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州大姚縣大姚一中2025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縣大姚一中2025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縣大姚一中2025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縣大姚一中2025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縣大姚一中2025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縣大姚一中2025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有學者認為:荀子深刻地認識到,“禮”與“法”是治理國家、安定社會的兩大根本手段,于是立足于儒家的“禮治”,吸收、發揮法家的“法治”思想,使“禮”與“法”在政治和法律層面相互滲透,和諧統一。該學者認為荀子A.是法家學派的實際開創者 B.背離了孔孟思想的精髓C.吸收了諸子百家的有益學說 D.對儒學的發展迎合時代需要2.1819年在一位去世偉人的訃告中,對他的科技貢獻有著這樣的贊頌:“它武裝了人類,使虛弱無力的雙手變得力大無窮,健全了人類的大腦以處理一切難題。它為機械動力在未來創造奇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位偉人的最大貢獻是A.發明水力織布機B.改良了蒸汽機C.研制成了發電機D.發明了內燃機3.據《管子》載:春秋戰國時期,齊國都城臨淄的城市布局是“凡仕者近宮,不仕與耕者近門,工賈近市”;考古資料也顯示,洛陽東周故城內還有大量農業用地。這說明當時A.城市嚴格依據職業規劃布局 B.農業仍是城市重要經濟部門C.出現了后世坊市制度的雛形 D.城市職能以工商業經濟為主4.布爾什維克黨在《四月提綱》的指引下,深入工廠和農村,宣傳組織群眾認清蘇維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擴大黨在蘇維埃中的影響。布爾什維克黨的活動A.推動了兩個政權并存的出現B.推翻了羅曼諾夫王朝專制統治C.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D.響應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的口號5.“仁者,愛人”在孔夫子看來,“愛人”應始于愛A.君主 B.父母 C.兄長 D.夫妻6.英國經濟學家羅納德·科斯教授在解釋中國市場化過程時,認為中國的市場化變革是由體制外的邊緣革命推動的,如安徽風陽縣小崗村18家農戶一致同意分田單干,鄉鎮企業引進了農村的工業化,個體戶打開了城市私營經濟之門等。作者意在說明A.邊緣力量在政治變革中的強勢地位B.政府在經濟體制改革中處于被動地位C.民間力量推動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D.市場經濟體制是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7.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和思想家們并非不理解殘酷的命運和外部世界對人類創造的束縛。然而在他們看來,人類有能力獲得知識,而知識的效用在于它能讓人們變得“更為明智和幸福”。據此可知,文藝復興A.有利于推動科學的進步 B.繼承了古代人文精神C.喚醒了人類的自我意識 D.促進了藝術思想繁榮8.康有為曾言道:“思開風氣,開知識,非合大群不可……合群非開會不可?!绷簡⒊舱f:“自近世嚴禁結社,而士氣大衰,國之日孱,病源在此,故務欲破此錮習?!睋丝芍?,他們二人都主張A.召開國會商討救國方案 B.改良政治實行君主立憲C.引進西學破除理學傳統 D.興建學會宣傳救亡圖存9.1929年4月,紅四軍第四軍政治部在江西南部于都發布了134條標語,主要包括“針對國民黨以及帝國主義、共產黨和紅軍的性質及任務、目前時局、共產青年團和青年婦女以及商人和工人利益等等”。這些標語的發布A.有利于土地革命斗爭順利開展 B.壯大了反抗日本法西斯的力量C.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達到高潮 D.揭開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序幕10.如圖為某年“老新聞”目錄,同樣可以編入該目錄下的老新聞是A.中華民國新紀元B.討袁聲中之上海C.破天荒之工人總同盟罷工D.九國太平洋會議消息11.根據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規定,在聯邦議會的58個議席中,作為國家統一運動領導者的普魯士僅擁有17席。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普魯士有能力(14票足以否決議案)否決任何欲修改憲法等議案,但其他小邦也可以聯合以多數票確保自己的權利不受侵犯。這說明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A.通過行政機構設置維護中央集權B.在權力分配方面有聯邦主義性質C.力圖維護普魯士的核心領導地位D.保留了濃厚的封建社會主義殘余12.1985年,鄧小平指出:我國的對外開放政策是一項長期待久的政策。本世紀內不能變,下個世紀的前50年也不能變。50年以后又怎么樣?那時,中國同外國在經濟上將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千絲萬縷的聯系怎么能斷得了呢?他的這一觀點主要基于A.發展生產力 B.全球經濟的整體聯系性C.落實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基本方針 D.消除左傾錯誤思想的影響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材料一: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67年1月27日,美國“阿波羅1號——飛船模擬發射時失敗,3位宇航員喪生;1969年7月20日,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首次成功載人登月;1971年6月29日,蘇聯“聯盟號”飛船返回時密封艙漏氣,3名宇航員遇難。——摘編自盧順:《人類航空歷史上的災難》材料二:1970年4月13日,美國“阿波羅13號”飛船即將抵達月球時,氧氣罐爆炸,電源損壞,登月失敗?!教靻T首先感到極度恐懼絕望,后經過精密測算和細致分析,設計出返航方案。在“阿波羅13號”即將重返地球大氣層時,為防止出現任何可能的干擾,蘇聯關閉了境內所有與阿波羅計劃頻道相同的無線電通訊,同時派遣船只前往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共有12個國家提供了救援艦船和飛機,分布在美國軍艦未能顧及的海域內等候。最終,“阿波羅13號”成功返回地球,此次航天事故也被稱為是一次“成功的失敗”?!溃┒魉固厥范剂指瘛队羞@么多人吃不上飯,為什么還要探索宇宙》(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二戰后人類探索太空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如何理解“阿波羅13號”登月行動是一次“成功的失敗”。14.(20分)改革開放前后,農業農村的發展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如圖為1949—1978年我國農民人均收入增長情況示意圖:——據蔡繼明、劉瀾飆《中國三大階層的收入分配》材料二改革開放以來農民收入變化情況表——據《2004年中國農村住戶調查年鑒》(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改革開放前我國農民收入增長的特點并分析其基本原因。(2)結合所學知識,對材料二中的歷史現象作出合理的歷史解釋。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據題意可知,荀子主張禮法并用,這種思想迎合了當時的時代需要,故選D;荀子是儒家代表,排除A;荀子發展了儒家思想,并未背離孔孟思想,排除B;荀子主要是吸收法家思想,不是吸收諸子百家,排除C。故選D。2、B【解析】

此題由“1819年”時間和“它為機械動力在未來創造奇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兩處判斷為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解決了機械的動力問題的相關人物,應為瓦特改良了蒸汽機,推動了機械的普及,故B項正確;A是阿克萊特發明,不符合題意,排除;C和D都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發明和發現,排除。3、C【解析】

據材料可知,官員住在王宮附近,非官員和耕地的人住在城門附近,從事手工業和商業的住在市場附近,這與后來坊市制度類似,故C選項正確;A項“嚴格”說法片面,故A選項錯誤;材料內容沒有強調農業的主導性,故B選項錯誤;材料內容沒有體現城市職能,故D選項錯誤。4、D【解析】

《四月提綱》提出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的口號,布爾什維克黨宣傳組織群眾認清蘇維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擴大黨在蘇維埃中的影響,這是響應《四月提綱》提出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的口號,故D正確;二月革命后出現兩個政權并存,二月革命推翻了羅曼諾夫王朝專制統治,排除AB;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不符合題意,排除C。5、B【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孔子認為仁就是關愛他人,而孝悌為仁之本,故“愛人”應始于愛父母,故B項符合題意,AC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6、C【解析】

根據材料“安徽風陽縣小崗村18家農戶一致同意分田單干,鄉鎮企業引進了農村的工業化,個體戶打開了城市私營經濟之門”可知,作者認為民間的改革推動了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故C項符合題意;材料反映邊緣革命推動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無法體現邊緣力量的強勢地位,排除A;材料無法體現政府在經濟體制改革中處于被動地位,排除B;材料信息沒有涉及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排除D。【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安徽風陽縣小崗村18家農戶一致同意分田單干,鄉鎮企業引進了農村的工業化,個體戶打開了城市私營經濟之門”,緊扣關鍵信息并聯系所學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史實分析解答。7、A【解析】

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肯定獲得和使用知識會讓人們“更為明智和幸福”,這有利于科學的進步,A項正確;材料沒有古代人文精神及其對文藝復興的影響,B項錯誤;人類自我意識的覺醒與藝術思想繁榮等,在材料中沒有體現,CD兩項錯誤。8、D【解析】

康有為從正面論證創辦學會對啟發民眾、更新風氣的重要性,梁啟超痛陳近代嚴禁結社導致了國家的士氣大衰、國家孱弱的教訓,可以說明兩人都主張通過興建學會宣傳救亡圖存,D項正確;“召開國會”與“開風氣”、振“士氣”不符,A項錯誤;材料中未提及“改良政治實行君主立憲”的目標,也與“引進西學破除理學傳統”的說法不符,BC兩項錯誤。9、A【解析】

根據題意中的時間可知此時正處于土地革命時期,根據標語的內容可知這些標語的發布有利于土地革命斗爭的順利開展,故選A項;1929年中日矛盾尚未成為主要矛盾,壯大反抗日本法西斯力量的說法無從體現,排除B項;此時國民革命運動已經不存在,排除C項;揭開武裝反抗國民黨的序幕的是1927年的南昌起義,排除D項。故選A。10、C【解析】

由材料“山東問題”“北京學界之大舉動”可知反映了1919年的五四運動的背景和過程。五四運動期間,工人階級罷工,聲援學生愛國活動,宣告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故C符合題意;A是1912年,B是1916年,D是1922年,時間不符合,故ABD不符合題意。11、B【解析】

從材料中敘述的內容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國的憲法在規定權力的時候具有一定的制衡性,尤其是對于聯邦各地區的權力分配上體現出一定的聯邦特點,因此B選項符合題意;A選項錯誤,材料沒有說出具體的行政機構;C選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強調的是聯邦制;沒有封建社會主義殘余的說法,D選項排除。12、B【解析】

鄧小平的講話是基于當前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而提出的論斷,故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我國對外開放政策與世界的聯系,因此材料的主旨出發點與ACD三項無關,排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第三次科技革命;美蘇爭霸;人類探索太空的夢想。(2)失敗:“阿波羅13號”登月失敗,沒有完成太空探索計劃。成功:“阿波羅13號”成功返回地球,體現了人類探索未知世界、戰勝困難的勇氣;體現了世界各國面臨人類共同問題時團結合作的精神;為人類繼續探索太空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窘馕觥?/p>

本題考查二戰后人類對太空的探索,主要考查學生聯系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二戰后人類探索太空的背景,應當聯系所學從第三次科技革命、美蘇爭霸和人類探索太空的夢想等方面來回答。(2)從材料中的“美國‘阿波羅13號’飛船即將抵達月球時,氧氣罐爆炸,電源損壞,登月失敗”來看,登月行動確實失敗了。從材料中的“航天員首先感到極度恐懼絕望,后經過精密測算和細致分析,設計出返航方案”“共有12個國家提供了救援艦船和飛機,分布在美國軍艦未能顧及的海域內等候”等信息也可以看出其積極意義。據此回答“阿波羅13號”登月行動是一次“成功的失敗”。14、(1)特征:農民收入持續增加,但農民收入增長率呈現波折性發展趨勢。原因:新中國成立后,對農村經濟的調整推動了農民收入的持續增加;但是由于受左傾錯誤思想影響,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對農村經濟造成破壞,造成農民收入增長率下降。(2)解釋:實行改革開放后,我國對農村經濟體制進行了調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推動了農民收入的增加;同時伴隨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推行,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使農民收入呈現多元化特征【解析】

(1)特征:通過圖一可以看出,新中國成立后到改革開放前,農民收入持續增加。根據折線圖的關鍵點,如1956年、1962年、1964年來看,農民收入的增長率呈現出曲折發展的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