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 課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 課標要求 列舉李贄 黃宗羲 顧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時期儒家學說發展 明清之際為什么會出現進步思潮呢 思考 有學者稱 明之亡實亡于神宗 他三十余年不上朝 搜羅天下財富 三餉加派 遼餉 剿餉 和 練餉 使得農民傾家蕩產 明王朝的最后一個皇帝崇禎 十八歲登位 努力挽救頻臨滅亡的明王朝命運 但明末的吏治已至無可救藥的地步 他不斷地加稅 民間稱呼他為 重征 以代替 崇禎 情境創設 以下圖片反映了明末清初什么樣的社會狀況 1 政治 專制統治腐朽 農民起義頻繁發生 情境創設 以下圖片反映了明末清初什么樣的社會狀況 2 經濟 商品經濟發展 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 根源 南都繁華圖 八股取士 明清朝選拔官吏沿用科舉制度 明清規定科舉考試只須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 考生只能根據指定的觀點答題 不準發揮自己的見解 答卷的文體 必須分成八個部分 稱為 八股文 每篇由破題 承題 起講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八部分組成 這嚴重束縛人們的思想 使得儒家的學說完全成為求取利祿的敲門磚 朱熹等人的學說核心 忠君 科舉完全成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的工具 這在使讀書人思想僵化的同時 也把科舉考試制度本身引向絕路 八股取士 八股取士 3 思想 八股取士束縛人的思想 情境創設 以下圖片反映了明末清初什么樣的社會狀況 幾何原本 利瑪竇 以利瑪竇為代表的耶穌會傳教士來中國傳教 同時帶來了西方的器物和技術 如自鳴鐘 歷法 測量等 徐光啟和利瑪竇合譯了 幾何原本 3 思想 西學東漸 近代科技傳入中國 一 明清之際進步思潮出現的背景 1 政治 君主專制空前加強 專制統治腐朽 社會矛盾尖銳 2 經濟 商品經濟發展 資本主義萌緩慢發展 根源 3 階級 工商業階層壯大 傳統的道德和價值觀念受到沖擊 4 思想 西學東漸 西方科技傳入中國 宋明理學 八股取士束縛人的思想 明清之際的思想批判 李贄 王夫之 黃宗羲 顧炎武 知識 梳理 2020 3 8 2 思想主張材料一 夫天生一人 自有一人之用 不待取給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 則千古以前無孔子 終不得為人乎 焚書 材料二 仲尼雖圣 效之則顰 學之則為步 丑婦之賤態 焚書 何心隱論 材料三 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 故未嘗有是非耳 藏書 思考 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1 對程朱理學大加鞭撻 否認孔孟學說是萬世之至論 認為人人有權做出自己的判斷 不應以 四書五經 作為統一的思考標準 一 異端 思想家李贄 二 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的表現 材料四 世間種種 皆衣與飯類耳 追求物質享受乃是 秉賦之自然 謂圣人不欲富貴 未之有也 那些滿口仁義道德 綱常禮教的道學先生 也不過是借理學這塊敲門磚來為自己謀取高官厚祿罷了 李贄斥責他們 被服儒雅 行若狗彘 思考 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2 認為人皆有私 倡導個性自由發展 材料五 李贄說 有好女子便立家 何必男兒 并贊揚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馬相如 正獲身 非失身 當大喜 何恥為 稱贊武則天是 政由己出 明察善斷 的圣后 李贄也招收女弟子 思考 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3 主張男女平等 4 提出天地萬物的本原是兩 3 對李贄進步思想的評價 把矛頭直指封建禮教和整個正統思想 具有鮮明的反傳統 反權威 反教條精神 推動了人們思想的解放 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產生 后人評價 贄書皆狂悖乖謬 非圣無法 惟此書排擊孔子 另立褒貶 凡千古相傳之善惡 無不顛倒易位 特以贄大言欺世 至今鄉曲陋儒 震其虛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清官修 顧炎武 亭林先生 黃宗羲 梨洲先生 王夫之 船山先生 二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閱讀材料 理解王夫之的思想 材料一 盡天地之間 無不是氣 既無不是理也 天下惟氣而已矣 無其氣則無其道 材料二 蓋言心言性 言天言理 俱必在氣上說 若無氣處 則俱無也 1 世界本原 氣 理在氣中 理 客觀規律 氣 物質實體 2 認識論 形 神 物三相遇而知覺乃發 形 感覺器官 神 思維活動 物 外界客觀事物 三者相結合才能產生知覺和認識 3 修養觀 私欲之中 天理所寓 充分肯定人的欲望和私利 王夫之是怎樣批判程朱理學的 理在氣先 理在氣中 格物致知 考察客觀事物得到正確認識 存天理 滅人欲 私欲之中 天理所寓 閱讀材料 理解黃宗羲的思想 材料一 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原君 1 批判君主專制 材料二 天下之大 非一人之所能治 而分治以群工 故我之出而仕也 為天下 非為君也 為萬民 非為一姓也 蓋天下之治亂 不在一姓之興亡 而在萬民之憂樂 2 君臣關系 認為君臣是平等的 師友 關系 3 限制君權的理論和設想 a 言論自由 b 用 天下之法 取代 一家之法 c 自下而上的監督機構學校 材料三 世儒不察 以工商為末 妄議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來 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蓋皆本也 材料體現了什么思想 4 工商皆本的思想 強調社會責任感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 區別 亡國 與 亡天下 保國 與 保天下 亡國 改朝換代 政權變更 亡天下 民族 文化的淪亡 關系到整個民族的命運 1 背景 出現嚴重脫離社會實際的空疏學風 2 含義 經世 的內涵是 經國濟世 強調要有遠大理想抱負 志存高遠 胸懷天下 致用 的內涵是 學用結合 強調要理論聯系實際 腳踏實地 注重實效 3 其特點是學術研究和現實結合 解釋古代典籍為手段 從中發揮自己的社會政治見解 并用于社會改革 4 三大思想家共同思想 觀點 3 1 政治上 反對君主專制獨裁 主張限制君權 2 學術思想上 批判地繼承傳統儒學 主張 經世致用 提倡以史為鑒 將學術研究與現實相結合 3 經濟上 重視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認為工商皆本 明清進步思想的影響 1 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家對理學的反思 批判 為儒學的發展變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2 這股帶有早期啟蒙性質的進步思潮 對君主專制統治造成了強烈的沖擊 在其后數百年間具有啟蒙作用 給后世民眾以深刻的啟迪 學以致用的觀念為后世提供思想源泉 3 實質是對儒家思想的繼承批判 仍屬于儒家思想的范疇 深入探究 揭露本質對明清進步思潮的認識 2 沒有成為主流思想 理學仍占統治地位 1 是對儒學的繼承與批判 帶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但本質上還沒有跳出儒學的范疇 結論 因此 中國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沒有形成像西歐啟蒙運動波瀾壯闊的景象 原因 經濟 資萌芽發展緩慢 使早期民主思想的產生 發展缺乏強有力的物質基礎 未形成資產階級 政治 封建專制統治空前加強 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體系 思想 封建傳統思想根深蒂固 儒學的創立及發展歷程 1 創立 2 繼承 3 重創 4 正統 5 沖擊 6 融合 7 理學 8 批判繼承 春秋時期 孔子提出 仁 禮 的學說 戰國時期 孟子 發展 仁政 學說 提出 民貴君輕 思想 荀子 秦朝 焚書坑儒 西漢 董仲舒提出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 魏晉南北朝 三教并立 儒學受到了來自于佛教 道教的沖擊 唐宋時期 三教開始融合 宋明時期 儒學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戰時期 逐漸吸納其思想 形成了以 理 和 天理 為核心的新儒學 明清時期 批判繼承傳統儒學 構筑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 小結 儒家思想的現代價值 道德規范意識 有利于培養現代公民意識 大一統思想 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定團結 教育思想 有利于今天的教育事業 和為貴思想 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民本思想 有利于 三農 問題的解決 義利觀 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 小結 儒家思想的消極方面 儒學是封建文化的主體 它倡導的三綱五常的道德戒律 束縛了人們的意志和人格 保守 封閉的民族性格 不利于民主和科學精神的形成 儒學宣揚的封建禮教和束縛婦女的戒律 負面作用明顯 儒學宣揚的等級制度 愚忠愚孝等更應拋棄 總結 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 背景 晚明異端思想家李贄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反對絕對思想權威 提倡個性自由和解放 主張男女平等 哲學觀 陰陽二氣 王夫之 唯物思想體系 黃宗羲 批判君主專制 顧炎武 經世致用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 影響 政治 經濟 思想 4 三大思想家共同思想 觀點 1 政治 反對君主專制獨裁 主張限制君權 2 思想 批判地繼承傳統儒學 主張 經世致用 將學術研究與現實相結合 3 經濟 重視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認為工商皆本 明清進步思想的影響 對當時 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家對理學的反思 批判 為儒學的發展變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對后世 1 帶有早期啟蒙性質的進步思潮 強烈沖擊了君主專制統治 給后世民眾以啟蒙和啟迪 2 深刻影響著清末民初的思想家和民主革命家 鼓動反對清王朝的民主革命 實質是對儒家思想的繼承批判 仍屬于儒家思想的范疇 合作探究 1 不同點 朱熹認為儒家思想是不可改變的 李贄反對以孔子的思想為衡量是非的標準 原因 隨著封建制度衰落和商品經濟發展 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變化 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受到懷疑 6分 2 取舍 取孔孟之道 舍宋明理學 理由 孔孟之道為儒學之根本 學風 經世致用 或崇實致用 時代責任感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 3 封建君主專制 早期民主思想 4分 4 時代特征 商品經濟發展 資本主義萌芽 影響 具有解放思想 民主思想啟蒙 的作用 對當時的封建專制制度有一定沖擊 6分 理 是世界的本原 心 是世界的本原 格物致知 發明本心 致良知 合作探究 1 材料一認為理是世界的本原 材料二認為心是世界的本原 2 否 二者同屬理學 都是儒學的范疇 后者是前者的發展 本質上都屬于唯心主義思想 3 程朱主張 格物致知 既通過實踐 學習明事理 陸王主張 致良知 即通過自我反思 回復良知 天理就在心中 4 兩則材料反映的唯心主義的理學思想 理學用三綱五常維系專制統治 壓抑 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 產生了消極影響 但理學重視主觀意志力量 注重氣節 品德 講求以理統情 自我節制 發奮立志 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 又凸顯人性的莊嚴 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到了積極作用 儒學的創立及發展歷程 1 創立 2 繼承 3 重創 4 正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企業年會場地租賃合同模板(版)
- 個人股權抵押借款合同協議
- 城市軌道交通維護勞務分包合同
- 江蘇省蘇州市虎丘教育集團2025年數學五年級第二學期期末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答案
- 上海浦東新區2024-2025學年數學四下期末質量跟蹤監視模擬試題含解析
- 肉類采購合同范本
- 江蘇省寶應縣山陽中學2025年初三3月第一次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肇慶醫學高等??茖W?!顿Q易數據庫與分析工具》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會計職業道德》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蘇州托普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與小學語文》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北省2025屆高三(4月)調研模擬考試物理試題及答案
- 安徽省宿州市泗縣2024-2025學年部編版八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卷(含答案)
- 慢性病管理與公共衛生試題及答案
- 基礎攝影考試題目及答案
- 2025江蘇無錫江陰公用事業集團限公司招聘1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5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主題班會
- 2025中煤鄂爾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高校畢業生招聘98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心力衰竭的護理業務查房
- 2025年抖音達人探店合同模板
- 20025如皋統計局事業單位考試真題及答案
- 五一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