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2025屆清遠市普通高中畢業年級教學質量檢測(二)高三歷史注意事項:1.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題卡上完成,答在本試題卷上無效。4.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5.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西周金文常見“里君百姓”一詞?!袄锞惫芾怼袄铩?;“百姓”是“里”中居民,最初表示以姻親貴族為主的異姓群體;“里君”與各“姓”的族長都是貴族。據此可知,西周時期(
)A.分封制與宗法制互為表里 B.禮樂制度發展完善C.血緣與地緣組織相互交織 D.貴族等級制度森嚴2.據《漢書·食貨志》記載:“漢興,接秦之敝……上于是約法省禁,輕田租,什五而稅一?!睗h初推行這一政策旨在(
)A.尊奉黃老思想以收攬民心 B.抑制土地兼并以鞏固稅收C.削弱地方勢力以加強集權 D.恢復經濟生產以穩定秩序3.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唐朝統一高昌后,在設置安西都護府的同時給予高昌部分舊官人和有威望的民間領袖以官職,這些做法(
)A.確保了絲路暢行無阻 B.體現軍事與懷柔結合的特色C.尊重了當地風俗習慣 D.統一了中央與地方行政制度4.宋代普遍存在節前和節日當天饋贈飲食的習俗,既有官方、僧道機構的單向度贈送,又有民間百姓及文人士大夫的互贈行為,以上反映出宋代飲食流動都有助于(
)A.維護政治秩序穩定 B.表達社會身份的認同C.鞏固擴大信仰基礎 D.升華守望相助的理念5.元朝將頒布的國家重要法令、政令挨家挨戶寫在百姓家院門左右的粉壁上,稱為“排門粉壁”。這(
)A.便于政府對信息的收集 B.有利于發表個人政治見解C.反映了法律制度的演變 D.有助于提升行政執行效率6.“議復”就是當皇帝遇到難以確定之事時,部分官員進行討論,提出處理建議并回奏皇帝,為最終決策提供依據?!肚鍖嶄洝分熊姍C大臣“議復”有1361次。以上表明軍機處的“議復”(
)A.進一步強化了君主權力 B.有助于增強決策科學性C.擴大了軍機處官員權力 D.提高中樞機構辦事效率7.1866年閩浙總督左宗棠奏稱:“陸地之戰,彼之所長,皆我所長,有其過之,無弗及也;若縱橫海上,彼有輪船,我尚無之,形無與格,勢無與禁,將若之何?”由此可見左宗棠(
)A.宣揚中體西用 B.主張維新救國 C.倡導實業救國 D.承認海防重要8.下圖《你看,我全身統統是國貨》刊載于1915年第2期《國貨月報》。據此可知,當時(
)A.西方商品加速向中國傾銷 B.新文化運動助推國貨發展C.民眾消費意識受時局影響 D.中華民族意識已全面覺醒9.1940年3月,中共安徽定遠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隨后在滁縣、鳳陽、合肥、全椒等縣也相繼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但各縣政府下原有的區、鄉、保、甲組織未變。此舉旨在(
)A.維護團結抗戰大局 B.應對國民黨反共摩擦C.維護革命統一戰線 D.鞏固農村革命根據地10.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發行一億分人民勝利折實公債,公債之募集及還本付息,均以實物計算標準,其單位定名為“分”,人民群眾踴躍購買。這一公債的發行(
)A.支援了抗美援朝戰爭 B.推動了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C.加快了社會主義建設 D.有利于克服當時財政經濟困難11.下表是1978—1983年間我國鄉鎮企業發展的情況表,這表明(
)時間營業額(億元)增加值(億元)利潤額(億元)1978431.46209億95.331983928.70408.14136.69(數據來自農業部鄉鎮企業局組編.中國鄉鎮企業統計資料(1978—2002年)[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9.)A.國有企業改革向縱深發展 B.改革激發農村經濟活力C.市場經濟體制已初步建立 D.城鄉經濟實現均衡發展12.據《巴勒莫石碑》記載,埃及人至少從早王朝時期(公元前3100—前2686年)就開始每年測量尼羅河水位,古王國時期(公元前2686—前2181年)形成了測量水位的制度,從而制定灌溉、稅收計劃。這反映了古埃及(
)A.社會組織能力的強大 B.社會管理有序推進 C.形成了水利工程體系 D.民間積極抵抗災害13.英國1215年頒布的《大憲章》提到:“如朕在任何方面侵犯任何人,或破壞任何和平或安全保證條款,……貴族向朕指出錯誤,并要求朕立即設法改正?!边@說明當時英國(
)A.形成對王權的制度化制約 B.議會權力高于王權C.通過憲政保護各階層權益 D.封建制度逐漸瓦解14.法國中世紀至18世紀,社會普遍存在厭貓現象,貓常被視為邪惡象征;大革命后,有文人開始公開贊美貓的獨立精神,到19世紀中期,中產階級家庭飼養寵物貓蔚然成風。這種變化反映了(
)A.工業革命高漲推動觀念變遷 B.宗教改革削弱天主教會權威C.啟蒙思想傳播對舊觀念沖擊 D.大革命使養貓成為社會風尚15.1921年,蘇俄14個中央管理總局將1829個所轄企業的管理權交出并下放到省國民經濟委員會,實行經濟核算制,以貨幣形式來較量企業經濟活動的耗費和成果。這一措施有利于(
)A.國營企業的產品實現商品化 B.推進國家工業化的快速發展C.改變國有企業的所有制結構 D.加強中央對地方經濟的管理16.近年來,全球治理體系面臨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危機、網絡安全等新挑戰,發達經濟體參與全球治理的意愿下降,全球南方國家聯合自強,提升了在國際議題上的話語權。這一變化反映了(
)A.發達國家主導全球治理 B.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C.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緩慢 D.發展中國家影響力的上升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中國古代的服飾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多樣的風格,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魏晉南北朝到隋唐時期,形成了源自北方游牧民族服飾的常服系統(以幞頭、圓領缺胯袍和烏皮六合靴為核心)與繼承漢魏傳統衣冠制度的禮服系統(冕服、朝服和公服)并行的“雙軌制”結構。這些成為唐代及后世中華集體記憶可視性符號之重要組成部分,推動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文化認同秩序的重構。——摘編自蘇日娜、李娟《多民族服飾融合與中華文化認同》材料二
明代政權建立后,“悉命復衣冠如唐制”,以漢族傳統服裝為主體。自唐宋以降,龍袍和黃色就為王室所專用。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為正色;百官公服自南北朝以來紫色為貴,因《論語》有“惡紫之奪朱也”,紫色自官服中廢除不用。不同品級不同顏色,另外還用“補子”表示品級,文官補子紋樣用禽鳥,武官用走獸。明代普通百姓衣著得到改善,服裝或長或短,或衫或裙,基本上承襲了舊傳統,且品種十分豐富?!幾陨驈奈?、王?《中國服飾史》(1)根據材料一,指出唐代服飾“雙軌制”的含義并簡述其意義。(2)根據材料二,概括明朝服飾的特點并簡析形成原因。18.涼茶集茶文化與藥文化于一身,成為嶺南社會的特有飲料,孕育出源遠流長的涼茶文化。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目前一般將涼茶的起源追溯到東晉醫學家、煉丹家葛洪。唐代飲子使用常用草藥,千病一方,與后世的涼茶已相差無幾。清末民初,嶺南時疫流行,且霍亂、鼠疫等急性傳染病影響面極廣,對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王澤邦因瘟疫研制涼茶,源氏家族通過贈飲甘和茶緩解時疫,涼茶因抗疫功效廣受歡迎。珠三角地區涼茶鋪逐漸興盛,至20世紀初,逐漸產業化、規模化和品牌化發展。——摘編自郭文鈉《晚清民國時期嶺南涼茶的轉折》材料二
廣東涼茶走向世界的情況(部分)時間概況19世紀晚期廣東涼茶隨赴美華人進入美國市場1925年廣東涼茶參加英國倫敦展覽會,成為最早走向世界的中華民族品牌之一2018年11月廣東涼茶首個海外涼茶博物館在紐約開館2019年4月“用吉祥文化對話世界——廣東涼茶(東京)博物館項目啟動儀式”在日本東京舉行2019年11月在《財富》全球科技論壇上,廣東涼茶攜手瑞士SGS、國際性學術組織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發布全球首個《涼茶飲料國際標準》——整理自《國際商報》2023年8月25日報道(1)根據材料一,簡述清末民初廣東涼茶形成產業化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分析廣東涼茶百年“出?!闭鞒痰臍v史影響,并談談對廣東涼茶文化發展的認識。19.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作為名詞的“文明”,指的是特定群體過去所做的一系列創新的集合體,這些創新給那個群體帶來了生存秩序。也就是說,文明包括兩項內涵——“創新”與“秩序”,包括文化、倫理、制度和技術等方面的創新。比如猶太文明、瑪雅文明、印度文明……等,都是對某個群體或社會的創新集合體的概括性名稱,也是由其建立的規則與秩序的統稱?!幾躁愔疚洹段拿鞯倪壿嫛祟惻c風險的博弈》根據材料,圍繞文明的兩項內涵即“創新”與“秩序”自擬一個論題,以某一世界古代文明為例進行闡述。(要求:選擇中國以外的古代文明,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20.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750—1914年西歐的技術變遷與工業發展有三個原則:第一個原則就是以機器——快速、規則、準確而且不知疲憊——替代人的技能和努力;第二個原則就是用沒用生命的動力資源替代有生命的動力資源;第三個原則是大量使用新的并且更加豐富的原材料?!幾試砾i、陳文佳著《工業革命》材料二——整理自李瑤《創新驅動的新質生產力——工業革命的歷史考察》(1)根據材料一,運用所學知識,任選一個原則加以闡述。(2)從制度、組織方面任選一個角度對兩次工業革命進行解讀。(要求:主題明確,論述須有史實依據,邏輯清晰)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1.C【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周(中國)。根據材料“最初表示以姻親貴族為主的異姓群體”結合所學可知,從“‘百姓’最初表示以姻親貴族為主的異姓群體”以及“‘里君’與各‘姓’的族長都是貴族”等信息可知,當時存在不同的貴族群體,體現了貴族存在等級差別,C項正確;題干通過“里君”與“百姓”的關系,展現了西周基層管理中血緣家族與地緣行政組織的結合,并未涉及到分封制與宗法制關系問題,排除A項;禮樂制是貴族生活行為的準則,也是周文化集中的體現,但是題干通過“里君”與“百姓”的關系,展現了西周基層管理中血緣家族與地緣行政組織的結合,排除B項;題干僅說明貴族身份,未體現等級差異,排除D項。故選C項。2.D【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代(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為應對漢初經濟凋敝的現實需求,漢朝政府減輕賦稅、寬松政策的核心目的是恢復生產,避免動亂,鞏固統治基礎,D項正確;黃老思想雖是漢初治國理念,政策本質是解決經濟問題,黃老思想是指導原則,而非直接目標,排除A項;材料中涉及田租,未提及土地兼并,排除B項;材料體現漢初與民休息已恢復經濟,未涉及地方權力問題,排除C項;故選D項。3.B【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為影響題。根據題目信息可知準確時空為唐朝(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唐朝通過軍事方式統一高昌,統一后設置了安西都護府,同時還給予部分舊官人官職,體現了唐朝對這一地方的管理既有軍事手段,又有懷柔方法,B項正確;給予部分舊官人官職,涉及的是選官制度,并不能說明絲綢之路就暢通無阻,同時確保了一詞絕對化了,排除A項;材料中主要是講給予部分舊官人官職,并沒有提及風俗習慣,排除C項;唐朝地方行政制度既有道、州、縣,也有羈縻州,還有冊封邊疆首領,地方行政制度多樣,排除D項。故選B項。4.D【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為影響題。根據題目具體時空信息可知準確時空為宋代中國。宋代普遍存在飲食饋贈習俗,既有官方單向度贈送,也有民間互贈,無論是單向饋贈(如救濟貧弱)還是雙向互贈(如禮尚往來),均強化了社會成員間的聯結與互助意識,符合儒家“仁愛”和民間互助傳統,升華了守望相助的理念,D項正確;官方饋贈官員表達對官員的關愛及維護政治秩序的穩定,僅體現部分材料,未能完全概括材料內容,排除A項;表達社會身份的認同主要體現在文人士大夫之間的互贈,僅體現部分材料,同樣未能完全概括材料內容,排除B項;僧道機構的單向贈送帶有傳播宗教的目的,但民間與士大夫未必與信仰直接相關,排除C項。故選D項。5.D【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元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元朝通過直接書寫法令于民眾家門,減少了地方官員的中介作用,避免了信息傳遞的延誤與失真,確保民眾及時知曉政令內容,從而提高政策執行效率,D項正確;“排門粉壁”是自上而下的信息發布,而非自下而上的信息收集,排除A項;題目強調政府自上而下的政令傳播,與民眾表達個人觀點無關,且未提及民眾參與渠道,排除B項;僅涉及法律傳播形式的變化,未體現法律制度本身的變革(如條文增減或體系調整),排除C項。故選D項。6.B【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代(中國)。根據題干及結合所學可知,“議復”有1361次,表明次數多,軍機大臣參與討論并給出建議,說明決策有科學性,B項正確;因為最終決策仍由皇帝做出,這一過程更多的是為決策提供參考,而不是突出君主權力的強化,排除A項;軍機處官員只是參與討論并提出建議,其權力范圍仍然受到皇帝的嚴格限制,排除C項;“議復”過程涉及眾多官員的討論和回奏,相對來說會增加一定的時間和程序,并非直接提高辦事效率,排除D項。故選B項。7.D【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材料中左宗棠認為陸地之戰,清軍并不遜色于外國,但是在海上,外國有輪船,清軍則無,強調的是海上力量與外國存在差距,因而認可海防重要性,D項正確;中體西用是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指的是學習西方技術維護清政府統治,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維新變法運動發生在19世紀末,且左宗棠是洋務派代表人物,排除B項;實業救國思想興起于甲午戰后,通過發展民族工業以救亡圖存,且材料未論及這一內容,排除C項。故選D項。8.C【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15年(中國)。根據材料可知,1915年,國人以購買國貨為榮,結合所學,1915年,日本趁西方忙于一戰,企圖獨霸中國,日本提出侵略中國的“二十一條”,這時中國掀起了“國貨運動”,C項正確;《國貨月報》刊登這幅漫畫是在1915年,此時西方忙于一戰,無暇顧及中國,排除A項;新文化運動提出“德先生”和“賽先生”,其實是主張全面向西方學習,并不是提倡國貨,排除B項;中華民族全面覺醒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并不是材料中的時間,排除D項。故選C項。9.A【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0年(中國)。根據材料“1940年3月,中共安徽定遠縣……等縣也相繼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但各縣政府下原有的區、鄉、保、甲組織未變”可知,中共在安徽多縣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卻在基層保留部分舊的組織,是受到抗戰大局的影響,民族矛盾是當時的主要矛盾,需要團結廣大人民包括地主一致對外,A項正確;全面抗戰后,國共開始了第二次合作,在“皖南事變”(1941年)前主要是合作為主,排除B項;革命統一戰線是1924年建立的,1927年破裂,排除C項;農村革命根據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建立的,排除D項。故選A項。10.D【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0年1月(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人民勝利折實公債的發行,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應對經濟危機的關鍵舉措,核心目的是緩解財政壓力、穩定經濟秩序,D項正確;抗美援朝戰爭始于1950年10月,而人民勝利折實公債發行于1950年1月,時間上早于戰爭爆發,其目的并非直接為戰爭募集軍費,排除A項;國民經濟全面恢復完成于1952年底,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立,經濟仍處于恢復初期,排除B項;此時新中國仍處于新民主主義經濟階段,公債發行與“社會主義建設”無直接關聯,排除C項。故選D項。11.B【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78—1983年的中國。結合所學,1978年至1983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農村經濟改革極大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量農村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轉而發展非農產業,推動了鄉鎮企業的快速崛起,題干中的鄉鎮企業營業額、增加值和利潤額顯著增長,正是農村經濟活力被激發的直接體現,B項正確;國有企業改革向縱深發展主要發生在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后,排除A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紀初,與題干時間相差甚遠,排除C項;城鄉經濟均衡發展并未在這一時期實現,鄉鎮企業雖有所發展,但城鄉差距仍長期存在,排除D項。故選B項。12.B【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埃及。根據材料可知,古代埃及人通過建立制度,測量水位并用于生產與稅收,是行政體系高效運作的標志,屬于社會管理層面的有序推進,B項正確;雖然測量水位需要一定的組織協調,但材料并未涉及測量動員的人力物力,無法體現組織能力的強大,排除A項;題干沒有顯示水利工程體系建設,排除C項;題干中的測量與計劃制定屬于官方主導的治理行為,而非民間自發抗災活動,排除D項。故選B項。13.A【詳解】根據本題設問句,可知這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215年英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大憲章》以成文形式明確規定了國王的義務和貴族的權利,雖執行初期存在反復,但確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則,開啟了通過法律文件制約王權的先例,A項正確;大憲章簽署時,英國議會還未形成,且材料并未及議會權力,排除B項;《大憲章》主要維護貴族、教會、市民的權益,并未改變農民的地位,排除C項;大憲章旨在維護封建契約關系,并非瓦解封建制度,排除D項。故選A項。14.C【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中期(歐洲)。根據題干及結合所學可知,啟蒙運動倡導理性、自由與個人主義,其產生與傳播沖擊了中世紀以來基于宗教迷信的舊觀念,文人贊美貓的“獨立精神”,正是啟蒙價值觀的反映,最終促成中產階級接納養貓為風尚,C項正確;法國工業革命在19世紀中后期步入高潮,排除A項;宗教改革于16世紀開始,不符合材料涉及時間,排除B項;大革命雖打破舊制度,但養貓普及是19世紀中期現象,屬長期文化變遷的結果,非單一事件直接導致,排除D項。故選C項。15.A【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1年的蘇俄。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1921年,蘇俄在新經濟政策時期實行經濟核算制,以貨幣形式來量化企業經濟活動的耗費和成果,這樣實際上是保證國營企業的獨立經營,各企業之間的產品調撥根據市場原則進行,A項正確;蘇俄集中力量推動工業化是在斯大林時期,而不是在新經濟政策時期,排除B項;材料中將1829個中央所轄企業的管理權下放到省國民經濟委員會,并沒有改變所有制結構,排除C項;材料將中央企業管理權下放,是為增強企業經營自主權,不能體現中央加強對地方經濟管理,排除D項。故選A項。16.D【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世界。根據材料“全球治理體系面臨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危機、網絡安全等新挑戰……全球南方國家聯合自強,提升了在國際議題上的話語權”可知,發展中國家通過團結合作增強了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體現了其影響力的顯著提升,D項正確;材料中明確指出發達經濟體參與全球治理的意愿下降,而發展中國家話語權提升,說明發達國家的主導地位正在削弱,排除A項;題干強調全球南方國家聯合自強,這屬于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廣泛合作,而非特定區域的經濟一體化(如歐盟、東盟等),排除B項;發展中國家話語權提升本身就是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體現,說明變革正在推進,排除C項。故選D項。17.(1)含義:源自游牧民族服飾的常服系統與繼承傳統的禮服系統并存。意義:促進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有利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推動了中國古代服飾的發展。(2)特點:以漢族傳統服裝為主體;具有皇權與等級色彩;民間服飾多樣化。原因:明朝專制皇權的加強;明朝推廣植棉;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驹斀狻浚?)本題是特點和影響題,時空是唐代(中國)。第一小問含義,根據材料一“形成了源自北方游牧民族服飾的常服系統(以幞頭、圓領缺胯袍和烏皮六合靴為核心)與繼承漢魏傳統衣冠制度的禮服系統(冕服、朝服和公服)并行的‘雙軌制’結構”可知,源自游牧民族服飾的常服系統與繼承傳統的禮服系統并存。第二小問意義,根據材料一“多民族服飾融合”可知,促進了民族交融;根據材料一“中華文化認同”可知,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根據材料一“推動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文化認同秩序的重構”可知,有利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根據材料一“形成了源自北方游牧民族服飾的常服系統(以幞頭、圓領缺胯袍和烏皮六合靴為核心)與繼承漢魏傳統衣冠制度的禮服系統(冕服、朝服和公服)并行”可知,推動了中國古代服飾的發展。(2)本題是特點和原因題,時空是明朝(中國)。第一小問特點,根據材料二“以漢族傳統服裝為主體”可知,以漢族傳統服裝為主體;根據材料一“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為正色”“不同品級不同顏色”可知,具有皇權與等級色彩;根據材料一“服裝或長或短,或衫或裙,基本上承襲了舊傳統,且品種十分豐富”可知,民間服飾多樣化。第二小問原因,根據所學可知,明朝專制皇權的加強;根據材料二“明代普通百姓衣著得到改善”和所學可知,明朝推廣植棉;根據材料二“因《論語》有‘惡紫之奪朱也’,紫色自官服中廢除不用”可知,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18.(1)原因:近代經濟發展與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涼茶適應了民眾抗疫的需求;涼茶經營者的宣傳與推廣;通商口岸的開放與技術輸入。(2)影響:推動了現代化的涼茶企業的發展;保護和傳承了涼茶文化;促進了中華文化(涼茶文化)的國際傳播;有利于增強文化自信;提升了廣東涼茶的品牌形象。認識:涼茶文化是中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輸出需結合本土化策略;要保護好傳統文化資源;注重傳統資源與現代技術的結合。【詳解】(1)本題是原因題。時空是清末民初的中國。原因:據材料“清末民初,嶺南時疫流行,且霍亂、鼠疫等急性傳染病影響面極廣,對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笨芍?,近代公共衛生意識伴隨城市化和西方思想傳入產生的,所以近代經濟發展與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促進涼茶產業化;據材料“王澤邦因瘟疫研制涼茶,”可知,涼茶適應了民眾抗疫的需求;據材料“源氏家族通過贈飲甘和茶緩解時疫,涼茶因抗疫功效廣受歡迎?!笨芍?,涼茶經營者的宣傳與推廣;結合所學,廣州是近代開口通商較早的地區,受西方思想、技術等影響深刻,所以通商口岸的開放與技術輸入也促進涼茶產業的發展。(2)本題是影響題、認識題。時空是近代中國。影響:據材料“在《財富》全球科技論壇上,廣東涼茶攜手瑞士SGS、國際性學術組織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發布全球首個《涼茶飲料國際標準》”可知,推動了現代化的涼茶企業的發展;據材料“‘用吉祥文化對話世界——廣東涼茶(東京)博物館項目啟動儀式’在日本東京舉行”可知,保護和傳承了涼茶文化;據材料“廣東涼茶隨赴美華人進入美國市場”可知,促進了中華文化(涼茶文化)的國際傳播;據材料“廣東涼茶參加英國倫敦展覽會,成為最早走向世界的中華民族品牌之一”可知,有利于增強文化自信;據材料“廣東涼茶首個海外涼茶博物館在紐約開館”可知,提升了廣東涼茶的品牌形象。認識:結合所學,茶的原產地是中國,代表了中華文化,涼茶文化是中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據材料“‘用吉祥文化對話世界——廣東涼茶(東京)博物館項目啟動儀式’在日本東京舉行”可知,茶作為中華文化的代表,在國外樹立品牌也促進了文化的傳播,文化輸出需結合本土化策略;結合所學可知,茶是古代先民智慧的結晶,蘊含了豐富的中華文化,代表了中國形象,所以我們要要保護好傳統文化資源;據材料“在《財富》全球科技論壇上,廣東涼茶攜手瑞士SGS、國際性學術組織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發布全球首個《涼茶飲料國際標準》”可知,注重傳統資源與現代技術的結合。19.示例一論題:古羅馬文明的創新有利于社會秩序的構建闡述:古羅馬文明在創新與秩序構建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首先,在法律創新方面,羅馬法作為古羅馬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歷了從習慣法到成文法、公民法到萬民法的轉變;這一法律體系的演變直接解決了多民族社會的治理難題,為羅馬社會秩序的穩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也為后世法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次,在政治秩序構建方面,古羅馬通過設立執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會等機構,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共和政體;這些機構各司其職,相互制約,共同維護著羅馬社會秩序的穩定。此外,古羅馬在軍事、建筑、交通等方面也進行了諸多創新。例如,羅馬交通網絡則以其四通八達、便捷高效而促進了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這些技術創新往往承載著強化社會控制的秩序訴求,推動了古羅馬文明的發展,維護了社會秩序的穩定,也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綜上所述,古羅馬文明在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這些成就不僅為古羅馬社會秩序的穩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為后世文明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示例二論題:古希臘文明的創新推動了城邦社會秩序的構建闡述:雅典通過梭倫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確立了民主制度,其核心是人民主權與輪番而治;伯里克利時期實行公職津貼制,保障貧民參政權利,最終形成以公民大會、五百人議事會和陪審法庭為核心的直接民主體系;這些創新通過程序化規則分散權力,減少了貴族與平民的沖突,構建了“主權在民”的城邦政治秩序。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力圖用理性的思維方式認識世界和解釋世界,哲學思辨為民主秩序提供了思想基礎,推動了社會理性的制度化。雅典衛城的帕特農神廟、露天劇場等建筑不僅是藝術杰作,更是公民集會和宗教儀式的場所,提升了公民的參政意識與身份認同,有利于城邦秩序的構建。綜上所述,古希臘通過民主制度、法律程序、公民文化和公共技術的多維創新,構建了以平等參與、法治規范和集體認同為核心的城邦秩序?!驹斀狻勘绢}是評論解說題。時空是古代世界。示例一:首先,根據材料信息“文明是‘創新’與‘秩序’的集合體”及所學知識,古羅馬通過法律、政治、技術等創新建立龐大帝國秩序,可提煉論題:古羅馬文明的創新有利于社會秩序的構建。其次,聯系所學知識對該論題進行闡述。材料強調“創新包括制度、倫理等”結合所學知識,古羅馬公民法以《十二銅表法》為基礎,僅適用于羅馬公民,解決貴族與平民矛盾,初步確立社會內部秩序;萬民法通過裁判官告示整合各民族習慣法,確立“公平正義”原則,解決跨民族糾紛,維護帝國統一,體現了法律體系創新使羅馬從城邦法走向普世法,為龐大帝國提供統一規則,強化中央權威。材料指出“秩序是創新的目標”,結合所學知識,古羅馬共和制(公元前509-前27年):執政官、元老院、公民大會分權制衡,防止個人專權;帝制則元首制保留共和外殼,實則集中軍權、財權,通過“羅馬和平”維持帝國長期穩定體現了政治制度創新兼顧傳統與變革,實現從城邦到帝國的秩序轉型。根據材料中信息“創新包括技術……規則與秩序的統稱”,結合所學知識,羅馬大道連通帝國全境,加速軍隊調度、商品流通;軍事改革包括職業軍團取代公民兵,標準化訓練、裝備,強化邊疆防御,體現了技術創新直接服務于帝國資源整合與安全需求,鞏固統治的物質基礎。最后進行總結歸納,古羅馬文明在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這些成就不僅為古羅馬社會秩序的穩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為后世文明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根據上述分析進行闡述即可,要求表述成文,史論結合,邏輯清晰。示例二:首先,根據材料“文明是‘創新’與‘秩序’的集合體,涵蓋制度、倫理、技術等方面”及所學知識,古希臘通過政治制度、哲學思想、公共建筑等創新構建城邦秩序,可提煉論題:古希臘文明的創新推動了城邦社會秩序的構建。其次,聯系所學知識對該論題進行闡述。根據材料信息“創新包括制度……建立的規則與秩序”,結合所學知識,梭倫改革打破貴族壟斷政權,初步建立“法律面前公民平等”的秩序;克里斯提尼改革確立“主權在民”原則,形成“輪番而治”的參與式秩序;伯里克利津貼制發放公職津貼,保障貧民參政,擴大民主范圍,以上體現了制度創新將權力分散至公民集體,化解階級矛盾,構建了雅典“公民共同體”的政治秩序。根據材料信息“創新包括倫理、文化……規則與秩序的統稱”,結合所學知識,蘇格拉底“美德即知識”強調理性反思與道德自律,推動公民理性參政;柏拉圖主張以智慧與正義構建城邦秩序;亞里士多德主張法律是“免除激情的理性”,為雅典民主制提供理論支持,以上體現了哲學思辨將城邦秩序從“神意”轉向“人本”,賦予民主政治倫理合法性。根據材料依據信息“創新包括技術……建立的規則與秩序”,結合所學知識,帕特農神廟是雅典衛城的核心建筑,兼具宗教與政治功能;露天劇場如狄俄尼索斯劇場可容納1.7萬觀眾,舉辦戲劇競賽,通過公共教育塑造公民價值觀;市政廣場則是公民集會、辯論與貿易的場所,成為民主實踐的物理空間,以上體現了技術創新構建公共空間,使民主秩序具象化,增強公民身份認同與凝聚力。最后進行總結歸納,古希臘通過民主制度、法律程序、公民文化和公共技術的多維創新,構建了以平等參與、法治規范和集體認同為核心的城邦秩序。根據上述分析進行闡述即可,要求表述成文,史論結合,邏輯清晰。20.(1)闡述:任選一個原則作答即可。第一個原則:第一次工業革命在工廠中大量使用蒸汽機,機器工業迅速成長;第二次工業革命大量使用內燃機和電力,同時機器讓產品更加規則和精準,生產效率不斷提升。第二個原則:第一次工業革命通過用煤炭資源的應用替代人力和畜力,實現動力的無生命化;第二次工業革命石油和電力替代煤炭,進一步提升效率,讓無生命化動力進一步優化。第三個原則:第一次工業革命大量使用煤炭作為能源并大規模應用于采礦、冶煉、紡織等工業;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用化學方法加工原料及合成新材料,新的豐富的原材料推動技術變遷和石油化工行業的發展。(2)解讀示例一:兩次工業革命使社會生產力都發生了巨變,人類相繼進入到蒸汽時代和電力時代,新的制度也在不斷涌現。經濟制度方面,第一次工業革命鼓勵和保護專利,推動了社會專利制度、公司制度以及金融等制度的出臺;第二次工業革命與自然科學聯系更加密切,推動了大學制度、實驗室制度的發展。社會制度方面,第一次工業革命有利于工業資產階級的制度政策相繼出臺,如英國的1832、1867年議會改革,19世紀初的土地制度(圈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地質勘探講師經紀合同3篇
- 吉林省法律顧問服務勞動合同2篇
- 低碳建筑施工合同3篇
- 二手房交易合同終結原因3篇
- 大學畢業生就業合同協議注意事項3篇
- 建筑工程項目經理聘用合同范本3篇
- 二手房屋買賣合同的還款合同責任承擔3篇
- 公路工程分包合同的驗收補算3篇
- 建房工程勞務合同范本
- 個人投資合同范本
-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課件
- DB12 596.1-2015 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統設施設置規范 第1部分:設施設置要求
- 光伏電站作業危險點分析及預控措施手冊
- 2022年新高考山東政治高考真題(含答案)
- 新能源電力設備項目立項報告(模板范本)
- 萬能外圓磨床作業指導書
- SAP-BASIS-常維護手冊
- 乙炔氣柜施工方案
- 兒童故事小壁虎借尾巴ppt課件
- 《春日》PPT課件
- 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資金申請報告寫作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