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下冊 課外古詩詞之二_第1頁
九年級下冊 課外古詩詞之二_第2頁
九年級下冊 課外古詩詞之二_第3頁
九年級下冊 課外古詩詞之二_第4頁
九年級下冊 課外古詩詞之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古詩文積累

(九年級下

課外)

之二《南安軍》《別云間》《山坡羊·驪山懷古》《朝天子·詠喇叭》南安軍①

宋·文天祥梅花南北路②,風雨濕征衣。出嶺誰同出?歸鄉(xiāng)如此歸!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餓死真吾事,夢中行采薇③。【譯文】梅花嶺上的南北路口,凄風苦雨把征衣濕透。越過梅嶺誰與我同路,回到家鄉(xiāng)卻身為俘囚。山河將存在萬古千秋,城郭卻暫時落入敵手。餓死家鄉(xiāng)是我的愿望,夢里采薇在首陽山頭。

【注釋】①選自《文天祥詩集校箋》。南安,今江西大余。文天祥被元軍押解北行,路過此地。軍,宋代行政區(qū)劃名,與府、州、監(jiān)同屬于路。②梅花南北路:指經(jīng)過梅嶺。梅嶺,即大庾嶺,山下多梅樹,是廣東和江西的分界嶺。③采薇:周武王伐紂滅商,伯夷、叔齊(商末孤竹國君的兩個兒子)不食周粟,逃到首陽山,采薇而食,后來餓死。薇,一種野菜。文天祥到了南安軍曾絕食八天。【背景介紹】

帝昺祥興二年(1279年),南宋最后一個據(jù)點厓山被元軍攻陷,宋朝滅亡。

公元1278年,文天祥在廣東海豐北五坡嶺兵敗被俘,于五月四日出大庚嶺,經(jīng)南安軍(治所在今江西大余)時寫此詩。

后終絕食未果,過零丁洋被押解大都。【全詩主旨】

《南安軍》是南宋詩人文天祥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律詩。前兩聯(lián)敘述了行程中的地點和景色,以及作者的感慨,抒寫了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頸聯(lián)以祖國山河萬世永存與城郭一時淪陷進行對比,突出詩人對恢復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對元人的蔑視。尾聯(lián)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決心餓死殉國,完成“首丘”之義的心愿。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祖國山河依舊與城郭已面目全非進行對比,突出了詩人的亡國之痛,詩人對恢復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對元人的蔑視。化用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名句。對仗整飾,蘊蓄著極深厚的愛國感情和自信心。寫梅花不是實景,而是因梅嶺而說到梅花,借以和“風雨”對照,初步顯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用典:詩的尾聯(lián)用了周武王伐紂滅商,伯夷、叔齊不食周粟而采薇首陽山,最終餓死的典故。表達了作者絕不投降、取義成仁的節(jié)操和以死明志、誓死報國的愛國情感,顯示出了高尚的民族正氣。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出嶺/誰同出?歸鄉(xiāng)/如此歸!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餓死/真吾事,夢中/行采薇。抒寫了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兩“出”字和兩“歸”字的重復對照,本來可以回到故鄉(xiāng)廬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雖經(jīng)故鄉(xiāng)而猶如不歸,用問話的語氣寫出,顯得分外沉痛1.1.文天祥《南安軍》中表示了誓不投降的決心的詩句是

。2.文天祥《南安軍》中運用對比手法,突出詩人對恢復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對元人的蔑視的詩句是

。3.《南安軍》化用了杜甫“國破山河在”的詩句,且蘊蓄著極深厚的愛國自信心的詩句是

。解析:1.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2.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3.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理解性默寫1.對文天祥的兩首詩《過零丁洋》和《南安軍》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過零丁洋》詩的頷聯(lián)借用自然景物將國家和個人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出國家命運的生死存亡和個人遭際的艱難坎坷,。B.《過零丁洋》詩的頸聯(lián)采用擬人、對偶的修辭,既說明詩人所歷之地,又寫出形勢險惡和自身境況危苦,抒發(fā)了詩人憂慮不安情感。C.《南安軍》詩頷聯(lián)上句寫詩人被俘后押送行程的孤單,而用問話的語氣寫出,顯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說這次的北行,雖然途經(jīng)故鄉(xiāng),但身系拘囚,無顏見家鄉(xiāng)父老,還不如戰(zhàn)死沙場。D.《南安軍》詩的頸聯(lián)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祖國山河依舊與城郭已面目全非進行對比,突出了詩人的亡國之痛。解析:B沒有用擬人修辭手法理解與賞析B2.“風雨濕征衣”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境?3.本詩頸聯(lián)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簡要分析。

描繪出梅嶺的梅花在風雨中搖曳,濡濕了兵敗后就擒被押往大都受審的詩人及兵丁的征衣的凄涼景象。表達了詩人兵敗被俘的沉重心境。理解與賞析

運用了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將祖國山河依舊與城郭已面目全非進行對比,突出了詩人的亡國之痛。(或:將祖國山河萬世永存與城郭一時淪陷進行對比,突出了詩人對恢復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對元人的蔑視)

別云間①

明·夏完淳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②。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已知泉路③近,欲別故鄉(xiāng)難。毅魄④歸來日,靈旗⑤空際看。【譯文】三年為抗清兵東走西飄蕩,今天兵敗被俘作囚入牢房。/無限美好河山失陷傷痛淚,誰還敢說天庭寬闊地又廣。/已經(jīng)知道黃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別故鄉(xiāng)實在心犯難。/鬼雄魂魄等到歸來那一日,靈旗下面要將故鄉(xiāng)河山看。

【注釋】①選自《夏完淳集箋校》。云間,松江的古稱。②[南冠(guān)]《左傳·成公九年》載,楚國人鍾儀被俘,仍戴著“南冠”(楚國的冠)。后世遂以“南冠”為俘虜?shù)拇Q。③[泉路]地下。指陰間。④[毅魄]英魂。語出屈原《九歌·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⑤[靈旗]戰(zhàn)旗。古代出征前必祭禱之,以求旗開得勝,故稱。【作者簡介】

夏完淳(1631-1647),字存古,號小隱,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抗清英雄。14歲隨父親夏允彝和老師陳子龍起兵抗清。失敗后只身流離于湘、鄂一帶,后返鄉(xiāng)。清順治四年(1647)被捕后就義于南京。【背景介紹】

帝昺祥興二年(1279年),南宋最后一個據(jù)點厓山被元軍攻陷,宋朝滅亡。

公元1278年,文天祥在廣東海豐北五坡嶺兵敗被俘,于五月四日出大庚嶺,經(jīng)南安軍(治所在今江西大余)時寫此詩。

后終絕食未果,過零丁洋被押解大都。【全詩主旨】

這首詩作于秋季作者在故鄉(xiāng)被清兵逮捕時,是一首悲壯慷慨的絕命詩。詩人訣別故鄉(xiāng),表現(xiàn)了對山河淪喪的極度悲憤,對家鄉(xiāng)親人的無限依戀,以及對抗清斗爭的堅定信念。坦露對故鄉(xiāng)、親人的依戀不舍和深深的愧疚之情。表現(xiàn)詩人必死的決心與難舍故鄉(xiāng)親人的矛盾心理。詩人一直冀盼明王朝東山再起,可最終時運不濟,命途多舛,恢復故土、重整河山的愛國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與哀慟,向上蒼發(fā)出“誰言天地寬”的質(zhì)問與詰責。以落地有聲的錚錚誓言作結(jié),鮮明地昭示出詩人堅貞不屈的戰(zhàn)斗精神、精忠報國的赤子情懷,給后繼者以深情的勉勵。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xiāng)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首聯(lián)敘事:“羈旅”一詞將詩人從父允彝、師陳子龍起兵抗清到身落敵手這三年輾轉(zhuǎn)飄零、艱苦卓絕的抗清斗爭生活作了高度簡潔的概括。平靜的敘事之中深含著詩人滿腔辛酸與無限沉痛。1.《別云間》寫作者幾年來的生活遭遇,表達無限哀怨而又無可奈何心情的兩句是

。2.《別云間》以落地有聲的錚錚誓言作結(jié),鮮明地昭示出詩人堅貞不屈的戰(zhàn)斗精神、精忠報國的赤子情懷,給后繼者以深情的勉勵的詩句是

。3.《別云間》作者坦露對故鄉(xiāng)、親人的依戀不舍之情的詩句

。4.《別云間》中,抒發(fā)詩人壯志難酬的悲憤情感的詩句

。解析:1.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2.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3.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xiāng)難。4.無限山河沮,誰言天地寬。

理解性默寫1.對《過零丁洋》《別云間》兩首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過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詩,四聯(lián)八句,全詩押的是ing韻;《別云間》是一首五言律詩,也是四聯(lián)八句,押的是an韻。B.《過》詩多用對偶句,如“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而打萍”和“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了洋里嘆零丁”,對仗極為工整。C.《別》詩中“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聯(lián)點明自己被捕,過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時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鐘儀那樣忠于故國的意志。D.“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全詩透露出作者內(nèi)心的恐懼和對前途的迷惘。解析:D

全詩透露出詩人對祖國的赤膽忠心和視死如歸的精神。理解與賞析B2.“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xiāng)難”,難在何處?3.這首詩和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寫作背景相同,都是詩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兩首詩在思想感情上有何異同?請你簡要分析。

抗清事業(yè)難成,老父已經(jīng)殉國,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難見故園和親人,對此心中怎能無所留戀?理解與賞析

同:都包含著詩人對山河破碎的滿腔悲憤、對救亡圖存大業(yè)未就的遺憾和強烈的愛國之情、誓死如歸的精神。

異:《別云間》還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親人的依戀和對抗清斗爭的堅定信念。山坡羊?驪山懷古①

元·張養(yǎng)浩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②,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②。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④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譯文】在驪山上四處看看,阿房宮已經(jīng)被一把火燒沒了,當時的奢侈,現(xiàn)在在哪里?只看見了蕭疏的草,水縈紆,到現(xiàn)在遺留的仇恨象煙霧一樣。列國的周齊秦漢楚,這些國家,贏了的,都變成里頭土;輸了的,都變成了土。

【注釋】①山坡羊:曲牌名,又名“山坡里羊”“蘇武持節(jié)”。驪(lí)山,在今陜西臨潼東南。②阿(ē)房(páng):阿房宮,秦宮殿名,故址在今陜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一炬:指公元前206年,項羽攻入咸陽,放火焚毀阿房宮。③縈(yíng)紆(yū):回環(huán)曲折。④列國:各國,即周、齊、秦、漢、楚。【作者簡介】

張養(yǎng)浩(1269—1329年),漢族,字希孟,號云莊,山東濟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詩、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稱。代表作有《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等。【全詩主旨】

從王朝的統(tǒng)治者的角度來看興亡,封建統(tǒng)治者無論輸贏成敗最終都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統(tǒng)治者為爭奪政權(quán)而進行的殘酷廝殺焚燒及奪得政權(quán)后大興土木的奢侈無度。伴隨著各個王朝的興亡交替,是無休無止的破壞,無數(shù)的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財富都化為灰燼。結(jié)尾句式相同的兩句是說無論輸贏,奢侈的宮殿最后都會歸于死亡。這是對封建王朝的一種詛咒,更是對封建王朝社會歷史的規(guī)律性的概括。從王朝的統(tǒng)治者的角度來談的,封建統(tǒng)治者無論輸贏成敗最終都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作者在這里寄托了一種諷刺,是說后人都已遺忘了前朝敗亡的教訓!元朝統(tǒng)治者在奪得政權(quán)之后更奢侈揮霍無度,全然不顧國庫空虛,社會經(jīng)濟急待調(diào)整。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用“今何處”一個問句,強調(diào)了對從古到今歷史所發(fā)生的巨大變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草的蕭索,水的縈紆更加重了作者懷古傷今的情感分量。1.曲中點明懷古之地的語句是

?2.《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中有“望西都,意躊躇,宮闕萬間都做了土。”的句子,《山坡羊?驪山懷古》中與此意境相似的語句是

?3.曲中再現(xiàn)驪山和阿房宮舊址荒涼景象的語句

。4.曲中表明作者對歷史興亡的大徹大悟,對王朝爭權(quán)奪位的否定(表現(xiàn)詩人感時傷懷的情緒,慨嘆歷史更迭的無情和必然)的語句是:

。解析:1.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2.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3.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4.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理解性默寫1.對《山坡羊.驪山懷古》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驪山懷古》中的“阿房一炬”,同杜牧《阿房宮賦》中的“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同指一事,即秦始皇極盡奢華修造的阿房官,被進入咸陽的項羽付之一炬。B.這首散曲是作者在登臨古代帝王宮殿遺跡之后抒發(fā)的感慨。C.《驪山懷古》中的“至今遺恨迷煙樹”,其敘事的主體是“列國周齊秦漢楚”“迷煙樹”同蘇軾《赤壁懷古》詞中的“灰飛煙滅”語義相同。D.《驪山懷古》的尾句“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孤立地看,似乎顯得消極,但整體把握全曲,則不難看出一位封建文人對歷史興亡的徹悟。

【解析】C

此選項有兩處不當。一處是“至今遺恨迷煙樹”的敘事主體不是“列國周齊秦漢楚”,而是作者發(fā)出的感慨,感嘆直到現(xiàn)在遺留下的遺憾還縈繞不去。另外一處是“迷煙樹”與《赤壁懷古》中的“灰飛煙滅”語義不同,后者的意思是指一切均不存在了。理解與賞析C2.對《山坡羊.驪山懷古》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山坡羊驪山懷古》中的“阿房一炬”,同杜牧《阿房宮賦》中的“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同指一事,即秦始皇極盡奢華修造的阿房官,被進入咸陽的項羽付之一炬。B.“當時奢侈今何處”一句中,作者用“今何處”一個問句,強調(diào)了對從古到今歷史所發(fā)生的巨大變化的感慨。C.《山坡羊驪山懷古》的尾句“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孤立地看,似乎顯得消極,但整體把握全曲,則不難看出一位封建文人對歷史興亡的徹悟。D.《山坡羊驪山懷古》中的“至今遺恨迷煙樹”,其敘事的主體是“列國周齊秦漢楚”,“迷煙樹”同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中的“灰飛煙滅”語義相同。

【解析】D

選項有兩處不當。一處是“至今遺恨迷煙樹”的敘事主體不是“列國周齊秦漢楚”,而是作者發(fā)出的感慨,感嘆直到現(xiàn)在遺留下的遺憾還縈繞不去。另外一處是“迷煙樹”與《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灰飛煙滅”語義不同。理解與賞析D3.這首小令感懷、議論的事實基礎(chǔ)是什么?請結(jié)合作品的具體內(nèi)容作簡要的分析4.結(jié)尾說贏、輸“都變做了土”,指什么而言?詩人的議論又是針對什么而發(fā)?

當年驪山上供帝王們尋歡作樂的華清池,和規(guī)模宏大的阿房宮一樣,已經(jīng)蕩然無存。眼下,只見彎曲的河流,蕭疏的衰草,以及那莽蒼的林木。理解與賞析

打贏了的(項羽)把輸?shù)袅说模ㄇ赝醭┑囊磺校几吨痪妫欢A了的到頭來也變成了泥土,消失在歷史的煙云之中。詩人譴責諷刺的就是封建統(tǒng)治者為爭奪權(quán)利而進行的殘酷廝殺與奪得政權(quán)后的荒淫奢侈。4.張養(yǎng)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的結(jié)尾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是從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迭,帶給人民的全是苦難。請分析《山坡羊·驪山懷古》這首小令從什么角度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主旨。

這首小令是從王朝的統(tǒng)治者的角度來談的。作者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統(tǒng)治者為爭奪政權(quán)而進行的殘酷廝殺、焚燒以及奪得政權(quán)后大興土木的奢侈無度的現(xiàn)象。理解與賞析朝天子①·詠喇叭

明·王磐喇叭,嗩吶②,曲兒小,腔兒大③。官船④往來亂如麻⑤,全仗⑥你⑦抬身價⑦。軍⑨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⑩?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③!

【譯文】

喇叭和嗩吶,曲兒雖然小,腔調(diào)卻很大。官船來往亂糟糟,全靠你來抬身價。軍人聽了軍人愁,百姓聽了百姓怕。哪里能辨別出真和假?眼看著吹翻了這一家,又吹傷了那一家,又吹得水流干枯鵝也飛跑啦【注釋】①朝天子:曲牌名。②喇叭:銅制管樂器,上細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擴張,可以擴大聲音。嗩吶:寫作“鎖吶”,管樂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個喇叭形擴聲器。民樂中常用。③曲兒小:(吹的)曲子很短。腔兒大:(吹出的)聲音很響。曲兒小腔兒大是喇叭、嗩吶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④官船:官府衙門的船只。⑤亂如麻:形容來往頻繁,出現(xiàn)次數(shù)很多。

⑥仗:倚仗,憑借。

⑦你:指喇叭、嗩吶。

⑧抬:抬高。

聲價:指名譽地位。(宦官裝腔作勢,聲價全靠喇叭來抬。而喇叭其所以能抬聲價,又因為它傳出的是皇帝的旨意。矛頭所指,更深一層。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臉。)

⑨軍:指軍隊。愁:發(fā)愁。因受攪擾而怨忿。舊時皇帝為了加強對軍隊統(tǒng)帥的控制,常派宦官監(jiān)軍,以牽制軍隊長官的行動,十分討厭。

哪里:同“那里”。

辨:分辨、分別。

甚么:同“什么”,疑問代詞。共:和。

【作者簡介】王磐(約1470年~1530年)稱為南曲之冠。明代散曲作家、畫家,亦通醫(yī)學,字鴻漸,江蘇高郵人。少時薄科舉,不應(yīng)試,一生沒有作過官,盡情放縱于山水詩畫之間,筑樓于城西,終日與文人雅士歌吹吟詠,因自號“西樓”。所作散曲,題材廣泛。著有《王西樓樂府》《王西樓先生樂府》《野菜譜》《西樓律詩》等。【寫作背景】這支曲創(chuàng)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間(1506~1521年),當時宦官當權(quán),在交通要道運河上,他們往來頻繁,每到一處就耀武揚威,魚肉百姓。詩人王磐家住運河邊的高郵縣,目睹宦官的種種惡行,寫了這支《朝天子》,借詠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反應(yīng)這個時期的社會黑暗現(xiàn)實。【全詩主旨】

王磬的《朝天子?詠喇叭》全曲借物抒懷,雖然沒有正面提到宦官的字樣,卻活畫出了他們的丑態(tài),諷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殘害百姓的罪惡行徑,表達了人民對他們的痛恨情緒。【寫作特點】這首散曲可分為三層:①前六句狀物,借“曲兒小,腔兒大”來比喻宦官出行的形態(tài),諷刺宦官,貌合神投。②中間三句從聽覺方面分別就“軍”和“民”兩個方面剖析了宦官給社會帶來的巨大危害。③最后三句是從宦官對勞動人民造成的災難來著筆的。

結(jié)構(gòu)特點:全面圍繞“吹”字來組織文字,言“吹”之狀,寫“吹”之果,繪統(tǒng)治者爪牙“吹”之形,吐人民群眾對“吹”之恨。層層推進,有條不紊。以“樂”聲來抒“憤”情,一針見血地揭示了封建統(tǒng)治者與百姓的對立,反映了人民的痛苦和不幸。

寫法特點:運用夸張和諷刺的手法將喇叭與宦官相聯(lián)系,“性發(fā)于此而義歸于彼”,把所詠的物于所諷的人關(guān)合的相當巧妙,使人讀后非常痛快。這首散曲取材精當,比擬恰當,很富有諷刺性,像這樣針對當權(quán)者嬉笑怒罵的作品,在曲壇上是比較少見的。這句指的是宦官裝腔作勢的丑態(tài)。“你”表面上是指“喇叭”“嗩吶”;實際上是直戳封建最高統(tǒng)治者,藏而不露,含而不顯。宦官如此放肆,正因為有最高統(tǒng)治者做他們的靠山。“亂”表現(xiàn)了宦官酷吏的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丑惡面目。他們在河中橫沖直撞,為非作歹,如入無人之境;“如麻”極言其多,更加突出其驕橫野蠻的情態(tài)。官船越多,人民受害越深。“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們的仗勢欺人。借“曲兒小,腔兒大”來比喻宦官出行的形態(tài)。宦官原屬宮廷中供使喚的奴才,地位本來低下,卻倚仗帝王的寵信,一出皇宮,就裝腔作勢,氣焰囂張。諷刺宦官,貌合神投。“小”和“大”互為反村,表現(xiàn)宦官的無恥情態(tài),極富諷刺性。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往來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第一層:前六句。狀物,借“曲兒小,腔兒大”來比喻宦官出行的形態(tài),諷刺宦官,貌合神投。

這三句表達了作者對當權(quán)者進行了有力的批判,對宦官剝削人民欺壓百姓進行了無情的揭露。進一步說明社會風氣的腐敗。

這三句猛烈地抨擊了宦官專權(quán)的罪惡,他們把整個社會搞得烏煙瘴氣,使得人人自危。揭露有力,批判深刻。“民”為何而愁?抽丁,征稅,納捐。這些宦官以王命自居,以勢壓人,同時表面上又裝出堂而皇之,名正言順的樣子,手段陰險而毒辣。“愁”是這一層的中心。

互文,即軍民聽了喇叭都又愁又怕,是寫宦官集團在精神上給軍民造成的巨大壓力和痛苦。從聽覺上寫軍民的感受,又用排偶的句式加強它,成功地從側(cè)面反映了閹黨對勞動人民壓迫和剝削的程度。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哪里”一句依前兩句而來,宦官的危害使人民聞風而“驚”,聞聲而“怕”。這樣,地痞流氓有機可乘,以假亂真,冒名頂替,趁火打劫。

第二層:中間三句。從聽覺方面分別就“軍”和“民”兩個方面剖析了宦官給社會帶來的巨大危害。“吹翻了這家”是近指,“吹傷了那家”是遠指,遠近結(jié)合,可見范圍之大,危害之大。

采用排偶形式一氣呵成,給人那家傷了這家翻了緊緊相承目不暇接之感。這慘象“軍”和“民”都“眼見”了,感到自己正面臨著被“吹翻”“吹傷”的可能,所以聽到喇叭就極度地優(yōu)傷和恐懼,真是苛政猛于虎。“水盡鵝飛”有兩層意思:

①這里是借“水盡鵝飛”比喻民財全部被搜刮干凈,人民為了繳糧納稅,已經(jīng)傾家蕩產(chǎn),糧無粟粒,錢無分文。

②這兒的“水盡鵝飛”跟”竭澤而漁“是同意語,作者嚴整地警告統(tǒng)治者,你們這樣做,只能進一步加重人民的負擔,激起人民的反抗,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尋苦果。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最后三句:作者從廣和深兩方面分析了宦官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諷刺了宦官在運河沿岸裝腔作勢,魚肉百姓的罪惡行徑,傳達了人民對宦官的恨。第三層:最后三句。是從宦官對勞動人民造成的災難來著筆的。1.《朝天子·詠喇叭》中形象地寫出宦官欺壓百姓,把百姓搜刮得傾家蕩產(chǎn)的句子是

。2.《朝天子·詠喇叭》一詩中,借詠喇叭諷刺宦官狐假虎威,為害軍民的句子是

。3.《朝天子·詠喇叭》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4.《朝天子·詠喇叭》中的“喇叭”喻指

解析:1.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2.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3.通俗易懂,諷刺性強

4.宦官理解與填空1.《朝天子詠喇叭》借物詠懷,諷刺和揭露了什么現(xiàn)象?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2.曲子通過白描式的手法,揭示了怎樣的主題?3.前人在評價這首曲子時,認為這首曲子極富藝術(shù)魅力,你同意這一說法嗎?為什么?中考鏈接

表面上引用喇叭和嗩吶,實際上借物抒懷,諷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殘害百姓的罪惡行徑,表達了人民的痛恨情緒。

同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