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歷史必修一試題:第4課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制度_第1頁
人民版高中歷史必修一試題:第4課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制度_第2頁
人民版高中歷史必修一試題:第4課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制度_第3頁
人民版高中歷史必修一試題:第4課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制度_第4頁
人民版高中歷史必修一試題:第4課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制度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單選題1清史稿記述,清代內閣“沿明舊名,例稱政府”,但“內閣實權,遠不逮明”,“內閣宰輔,名存而已”。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A 清朝前期以武立國 B 新的權力機構出現C 貴族特權不斷削弱 D 六部分掌行政權力2故宮中某機構遺址有這樣的文字說明“接折(閱讀奏折)見面(請皇帝旨)述職(擬皇帝旨意)過朱(皇帝過目確定)交發(下發旨意)”,這說明該機構的主要職能是( )A 輔佐皇帝,參與決策 B 跪受筆錄,上傳下達C 陪讀陪寫,賦詩作畫 D 縱論軍機,謀劃戰事3利瑪竇說:雖然我們已經說過中國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還在一定程度上是貴族政體但是如沒有與大臣磋商或考慮他們的意見,皇帝本人對國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決定所有這類文件都必須先由大臣審閱,然后呈交皇帝。利瑪竇認為明朝時( )A 內閣具有最終決策權B 政府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君權C 君權受到相權的牽制D 國家統治的基礎是貴族政治4明朝曾經出現內閣對皇帝“不合理”的詔旨拒絕草擬,封還執奏的情況。也曾出現皇帝不滿內閣票擬發回重擬時,內閣拒絕重擬,以原票封進的情況。以上材料可以說明( )A 明朝內閣的權力高于皇權B 明代內閣屬于決策機構C 明朝皇權較前代有所弱化D 制度設計與實際執行未必相符5“皇上召見軍機大臣,不許太監在側,也不準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軍機處,軍機大臣不得擅自結交外任官員。”材料表明軍機處( )A 是君權的附庸,無行政決策權B 關防嚴密,有利于政令執行C 權力巨大,凌駕于六部之上D 職官干練,提高了行政效率6“雖無相名,實有相職。既有相職,卻無相權。既無相權,卻有相責。”這種制度應該是( )A 秦代的三公九卿制B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C 元代的中書省制度D 明代的內閣制7史學界研究軍機處成立的年份,有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不同的觀點,每種觀點都有嚴謹的研究作為依據。這說明( )A 歷史研究的角度影響了歷史研究的結論B 君主集權走向頂峰的過程艱難C 歷史研究不會形成統一的結論D 軍機處的設置具有隨意性8軍機處的設立進一步加強了中國古代君主專制制度。軍機處的職能是( )A 協助皇帝處理政務 B 負責監察百官C 主管內閣六部 D 掌握行政權9百官父母之喪,稱丁憂。洪武八年(1375年),詔百官聞父母喪,不待報即可奔喪,并解職守制三年;匿不舉哀或不離職者,過期則發配為民;守制期滿再起用時還要進行考核。丁憂時如工作需要,皇帝可以“奪情”令其繼續任職。這些規定( )A 體現了明代政治與倫理相結合B 加強了政府對官吏的嚴格考核C 說明忠孝觀念主導了官僚思維D 表明皇權凌駕于政府權力之上10大規?!案耐翚w流”的政治意義在( )A 促進了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B 改變了當地人民的風俗習慣C 創立了新的賦稅制度 D 加強了中央對西南少數民族的控制11張居正為內閣首輔時,“六卿伺色探旨,若六曹吏稱次者,也惕息屏氣,而不敢有所異同?!泵魇酚涊d:“內閣之擬票,不得不決于內監之批紅,而相權轉歸之寺人(注:古代宮中的近侍小臣,多以閹人充任)黃宗羲指出明朝“有宰相之實者,今之宮奴。”材料表明( )A 六部成為內閣法定的從屬機構B 宰相制被廢除后,相權流向皇帝、內閣、六部、太監C 明中后期內閣走向宰相化和法定化D 后宮地位提高,分享一定的政治權利12明太祖廢除宰相制,明成祖設立內閣制,明仁宗、明宣宗時期內閣地位提高,但是內閣仍然不同過去的宰相,對此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內閣不是中央一級正式行政機構B 不能統帥六部百司C 職權始終不明朗 D 只能秉承皇帝旨意辦事13(2019年福建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高三第二次聯考)“雍正四年初有軍機處時,僅為西北兩軍設,皇帝命其便利隱秘,但其權仍小至雍正八年時專管軍務,而十年成立軍機處時已要求知會各省。”軍機處職能的變化表明( )A 取得與內閣相當的地位B 皇權專制逐步被弱化C 避免了大臣的專權亂政D 逐步成為了中樞機構14明朝自宣德以來,中央機構互相傾軋。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內閣,令大學士楊士奇等對題奏本章擬出處理意見,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擬走向制度化。這主要反映了( )A 內閣地位逐漸提高B 明英宗時期初設內閣C 廢丞相后政治腐敗D 內閣成為法定的中央決策機構15清代的地方行政體制可分為內地和邊疆兩種類型。內地除京畿和直隸外,均設省管理,按省、道、府、縣四級政制進行劃分,省的最高軍政長官是總督和巡撫,有很大權限。少數民族地區,采取不同辦法進行管理。這反映了( )A 中央對基層的控制弱化B 地方權力結構清晰C 循俗施政,統一多民族國家最終形成D 近代地方行政體制基本形成16明初廢丞相設內閣,明朝后期出現宦官、內閣首輔專權等現象,對其主要原因的解釋最準確的是( )A 皇權至高無上B 閣臣,司禮太監權力大C 皇權漸趨衰落D 首輔權力失控17某中學歷史興趣小組對中國古代政治發展史進行了探究,并準備撰寫歷史小論文。下列擬定的論文標題中,出現錯誤的是( )A 趣談周公與宗法制B 簡評秦朝御史大夫的監察職能C 論隋唐三省六部制對中國歷史的影響D 論清代丞相與軍機大臣的權力制衡18你知道和珅嗎?號稱“貪污之王”的軍機大臣和珅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軍機處設置于( )A 順治時期 B 康熙時期 C 雍正時期 D 乾隆時期19在論述古代明朝中央機構時,著名史學家錢穆說:“有卿而無公,成了一個多頭政府?!毕铝惺穼嵟c該朝代相符的是( )A 西南地區開始進入中央版圖B 設十三州部加強對地方的管轄C 西藏屬于宣政院管轄D 宦官參政導致政治日益黑暗20明朝的內閣距離皇帝寢宮1000米,清朝的軍機處距離皇帝寢宮只有50米。政務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寢宮的這一過程,從本質上體現了( )A 皇宮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 政府行政效能不斷降低C 相權的不斷加強D 君主專制的不斷強化二、非選擇題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付門下?;蛴形串?,則門下繳駁,又上中書,中書又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又下門下。若事可行,門下即下尚書省。尚書省但主書填“奉行”而已。朱子語類材料二:安撫司掌一路兵民之事都轉運使掌經度一路財賦凡吏蠹民莫,悉條以上達,及專舉刺官吏之事。提點刑獄使掌察所部之獄訟而平其曲直凡禁系淹延而不決,皆劾以聞,及舉刺官吏之事。提舉常平司掌常平、義倉、免役、市易、坊場、河渡、水利之法皆總其政令,仍專舉刺官吏之事。宋史卷一六七辭官志材料三:據史料記載,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內平均每天批閱奏章二百多件,處理國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無輔臣”。材料四:人嘗謂輔臣(內閣大臣)擬旨,幾于擅國柄,乃大不然。見其所擬,帝省攬竄定,有不留數字者。雖全當帝心,亦必更易數字,以示明斷。有不服意,則駁使再擬,再不符意,則譙讓隨之矣,故閣臣無不惴惴懼者?;拭鞔笳浾埢卮穑海?) 據材料一,指出在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部門官員的意見,試評述此舉的意義?(2) 據材料二可知,宋代“路”的常設有安撫司、轉運司、提點刑獄司、提舉常平司等,依據所學知識并結合材料,分析宋代地方管理機構的特點。(3) 材料三中提到的大量奏章送達皇宮的原因是什么?明成祖又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4)結合四段材料,簡述我國中央集權制度的主要特點、基本矛盾和發展趨勢分別是什么?答案1B2B3B4D5B6D7A8A9A10D11B12D13D14A15C16A17D18C19D20D21(1)包括了皇帝和中書省、門下省長官的意見。意義:丞相的權力一分為三,且分工明確,互相牽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皇權。(2)地方管理機構實行分權,機構之間分工明確;互不統屬,互相牽制,且直屬于中央。(3)朱元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