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學論文-媒體人的媒介素養與媒體責任.doc_第1頁
新聞傳播學論文-媒體人的媒介素養與媒體責任.doc_第2頁
新聞傳播學論文-媒體人的媒介素養與媒體責任.doc_第3頁
新聞傳播學論文-媒體人的媒介素養與媒體責任.doc_第4頁
新聞傳播學論文-媒體人的媒介素養與媒體責任.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聞傳播學論文-媒體人的媒介素養與媒體責任摘要在傳播實踐中,因缺乏媒介素養而造成了媒體責任的缺失,如媒介主體形象的失衡、以知情權的名義侵犯隱私權、“克里空”“見空就冒頭”等等。媒體人應該從保持莊嚴的距離、質疑的精神、嚴格的自律等方面加強媒介素養。關鍵詞媒體人媒介素養媒體責任AbstractInthedisseminationofpractice,lackofmediaqualitywillcauselackofmediaresponsibility,suchasimbalanceofmediaimage,invasionofprivacyinthenameofrighttoknow,”Kerryempty”,seeemergingontheairandsoon.Mediapractitionersshouldmaintainmediaqualityformsolemndistance,suspectspirit,strictself-discipline,Keywordsmediapractitionersmediaqualitymediaresponsibility如今,人們越來越依賴新聞媒體這個窗口來了解社會,評價他人和社會群體,協調彼此的行為、謀求生存與發展。新聞媒體也以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影響著受眾的行為態度和行為取向,同時還作用于整個社會的道德制度、道德觀念等。但市場化作用下,一些媒體人迫于競爭的壓力忽視了媒介素養的培養和媒體的社會責任,一味迎合受眾,以致出現了“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擠走了學者,緋聞頂替了事實,娛樂覆蓋了文化,低俗代替了端莊的媒介世界和社會圖景”。雖說媒體的影響擴大了,利益獲取了,但受眾對真實世界的認知和判斷卻受到影響和誤導。久而久之,不僅不利于人們的身心發展,也會給社會帶來種種不和諧的因素。所以,媒體人媒介素養的高低決定了媒體能否更好地發揮它的社會作用。一、媒體人的媒介素養按照美國媒介素養研究中心的定義,媒介素養是指人們面對媒體各種信息的選擇、理解、質疑、評估、創造和生產以及思辨和反應能力。媒介素養教育對象包括傳者和受者兩個方面,對于傳者而言,媒介素養體現為正確認識傳媒的社會職能,利用傳媒的影響力履行好社會和公眾賦予傳媒的社會責任。表現在新聞報道業務上就是傳播內容的選擇、傳播價值的判斷、傳播動機的確定等傳播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專業精神和能力。也就是說,作為傳播者的媒體人“不只是簡單地從事傳播活動,它除了懂得傳播的基本原理之外,還應該知道,什么可以傳播,什么不可以傳播,為誰傳播、對誰傳播,如何傳播,能判斷傳播行為的是非善惡美丑。”新聞報道提供給受眾的不僅是信息本身,也有某種世界觀,它不僅決定了受眾關心的焦點,而且從某種意義上左右著受眾的思想、思考方式以及對自我的認識。所以,傳媒在向受眾提供真實、有益、豐富的信息的同時,也在影響和培育著受眾。二、缺乏媒介素養的媒體責任缺失行為分析1.媒介主體形象的失衡媒介主題形象失衡是指由于一些媒體人媒介素養的缺乏,使一些媒體的主體形象及媒介所極力推出的人物形象發生轉換,進而產生失衡現象,從而遮蔽、擠兌媒介應有的公共性、公益性的本質特點,給社會帶來危害。媒介主體形象失衡現象一方面表現在影視、歌舞明星等取代了那些生產英雄、科技精英,而且媒體帶給受眾的不是他們歷經艱辛的創造過程本身,不是他們的能力和進取心,而是注重挖掘他們的生活習慣、戀愛婚姻等私生活內容。于是一個隆重的“影響世界的華人”頒獎會只被一些媒體當作娛樂消息加以報道,輕視甚至忽視了科學家的價值。這使得那些我們本來就不熟悉的體育、影視領域以外的影響世界的華人的研究、發明、成績等得不到廣泛傳播。另一方面,一些媒體的主體形象過多地聚焦在一些所謂的“名人”身上,甚至為他們的出名“添磚加瓦”。于是,我們會不斷看到芙蓉姐姐的行蹤,我們知道了有一個能夠預測股市走勢的“帶頭大哥777”王秀杰。于是,有人認為,在注意力經濟時代,名氣就意味著受眾的關注,就意味著財富,在媒體的曝光率就決定了名氣的大小。于是,就有一些普通的受眾做出一些越軌的、出格的、違反規定的行為,以期受到關注,名揚天下。媒體是信息的載體,但也是思想的路標、行動的指示牌。尤其對于青少年來講,媒介環境是對青少年影響最大的文化環境。而青年這個受眾范疇不僅代表了生命的一個階段,而且也代表一種對媒介消費的不安、易變和著迷的態度。如果更有意義的新聞角色大多默默無聞,更無意義或有負面意義的新聞角色則煊赫一時。如果一些益發草莽、益發膚淺、益發無知無畏、益發偏執、益發無所顧忌的人的“反常性”和“娛樂性”受到媒體最大的矚目,新聞界就走向了“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危險境地。而那些每天面對這些失衡的媒介主體形象的青少年就極易迷失在這樣非正常的“虛擬環境”中,這對他們的身心發展是極其不利的。2.以知情權的名義侵犯隱私權隱私是公民個人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其不愿為人知和私密性等一系列原因,相對其它信息多了幾分神秘,能夠激起人們探究的欲望。知情,是公眾對公共領域信息的獲得。在信息化的時代,知曉意味著占有資源,所以每個人盡可能多地知曉各種信息,這其中就包括他人的隱私。一些缺乏媒介素養的媒體人就往往以滿足公眾的知情需要為名義,讓媒體在傳播過程中自覺不自覺地成為隱私的暴露者和傳播者。他們以各種方式刺探、公開曝光公民的隱私,甚至隨意猜測,捕風捉影,把挖隱私、買隱私作為自己的必修課,把抖隱私作為吸引受眾注意的“重量級武器”。有一則報道丈夫出軌之后又想重返家庭,但一直被情人糾纏不休,影響了正常家庭生活的節目,記者在拍攝時正好撞上了第三者又到對方家里糾纏的場面,畫面原封不動地記錄下了雙方的爭吵、摔打杯子等情形,記者和攝像冷靜地面對這一切,似乎給觀眾展示了一個精彩的生活場景。在談到第三者曾為了生存出賣身體的內容時,由于第三者閃爍其詞,記者就對這個問題窮追不舍,似乎是在尋求刺激受眾神經興奮點的佐料。雖說面對的是一個令人反感的有千般錯誤的第三者,但她有錯誤并不代表她沒有尊嚴。新聞是客觀事實的反映,但并不是“有聞必錄”的產物,它要關乎“世道人心”,作用于“世道人心”。媒體不是簡單的傳聲筒,不是長舌婦,而是維護社會公理和多元健康發展的社會公器。3.“克里空”“見空就冒頭”“客里空”是1944年延安解放日報連載的一部前蘇聯的話劇前線中的一個戰地特派記者的名字。戰地記者不到戰場,在家編寫戰爭的場面。后來,這個捕風捉影、弄虛作假的記者的名字就成了新聞中虛構胡編的代名詞。雖說在中外新聞歷史上,“客里空”從來也沒有消失過,但在今天人們越來越依賴媒體獲取信息的時代,一些缺乏媒介素養的媒體人也往往用自己虛假的報道蒙蔽了渴求新鮮、刺激信息的受眾的眼睛。具體表現就是缺乏敬業精神,只圖省時、省力,求快而不求準;或為在報道中占得先機,冒險采用未加核實的新聞或未加確認的匿名消息來源;或盲目跟風,不甘落后,轉載其它媒體發布的信息時不考慮始發媒體是否權威,是否有確切的消息來源,更不愿費力查證事實真相,只憑道聽途說,主觀想象。2006年4月4日某報的一條垃圾場驚險兒童殘肢的報道,就是記者主觀猜測的結果。看到垃圾場有殘肢(實際為甘肅中醫學院的教學標本被清潔工誤為生活垃圾清理),就聯想到肢體被煮熟,并推斷是一起殺人碎尸案,還煞有介事地認為其中還有“生姜片”、“朝天椒”等。再看媒體對“帶頭大哥777”王秀杰的報道,最初采訪王秀杰的三家媒體都沒有調查王本人的真實身份,沒有核實他自己所講的一切是否屬實,就大肆報道,接著,“更多的媒體如燈蛾撲火,投入到為帶頭大哥777的非法事業推波助瀾的洪流中”。結果導致了許多股民的血本無歸。三、媒體人媒介素養內容與媒體責任“傳媒力量的源泉來自于選擇性地告訴我們世界的情況。”某一件事是否被報道、報道的頻率以及如何報道將直接影響著受眾對該事件的理解向度和最終態度,也直接體現了媒體的責任意識。1.莊嚴的距離“距離”意味著對普通生命的關注、尊重和維護,而不是以關懷的名義居高臨下的參雜矯情成分的一遍又一遍把報道對象的傷疤揭開。媒體作秀的同情心是一柄砍平人尊嚴的利刃,它不但會擰干弱者奮發的信念,還讓他們在陽光下赤裸裸地展示血跡斑斑的傷口,這種同情和幫助是殘忍的,有損人尊嚴的。離開了尊重,再多的關注也無法形成關懷。“距離”意味著有所為和有所不為,意味著特殊情況下可貴的放棄。媒體人應該明白報道其不該報道的,過度關注其不該關注的,都在損害著社會的利益。要設身處地地為報道對象著想,避免處理簡單化。不但要考慮事件本身是否適宜公開,公開的程度,被采訪對象對報道有何特殊的要求,還要把采訪過程考慮進去,避免讓采訪本身成為傷害。“距離”意味著要考慮受眾對新聞信息需求的適度性。比如一些災難新聞、犯罪新聞等,既要全面地傳輸新聞信息,又要適度地控制災難現場、犯罪過程等的描寫和表現,以免產生負面影響。距離就意味著媒體對報道對象的責任。2.質疑的精神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這是不用再討論的話題。向受眾提供真實、有益、豐富的信息是媒體的責任。面對市場利益的誘惑,媒體人在選擇新聞事實時不盲從,不誤導,具有質疑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質疑意味著要有準確的新聞判斷。新聞判斷是神圣的知識,是新聞人區別于其他人的秘密能力。意味著新聞報道必須有充分的證據,要有權威的消息來源。意味著不急功近利,要深入生活實際做調查研究,既要考慮新聞可能帶來的轟動效應,又要考慮新聞的真實性。質疑意味著媒體對受眾的責任。3.嚴格的自律自律意味著不唯官、不唯富、不唯星,首先要考慮的是公共意識的提高和良好輿論的形成,考慮的是把報道的視點放在造福人類和社會上,真正從民生的角度建構話題,再現世界。自律意味著要時刻考慮對社會承擔的道德責任。杜絕漫不經心的正面報道和不負責任的負面報道,選擇那些真正有價值的符合公眾利益的新聞事件加以報道,順應公眾倫理道德,使社會更加和諧。自律意味著媒體對自己負責。“理想的大眾傳播需要理想的傳播接受者充分開發、利用它,來完善自身,造福社會”。理想的大眾傳播更需要理想的傳播者充分認識到傳媒具有的對受眾特殊的輿論引導能力,進而在對新聞事件的選擇、判斷、報道的過程中正確地發揮這個能力,為受眾正確認識和判斷客觀世界并端正自己的態度、觀念和行為提供良好的信息基礎,承擔起媒體對社會應有的責任。注釋1陳汝東:傳播倫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頁。2英國詹姆斯庫蘭、美國米切爾古爾維奇: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