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中國精神.doc_第1頁
思政元素-中國精神.doc_第2頁
思政元素-中國精神.doc_第3頁
思政元素-中國精神.doc_第4頁
思政元素-中國精神.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思政元素:中國精神中國精神(一)中國精神中國精神(二)工匠精神中國精神(三)雷鋒精神中國精神(四)抗戰精神中國精神(五)航天精神中國精神(六)女排精神中國精神(七)長征精神中國精神(八)焦裕祿精神中國精神(一)中國精神 一個民族的復興不僅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在幾千年的歷史流變中,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綿延發展,飽受挫折又不斷浴火重生,其中很重要一點就是我們的民族積淀了自身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它有著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增添了中國人民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這種強大的精神支撐,成為中華民族奮發進取的動力之源。古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懷,“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舍生取義”的犧牲精神,“革故鼎新”、“立木為信”的創新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危濟困”的公德意識等,這些千百年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早已悄無聲息地潤入人們心中,成為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今天,以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為內核的“航天精神”,以精益求精為特定符號的“工匠精神”,象征著頑強、拼搏、不服輸、集體主義的“女排精神”,體現共產黨人精神和黨的宗旨的“延安精神”、“焦裕祿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無私奉獻的典型代表“雷鋒精神”,以及把國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長征精神”、“抗戰精神”這些精神所體現出的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境界、進取的銳氣,大力激發社會正能量,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一直以來,中華民族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始終保持著堅定的民族自信和強大的修復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構成了中國人獨特精神世界,為我們不管在多么復雜嚴峻的歷史條件下奮勇前進奠定了堅實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震古爍今的偉大事業,需要堅忍不拔的偉大精神。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讓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強勁,讓我們的祖國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中國精神(二)工匠精神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讓人耳目一新,古語云:“玉不琢,不成器”。 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他們追求完美和極致,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于世。從歷史的角度看,自古以來,我國就不乏有“工匠精神”之人。古代的中國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創之國、“匠品”出口國和匠人之國。如古代的絲綢、瓷器、茶葉、漆器、金銀器、壁紙等產品都是世界各國王宮貴族和富裕階層的寵兒。中國書法、中國畫、雕塑、手工藝術品至今仍是世界各大博物館引以為傲的鎮館寶藏。夢溪筆談、天工開物、魯班技藝,中國古代的能工巧匠無數,一直都在影響著世界!就個人而言。工匠精神可概括成五點。精益求精。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和極致,反復改進產品,把99%提高到99.99%。一絲不茍。確保每個部件的質量,不達要求絕不輕易交貨。專注,堅持。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不斷完善使用材料、設計,生產流程。專業,敬業。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淡泊名利。用心做一件事情,不圖名不為利,只是單純的想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從發展的角度看,有了“工匠精神”,我們龐大的制造業在產業轉型、產品升級、工藝轉型中實現“質的飛躍”就成為了可能。同樣,我們的消費品市場渴求的人性化、個性化的需求也會逐步得到滿足。從長遠的角度看,“工匠精神”需要良好的培育土壤。要在各個行業領域形成自主創新、精益求精的良好氛圍,要以強力手段制止那些以粗制濫造為手段非法牟利行為;要以強力手段制止制假造假、冒牌侵權行為。同時,還要在全社會大力營造讓“工匠精神”得以健康生長的良好的人文生態環境。全社會上下對“工匠精神”懷著一顆敬畏之心。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就在眼前,我們已經踏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工匠精神”是對傳統意義上的提煉和升華。這不僅是“中國制造”的需要,也是展示“中國形象”“中國實力”,更是實現“中國夢”的需要!中國精神(三)雷鋒精神雷鋒精神,是以雷鋒名字命名,以雷鋒精神為基本內涵,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的革命精神。其實質和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學習弘揚雷鋒精神多次作出重要指示:“雷鋒是我們民族的脊梁”、“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讓雷鋒精神落地生根”。強調“要從娃娃抓起,讓雷鋒精神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世世代代弘揚下去”。雷鋒,一個只有22年短暫生命的普通共產黨員,以他忠誠的信仰、愛崗敬業的精神、克己奉公的胸懷譜寫了他光彩的人生。幾十年來在億萬中國人民心中留下光輝的色彩,久久傳承、經久不衰。新形勢下,我們要學習雷鋒忠誠于黨、熱愛祖國的寶貴品質。雷鋒曾說:“我就是長著一個心眼,一心向著黨,向著社會主義,向著共產主義。”在過去,是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讓廣大干部群眾在艱難困苦中咬緊牙關、戰勝困難。現如今,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更大、更重、更強。新形勢下,領導干部更要堅定信仰,忠誠于黨,才能確保社會主義建設“不跑偏”、自身言行“不歪曲”、手中的權利“不濫用”。學習雷鋒愛崗敬業、盡職盡責的“釘子”精神。在雷鋒短暫的一生中,先后當過通訊員、拖拉機手、推土機手、汽車兵,不論做什么他對待工作總是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我們要把“雷鋒精神”轉化為愛崗敬業的源動力。立足本職,盡職盡責,努力以釘子的“擠”勁和“鉆”勁,在崗位上無私奉獻。學習雷鋒克己奉公、服務人民的無私胸懷。“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在當今的社會中,領導干部面臨的誘惑多、困惑大,要學習雷鋒精神,理清“私利”與“公利”的關系、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學習雷鋒熱心服務、無私奉獻的精神,廉潔奉公、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我們更需要高揚雷鋒精神。2014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郭明義愛心團隊”回信時表示,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當有人需要幫助時,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會將變得更加美好。中國精神(四)抗戰精神從1931年9月18日開始,中國人民進行了14年驚天動地的偉大抗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斗爭作出了彪炳史冊的巨大貢獻,在艱苦卓絕的抗戰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的抗戰精神。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數次講述抗戰精神,反復強調偉大的抗戰精神意義。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抗日戰爭中的錘煉和升華。中國人民在14年波瀾壯闊的抗日戰爭中形成的抗戰精神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愛國情懷是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情感,是愿意為祖國奮斗獻身的價值取向。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際,中國人民的愛國情懷被充分激發出來,舉國上下用血肉筑起一座抵御侵略者的鋼鐵長城。二、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民族氣節是為了維護國家和民族尊嚴而永不屈服的精神品質和高尚追求。抗戰時期,面對日寇的瘋狂侵略,無數中華兒女奮起抗爭、前赴后繼,表現出了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高尚氣節。三、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英雄氣概是為了祖國利益不惜流血犧牲的崇高精神。抗戰時期,中國軍民面對敵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對死亡威脅義無反顧,表現出了中華兒女的堅強無畏的氣概。四、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必勝信念是最終戰勝日本侵略者的堅定信心和頑強信念。持續14年的抗日戰爭,中國人民在持久抗戰中頑強抗擊敵人,全國軍民始終保持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心,最終打敗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者。五、眾志成城、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識。在民族存亡續絕關頭,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感召下,海內外華胄“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各黨各界,團結堅固,不論軍民,不分貧富,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為抗戰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4年抗戰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團結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民族。偉大的抗戰精神,不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抗戰勝利的重要法寶,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新形勢下,我們要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爭取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精神(五)航天精神北京時間2016年10月17日7時49分,執行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后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2名航天員送上太空。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探索太空的腳步又邁出了關鍵而堅實的一步,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更是航天人充分發揚航天精神的重要體現。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國務院日前批復,同意自2016年起,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首個“中國航天日”將以“航天夢,中國夢”為主題。2013年7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接見神舟十號任務團隊代表時指出,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偉大的事業需要并將產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撐和推動著偉大的事業。航天精神就是建設航天強國、實現航天夢的崇高精神力量。航天精神,就是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航天人的奉獻是長年累月地忍受寂寞,是鮮血汗水的無悔付出,是掌聲背后的默默堅守。航天人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付出的心血,甚至犧牲自我的奉獻,才成就了我國航天事業的長足進步,使我國的航天事業在國際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我們每個人的工作也許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生命健康的考驗,卻需要學習航天人的奉獻精神,把這種精神融入到具體工作點點滴滴,踐行到盡忠職守方方面面,多做對得起自己工作的事。航天精神,就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神舟航天工程,是一個系統工作,必須通過在設計、制造、試驗、測試等各環節,把工作做深、做細、做透、做到極致,控制一切可能存在的風險,確保100%成功。僅對接器而言,框里就有100多個測量動作、位置、溫度的傳感器,近300個傳遞力的齒輪,1萬多個緊固件,數以萬計的導線、接插件、密封圈和吸收撞擊能量的材料等。每一個小的細節都可能導致整個系統的失效,沒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難以做到這一切的。我們學習航天精神,就是要把這種嚴謹細致、精益求精、深耕細作的精神融入工作中,不斷向萬無一失、盡善盡美的工作極致挑戰,用航天人的標準丈量工作的水平。航天精神,就是頑強攻堅的戰斗精神。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數據顯示,該院技術團隊平均年齡在35歲以下。在型號研制一線人員中,青年比例超過70%;45歲以下的型號總設計師或總工程師占46.8%;35歲以下的主任設計師占28.3%。這是這樣的一個個年輕充滿朝氣、充滿戰斗力的航天技術團體,他們承載著航天精神,承載著我國航天事業的未來。我們學習航天精神,就是要學習他們的戰斗精神,勇于擔當、善于擔當,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在自己的領域做出更大的業績。太空探索永無止境,逐夢征程任重道遠。中國航天人正牢記使命,向著實現中國夢、強國夢、航天夢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力爭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中國精神(六)女排精神2016年8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31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全體成員時,特別對中國女排及她們身上所彰顯的精神提出贊揚:“中國女排不畏強手、英勇頑強,打出了風格、打出了水平,時隔12年再奪奧運金牌,充分展現了女排精神,全國人民都很振奮”。女排精神的基本內涵可概括為:無私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精神,艱苦創業精神,自強不息精神。中國女排在比賽中不畏強手、奮力拼搏,展示出高超的運動技能和頑強的意志品質,充分繼承和發揚了團結奮斗、頑強拼搏、勇攀高峰的女排精神,完美地詮釋了以為國爭光為核心的中華體育精神和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女排首次參加奧運會便登上最高領獎臺,隨后實現了女子排球第一個世界大賽“五連冠”的傳奇。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女排在決賽中面對0-2落后的局面沒有放棄,連追三局,神奇逆轉俄羅斯女排,第二次成為奧運會冠軍。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在小組賽排名第4的不利情況下,連克巴西、荷蘭、塞爾維亞等強勁對手,12年后闖入決賽并最終奪冠。女排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一脈相承。現代競技體育是民族主義、國家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個人英雄主義交融的復合體系,中國女排展示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情懷是團結、勇于奉獻的精神,運動員頑強的拼搏精神、堅強的意志品質、忘我的精神和精湛的技藝是與世界強隊競爭的堅實基礎,運動員個人強烈的獲勝欲望是為國爭光的強大動力。女排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展示。從國家層面上講,中國女排在奧運會和其他世界大賽上獲勝,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的富強、文明和和諧。對外,提升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對內,增加廣大民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從社會層面上講,體現了自由和公正,展示了中國社會的積極進步和對外開放的姿態;從公民層面上講,體現了運動員、教練員、體育工作者的愛國和敬業精神。女排精神是全民健身的時代呼喚全民參與體育是時代的需要,是我國競技體育發展的根基。全民健身需要女排精神,需要女排精神的引領和帶動作用。中國女排的成績和精神將激勵整個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性格,各行各業都可以學習女排精神,用女排精神鞭策自己的工作。在實現中國夢的新征程上,我們要大力弘揚女排精神,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中國精神(七)長征精神2016年是長征勝利8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高度凝練地總結了長征精神五個方面的深刻內涵:偉大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從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第二十五軍進行了偉大的長征。長征途中,英雄的紅軍,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鏖戰獨樹鎮,勇克包座,轉戰烏蒙山,擊退上百萬窮兇極惡的追兵阻敵,征服空氣稀薄的冰山雪嶺,穿越渺無人煙的沼澤草地,縱橫十余省,長驅二萬五千里,創造了不朽的功勛。長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始終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朝著這個偉大理想前行。在紅一方面軍二萬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紅軍犧牲。長征這條紅飄帶,是無數紅軍的鮮血染成的。艱難可以摧殘人的肉體,死亡可以奪走人的生命,但沒有任何力量能夠動搖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長征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人信念的勝利。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參觀將臺堡紅軍長征紀念館時說:“我們要繼承和弘揚好偉大的長征精神。有了這樣的精神,沒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難。我們要走新的長征路,長征永遠在路上。當年的長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奪取政權的長征,我們現在是改革開放新時期,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新長征,這是接續進行的。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就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精神(八)焦裕祿精神今年是焦裕祿同志逝世的54周年,54年來,焦裕祿精神歷久彌新,不因歲月塵封而失色,不因時代變遷而黯然,具有巨大的歷史震撼力和時空穿透力,至今仍有直指人心、觸動靈魂的力量。早在1990年,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時,便寫下追思焦裕祿的一首詞念奴嬌追思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