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南亞的合作處在大發展的前夜[文檔資料]_第1頁
中國與南亞的合作處在大發展的前夜[文檔資料]_第2頁
中國與南亞的合作處在大發展的前夜[文檔資料]_第3頁
中國與南亞的合作處在大發展的前夜[文檔資料]_第4頁
中國與南亞的合作處在大發展的前夜[文檔資料]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與南亞的合作處在大發展的前夜 本文檔格式為 WORD,感謝你的閱讀。 2014 年 6 月 6 日至 6 月 10 日在昆明舉行了第二屆中國 -南亞博覽會。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出席了開幕式,并發表了主旨演說,他指出 2013 年中國和南亞雙邊貿易額近 1000億美元,中國企業對南亞國家投資累計超過 40 億美元,完成工程承包營業額累計超過 850 億美元。中國與南亞合作正處于最活躍、最富有成果的時期。 本人出席了 6 月 6 日的中國 -南亞智庫論壇,并主持了論壇首長主旨發言的 會議,還和與會南亞智庫論壇人士進行了交流。其間,我深切地感到,中國與南亞的合作,正處在一個大發展的前夜。大發展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中國與南亞的合作具備這三個條件。 天時首先是指時代的主題發生了變化。在 20 世紀很長的時間里,世界是處在以戰爭與革命為主題的時代,人類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眾多的革命和長達 40 多年的冷戰,并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在 20 世紀 70 年代,隨著美國從越南撤出,和新的一輪全球化浪潮的興起,時代的主題逐漸由戰爭與革命,轉變為和平與發展,這是國際關系中最大的變化。隨著時代主題的變化,和 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一股時代的潮流。這股時代潮流為一批發展中國家的崛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天時的第二層含義是國際關系的重心正在從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拉動重心轉移的是亞洲的崛起。 亞洲大陸曾經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過巨大貢獻,迄至1820 年,亞洲 GDP 的總量還占全球的 56%。但是勿庸諱言,在近代我們大大落后。到了 1960 年,亞洲 GDP 在全球中的比重下降到 10%,跌幅是巨大的。令人欣慰的是,二戰結束后,亞洲開始走向復興和崛起。 戰后亞洲的崛起首先從日本開始,日本采取了出口導向型的發 展模式,帶來了戰后日本的快速發展,走在亞洲的前列。 1968 年日本經濟總量超過了當時的西德,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20 世紀 60 年代,亞洲四小龍即新加坡、韓國,加上中國的臺灣和香港,學習了日本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模式,經濟開始起飛。 20 世紀 70 年代初,東南亞聯盟的一些國家,諸如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等走上崛起,加入了亞洲崛起的大潮。 1978 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進入了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崛起的步伐加快了。 1991 年,印度實行改革,走上了崛起之路。 中國和印度加入了亞洲崛起的大潮,使亞洲崛起的勢頭、深度 和廣度大大加強。國際關系的重心從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這是幾百年來國際關系中最引人注目的變化。必須指出,國際關系的重心從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是一個很長的進程,今天這個進程尚遠未完成。要完成,大概還需要幾十年,乃至更長的時間。然而,亞洲崛起的大潮流是很難阻擋的。今天亞洲的經濟總量在全球約占 30%,再過 20 年,會上升到 50%以上。 地利首先是指亞洲面臨著幾個世紀以來最好的發展機遇。絕大多數亞洲國家在過去兩個世紀里,都經歷了一段艱難痛苦的時期,西方殖民主義者曾經主宰過我們的命運。但是,這個時期已經過去了。亞 洲國家不僅取得了政治上的獨立,而且紛紛走上了崛起之路。亞洲所面臨的發展機遇大概是幾百年中第一次出現。 地利的第二層含義是亞洲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中心。 2013 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 3%,美國為 1.6%,歐洲為 -0.4%,日本為 2%,亞洲中的新興國家為 6.4%。 2014 年預計全球增長 3.5%,美國為 2.6%,歐洲為 1%,日本為 1.2%,亞洲中的新興國家為 6.5%。 地利的第三層含義是亞洲崛起的勢頭不僅沒有減弱,而且正在加強。亞洲的崛起首先是從東亞開始的,隨后發展到東南亞,今天南亞在趕上,形成 了三個板塊相互促進的局面。 南亞地區總面積約 500 萬平方公里,人口近 17 億,但2011 年 GDP 僅為 22610 億美元,僅占全球 GDP 總量的 3%,發展的潛力是巨大的。 人和是指這個地區人的因素,包括以下幾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是,中國和南亞地區的政府,都把發展作為自己的中心任務。中國自 1978 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就一直把發展經濟作為政府工作的中心,其他都是為發展經濟服務的。中國是這樣,南亞地區的各國政府大多也是這樣。中國和南亞都面臨著眾多的挑戰,只有靠發展才能夠成功地應對這些挑戰。 第二層意思是,這個地區的人心思的發展。印度最近的大選就證明了這一點。過去 20 多年來,印度經濟增長的速度大約為 5%-7%,這個速度,比較世界其他地區,應當說已經不算很慢了。但是,印度老百姓還是不滿意。這次印度人民黨在大選中大獲全勝,取得了人民院 543 個席位中的 272個。人民黨之所以能夠取得這個勝利,是因為印度老百姓看到了莫迪自 2001 年擔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以來的政績,希望經濟發展得更快一點,自己的生活能改善得更快一點。大選的結果證明了鄧小平的一句話: “ 發展是硬道理。 ” 第三層意思是,我們 這個地區許多國家都在實行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改革。中國的經濟改革已經進行了 30 多年,但中國政府一再強調,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南亞的政府也都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了經濟改革的措施。印度莫迪政府上臺后所采取的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讓人耳目一新。為了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莫迪政府砍掉了 26 個內閣職務,原來內閣有 71 人,現在只有 40 多名,包括 23 位部長, 22 位政務次長。習近平主席最近引用過一句中國的民諺: “ 親望親好,鄰望鄰好。 ” 我們衷心預祝莫迪政府的改革取得成功。 第四層意思是,我們這個地區各國政府對亞洲的重視程度在上升。我們提出的建設 “ 絲綢之路經濟帶 ” 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 的構想就是其證明。 “ 一帶一路 ” 構想的提出,是從本地區人民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的。南亞地區和中國都面臨著眾多的挑戰和難題,要妥善地應對這些挑戰,處理我們面臨的難題,關鍵是靠發展。要發展必須開放。中國面臨的情況表明,貧富差距、城鄉差距、東西部差距是我們面臨的嚴峻的挑戰。這些差距如何才能夠縮?。课鞑看箝_發、大開放是正確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是發展的動力,但是改革必定會觸動既得利益,必定會遇到阻力。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多次講話 中強調,要以開放來倒逼改革,這是十分正確的。 2001 年12 月 11 日,中國加入 WTO 之后,我們修改了 1900 多件中央法規, 23000 多件地方法規,大大地解放了生產力,帶來了中國的快速發展。如果不參加 WTO,這些法規是無法修改的,我們所取得的大發展也將是不可能的。 就中國而言,中國對外經貿關系中也出現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動向。長期以來,中國最大的外貿伙伴一直是美國和歐洲。然而, 2011 年,中國同日本、東盟、印度、韓國的貿易總額達到了 9995 億美元,比中國與美國、歐洲的貿易總額多出了 731 億美元。 2012 年 ,中國與周邊國家的貿易總額達到了約 1.3 萬億美元,比中國與美國、歐洲的貿易總額多出了 2800 億美元。 中國和南亞的合作,面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我希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