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詳細規劃指標匯集_第1頁
控制性詳細規劃指標匯集_第2頁
控制性詳細規劃指標匯集_第3頁
控制性詳細規劃指標匯集_第4頁
控制性詳細規劃指標匯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城市各種服務設施半徑居住區教育設施的服務半徑:1、幼托的服務半徑不宜大于300m;小學的服務半徑不宜大于500m;中學的服務半徑不宜大于1000m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2002。2、中學服務半徑不宜大于1000m;小學服務半徑不宜大于500m中小學校建筑設計規范1986。居住公共服務設施的服務半徑: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半徑不大于800-1000m;居住小區公共服務設施半徑不大于400-500m;居住組團公共服務設施半徑不大于150-200m。居住商業中心的服務半徑:居住區商業中心步行半徑不大于500 m;小區、商業點半徑不大于300 m。中小型超市:按照500米的服務半徑設置1處,在大型綜合超市的服務半徑內,原則上不再另行設置。(商業網點規劃)農貿市場(農貿超市)按照服務半徑不大于1000米,服務人口1-2萬人設一處,占地面積按480平方米/千人(服務人口)的標準配置。(商業網點規劃)居住社區服務設施服務半徑:一般服務半徑不超過500m.門診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般3-5萬人設一處,社醫院的居住區不再設獨立門診社區衛生服務站,原則上按服務人口0.51萬人按服務半徑不超過1000m設置1處。(日照總體規劃)公園、綠地保證居民出行1000m半徑內有一處綜合性公園,在300m500m半徑內有一處小游園。(日照總體規劃)城市低壓(變)配變站的服務半徑:1、供電半徑一般不超過400m城市電力網規劃設計導則1993。2、市區供電半徑一般為250m,繁華地區為150m。城市中低壓配電網改造技術導則DL-T599-19963、變電室負荷半徑不應大于250m,盡可能設于其他建筑內。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20024、 35kV/10kV變電所的服務半徑510km;110kV/35kV10kV變電所的服務半徑1530km;220kV/110kV10kV變電所的服務半徑50100km。城市工程系統規劃1999燃氣調壓站的服務半徑:1、中低調壓站負荷服務半徑500m。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20022、液化石油氣儲配站的服務半徑不宜超過5km;調壓站的供氣半徑以0.5km為宜,供氣區域狹長,可考慮適當加大供氣半徑。城市工程系統規劃1999垃圾轉運站和垃圾收集點的服務半徑:1、垃圾轉運站的服務面積是0.71.0km2,垃圾收集點服務半徑不應大于70m。 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20022、人力收集的小型轉運站,服務半徑不宜超過0.5km,機動車收集小型轉運站,服務半徑不宜超過2.0km;垃圾運輸距離超過20km時,應設置大、中型轉運站。城市垃圾轉運站設計規范19913、小型轉運站每0.71km2設置一座,大、中型轉運站每1015km2設置一座。 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準1989 小型的服務半徑500m。城市公共廁所的服務半徑:1、主要繁華街道公共廁所之間的距離宜為300500m,流動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宜小于300m,一般街道公廁之間的距離約7501000m為宜;居民區的公共廁所服務范圍:未改造的老居民區為100150m,新建居民區為300500m。城市公共廁所規劃和設計標準19872、流動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和商業鬧市區道路,間距為300500m。一般街道間距不大于800m。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準19893、每10001500戶設一處;宜設于人流集中處。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2002機動車停車場庫的服務半徑:1、服務半徑不宜大于150m。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20022、在市中心地區不應大于200m;一般地區不應大于300m;自行車公共停車場的服務半徑宜為50100m,并不得大于200m。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1995城市加油站的服務半徑:1、城市公共加油站的服務半徑宜為0.91.2km。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1995城市消防站的服務面積:1、普通消防站一般不應大于7km2;設在近郊區的普通消防站仍以接到出動指令后5min內消防隊可以到達轄區邊緣為原則確定轄區面積,其轄區面積不應大于15km2。特勤消防站兼有轄區消防任務的,其轄區面積同普通消防站。 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2006 半徑是1.41.8km。城市熱源的供熱服務半徑:1、輸送蒸氣的距離為一般為0.51.5km,不超過3.54.0km;送熱水的距離為45km,特殊情況可到1012km。熱電廠的輸送距離一般為34km 。城市工程系統規劃1999郵政服務網點的服務半徑:城市人口密度大于2.5萬人/km2,服務半徑為0.5km;城市人口密度大于2.02.5萬人/km2,服務半徑為0.510.6km;城市人口密度大于1.52.0萬人/km2,服務半徑為0.610.7km;城市人口密度大于1.01.5萬人/km2,服務半徑為0.710.8km;城市人口密度大于0.51.0萬人/km2,服務半徑為0.81.0km;城市人口密度大于0.10.5萬人/km2,服務半徑為1.012.0km;城市人口密度大于0.050.1萬人/km2,服務半徑為2.013.0km;城市工程系統規劃1999控規容積率精確計算數據取值:參照地方標準及實際運作情況的調查,確定主要采用數據如下:A1(開發總用地) 119100平方米A2(拆除住宅建筑)13000平方米A3(拆除補償廠房面積)0平方米A4(拆除補償商業用房面積)1000平方米A5(公共開發用地)166900平方米S(商業店鋪售價)10000元/平方米S1(異地商品房售價)3000元/平方米P1+p2+p6(開發費用)1500元/平方米P4+p5(建安成本基礎設施)1200元/平方米P3(民房貨幣補償)4300元/平方米 按1:1.3 補償P商(商業用房賠償)12000元/平方米R(法定利潤)0.15就地安置 按1:1.3面積補償居住用地出讓地價: 70萬/畝商業用地出讓地價: 120萬/畝 容積率測算 最低經濟容積率 假設,開發商全權負責居民安置賠償,全部以貨幣補償方式;政府收取收取全部出讓地塊基準地價。對應公式:S*A1*FARA1*(p1+p2+p6)+A5*FAR*(P4+P5)+P3*A2*1.3+出讓地價+ A5*(p1+p2+p6)+A5*1000*1*(1+R)開發商成本:居住地價,建安成本,基礎設施費用,拆遷貨幣補償,商業賠償,公共用地的地價。計算結果: FAR0.73控制性詳細規劃經驗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核心是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因此,建立定性、定量的指標體系是控制性詳細規劃的關鍵。目前進行的有關控制性詳細規劃研究與實踐,都把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控制指標的確立放在重要的地位。1、控制指標的內容構成(1)地塊劃分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規劃范圍,應從城市的一個完整地域結構出發,其第一步是根據建設用地的區位、土地使用性質、土地出讓和房地產開發的要求,綜合空間環境結構設想及開發的可行性,劃分基本地塊,編排地塊號碼。在此基礎上,確定各地塊的用地面積和各項控制指標。一般規定最小地塊面積和寬度、深度,防止過小尺度的開發活動。地塊邊界線要具備可識別性。地塊大小與用地特點有關,用地集中、性質單一的,地塊可大一點,用地零碎分散,地塊要小一點。地塊的大小還與開發建設的方式有關,統一開發,地塊劃分可大一點,多渠道開發的用地,地塊劃分小一點。一般而言劃分地塊應注意以下幾點: 舊城區和沿街地段分塊宜小,新建居住區分塊宜大; 至少與一條道路相鄰; 用地性質盡量單純; 同類用地控制要求大致相同; 保護地段單獨劃出。(2)土地使用性質及兼容范圍確定城市土地使用性質,一般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用地分類標準(GBJ137-90)將土地劃分至小類。具體的類別劃分與所在城市的規模、城市特征、所處區位等有關。一般的規律是大城市分類多、小城市分類少;老城區分類多、新開發區分類少;中心區分類多、邊緣區分類少等等。由于國標制定較早,有些分類已不適應使用要求,可結合實際要求研究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用地分類,對它進行補充和發展。土地的分類還應考慮土地使用性質的兼容,即以某一類土地使用性質為主,兼容其它性質,如在居住用地(R)中,可兼容小型的辦公用地(C)。近年來在實踐中出現了一些新的土地使用功能概念,以混合土地使用最為常見,它以某一類土地使用性質為主,與其它性質的土地相混合,如商住用地(C2/R)等。確定適量的土地使用兼容范圍是控制性詳細規劃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對建設用地的使用性質規定過死或彈性過大,均可能導致城市規劃與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協調,不能適應城市發展的可變性和多樣性。合理的兼容規定既體現規劃的彈性,為建設發展和管理實施留有余地,同時又保證城市的有機、有序地發展。(3)土地使用強度 容積率:也稱建筑面積密度或樓板面積率(Floor Area Ratio,縮寫FAR),即規劃地塊內各類建筑總面積與地塊面積之比。容積率反映了整個建筑物的體量,構成了土地使用強度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對容積率的控制為土地管理的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建筑密度:即規劃地塊內各類建筑基底占地面積與地塊面積之比,用百分率表示。建筑密度的大小與環境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 人口密度:即規劃地塊內部每公頃用地的居住人口數。控制性詳細規劃應對規劃地區的人口的上、下限均作控制。 建筑控制高度:即由室外明溝面或散水坡面量至建筑物主體最高點的垂直距離。一般有兩種控制方式,一是絕對高度控制,如規定在一定的區域內新建筑物不準超過某一標志性建筑物;二是相對高度控制,如紐約的“日照后退曲線法”和“遮天率曲面法”,以及香港、臺灣通過建筑高度與街道寬度的關系來控制。考試大全國最大教 建筑后退:包括后退紅線和后退建筑基地界限。建筑后退紅線即建筑最外邊線后退道路紅線的距離,應根據建筑使用性質和所面臨的道路等級而定。當建設用地劃分較小,其間又沒有道路分隔時,應根據具體情況,提出后退建設用地邊界的要求,一般至少應滿足消防通道的要求。(4)道路及其設施此項控制內容一般包括支路及以上道路的紅線位置、斷面、坡度、重要控制點坐標和標高等的確定;對社會停車場(庫)、配建停車場(庫)進行定位、定量和定界的控制;允許設置機動車和行人出入口的方向和位置的控制。(5)城市環境景觀這方面控制較多地運用綠地面積、綠地率、綠化覆蓋率等指標。綠地率指規劃地塊內各類綠地面積的總和占規劃地塊面積的比率。此項控制的目的是為了保證集中綠地面積,推動多種形式的綠化。此外,還可以對其它設施提出控制要求。其它設施包括:居住區服務設施 (中小學、托幼、居住區級公建),環衛設施 (垃圾轉運站、公共廁所),電力設施 (配電站,配電所),電信設施(電話局、郵政局),燃氣設施 (煤氣調壓站)等。對一些特殊的地區,還可增加一些控制指標。如工業區的煙霧、噪聲、粉塵、異味等控制要求。2、控制指標的確定來源:(1)確定的原則控制性詳細規劃控制指標的確定必須依據規劃用地的區位及環境條件,注重提高土地使用的效率,綜合平衡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具體應遵循以下原則: 符合國家、省、市各級規劃與建設相關法規的要求。符合總體規劃、分區規劃的控制要求。 綜合考慮城市整體或地區全局的情況,力求總體平衡。 力求優化城市用地結構 控制要求要體現不同對象的特點。 充分考慮土地價值及開發的經濟效益。(2)控制指標的確定確定控制指標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環境容量推算法:根據現狀居住條件、道路交通設施、市政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預測規劃期末的容量,據此確定各項指標。該方法比較嚴謹,但涉及面廣、參數眾多,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也相當復雜。 人口推算法:根據城市總體或分區規劃提出的人口和用地的要求,以規劃期限內的人均居住用地與建筑面積來計算。 典型實驗法:選擇有代表性的地塊,甚至是全部規劃地區,進行實驗性的形態空間規劃,由此反算出各項指標。這種方法簡單易行,是目前采用較多的方法。 經驗推算法:根據以往舊城和新區開發的經驗,歸納出所需指標的數值。城市規劃中黃線控制所稱城市黃線,是指對城市發展全局有影響的、城市規劃中確定的、必須控制的城市基礎設施用地的控制界線。主要包括:(一)城市公共汽車首末站、出租汽車停車場、大型公共停車場;城市軌道交通線、站、場、車輛段、保養維修基地;城市水運碼頭;機場;城市交通綜合換乘樞紐;城市交通廣場等城市公共交通設施。(二)取水工程設施(取水點、取水構筑物及一級泵站)和水處理工程設施等城市供水設施。(三)排水設施;污水處理設施;垃圾轉運站、垃圾碼頭、垃圾堆肥廠、垃圾焚燒廠、衛生填埋場(廠);環境衛生車輛停車場和修造廠;環境質量監測站等城市環境衛生設施。(四)城市氣源和燃氣儲配站等城市供燃氣設施。(五)城市熱源、區域性熱力站、熱力線走廊等城市供熱設施。(六)城市發電廠、區域變電所(站)、市區變電所(站)、高壓線走廊等城市供電設施。(七)郵政局、郵政通信樞紐、郵政支局;電信局、電信支局;衛星接收站、微波站;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城市通信設施。(八)消防指揮調度中心、消防站等城市消防設施。(九)防洪堤墻、排洪溝與截洪溝、防洪閘等城市防洪設施。(十)避震疏散場地、氣象預警中心等城市抗震防災設施。(十一)其他對城市發展全局有影響的城市基礎設施。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城市黃線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城市黃線的規劃管理工作。城市黃線應當在在制定城市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時劃定。直轄市、市、縣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城鄉規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