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廣東省寶安中學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廣東省寶安中學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廣東省寶安中學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廣東省寶安中學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廣東省寶安中學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廣東省寶安中學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齊民要術·卷八》記載了一種當時中原地區較流行的飲食羌煮法。就是選上好的鹿頭煮熟了,把那皮肉切成兩指大小的塊,再把斫碎的豬肉熬成濃湯,加一把蔥白和各種各樣的調味料,就用鹿頭肉蘸著肉湯吃。這反映了()A.肉食成為當時的主食 B.民族間文化的交融C.漢民族飲食的多樣化 D.食品加工具的科學性2.下圖是一幅政治漫畫,漫畫中赫魯曉夫對肯尼迪說:“為了維護和平,我們必須相互擁抱"。中間人物為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該漫畫表明A.古巴成為美蘇實現和解的紐帶B.蘇聯在危機處理中掌握主動權C.美蘇在危機中保持克制與妥協D.小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存困難3.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奇跡的時代,大車不需要馬拉,新聞通過環繞地球的電線一瞬間傳遍世界……請判斷這樣的生活最早應出現在A.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B.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C.新航路開辟時期D.第三次科技革命時期4.下列文件,規定了聯邦憲法和法律為美國最高法律的是A.《權利法案》 B.《獨立宣言》 C.《1787年憲法》 D.《1791年憲法》5.中國疆域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下列地區最早納入中國版圖的是A.西域 B.臺灣 C.西藏 D.東北6.—明朝為防沿海軍閥余黨與海盜滋擾,實行海禁。沿海人民生路被斷,于是與倭寇連結為亂。政府遣戚繼光等人平倭,同時逐漸放松對民間海外貿易限制,沿海形勢逐漸穩定。材料表明當時A.東南沿海的私商是倭寇主力 B.倭患隔斷了中外商品貿易C.政府失去對民間貿易的控制 D.政策轉變促成倭患的解決7.下表是歐美五國農業發展水平指數表(100=每個農業男工每年凈生產一千萬卡植物性熱量),據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A.工業革命與農業發展密切相關 B.英國失去“世界工廠”的地位C.美國的國際地位不斷上升 D.西方大國基本實現工業化8.為避免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禁軍將領篡奪皇位的歷史教訓,宋朝推行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文官體制 D.行省制度9.2009年6月11日美總統奧巴馬宣布,美國計劃在今后100天內創造或挽救60萬個就業崗位,將是7870億美元刺激方案實施頭100天所創工作機會的四倍。羅斯福新政時期相似的措施包括()A.整頓金融,恢復銀行信用 B.建立社會保障體系C.“以工代賑”,興辦公共工程 D.保障工人的經濟政治權利10.蘇聯自1928年起大規模進口機器設備,1932年蘇聯購買了世界出口機器總額的一半。但到1937年,蘇聯的機器進口量大幅減少,僅占機器需要量的1.9%。出現這一變化是因為A.西方開始對蘇聯實施技術封鎖 B.經濟危機沉重打擊了西方工業C.蘇聯工業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D.蘇聯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優越性11.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規定:帝國議會有權對由皇帝任命的宰相與政府的法案與政策表示反對或支持,而無權選舉或任命宰相及政府。這些規定A.使議會無法有效監督行政機構 B.使資產階級無法參與民主進程C.嚴重削弱代議制機構立法權限 D.體現了濃厚的軍國主義色彩12.18世紀中,因為黨派政治的影響,英國內閣大臣更加聽命于下院。所以,在國王任命大臣時,受議會支持的大臣往往會提出一些前提條件。1746年和1757年,喬治二世就不得不接受自己并不喜歡的大臣。這說明當時A.英國國王失去行政大權 B.議會有權任命內閣大臣C.內閣依舊為國王所控制 D.大臣已是議會的代言人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吳民生齒最繁,恒產絕少,家杼軸而戶纂組(編織)。機戶出資,織工出力,相依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謀夕,得業則生,失業則死……染坊罷而染工散者數千人,機房罷而機工散者又數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實錄》卷三六一材料二大戶張機為生,小戶趁織為活。每晨起,小戶數百人,嗷嗷相聚玄廟口,聽大戶呼織,日取分金為饔飧(飯食)計。大戶一日之機不織則束手,小戶一日不就人織則腹枵(空腹),兩者相資為生久矣!——[明]蔣以化《西臺漫記》卷四(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7世紀初蘇州絲織業中出現哪些新的經濟現象?結合所學,指出其產生的根本原因。材料三我國的傳統手工業,在鴉片戰爭后,受到帝國主義商品入侵的破壞,原來的資本主義萌芽也同歸于盡。但這一點,常是被夸大了。據我們考察,這種破壞,主要是在沒有資本主義萌芽的農民家庭手工業方面,尤其是手工棉紡業,而不是在獨立手工業方面。有人考察了32個傳統手工行業,鴉片戰爭后衰落的有7個,繼續維持的有10個,發展并向機器工業過渡的有15個,另外還有新興的手工行業11個。……近代紗廠,是另起爐灶,面粉廠就不完全如此,機器廠大部分是繼承來的,輪船業也有原來沙船業的資本。——摘編自吳承明《關于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幾個問題》(1981.05)(2)根據材料三,概括說明近代中國帶有“資本主義萌芽”的傳統手工業的發展情況。材料四資本主義萌芽問題的討論在中國由來已久,資本主義萌芽問題的討論開始于1930年前后爆發的社會性質的大論戰。馬克思主義學者鄧拓在1930年代撰文指出,在西方列強侵入以前,中國封建社會經濟結構內部已經產生“新的社會經濟系統的苗芽”。呂振羽、傅衣凌、侯外廬、吳承明等許多史學大家都對資本主義萌芽問題進行了嚴肅的史學研究。毛澤東在《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中作了經典性的闡述:“中國封建社會內……已經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如果沒有外國資本主義的影響,中國也將緩慢地發展到資本主義。”毛澤東的闡述奠定了今后討論的基調。吳承明指出:“二次世界大戰前,在國外,曾流行一種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停滯的理論。這種理論,多是基于西方資產階級的偏見”。“其結果,都是把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中國的近代化,寄望于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所以,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問題研究的開展就具有了一定的政治意義。——摘編自仲偉民《資本主義萌芽問題研究的學術史回顧與反思》等(3)根據材料四,指出影響“資本主義萌芽問題”歷史研究的因素有哪些?(4)你如何理解材料四中所說“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問題研究的開展就具有了一定的政治意義”?14.(20分)社會在流動中進步材料一西周以來通行世卿世祿制度,到戰國時已經受到很大沖擊……。新制度使一些出身低賤的人,……而成為將相。至西漢初年,布衣將相基本取代了世襲貴族主宰政治的局面。——摘自《高中歷史》第二分冊材料二社會流動是中國傳統社會的特色。社會流動可使低階層上升為高階層,農家子弟變為紳士,……貧窮而有才能的青年……使個人能力作最大限度的發揮,使各種制度有規律地運作,各級領袖能勝任地負責。——周榮德《中國社會的階層與流動》問題(1)戰國時期,哪些“新制度”可使“一些出身低賤的人而成為將相”?(2)促成“西漢初年布衣將相基本取代了世襲貴族主宰政治局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你認為在傳統社會中有利社會流動的最為有效的制度是什么?說明理由。(4)在中國傳統社會里,你認為能推動社會流動的還有哪些途徑?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據材料“當時中原地區較流行的飲食羌煮法。就是選上好的鹿頭煮熟了……就用鹿頭肉蘸著豬肉熬成濃湯的肉湯吃”可知,鹿頭煮熟是游牧民族的吃法,豬肉熬成濃湯是農耕民族的吃法,這體現了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飲食文化的融合,B正確;材料沒有體現肉食成為當時的主食,A錯誤;據上分析可知《齊民要術·卷八》體現的是民族融合,C錯誤;D與材料無關。2、C【解析】

根據材料“漫畫中赫魯曉夫對肯尼迪說”“為了維護和平,我們必須相互擁抱”“中間人物為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古巴導彈危機的解決,美蘇在危機中保持克制與妥協,故C項正確;古巴是美蘇的矛盾點所在,故A項說法錯誤;材料未體現蘇聯在危機處理中掌握主動權,故B項說法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古巴導彈危機的解決,是二戰結束以后的事件,故D項說法錯誤。3、B【解析】

材料內容反映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主要成就,不需要馬拉的大車應該是汽車,是內燃機車,新聞以電波的方式傳播,所以這都是第二次工亞革命的成就。故B正確。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把人們帶“入蒸汽時代”,排除A項;新航路開辟時期電線還未出現,時間不對排除C項;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排除D項。4、C【解析】

試題分析:《1787年憲法》規定實行聯邦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則,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政體。C正確。考點:17-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聯邦制度的確立【詳解】5、A【解析】

西漢朝廷在公元前60年建立西域都護府,標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答案為A;元朝在澎湖島設置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晚于對西域管轄,B錯誤;元朝對西藏地區行使行政管理權,晚于對西域管轄,C錯誤;明朝設立奴兒干都司管轄東北,晚于對西域管轄,D錯誤。6、D【解析】

根據材料明朝時期厲行行海禁,這導致了沿海居民生存困難,從而和倭寇勾結,在戚繼光等人平倭后,逐漸放松對民間海外貿易限制,從而使沿海形勢逐漸穩定,這種海禁政策的放松促成了倭患問題的解決,D項符合題意;東南沿海的私商不是倭寇主力,A項錯誤;明朝時期還有官方的對外貿易,B項表述錯誤,排除;C項失去表述錯誤,排除。故選D。7、A【解析】

根據材料數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中后期很多國家都處于工業革命時期,因此工業化帶動各國農業的機械化,促進了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即工業革命與農業發展密切相關,A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美國出口貿易額超過英國,英國逐漸喪失“世界工廠”地位,材料數據只是體現了五國農業發展水平指數,無法得出英國失去“世界工廠”地位的結論,B項錯誤;材料數據只是體現了五國農業發展水平指數,沒有體現美國國際地位,C項錯誤;材料內容體現了五國農業發展水平指數,沒有體現西方大國的工業化,D項錯誤。8、C【解析】

為了避免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禁軍將領篡奪皇位的歷史教訓,宋朝實行文官體制,防止武將篡權,故選C項;三公九卿制是秦朝中央官制,排除A項;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時出現的中央官制,排除B項;行省制度出現于元朝,排除D項。故選C。9、C【解析】

政府提供就業崗位,這一舉措在羅斯福時期是“以工代賑”,C正確;A是對金融領域的整頓,不能提供就業機會,排除;社會保障體系關照的是社會弱勢群體,不能直接創造就業,排除B;D是為了緩和階級矛盾,不能直接創造就業崗位,排除。10、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蘇聯工業化實現,從而減少了機器的進口,故C項正確;十月革命后,西方國家就對蘇俄進行了技術封鎖,故A項錯誤;1937年西方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正在緩解,故B項錯誤;機器進口量的大小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無關,故D項錯誤。點睛:本題解題時注意時間信息“1937年”,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蘇聯完成了工業化,因此減少了機器進口。11、A【解析】

材料“帝國議會”“無權選舉或任命宰相及政府”,說明議會無法有效監督行政機構,故選A;帝國議會有一定權力,說明資產階級有機會參與民主進程,B錯誤;材料并未涉及帝國議會的立法權限問題,排除C;材料沒有體現軍國主義色彩,排除D。12、D【解析】

根據材料,18世紀中期,受兩黨政治影響,英國內閣大臣聽命于下院,國王不得不接受自己不喜歡的大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說明當時大臣已經成為了議會的代言人,D項符合題意;國王接受自己不喜歡的大臣,不能說明其失去了行政權,A選項錯誤;英國議會無權任命內閣,B選項錯誤;喬治二世不得不接受自己并不喜歡的大臣與內閣依舊為國王所控制的說法矛盾,C選項錯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現象:出現新的經營方式,手工工場使用自由雇傭勞動進行大規模生產,被雇傭者按日領取工資。根本原因: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2)發展情況:鴉片戰爭后因西方侵略而受到破壞,有些行業走向衰落,有些繼續維持,有些則走向近代工業。(3)因素:特殊的時代環境、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領袖人物的理論論述等。(4)理解:中國在一定歷史時期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有力證明了中國古代社會并非長期停滯,有助于打破帶有殖民主義論調的西方中心論,提升民族自信心,也驗證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確性。【解析】

(1)現象:根據材料“機戶出資,織工出力,相依為命久矣”可知,出現新的經營方式;根據材料“染坊罷而染工散者數千人,機房罷而機工散者又數千人”可知,手工工場使用自由雇傭勞動進行大規模生產;根據材料“日取分金為饔飧(飯食)計。大戶一日之機不織則束手,小戶一日不就人織則腹枵(空腹)”可知被雇傭者按日領取工資。根本原因: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是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的根源。(2)發展情況:根據材料“我國的傳統手工業,在鴉片戰爭后,受到帝國主義商品入侵的破壞,原來的資本主義萌芽也同歸于盡”可知,鴉片戰爭后因西方侵略而受到破壞;根據材料“鴉片戰爭后衰落的有7個,繼續維持的有10個,發展并向機器工業過渡的有15個,另外還有新興的手工行業11個”可知,有些行業走向衰落,有些繼續維持,有些則走向近代工業。(3)因素:根據材料“資本主義萌芽問題的討論開始于1930年前后爆發的社會性質的大論戰”、“馬克思主義學者鄧拓在1930年代撰文指出”、“毛澤東的闡述奠定了今后討論的基調”可知,影響“資本主義萌芽問題”歷史研究的因素有特殊的時代環境、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領袖人物的理論論述等。(4)理解:根據材料“二次世界大戰前,在國外,曾流行一種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停滯的理論。這種理論……其結果,都是把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中國的近代化,寄望于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和材料“中國封建社會內……已經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如果沒有外國資本主義的影響,中國也將緩慢地發展到資本主義”可知,毛澤東認為中國在一定歷史時期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有力證明了中國古代社會并非長期停滯,有助于打破帶有殖民主義論調的西方中心論,提升民族自信心,也驗證了馬克思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