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漢譯巴利三藏相應部(三)蘊篇臺灣莊春江譯目錄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44655927 二十二、蘊相應 禮敬那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 二十二、蘊相應 (一)那拘羅的父親品 1、那拘羅的父親經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婆祇國蘇蘇馬拉山之配沙卡拉林的鹿野苑。 那時,屋主那拘羅的父親去見世尊。抵達后,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屋主那拘羅的父親對世尊這么說: “大德!我已衰老、已年老,高齡而年邁,已到了老人期,病苦的身體,常常生病,而,大德!我不能常見世尊與值得尊敬的比丘們,為了對我有長久的利益與安樂,大德!請世尊教誡我,大德!請世尊訓誡
2、我。” “正是這樣,屋主!正是這樣,屋主!這病苦的、變瘦的身體,像蛋一樣脆弱,被包覆拖累,屋主!如果有人帶著這樣的身體,還自稱有片刻的無病,除了愚蠢外,還會有什么呢?屋主!因此,在這里,你應該這么學:對病苦的身體,我正念的心將是不病苦的。屋主!你應該這么學。” 那時,屋主那拘羅的父親歡喜、隨喜于世尊所說,起座向世尊問訊,然后作右繞,接著去見尊者舍利弗。抵達后,向尊者舍利弗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尊者舍利弗對屋主那拘羅的父親這么說: “屋主!你的諸根明凈,臉色清凈、皎潔,今日從世尊面前得到聽聞法說嗎?” “怎不是呢,大德!大德!這里,我被世尊以甘露法說灌頂。” “但,屋主!你被世尊以
3、怎樣的甘露法說灌頂呢?” “大德!這里,我去見世尊。抵達后,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我對世尊這么說:我已衰老、已年老,高齡而年邁,已到了老人期,病苦的身體,常常生病,而,大德!我不能常見世尊與值得尊敬的比丘們,為了對我有長久的利益與安樂,大德!請世尊教誡我,大德!請世尊訓誡我。當這么說時,世尊對我這么說:正是這樣,屋主!正是這樣,屋主!這病苦的、變瘦的身體,像蛋一樣脆弱,被包覆拖累,屋主!如果有人帶著這樣的身體,還自稱有片刻的無病,除了愚蠢外,還會有什么呢?屋主!因此,在這里,你應該這么學:“對病苦的身體,我正念的心將是不病苦的。”屋主!你應該這么學。 大德!我被世尊以甘露法
4、說灌頂。” “而,屋主!你沒再進一步問世尊:大德!什么情形有病苦的身體且病苦的心,什么情形有病苦的身體但無病苦的心呢?” “大德!我們會從遠處來到尊者舍利弗面前想知道這所說的義理,如果尊者舍利弗能說明這所說的義理,那就好了!” “那樣的話,屋主!你要聽!你要好好作意!我要說了。” “是的,大德!”屋主那拘羅的父親回答尊者舍利弗。 尊者舍利弗這么說: “屋主!怎樣有病苦的身體且病苦的心呢? 屋主!這里,未受教導的一般人是不曾見過圣者的,不熟練圣者法的,未受圣者法訓練的;是不曾見過善人的,不熟練善人法的,未受善人法訓練的,認為色是我,或我擁有色,或色在我中,或我在色中,他有我是色、色是我所的纏縛;
5、當他有我是色、色是我所的纏縛時,那個色變易、變異,以色的變易、變異而生起愁、悲、苦、憂、絕望。 他認為受是我,或我擁有受,或受在我中,或我在受中,他有我是受、受是我所的纏縛;當他有我是受、受是我所的纏縛時,那個受變易、變異,以受的變易、變異而生起愁、悲、苦、憂、絕望。 他認為想是我,或我擁有想,或想在我中,或我在想中,他有我是想、想是我所的纏縛;當他有我是想、想是我所的纏縛時,那個想變易、變異,以想的變易、變異而生起愁、悲、苦、憂、絕望。 他認為行是我,或我擁有行,或行在我中,或我在行中,他有我是行、行是我所的纏縛;當他有我是行、行是我所的纏縛時,那個行變易、變異,以行的變易、變異而生起愁、悲
6、、苦、憂、絕望。 他認為識是我,或我擁有識,或識在我中,或我在識中,他有我是識、識是我所的纏縛;當他有我是識、識是我所的纏縛時,那個識變易、變異,以識的變易、變異而生起愁、悲、苦、憂、絕望。 屋主!這樣就有病苦的身體且病苦的心。 屋主!怎樣有病苦的身體但無病苦的心呢? 屋主!這里,已受教導的圣弟子是見過圣者的,熟練圣者法的,善受圣者法訓練的;是見過善人的,熟練善人法的,善受善人法訓練的,不認為色是我,或我擁有色,或色在我中,或我在色中,他沒有我是色、色是我所的纏縛;當他沒有我是色、色是我所的纏縛時,那個色變易、變異,以色的變易、變異,他的愁、悲、苦、憂、絕望不生起。 他不認為受是我,或我擁有受
7、,或受在我中,或我在受中,他沒有我是受、受是我所的纏縛;當他沒有我是受、受是我所的纏縛時,那個受變易、變異,以受的變易、變異,他的愁、悲、苦、憂、絕望不生起。 他不認為想是我,或我擁有想,或想在我中,或我在想中,他沒有我是想、想是我所的纏縛;當他沒有我是想、想是我所的纏縛時,那個想變易、變異,以想的變易、變異,他的愁、悲、苦、憂、絕望不生起。 他不認為行是我,或我擁有行,或行在我中,或我在行中,他沒有我是行、行是我所的纏縛;當他沒有我是行、行是我所的纏縛時,那個行變易、變異,以行的變易、變異,他的愁、悲、苦、憂、絕望不生起。 他不認為識是我,或我擁有識,或識在我中,或我在識中,他沒有我是識、識
8、是我所的纏縛;當他沒有我是識、識是我所的纏縛時,那個識變易、變異,以識的變易、變異,他的愁、悲、苦、憂、絕望不生起。 屋主!這樣就有病苦的身體但無病苦的心。” 這就是尊者舍利弗所說,悅意的屋主那拘羅的父親歡喜尊者舍利弗所說。2、天臂經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釋迦族人中,名叫天臂的釋迦族城鎮。 那時,眾多往西部地方去的比丘去見世尊。抵達后,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那些比丘對世尊這么說: “大德!我們想要到西部地方去,準備在西部地方居住。” “比丘們!你們向舍利弗辭行了嗎?” “還沒,大德!” “那么,向舍利弗辭行吧,比丘們!舍利弗是賢智者、同梵行比丘們的資助者。” “是
9、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當時,尊者舍利弗坐在離世尊不遠桂樹叢的一棵桂樹下。 那時,那些比丘歡喜、隨喜世尊所說后,起座向世尊問訊,然后作右繞,接著去見尊者舍利弗。抵達后,與尊者舍利弗相互歡迎。歡迎與寒暄后,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那些比丘對尊者舍利弗這么說: “舍利弗賢友!我們想要到西部地區去,準備在西部地區居住,我們已向大師辭行了。” “賢友們!有賢智的剎帝力們、賢智的婆羅門們、賢智的屋主們、賢智的沙門們,可能問到各國的比丘問題,賢友們!賢智者考察的是:那么,尊者們的大師有什么論說?有什么教說呢? 你們諸位尊者,是否好好聽聞了法、好好把握了、好好作意了、好好思惟了、徹底以慧洞察了,以
10、便尊者們解說時,才會是世尊的所說之說,而且不會以不實而毀謗世尊,會法、隨法地解說,而不讓任何如法的種種說來到應該被呵責處呢?” “賢友!我們會從遠處來到尊者舍利弗面前想知道這所說的義理,如果尊者舍利弗能說明這所說的義理,那就好了!” “那樣的話,賢友們!你們要聽!你們要好好作意!我要說了。” “是的,賢友!”那些比丘回答尊者舍利弗。 尊者舍利弗這么說: “賢友們!有賢智的剎帝力們(中略)賢智的沙門們,可能問到各國的比丘問題,賢友們!賢智者考察的是:那么,尊者們的大師有什么論說?有什么教說呢? 賢友們!當被這么問時,你們應當這么回答:賢友們!大師教導欲貪的調伏。 賢友們!當聽了這樣的解答,有賢智
11、的剎帝力們、(中略)賢智的沙門們,可能問進一步的問題,賢友們!賢智者考察的是:那么,尊者們的大師對于什么教導欲貪的調伏呢? 賢友們!當被這么問時,你們應當這么回答:賢友們!大師對于色教導欲貪的調伏,對于受對于想對于行大師對于識教導欲貪的調伏。 賢友們!當聽了這樣的解答,有賢智的剎帝力們(中略)賢智的沙門們,可能問進一步的問題,賢友們!賢智者考察的是:那么,看到什么過患,尊者們的大師對于色教導欲貪的調伏,對于受對于想對于行大師對于識教導欲貪的調伏呢? 賢友們!當被這么問時,你們應當這么回答:賢友們!如果對于色未離貪、未離意欲、未離情愛、未離渴望、未離熱惱、未離渴愛,以色的變易、變異而生起愁、悲、
12、苦、憂、絕望。 對于受對于想對于行未離貪、未離意欲、未離情愛、未離渴望、未離熱惱、未離渴愛,以行的變易、變異而生起愁、悲、苦、憂、絕望。對于識未離貪、未離意欲、未離情愛、未離渴望、未離熱惱、未離渴愛,以識的變易、變異而生起愁、悲、苦、憂、絕望。 看到了這個過患,大師對于色教導欲貪的調伏,對于受對于想對于行大師對于識教導欲貪的調伏。 賢友們!當聽了這樣的解答,有賢智的剎帝力們、賢智的婆羅門們、賢智的屋主們、賢智的沙門們,可能問進一步的問題,賢友們!賢智者考察的是:那么,看到了什么效益,大師對于色教導欲貪的調伏,對于受對于想對于行大師對于識教導欲貪的調伏呢? 賢友們!當被這么問時,你們應當這么回答
13、:賢友們!如果對于色離貪、離欲、離情愛、離渴、離熱惱、離渴愛,以色的變易、變異,他的愁、悲、苦、憂、絕望不生起。 對于受對于想對于行離貪、離欲、離情愛、離渴、離熱惱、離渴愛,以行的變易、變異,他的愁、悲、苦、憂、絕望不生起。對于識離貪、離欲、離情愛、離渴、離熱惱、離渴愛,以識的變易、變異,他的愁、悲、苦、憂、絕望不生起。 看到了這個效益,大師對于色教導欲貪的調伏,對于受對于想對于行大師對于識教導欲貪的調伏。 賢友們!進入后住于不善法者,如果當生有樂的住處,不惱害、不惱愁、不熱惱,以身體的崩解,死后預期向于善趣,則世尊不會稱贊舍斷這不善法;但,因為進入后住于不善法者,當生有苦的住處,有惱害、有惱
14、愁、有熱惱,以身體的崩解,死后預期向于惡趣,因此,世尊稱贊舍斷這不善法。 賢友們!進入后住于善法者,如果當生有苦的住處,有惱害、有惱愁、有熱惱,以身體的崩解,死后預期向于惡趣,則世尊不會稱贊這善法的具足;但,因為進入后住于善法者,當生有樂的住處,不惱害、不惱愁、不熱惱,以身體的崩解,死后預期向于善趣,因此,世尊稱贊這善法的具足。” 這就是尊者舍利弗所說,那些悅意的比丘歡喜尊者舍利弗所說。3、訶梨迪迦尼經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尊者摩訶迦旃延住在拘拉拉迦拉之斷崖山,阿盤提人中。 那時,屋主訶梨迪迦尼去見尊者摩訶迦旃延。抵達后,向尊者摩訶迦旃延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屋主訶梨迪迦尼對尊
15、者摩訶迦旃延這么說: “大德!在這世尊所說的摩犍提所問八群(經)中:舍家為無住處之行者, 在村落中牟尼不作親交。 諸欲已除去了,不懷著期盼, 不會與人作爭論。 大德!這世尊簡要所說的詳細義理,應該被如何理解呢?” “屋主!色界是識的家,又,識被色界貪系縛,被稱為有家之行者;屋主!受界是識的家,又,識被受界貪系縛,被稱為有家之行者;屋主!想界是識的家,又,識被想界貪系縛,被稱為有家之行者;屋主!行界是識的家,又,識被行界貪系縛,被稱為有家之行者,屋主!這樣是有家之行者。 屋主!怎樣是無家之行者呢?屋主!對色界之欲、貪、歡喜、渴愛、攀住、執取、心的依處、執持、煩惱潛在趨勢:這些已被如來舍斷,根已被
16、切斷,就像無根的棕櫚樹,成為非有,為未來不生之物,因此,如來被稱為無家之行者。 屋主!對受界屋主!對想界屋主!對行界屋主!對識界之欲、貪、歡喜、渴愛、攀住、執取、心的依處、執持、煩惱潛在趨勢:這些已被如來舍斷,根已被切斷,就像無根的棕櫚樹,成為非有,為未來不生之物,因此,如來被稱為無家之行者。屋主!這樣是無家之行者。 屋主!怎樣是有住處之行者呢?屋主!在所緣色住處散逸與系縛,被稱為有住處之行者;在所緣聲音(中略)在所緣氣味(中略)在所緣味道(中略)在所緣所觸(中略)在所緣法住處散逸與系縛,被稱為有住處之行者,屋主!這樣是有住處之行者。 屋主!怎樣是無住處之行者?屋主!在所緣色住處散逸與系縛已被
17、如來舍斷,根已被切斷,就像無根的棕櫚樹,成為非有,為未來不生之物,因此,如來被稱為無住處之行者;在所緣聲音在所緣氣味在所緣味道在所緣所觸在所緣法住處散逸與系縛已被如來舍斷,根已被切斷,就像無根的棕櫚樹,成為非有,為未來不生之物,因此,如來被稱為無住處之行者,屋主!這樣是無住處之行者。 屋主!怎樣是在村落中生起親交者?屋主!這里,某人住于與在家人交際接觸,同歡、同愁,在他們樂時而樂,在他們苦時而苦,他以自己涉入他們的事務與義務,屋主!這樣是在村落中生起親交者。 屋主!怎樣是在村落中不生起親交者?屋主!這里,比丘住于與在家人不交際接觸,不同歡、不同愁,不在他們樂時而樂,不在他們苦時而苦,他不以自己
18、涉入他們的事務與義務,屋主!這樣是在村落中不生起親交者。 屋主!怎樣是諸欲未除去者?屋主!這里,某人在欲上未離貪、未離意欲、未離情愛、未離渴望、未離熱惱、未離渴愛,屋主!這樣是諸欲未除去者。 屋主!怎樣是諸欲已除去者?屋主!這里,某人在欲上已離貪、已離欲、已離愛情、已離渴、已離熱惱、已離渴愛,屋主!這樣是諸欲已除去者。 屋主!怎樣是懷著期盼? 屋主!這里,某人這么想:愿我未來世有這樣的色!愿我未來世有這樣的受!愿我未來世有這樣的想!愿我未來世有這樣的行!愿我未來世有這樣的識!屋主!這樣是懷著期盼。 屋主!怎樣是不懷著期盼?屋主!這里,某人不這么想:愿我未來世有這樣的色!愿我未來世有這樣的受!愿
19、我未來世有這樣的想!愿我未來世有這樣的行!愿我未來世有這樣的識!屋主!這樣是不懷著期盼。 屋主!怎樣是與人作爭論者?屋主!這里,某人作這樣的談論:你不了知這法、律,我了知這法、律;你了知這法、律什么!你是邪行者,我是正行者;應該先說的而后說,應該后說的而先說;我的是一致的,你的是不一致的:一直以來你所熟練的是顛倒的;你的理論已被論破,去救理論;你已被折伏,請你拆解,如果你能。屋主!這樣是與人作爭論者。 屋主!怎樣是不與人作爭論者?屋主!這里,比丘不作這樣的談論:你不了知這法、律,(中略)請你拆解,如果你能。屋主!這樣是不與人作爭論者。 這樣,屋主!在這世尊所說的摩犍提所問八群(經)中: 舍家為
20、無住處之行者, 在村落中牟尼不作親交。 諸欲已除去了,不懷著期盼, 不會與人作爭論。 屋主!這世尊簡要所說的詳細義理,應該被這樣理解。” 4、訶梨迪迦尼經第二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尊者摩訶迦旃延住在拘拉拉迦拉之斷崖山,阿盤提人中。 那時,屋主訶梨迪迦尼去見尊者摩訶迦旃延。(中略)在一旁坐好后,屋主訶梨迪迦尼對尊者摩訶迦旃延這么說: “大德!在這世尊所說的帝釋所問中:凡那些渴愛之滅盡而解脫的沙門、婆羅門,他們畢竟究竟、究竟離軛安穩、究竟梵行、究竟終結,是人與天中最上的。 大德!這世尊簡要所說的詳細義理,應該被如何理解呢?” “屋主!經由對色界之欲、貪、歡喜、渴愛、攀住、執取、心的依處、執持、煩
21、惱潛在趨勢的滅盡、褪去、滅、舍棄、斷念,心被稱為善解脫。 屋主!對受界屋主!對想界屋主!對行界屋主!經由對識界之欲、貪、歡喜、渴愛、攀住、執取、心的依處、執持、煩惱潛在趨勢的滅盡、褪去、滅、舍棄、斷念,心被稱為善解脫。 這樣,屋主!在這世尊所說的帝釋所問中:凡那些渴愛之滅盡而解脫的沙門、婆羅門,他們畢竟究竟、究竟離軛安穩、究竟梵行、究竟終結,是人與天中最上的。屋主!這世尊簡要所說的詳細義理,應該被這樣理解。”5、定經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在那里,世尊召喚比丘們:“比丘們!” “尊師!”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這么說: “比丘們!你們要修習定。比丘們!得定的比丘
22、如實了知,如實了知什么呢?色的集起與滅沒,受的集起與滅沒,想的集起與滅沒,行的集起與滅沒,識的集起與滅沒。 而,比丘們!什么是色的集起?什么是受的集起?什么是想的集起?什么是行的集起?什么是識的集起? 比丘們!這里,比丘歡喜、歡迎、持續固持;歡喜、歡迎、持續固持什么呢?歡喜、歡迎、持續固持色;當歡喜、歡迎、持續固持那個色時,則生起歡喜;凡在色上歡喜者,則是取;以其取為緣而有有;以有為緣而有生;以生為緣而有老、死、愁、悲、苦、憂、絕望生起,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集。 受(中略)想行歡喜、歡迎、持續固持識;當歡喜、歡迎、持續固持那個識時,則生起歡喜;凡在識上歡喜者,則是取;以其取為緣而有有;以有為緣而
23、有生;以生為緣而有老、死、愁、悲、苦、憂、絕望生起,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集。 比丘們!這是色的集起,這是受的集起,這是想的集起,這是行的集起,這是識的集起。 而,比丘們!什么是色的滅沒?什么是受的滅沒?什么是想的滅沒?什么是行的滅沒?什么是識的滅沒? 比丘們!這里,比丘不歡喜、不歡迎、不持續固持;不歡喜、不歡迎、不持續固持什么呢?不歡喜、不歡迎、不持續固持色;對色不歡喜、不歡迎、不持續固持后,則在色上的歡喜滅;以其歡喜的滅而取滅;以取滅而有滅(中略)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滅。 不歡喜、不歡迎、不持續固持受;對受不歡喜、不歡迎、不持續固持后,則在受上的歡喜滅;以其歡喜的滅而取滅;以取滅而有滅(中略)這
24、樣是這整個苦蘊的滅。不歡喜、不歡迎、不持續固持想(中略)不歡喜、不歡迎、不持續固持行;對行不歡喜、不歡迎、不持續固持后,則在行上的歡喜滅;以其歡喜的滅而取滅;以取滅而有滅(中略)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滅。不歡喜、不歡迎、不持續固持識;對識不歡喜、不歡迎、不持續固持后,則在識上的歡喜滅;以其歡喜的滅而取滅;以取滅而有滅(中略)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滅。 比丘們!這是色的滅沒,這是受的滅沒,這是想的滅沒,這是行的滅沒,這是識的滅沒。”6、靜坐禪修經 起源于舍衛城。 “比丘們!你們要著手努力于靜坐禪修,比丘們!靜坐禪修的比丘如實了知,如實了知什么呢?色的集起與滅沒、受的集起與滅沒、想的集起與滅沒、行的集起與
25、滅沒、識的集起與滅沒。 (中略)(應該依前經那樣使之詳細)。”7、經由執取而戰栗經 起源于舍衛城。 “比丘們!我將教導你們經由執取而戰栗,以及經由不執取而無戰栗,你們要聽!你們要好好作意!我要說了。” “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這么說: “而,比丘們!怎樣是經由執取而戰栗? 比丘們!這里,未受教導的一般人是不曾見過圣者的,不熟練圣者法的,未受圣者法訓練的;是不曾見過善人的,不熟練善人法的,未受善人法訓練的,認為色是我,或我擁有色,或色在我中,或我在色中;他的那個色變易、變異,以色的變易、變異,他的識成為隨色變易而轉,隨色變易而轉所生的戰栗狀態生起并持續遍取他的心,由于心被遍取而有
26、恐怖、惱害、渴望,經由執取而戰栗。 他認為受是我,或我擁有受,或受在我中,或我在受中;他的那個受變易、變異,以受的變易、變異,他的識成為隨受變易而轉,隨受變易而轉所生的戰栗狀態生起并持續遍取他的心,由于心被遍取而有恐怖、惱害、渴望,經由執取而戰栗。他認為想是我(中略)他認為行是我,或我擁有行,或行在我中,或我在行中;他的那個行變易、變異,以行的變易、變異,他的識成為隨行變易而轉,隨行變易而轉所生的戰栗狀態生起并持續遍取他的心,由于心被遍取而有恐怖、惱害、渴望,經由執取而戰栗。他認為識是我,或我擁有識,或識在我中,或我在識中;他的那個識變易、變異,以識的變易、變異,他的識成為隨識變易而轉,隨識變
27、易而轉所生的戰栗狀態生起并持續遍取他的心,由于心被遍取而有恐怖、惱害、渴望,經由執取而戰栗。 比丘們!這樣是經由執取而戰栗。 而,比丘們!怎樣是經由不執取而無戰栗? 比丘們!這里,已受教導的圣弟子是見過圣者的,熟練圣者法的,善受圣者法訓練的;是見過善人的,熟練善人法的,善受善人法訓練的,不認為色是我,或我擁有色,或色在我中,或我在色中;他的那個色變易、變異,以色的變易、變異,他的識不成為隨色變易而轉,無隨色變易而轉所生的戰栗狀態生起并持續遍取他的心,由于心不被遍取而無恐怖、無惱害、無渴望,經由不執取而無戰栗。 他不認為受是我,或我擁有受,或受在我中,或我在受中;他的那個受變易、變異,以受的變易
28、、變異,他的識不成為隨受變易而轉,無隨受變易而轉所生的戰栗狀態生起并持續遍取他的心,由于心不被遍取而無恐怖、無惱害、無渴望,經由不執取而無戰栗。他不認為想是我(中略)他不認為行是我,或我擁有行,或行在我中,或我在行中;他的那個行變易、變異,以行的變易、變異,他的識不成為隨行變易而轉,無隨行變易而轉所生的戰栗狀態生起并持續遍取他的心,由于心不被遍取而無恐怖、無惱害、無渴望,經由不執取而無戰栗。他不認為識是我,或我擁有識(中略);他的那個識變易、變異,以識的變易、變異,他的識不成為隨識變易而轉,無隨識變易而轉所生的戰栗狀態生起并持續遍取他的心,由于心不被遍取而無恐怖、無惱害、無渴望,經由不執取而無
29、戰栗。 比丘們!這樣是經由不執取而無戰栗。”8、經由執取而戰栗經第二 起源于舍衛城。 “比丘們!我將教導你們經由執取而戰栗,以及經由不執取而你們要聽!(中略)。” “而,比丘們!怎樣是經由執取而戰栗? 比丘們!這里,未受教導的一般人認為色: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我的真我。他的那個色變易、變異,以色的變易、變異而生起愁、悲、苦、憂、絕望。 他認為受:這是我的(中略)。他認為想:這是我的。他認為行:這是我的。他認為識: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我的真我。他的那個識變易、變異,以識的變易、變異而生起愁、悲、苦、憂、絕望。 比丘們!這樣是經由執取而戰栗。 而,比丘們!怎樣是經由不執取而不戰栗? 比丘們
30、!這里,已受教導的圣弟子認為色: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真我。他的那個色變易、變異,以色的變易、變異,他的愁、悲、苦、憂、絕望不生起。 他認為受:這不是我的。他認為想:這不是我的。他為行:這不是我的。他認為識: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真我。他的那個識變易、變異,以識的變易、變異,他的愁、悲、苦、憂、絕望不生起。 比丘們!這樣是經由不執取而不戰栗。”9、三時無常經 起源于舍衛城。 “比丘們!過去與未來的色是無常的,更不用說現在!比丘們!當這么看時,已受教導的圣弟子在過去色上無期待,不歡喜未來色,對現在色是為了厭、離貪、滅的行者。 過去與未來的受是無常的(中略)過去與未來的想是
31、無常的過去與未來的行是無常的,更不用說現在!比丘們!當這么看時,已受教導的圣弟子在過去行上無期待,不歡喜未來行,對現在行是為了厭、離貪、滅的行者。過去與未來的識是無常的,更不用說現在!比丘們!當這么看時,已受教導的圣弟子在過去識上無期待,不歡喜未來識,對現在識是為了厭、離貪、滅的行者。” 10、三時苦經 起源于舍衛城。 “比丘們!過去與未來的色是苦的,更不用說現在!比丘們!當這么看時,已受教導的圣弟子在過去色上無期待,不歡喜未來色,對現在色是為了厭、離貪、滅的行者。 過去與未來的受是苦的過去與未來的想是苦的過去與未來的行是苦的過去與未來的識是苦的,更不用說現在!比丘們!當這么看時,已受教導的圣
32、弟子在過去識上無期待,不歡喜未來識,對現在識是為了厭、離貪、滅的行者。” 11、三時無我經 起源于舍衛城。 “比丘們!過去與未來的色是無我,更不用說現在!比丘們!當這么看時,已受教導的圣弟子在過去色上無期待,不歡喜未來色,對現在色是為了厭、離貪、滅的行者。 過去與未來的受是無我過去與未來的想是無我過去與未來的行是無我過去與未來的識是無我,更不用說現在!比丘們!當這么看時,已受教導的圣弟子在過去識上無期待,不歡喜未來識,對現在識是為了厭、離貪、滅的行者。” 那拘羅父品第一,其攝頌: “那拘羅的父親、天臂、二則訶梨迪迦尼, 定、靜坐禪修、由執取而戰栗二則, 過去未來現在,此被稱為品。”(二)無常品
33、 12、無常經 我聽到這樣: 在舍衛城,在那里(中略)。 “比丘們!色是無常的,受是無常的,想是無常的,行是無常的,識是無常的。 比丘們!當這么看時,已受教導的圣弟子在色上厭,在受上厭,在想上厭,在行上厭,在識上厭;厭者離染,經由經由離貪而解脫,當解脫時,有(這是)解脫之智,他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回)的狀態了。”13、苦經 起源于舍衛城。 “比丘們!色是苦的,受是苦的,想是苦的,行是苦的,識是苦的。當這么看時,(中略)他了知:不再有這樣(輪回)的狀態了。” 14、無我經 起源于舍衛城。 “比丘們!色是無我,受是無我,想是無我,行是無我,識是無我。 比丘們!當
34、這么看時,已受教導的圣弟子在色上厭,在受上厭,在想上厭,在行上厭,在識上厭;厭者離染,經由離貪而解脫,當解脫時,有(這是)解脫之智,他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回)的狀態了。”15、凡無常者經 起源于舍衛城。 “比丘們!色是無常的,凡無常者都是苦的,凡苦者都是無我,凡無我者都應該以正確之慧被這樣如實看作: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真我。 受是無常的,凡無常者都是苦的,凡苦者都是無我,凡無我者都應該以正確之慧被這樣如實看作: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真我。想是無常的(中略)行是無常的識是無常的,凡無常者都是苦的,凡苦者都是無我,凡無我者都應該以正確之
35、慧被這樣如實看作: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真我。當這么看時(中略)他了知:不再有這樣(輪回)的狀態了。” 16、凡苦者經 起源于舍衛城。 “比丘們!色是苦的,凡苦者都是無我,凡無我者都應該以正確之慧被這樣如實看作: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真我。 受是苦的想是苦的行是苦的識是苦的,凡苦者都是無我,凡無我者都應該以正確之慧被這樣如實看作: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真我。當這么看時(中略)他了知:不再有這樣(輪回)的狀態了。” 17、凡無我者經 起源于舍衛城。 “比丘們!色是無我,凡無我者都應該以正確之慧被這樣如實看作: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真我。 受是無我想
36、是無我行是無我識是無我,凡無我者都應該以正確之慧被這樣如實看作: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真我。當這么看時(中略)他了知:不再有這樣(輪回)的狀態了。” 18、有因的無常經 起源于舍衛城。 “比丘們!色是無常的,那生起色的所有因、所有緣,也是無常的,比丘們!無常(因與緣)所生成的色,從哪里有常的呢? 受是無常的,那生起受的所有因、所有緣,也是無常的,比丘們!無常(因與緣)所生成的受,從哪里有常的呢?想是無常的,行是無常的,那生起行的所有因、所有緣,也是無常的,比丘們!無常(因與緣)所生成的行,從哪里有常的呢?識是無常的,那生起識的所有因、所有緣,也是無常的,比丘們!無常(因與緣)所生成
37、的識,從哪里有常的呢? 當這么看時(中略)他了知:不再有這樣(輪回)的狀態了。” 19、有因的苦經 起源于舍衛城。 “比丘們!色是苦的,那生起色的所有因、所有緣,也是苦的,比丘們!苦(因與緣)所生成的色,從哪里有樂呢? 受是苦的想是苦的行是苦的識是苦的,那生起識的所有因、所有緣,也是苦的,比丘們!苦(因與緣)所生成的識,從哪里有樂呢? 當這么看時(中略)他了知:不再有這樣(輪回)的狀態了。” 20、有因的無我經 起源于舍衛城。 “比丘們!色是無我,那生起色的所有因、所有緣,也是無我。 比丘們!無我(因與緣)所生成的色,從哪里有我呢? 受是無我想是無我行是無我識是無我,那生起識的所有因、所有緣,
38、也是無我。 比丘們!無我(因與緣)所生成的識,從哪里有我呢? 當這么看時(中略)他了知:不再有這樣(輪回)的狀態了。” 21、阿難經 在舍衛城的園林。 那時,尊者阿難去見世尊。抵達后,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尊者阿難對世尊這么說: “大德!被稱為滅、滅,大德!什么法的滅被稱為滅?” “阿難!色是無常的、有為的、緣所生的、滅盡法、消散法、褪去法、滅法,此之滅被稱為滅。 受是無常的、有為的、緣所生的、滅盡法、消散法、褪去法、滅法,此之滅被稱為滅。想行是無常的、有為的、緣所生的、滅盡法、消散法、褪去法、滅法,此之滅被稱為滅。識是無常的、有為的、緣所生的、滅盡法、消散法、褪去法、滅法
39、,此之滅被稱為滅。阿難!這些法的滅被稱為滅、滅。” 無常品第二,其攝頌: “無常、苦、無我,凡無常者隨后三則, 有因的有三說,以及阿難,它們為十則。”(三)負擔品 22、負擔經 起源于舍衛城。 在那里 “比丘們!我將教導你們負擔、荷負擔者、取負擔、以及放下負擔,你們要聽! 而,比丘們!什么是負擔?應該回答:五取蘊。哪五個呢?即: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比丘們!這被稱為負擔。 而,比丘們!什么是荷負擔者?應該回答:個人。這樣名、這樣姓的這樣一位尊者,比丘們!這被稱為荷負擔者。 而,比丘們!什么是取負擔?是這導致再生、伴隨歡喜與貪、到處歡喜的渴愛,即:欲的渴愛、有的渴愛、虛無的渴愛
40、,比丘們!這被稱為取負擔。 而,比丘們!什么是放下負擔?就是那渴愛的無余褪去與滅、舍棄、斷念、解脫、無依住,比丘們!這被稱為放下負擔。” 這就是世尊所說,說了這個后,善逝、大師又更進一步這么說: “五蘊確實是負擔,人是荷負擔者, 世間之苦是取負擔,放下負擔為安樂。 放下重負擔后,不再取另一個負擔, 根除渴愛后,無饑渴地般涅盤。”23、遍知經 起源于舍衛城。 “比丘們!我將教導應該被遍知之法,以及遍知,你們要聽! 而,比丘們!什么是應該被遍知之法?比丘們!色是應該被遍知之法,受是應該被遍知之法,想是應該被遍知之法,行是應該被遍知之法,識是應該被遍知之法,比丘們!這些被稱為應該被遍知之法。 而,比
41、丘們!什么是遍知?貪的滅盡、瞋的滅盡、癡的滅盡,比丘們!這被稱為遍知。” 24、證知經 起源于舍衛城。 “比丘們!不證知、不遍知、不離貪、不舍斷色,則不能有苦的滅盡。 不證知、不遍知、不離貪、不舍斷受,則不能有苦的滅盡;不證知想;不證知、不遍知、不離貪、不舍斷行,則不能有苦的滅盡;不證知、不遍知、不離貪、不舍斷識,則不能有苦的滅盡。 比丘們!證知、遍知、離貪、舍斷色,則能有苦的滅盡。 證知受想行;證知、遍知、離貪、舍斷識,則能有苦的滅盡。” 25、欲貪經 起源于舍衛城。 “比丘們!凡關于色的欲、貪,你們要舍斷,這樣,那色將成為已被舍斷,根已被切斷,就像無根的棕櫚樹,成為非有,為未來不生之物。
42、凡關于受的欲、貪,你們要舍斷,這樣,那受將成為已被舍斷,根已被切斷,就像無根的棕櫚樹,成為非有,為未來不生之物。 凡關于想的欲、貪,你們要舍斷,這樣,那想成為已被舍斷,根已被切斷,就像無根的棕櫚樹,成為非有,為未來不生之物。 凡關于行的欲、貪,你們要舍斷,這樣,那行成為已被舍斷,根已被切斷,就像無根的棕櫚樹,成為非有,為未來不生之物。 凡關于識的欲、貪,你們要舍斷,這樣,那識成為已被舍斷,根已被切斷,就像無根的棕櫚樹,成為非有,為未來不生之物。” 26、樂味經 起源于舍衛城。 “比丘們!當我正覺以前,還是未現正覺的菩薩時,這么想:什么是色的樂味、過患、出離?什么是受的樂味、過患、出離?什么是想
43、的樂味、過患、出離?什么是行的樂味、過患、出離?什么是識的樂味、過患、出離? 比丘們!我這么想:比丘們!凡緣于色而生起樂與喜悅,這是色的樂味;凡色是無常的、苦的、變易法,這是色的過患;凡對于色之欲貪的調伏、欲貪的舍斷,這是色的出離。 凡緣于受而生起樂與喜悅,這是受的樂味;凡受是無常的、苦的、變易法,這是受的過患;凡對于受之欲貪的調伏、欲貪的舍斷,這是受的出離。凡緣于想而生起(中略)凡緣于行而生起樂與喜悅,這是行的樂味;凡行是無常的、苦的、變易法,這是行的過患;凡對于行之欲貪的調伏、欲貪的舍斷,這是行的出離。凡緣于識而生起樂與喜悅,這是識的樂味;凡識是無常的、苦的、變易法,這是識的過患;凡對于識
44、之欲貪的調伏、欲貪的舍斷,這是識的出離。 比丘們!只要我對這些五取蘊不這樣如實證知:樂味是樂味、過患是過患、出離是出離,比丘們!我在這包括天、魔、梵的世間;包括沙門、婆羅門、天、人的世代中,不自稱已現正覺無上遍正覺。 比丘們!但當我對這些五取蘊這樣如實證知:樂味是樂味、過患是過患、出離是出離,比丘們!我在這包括天、魔、梵的世間;包括沙門、婆羅門、天、人的世代中,才自稱已現正覺無上遍正覺。又,我的智與見生起:我的解脫不可動搖,這是我最后一次的生,現在,不再有再生了。”27、樂味經第二 起源于舍衛城。 “比丘們!我過去從事于遍求色的樂味,證得了那色的所有樂味,我以慧善見了所有色的樂味之所及。 比丘
45、們!我過去從事于遍求色的過患,證得了那色的所有過患,我以慧善見了所有色的過患之所及。 比丘們!我過去從事于遍求色的出離,證得了那色的所有出離,我以慧善見了所有色的出離之所及。 比丘們!我過去從事于遍求受的比丘們!我過去從事于遍求想的比丘們!我過去從事于遍求行的。比丘們!我過去從事于遍求識的樂味,證得了那識的所有樂味,我以慧善見了所有識的樂味之所及。比丘們!我過去從事于遍求識的過患,證得了那識的所有過患,我以慧善見了所有識的過患之所及。比丘們!我過去從事于遍求識的出離,證得了那識的所有出離,我以慧善見了所有識的出離之所及。 比丘們!只要我對這些五取蘊不如實證知:樂味是樂味、過患是過患、出離是出離
46、(中略)。又,我的智與見生起:我的解脫不可動搖,這是我最后一次的生,現在,不再有再生了。” 28、樂味經第三 起源于舍衛城。 “比丘們!如果沒有這色的樂味,眾生就不會在這色上貪著;比丘們!但因為有這色的樂味,因此,眾生在這色上貪著。 比丘們!如果沒有這色的過患,眾生就不會在這色上厭。比丘們!但因為有這色的過患,因此,眾生在這色上厭。 比丘們!如果沒有這色的出離,眾生就不會在這色上出離;比丘們!但因為有這色的出離,因此,眾生在這色上出離。 比丘們!如果沒有這受的樂味(中略)比丘們!如果沒有這想的樂味。比丘們!如果沒有這行的出離,眾生就不會在這行上出離。比丘們!但因為有這行的出離,因此,眾生在這行
47、上出離。比丘們!如果沒有這識的樂味,眾生就不會在這識上貪著。比丘們!但因為有這識的樂味,因此,眾生在這識上貪著。比丘們!如果沒有這識的過患,眾生就不會在這識上厭;比丘們!但因為有這識的過患,因此,眾生在這識上厭。比丘們!如果沒有這識的出離,眾生就不會在這識上出離;比丘們!但因為有這識的出離,因此,眾生在這識上出離。 比丘們!只要眾生對這些五取蘊不如實證知:樂味是樂味、過患是過患、出離是出離,比丘們!眾生就還未從這包括天、魔、梵的世間;包括沙門、婆羅門、天、人的世代中出離、離縛、脫離,以離被限制之心而住。 比丘們!但當眾生對這些五取蘊如實證知:樂味是樂味、過患是過患、出離是出離,比丘們!那時,眾
48、生從這包括天、魔、梵的世間;包括沙門、婆羅門、天、人的世代中出離、離縛、脫離,以離被限制之心而住。” 29、歡喜經 起源于舍衛城。 “比丘們!凡歡喜色者,則歡喜苦;凡歡喜苦者,我說:他不從苦解脫。 凡歡喜受者凡歡喜想者凡歡喜行者凡歡喜識者,則歡喜苦;歡喜苦者,我說:他不從苦解脫。 比丘們!凡不歡喜色者,則不歡喜苦;凡不歡喜苦者,我說:他從苦解脫。 凡不歡喜受者凡不歡喜想者凡不歡喜行者凡不歡喜識者,則不歡喜苦;凡不歡喜苦者,我說:他從苦解脫。” 30、生經 起源于舍衛城。 “比丘們!凡色的生起、存續、再生、顯現,即苦的生起、病的存續、老死的顯現。 凡受的(中略)凡想的(中略)凡行的(中略)凡識的
49、生起、存續、再生、顯現,即苦的生起,病的存續,老死的顯現。 而,比丘們!凡色的滅、平息、滅沒,即苦的滅、病的平息、老死的滅沒。 凡受的(中略)凡想的(中略)凡行的(中略)凡識的滅、平息、滅沒,即苦的滅、病的平息、老死的滅沒。”31、痛苦之根經 起源于舍衛城。 “比丘們!我將教導痛苦與痛苦之根,你們要聽!比丘們!什么是痛苦呢?比丘們!色是痛苦,受是痛苦,想是痛苦,行是痛苦,識是痛苦,比丘們!這被稱為痛苦。 比丘們!什么是痛苦之根呢?凡導致再生、伴隨歡喜與貪、到處歡喜的渴愛,即:欲的渴愛、有的渴愛、虛無的渴愛,比丘們!這被稱為痛苦之根。”32、易壞的經 起源于舍衛城。 “比丘們!我將教導易壞的與非
50、易壞的,你們要聽! 比丘們!什么是易壞的?什么是非易壞的呢? 比丘們!色是易壞的,它的滅、平息、滅沒,這是非易壞的。 受是易壞的,它的滅、平息、滅沒,這是非易壞的。想是易壞的行是易壞的,它的滅、平息、滅沒,這是非易壞的。識是易壞的,它的滅、平息、滅沒,這是非易壞的。” 負擔品第三,其攝頌: “負擔、遍知、證知,欲貪,四則, 樂味三說,歡喜第八, 生起、痛苦之根,易壞的第十一。” (四)非你們的品 33、非你們的經 起源于舍衛城。 “比丘們!凡非你們的,你們要舍斷!舍斷了它,必將對你們有利益與安樂。而,比丘們!什么是非你們的? 比丘們!色非你們的,你們要舍斷!舍斷了它,必將對你們有利益與安樂;受
51、非你們的,你們要舍斷!舍斷了它,必將對你們有利益與安樂;想非你們的行非你們的,你們要舍斷!舍斷了它,必將對你們有利益與安樂;識非你們的,你們要舍斷!舍斷了它,必將對你們有利益與安樂。 比丘們!猶如在這祇樹林中,人們會拿走草、薪木、枝條、樹葉,或燒掉,或依他想的而作,你們會這么想:人們拿走我們,或燒掉,或依他想的而作。嗎?” “不,大德!那是什么原因呢?大德!因為這不是我,也不是我所。” “同樣的,比丘們!色非你們的,你們要舍斷!舍斷了它,必將對你們有利益與安樂;受非你們的,你們要舍斷!舍斷了它,必將對你們有利益與安樂;想非你們的行非你們的識非你們的,你們要舍斷!舍斷了它,必將對你們有利益與安樂
52、。” 34、非你們的經第二 起源于舍衛城。 “比丘們!凡非你們的,你們要舍斷!舍斷了它,必將對你們有利益與安樂。而,比丘們!什么是非你們的? 比丘們!色非你們的,你們要舍斷!舍斷了它,必將對你們有利益與安樂;受非你們的想非你們的行非你們的識非你們的,你們要舍斷!舍斷了它,必將對你們有利益與安樂。 比丘們!凡非你們的,你們要舍斷!舍斷了它,必將對你們有利益與安樂。” 35、某位比丘經 起源于舍衛城。 那時,某位比丘去見世尊。抵達后,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那位比丘對世尊這么說: “大德!請世尊簡要地教導我法,我聽聞世尊的法后,能住于獨處、隱退、不放逸、熱心、自我努力,那就好了!
53、” “比丘!有煩惱潛在趨勢者,則以此為名;無煩惱潛在趨勢者,則不以此為名。” “已了知,世尊!已了知,善逝!” “比丘!你如何依我簡要所說,了知詳細的義理呢?” “大德!如果對色有煩惱潛在趨勢者,則以此為名。 如果對受有煩惱潛在趨勢者,則以此為名。如果對想有煩惱潛在趨勢者,則以此為名。如果對行有煩惱潛在趨勢者,則以此為名。如果對識有煩惱潛在趨勢者,則以此為名。 大德!如果對色無煩惱潛在趨勢者,則不以此為名。 如果對受如果對想如果對行如果對識無煩惱潛在趨勢者,則不以此為名。 大德!我這樣了知這世尊簡要所說的詳細義理。” “比丘!好!好!比丘!你了知我簡要所說的詳細義理,好! 比丘!如果對色有煩惱
54、潛在趨勢者,則以此為名。 如果對受如果對想如果對行如果對識有煩惱潛在趨勢者,則以此為名。 比丘!如果對色無煩惱潛在趨勢者,則不以此為名。 如果對受如果對想如果對行如果對識無煩惱潛在趨勢者,則不以此為名。 比丘!應該這樣看見我這簡要所說的詳細義理。” 那時,那位比丘歡喜、隨喜世尊所說后,起座向世尊問訊,然后作右繞,接著離開。 那時,當那位比丘住于獨處、隱退、不放逸、熱心、自我努力時,不久,以證智自作證后,在當生中以進入后住于那善男子之所以從在家而正確地出家,成為非家生活的梵行無上目標,他證知:“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回)的狀態了。” 那位比丘成為眾阿羅漢之一。36、某
55、位比丘經第二 起源于舍衛城。 那時,某位比丘去見世尊(中略)在一旁坐好后,那位比丘對世尊這么說: “大德!請世尊簡要地教導我法,我聽聞世尊的法后,能住于獨處、隱退、不放逸、熱心、自我努力,那就好了!” “比丘!有煩惱潛在趨勢者,則可被推量;可被推量者,則以此為名。無煩惱潛在趨勢者,則不可被推量;不可被推量者,則不以此為名。” “已了知,世尊!已了知,善逝!” “比丘!你如何依我簡要所說,了知詳細的義理呢?” “大德!如果對色有煩惱潛在趨勢者,則可被推量;可被推量者,則以此為名。 如果對受有煩惱潛在趨勢者如果對想有煩惱潛在趨勢者如果對行有煩惱潛在趨勢者如果對識有煩惱潛在趨勢者,則可被推量;可被推
56、量者,則以此為名。 大德!如果對色無煩惱潛在趨勢者,則不可被推量;不可被推量者,則不以此為名。 如果對受無煩惱潛在趨勢者如果對想無煩惱潛在趨勢者如果對行無煩惱潛在趨勢者如果對識無煩惱潛在趨勢者,則不可被推量;不可被推量者,則不以此為名。 大德!我這樣了知這世尊簡要所說的詳細義理。” “比丘!好!好!比丘!你了知我簡要所說的詳細義理,好! 比丘!如果對色有煩惱潛在趨勢者,則可被推量;可被推量者,則以此為名。 如果對受有煩惱潛在趨勢者如果對想有煩惱潛在趨勢者如果對行有煩惱潛在趨勢者如果對識有煩惱潛在趨勢者,則可被推量;可被推量者,則以此為名。 比丘!如果對色無煩惱潛在趨勢者,則不可被推量;不可被推
57、量者,則不以此為名。 如果對受無煩惱潛在趨勢者如果對想無煩惱潛在趨勢者如果對行無煩惱潛在趨勢者如果對識無煩惱潛在趨勢者,則不可被推量;不可被推量者,則不以此為名。 比丘!應該這樣看見我這簡要所說的詳細義理。” (中略)那位比丘成為眾阿羅漢之一。 37、阿難經 起源于舍衛城。 那時,尊者阿難去見世尊。抵達后,與世尊互相歡迎。歡迎與寒暄后,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世尊對尊者阿難這么說: “阿難!如果他們這么問你:阿難賢友!什么法的生起被了知,消散被了知,已住立的變異被了知? 阿難!當被這么問時,你會怎么回答呢?”“大德!如果他們這么問我:阿難賢友!什么法的生起被了知,消散被了知,已住立的變異被了
58、知? 大德!當被這么問時,我會這么回答:賢友們!色的生起被了知,消散被了知,已住立的變異被了知;受的想的行的識的生起被了知,消散被了知,已住立的變異被了知,賢友們!這些法的生起被了知,消散被了知,已住立的變異被了知。 大德!當被這么問時,我會這么回答。” “阿難!好!好!阿難!色的生起被了知,消散被了知,已住立的變異被了知;受的想的行的識的生起被了知,消散被了知,已住立的變異被了知。 阿難!這些法的生起被了知,消散被了知,已住立的變異被了知。 阿難!當被這么問時,你應該這么回答。”38、阿難經第二 起源于舍衛城。 在一旁坐好后,世尊對尊者阿難這么說: “阿難!如果他們這么問你:阿難賢友!什么法
59、的生起已被了知,消散已被了知,已住立的變異已被了知?什么法的生起將被了知,消散將被了知,已住立的變異將被了知?什么法的生起被了知,消散被了知,已住立的變異被了知?阿難!當被這么問時,你會怎么回答呢?” “大德!如果他們這么問我:阿難賢友!什么法的生起已被了知,消散已被了知,已住立的變異已被了知?什么法的生起將被了知,消散將被了知,已住立的變異將被了知?什么法的生起被了知,消散被了知,已住立的變異被了知? 大德!當被這么問時,我會這么回答:賢友們!那已過去的、已滅的、已變易的色,它的生起已被了知,消散已被了知,已住立的變異已被了知;那已過去的、已滅的、已變易的受,它的生起已被了知,消散已被了知,
60、已住立的變異已被了知;那已過去的、已滅的、已變易的想那已過去的、已滅的、已變易的行,它的生起已被了知,消散已被了知,已住立的變異已被了知;那已過去的、已滅的、已變易的識,它的生起已被了知,消散已被了知,已住立的變異已被了知,賢友們!這些法的生起已被了知,消散已被了知,已住立的變異已被了知。 賢友們!那未被生的、未顯現的色,它的生起將被了知,消散將被了知,已住立的變異將被了知;那未被生的、未顯現的受,它的生起將被了知,消散將被了知,已住立的變異將被了知;那未被生的、未顯現的想;那未被生的、未顯現的行,它的生起將被了知,消散將被了知,已住立的變異將被了知;那未被生的、未顯現的識,它的生起將被了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的邏輯推理考題解析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團隊應急管理技巧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中的團隊激勵與建設試題及答案
- 綜合素質提升的行政管理師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專業資格考試趨勢試題及答案
- 知識點全面復習計劃幫助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金融課題申報書
- 項目管理課程的評估與反饋試題及答案
- 廣西代寫課題申報書
- 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大步走試題及答案
- 新概念英語第二冊Lesson37課件
- FZ/T 54098-2017聚乳酸牽伸絲
- Oracle-EBS生產制造解決方案
- 植物生理學第十三章植物的逆境生理課件
- 宮頸癌護理查房
- 施工單位人員退場制度
- 建筑外窗抗風壓性能計算書
- 年產萬噸酒精發酵車間設計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人衛版教材全集
- 照片里的故事
- 土木工程畢業設計框架結構教學樓計算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