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鴻鵠志鴻鵠志鴻鵠志七年級下冊專題15走進法治天地01考情透視·目標導航 02知識導圖·思維引航03考點突破·考向探究考點一認識了解法律?考向01生活需要法律?考向02法律的基本特征?考向03法律的作用考點二未成年人保護?考向01特殊保護的原因?考向02特殊保護的內容考點三做法治推動者?考向01樹立法治意識?考向02學會依法辦事04新型考法·素養提升考點新課標內容知識點中考真題題型與高頻知識點統計認識了解法律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了解公民的合法權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對任何人的違法犯罪行為都依法予以追究,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2.初步認識法治的內涵,理解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3.認識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自覺抵制校園欺凌和違法犯罪行為。4.樹立正確的合作與競爭觀念,具有團隊意識和互助精神;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法律的產生、含義、本質;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2024湖南、山東日照(選擇題,“法律的特征”,2分);2024江蘇徐州(選擇題,“法律的作用”,2分)2024四川自貢、貴州黔東南(選擇題,“保護未成年相關法律”,2分)2024山東(德州、淄博、棗莊、臨沂、威海、聊城、菏澤)、江蘇(淮安、鎮江、南通、蘇州)、浙江、內蒙古包頭、四川、德陽、宜賓、涼山、瀘州、自貢)、湖南、貴州(黔西、黔南)福建、吉林長春、湖北、廣東、黑龍江(綏化、齊齊哈爾)、新疆、陜西、江西、(選擇、分析題,“特殊保護的原因內容”,2/8分)2024江蘇(無錫、宿遷、鎮江)(選擇題,“法治意識、依法辦事”,2分)未成年人保護未成年人含義;特殊保護的原因;特殊保護內容;保護未成年相關法律;做法治推動者法治的含義、要求、意義;法治意識的含義、原因;依法辦事的原因、要求;考情分析從中考真題題型與高頻知識點來看,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保護未成年相關法律、特殊保護的原因內容、法治意識、依法辦事仍是中考的命題點。在此基礎上,需要重點重視:以切合學生生活實際的家庭、學校、社會、司法方面材料為角度,以典型的新出臺的法律、校園欺凌的預防為熱點的法律常識和法律意識的考查,在此需要學生理解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強化法律特征和特殊保護的易錯分辨能力。另外,多關注新出臺的法律和保護未成年的相關舉措,進一步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法治素養。復習目標1.明確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了解法律的產生和法治化的進程,知道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理解法律對生活的保障作用,初步形成按照法律要水規范自己行為的能力,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2.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護的原因,知道我國通過法律手段對末成年人進行的特殊保護,感受法律對未成年人特殊的關愛,學會自覺接受來自各方面的保護,自覺運用法律維護自己、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3.知道依法辦事的要求,理解樹立法治意識的重要性,養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習慣,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以及法治中國的參與者和推動者。考點一認識了解法律1.法律與生活的關系①各種社會關系以及矛盾和糾紛需要法律來調整。每一部法律都應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頒布,又對生活加以規范和調整,息息相關。②法律已經深深地嵌入我們的生活之中,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不僅服務于人們當下的生活,而且指導著人們未來的生活。③法律與我們每個人如影隨行,相伴一生。我們一生都享有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權利義務相伴一生指導未來生活調整社會關系權利義務相伴一生指導未來生活調整社會關系2.法律來產生:原始社會沒有法律,人類用習慣來約束自己的行為,這些習慣靠人們自覺自愿遵守。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國家產生之后,統治階級開始有意識地創制法律。本質: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功能:是用來統治國家、管理社會的工具,也是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標尺。3.法律的基本特征: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①制定:指特定國家機關按照法定程序,制訂法律、修改和廢止現有法律的活動。關鍵詞:警察或拘留、法院或判刑②認可:指特定國家機關根據實際需要,以一定形式賦予在社會上已經存在的某些習慣、道德規范等以法律效力的活動。關鍵詞:警察或拘留、法院或判刑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關鍵詞:“老虎”“蒼蠅”“高官落馬”①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這是法律區別于道德、紀律等其他行為規范的最主要特征。②國家強制力主要包括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關鍵詞:“老虎”“蒼蠅”“高官落馬”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全體社會成員:指生活在國內或者國外的具有中國國籍的中國公民,以及生活在我國的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a.每個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護,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b.任何人不論職務高低、功勞大小,只要觸犯國家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4.法律的作用總述:法律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保護著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創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規范作用:法律規定我們應該享有的權利,應該履行的義務;法律為我們評判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提供了準繩,指引、教育人向善。保護作用: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法律、道德與紀律、章程的異同:考向01生活需要法律【例1】(2024·遼寧丹東·三模)法律與我們每個人如影隨形,相伴一生,我們一生都享有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下列體現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的是(
)①父母經營飯店,主動申報納稅②我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③出生后,父母要為我申報戶口④在公交車上,我主動為老人讓座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生活離不開法律。①②③:法律與我們每個人如影隨形,相伴一生。如父母經營企業,主動申報納稅,這是依法履行納稅的義務;我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這是遵守交通規則;出生后,父母要為我申報戶口,這與戶口登記條例有關;故①②③符合題意;④:公交車上,我主動給老人讓座,這屬于道德范疇,故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變式訓練1】(2024·貴州黔東南·二模)我們出生后,父母就會到當地的派出所給我們報戶口;十八歲之前,我們會受到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保護;成年后,我們將走上工作崗位,又與勞動法緊密相連;到了一定年齡,我們又將依據相關法律退休。根據材料,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①公民的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②兒童時期與法律無關③成年人與法律的聯系更緊密④法律對人們束手無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法律與生活的關系。①:題文中人從出生到成年、到退休,都享受法律的保護,表明法律與公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故①說法正確;②③:法律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的一生都離不開法律的保護,故②③說法錯誤;④:法律規范人們的行為,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故④說法錯誤;本題屬于反向選擇題,故本題選D。【變式訓練2】(2024·福建·模擬預測)圖示法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表示概念關系的直觀方法,下圖所示為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下列概念中與圖中所示關系一致的是(
)A.刑罰和主刑 B.道德和法律 C.規則和法律 D.違法行為和犯罪【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道德和法律的關系。B:圖中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是交叉關系,依據所學可知,有些道德同時也是法律,兩者也是交叉關系,故B符合題意;ACD:刑罰包括主刑,規則包含法律,違法行為包含犯罪行為,故AC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考向02法律的基本特征【例2】(2024·河南鄭州·三模)“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法律與道德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下列事件能體現法律區別于道德最主要特征的是(
)A.學校嚴肅批評違反校紀校規的學生并給予紀律處分B.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C.張某因制作、傳播侮辱他人的漫畫,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年D.刑法規定,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法律的特征。C: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這是法律的最主要特征。張某因制作、傳播侮辱他人的漫畫,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年,這體現了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故C符合題意;A:違反校紀校規的學生受到紀律處分,與法律無關,故A不符合題意;B: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這體現了法律是由國家根據制定或認可的,故B不符合題意;D:刑法規定,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體現的是法律的普遍約束力,故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變式訓練1】(2024·廣東清遠·二模)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并于2024年1月1日起實施。從材料中可以得出(
)A.我國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B.全國人大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C.我國注重發揮法律的教化作用 D.良法反映國家的意志以及利益【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法律的特征。A: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說明我國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故A說法正確;B:題干體現全國人大行使立法權,故B說法錯誤;C:我國注重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故C說法錯誤;D:良法反映人民群眾的意志以及利益,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變式訓練2】(2024·海南·中考真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于2024年3月11日修訂通過。這說明法律(
)A.由國家制定或認可B.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C.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D.規定了我們應該享有的權利【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正確認識法律的特征。A:題文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的修訂通過,說明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A說法正確;BC:也是對法律的特征的正確認識,題文中體現的是制定法律,BC說法與題不符;D:法律賦予我們享有的權利是法律的作用,題文中沒有體現,D說法與題不符;故本題選A。考向03法律的作用【例2】(2024·江蘇徐州·中考真題)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該法在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保障殘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對上述信息理解正確的是(
)A.法律有規范和保護作用 B.特定人群的基本權利不斷擴大C.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 D.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了審議權【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法律的作用的相關知識。A:《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通過,這是在維護殘疾人、老年人的合法權利,體現法律具有規范和保護作用,故A說法正確;B:不能隨意擴大權利,故B說法錯誤;C:題干與人口老齡化加劇無關,故C不符合題意;D:人大代表具有審議權,故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變式訓練1】(2024·江蘇淮安·二模)有人認為,法律是用來制裁違法犯罪行為的,而自己一不違法,二不犯罪,因而法律與自己沒有多大關系。這個觀點的最主要錯誤在于(
)A.沒有全面認識到法律的作用 B.缺少同違法行為作斗爭的觀念C.把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對立起來 D.沒有看到法律具有強制性【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法律的作用。A:依據教材知識,法律不僅具有通過制裁違法犯罪行為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作用,還具有規范人們的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認為法律只與違法犯罪行為有關,與自己無關,這是沒有全面認識到法律作用的表現,故A符合題意;BCD:題文中觀點沒有體現出缺少同違法行為作斗爭的觀念、把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對立起來、沒有看到法律具有強制性,故BC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變式訓練2】(2024·甘肅武威·三模)法律是治理國家的重器,為我們的成長提供文明有序、和諧自由的空間。生活離不開法律的規范和保障。下列對法律的認識正確的是(
)A.法律是社會大多數階層意志的體現 B.法律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C.法律能夠調整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 D.人類社會出現以后,法律就一直發揮著作用【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對法律的正確認識。A: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用來統治國家、管理社會的工具,也是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標尺,故A說法錯誤;B: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故B說法錯誤;C:法律能夠調整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故C說法正確;D: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國家產生之后,統治階級開始有意識地創制法律,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考點二未成年人保護1.未成年人的含義關在我國,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2.特殊保護的原因自身: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社會:社會環境復雜,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人類共識: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給予未成年人特殊關愛和保護,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3.保護未成年人的重要法律專門法律:其他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4.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防線國家司法機關: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國家、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以及其他組織和個人。父母、其他監護人和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員。學校、幼兒園和其他教育機構。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國家司法機關: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國家、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以及其他組織和個人。父母、其他監護人和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員。學校、幼兒園和其他教育機構。國家、社會、學校、家庭。1.看主體、看保護內容。1.看主體、看保護內容。2.司法保護主要是公檢法等司法機關在辦理與未成年人有關案件時的保護。3.公安機關承擔關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偵察任務時才有可能是司法保護,其他一般是政府保護。校園欺凌內涵:中小學生欺凌是發生在校園內外,一方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表現形式:①毆打、腳踢、掌摑、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他人身體或者恐嚇威脅他人。②以辱罵、譏諷、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綽號等方式侵犯他人人格尊嚴。③搶奪、強拿硬要或者故意毀壞他人財物。④惡意排斥、孤立他人,影響他人參加學校活動或者社會交往。⑤通過網絡或者其他信息傳播方式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散布謠言或者錯誤信息詆毀他人、惡意傳播他人隱私。中小學生應如何正確應對校園欺凌?預防:①鍛煉身體;提高心理承受力。②多參加集體活動,結交朋友,收獲友誼,學會自我保護。③上學和放學時盡可能結伴而行。發生中:①沉著冷靜,采取迂回戰術,盡可能拖延時間。②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對方;必要時,向路人、同學、老師呼救求助。③順著對方的話去說,從其言語中找出可插入的話題,緩解氣氛,分散對方注意力,同時獲取信任,為自己爭取時間。發生后:①向家長、老師、學校等反映情況。如果情節嚴重,可以向當地教育部門或公安機關等其他有關部門求助。②撥打“12348”法律援助熱線進行咨詢和反映,尋求法律幫助。考向1特殊保護的原因【例1】(2024·甘肅白銀·中考真題)2024年3月29日,蘭州市西固區禁毒辦聯合區教育局等單位,走進蘭州市第二十一中學,開展了一場鮮活有趣的毒品預防教育進校園活動。西固區禁毒辦工作人員通過各種形式向學生們深入介紹了毒品的危害及預防方法,進一步加深了他們對毒品預防知識的了解。從材料看,毒品預防教育的首要重點對象是(
)A.無業人員 B.青少年 C.流動人口 D.老年人【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原因。B:分析題文,材料中明確提到蘭州市西固區禁毒辦聯合相關單位走進蘭州市第二十一中學開展毒品預防教育活動,專門針對學生進行毒品預防知識的宣傳和教育,這表明青少年是毒品預防教育的重點關注對象;故B符合題意;ACD:無業人員、流動人口和老年人在材料中均未提及;故AC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變式訓練1】(2024·江蘇蘇州·中考真題)2024年施行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提出要建立健全學生在校期間上網的管理制度。這是因為(
)A.未成年人自我控制能力不強 B.未成年人自我保護意識較強C.學校保護是未成年人保護的基礎 D.網絡保護對未成年人保護最有效【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未成年人保護。A:分析題文,我國施行《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這是因為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沉迷網絡,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和侵害;故A符合題意;B:“未成年人自我保護意識較強”表述錯誤,未成年人往往自我保護意識較弱;故B錯誤;C:家庭保護是未成年人保護的基礎,而不是學校保護;故C錯誤;D:網絡保護是未成年人保護的重要一環,但不能說網絡保護對未成年人保護最有效,多種保護共同發揮作用才能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故D錯誤;故本題選A。【變式訓練2】(2024·江蘇鎮江·中考真題)針對未成年人在網絡上的非理性消費等問題,《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規定網絡服務要建立有效的用戶身份認證和年齡分級系統,實施差異化的服務策略。這一規定(
)A.體現了未成年人依法享有家庭保護B.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法律地位C.彰顯了平等就是不同情況差別對待D.考慮到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特殊保護。D:根據所學,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需要給予特殊的保護,所以國家不斷完善我國的法律體系,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故D符合題意;A:材料中體現網絡保護,不是家庭保護,故A說法錯誤;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未成年人法律地位沒有提高,故B說法錯誤;C:“就是”說法絕對化,體現了不同情況差別對待,故C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考向2特殊保護的內容【例2】(2024·山東淄博·中考真題)下面漫畫“破解”反映的是(
)A.網絡保護 B.學校保護 C.自我保護 D.家庭保護【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防線。A:網絡保護是指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未成年人網絡生活實施的專門保護。漫畫中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破解未成年人網絡欺凌、網絡沉迷,強調的是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故A符合題意;BCD:學校保護是指學校、幼兒園和其他教育機構對未成年人實施的保護。家庭保護是指父母、其他監護人和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員對未成年人進行的保護,包括生活上的關心照顧和思想上的教育培養。題干漫畫沒有體現學校保護、家庭保護、自我保護等內容,故BC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變式訓練2】(2024·山東聊城·中考真題)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編寫了《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核心知識十條》,2023年7月25日對外發布。國家衛生健康委的做法體現了對青少年的(
)A.家庭保護 B.社會保護 C.學校保護 D.政府保護【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特殊保護。D:政府保護,是指由各級政府對未成年人的各項權益進行保護。國家衛生健康委屬于我國的政府機關,因此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編寫《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核心知識十條》,體現政府保護,故D說法正確;ABC:家庭保護是指父母或其他監督人對未成年人進行的保護;社會保護是指國家、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以及其他組織和個人對未成年人實施的保護;學校保護是指學校、幼兒園和其他教育機構對未成年人實施的保護,故ABC與題干行為主體無關,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D。【變式訓練2】(2024·浙江·中考真題)2024年以來,某法治教育實踐基地以“遠離危險”為主題,通過話劇表演的形式向未成年人宣傳禁毒、防詐等相關法律法規知識。該做法旨在(
)A.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 B.構筑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家庭防線C.提升未成年人自我保護意識 D.確保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學會自我保護。A:司法保護是指國家司法機關依法履行職責,對未成年人濕濕的專門保護,題文中未體現司法機關的保護,A說法與題不符;B:家庭保護是指父母、其他監護人和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員對未成年人進行的保護,題文中未體現,B說法與題不符;C:題文中某法治教育實踐基地以“遠離危險”為主題,通過話劇表演的形式向未成年人宣傳禁毒、防詐等相關法律法規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該做法有利于提升未成年人自我保護意識,C說法正確;D:有利于增強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意識,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確保說法絕對,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考點三做法治推動者法治:涵義:法治是依法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治理,強調依法治國、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服從法律,遵守法律,依法辦事。前提:科學完備的法律體系是實行法治的前提。意義:①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②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已經成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之一;③法治助推中國夢的實現,是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2.法治意識:含義:法治意識是人們對法律發自內心的認可、崇尚、遵守和服從。原因:①當法律真正銘刻在我們的內心時,才會充分體現其自身的價值,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建設法治中國是中國人民的共同事業,人民既是法治的踐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②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要意義。③樹立法治意識,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3.依法辦事原因:①法律保障人們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實現靠我們每個人對法律的尊崇和遵守。②中國邁向法治時代,我們需要積極適應法治時代的要求,學會依法辦事,讓法律保護我們的健康成長。如何:①樹立法治意識,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②依法辦事,就是要遵守各種法律法規,應當通過法治方式,表達自身合法的訴求和愿望。依法辦事,還要在實現自身權利的過程中,還要自覺維護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③依法辦事,就要養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習慣。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考向1樹立法治意識【例1】(2024·云南昆明·一模)近年來,校園霸凌事件不斷發生,不少未成年人依仗自己是“未成年人”的身份為所欲為。央媒發聲:年齡不應是違法犯罪的擋箭牌。從法律角度看,這要求我們青少年(
)①主動學法、用法,自覺遵紀守法②積極行使權利,學會自我保護③要嚴懲校園霸凌者,維護校園安定④堅持完善各項制度,減少校園霸凌事件發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學會自我保護、樹立法治意識。①②:依據教材知識,分析題文,年齡不應是違法犯罪的擋箭牌,這要求我們青少年應該主動學法、用法,自覺遵紀守法;積極行使權利,學會自我保護,故①②符合題意;③④:要嚴懲校園霸凌者,維護校園安定;堅持完善各項制度,減少校園霸凌事件發生,兩者都不是青少年的角度,故③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變式訓練1】(2024·江蘇無錫·中考真題)每年6月是我國的全民禁毒宣傳月,公民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履行禁毒義務。開展全民禁毒宣傳月活動有助于(
)A.了解生命是來之不易的B.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增強法治意識,珍愛生命D.明白生命是獨特的、不可逆的【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增強法治意識、珍愛生命。C:毒品是不良誘惑,我們要遠離。題干中,開展全民禁毒宣傳月活動有助于增強法治意識,珍愛生命,故C符合題意;ABD:選項說法正確,但是與題干無關,故AB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變式訓練2】(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小杰在學校午休期間,趁同學思思起身之時,偷偷將其椅子向后拉離,導致思思坐空,與座椅發生碰撞,致使其視神經挫傷。法院判決小杰及其父母向思思賠償各種費用10萬余元。這一案例告誡我們要(
)①學會包容他人②敬畏生命,增強安全意識③樹立法治觀念④以禮待人,消除矛盾隔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敬畏生命、樹立法治意識。②③:分析題文,小杰的行為導致思思受傷,這告誡我們要尊重和珍視他人的生命健康,時刻保持安全意識,不做可能危及他人安全的行為;小杰及其父母需要向思思賠償費用,這警示我們要知法守法,明白自己的行為可能帶來的法律后果,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故②③符合題意;①:在此案例中,重點在于小杰行為的錯誤及其應承擔的責任,而非強調包容的問題,故①不符合題意;④:此案例主要涉及到安全和法律責任,而非單純的禮貌和消除矛盾隔閡,故④錯誤;故本題選C。考向2學會依法辦事【例2】(2024·云南·模擬預測)作為法治中國建設的參與者和推動者,我們青少年要提升法律素養,學會依法辦事。下列行為符合法治要求的是(
)①新買摩托真拉風,大街小巷任我沖②交通安全要記住,紅燈亮時要停步③陌生來電需警惕,核實清楚莫大意④觀看直播打打賞,平臺刷單把錢賺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依法辦事。②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學會依法辦事,要遵守各種法律、法規。分析四個選項,遵守交通規則、警惕陌生來電,核實信息等屬于依法辦事的要求,故②③符合題意;①:作為中學生,沒有取得相關駕駛證是不能騎摩托的,要遵守法律法規,沒有做到依法辦事,故①說法錯誤;④:觀看直播打打賞,平臺刷單把錢賺,是缺乏辨析網絡信息的表現,幫平臺刷單也屬于違法行為,沒有依法辦事,故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變式訓練1】(2024·江蘇鎮江·二模)潘某因個人原因遲到誤機,為發泄私憤,竟揚言飛機上有炸彈。法院審理認為,該行為嚴重擾亂社會秩序,依法判處潘某拘役5個月,緩刑6個月。這一案例警示我們要(
)A.珍重生命價值 B.加強司法保護 C.增強法治觀念 D.增強民主意識【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依法辦事。ABD:珍重生命價值、司法保護、民主意識在題文中沒有體現,故ABD不符合題意;C:依據教材知識,潘某因個人原因揚言飛機上有炸彈,被法院判處拘役等,警示我們法不可違,我們要增強法治意識,依法辦事,故C說法正確;故本題選C。【變式訓練2】(2024·山東濱州·二模)近年來,校園霸凌事件不斷發生。不少未成年人依仗自己是“未成年人”的身份為所欲為。對此,央媒發聲:年齡不應是違法犯罪的擋箭牌。從法律角度看,這要求我們青少年(
)A.要嚴懲校園霸凌者,維護校園安定B.息事寧人,以免把事情鬧大C.堅持完善各項制度,減少校園霸凌D.積極維護權利,學會自我保護【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會依法辦事。D:題文中“年齡不應是違法犯罪的擋箭牌”啟示我們要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要積極維護權利,學會自我保護,自覺履行法定義務,故D符合題意;AC:嚴懲校園霸凌、完善各項制度,不是對青少年的要求,故AC說法不符合題意;B:是缺乏法律意識的表現,故B做法錯誤;故本題選D。1.【新熱點·出臺法律】(2024·山東日照·中考真題)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從中可以看出(
)A.法律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B.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C.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D.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法律的特征。C:“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是全國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權,體現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故C符合題意;
ABD:材料主要體現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并未直接體現“法律讓生活更美好”、“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故ABD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C。2.【新熱點·惠民時政】(2024·山東棗莊·中考真題)為助力棗莊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2023年,市教育局提出了“保障教育資源有效供給、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守護青少年校園安全”等教育10件惠民實事,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棗莊教育,切實擦亮“學在棗莊”教育品牌。由此可見,市教育局(
)①積極實施社會保護②全力保障學生生命安全③及時回應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④切實關注學生身心健康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答案】B【詳解】本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上海市松江區2025屆高三高考模擬卷(二)數學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淮安市車橋中學2025屆高三月考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2025年初三2月份自測化學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濟寧嘉祥縣聯考2025屆初三下學期適應性月考卷(三)物理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常熟市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摸底考試數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臨沂科技職業學院《工程材料與構造》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喀什職業技術學院《試驗設計方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理工大學《建筑模型制作與造型設計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自貢市2024-2025學年數學五年級第二學期期末統考試題含答案
- 信陽師范大學《專業英語1》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年濰坊市技師學院招聘筆試真題
- 匯能控股集團內蒙古卓正煤化工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5
- 福建省龍巖市龍巖市一級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期中聯考數學試題(含答案)
- 北京市豐臺區2025屆高三下學期3月一模試題 英語 含解析
- 2024-2025學年七年級數學湘教版(2024)下學期期中考試模擬卷B卷(含解析)
- 大粒種子精播機的設計【玉米、大豆快速精密雙行播種機含9張CAD圖紙】
- CKE2500 250t履帶式起重機
- 淺談跨文化敏感度及其測量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本科畢業論文格式模板范文
- 掛籃施工安全監理實施細則
- 北歐女神-蕾娜絲史上最全攻略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