對利率反應的敏感程度 25 低于情況 a 50r 即擠出效應比情況 a 小 財政政策的效果比情況 a 大 所以 情況 b 的均衡收入增加的比情況 a 多 3 解 已知L 0 2Y M B 0 B 200 C 90 0 8Y T 50 I 140 5r G 50 rr d TGea Y 8 01 5 8 01 508 05014090 11 Y 1200 25r IS方程 rr k h k JM Y 2 0 0 2 0 200 0 本題J 0 h 0 Y 1000 LM方程 1200 25r 1000 Y 1000 r 8 I 140 5 8 100 G 20 Y G KG 1 1 b 1 1 0 8 5 Y KG G 5 20 100 IS方程為Y 1200 25r 100 1300 25r 1300 25r 1000 Y 1000 r 12 I 140 5 12 80 具有完全的 擠出效應 因為在本題中貨幣需求對利率反應的敏感程度 為零 h 0 LM曲線垂直 說明當政府支出增加引起貨幣需求增加時 將導致 利率大幅度上升直至私人投資的減少量 即 擠出 的私人投資量 等于政府支 出的增加量 財政政策完全無效 略 4 解 已知L 0 2Y 10r M B 0 B 200 C 60 0 8Y T 100 I 150 G 100 rr dTGea Y 8 01 0 8 01 1008 010015060 11 本題d 0 Y 1150 IS方程 rr k h k JM Y 2 0 10 2 0 200 0 本題J 0 Y 1000 50r LM方程 1150 1000 50r r 3 Y 1150 I 150 G 120 100 20 Y G KG 1 1 b 1 1 0 8 5 Y KG G 5 20 100 IS方程為Y 1150 100 1250 1250 1000 50r Y 1250 r 5 I 150 0 5 150 不存在 擠出效應 因為在本題中投資對利率反應的敏感程度為零 d 0 IS曲線垂直 即私人投資不受利率的影響 所以 政府支出增加雖然導致利 率上升 但并沒有 擠出 私人投資 略 5 解 已知LM方程為Y 750 20r L 0 20Y 4r M B 0 B 150 a IS方程為Y 1250 30r b IS方程為Y 1100 15r 圖略 10 a LM IS 750 20r 1250 30r r 10 Y 750 20r 750 20 10 950 b LM IS 750 20r 1100 15r r 10 Y 750 20r 750 20 10 950 M B 0 B 170 L M B 0 0 20 Y 4r 170 Y 850 20r LM方程 a LM IS 850 20r 1250 30r r 8 Y 850 20r 850 20 8 1010 b LM IS 850 20r 1100 15r r 50 7 7 14 Y 850 20r 850 20 7 14 992 86 答 當貨幣供給增加20億美元時 a 情況下均衡收入增加得更多 b 情 況下均衡利率下降得更多 因為 a 情況下IS曲線的斜率比 b 情況下更小 當 貨幣供給增加 LM曲線向右移動同樣距離時 IS曲線的斜率越小 均衡收入增 加越多 均衡利率下降越少 反之 IS曲線的斜率越大 均衡收入增加越少 均衡利率下降越多 6 解 已知IS方程為Y 1250 30r a L 0 20 Y 4r M B 0 B 150 L M B 0 0 20 Y 4r 150 Y 750 20r LM方程 LM IS 750 20r 1250 30r r 10 Y 750 20r 750 20 10 950 b L 0 25 Y 8 75r M B 0 B 150 L M B 0 B 0 25 Y 8 75r 150 Y 600 35r LM方程 LM IS 600 35r 1250 30r r 10 Y 600 35r 600 35 10 950 圖略 M B 0 B 170 a L M B 0 0 20 Y 4r 170 Y 850 20r LM方程 LM IS 850 20r 1250 30r r 8 Y 850 20r 850 20 8 1010 b L M B 0 0 25 Y 8 75r 170 Y 680 35r LM方程 LM IS 680 35r 1250 30r r 114 13 8 77 Y 680 35r 680 35 8 77 986 95 答 當貨幣供給增加20億美元時 a 情況下均衡收入增加得更多 且均衡 11 利率下降得更多 因為 a 情況下LM曲線的斜率比 b 情況下更大 當貨幣供給 增加 LM曲線向右移動同樣距離時 LM曲線的斜率越大 均衡收入增加越多 均衡利率下降越多 反之 LM曲線的斜率越小 均衡收入增加越少 均衡利率 下降越少 7 解 已知L 0 20Y M B 0 B 200 C 100 0 8Y I 140 5r rr dea Y 8 01 5 8 01 140100 11 Y 1200 25r IS方程 rr k h k JM Y 20 0 0 20 0 200 0 本題J 0 h 0 Y 1000 LM方程 圖略 M B 0 B 220 rr k h k JM Y 20 0 0 20 0 220 0 本題J 0 h 0 Y 1100 LM方程 LM IS 1200 25r 1100 r 4 Y 1100 C 100 0 8Y 100 0 8 1100 980 I 140 5r 140 5 4 120 答 因為在本題中貨幣需求對利率反應的敏感程度為零 h 0 LM曲線 垂直 所以 當貨幣供給量增加時 LM曲線向右移動的距離就等于均衡收入向 右移動的距離 即LM向右的移動量等于均衡收入的增加量 8 解 已知L 0 2Y 4r M B 0 B 200 C 100 0 8Y I 150 rr dea Y 8 01 0 8 01 150100 11 本題d 0 Y 750 IS方程 rr k h k JM Y 2 0 4 2 0 200 0 本題J 0 Y 1000 20r LM方程 圖略 IS LM 750 1000 20r r 12 5 Y 750 C 100 0 8 750 700 I 150 M B 0 B 220 rr k h k JM Y 2 0 4 2 0 220 0 本題J 0 Y 1100 20r LM方程 IS LM 750 1100 20r r 17 5 Y 750 C 100 0 8 750 700 I 150 因為在本題中投資對利率反應的敏感程度為零 d 0 貨幣供給量的增加 12 雖然導致了利率的下降 但投資卻不會因利率下降而增加 所以 均衡利率下降 而均衡收入不變 從曲線圖上看 投資對利率反應的敏感程度為零 d 0 則IS 曲線垂直于橫軸 所以 當貨幣供給量增加 LM曲線向右移動時 IS曲線與 LM曲線的交點就只會垂直向下移動 即均衡利率下降而均衡收入不變 9 答 政府應當采取增加貨幣供給量的膨脹性 或擴張性 的貨幣政策與增 加稅收的緊縮性財政政策相配合的政策 增加貨幣供給量使利率下降 私人投資 增加 表現為LM曲線向右移動 增加稅收使個人可支配收入減少 消費減少 表現為IS曲線向左移動 私人投資增加量與消費減少量 假定稅收增加不影響 投資 相等 則表現為在IS Lm圖上新的均衡點位于原均衡點的正下方 即 均衡利率下降而均衡收入不變 圖略 10 答 此時政府采取的減少稅收的膨脹性 或擴張性 財政政策與增加 貨幣供給量的膨脹性 或擴張性 的貨幣政策相配合的政策 減少稅收使企業和 個人的可支配收入增加 私人投資和消費增加 表現為IS曲線向左移動 利率 上升 而增加貨幣供給量使利率下降 私人投資增加 表現為LM曲線向右移動 私人投資和消費增加導致的利率上升與貨幣供給量增加導致的利率下降正好抵 消 則表現為在IS Lm圖上新的均衡點位于原均衡點的正右方 即 均衡收入 增加而均衡利率不變 要保持貨幣存量不變 在減少稅收的同時就不能采取任何貨幣政策 因 而減少稅收使企業和個人的可支配收入增加 私人投資和消費增加 表現為IS 曲線向左移動 利率上升 均衡收入增加 兩種情況的區別在于 第一種情況下均衡收入增加而均衡利率不變 第二種情況下均衡收入增加而均衡利率上升 第一種情況下均衡收入的增加量 比第二種情況下大 因為利率沒有上升就沒有擠出私人投資 圖略 11 答 取消投資津貼和增加所得稅都會導致投資需求減少 增加所得稅則 還會導致消費減少 所以 假定取消投資津貼和增加所得稅對投資需求的影響是 等同的 表現為投資需求曲線和IS曲線向左移動的距離相等 則增加所得稅將 導致IS曲線向左移動更遠的距離 也就是說 這兩種政策對投資的影響是一樣 的 但增加所得稅比取消投資津貼導致收入增加得更多 利率也上升得更高 圖略 12 略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P575 577 1 3 2 1 4 1 1 3 2 答 自動穩定器又稱內在穩定器 是指經濟系統本身存在的一種自動調 節經濟使經濟趨向于穩定的機制 這種機制能夠在經濟繁榮時自動抑制通貨膨 脹 在經濟蕭條時自動減輕蕭條 而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行動 稅收具有自動穩定作用的關鍵在于實行累進稅率的個人所得稅和公司所 得稅及其起征點上 因為 在實行比例稅率且沒有起征點的情況下 當經濟繁榮 或經濟蕭條 時 稅收增加 或減少 的幅度始終等于收入增加 或減少 的 幅度 從而 可支配收入增加 或減少 的幅度始終等于收入增加 或減少 的 幅度 即總需求增加 或減少 的幅度始終等于收入增加 或減少 的幅度 就 不存在使經濟自動趨向于穩定的機制 在實行累進稅率且有起征點的情況下 當 經濟繁榮 或經濟蕭條 時 由于一些公司和個人的收入進入較高 或較低 的 13 征稅檔次 或由上升到起征點之上 或下降到起征點以下 使稅收增加 或減 少 的幅度超過收入增加 或減少 的幅度 從而 可支配收入增加 或減少 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 或減少 的幅度 即總需求增加 或減少 的幅度低于收 入增加 或減少 的幅度 使經濟自動趨向于穩定 所以 在實行累進稅率且有起征點的情況下 稅率提高 在納稅檔次既定 的前提下各納稅檔次的差距越大 稅收增加 或減少 的幅度就超過收入增加 或減少 的幅度越大 自動穩定器的作用也就越大 3 參見教材P542 4 參見教材P543 5 解 已知C 100 0 8Yd I 50 G 200 TR 62 5 單位 10億美元 t 0 25 1000 25 01 8 01 5 628 020050100 1 1 t TRGIa Y 10億美元 BS T G TR 1000 0 25 200 62 5 12 5 10億美元 已知C 100 0 8Yd I 100 G 200 TR 62 5 單位 10億美元 t 0 25 1125 25 01 8 01 5 628 0200100100 1 1 t TRGIa Y 10億美元 BS T G TR 1125 0 25 200 62 5 18 75 10億美元 答 財政預算盈余由負125億美元變為正187 5億美元 原因在于 投資增 加后 收入增加 稅基擴大 在稅率不變的條件下稅收即財政收入增加 而財政 支出不變 所以 財政盈余增加 在這里表現為由負到正 已知G 200 TR 62 5 Y P P 1200 單位 10億美元 t 0 25 注意 按照教材P545充分就業預算盈余的計算方法 題中所說 當投資分 別為50和100時 是毫無意義的 BS P P t Y P P G TR 0 25 1200 200 62 5 37 5 10億美元 但是 出題者的意思可能是 充分就業預算盈余是指當實際預算盈余低于 高于 充分就業預算盈余時 政府通過增加 減少 支出或減少 增加 稅收 使實際預算盈余達到充分就業預算盈余水平后預算盈余 我認為 應該這樣理解 充分就業預算盈余 否則充分就業預算盈余就與實際預算盈余的高低完全無關 所以 也可以按以下方法計算 當I 50時 Y 1000 Y 1200 Y 200 即政府必須通過增加支 出或減少稅收 這里以增加政府支出為例 使收入增加200 單位 10億美元 5 2 25 01 8 01 1 1 1 1200 tGG Y KG G 80 BS P P tY G G TR 0 25 1200 200 80 62 5 42 5 10億美元 當I 100時 Y 1125 Y 1200 Y 75 即政府必須通過增加支 出或減少稅收 這里以增加政府支出為例 使收入增加75 單位 10億美元 5 2 25 01 8 01 1 1 1 175 tGG Y KG G 30 BS P P tY G G TR 0 25 1200 200 30 62 5 7 5 10億美元 14 已知G 250 TR 62 5 Y P P 1200 單位 10億美元 t 0 25 注意 按照教材P545充分就業預算盈余的計算方法 題中的 I 50 仍然 是毫無意義的 BS tY G TR 0 25 1200 250 62 5 12 5 10億美元 與 一樣 也可以按以下方法計算 當I 50 G 250時 Y 1125 Y 1200 Y 75 即政府必須通過增 加支出或減少稅收 這里以增加政府支出為例 使收入增加75 單位 10億美 元 5 2 25 01 8 01 1 1 1 175 tGG Y KG G 30 BS P P tY G G TR 0 25 1200 250 30 62 5 42 5 10億美元 答 因為財政政策的目標是要實現充分就業并防止通貨膨脹 所以 應 當用充分就業的財政盈余而不是一般的財政盈余去衡量財政政策的方向 6 解 已知T G 75 財政赤字 0 8 t 0 25 G 200 500 25 01 8 01 200 1 1 t G Y T t Y 0 25 500 125 T G 125 200 75 T T G G T G T G 75 75 0 答 能夠消滅財政赤字 7 答 貨幣創造乘數是指商業銀行創造活期存款倍數 等于存款總和與原始 存款之比 貨幣創造乘數與法定準備率 超額準備率和現金 存款比率均成反方 向變動 參見教材P549 551 8 參見教材P553 555 9 參見教材P554 555 10 解 已知r B c B 0 38 r 0 18 R 100 億美元 786 1 38 018 0 11 c rrR D 6 178786 1100 RD 億美元 11 解 已知r B d B 0 12 C B u B 1000 億美元 R B d B 400 億美元 Ms D C B u B R B d B r B d B C B u B 400 0 12 1000 4333 r B d B 0 2 R B d B 400 億美元 Ms D C B u B R B d B r B d B C B u B 400 0 2 1000 3000 Ms 3000 4333 1333 D 10 r B d B 0 12 Ms D r B d B 10 0 12 83 3 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P600 1 答 總需求曲線是表示社會總需求量與物價總水平之間關系的曲線 這一 關系來自IS LM模型 如果假定價格水平是可以變動的 就可以由IS LM模型 推導出總需求曲線 參見教材P579 581 2 答 我們通常講的宏觀調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一般都是凱恩斯主義的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而凱恩斯主義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實質是通過財政手 15 段和貨幣手段增加或減少總需求以達到宏觀調控的既定目標 所以 被稱為需求 管理的政策 3 答 總供給曲線是表示社會總供給量與物價總水平之間關系的曲線 這一 關系來自宏觀生產函數和勞動市場的供求均衡 如果假定價格水平是可以變動 的 就可以宏觀生產函數曲線和勞動市場的供求均衡圖推導出總供給曲線 參見 教材P582 587 4 答 古典總供給曲線是一條位于潛在總產出或充分就業總產出水平上的垂 直線 因為古典學派和新古典學派認為貨幣工資和物價水平具有完全的伸縮性 從而可以自動調節總產出達到充分就業總產出的水平 其含義在于 國民收入或 總產出由總供給決定 總需求的變動不會對國民收入或總產出產生任何影響 而 只會導致物價水平的波動 古典學派和新古典學派實際上是將其作為短期總供給 曲線 現代凱恩斯主義者認為 古典總供給曲線只能作為長期總供給曲線而存在 凱恩斯總供給曲線是一條在達到充分就業總產出水平之前平行于橫軸的水 平線 因為凱恩斯認為貨幣工資和物價水平具有剛性 不可能自動調節總產出達 到充分就業總產出的水平 其含義在于 國民收入或總產出由總需求決定 總需 求的增加可以使國民收入或總產出達到充分就業總產出水平 而不會導致物價上 漲 凱恩斯實際上是將其作為短期總供給曲線 現代凱恩斯主義者認為 凱恩斯 總供給曲線只是短期總供給曲線中一種極端 在經濟大蕭條時可以適用 常規總供給曲線是一條向左下方傾斜的曲線 因為現代凱恩斯主義者認為 在短期內 貨幣工資和物價水平既不是具有完全的伸縮性 也不是具有完全的剛 性 所以 總產出既不是可以自動達到充分就業總產出的水平 也不是總需求的 增加可以在不使物價水平上漲的前提下使其達到充分就業總產出的水平 而是總 需求的增加導致國民收入或總產出增加同時也會導致物價水平的上升 5 答 在AD DS模型 以常規總供給曲線表示總供給曲線 中 如果總需 求減少 總需求曲線向左移動 假定總供給不變 就會導致總產出減少和物價水 平下降 即可能導致經濟蕭條 如果總需求增加 總需求曲線向右移動 假定總 供給不變 就會導致總產出增加和物價水平上升 即可能導致經濟高漲 或過熱 假定總需求不變 如果總供給減少 總供給曲線向左移動 就會導致總產出減少 而物價水平上升 即可能導致滯脹 6 答 微觀經濟學的供求模型和宏觀經濟學的AD DS模型 以常規總供給 曲線表示總供給曲線 的共同點是 橫坐標表示產量 縱坐標表示價格 需求曲 線向右下方傾斜 供給曲線向左下方傾斜 供求均衡 即供求曲線的交點 決定 均衡產量和均衡價格 區別在于 在微觀經濟學的供求模型中 橫坐標表示的是 單個商品的產量 縱坐標表示的是單個商品的價格 在宏觀經濟學的AD DS模 型中 橫坐標表示的是整個社會總產出水平 縱坐標表示的是整個社會的物價水 平 在微觀經濟學的供求模型中 供求均衡 即供求曲線的交點 決定的是單個 商品的均衡產量和均衡價格 在宏觀經濟學的AD DS模型中 供求均衡 即供 求曲線的交點 決定的是整個社會的均衡產出和整個社會的均衡物價 在兩個模 型中 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和供給曲線向左下方傾斜的原因是不同的 7 解 已知Y B s B 2000 P Y B d B 2400 P Y B s B Y B d 2000 P 2400 P P B E B 200 Y B E B 2000 200 2200 Y B d B 2400 100 10 P 2160 P Y B s B Y B d 16 2000 P 2160 P P B E B 80 Y B E B 2000 80 2080 與 相比 總需求減少 均衡產出減少 均衡價格下降 Y B d B 2400 100 10 P 2640 P Y B s B Y B d 2000 P 2640 P P B E B 320 Y B E B 2000 320 2320 與 相比 總需求增加 均衡產出增加 均衡價格上升 Y B s B 2000 100 10 P 1800 P Y B s B Y B d 1800 P 2400 P P B E B 300 Y B E B 1800 300 2100 與 相比 總供給減少 均衡產出減少 均衡價格上升 本題的總供給曲線向左下方傾斜 屬于常規總供給曲線 第十八章第十八章 P631 1 答 結構性失業比摩擦性實業更嚴重一些 2 答 不能說有勞動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業 因為如果一個社會的 失業率等于自然失業率 即如果一個社會僅存在象摩擦性失業這樣的自然失業 就被認為實現了充分就業 3 答 自然失業率是指一個經濟社會在正常情況下的失業率 它是勞動市場 處于供求均衡狀態下的失業率 自然失業率取決于離職率和就職率的高低 離職 率越高 自然失業率就越高 就職率越高 自然失業率就越低 參見教材P603 604 4 答 短期菲利普斯曲線是指在預期通貨膨脹率保持不變時 表示通貨膨脹 率與失業率之間關系的曲線 短期菲利普斯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表 示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在短期內存在替代關系 長期菲利普斯曲線是一條垂直于 自然失業率水平上的直線 表示從長期看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不存在替代關 系 5 答 通貨膨脹的經濟效應主要有再分配效應和產出效應兩個方面 參見教 材P617 620 6 答 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是指總需求超過了總供給所引起的通貨膨脹 需 求拉動的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可以運用總需求 總供給模型進行說明 參見教材 P612 613 7 解 1985年通貨膨脹率 1985年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蘇省無錫市錫東片2024-2025學年初三化學試題第一次統練(一模)試題含解析
- 道路鋪設工程施工合同
- 天津市寧河縣蘆臺五中重點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第一次診斷性考試英語試題文試題含答案
- 服務合同委托協議
- 2024-2025學年度遼寧省大連普蘭店區三十八中學高一第二學期聯考歷史試題(含答案)
- 版工程人員勞務分包合同
- 貨物采購合同中英文對照
-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 第三單元 綠色生活真美好 第7課《清清家鄉水》教學設計 粵教版
- 1 尊重他人 表格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
- 維吾爾民間舞蹈的風格特點
- 常見職業病危害和預防基礎知識
- 山東省2024年夏季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考試地理試題02(解析版)
- 英語四級模擬試題(附答案)
-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中考生物必背知識復習提綱
- 預包裝食品標簽審核表
- 《高等教育學》歷年考試真題試題庫(含答案)
- 汽車修理店維修管理制度
- 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閱讀記錄
- 小兒海姆立克急救法課件
- 項目部班組已付工程款確認單
- 《暢游海底世界-趣味折紙 》(教學設計)-三年級上冊勞動蘇教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