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經濟論文-江西紡織業可持續發展策略探討 .doc_第1頁
行業經濟論文-江西紡織業可持續發展策略探討 .doc_第2頁
行業經濟論文-江西紡織業可持續發展策略探討 .doc_第3頁
行業經濟論文-江西紡織業可持續發展策略探討 .doc_第4頁
行業經濟論文-江西紡織業可持續發展策略探討 .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行業經濟論文-江西紡織業可持續發展策略探討摘要:本文分析了江西紡織業發展現狀,指出了江西紡織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探討江西紡織業可持續發展策略。關鍵詞:江西紡織業可持續發展策略0引言“十五”期間,江西紡織工業緊緊抓住加入WTO的歷史機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各項指標均超額完成預定目標,在中部地區所處位置全國前移。實施“品牌戰略”和“集群戰略”是江西紡織業發展到現階段的必然選擇,是實現江西紡織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1江西紡織業發展概況“十五”期間,江西紡織工業緊緊抓住加入WTO的歷史機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各項指標均超額完成預定目標,在中部地區所處位置全國前移。1.1經濟總量成倍增長2005年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52億元,比“九五”末增長2.1倍,年均增長25.39%;實現銷售收入196.6億元,比“九五”末增長2.62倍,年均增長29.34%。紗、服裝、化學纖維等主要產品產量分別為20.44萬噸、5.63億件和18.07萬噸,分別比“九五”末增長62.6%、525.56%和155.23%。各大指標均全面提前完成“十五”計劃。1.2結構調整成效明顯一是資本結構明顯改善。非國有比重從“九五”末的33%提高到“十五”末的80%;二是產品結構明顯改善。牛仔、彈力、高檔提花和異型纖維等十大系列面料、差別化滌綸長絲、植物染料印染夏布及夏布床上用品、32S-80S色紡紗、綠冬功能性蠶絲無紡絮片等一批新產品的面市使得紡織產品檔次有較大提升,“鴨鴨”、“回圓”、“深傲”等十多個服裝品牌的崛起整體提高了服裝產品檔次,醫藥用布等產業用紡織品也已經有了好的起步;三是行業結構明顯改善。在產業集聚效應的帶動下,針織和服裝兩個后道產業發展速度大大加快,全行業從多年來的由棉紡、化纖等原料行業支撐轉變為目前總量由服裝、棉紡、針織、化纖等前后道四大子行業共同支撐,效益則主要靠服裝、針織、棉紡三大子行業支撐的新局面,服裝行業銷售收入所占比重從“九五”末的10.7%提高到“十五”末的33.7%,針織行業從“九五”末的6.7%提高到“十五”末的16.23%,棉紡行業從“九五”末的41.99%下降到“十五”末的26.82%,化纖行業從“九五”末的25.28%下降到“十五”末的14.72%。行業結構的優化整體上擴大了產業的發展空間。1.3產業集聚效應凸顯“十五”期間,南昌市青山湖區的針織服裝、九江共青城的羽絨服裝、贛南南康的西服西褲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為行業發展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截至“十五”末,南昌市青山湖區及其周邊地區聚集的針織服裝企業約500家,規模以上企業達93,2005年實現銷售收入39億元,目前已經形成了從針織布、印染后整理到針織服裝加工的比較完整的產業鏈,產品90%以上出口,2005年針織服裝產量達3.11億件,占全省針織服裝產量的71%,使得江西的針織服裝產量躍居全國同行業第六位。九江共青城及其周邊德安縣聚集了七、八十戶羽絨服裝生產企業及江西欣寧制衣等近20戶引資企業,2005年銷售收入約24.5億元,主要生產羽絨服裝及加工出口服裝,并產生了“鴨鴨”、“回圓”、“深傲”等十多個羽絨服裝品牌。贛州南康聚集了363戶的西服西褲加工企業,年服裝生產能力2.98億件,2005年實現銷售收入約15億元,并帶動了服裝布料、輔料市場、運輸及服裝培訓等行業的發展。1.4運行質量大幅提高“十五”初期,適逢我國加入WTO,我省紡織行業同全國同行業一樣步入發展的良好時期,2002年開始逐步減虧,至2003年扭轉了長達八年的虧損,步入高速發展階段,2004年、2005年產銷增幅均穩居中部地區同行業首位、全國同行業前三位,其中從2004年6月起曾連續7個月穩居全國同行業首位。在產銷總量高速增長的同時,全行業經濟效益節節攀升,2005年全行業實現利稅總額8.76億元,比“九五”末增長3.98倍,年均增長37.86%。447戶規模以上企業中盈利企業為368戶,占82.3%?!笆濉逼陂g,九大子行業中服裝、針織、棉紡和絲絹紡織等4個行業效益增長2倍以上,特別是服裝行業尤為引人注目,效益比“九五”末增長11.21倍,從“九五”期間的行業“短腿”一躍而成我省紡織行業中運行質量最好的子行業,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全行業的發展空間。2江西紡織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2.1技術創新能力薄弱,品牌缺少一是由于企業資金普遍緊缺,絕大部分企業都未能按規定提足技術創新資金,自我投資能力嚴重不足;二是技術創新的收益和風險沒有與科技人員、企業管理者掛鉤,缺乏技術創新的壓力;三是人才流失嚴重,專業技術人員和企業管理人才匱乏,紡織科研開發和成果的推廣應用緩慢。截止2005年,全省紡織行業尚沒有國家級技術中心,省級技術中心也只有4戶,規模以上企業新產品產值率不到10%,服裝大部分以貼牌生產為主。2.2產品結構與市場需求結構不相適紡織產品結構與買方市場條件下的需求結構錯位,形成產品“滯銷”與“短缺”并存的市場格局。表現為“五多五少”:大路貨多,名牌少;低擋多,中高檔少;粗加工多,精加上工少;普通加上多,深度加上少;衣著用品多,裝飾、產業用品少。紡織品三大應用領域的比重與需求結構不適應,在各應用領域內產品結構不能滿足市場需求。裝飾用紡織品在系列化、功能化等方面與市場要求有不小差距,產業用紡織品在數量、品種、檔次及生產工藝等方面難以滿足經濟不斷發展的需求。3江西紡織業可持續發展策略總結江西省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經驗,認為從“品牌戰略”和“集群戰略”兩方面來夯實內功是江西紡織業發展到現階段的必然選擇,是實現江西紡織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3.1品牌戰略隨著中國加入WTO,我國的紡織業要在國際競爭中保持強勢地位,從根本上講要依靠以產品的質量、品牌和技術創新為核心的綜合競爭力。我國紡織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紡織業的發展要突出自主創新對行業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地位,強調自主品牌對紡織工業提高附加值的貢獻率。發展提升自主品牌競爭力,加強企業的創新力,通過科技貢獻率和品牌貢獻率將會為全行業爭得非常大的增長空間。3.1.1江西紡織業品牌發展現狀江西省多年來致力于打造紡織服裝產業基地,先后建設了九江共青城、贛州南康市、南昌青山湖區三大基地,產業集群效應凸現,區域品牌逐年增多。全省2005年新增近30個紡織服裝品牌,品牌總數達到近60個,服裝、棉紡、麻紡、化纖、紡機配件等行業均有分布,其中服裝行業約占70?!傍嗻啞钡闹葞油a于共青城的“回圓”、“深傲”、“雪斯來”等一批江西省著名商標的品牌成長起來。近年來涌現了“龍”牌滌綸長絲、“白鹿”牌粘膠短纖、“遠東”牌純滌綸線、“寶棠”牌苧麻紗、“江舫”牌棉紡細支高密織物、牛仔布、“井竹”、“斗牛”、“朗祺”等省產品牌。品牌意識的加強正在逐步帶動江西紡織經濟的發展。但從總體來看,江西紡織服裝企業現狀是產品主要以低價競爭市場,而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少,品牌占的比例少而又少。在江西紡織服裝出口中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到1%,絕大多數的紡織出口企業大都是采用來料加工方式。品牌的缺失制約了江西紡織業的進一步發展。3.1.2品牌戰略對提升企業紡織核心競爭力的作用未來的市場競爭,將是企業與企業之間核心競爭力的競爭。一個擁有并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才能在今天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應對市場競爭國際化的今天,唯一的法則就是培育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品牌戰略與核心競爭力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市場競爭已經由產品競爭上升到品牌競爭,品牌對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品牌可以使企業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打造強勢品牌既是一個企業形象與企業產品重新塑造的過程,也是一個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向外界釋放與推廣的過程,實施品牌戰略對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3.2集群戰略江西省應該繼續圍繞“九江共青城羽絨服裝”、“南康市西服西褲”、“南昌青山湖區針織服裝”三大產業基地建設來開展工作,積極發揮紡織產業集群效應,從而帶動全省紡織行業的發展進步。堅持走“名牌產品”與“區域品牌”共同發展的道路。鼓勵服裝企業及產業集聚地共創品牌。在名牌產品的打造中立足于現有基礎,一是繼續保持中國名牌產品“鴨鴨”牌羽絨服裝在國際國內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二是要利用“鴨鴨”的知名度帶動同產于共青城的“回圓”、“深傲”、“雪斯來”等一批江西省著名商標的品牌成長起來;三是對近年來涌現的“龍”牌滌綸長絲、“白鹿”牌粘膠短纖、“遠東”牌純滌綸線、“寶棠”牌苧麻紗、“江舫”牌棉紡細支高密織物、牛仔布、“井竹”、“斗牛”、“朗祺”等省產服裝品牌,鼓勵品牌所屬企業繼續加大投入,從質量、管理、市場等各個方面維護并提升品牌的形象;四是鼓勵共青羽絨服裝、南康西服西褲、青山湖區針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