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統計數據、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報告和工作要點.docx_第1頁
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統計數據、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報告和工作要點.docx_第2頁
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統計數據、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報告和工作要點.docx_第3頁
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統計數據、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報告和工作要點.docx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2年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統計數據、2013年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報告(一)去年7月份,國家統計局根據我國新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對文化產業分類目錄做了較大幅度的修改和調整,頒布了新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為與國家統計局新頒布的“分類目錄”相銜接,根據市文化創意產業推進領導小組會議精神,在市文化創意產業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協調下,市委宣傳部、市經信委和市統計局等部門根據國家統計局文化產業分了目錄以及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內容對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分類目錄進行了修訂工作。新目錄在保持了原“產業分類目錄”大類分組設置的基礎上,新增加“時尚創意業”,同時根據國家文化產業分類目錄對部分行業進行了增加與刪減。今天公布的2012年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的主要統計數據是按照新的“產業分類目錄”的統計口徑進行統計核算的。從2012年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的統計數據來看,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勢頭良好,表現在產業增加值的增幅明顯高于同期地區生產總值(gdp)的增幅,在本市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進一步提高,對上海經濟增長以及產業結構調整轉型的貢獻作用越來越顯著。從總量規模來看,2012年,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平均從業人員129.16萬人;實現總產出7695.36億元,比上年增長11.3%;實現增加值2269.7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8%,高于全市生產總值(gdp)增幅3.3個百分點;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1.29%,比上年提高0.42個百分點;對上海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0.2%。其中,文化產業增加值達1188.43億元,占生產總值(gdp)比重5.91%。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總產出、增加值及所占比重(2011-2012年)從分行業結構來看,2012年上海文化創意服務業全年實現增加值1973.07億元,比上年增長11%,占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比重86.9%,占比和上年持平;占上海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16.4%,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文化及創意相關產業實現增加值296.69億元,增長9.4%,占比13.1%,占比與上年持平。在上海文化創意產業中,軟件與計算機服務業、建筑設計業、咨詢服務業經濟規模較大,占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17.4%、13.3%和11.3%(合計占42%)。2012年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主要特點有:1、設計業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對整個產業的發展貢獻作用顯著上海設計之都的建設為設計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氛圍,2012年,文化創意產業中的工業設計、建筑設計業增加值分別達196.54億元和301.93億元,共占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總量的22%,分別比上年增長15.3%和11.8%,對文化創意產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7.8%,帶動整個產業的迅速發展。2、文化演藝市場日漸繁榮,藝術業保持良好發展隨著群眾文化服務體系的完善、本市演藝市場的繁榮以及相關的市場策劃和代理活動的活躍,近年來上海藝術業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2012年藝術業增加值達67.25億元,增幅達15.4%,在藝術業中增加值占比37.4%的文化藝術策劃及代理服務業2012年增幅達到20.2%。3、廣告及會展服務業增幅明顯回升2012年上海廣告和會展業實現了較快的增長。全年實現增加值214.67億元,增幅達16%。其中廣告業實現增加值167.98億元,增長12%,會展業借助世博展館改造轉型等因素影響,實現增加值46.69億元,增長32.7%。4、咨詢服務業實現較快增長咨詢服務業作為專業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即是上海現代服務業中的優勢行業,也是上海重點扶持和推進發展的行業。2012年,上海咨詢服務業實現較快的增長態勢,總量規模繼續擴大。全年實現增加值256.97億元,比上年增長19.7%,。附件:2012年文化創意產業分行業總產出、增加值及其增長情況行業總產出(億元)增加值(億元)增加值比上年增長(%)總計7695.362269.7610.8文化創意服務業6803.141973.0711一、媒體業433.39143.82-4.7二、藝術業201.0567.2515.4三、工業設計業527.29196.5415.3四、建筑設計業1235.63301.9311.8五、時尚創意業768.46143.524.4六、網絡信息業216.3396.465.8七、軟件與計算機服務業1138.65395.3310.4八、咨詢服務業789.4256.9719.7九、廣告及會展服務業887.09214.6716十、休閑娛樂服務業605.84156.5810.6文化創意相關產業892.23296.699.4十一、文化創意相關產業892.23296.699.4(二)市文化創意產業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李耀新介紹了2012年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的總體發展情況及2013年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工作要點。一、2012年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的總體發展情況2012年在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和設計之都的建設中,上海文化創意產業主動融入城市創新戰略,加強與科技、金融、貿易、制造,以及旅游、體育、教育等的融合創新,發揮文化創意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城市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占gdp比重達11.29%,年增長率達到10.80%,對全市經濟的貢獻率達20.20%,較往年進一步提升。體現出以下發展特色:(一)文化創意產業新業態發展迅速,特色更趨鮮明緊密結合上海“四個中心”建設,充分發揮上海各類要素資源集聚的優勢,一批以文化為元素,以創意為驅動,以科技為支撐,以市場為導向的新業態迅速崛起,成為2012年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新亮點。以新媒體為代表的文化創意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2012年上海動漫產業、網絡游戲產業、網絡視聽產業等新媒體業態保持良好發展活力和成長態勢,市場份額、產業規模居全國前列。設計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成為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的主力軍。以工業設計、時尚設計、建筑設計等為主體的設計產業加速發展,設計產業的增加值平均增幅超過文化創意產業增幅,已成為上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驅動力、打造城市品牌的有效手段。咨詢服務業與會展服務業繼續保持大幅增長態勢。幾乎所有國際頂級咨詢公司都落戶上海,上海正逐步成為國際咨詢總部的集聚地。會展服務業達到32.7%的高速增長,上海躍居成為全國舉辦會展數量和面積最多的城市。在上海智慧城市和軟件名城的建設中,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成果為城市輸送源源不斷的內容服務,提升了城市的軟實力。軟件與計算機服務業增加值為395.33億元,居文化創意產業十個門類的首位;智慧城市建設為網絡信息業的發展和催生新興產業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二)文化創意產業跨界滲透,融合趨勢凸顯上海文化創意與科技走向深度融合。2012年上海發布上海推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12-2015),一批文化創意與科技融合的園區和企業發展迅速,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被認定為全國首批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隨著上海“設計之都”戰略的深入推進,上海設計產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品附加值。30家企業獲得上海“設計創新示范企業”稱號。如上海電氣集團完成了“百萬等級二次再熱機組主機設備”的初步設計方案,項目入選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核電核島設備的多項設計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上海指南設計公司為相宜本草、上藥集團等品牌企業創新設計了多款新產品,幫助企業快速提升了市場份額。(三)重大項目和園區基地建設加快,載體能級有效提升進一步加強“部市合作、市區聯動”,推進一批具有產業引領示范作用的重大項目建設,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特色化和品牌化發展。列入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國家網絡視聽產業基地、環東華時尚產業基地、環同濟建筑設計基地等14個重點基地類項目取得穩步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深入發展。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成立了北京總部,為中央文化企業做好服務;上海設計之都公共服務平臺加強全市服務資源整合,初步形成了面向全市的設計之都公共服務平臺體系。(四)政策創新力度加大,文化創意企業潛力充分釋放制定了上海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財政扶持資金實施辦法(試行)和2012年度資金申報指南,重點扶持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和應用推廣。共有122個平臺項目和18個課題項目列入扶持范圍,市級財政扶持資金2.95億元,撬動資金投入10.4億元,其中區縣配套資金1.15億元。本市文化創意產業的部分門類納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共入庫增值稅稅收收入55.8億元,試點企業4.08萬戶,占全部試點納稅人的比重超1/4。該政策有效打通了連接二、三產業增值稅抵扣的鏈條,從制度上解決企業多環節經營活動面臨的重復征稅問題。在人才政策方面,制定發布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緊缺人才開發目錄;在企業創新方面,開展首批30家上海市設計創新示范企業創建工作,試行文化創意類企業“集中登記”模式;在品牌建設方面,印發關于本市加強品牌建設的若干意見,成立了市品牌建設工作聯席會議,明確了一批重點推進的品牌;在知識產權方面,完成對上海市專利資助辦法的修訂,突出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傾斜和支持。(五)國際合作和品牌活動頻繁,產業發展氛圍濃厚上海在全國率先建立了設計產業“走出去”的海外基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上海)推進工作辦公室與意大利佛羅倫薩市政府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同建設“上海佛羅倫薩中意設計交流中心”。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上海)聯席會議制度成立,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上海)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正式發布。2012年上海文化產品和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168.8億美元,同比增長3.7%,共有39家企業和8個項目被認定為2011-2012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開展了首屆設計之都活動周,舉辦了國際電影節、動漫游戲博覽會、室內設計節、時裝周等一批大型活動,加大文化創意產業的推介、展示、交流和交易,積極營造全市文化創意創新氛圍。二、2013年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工作要點2013年是落實“十二五”規劃建設目標的關鍵之年,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將以提高產業發展質量為核心,圍繞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和“設計之都”的戰略部署,聚焦優勢產業發展、重大項目建設,發揮好財政扶持資金政策的引導作用,深化市區聯動、部門協作,力爭產業增加值增幅快于全市服務業增幅。(一)瞄準發展重點,推動產業發展量質齊升一是以科技創新為重點,推動傳統媒體轉型發展,推動新興媒體跨電視屏、電腦屏、移動屏融合發展;依托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不斷催生網絡信息業新業態;加快推進中國軟件名城創建,支持基礎軟件、工業軟件等高端軟件業發展。二是以創意創作為重點,推動各類文化產品的“上海制造”和“上海首發”;繼續保持工業產品設計、建筑規劃設計等創意設計領域在全國的領先水平,加快推進設計業向高端綜合服務轉變;以品牌為核心,提升上海消費品業的時尚設計與制造水平,推動一批重點品牌的建設發展。三是以提升服務水平為重點,提高廣告和會展業專業化、國際化發展水平;鼓勵骨干企業建立戰略研究部門,加強產學研聯動提升智庫水平;加強產品創新和服務提升,提高休閑娛樂業的消費拉動力。(二)推進重大項目,促進載體建設上規模上水平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推動數字出版、對外文化貿易、綠色創意印刷等一批國家級產業基地建設;依托上海設計之都促進中心,積極引進國家級工業設計項目落滬;以世博區域、虹橋商務區、徐匯濱江、臨港新城等重點區域開發為契機,推動上海迪士尼、中國博覽會會展綜合體、西岸傳媒港、臨港高科技影視制作基地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江南智造創意設計、環同濟建筑設計、環東華時尚設計、國際汽車城汽車研發科技港等一批特色設計產業基地建設。提升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水平,制定出臺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認定管理辦法。引導各類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優化產業定位,試點推進園區“i”綜合服務平臺,完善產業鏈和公共服務平臺功能,提升園區服務水平。(三)加強產業融合,催生新業態新市場一是加強文化創意與科技融合,實施文化科技融合行動計劃,開展互聯網影視、數字出版、立體電視等一批創新示范工程建設,建設張江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二是加強文化創意與金融融合,深化創意設計中小企業融資服務試點,推動創意設計產業投融資基金聯盟建設;提升發展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引導文化創意企業加快上市。三是加強文化創意與貿易融合,推動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等文化創意貿易服務平臺建設,加快發展版權服務貿易和文化創意服務外包。四是加強文化創意和制造融合,引導企業加強設計創新投入,鼓勵產學研協同創新,支持一批工業設計領域的產業共性技術和關鍵工藝項目;聚焦文化裝備技術研發、集成創新和應用示范。五是加強文化創意與旅游、體育、教育等融合發展,積極打造文化創意品牌旅游路線或項目;提高文化創意產業對重大體育賽事的服務力度;加強文化創意產業與教學、科研間的協同合作,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和專業人才培養。(四)發揮區縣作用,推動工作重心下移推動相關產業引導扶持和項目管理工作重心向區縣下移。落實市區兩級文化創意產業“十二五”規劃,推動市區兩級重大項目建設;加強園區管理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打造區縣文創品牌活動;制訂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區縣產業統計,吸引、孵育優秀文創企業和人才成長發展,提升文化創意產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五)加大服務保障,營造更好發展環境一是完善產業資金扶持,發揮市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財政扶持資金的引導作用,做好2012年度扶持項目的驗收、審計、后評估,以及區縣配套資金落實等工作,做好2013年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