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孔孟兩章之季氏將伐顓臾導學案班級:高 一 ( )班 學生姓名: 學號: 學法指導誦讀課文自主學習互動探究共同整理歸納學習目標知識與能力:1.學生通過對三組對話的理解,能總結孔子的觀點;2.學生能掌握狀語后置句和賓語前置句的規律;3.學生能掌握本文重點文言詞夫、是、而等含義。過程與方法:1.體會論語的語言特點:運用譬喻、引用等修辭手法,富于變化,敘事與議論結合,語言簡潔,且多警策,很有說服力。2.熟記一些千古傳誦的語句,如“既來之,則安之”,等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孔子對兩種人的批判,以及其中體現出來的孔子的思想 【閱讀初體驗】誦讀課文,整體感知一、再次走近孔子:1、孔子對后世影響深遠,他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據文獻說,“鐸”大約起源于夏商,是一種以金屬為框的響器。以木為舌者稱為木鐸,以金為舌者則稱金鐸;木鐸為文,用以宣政布政;金鐸為武,用以指揮軍隊。)”、“千古圣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萬世師表。因母親曾為生子而禱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作春秋(有說法為春秋為無名氏所作,孔子修訂)。2、孔子品格: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安貧樂道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直道而行與人為善3、史記孔子世家最后司馬遷這樣評價孔子: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3、孔子簡介:孔子:名丘,字仲 尼,春秋末期魯國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思想上,以“仁”為核心,崇禮反法;政治上,提倡仁義忠恕,以德治國;生活上,主張“溫良恭儉讓”;教育上,開創私學,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二、背景介紹 孔子時代的魯國,政治上處于動蕩變革之中。當時,魯桓公的后代季孫、孟孫、叔孫三大家族逐漸強大,魯國王室日趨衰敗。三大家族把持魯國朝政,其中,季孫氏勢力最大。他要討伐顓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貪其土地,其二是擔心顓臾對自己不利。當時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門下,且都參與了出征前的籌劃。也就是在這時候,二人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兩位弟子的對話。 3. 文學常識填空: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是 體散文。全書共_ _篇。宋代朱熹把它與_ _、_ _、_ _合為“四書”。四、整體感知本文記載的是孔子與弟子的對話,可分三層,第一層對話闡述反對討伐的三條理由_、_、_;第二層對話指出學生沒有盡職盡責;第三層對話正面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闡述了孔子_、反對武力征伐的仁政思想。 【預習案】再讀課文,高效預習一、【自主梳理知識積累】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顓臾( )( ) 冉有( ) 社稷( ) 虎兕( ) 出于柙( ) 相夫子( )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了解大意。季氏將伐( )顓臾。冉有、季路見( )于( )孔子,曰:“季氏將有事( )于顓臾。”孔子曰:“求!無乃( )爾( )是( )過與( )?夫顓臾,昔者( )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 冉有曰:“夫子欲之(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 )力就( )列( ),不能者止。危( )而不持( ),顛( )而不扶,則將焉( )用彼( )相矣?且爾言過( )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 )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 )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 )子孫憂( )。”孔子曰:“求!君子疾( )夫( )舍( )曰欲之而( )必為之辭( )。丘也( )聞:有國( )有家( )者,不患( )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 , )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 ),故( )遠人不服,則修( )文德以來( )之,既來之,則安( )之。今由與求也相( )夫子,遠人不服而( )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 )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判斷下列虛詞的用法及其意義。()季氏將有事于顓臾: ()無乃爾是過與: ()何以伐為: ()龜玉毀于櫝中: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 ()而謀動干戈于邦內: ()則修文德以來之: 、找出詞類活用的詞語,并解釋()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既來之,則安之: ()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5解釋成語既來之,則安之:既:已經;來之:使之來;安之:使之安。禍起蕭墻: 6.翻譯下列句子,注意句式特點,請在括號內注明特殊句式的類型。無乃爾是過與?( )譯: 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譯: 何以伐為?( )譯: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則將焉用彼相矣?譯: 虎兕出于柙。( )譯: 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 )譯: 而謀動干戈于邦內( )譯: 二、完成預習案之后,你的文言字詞還有理解難點(文言詞于、過、且、而、之、夫等)嗎?(先寫下來,與組內同學交流解決)組內解決不了的請記錄,組長寫到黑板上,組間交流解決。【探究案】研讀課文,深入挖掘一、翻譯句子。1、陳力就列,不能者止。譯:能施展才能則居其位,否則就不要去(當那個官)。”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譯:君子痛恨那種不肯實說自己想要那樣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來為之辯解的作法。3、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譯:因為這樣,所以如果遠方的人還不歸服,就用仁、義、禮、樂招徠他們;已經來了,就讓他們安心住下去。 2、 內容探究。1、 本文一共有三組對話,請根據文章內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填寫下面這個表格。 對話組別內容、態度變化第一組對話第二組對話第三組對話冉有、季路內容情感態度內容情感態度內容情感態度 孔子 2、根據三組對話中孔子與冉有的情感變化,請同學分角色朗讀。(1) 在孔子看來一個君主要治理好國家,對內對外各應當怎樣做?明確: (2) 文中哪一句表現了孔子的遠見卓識和敏銳的政治洞察力? (五)主旨探究關于本文的主題有如下表述:1. 本文是一篇對話體議論文,是論語中的名篇,它記錄了孔子與其弟子冉有和季路的一段對話,體現了孔子認為財富不均、社會不安是國家之患的觀點,闡述了他以德服人、反對武力征伐的仁政思想,至今讀來,依然非常具有現實意義。2.本文通過孔子與冉有、子路的對話,批駁了季氏兼并顓臾的企圖,體現了孔子以德服人、反對武力征伐的政治主張,在對話中,冉有的觀點表達得比較委婉,孔子的觀點卻頗為鮮明,顯得慷慨激昂,從側面展示了孔子作為教育家的因材施教的本領和教授弟子的民主作風。你對本文主旨是怎樣看的呢?【練習案】及時鞏固,拓展提升閱讀下面兩則短文,完成后面各題。(一)子 謂 子 貢 曰 女 與 回 也 孰 愈 對 曰 賜 也 何 敢 望 回 回 也 聞 一 以知 十 賜 也 聞 一 以 知 二 子 曰 弗 如 也 吾 與 女 弗 如 也1、為短文斷句。 2、從下列各項中選出不正確的一項( )A.文中兩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蘇省蘇州市同里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年級第一次模擬考試(二)數學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四校聯考2025屆高三第二學期月考(三)英語試題含解析
- 家具定制交易合同
- 版個人房屋建設承包協議案例
- 鋁門采購合同
- 2《讓家更美好》表格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統編版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
- 建筑項目勞動力計劃和主要設備供應計劃
- 人教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課文4口語交際:商量教案設計
- 經管營銷多維-廣東溢達-問題分析與解決培訓核心片段記錄-1021-22
- 八年級數學下冊 第20章 數據的初步分析20.2 數據的集中趨勢與離散程度 1數據的集中趨勢第2課時 中位數與眾數教學設計 (新版)滬科版
- MOOC 創業基礎-暨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
- GB∕T 17602-2018 工業己烷-行業標準
- GB 38454-2019 墜落防護 水平生命線裝置
- 水資源論證工作大綱
- 中考物理命題培訓講座
- 生產安全事故風險評估報告(參考模板)
- 125萬噸硫鐵礦斜坡道施工組織設計
- 畢業設計10層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設計計算書
- 賽英公司FOD監測雷達系統
- 固體制劑車間主要過程控制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