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拍背排痰定義目的、方法、注意事項及誤區_第1頁
臨床拍背排痰定義目的、方法、注意事項及誤區_第2頁
臨床拍背排痰定義目的、方法、注意事項及誤區_第3頁
臨床拍背排痰定義目的、方法、注意事項及誤區_第4頁
臨床拍背排痰定義目的、方法、注意事項及誤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拍背排痰定義及目的0102拍背排痰的方法(重點)拍背排痰的注意事項拍背排痰的誤區0304定義拍背排痰是一種常用的物理治療手段,通過有節奏地叩擊兒童背部,利用震動和氣流沖擊促進痰液松動和排出。排痰的重要性:痰液是呼吸道分泌物,及時排出,可減少痰液積聚在氣道內,減少感染,促進恢復。目

的松動痰液叩擊產生的震動,使黏附在氣管、支氣管壁上的痰液松動,脫離氣道壁,便于咳出。改善通氣功能減少痰液滯留,避免感染加重,促進呼吸通暢,緩解缺氧癥狀。預防并發癥通

過及

排出

液,

少因

液積

導致

肺部感染

、肺不張

等風險,

有助于兒

童的病情

恢復。拍背排痰的方法準備事項了解病情拍背排痰前,要了解兒童的病情,適不適合拍背排痰。準備工具準備適用于兒童工具,如拍背器、紙巾等,保證工具干凈、衛生。或可以用手叩擊,叩擊前將手清潔干凈。調整環境為患兒創造一個舒適、安全的環境保證拍背排痰過程中兒童不受到影響、甚至傷害。拍背排痰的方法一:兒童體位的選擇適合年齡較大或能夠自主坐立的兒童,身體微向前傾,雙手支撐在膝蓋上適合嬰幼兒,兒童輕輕趴在大腿上,頭部略低于胸部。力度輕柔,避免壓迫兒童腹部,造成不適。一歲以內嬰兒,嬰兒的頭部位于媽媽肩膀上,輕輕拍打嬰兒后背拍背排痰的方法二:叩擊的方法腕部發力叩擊部位杯狀手型五指并攏,稍向內合掌,形成空心狀,利用腕部力量進行叩擊,這種手法能夠有效松動黏附在氣道壁上的痰液。叩擊時以腕部為發力點,避免使用手臂或肩部力量,確保力度均勻且適中,以不引起患兒疼痛為宜,避免對寶寶造成不適或傷害。重點叩擊肺底部和中部,等聚痰液多的部位。叩擊時需避開脊柱、肩胛骨和重要臟器,如:心臟、肝臟和腎臟拍背排痰的方法禁拍肩胛骨脊柱。腎臟拍背排痰的方法三:叩擊頻率及時間●叩擊頻率:每分鐘70-80次·

時間:

清晨起床后(最佳)餐前1-2小時,餐后2小時每次7-10分鐘·每日次數:建議每天3-5次拍背排痰注意事項注意事項

:●胸部外傷、氣胸、肋骨骨折、胸腔出血或引流者禁忌拍背排痰。·

叩擊時密切注意患兒的反應,若出現咯血、頭暈、發紺及呼吸困難等現象,應立即停止叩擊,并及時就醫。·

叩擊后協助患兒漱口,詢問患兒有無不適,觀察痰液量、性質、顏色等。誤區誤區一

:誤區三

:拍背力度過大:有些家長覺得拍背力度越大,痰液越易排出,但實際上力度過大可能對寶寶造成損傷。正確方法是采用以寶寶舒適的力度叩擊。拍背位置不準確:拍背時避開心臟、脊柱、肩胛骨等關鍵部位,

重點叩擊肺底部和中部,確保痰液能夠有效松動。誤區二

:誤

四:拍背時間長:家長覺得排背時間越長,孩子好的越快,實際長時間拍背可能導致寶寶疲勞。

正確方法是每次拍背不用輔助措施:拍背排痰并非唯一手段,配合霧化吸入等輔助治療,能夠使得痰液更好的排出。時間控制在7-10分鐘。參考文獻:r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