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論軍樂的歷史與發展目 錄第1章 軍樂的發展歷史概述第2章 各國軍樂簡要介紹第3章 軍樂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及未來發展展望 第一章 軍樂的發展歷史概述圖1愛丁堡軍樂節軍樂是由銅管樂、木管樂、打擊樂組成的,以集體合奏為主要表演形式(還有重奏、齊奏和獨奏),氣勢恢弘壯觀,樂曲渾厚流暢,給人以強烈感染和鼓舞的一種高雅音樂藝術。軍樂藝術在歐洲各國和澳大利亞等世界各地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許多國家每年舉辦軍樂藝術節或軍樂藝術盛典活動,英國愛丁堡軍樂節已舉辦50多年。 我國的軍樂藝術已有百余年歷史。1. 中國軍樂發展歷史概述 1.1中國古代軍樂發展歷史概述我國先秦統治者重視禮樂建設,至周代,已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
2、禮樂體系。然此時,軍中用樂還未獨立成為這一系統的分支。目前所見到的關于“軍樂”的較早記錄是漢代蔡邕的禮樂志,在先秦典籍中,未見“軍樂”一詞。但這并不代表先秦不存在軍樂。軍中音樂的使用早在漢之前即已開始。在先秦各類戰爭中,音樂是不可或缺的,戰前音樂的一個重要用途即對敵方的聲討、威懾。另一個重大作用是充當戰勝后的凱歌、凱樂。先秦時代,軍樂還不是一個獨立的概念,在音樂系統中也不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分類。它的各個組成部分分散在其它的音樂分支中。自周以降,歷秦入漢,軍樂歌辭創作、保存發生了許多變化,其表現為1.軍樂獨立性的增強:到東漢末,軍樂已成為一個獨立的群類,軍樂歌辭有了專類的記錄加以保存。2.樂器的
3、變化:先秦軍中樂器多為擊打樂器,兩漢之際,吹樂器加入了軍樂樂器。3.用途的拓寬:兩漢軍樂除了其本身實用用途之外,更多增加的是人事方面的功用,如給賜、游行等等。至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更多的文士加入這一創作隊伍,軍樂歌辭更是呈現一派勃勃生機。到了隋、唐、宋朝,鼓吹軍樂有了長足的進步。樂器的種類也豐富,音樂配屬也清晰地分出若干吹奏聲部,并在陣列禮儀等方面有一整套的統一規則。在唐宋這一中國歷史發展的鼎盛進期,帝王的儀仗隆重無比,僅鼓吹軍樂一項,動轍千人,令后人望塵莫及。到了明清更為聲勢浩大。但是隨著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八國聯軍的入侵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開展,中國鼓軍樂以它固有的殘存弊端終于被西洋軍
4、樂無情地取代,結束了它那漫長的一生。 1.2中國近現代軍樂發展歷史概述光緒二十五年,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聘來一個德籍顧問,在他的建議下把軍隊里所有的長號筒換成西洋喇叭,編制號譜,同時,招收聰慧青年數十人,加以訓練,組成了一個軍樂隊。于是,中國的近現代軍樂有了一個新的開端。 李映庚收拾歷年舊稿加以整理,分為四卷,題名為軍樂稿。軍樂稿是我國近現代軍事史上第一部軍樂專著。這部曲集以其民族特有旋律激勵斗志,振奮軍威,為反抗帝國列強的侵略起到了積極作用。蔣介石也十分重視軍樂在軍隊里的作用。抗戰前,曾呈準由軍政部組設軍樂研究會,從事樂譜、號譜研究與整理,并設干部訓練班,將全國軍樂、軍號干部分期集訓。國共
5、內戰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收編了部分國民黨軍樂隊,最早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就是由南昌起義后一些國民黨軍樂隊里的成員收編組成的。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后,中國軍樂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1952年7月10日,在北京市東郊,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誕生。軍樂團以華北軍區軍樂隊為主干,又集中了全國各大軍區的演奏精英,人數達1500人,是軍樂團歷史上人數最多的時期。現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隸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是每年投入巨額資金培養的世界級軍樂團。隨著演奏技藝的專業化,軍樂團的身影開始在各種類型的音樂會上出現,并多次獲得各類音樂比賽獎牌。中國的軍樂發展也已經跨入了世界軍樂的先進行列當中。2. 西方軍
6、樂發展歷史概述現代軍歌與軍樂的主流是以西方近代發展而來的音樂流派為主。簡單的概括;西方軍歌與軍樂起源于13世紀,開創于15世紀,發展于17世紀,成熟于19世紀,普及于20世紀,現代21世紀則拓展成一種普羅大眾的通俗文化音樂。目前已知最早的文書紀錄是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有關軍樂團與合唱團的官方史書紀載。這支軍樂隊才是現代銅管軍樂隊與步操樂隊最初的雛形模式。奧斯曼土耳其軍樂隊所使用的樂器型式與編組方式是近代軍樂隊的先驅。 西方基督教文明雖然承襲了古希臘與古羅馬文明,但其軍歌與軍樂的發展卻與上述的兩個文明沒有直接關聯,現代西方軍歌與軍樂初始發軔于13世紀十字軍東征時期,在14世紀初十字軍雖
7、然已經沒落,但帶給社會沖擊的效應卻正在發酵,此時人民擁有較大的經濟與經商往來的自主權,經濟與思想逐漸萌芽開化的民間產生了一種新興的行業,即為中世紀雜耍團的崛起。雜耍團是歌詠十字軍東征的英勇事跡與故事為主軸,所使用的樂器與樂曲也參雜了東方異國的風格與特色,尤其是14世紀開始興盛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影響甚深,東方異國樂器與樂曲對于當時民智尚未開化的西方群眾而言可說相當的驚奇與驚艷,這種街頭表演型態被視為是西方近代征戰軍樂與現代軍歌與軍樂的起源。17世紀是歐洲文藝復興發展的末期,隨著歐洲文明的逐漸強盛壯大,西班牙帝國與大英帝國的崛起與海權的擴張,葡萄牙與荷蘭的全球海上殖民貿易等,歐洲軍樂也有著長足的
8、飛躍進步,原本只是作為行軍戰斗信號樂曲的軍樂,也因國際之間交流的頻繁,為了展示國家實力與外交武力的威嚇,軍樂開始成為軍團的代表性圖騰,也是諸侯王室與權貴的圖騰象征,甚至更提升到了國家層級的圖騰象征。此時西方軍樂不再局限于征戰信號曲,也擴展到了軍禮檢閱與皇家禮儀的層次,樂曲的繁復形式與樂器的種類也有所增長,并加入了許多新的元素與獨創的風格。 歐洲自17世紀軍樂大革新開始,到進入19世紀后已經發展出一套完整且復雜的成熟系統,19世紀的百年間是西方軍樂成熟壯大的時期。因歐洲大陸是眾多列強爭霸的時代,每個主要列強都有興亡史,也都有自己的一套獨立思考模式與發展方向,不能一并而論。西方軍樂凌駕于世界成為主
9、流,西方文明站在世界的頂端。第2章 各國軍樂簡要介紹1蘇聯/俄羅斯軍樂前蘇聯和俄羅斯的軍樂是世界軍樂中的一朵奇葩。在世界軍樂史上占有重要和輝煌的一頁。它向來給人以氣勢恢宏的感覺內涵充滿著力量、向上、堅毅和奮進。前蘇聯軍樂的巔峰是衛國戰爭時期的作品,它與帝俄時代的進行曲風格完全不同,后者很華麗,但沒有那種精神內涵。在這片誕生過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維奇等偉大的音樂家的國度里。它的每首軍樂幾乎都很經典。大氣磅礴,渾實厚重,振聾發聵,鼓舞斗志。其永恒的旋律至今為人們所銘記。美國時代周刊發表過一篇研究蘇聯政治和社會問題的專論。它開宗明義第一句話是“盡管我們并不認同蘇聯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但我們卻不能不
10、承認:她的詩歌和音樂是首屈一指的”。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向斯拉夫人告別,喀秋莎,神圣的戰爭,蘇軍之歌,萬歲,我們強大的祖國等等,不勝枚舉,再次僅作簡要分析。向斯拉夫人告別是最為經典的俄羅斯軍樂,是一首沙俄時代古老的士兵進行曲。沒有歌詞,但由于其雄壯的氣勢、昂揚的節奏、激昂又略帶憂傷的典型的俄羅斯情緒風格,再加上旋律流暢易記,很快便在俄羅斯及巴爾干地區迅速傳播開來。巴爾干戰爭及一戰期間這首曲子不僅在俄羅斯迅速地獲得了知名度。曾送一支又一支團隊開赴第一戰前線,且受許多外國軍人的喜愛:保加利亞、德國、奧地利、挪威、羅馬尼亞、法國、瑞典、南斯拉夫以及其它若干國家的軍樂隊都曾演奏過這支進行曲。喀秋莎是一首幾
11、乎所有中國人都知道并喜愛的蘇聯歌曲。這首歌曲誕生于前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結構簡明,曲調流暢,感情真摯,朗朗上口。它是一曲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中流淌在紅軍戰士情感深處的心曲。至今不僅在俄羅斯,而且在中國仍膾炙人口,廣泛流傳。神圣的戰爭是響應偉大的衛國戰爭的第一首歌曲。在蘇聯歌曲編年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被譽為“蘇聯衛國戰爭的音樂紀念碑 這首歌有一個特色:在節奏上是三拍子寫成,卻具有隊列進行曲般的二拍子的特征。這首激揚的旋律不僅道出了所有蘇聯人奮起反抗的心聲!也深深打動了維護世界和平的每一個人豪邁的獻身激情、同仇敵愾的英勇氣概。天地也為之悲憤!為之轟鳴!今天我們欣賞前蘇聯歌曲不僅是源于它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12、、厚重的文化品位,也不僅是對過往時代的追憶。更多的是對它蘊含的我們曾經擁有一種對于過去美好的懷念。對于蘇聯這個名詞我們也許會漸漸忘記,但是樂曲的永恒的旋律會被我們銘記!2西歐及美國軍樂2.1美國軍樂美國軍樂是在自己特殊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發展起來的,同時它也極其鮮明而深刻地表現出美國的民族精神。一般說來,18、19世紀的美國,包括交響樂在內的大多數嚴肅音樂都是從歐洲引進的舶來品,而軍樂卻是個例外。19世紀中期以后,軍樂是作為本土流行音樂的一種形式,隨著迅猛發展的經濟在美國的廣大城鎮和鄉村蓬勃地發展起來。美國軍樂的發展是跟美國的經濟、政治和軍事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并且與美國的經濟、政治和軍事的發
13、展水平基本上是平衡的。軍樂跟文學一樣是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從軍樂的發展中同樣可以折射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軍事生活。國家的統一,西進運動的成功以及海外擴張的成功,以及金元帝國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實力,使美利堅民族的征服精神極大膨脹。美國人的精神和情緒,在軍樂華盛頓郵報、自由之鐘、星條旗永不落、艦長進行曲和越過海洋的握手等曲目中,找到了最好的表現形式。在艦長進行曲和越過海洋的握手中,高、中、低音部和聲和對位和諧,能聽到高音旋律的起伏和低音旋律的渾厚,同時也仿佛看到一艘艘巨艦不停地鼓浪向前。征服大海的驚天動地的搏斗轉化成了輕松和浪漫。美國的開拓是帶著微笑的,仿佛世界對于他們從來就沒有
14、什么挫折和困難。在展開的旋律中,甚至可以感受到黑人踢踏舞的節奏。星條旗永不落是一首典型的美國頌歌。樂曲的前部搬出“美國”這一生動精彩的亮相,到樂曲的中部展現出對美國創業輝煌的夸耀,再到樂曲后部的高潮,將高中低各聲部一起加入,組合成氣勢宏偉的多元“大合唱”,表現對美國未來的暢想,整個樂曲如此巧妙銜接,渾然一體。特別是高飄在主旋律之上的短笛的華彩,可以想象美國人樂觀的口哨。星條旗永不落,問世于19、20世紀之交,表現了美國要成為世界霸主的急切自我宣泄。美國軍樂是美國歷史和社會生活的產物。作為美國文化和美國民族精神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深深根植于美國的土壤之中,并且生長得枝繁葉茂,開出絢麗之花。2.2
15、英國軍樂 英國是把現代西方軍樂推廣到世界各地最有力的推手,尤其是進行曲式的軍樂,一方面是英國海權的強盛,另一方面是英國最重視軍禮與閱兵方面的進行曲軍樂。 雖說英國是推廣西方軍樂最強力的推手,但卻又不是軍樂大國,比起歐陸諸列強來說差的很遠。英國立國精神向來是以注重傳統與傳承而著稱,英國相對其他歐陸國家的政經社會從沒有快速變革的情況發生,而是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變革,因此英國軍樂保有一種所謂的舊歐陸傳統模式,就是軍樂曲的多取材來自于民間的民俗、宗教、戲劇、流行等等樂曲。作為工業革命的發起人,不能說沒有朝氣。著名的像威風堂堂進行曲被改編成軍樂后并由皇家部隊軍樂團來演奏時,整個倫敦傾城沸騰,足可視為英國
16、開拓精神的絕好體現。塞弗恩組曲表現昂揚奮進,給人以極強的信心和鼓舞。蕭伯納甚至曾做出這樣的評價:“當我所有的劇本都遭到詛咒并被拋棄的時候,它將會挽救我的聲望”。 但大英帝國的開拓精神跟美國人比起來,或許說,美國人更有朝氣。原因就在,作為英國帝國的開拓精神跟美國人比起來,或許說,美國人更有朝氣。原因就在,作為英國人后裔的美國人,自來到新大陸后,就在一個更加自由的競爭和發展環境中成長,所以,英國人身上所帶的種種“規矩”枷鎖在美國人那里是沒有的。美國人是在沒有皇權和貴族特權約束的環境下發展的,所以更有青春的開拓的朝氣。對此,只要聽一下蘇聯的軍樂,就能獲得這種印象。而英國軍樂的宏大音響中,更多感受的是
17、日不落帝國昔日的輝煌、尊嚴和榮耀。如伯吉上校進行曲就很好的體現了這一特征。2.3法、德、奧地利等國軍樂法國是歐洲列強舉行閱兵式最熱衷的國家,自19世紀以來每年都會舉辦盛大的國慶日閱兵,由于閱兵式的盛行,使得原本在波旁王朝時期注重軍禮儀式的進行曲軍樂為主流的皇家華麗氣派,整個轉變為法國大革命之后講究激昂雄壯的全民閱兵式進行曲風格,這個新開創的風格是法國獨有的原創軍事音樂形式。但法國社會政治環境的多變和藝術創作環境的多元化極大地制約和影響了軍樂發展及其精神。政權的不斷更迭和權力的不斷分裂,無疑影響到法蘭西精神的表現的統一和集中。極其復雜紛亂的政治環境給作曲家和軍樂手造成困惑,導致軍樂表現民族精神的
18、多向耗散。軍樂,在與眾多的藝術種類及其形式的競爭中,在整個藝術領域向現代藝術傾斜的潮流中,特別是在法國音樂藝術向歌劇和交響樂浪漫王國傾斜的條件下,使得軍樂這一需要音樂天才巨匠的地方無人暇顧,這是法國缺少風靡世界純粹軍樂精品的原因之一。今天所能聽到的優秀法國軍樂,主要是伯遼茲、比才等人的交響樂和歌劇片段改編的軍樂進行曲,如拉科其進行曲、卡門序曲之類。這種軍樂不免有戲劇性的張揚之嫌。像桑布雷穆斯軍團進行曲這種能夠體現法蘭西奮進精神因素的純粹軍樂極為少見。德國軍樂充滿激情與理性。它既與德國的政治、軍事、經濟緊密相連,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德國的哲學和文學傳統的影響。像老朋友進行曲,其樂句方整,強拍回旋,令
19、我們仿佛在聽配有優美旋律打著德語重音的演講,述說德國軍人的榮耀。德國人的誠實和熱情、豪爽和嚴謹,都體現在樂曲之中了。在國歌德國至上中,旋律進行的層層推進,可謂用樂曲表達的黑格爾邏輯學和法哲學,同時又融入了若干貝多芬式的激情。“國家是倫理理念的現實”(黑格爾語),或許說,軍樂正是由這種理念產生的情感最佳表現形式。但也正像黑格爾認為普魯士王國的君主制度是人類社會的頂峰一樣,任何德國的政治制度都可能被說成是最好的,像納粹黨徒制造的法西斯專政,也可以被認為是“倫理理念的現實”,以致把德國人推上罪惡的戰爭之路,使本該是弘揚民族精神積極因素的軍樂也走到了極端。在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軍樂曾作為
20、宣揚日爾曼種族優越論的工具,給德國軍樂史留下糟糕的一章。奧地利軍樂,在某種意義上跟德國軍樂是一個系列。共同的德語和相鄰的地域使兩個國家的精神情緒有一種天然的血緣關系,兩國的音樂交流自莫扎特、貝多芬時代起就已成為傳統。在歐洲近代史上,奧地利為擠入強國行列,對外開戰頻繁,統治者十分推崇軍樂。除了管弦樂等體裁改編的軍樂曲,如人們所熟悉的拉德斯基進行曲、舒伯特的軍隊進行曲等作品而外,著名軍樂指揮約瑟夫弗蘭茨瓦格納(18561908)創作的雙鷹旗下,可謂表現奧地利昂揚進取精神的一個典范。奧地利軍樂一般是優美有余,威壯不足。拉德斯基進行曲可以說是一種凱旋的陶醉,軍隊進行曲似乎是帝國皇家衛隊一次清晨的行進操
21、練。而輕騎兵序曲(蘇菲曲)更像一次戲劇化的瀟灑出征。這種“軍樂”的風格,更多的是輕巧、優美、典雅;可見,奧地利圓舞曲的韻律深深影響了進行曲,從而也減弱了軍樂的磅礴氣勢。3 中國軍樂中國古代和近代軍樂第一章已作介紹,不再贅述。主要介紹新中國以來中國軍樂的發展歷程。國共內戰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收編了部分國民黨軍樂隊,最早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就是由南昌起義后一些國民黨軍樂隊里的成員收編組成的。具有一定規模的軍樂團則出現在1938年延安的抗日大學第四期學習班的一個儀式上,有演奏軍樂、唱軍歌的會議項。1945年9月,晉察冀邊區在慶祝抗日戰爭勝利大會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任團長羅浪選定風風玲的曲調,將原
22、來只有旋律沒有和聲的簡單樂曲進行加工,采用中西樂器混編的樂隊齊奏,外加一面大鑼,在大會典禮上演奏效果較理想。1948年,羅浪將此曲正式改編成軍樂曲。開國大典的一個重要項目閱兵儀式,是我軍有史以來最盛大最莊嚴的一次慶典。來自各軍區、政府部門、藝術團體、高校的軍樂團一同參加了這次典禮。毛澤東在訪問蘇聯時,受到蘇聯軍樂團盛大的款待,深受震撼,回國后便指示大力發展軍樂事業。在文學藝術領域一貫堅決反對西化的毛主席,明確表示,對軍樂樂器的世界性特點以及軍樂團組織國際標準化的認同。中國軍樂在一定程度上因此也受到蘇聯軍樂風格的影響,例如摩托化步兵。進行曲、火箭炮兵進行曲、空軍進行曲、戰車進行曲、炮兵進行曲。這
23、幾首歌曲在風格上與蘇聯軍樂較為相似,節奏較快,震撼人心。中國軍樂也有部分軍樂用作禮儀場合。比如歡迎進行曲、歡送進行曲、運動員進行曲、團結友誼進行曲等等。這些軍樂大多較為情緒熱烈而歡快,表達了對賓客的熱情歡迎和誠摯友好的情感。中國軍樂大多比蘇聯和俄羅斯軍樂氣勢較弱,但氣勢較勝于歐美軍樂。在氣勢恢宏中又給人以細膩感,在歡快熱烈中又給人以莊嚴感。雄壯、磅礴的氣勢與明快、清新的風格并存。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在國家軍委的關懷下,演奏技藝日益提高,逐漸發展成十分健全的軍樂團體,并開始在各類禮賓、慶典、大會、運動會上嶄露頭角。隨著演奏技藝的專業化,軍樂團的身影開始在各種類型的音樂會上出現,并多次獲得各類音樂
24、比賽獎牌。中國的軍樂發展也已經跨入了世界軍樂的先進行列當中第三章 軍樂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及未來發展展望南昌國際軍樂節軍樂在社會生活中影響巨大。軍樂的特殊功能及其風格特點,就是表現和弘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開拓奮進及其勇武精神。這可謂軍樂的基本精神。軍樂的節奏,相對于其他器樂等音樂體裁較為單純,即典型的進行曲節奏,軍樂這種節奏的由來和基礎是以軍隊為代表的民族群體統一的行進步調。這種統一的步調節奏是應民族群體向同一目的地進發而形成的,所以具有天然的莊嚴性和神圣性。軍樂一般總是保持進行曲的速度和節奏演奏,仿佛一支隊伍一直在不可阻擋地行進,由此聯想到一個國家和民族在歷史進程中浩浩蕩蕩地前進。因此軍樂有著以
25、下幾個特殊的功能:第一,是表現與認識功能。軍樂中沒有那種靡靡之音,即使演奏那些低沉悲壯的樂曲,也絕沒有那種讓人們頹唐倒下的那種感覺。正是軍樂的這種獨特的表現,可以使人們獲得一種感受和認識,即感受和認識到某一國家和民族的軍事、政治和經濟力量之所在。軍樂是軍威和國威的最佳藝術表現形式。第二,教育培養功能。其一,教育人們理解莊嚴和神圣,理解昂揚和奮進,使人們從心底樹起一種敬軍、愛國的情感和理念。軍樂所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激情,使人們的心靈受到震撼。其二,培養人們的“尚武”精神、“武化”精神。所謂“尚武”精神和“武化”精神就是一個民族的勇武精神。勇武精神是民族精神體系構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要素。缺乏勇武精神的民族和文化是柔弱的、不健全的、不完善的。其三,是統一與和諧功能。幾乎聽過軍樂的人都有一種體驗:軍樂的宏大音響和磅礴氣勢一下會將你融進它創造的氣氛之中。軍樂在創造行進氣氛、檢閱氣氛和喜慶氣氛的過程中,協調了人們的情緒,統一了人們的步調,統一了人們的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