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峽一高分校高二物理共享教案 撰寫人:呂艷鴻審核:張建成第一節:波的形成和傳播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知道直線上機械波的形成過程2、知道什么是橫波,知道波峰和波谷;知道什么是縱波,知道疏部和密部3、知道機械振動在介質中的傳播,形成機械波知道波在傳播運動形成的同時也傳遞了能量4、通過學習使學生能明白用語言交流是利用聲波傳遞信息等生活中的機械波(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現象的觀察能力以及對科學的探究精神教學重點機械波的形成過程及描述教學難點機械波的形成過程及描述教學用具1、演示繩波的形成的長繩;2、橫波、縱波演示儀;教學步驟引入新課我們已學習過機械振動,它是描述單個質點的運動形式,這一節課我們來學習由大量質點構成的彈性媒質整體的一種運動形式機械波。1、機械波的產生條件是什么?演示水波:教師用幻燈機做實驗:使平靜的水面振動,會看到水面上一圈圈起伏不平的波紋逐漸向四周傳播出去,形成水波。演示繩波:用手握住繩子的一端上下抖動,就會看到凸凹相間的波向繩的另一端傳 播出去,形成繩波。以上兩種波都可以叫做機械波。教師提問:水波離開水能看到上面的現象嗎?繩波離開繩行嗎?學生回答:不行。教師提問:當振動停止后我們又看到了什么現象?學生回答:傳出去的仍然在傳播,以后水(繩)都靜止不動了。請學生總結:(教師可引導)(1)機械波的概念:機械振動在介質中的傳播就形成機械波(2)機械波的產生條件:振源和介質。振源產生機械振動的物質,如在繩波中的手的不停抖動就是振源。介質傳播振動的媒質,如繩子、水。2、機械波的形成過程(用課件把繩波的運動展示)(1)介質模型:把介質看成由無數個質點彈性連接而成,可以想象為(圖1所示)(2)機械波的形成過程:由于相鄰質點間力的作用,當介質中某一質點發生振動時,就會帶動周圍的質點振動起來,從而使振動向遠處傳播。例如:圖2表示繩上一列波的形成過程。圖中1到18各小點代表繩上的一排質點,質點間有彈力聯系著。圖中的第一行表示在開始時刻(t0)各質點的位置,這時所有質點都處在平衡位置。其中第一個質點受到外力作用將開始在垂直方向上做簡諧運動,設振動周期為T,則第二行表示經過了T4時各質點的位置,這時質點1已達到最大位移,正開始向下運動;質點2的振動較質點1落后一些,仍向上運動;質點3更落后一些,此時振動剛傳到了質點4。第三行表示經過了T2時各質點的位置,這時質點1又回到平衡位置,并繼續向下運動,質點4剛到達最大位移處,此時振動傳到了質點7。依次推論,第四、五、六行分別表示了經過3T4、和5T4后的各質點的位置,并分別顯示了各個對應時刻所有質點所排列成的波形。教師講解后,請學生討論機械波在傳播過程中的特點:3、對機械波概念的理解(1)機械波是構成介質的無數質點的一種共同運動形式;(2)當介質發生振動時,各個質點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往復運動,質點本身并不隨波遷移,機械波向外傳播的只是機械振動的形式(演示橫波演示器);(3)波是傳播能量的一種方式。4、波的種類:按波的傳播方向和質點的振動方向可以將波分為兩類:橫波和縱波。(1)橫波的定義: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 波形特點:凸凹相間的波紋(觀察橫波演示器),叫起伏波。如圖3波形所示。(2)縱波的定義: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在一條直線上。波形特點:疏密相間的波形,又叫疏密波。如圖4波形所示。舉例:聲波是縱波,其中:振源聲帶,介質空氣、液體、固體。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大約為:340m/s;聲波在水中中的傳播速度大約為:1500m/s;聲波在鋼鐵中的傳播速度大約為:5000m/s;地震波既有橫波又有縱波。其中橫波和縱波的傳播速度不同。水波既不是橫波也不是縱波,叫做水紋波。同步訓練:1.關于機械波的概念,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質點振動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波傳播的B 簡諧波沿長繩傳播,繩上相距半個完整波形的兩質點振動位移的大小始終相等C 任一個振動質點每經過一個周期沿波的傳播方向移動一個完整的波形D 相隔一個周期的兩時刻,簡諧波的波形相同2 下列有關機械振動和機械波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某物體做機械振動,它周圍的介質中就一定產生機械波B波源停止振動后,已形成的機械波仍能在介質中繼續傳播C機械波傳播的只是機械振動的形式和能量,參與波動的質點不隨波遷移D振動是變速的,波動是勻速的思考題機械振動與機械波的關系?小結:機械波的概念,機械波的產生條件,波的種類布置作業:26頁問答與練習1,2必做,3題選做板書設計:12.1機械波 (1)機械波的概念:機械振動在介質中的傳播就形成機械波(2)機械波的產生條件:振源和介質。(3)波的種類:橫波和縱波 教后記:第二節 波的圖象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理解波的圖象的物理意義及簡諧波的概念2能根據波的圖象,確定各質點的振動方向3.知道波的圖象與振動圖象的區別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現象的觀察能力以及對科學的探究精神重點、難點:波的圖象的物理意義及應用教學步驟新課導入:過去我們研究的是一個質點的運動情況 ,波卻是一個質點很多質點的運動。為了表示這么多質點在同一時刻的運動情況,圖像是一個很有用的工具。這節課我們來研究布偶的圖像,師:下面請同學們觀察橫波形成的過程及縱波形成過程,之后試畫出橫波波形圖和縱波波形圖.橫波演示:利用橫波演示儀進行,老師先演示一遍,再請學生來做體驗過程縱波演示:利用縱波演示儀進行,老師先演示一遍,再請學生來做體驗過程老師引導學生分析指點離開平衡位置的位移以及想想生活中的合影照的樣子啟發學生畫出波的圖像生:畫圖師;展示學生畫圖,帶領學生找特點,補充不足,進行總結。進行板書【板書】一、波的圖象波動特點:波在傳播過程中,同一時刻各質點的空間位置分布不同,如圖所示,虛線表示各質點的平衡位置,圖中也反映了該時刻各個質點偏離平衡位置的位移。波的圖象(波形圖或波形曲線):物理意義:描述同一時刻各質點偏離平衡位置的位移,即同一時刻各質點的空間位置分布情況。描述方法:平面直角坐標系橫坐標(X):表示在波的傳播方向上各個質點的平衡位置縱坐標(Y):表示某一時刻各個質點偏離平衡位置的位移,規定在橫波中位移的方向向上為正,向下為負圖象形式:正弦曲線(余弦曲線) y x 簡諧波:波源作簡諧運動形成的波叫簡諧波,波形圖是正弦(或余弦)曲線【板書】二、波的圖象的應用:已知波的傳播方向,確定質點的振動方向例某時刻一列簡諧波的圖象如圖所示,若波向右傳播,試確定該時刻各質點的振動方向,若波向左傳播 ,該時刻各質點的振動方向如何? y b 向右傳播 y b向左傳播 a c a c x x d f d f e e已知質點的振動方向,確定波的傳播方向例某時刻一列簡諧波的圖象如圖所示,該時刻質點A的振動方向向下,試確定該波是向右傳播還是向左傳播,若該時刻質點A的振動方向向上,該波的傳播方向如何?y A A向下振動,波向左 傳播 x A向上振動,波向右傳播已知某時刻 t的波形圖,求作t+t時刻的波形圖例某時刻兩列簡諧波的圖象如圖所示,分別向右、向左傳播,試作出該時刻后T/4、T/2、T后的波形圖。(答案略) y 向右 y 向左 x xy y x xy y x xy y x x【板書】三、波的圖象與振動圖象的區別: 圖象比較振動圖象波的圖象相同點都是正弦(余弦)曲線不同點研究對 象單個質點連續介質(無數個質點)研究內 容質點在振動過程中位移隨時間 的變化規律某一時刻連續介質中各質點的空間分布圖象變化圖象隨時間起點的選擇而不同圖象隨時刻的選擇而不同例題4、一列簡諧橫波,在t=0時波形如圖78所示,P、Q兩點的坐標分別為-1m、-7m,波的傳播方向由右向左,已知t=0.7s時,P點第二次出現波峰,則:此波的周期是多少?此波的波長是多少?當t=1.2s時P點的位移?從t=0到t=1.2s質點P的路程是多少? 思路分析:由t=0時刻的波形圖由右向左傳播可知:以后每個質點開始振動時應向上振動,而波傳播到P點需半個周期,當t=0.7s時,P點第二次出現波峰,可見P點在0.7s內完成了 次全振動,則可求得波的周期。質點在一個周期內的路程是4A。解:由分析可知: T=0.7 T=0.4s。由波的圖象可知:=4cm由分析可得:x=0由分析可得:s=1.54A=1.542=12cm同步訓練 1一列橫波沿繩子向右傳播,某時刻形成如圖所示的凸凹形狀,此時繩上A、B、C、D、E、F六個質點( )A. 它們的振幅相同B. 其中D、F速度方向相同C. 其中A、C速度方向相同D. 從此時算起,B比C先回到平衡位置2一列波在介質中向某一方向傳播,如圖所示為此波在某一時刻的波形圖,并且此時振動只發生在M、N之間,并知此波的周期為T,Q質點速度方向在波形圖中是向下的,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波源是M,由波源起振開始計時,P點已經振動時間TB. 波源是N,由波源起振開始計時,P點已經振動時間C. 波源是N,由波源起振開始計時,P點已經振動時間D. 波源是M,由波源起振開始計時,P點已經振動時間3如圖1012所示,為一列簡諧波在某一時刻的波形圖,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A. A、C兩點的振幅相同B. B點此時的振動方向一定沿y軸正方向C. A、C兩點的位移相同D. 在同一振動圖象中畫出的A、B兩質點的振動圖線完全一樣4如圖1013所示為簡諧波某時刻的波形圖,圖上a點和b點表示兩質點在該時刻的位置,它們的y坐標絕對值相同。對此兩質點,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該時刻位移相同B. 該時刻加速度相同C. 該時刻速度方向相同D. 該時刻加速度方向相同課堂小結: 1 知識上 本節我們學習了波的圖象 2 方法上 利用圖像特點解決問題的方法。布置作業:p28問答與練習2、3必做,4題選做板書設計:2波的圖像一、波的圖象 四、 同步訓練二、波的圖象的應用:例例2例3例4 小結三、波的圖象與振動圖象的區別教后記:第三節:波長、頻率和波速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掌握波長、頻率、波速的物理意義;2、能在機械波的圖象中識別波長;3、掌握波長、頻率和波速之間的關系,并會應用這一關系進行計算和分析問題;(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閱讀材料、識別圖象、鉆研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波長、頻率和波速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波長、頻率和波速之間的關系教學方法:討論、分析、講授教學用具:橫波演示器教學步驟一、引入新課教師用計算機幻燈(PPT)展示簡諧橫波的圖象,如圖所示:教師提問: =0、 =0.1、 =0.2、 =0.3、 =0.4、 =0.5、 =0.6這些質點的振動方向如何?請學生回答。學生回答: =0向下振動; =0.1速度等于0; =0.2向上振動; =0.3速度等于0; =0.4向下振動; =0.5速度等于0; =0.6向上振動教師提問:在這些質點中振動相同的是哪些點?學生回答: =0 =0.4向下振動、 =0.2 =0.6向上振動、 =0.1 =0.3 =0.5速度等于0。教師提問:在以上三組相同中又有什么不同呢?學生回答:前兩組的質點的振動是完全相同,后一組有不同的。教師提問:振動完全相同指什么?學生回答:指:質點的位移、回復力、加速度、速度都相同。教師提問:相鄰的振動完全相同的質點間的水平距離都相等嗎?請學生討論。教師可在教室里指導個別學生,并與學生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總結:這就是波長,用 表示,單位是米教師板書:一、波長:在波動中,對平衡位置的位移總是相等的兩個相鄰質點間的距離,叫波長1、單位:米2、符號表示: 教師提問:設波源的振動頻率(周期)是 ,則波傳播的頻率和周期是多少?學生回答:也是 教師提問:為什么?請學生討論教師總結:因為每個質點都在做受迫振動,所以每個質點的振動頻率或周期也是 。教師用橫波演示器給學生講解:經過一個周期 ,振動在介質中的傳播的距離等于一個波長 ;經過半個周期,振動在介質中的傳播的距離等于半個波長;經過四分之一個周期,振動在介質中的傳播的距離等于一個波長的四分之一。教師板書:二、總結出波長、頻率和波速的關系: 三、應用例題:如圖中的實線是一列簡諧波在某一時刻的波形曲線.經0.5s后,其波形如圖中虛線所示設該波的周期 大于0.5s(1)如果波是向左傳播的,波速是多大?波的周期是多大? (2)如果波是向右傳播的,波速是多大?波的周期是多大?分析:根據題意,這列波的周期大于0.5s,所以經過0.5s的時間,這列波傳播的距離不可能大于一個波長 .當波向左傳播時,圖中的波峰1只能到達波峰2,而不可能向左到達更遠的波峰.當波向右傳播時,圖中的波峰1只能到達波峰3,而不可能向右到達更遠的波峰.已知傳播的時間為 0.5s,由圖可以知道波的傳播距離 ,由公式 就可以求出波速 .由圖可以知道波長 ,由公式 就可以求出周期 解:1、如果波是向左傳播的,從圖可以看出,虛線所示的波形相當于實線所示的波形向左移動了6cm( 個波長),由此可求出波速為0.12m/s波的周期為:2.00s2、如果波是向右傳播的,從圖可以看出,虛線所示的波形相當于實線所示的波形向右移動了18 cm( 個波長),由此可求出波速為 =0.36m/s波的周期為: 0.67s波動問題的多解性:波在傳播過程中由于時間上的周期性、空間上的周期性、及傳播方向的雙向性是導致波動問題的多解性的原因,若加限定條件,可使無限解轉化為有限解或唯一解,具體表現在:波的傳播方向不確定必有兩種可能解波形變化時間與周期關系不確定必有系列解波形移動距離與波長關系不確定必有系列解例:一列波在t1時刻的波形圖如圖中的實線所示,t2時刻的波形圖如圖中的虛線所示,已知t=t2- t1=0.5S,求這列波可能的波速?若波速為68m/s ,這列波向哪個方向傳播?y/cm 5 o 2 4 6 8 10 12 14 x/cm-5 向右:V=4(4n+1),向左:V=4(4n+3)向左 例:如圖,一根張緊的水平繩上有相距14m 的a、b兩點,b點在a點的右方,當一列簡諧波沿此繩向右傳播時,若a點處于波峰位置時,b點恰處于平衡位置,且向下運動,經過1.00秒后,a位于平衡位置,且向下運動,而b點恰處于波谷位置,求這列波可能的波速?(V=14(4n+1)/ (4k+3) a b同步訓練1由原點O處的波源發生的一列簡諧波沿x軸正向傳播,在t=0時刻的波形曲線如圖1025所示,已知這列波的質點P連續出現兩次波峰的時間間隔為0.4s,則( )A. 這列波的波長為5cmB. 這列波的傳播速度為10m/sC. 當t=0.7s時,質點Q第一次到達波峰D. 質點Q到達波峰時,質點P恰好到達波谷2如圖1026所示為一簡諧波在t1=0時刻的波的圖象,波的傳播速度v=2m/s,質點M在平衡位置上,求從t1=0到t2=2.45s這段時間內,質點M通過的路程和位移各多大?3如圖1027所示,A、B一列簡諧橫波中的兩點,某時刻,A正處于正向最大位移處,另一點B恰好通過平衡位置向-y方向振動。已知A、B的橫坐標分別為xA=0,xB=70m,并且波長符合不等式:20m80m,求波長.四、小結:波長、頻率、波速及關系五 、作業:p31與練習2、3必做,4、5做板書設計:一、波長:在波動中,對平衡位置的位移總是相等的兩個相鄰質點間的距離,叫波長1、單位:米2、符號表示: 二、周期:1、單位:秒(S)2、符號:T三 、頻率:1、單位:赫茲(Hz)2、符號:f教后記:第四節 波的反射和折射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知道波傳播到兩種介質交界面時會發生反射和折射。2、知道波發生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波的頻率、波速和波長都與入射波相同。3、知道波發生折射是由于波在不同的介質中速度不同,知道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二)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對實驗的觀察、分析和歸納的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現象的觀察、解釋、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探索知識的能力。教學重點1、波的反射和折射現象。2、知道波的反射和折射現象中折射角與入射角及反射角的關系。3、理解波發生折射時的頻率、波速和波長都不改變。教學難點用波的反射和折射現象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方法自學輔導法教學用具:水波槽,長木板和厚玻璃板各一塊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情景一位演員在山中唱山歌,歌聲繚繞不斷。提出問題為什么會產生上述現象?學生討論分析上述實事中:演員發出的聲波傳到山崖時,會返回來繼續傳播,使我們聽到回聲,這屬于聲波的反射現象。思考:水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時,能不能產生反射現象呢?做演示實驗:在水波槽的裝置中,把一根金屬絲固定在振動片上。a讓振動片開始振動,金屬絲將周期性地觸動水面,形成波源。觀察到的現象:在水面上從波源發出一列圓形水波。b在水槽中放一塊長木板,讓波源發出圓形波,觀察水波遇到長木板后發生的現象。觀察到的現象:從波源發出的圓形波遇到長木板后,有一列圓形波從長木板反射回來。教師:波的反射現象中遵循哪些規律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的內容。(二)進行新課1波面和波線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32、33頁有關內容,思考問題:(1)什么是波面?什么是波線?(2)對于水波和空間一點發出的球面波為例,如何理解波面和波線?學生:閱讀教材,思考問題。投影出示圓形波的照片。介紹什么是波面和波線:(1)照片中的圓形是朝各個方向傳播的波峰(或波谷)在同一時刻構成的,叫做波面。(2)圖中與各個波面垂直的線叫波線,用來表示波的傳播方向。2惠更斯原理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33頁有關內容,思考問題:(1)惠更斯原理的內容是什么?(2)以球面波為例,應用惠更斯原理解釋波的傳播。學生:閱讀教材,思考問題。3波的反射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34頁有關內容,體會用惠更斯原理對波的反射過程的解釋。學生:閱讀教材。教師:用多媒體出示右圖。結合圖形講解、總結:(1)入射波的波線與平面法線的夾角i叫做入射角。(2)反射波的波形與平面法線的夾角i叫做反射角。(3)在波的反射中,遵循下述規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波的波長、頻率和波速都跟入射波的相同。試一試:解釋現象(1)夏日的雷聲轟鳴不絕(2)在空房子里講話,聲音較響(3)講演時聽到聲音發出后還能持續一段時間現象一:夏日的雷聲有時轟鳴不絕,原因是聲波在云層里多次反射形成的?,F象二:在空房間里講話,會感到聲音更響,是因為聲波在普通房間里遇到墻壁、地面、天花板等障礙物發生反射時,由于很近,回聲和原聲幾乎同時到達人耳,而人耳只能區分開相差0.1 s以上的兩個聲音.所以在房間里聽不到回聲,只會感到聲音比在野外大些?,F象三:講演廳內聽到聲音發出后還能持續一段時間,是由于聲波在室內傳播時,要被墻壁、天花板、地板等障礙物反射,每反射一次都要被障礙物吸收一些,這樣,當聲源停止發聲后,聲波在室內要經過多次反射和吸收,最后才消失,我們就會感覺到聲源停止發聲后,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強化訓練(1)為了測海的深度,一同學利用電子發聲器對著海面發聲,測得2.2 s后聽到回聲,已知聲音在水中的速度是1450 m/s,求此海有多深?參考答案:(1)解:鐘表測出的時間是從聲音發出的障礙物(海底),把聲音反射回來的時間,由這個時間求得的距離應除以2才是所求的距離.海底深度s=1450 m/s2.2 s=1595 m4波的折射教師:剛才我們研究了波的反射現象,波的反射過程中反射波和入射波在同一種介質中,那么如果波由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會發生什么現象呢?學生會結合初中學過的光的折射現象總結猜想:發生折射現象。教師:下邊我們以水波為例,來研究波的折射現象。演示實驗實驗準備題:要讓水波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我們應如何做?我們可以在水波槽的一部分底面上放一塊厚玻璃板,使槽分成兩個區域:深水區(沒有放厚玻璃板的區域)和淺水區(放厚玻璃板的區域),由于水波在這兩個區域的傳播速度不同,因而可以把這兩個區域看作是不同的介質。在實物投影儀上進行演示:(1)在水波槽的一部分底面上放一塊玻璃板,把槽分成深水區和淺水區兩部分。(2)讓水波由深水區射到兩個區域的界面上,觀察發生的現象。觀察到的現象:看到波由深水區進入淺水區能繼續傳播,但是改變了傳播方向。學生閱讀課文,解答下列思考題(1)什么是波的折射?(2)什么叫入射角和折射角?(3)在波的折射中遵循什么規律?教師總結(1)波從一種介質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的方向會發生改變,這種現象叫做波的折射。(2)折射波的波線界與界面法線之間的夾角r叫做折射角。(3)在波的折射中遵循下列規律:折射波與入射波的頻率相同折射波和入射波的波速和波長不同在波的折射中,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間有下述關系其中v1和v2是在介質和介質中的波速。由于波速是由介質決定的,故是一個只與兩種介質有關而與入射角無關的常數,叫做第2種介質相對第1種介質的折射率。用表示,則如果第2種介質中的波速小于第1種介質中的波速,波在進入第2種介質后,傳播方向將向法線靠攏。這與實驗得到的波的折射定律一致。在水波的折射演示實驗中,水波到達淺水區后,傳播方向向法線靠攏,說明水波的傳播速度與水深有關,水越淺,傳播速度越小。強化訓練(1)如圖所示是一列機械波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中發生的現象,已知波在介質中的波速為v1,波在介質中的波速為v2,則v1v2為( )A1 B1 C D解析:(1)=60,=45 本題選C(三)課堂總結、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一個原理、二種現象、五個概念、二條規律布置作業:1完成P36“問題與練習”的題目。2閱讀教材后面的“科學漫步”欄目中的短文回聲、混響和建筑聲學。板書設計:1、 一個原理:惠更斯原理2、二種現象:波的反射和波的折射3、五個概念:波面、波線、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4、二條規律:波的反射規律(1)入射波的波線、反射波的波線和界面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反射波的波長、頻率和波速都跟入射波的相同。波的折射規律:(1)入射波的波線、折射波的波線和界面法線在同一平面內。(2)入射角的正弦與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波在第一種介質中的傳播速率與在第二種介質中的傳播速率之比,即:。教后記:第五節:波的衍射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 知道什么是波的衍射現象和發生明顯衍射現象的條件2、知道衍射現象是波特有的現象3、通過觀察水波的衍射現象,認識衍射現象的特征(二)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對實驗的觀察、分析和歸納的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現象的觀察、解釋、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探索知識的能力。教學重點:波的衍射教學難點:產生明顯衍射現象的條件的理解教學方法:實驗討論法教學用具:水槽演示儀,長條橡膠管教學過程引入新課:我們向平靜的湖面上投入一個小石子,可以看到石子激起的水波形成圓形的波紋,并向周圍傳播當波紋遇到障礙物后會怎樣?請學生思考、想象、猜測(本節課就要通過對現象的觀察,對其進行初步解釋)一、波的衍射1、波的衍射現象:首先觀察水槽中水波的傳播:圓形的水波向外擴散,越來越大然后,在水槽中放入一個不大的障礙物,觀察水波繞過障礙物傳播的情況由此給出波的衍射定義讓學生仔細觀察演示現象請學生思考討論后給出定義,教師請學生回答并板書波繞過障礙物的現象,叫做波的衍射引導學生觀察:在水槽中放入一個有孔的障礙物,水波通過孔后也會發生同樣的現象衍射現象再請學生看教材中的插圖,解釋“繞過障礙物”的含義2、發生明顯波的衍射的條件:在前面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下面的觀察:在不改變波源的條件下,將障礙物的孔由較大逐漸變小可以看到波的衍射現象越來越明顯引導學生思考:障礙物的大小變化也會引起上述現象嗎?由此得出結論:障礙物越小,衍射現象越明顯在不改變障礙物大小的條件下,使水波的波長逐漸變大或逐漸變小請學生回答是否也出現上述現象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當障礙物的大小與波長相差不多時,波的衍射現象較明顯(教師板書) 發生明顯衍射的條件是:障礙物或孔的大小比波長小,或者與波長相差不多最后告訴學生:波的衍射現象是波所特有的現象(只有明顯與不明顯)二、應用請學生思考和討論在我們生活中是否遇到過波的衍射現象,舉例說明:例1、俗話說:“隔墻有耳”:是聲波的衍射現象,既聲音繞過障礙物到了耳朵例2、水波的衍射現象例3、在房間中可以接受到收音機和電視信號,是電磁波的衍射現象三、布置作業: 必做題:P38問題與練習1、2 選做: 課時卷3、4、5、6小結:波的衍射定義、現象解釋教后記:第六節:波的干涉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知道兩列頻率相同的波才能發生干涉現象;知道干涉現象的特點2、知道波的干涉現象是特殊條件下的疊加現象,知道干涉現象是波特有的現象3、通過觀察波的獨立前進,波的疊加和水波的干涉現象,認識波的干涉條件及干涉現象的特征(二)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對實驗的觀察、分析和歸納的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探索知識的能力。教學重點:波的疊加及發生波的干涉的條件教學難點:對穩定的波的干涉圖樣的理解教學方法:觀察、實驗討論法、練習講授教學用具:水槽演示儀,長條橡膠管, 教學過程新課引入:問題1:上節課我們研究了波的衍射現象,什么是波的衍射現象呢?(生:波繞過障礙物的現象)問題2:發生明顯的衍射現象的條件是什么?(生:障礙物或孔的大小比波長小,或者與波長相差不多)這節課我們研究波的干涉現象,如果同時投入兩個小石子,形成了兩列波,當它們相遇在一起時又會怎樣?請學生注意觀察演示實驗一、波的干涉觀察現象:在水槽演示儀上有兩個振源的條件下,單獨使用其中的一個振源,水波按該振源的振動方式向外傳播;再單獨使用另一個振源,水波按該振源的振動方式向外傳播學生總結現象結論:每一個波源都按其自己的方式,在介質中產生振動,并能使介質將這種振動向外傳播找兩個同學拉著一條長繩,讓他們同時分別抖動一下繩的端點,則會從兩端各產生一個波包向對方傳播當兩個波包在中間相遇時,形狀發生變化,相遇后又各自傳播(由于這種現象一瞬間完成,學生看不清楚,教師可用計算機多媒體演示)學生總結現象結論:波相遇時,發生疊加以后仍按原來的方式傳播,是獨立的1.波的疊加:在前面的現象的觀察的基礎上,向學生說明什么是波的疊加教師板書:兩列波相遇時,在波的重疊區域,任何一個質點的總位移都等于兩列波分別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結合圖下圖解釋此結論解釋時可以這樣說:在介質中選一點 為研究對象,在某一時刻,當波源l的振動傳播到 點時,若恰好是波峰,則引起 點向上振動;同時,波源2的振動也傳播到了 點,若恰好也是波峰,則也會引起 點向上振動;這時, 點的振動就是兩個向上的振動的疊加, 點的振動被加強了(當然,在某一時刻,當波源1的振動傳播到 點時,若恰好是波谷,則引起戶點向下振動;同時,波源2的振動傳播到了 點時,若恰好也是波谷,則也會引起 點向下振動;這時, 點的振動就是兩個向下的振動的疊加, 點的振動還是被加強了)用以上的分析,說明什么是振動加強的區域波源l經過半周期后,傳播到P點的振動變為波谷,就會使P點的振動向下,但此時波源2傳過來的振動不一定是波谷(因為兩波源的周期可能不同),所以,此時P點的振動可能被減弱,也可能是被加強的(讓學生來說明原因)問題:如果希望P點的振動總能被加強,應有什么條件?如果在介質中有另一質點Q,希望Q點的振動總能被減弱,應有什么條件?教師總結:波源1和波源2的周期應相同2波的干涉:觀察現象:水槽中的水波的干涉對水波干涉圖樣的解釋中,特別要強調兩列水波的頻率是相同的,所以產生了在水面上有些點的振動加強,而另一些點的振動減弱的現象,加強和減弱的點的分布是穩定的詳細解釋教材中給出的插圖,如下圖所示在解釋和說明中,特別應強調的幾點是:此圖是某時刻兩列波傳播的情況;兩列波的頻率(波長)相等;當兩列波的波峰在某點相遇時,這點的振動位移是正的最大值,過半周期后,這點就是波谷和波谷相遇,則這點的振動位移是負的最大值;振動加強的點的振動總是加強的,振動減弱的點的振動總是減弱的讓學生思考和討論,并在分析的基礎上,給出干涉的定義:(教師板書)頻率相同的兩列波疊加,使某些區域的振動加強,某些區域的振動減弱,并且振動加強和振動減弱的區域互相間隔,這種現象叫波的干涉,形成的圖樣叫做波的干涉圖樣請學生反復觀察水槽中的水波的干涉,分清哪些區域為振動加強的區域,哪些區域為振動減弱的區域最后應幫助學生分析清楚:介質中某點的振動加強,是指這個質點以較大的振幅振動;而某點的振動減弱,是指這個質點以較小的振幅振動,這與只有一個波源的振動在介質中傳播時,各質點均按此波源的振動方式振動是不同的問題:任何兩列波進行疊加都可以產生干涉現象嗎?(不可以)為什么?(干涉是一種特殊的疊加任何兩列波都可以進行疊加,但只有兩列頻率相同)總結:干涉是波特有的現象二、應用請學生思考和討論在我們生活中是否遇到過波的干涉現象,舉例說明:例1、水波的干涉現象例2、聲波的干涉現象三、課堂小結:波的干涉現象、發生干涉現象條件四、布置作業:完成P41“問題與練習”的題目板書設計:1、頻率相同的兩列波疊加,使某些區域的振動加強,某些區域的振動減弱,并且振動加強和振動減弱的區域互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血壓的診斷分級及護理
- 人教版新課標A必修2第四章 圓與方程4.3 空間直角坐標系教案
- 安全監管培訓
-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上冊 了解我們的學校教學設計2 北師大版
-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網絡改變世界教案
- 人教部編版第二課 原始農耕生活教案設計
- 餐飲盤點流程培訓
- 2024中國移動河北公司春季校園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利用周長解決問題(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數學三年級上冊人教版
- 工作票簽發人培訓
- 提高術前抗生素執行時間的正確率品管圈
- 辯字的字理課件
- 車工工藝與技能訓練(第3版)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廠房租賃合同參考
- 高壓配電房點檢表
- 民法典之繼承編法律講座PPT
- 周圍神經損傷教案
- 基礎工程課程設計任務書及例題
- 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5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課件)
- 慢性支氣管炎臨床診療指南
- YY/T 0165-2016熱墊式治療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