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科教育論文-關于語言學的若干思考每個人說話都是自由的,但不能把我看書說成書看我,不能把失去生命這意思說成(活),這是為什么?思考:雖然每個人說話都是自由的,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思想,但是有一點可是大家都要遵守的,那就是運用詞語組成句子,必須遵循全社會統一的規則,選擇什么樣的語言形式代表某個意義,也得全社會約定俗成,不能個人任意更改。否則語言就不成其為交際工具了,別人也無法聽懂你的話,社會將亂成一鍋粥。只要想象一下,一個不會外語的人到國外生活所遇到的窘迫尷尬,就知道遵循規則的重要性了。“約定俗成謂之宜,異于約則謂之不宜。”語言符號的語音形式與語義內容沒有必然的聯系,它們的結合完全是由社會約定俗成的。比如我們平時說話的語序、語義及語法也是由社會”約定俗成”的。雖然我們說語言具有任意性,這種任意性原則又是不可動搖的,但是任意性并不意味著語音形式完全取決于說話者的自由選擇,更不是指人們對語義內容可以隨意理解。語言的任意性它只是身我們表明,語音形式和語音內容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系。而且,一個符號在語言體系中確立之后,個人是不能隨意更改的,它對使用者來說是強制接受的。如果不經過重新約定而擅自更改,異會使符號失效,使語言難成為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何況符號本來異是約定的,語言也是如此,只要大家認可,異無所謂好壞,因而也就沒有隨意變更的必要,更不能依自己的意愿而改之。事實上任何社會的現在或過去,都只知道語言是從前代繼承下來的產物而照樣加以接受。我們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隨意改變像語序、語義、語法、語音等這些社會約定俗成的東西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基于上述道理,我們是不能把“我看書”說成“書看我”,也不能把“失去生命”這意思說成“活”,假如我們把語言的任意性理解成可以隨個人意志而改變的話,把“我看書”說成”“書看我”,把“失去生命”說成“活”,就會造成交際上的大混亂,難以滿足人們交際的需要。兩個人在爭論語言和思維的關系。一個人說先有語言,因為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沒有這個工具就無法思維;一個人說是先有思維,因為語句是思維的成果,沒有思維,人們就無法把散沙一樣的詞語組合成句。誰的觀點正確?為什么?我認為這兩個人的觀點都不正確。思維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講起語言和思維的關系時未免太抽象,有人會問:聾啞人不會語言,但他沒有思維嗎?我們說語言和思維之間的聯系非常緊密,水乳交融,無法分割開來,如果我們結合語言和思維的緊密關系來認識,對于這個問題就不難作出正確的解釋。兩個人的話看似有理,但由于割裂了語言和思維的關系,所以都是無理的,都是片面的。首先語言和思維是互相依存的,各以對方為自己存在的條件;語言是思維的工具,語言離不開思維,思維也不能脫離語言;如果沒有思維,沒有思想,人際間的交流就無從談起,語言的存在也失去了任何的意義。其次,語言和思維的發展程度是相互適應的,相互一致的;有什么樣的思維水平,就有什么樣的語言水平,就有什么樣的語言水平,有什么樣的思維水平,不可能一個社會發展到語言和思維脫節的地步,語言水平很高而思維水平很低,或思維水平很高而語言水平很低,這都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語言和思維是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離不開語言,同時語言也離不開思維。二者如影隨形,誰也離不開誰。一方面,沒有語言,思維活動無法進行,思維成果無法表達,思維實際上翼不可能存在;另一方面,語言作為思維的工具,只有具有思維活動,只有在思維過程中運用才有存在的意義,如果沒有思維活動,無所謂交際和思想,語言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沒有必要存在了。所以語言和思維是相輔相成的,二者各以對方為存在條件。思維必須在語言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哪里有思維活動,哪里就有語言活動。人類不僅在相互交際時需要語言,需要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通過語言了解別人的思維。即使是思維的時候,在形成思想的時侯,在沉思默想的時候,也需要語言,離不開語言。因此,語言不但是交際的工具,而且也是思維的工具。人類思維的過程需要語言,思維的成果也需要運用語詞把它包裝起來,把它固定下來,展示出來,沒有語言,沒有句子,概念也就無所依托,推理也難以進行,思維恐怕也不存在。所以語言在思維過程中具有很大的作用,既參與形成思想,又參與表達思想。語言是思維最有效的工具,人們用語言進行思維,面思維則在語言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如果沒有語言,思維活動不能進行,思維成果也無法表達。總之,思維和語言沒有什么先后的問題,是同步發展的,是互相適應的。語言的思維形影相隨,互相依存:思維是語言通向現實的橋梁,而語言則是人類進行思維的工具。我們可以說,語言是觀察思維方式的窗口,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唯一的窗口。語言與思維是緊密聯系的。最后我用古人的一句話來形容二者的關系: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人類選擇語音作為語言的形式,同其它形式相比,語音形式有什么優點?思考:第一,因為語音形式使用方便,人人都具備發音器官,可以隨時隨地發出表示各種意義的音來,而不必借助身體以外的東西做形式,因此人們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語音形式表達意義內容,不需要任何附加設備,使用起來既方便又快捷;第二,語音形式的容量大,它的各個單位通過排列組合,可以組成不同的音節,表示各種各樣的意義,無論是簡單的意義還是復雜的意義,語音都能表達。一種語言一般只有幾十個音,就可以任意排列組合,表達思想;而且,用嘴說話還不影響手腳的活動,在勞動的過程中,有聲的語言不會因為距離和光線而影響交際溝通。所以人類語言一開始就是有聲語言,而不是無聲的手勢之類。漢字能否改革為拼音文字?思考:漢字目前還不能改革為拼音文字,這是因為:第一,漢字的語素音節文字體系基本上符合漢語的結構特點。漢語音節結構簡單,詞形簡短,同音語素和同音詞很多,漢字在書面上可以有效地區別同音詞,而用拼音文字無法區別,例如新華字典中“至、質、置、志、致、智、稚、痔、擲、峙、滯”等四十多個字形差異很大的漢字,讀音完全相同,假如用拼音文字來記錄這些語素,只能拼成zhi或加上聲調寫成第四聲的,仍然沒有字形上的差別,混同的可能性異增大了,例如“公式-公事-工事-攻勢”四個詞讀音一模一樣,用漢字記錄,字形上很容易區別開,用拼音異都是一樣,無法區雖,將會給閱讀帶來很多的麻煩;漢語方言分歧,差別很大,而由于漢字同語音聯系不是很緊密,記錄漢語,那么各個方言按方音近近拼寫,詞形上區別非常大,別的方言區的人根本異看不懂,文字無法以起到溝通交際的作用,拼音文字無法適應漢語方言分歧的特點。第二,漢語語素數量比音節數多,漢字能區別同音語素。漢字與漢語的特點是相適應的,用漢字記錄漢語正好,比如漢語語素基本上都是單音節的,一個語素一個音節,而漢字也是表示音節的,一個漢字一個音節,這正好同語素的特點相適應;漢語是孤立語,主要通過詞序和虛詞表示語法意義,沒有詞形變化,而寫法上固定的漢字也是適應漢語的這個特點。第三,漢民族文化是漢字的根,漢字是漢文化的一部分,除了記錄漢語,還有許多獨特的功能,比如書法、篆刻、對聯、回文詩等,都同漢字的特點密切相關,保留漢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玻璃制品市場推廣策略考核試卷
- 紡織面料色彩搭配技巧考核試卷
- 液化石油氣行業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應用考核試卷
- 碳排放減少與碳配額管理考核試卷
- 游樂設施項目管理中的團隊溝通考核試卷
- 石材表面處理技術更新考核試卷
- 紡織品的可持續材料開發考核試卷
- 米、面制品消費行為分析考核試卷
- 電動機在不同負載下的性能評估考核試卷
- 景德鎮陶瓷職業技術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史四明清文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員工面試登記表通用模板
- 部編版2022-2023學年六年級下冊期末語文升學分班常考易錯題模擬試卷(二)含解析
-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制講座稿
- GB/T 819.1-2000十字槽沉頭螺釘第1部分:鋼4.8級
- GB/T 32249-2015鋁及鋁合金模鍛件、自由鍛件和軋制環形鍛件通用技術條件
- GB/T 25179-2010生活垃圾填埋場穩定化場地利用技術要求
- GB/T 18705-2002裝飾用焊接不銹鋼管
- GB/T 12706.2-2020額定電壓1 kV(Um=1.2 kV)到35 kV(Um=40.5 kV)擠包絕緣電力電纜及附件第2部分:額定電壓6 kV(Um=7.2 kV)到30 kV(Um=36 kV)電纜
- GB 4351.1-2005手提式滅火器第1部分:性能和結構要求
- GA/T 850-2009城市道路路內停車泊位設置規范
- 顯微鏡檢驗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