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建設工程平安生產管理
第一章建設工程平安生產管理概述
平安生產關系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平安,關系改革發展和社會穩定
大局。建設工程平安生產不僅干脆關系到建筑企業自身的發展和收益,更
是干脆關系到人民群眾包括生命健康在內的根本利益,影響構建社會主義
和諧社會的大局。在國際經濟交往與合作越加緊密的今日,平安生產還關
系到我國在國際社會的聲譽和地位。近年來,我國建筑企業仔細貫徹“平
安第一、預防為主”的平安生產方針,仔細實行黨中心、國務院關于平安
生產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堅固樹立科學發展觀,依據構建社會主義
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全面落實平安生產責任制,加強建設工程平安法規
和技術標準體系建設,主動開展專項整治和隱患排查治理活動,著眼于建
立平安生產長效機制,強化監管,狠抓落實,從而取得全國建筑施工平安
生產形勢總體趨向穩定好轉,施工作業和生產環境的平安、衛生與文明工
地狀況得到明顯改善的成效。
目前,我國正在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工程建設,隨著工程建設
項目趨向大型化、高層化和困難化,給建筑業的平安生產帶來了挑戰:我
國每年由于建筑事故傷亡的從業人員超過千人,干脆經濟損失逾百億元,
建筑業已經成為我國全部工業部門中僅次于采礦業的最危急行業。因此,
提高建筑業的平安生產管理水平、保障從業人員的生命平安意義重大,同
時,我國提出要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其中
提高和改善建筑業的平安生產狀況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
容之一。
1.1建設工程平安生產的特點
建筑業從廣義的概念來說是從事建筑安裝工程的生產活動,為國民經濟各
部門建立房屋和構筑物,并安裝機器設備。長期以來,由于人員流淌性大、
勞動對象困難和勞動條件變更大等特點,建筑業在各個國家都是高風險的
行業,傷亡事故發生率始終位于各行業的前列。尤其是現代社會建設項目
日趨大型化、高層化、困難化,加之建設場地的多變性,使得建設工程生
產特殊是平安生產與其他生產行業相比有明顯的區分,建設工程平安生產
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建筑施工大多數在露天的環境中進行,所進行的活動必定受到施工
現場的地理條件和氣象條件的影響。惡劣的氣候環境很簡潔導致施工人員
生理或者心理上的疲憊,留意力不集中,造成事故。
(2)建設工程是一個浩大的人機工程,這一系統的平安性不僅僅取決于
施工人員的行為,還取決于各種施工機具、材料以與建筑產品(統稱為物)
的狀態。建設工程中的人、物以與施工環境中存在的導致事故的風險因素
特別多,假如不與時發覺并且解除,將很簡潔導致平安事故。
(3)建設項目的施工具有單一性的特點,不同的建設項目所面臨的事故
風險的大小和種類都是不同的。建筑業從業人員每一天所面對的都是一個
幾乎全新的物理工作環境,在完成一個建筑產品之后,又轉移到下一個新
項目的施工。項目施工過程中層出不窮的各種事故風險是導致建筑事故頻
發的重要緣由。
(4)工程項目施工還具有分散性的特點,建筑業的主要制造者一一現場
施工人員,在從事工程項目的施工過程中,分散于施工現場的各個部位,
當他們面對各種具體的生產問題時一般依靠自己的閱歷和學問進行推斷
做出確定,從而增加了建筑業生產過程中由于擔心全行為而導致事故的風
險。
(5)工程建設中往往有多方參與,管理層次比較多,管理關系困難。僅
施工現場就涉與建設單位、總承包單位、分承包單位、供應單位和監理單
位等各方。各種錯綜困難的人的擔心全行為,物的擔心全狀態以與環境的
擔心全因素往往相互作用,構成平安事故的干脆緣由。
(6)目前我國建筑業仍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技術含量相對偏低,建筑業
中部分從業人員的文化素養較一般行業人員低。尤其是大量的沒有經過全
面職業培圳和嚴格平安教化的農夫工,其數量占到施工一線人數的80%。
(7)建筑業作為一個傳統的產業部門,工期、質量和成本的管理往往是
項目生產人員關注的主要對象。部分建筑業管理人員認為建筑平安事故完
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因而是不行避開的,無法限制的,沒有從科
學的角度深化相識事故發生的根本緣由并實行主動的預防措施,造成了建
設項目平安管理不力,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加等問題。
1.2我國建設工程平安生產狀況
1.2.1我國建設工程平安的基本狀況
目前我國正在進行歷史上也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基本建設,在將來相當長
的一段時間內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但由于行業特點、工人素養、管理
水平、文化觀念、社會發展水同等因素的影響,造成我國建筑業的平安生
產形勢特別嚴峻:依據國家平安生產監督總局的統計,我國2001?2。。7
年的建筑業(包括鐵道、水利、交通等專業工程)事故與其死亡人數都在千
次與千人以上,具體數據見表1—1。總體來講,我國建筑業每年由于損害
事故喪生的從業人員超過千人,干脆經濟損失逾百億元,建筑業已經成為
我國全部工業部門中僅次于采礦業的最危急的行業。
里內地建筑業死亡人數及死亡事故數統計表1-
1死亡人數■
年吩死亡事故數
200116?4J647
年份死亡人數死亡事故數
200220421948
2(X)327882634
200427772581
200526072288
200625382224
200727222278
依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最新統計,2007年全國共發生房屋建筑和市
政工程建筑施工事故859起、死亡1012人,與2006相比,事故起數下
降了3.27%,死亡人數下降了3.44%,其中共發生建筑施工較大與以
上事故(一次死亡3人與3人以上事故)35起、死亡144人(其中重大事故2
起,死亡21人),與2006相比,事故起數下降了10.26%,死亡人數
下降了1.37%,具體如圖1—1和圖1-2.
Mf.y
圖1-12006年,2007年建筑施T死亡事故起數比較
?-20H6;卜卡應起找T2uO7年事笊紀教
no?
圖1-22006年、2007年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數比較
從圖1-1和圖1-2對近年來的事故統計比較來看,我國建筑平安總體狀
況保持穩定,主要表現在:一是事故總量下降,2007年全國共發生建筑
施工事故859起,比2006年下降3.27%;二是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下
降,2007年全國建筑施工事故共造成1012人死亡,比2006年下降
3.44%;三是較大與較大以上事故下降,2007年全國建筑施工較大與以
上事救35起、死亡144人,分另肚匕2006年下降10.26%和1.37%:
雖然我國建設工程平安生產整體狀況有所好轉,但建筑平安生產形勢仍
舊比較嚴峻。主要表現在:一是事故總量仍舊較大,2007年建筑施工事
故死亡人數仍在千人以上;二是下降幅度趨減,2007年事故下降幅度為
3%左右,與前幾年的平均下降幅度10%左右相比明顯變小;三是重特大
事故多發,2007發生再特大事故7起,死亡154人,同比分別增加6起,
143人。這表明我國仍處在建筑施工事故頻繁發生的時期,我國的建筑平
安生產形勢又將面臨新的考驗。
1.2.2近年來我國建設工程事故特點與規律分析
1.事故多發的主要類型
依據《全國建筑施工平安生產形勢分析報告(2007年)》中的建筑施工
事故統計分析(圖1一3),目前我國建筑施工傷亡事故類別仍舊主要是高處
墜落、坍塌、物體打擊、觸電、起重損害等。這些事故的死亡人數分別占
全部事故死亡人數的45.45%、20.36%、11.56%、6.62%、642%,
總計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數的90.42%。
值得留意的是,近年來塔吊等起重機械事故多發.2007起重損害發生
較大以上事故23起,死亡90人,分別占建筑施工較大以上事故的22.3%
和17.6%,其中塔吊倒塌較大以上事故發生16起,死亡65人,分別占
起重損害較大以上事故的69.6%和72.2%。
圖I-32007年各類型事故死亡人數比例圖
2.發生事故部位
2007年,在洞口和臨邊作業發生事故的死亡人數占總數的15.51%;
在各類腳手架上作業發生事故的死亡人數占總數的11.86%;安裝、拆卸
塔吊事故死亡人數占總數的11.86%;模板事故死亡人數總數的6.82%
(圖14)o
3.發生事故工程基本建設程序履行狀況
(1)履行全部程序的:發生事故368起,占事故起數的42.84%;死亡
419人,占死亡總人數的41.4%。
(2)未履行程序的:發生事故334起,占事故起數的38.88%;死亡
416人,占死亡總人數的41.11%。
(3)部分履行程序的:發生事故157起.占事故起數的18.28%;死亡
177人,占死亡總人數的17.49%。(圖1-5)
?比場倫叼m電嫁外:TI電/
6.8二,
圖1-42007年各類型事故發生部位死亡人數比例圖
輯行部分程序
17.19、
他仃全新程序
■11.40%
未附行停序
圖1-52007年各類型事故基本建設程序履行情況死亡人數比
4.發生事故的工程類別分析
(1)新建工程:發生事故785起,占事故起數的91.39%;死亡911
人,占死亡總人數的90.02%。
(2)改擴建工程:發生事故56起,占事故起數的6.52%;死亡72人,
占死亡總人數的7』%。
(3)拆除工程:發生事故18起,占事故起數的2.1%;死亡29人,占
死亡總人數的2.87%。(圖1—6)
5.發生事故的工程形象進度分析
(1)施工打算:發生事故2。起,占事故起數的2.33%;死亡26人,
死亡總人數的2.57%.
⑵基礎施工:發生事故137起,占事故起數的15.95%;死亡161人,
占死亡總人數的15.91%.
⑶主體結構:發生事故414起,占事故起數的48.2%;死亡505
人,死亡總人數的49.9%。
⑷裝飾裝修:發生事故264起,占事故起數的30.73%;死亡283
人,占死亡總人數的27.96%。
(5)拆除階段:發生事故24起,占事故起數的2.79%;死亡37人,
占死亡總人數的3.66%.(圖1-7)
折階Th*
打鋰I管
7.Il1%
90.02%
圖1-62007年不同工程類別事故死亡人數比例圖
柝除階網
19.:<0%
圖1-72(X)7年不同工程形象進度事故死亡人數比例圖
6.發生事故的投資主體分析
(1)政府投資:發生事故U2起,占事故起數的13.04%;死亡126人,
占死亡總人數的12.45%。
(2)企業投資:發生事故443起,占事故起數的51.57%;死亡515
人,占死亡總人數的50.89%。
(3)個人投資:發生事故35起,占事故起數的4.07%;死亡40人,
占死亡總人數的3.95%。
⑷其他:發生事故269起,占事故起數的31.32%;死亡331人,
占死亡總人數的32.71%。(圖1—8)
圖1-82007年不同投資主體事故死亡人數比例圖
7.發生事故的工程結構類型分析
(1)磚混結構:發生事敝213起,占事故起數的24.8%;死亡234
人,占死亡總人數的23.12%。
⑵混凝土結構:發生事故442起,占事故起數的51.46%;死亡522
人,占死亡總人數的51.58%。
(3)鋼結構:發生事故38起,占事故起數的4.42%;死亡5。人,占
死亡總人數的4.94%。
(4)磚木結構:發生事故1起,占事故起數的0.12%;死亡1人,占死
亡總人數的。.1%。
⑸鋼、混結構:發生事故45起,占事故起數的5.24%;死亡51人,
占死亡總人數的5.04%。
(6)其他:發生事故120起,占事故起數的13.97%;死亡154人,占
死亡總人數的15.22%。(圖1-9)
.:I.>?'/
怪|1-92007年不同1:程結為事故死亡人數比例
8.發生事故的工程性質分析
⑴住宅:發生事故432起,占事故起數的56.77%;死亡496人,
占死亡總人數的57.34%。
⑵公共建筑:發生事故184起,占事故起數的24.18%;死亡215
人,占死亡總人數的24.86%。
(3)廠房:發生事故104起,占事故起數的13.67%;死亡11。人,占死
亡總人數的12.72%。
(4)其他:發生事故41起,占事故起數的5.39%;死亡44人,占死
亡總人數的5.09%。(圖1—10)
9.發生事故的地域分析
⑴省會與直轄市(支配單列市):發生事故342起,占事故起數的
39.81%;死亡396人,占死亡總人數的39.13%。
(2)地級城市:發生事故258起,占事故起數的30.03%;死亡320人,
占死亡總人數的31.62%。
圖1-102(X)7年不同匚程性質小故死「人數比例圖
(3)縣級城市(含縣城關鎮):發生事故215起,占事故起數的25.03%;
死亡237人,占死亡總人數的23.42%.
(4)村鎮(指村莊和集鎮):發生事故44起,占事故起數的5.12%;死
亡59人,占死亡總人數的5.83%。(圖1—11)
1:')1-M
圖1-112007?不同地域事故死亡人數比例圖
10.發生事故的區域分析
(1)高校內區:發生事故26起,占事故起數的3.03%;死亡33人,
占死亡總人數的3.26%:
(2)工業科技園區:發生事故39起,占事故起數的4.54%;死亡49
人,占死亡總人數的4.84%。
(3)經濟開發區:發生事故90起,占事故起數的10.48%;死亡105
人,占死亡總人數的10.38%。
⑷非園區:發生事故704起,占起數的81.96%;死亡825人,占死
亡總人數的81.52%(圖1—12)
涔I1-122007年不,司區球事故先人數比例由
11.發生事故的天氣狀況分析
⑴晴天:發生事故669起,占事故起數的77.88%;死亡791人,
占死亡總人數的78.16%.
(2)晴天:發生事故132起,占事故起數的15.37%;死亡157人,占
死亡總人數的15.51%:
(3)雨天:發生事故51起,占事故起數的5.94%;死亡58人,占死
亡總人數的5.73%。
(4)霧天:發生事故3起,占事故起數的0.35%;死亡3人,占死亡總
人數的0.3%。
(5)風天:發生事故4起,占事故起數的0.47%;死亡3人,占死亡總
人數的0.3%。
圖I-132(X)7年不同大氣審故梢況死亡人數比例圖
1.3建設工程平安管理相關理論與方法
1.3.1平安管理基本原理與原則
平安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應當遵循企業管理的普遍規
律,聽從企業管理的基本原理與原則。企業管理學原理是從企業管理的共
性動身,對企業管理工作的實質內容進行科學的分析、綜合、抽象與概括
后所得出的企業管理的規律。原則是依據對客觀事物基本原理的相識而引
發出來的,須要人們共同遵循的行為規范和準則。企業管理學的原則即是
指在企業管理學原理的基礎上,指導企業管理活動的通用規則。原理和原則
的本質與內涵是一樣的。一般來說,原理更基本,更具普遍意義;原則更
具體和有行動指導性。下面介紹與企業平安管理有親密關系的兩個基本原
理與原則。
1.系統原理
系統原理是現代管理科學中的一個最基本的原理。它是指人們在從事
管理工作時,運用系統的觀點、理論和方法對管理活動進行充分的系統分
析,以達到管理的優化目標,即從系統論的角度來相識和處理企業管理中
出現的問題。系統原理要求對管理對象進行系統分析,即從系統觀點動身,
利用科學的分析方法對所探討的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究,確定系統目
標,列出實現目標的若干可行方案,分析對比提出可行建議,為決策者選
擇最優方案供應依據。
平安管理系統是企業管理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其構成包括各級專兼職
平安管理人員、平安防護設施設備、平安管理與事故信息以與平安管理的
規章制度、平安操作規程等。平安貫穿于企業各項基本活動之中,平安管
理就是為了防止意外的勞動(人、財、物)耗費,保障企業系統經營目標的
實現。
運用系統原理的原則可以歸納為如下:
(1)動態相關性原則。對平安管理來說,動態相關性原則的應用可以從
兩個方面考慮:一方面,正是企業內部各要素處于動態之中并且相互影響和
制約,才使得事故有發生的可能。假如各要素都是靜止的、無關的,則事
故也就無從發生。因此,系統要素的動態相關性是事故發生的根本緣由。
另一方面,為搞好平安管理,必需駕馭與平安有關的全部對象要素之間的
動態相關特征,充分利用相關因素的作用。例如:駕馭人與設備之間、人
與工作環境之間、人與人之間、資金與設施設備改造之間、平安信息與運
用者之間等的動態相關性,是實現有效平安管理的前提。
(2)整分合原則。現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需在整體規劃下明確分工,在分
工基礎上進行有效的綜合,這就是整分合原則。該原則的基本要求是充分
發揮各要素的潛力,提高企業的整體功能,即首先要從整體功能和整體目
標動身,對管理對象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謀劃;其次,要在整體規劃下實
行明確的、必要的分工或分解;最終,在分工或分解的基礎上建立內部橫
向聯系或協作,使系統協調協作、綜合平衡地運行。其中,分工或分解是
關鍵,綜合或協調是保證。整分合原則在平安管理中也有重要的意義。整,
就是企業領導在制定整體目標、進行宏觀決策時,必需把平安納入,作為
整體規劃的一項重要內容加以考慮;分,就是平安管理必需做到明確分工,
層層落實,要建立健全平安組織體系和平安生產責任制度,使每個人員都
明確目標和責任;合,就是要強化平安管理部門的職能,樹立其權威,以
保證強有力的協調限制,實現有效綜合。
(3)反饋原則。反饋是限制論和系統論的基本概念,它是指被限制過程
對限制機構的反作用。反饋大量存在于各種系統之中,也是管理中的一種
普遍現象,是管理系統達到預期目標的主要條件。反饋原則指的是:勝利
的高效的管理,離不開靈敏、精確、快速的反饋。現代企業管理是一項困
難的系統工程,其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都在不斷變更,所以,管理系統要
實現目標,必需依據反饋與時了解這些變更,從而調整系統的狀態,保證
目標的實現。管理反饋是以信息流淌為基礎的,與時、精確的反饋所依靠
的是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統。有效的平安管理,應當與時捕獲、反饋各種平
安信息,與時實行行動,消退或限制擔心全因素,使系統保持平安狀態,
達到平安生產的目標。用于反饋的信息系統可以是純手工系統;但是隨著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現代的信息系統應當是由人和計算機系統組成的匹配
良好的人機系統。
(4)封閉原則。在任何一個管理系統內部,管理手段、管理過程等必需
構成一個連續封閉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動,這就是封閉原則。
該原則的基本精神是企業系統內各種管理機構之間,各種管理制度、方法
之間,必需具有相互制約的關系,管理才能有效。這種制約關系包括各管
理職能部門之間和上級對下級的制約。上級本身也要受到相應的制約,否
則會助長主觀臆斷、不負責任的風氣,難以保證企業決策和管理的全部活
動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
2.人本原理
人本原理,就是在企業管理活動中必需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體現以
人為本的指導思想。以人為本有兩層含義:一是全部管理活動均是以人為
本體綻開的。人既是管理的主體(管理者),又是管理的客體(被管理者),每
個人都處在肯定的管理層次上,離開人,就無所謂管理。因此,人是管理活
動的主要對象和重要資源。二是在管理活動中,作為管理對象的諸要素(資
金、物質、時間、信息等)和管理系統的諸環節(組織機構、規章制度等),
都是須要人去掌管、運作、推動和實施的。因此,應當依據人的思想和行
為規律,運用各種激勵手段,充分發揮人的主動性和創建性,挖掘人的內
在潛力。
搞好企業平安管理,避開工傷事故與職業病的發生,充分愛護企業職
工的平安與健康,是人本原理的干脆體現。
運用人本原理的原則可以歸納為:
(1)動力原則。推動管理活動的基本力氣是人,管理必需有能夠激發人
的工作實力的動力,這就是動力原則。動力的產生可以來自于物質、精神
和信息,相應就有三類基本動力:①物質動力,即以適當的物質利益刺激
人的行為動機,達到激發人的主動性的目的。②精神動力,即運用志向、
信念、激勵等精神力氣刺激人的行為動機,達到激發人的主動性的目的。
③信息動力,即通過信息的獲得與溝通產生奮起直追或領先他人的行為動
機,達到激發人的主動性的目的。
(2)能級原則。現代管理引入“能級”這一物理學概念,認為組織中的
單位和個人都具有肯定的能量,并且可按能量大小的依次排列,形成現代
管理中的能級。能級原則是說:在管理系統中建立一套合理的能級,即依
據各單位和個人能量的大小支配其地位和任務,做到才職相稱,才能發揮
不同能級的能量,保證結構的穩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管理能級不是人為
的假設,而是客觀的存在。在運用能級原則時應當做到三點:一是能級的
確定必需保證管理系統具有穩定性;二是人才的配備運用必需與能級對
應;三是對不同的能級授予不同的權力和責任,賜予不同的激勵,使其責、
權、利與能級相符。
(3)激勵原則。管理中的激勵就是利用某種外部誘因的刺激調動人的主
動性和創建性。以科學的手段,激發人的內在潛力,使其充分發揮出主動
性、主動性和創建性,這就是激勵原則。企業管理者運用激勵原則時,要
接受符合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活動規律的各種有效的激勵措施和手段。企
業員工主動性發揮的動力主要來自于三個方向:一是內在動力,指的是企
業員工自身的奮斗精神;二是外在壓力,指的是外部施加于員工的某種力
氣,如加薪、降級、表揚、指責、信息等;三是吸引力,指的是那些能夠
使人產生愛好和愛好的某種力氣。這三種動力是相互聯系的,管理者要擅
長體察和引導,要因人而異、科學合理地實行各種激勵方法和激勵強度,
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員工的內在潛力。
1.3.2事故預防原理與對策
1.事故預防原理的含義
平安管理工作應當以預防為主,即通過有效的管理和技術手段,防止
人的擔心全行為和物的擔心全狀態出現,從而使事故發生的概率降到最
低,這就是預防原理。平安管理以預防為主,其基本動身點源自生產過程
中的事故是能夠預防的觀點.除了自然災難以外,凡是由于人類自身的活
動而造成的危害,總有其產生的因果關系,探究事故的緣由,實行有效的
對策,原則上講就能夠預防事故的發生。由于預防是事前的工作,因此正
確性和有效性就特別重要。
事故預防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對重復性事故的預防,即對已發生事
故的分析,尋求事故發生的緣由與其相互關系,提出防范類似事故重復發
生的措施,避開此類事故再次發生;其次,對預料可能出現事故的預防,
此類事故預防主要只對可能將要發生的事故進行預料,即要查出由哪些危
急因素組合,并對可能導致什么類型事故進行探討,模擬事故發生過程,
提出消退危急因素的方法,避開事故發生。
2.事故預防的基本原則
(1)偶然損失原則。事故所產生的后果(人員傷亡、健康損害、物質損失
等),以與后果的大小如何,都是隨機的,是難以預料的。反復發生的同類
事故,并不肯定產生相同的后果,這就是事故損失的偶然性。關于人身事
故,美國學者海因里希(Heinrich)調查指出:對于跌倒這樣的事故,假如
反復發生,則存在這樣的后果:在330次跌倒中,無損害3。。次,輕傷
29次,重傷1次。這就是聞名的海因里希法則,或者稱為“事故三角形法
則”。該法則的重要意義在于指出事故與損害后果之間存在著偶然性的概
率原則。
依據事故損失的偶然性,可得到平安管理上的偶然損失原則:無論事
故是否造成了損失,為了防止事故損失的發生,惟一的方法是防止事故再
次發生。這個原則強調,在平安管理實踐中,肯定要重視各類事故,包括
險肇事故,只有將險肇事故都限制住,才能真正防止事故損失的發生。
(2)因果關系原則。事故是很多因素互為因果連續發生的最終結果。一
個因素是前一因素的結果,而又是后一因素的緣由,環環相扣,導致事故
的發生。事故的因果關系確定了事故發生的必定性,即事故因素與其因果
關系的存在確定了事故或早或遲必定要發生。駕馭事故的因果關系,砍斷
事故因素的環鏈,就消退了事故發生的必定性,就可能防止事故的發生。
事故的必定性中包含著規律性。必定性來自于因果關系,深化調查、了解
事故因素的因果關系,就可以發覺事故發生的客觀規律,從而為防止事故
發生供應依據。應用數理統計方法,收集盡可能多的事故案例進行統計分
析,就可以從總體上找出帶有規律性的問題,為宏觀平安決策奠定基礎,
為改進平安工作指明方向,從而做到“預防為主”,實現平安生產。從事
故的因果關系中相識必定性,發覺事故的規律性,變擔心全條件為平安條
件,把事故殲滅在早期起因階段,這就是因果關系原則。
(3)3E原則。造成人的擔心全行為和物的擔心全狀態的主要緣由歸結為
四個方面:第一,技術的緣由。其中包括:作業環境不良(照明、溫度、濕
度、通風、噪聲、振動等),物料堆放雜亂,作業空間狹小,設備工具有缺
陷并缺乏保養,防護與報警裝置的配備和維護存在技術缺陷。其次,教化
的緣由。其中包括:缺乏平安生產的學問和閱歷,作業技術、技能不嫻熟
等。第三,身體和看法的緣由。其中包括:生理狀態或健康狀態不佳,如
聽力、視力不良,反應遲鈍,疾病、醉酒、疲憊等生理機能障礙;怠慢、
抗拒、不滿等心情,消極或亢奮的工作看法等。第四,管理的緣由。其中
包括:企業主要領導人對平安不重視,人事配備不完善,操作規程不合適,
平安規程缺乏或執行不力等。
針對這四個方面的緣由,可以實行三種防止對策,即工程技術
(Engineering)對策、教化(Education)對策和法制(Enforcement)對策。
這三種對策就是所謂的3E原則。
(4)本質平安化原則。木質平安化原則來源于本質平安化理論。該原則的
含義是指從一起先和從本質上實現了平安化,就可從根本上消退事故發生
的可能性,從而達到預防事故發生的目的。本質平安化是平安管理預防原
理的根本體現,也是平安管理的最高境界,事實上目前還很難做到,但是
我們應當堅持這一原則:本質平安化的含義也不僅局限于設備、設施的本
質平安化,而應擴展到諸如新建工程項目,交通運輸,新技術、新工藝、
新材料的應用,甚至包括人們的日常生活等各個領域中。
3.事故預防對策
依據事故預防的“3E”原則,目前普遍接受以下三種事故預防對策,
即技術對策是運用工程技術手段消退生產設施設備的擔心全因素,改善作
業環境條件、完善防護與報警裝置,實現生產條件的平安和衛生;教化對
策是供應各種層次的、各種形式和內容的教化和訓練,使職工堅固樹立
“平安第一”的思想,駕馭平安生產所必需的學問和技能;法制對策是利
用法律、規程、標準以與規章制度等必要的強制性手段約束人們的行為,
從而達到消退不重視平安、違章作業等現象的的目的。
在應用3E原則預防事故時,應當針對人的擔心全行為和物的擔心全狀
態的四種緣由,綜合地、敏捷地運用這三種對策,不要片面強調其中某一
個對策。技術手段和管理手段對預防事故來說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促
進的,預防事故既要接受基于自然科學的工程技術,也要實行社會人文、
心理行為等管理手段。否則,事故預防的效果難以達到志向狀態。
1.3.3國內外事故致因理論
為了探究建筑業傷亡事故有效的預防措施,首先必需深化了解和相識事故
發生的緣由。國外對事故致因理論的探討成果特別豐富,其探討領域屬系
統平安科學范疇,涉與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多個學科領域,
應用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去探討系統的事故過程,分析事故致因和機理,
探討事故的預防和限制策略、事故發生時的急救措施等。事故致因理論是
系統平安科學的基石,也是分析我目建筑業事故多發緣由的基礎。
1.單因素理論
單因素理論的基本觀點認為,事故是由兩個因素引起的,因素是指人或
環境(物)的某種特性,其代表性理論主要有:事故傾向性理論、心理動力
理論和社會環境理論。
(1)事故頻發傾向性理論探討。
1919年英國的Greenwood和WoodsH.H對很多工廠里的傷亡事故
數據中的事故發生次數按不同的分布進行了統計。結果發覺,工人中某些
人較其他人更簡潔發生事故。從這種現象動身,1939年Farmer等人提
出事故頻發傾向概念。所謂事故頻發傾向,是指個人簡潔發生事故的、穩
定的、個人的內在傾向。而具有事故頻發傾向的人稱為事故頻發者,他們
的存在被認為是工業事故發生的緣由,1964年海頓等人進一步證明易出事
故的個人事故傾向性是一種長久的、穩定的特性特征。關于事故頻發者存
在與否的爭議持續了半個多世紀,其最大的弱點是過分強調人的特性特征
在事故中的影響,無視教化與培訓在平安管理中的作用。近年來的很多探
討結果已經證明,事故頻發者并不存在,廣泛的指責使這一理論受到排斥。
(2)心理動力理論的探討。
這個理論源于弗洛伊德的特性動力理論,認為工人受到損害的主要緣
由是刺激所致。其假設是,事故本身是一種無意識的愿望或期望的結果,
這種愿望或期望通過事故來象征性地得到滿意。要避開事故,就要更改愿
望滿意的方式,或通過心理分析消退那些破壞性的愿望。這種理論因為無
法證明某個特定的機會引起某個特定的事故而被認為是不行行的。
(3)社會環境理論的探討。
這理論在1957年由科爾提出的,又稱“目標一敏捷性一機警”理論,
即一個人在其工作環境內可設置一個可達到的合理目標,并可具有選擇、
推斷、確定等敏捷性,而工作中的機警會避開事故,其基本觀點是:一個
有益的工作環境能增進平安,認為工人來自社會和環境的壓力會分散留意
力而導致事故,這種壓力包括:工作變更、更換領導、婚姻、死亡、生育、
分別、疾病、噪聲、照明不良、高溫、過冷以與時間緊迫、上下督促等。
但科爾沒有說明每個因素與事故發生的關系,也沒有給“機警”下一個定
義,使其理論價值大打折扣。
2.事故因果鏈理論
事故因果鏈理論的基本觀點是事故是一連串因素以因果關系依次發生。
就如鏈式反應的結果。該理論可用多米諾骨牌形象地描述與導致損害地過
程,其代表性理論有:Heinrich事故剛果連鎖論、FrankBitd的管理失
誤連鎖論等。
(l)Heinrich事故因果連鎖理論。
20世紀二三十年頭,Heinrich把當時美國工業平安實際閱歷進行總
結、概括,上升為理論,提出了所謂的“工業平安公理”,在1941年出
版了《工業事故的預防》一書,首先提出了聞名的事故發生的連鎖反應圖
(圖l-14)oHeinrich提出的分析傷亡事故過程的因果鏈理論(又稱為多
米諾骨牌理論)認為,傷亡事故是由五個要素按依次發展的結果。社會環境
和傳統、人的失誤、人的擔心全行為和事務是導致事故的連鎖緣由,就像
聞名的多米諾骨牌一樣,一旦第一張倒下,就會導致其次張、第三張直至
第五張骨牌依次倒下,最終導致事故和相應的損失。Heinrich同時還指
出,限制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與削減損害和損失的關鍵環節在于消退人的擔
心全行為和物的不發全狀態,即抽去第三張骨牌就有可能避開第四和第五
張骨牌的倒下。只要消退了人的擔心全行為或物的擔心全狀態,傷亡事故
就不會發生,由此造成的人身損害和經濟損失也就無從談起。這一理論從
產生伊始就被廣泛應用于平安生產工作之中,被公認為平安生產的經典理
論,對后來的平安生產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施工現場要求每天工作
起先前必需仔細檢查施工機具和施工材料,并且保證施工人員處于穩定的
工作狀態,正是這一原則在建筑業平安管理中的應用和體現。
他闡述了事故發生的因果連鎖論,事故致因中的人與物的問題,事故
發生頻率與損害嚴峻度之間的關系,擔心全行為的產生緣由,平安管理工
作與企業其他管理工作之間的關系,進行平安工作的基本責任,以與平安
生產之間的關系等平安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問題。
Heinrieh用因果連鎖鏈理論說明事故致因,雖然顯得過于簡潔,且追
究遺傳因素等緣由,反映了對工人的偏見,但其對事故發生因果等關系的
描述方法和限制事故的關鍵在于打斷事故因果連鎖鏈中間一環的觀點,對
于事故調查和預防是很有幫助的。
圖1-14Heinrich事故發生的連鎖反應圖
(2)FrankBird的管理失誤理論。
Heinrich的事故因果連鎖理論在學術界引起轟動,很多人對此理論進
行改進探討,其中最勝利的是FrankBird提出的管理失誤連鎖理論。此
理論不是過分地追求遺傳因素,而是強調平安管理是事故連鎖反應的最重
要因素,是可能引起損害事故的重要緣由。他認為,盡管人的擔心全行為
和物的擔心全狀態是導致事故的重要緣由,必需仔細追究,卻不過是其背
后緣由的征兆,是一種表面現象。他認為事故的根本緣由是管理失誤。管
理失誤主要表現在對導致事故的根本緣由限制不足,也可以說是對危急源
限制不足。
⑶“4M”理論。
“4M”理論將事故連鎖反應理論中的“深層緣由”進一步分析,將其
歸納為四大因素,即人的因素(Man)、設備的因素(Machine)、作業的因
素(Media)和管理的因素(Manage—merit)(表1—2)。
“4M”理論中事故原因的具體內容
①心理的J京因:忘卻,煩惱、無意識行為、危險感覺空路行為、匣測判斷
人的因素
②生理的摩困:疲勞、睡眠不足、身體機能障礙、疾病.年齡噌K等;
(Man)
③職業的原因:人際父系,領導能力,團隊將神以及溝通能力等
①機械,設備設計上的缺陷;
②機械,設備本身安全性號慮不足;
設價-物
③機械、設備的安全操作規料或標準不健全;
(Machine)
④安全防護設備有缺陷;
⑤安全防護裝備供給不足
工相美作業伍且不切實際;
2.作業姿勢、動作的X缺;
H
③作業方法的不切.買M;
(Media)
工不良的作業空間;
⑤不良的作業環境條件
丁管理組織的欠缺;
2安全規程、「刑的欠缺;
③小良的女令竹現計劃:
管理
T女作教育>培訓的小星;
(Manag<*!ncnt)
安全監4、"j指中小足;
6、人員配苗不夠介理;
⑦不良的職業健康管理
結合Heimich、FrankBird以與“4M”理論事故鏈理論的探討成果,
可以將事故連鎖反應表示為五個前后連接并有因果關系的不同因素,分別
是①“損害”,即事故帶來的各種損失,包括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而導
致“損害”的緣由是②“事故”的發生,即人員與危急物體或環境相接觸
產生,而導致“事故”的緣由是③“人的擔心全行為和物的擔心全狀
態”,即誘發事故的干脆緣由;再向前追溯到誘發事故的深層緣由,即由
④“人、設備、作業與管理的不良因素”造成;歸根究竟導致事故發生的
根本緣由是5“平安管理存在缺陷”。依據邏輯關系可以將事故連鎖反應
歸納為“平安管理缺陷“一(產生)一“深層次緣由“一(引發)一“干脆緣
由”一(導致)“事故”(造成)一“損害”(圖1—15)o即:
損害——生命、健康、經濟上的損失;
事故——人員與危急物體或環境接觸;
干脆緣由一一人的擔心全行為和物的擔心全狀態;
深層緣由——人、設備與管理的不良因素;
根本緣由——平安管理的缺陷。
3.多重因素——流行病學理論
所謂流行病,是一門探討流行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與預防的科學。
它的探討內容與范圍包括:探討傳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闡明傳染病在特
定時間、地點、條件下的流行規律,探討病因與性質并估計患病的危急性,
探究影響疾病流行的因素,擬定防疫措施等。1949年葛登提出事故致因
的流行病學理論。該理論認為,工傷事故與流行病的發生相像,與人員、
設施與環境條件有關,有肯定分布規律,往往集中在肯定時間和地點發生。
葛登主見,可以用流行病學方法探討事故緣由,與探討當事人的特征(包括
年齡、性別、生理、心理狀況),環境特征(如工作的地理環境、社會狀況、
氣候季節等)和媒介特征。他把“媒介”定義為促成事故的能量,即構成事
故損害等的來源,如機械能、熱能、電能和輻射能等。能量與流行病中媒
介(病毒、細菌、毒物)一樣都是事故或疾病的瞬間緣由。其區分在于,疾
病的媒介總是有害的,而能量在大多數狀況下是有益的,是輸出效能的動
力。僅當能量逆流外泄于人體的偶然狀況下,才是事故發生的源點和媒介。
接受流行病學的探討方法,事故的探討對象,不只是個體,更重視由
個體組成的群體,特殊是“敏感”人群。探討目的是探究危急因素與環境
與當事人(人群)之間相互作用,從困難的多重因素關系中,揭示事故發生
與分布的規律,進而探討防范事故的措施。
這種理論比前述幾種事故致因理論上的先進性。它明確承認因素間的
關系特征,認為事故是由當事人群、環境與媒介等三類變量組中某些因素
相互作用的結果,由此推動這三類因素的調查、統計與探討。該理論不足
之處在于上述三類因素必需占有大量的內容,必需擁有足量的樣本進行統
計與評價,而在這些方面,該理論缺乏明確的指導。
4.系統理論
系統理淪認為,探討事故緣由,須運用系統淪、限制論和信息論的方
法,探究人一機一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反饋和調整,辨識事故將要發生
時系統的狀態特性,特殊是與人的感覺、記憶、理解和行為響應等有關的
過程特性,從而分清事故的主次緣由,使預防事故更為有效,通常用模型
(圖、符號或模擬法)表達,通過模型結構能表達各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與
關系。較具代表性的系統理論有:軌跡交叉理淪、瑟利的人的失誤模型與
其下屬擴展、P理論、能量釋放理論、事故致因突變理論等。
(1)軌跡交叉理論。
日本勞動省在分析大量事故的形成過程的基礎上,提出了“軌跡交叉
理論”。該理論認為,事故的發生是人的運動軌跡與物的運動軌跡異樣接
觸所致,是物干脆接觸于人,或是人暴露于有害環境之中。這兩類異樣接
觸表示了事故類型。人與物兩運動軌跡的交叉點(即異樣接觸點)就是事故
發生的時空。在此模型中,物的緣由被表示為“擔心全狀態”。存在這種
狀態的物體叫“起因物”,干脆接觸于人施以損害的物體叫“施害物”。
人的緣由被表示為“擔心全行為”。人的擔心全行為與物的擔心全狀態是
造成事故的干脆緣由。多數狀況下,在干脆緣由的背后,往往存在著企業
經營者、管理監督者在平安管理上的缺陷,這是造成事故的本質緣由.因
為發生事故,問題必定是發生事故的人或有關人員不知道、不會做或不去
做,而全部這些問題本應當可以通過培訓或管理監督來解決。就事故而言,
問題的關鍵在于為什么會產生擔心全狀態和擔心全行為,最重要的是探討
管理者能否在事故前實行預防措施。上述問題不解決,事故勢必還會重演。
(2)人的失誤模型與其擴展探討。
J瑟利于1969年提出S-O-R模型,對一個事故,瑟利模型考慮兩組
問題,每組問題共有三個心理學成分:對事務的感知(刺激,S);對事務的
理解(認知,0);對事務的行為響應(輸出,R)。第一組關系到危急的構成,
以與與此危急相關的感覺的相識和行為的響應,其次組關系到危急放出期
間不能避開危急,則將產生損害或損失。
(3)P理論(擾動理論)。
P理論是“擾動理論”的簡稱,擾動(perhirbalion)指外界影響的變更。
人和機械(設備)有適應外界影響變更的實力,有響應外界影響的變更做出
調整的實力,使過程在動態平穩狀態中穩定地進行。但這種實力是有限度
的。當外界影響的變更超過了行為者(人、機)的這種適應調整實力限度,
就會破壞動態平衡過程,從而起先事故過程。Benner和Lawrence指出,
用有限的幾顆骨牌,只能反映事故不同層次緣由間的連鎖關系,而不能反
映事故發生全過程。事故是由眾多緣由經驗相當困難的過程,包含很多串
聯或者并聯的因果關系,包含多重中斷或沒有中斷的發展過程。事故過程
中的一個事務(如某一行為者相繼受到損害或損壞),可能導致下一個事務
發生(如導致另一個行為者相繼受到損害或損壞),直到事故過程結束。這
種把事故看作由擾動起先,相互關聯的事務相繼發生,直到損害或損壞而
結束的過程,就是P理論的觀點。被稱為“擾動”的外界影響的變更包括
社會環境變更、自然環境變更、宏觀經濟和/或微觀經濟的變更、時間的
變更、空間的變更、技術的變更、勞動組織的變更、人員的變更和操作規
程的變更等。
(4)能量意外釋放論的探討。
能量在生產過程中是不行缺少的,人類利用能量做功以實現生產目的。
人類為了利用能量做功,必需限制能量。在正常生產過程中,能量受到種
種制約的限制,依據人們的意志流淌、轉換和做功。假如由于某種緣由能
量失去了限制,超越了人們設置的約束或限制而意外地逸出或釋放,則稱
發生了事故,這種對事故發朝氣理的說明被稱做能量釋放論。美國礦山局
的MZabetakis調查了大量傷亡事故后發覺,人多數傷亡事故發生都是
由于過量的能量或干擾人體與外界能量交換的危急物質的意外釋放引起
的,并且毫無例外地,這種過量的能量或危急物質的釋放都是由于人的擔
心全行為或物的擔心全狀態引起的。即人的擔心全行為或物的擔心全狀態
破壞對能量或危急物質的限制,是導致能量或危急物質意外釋放的干脆緣
由。
1961年Gibson提出了“事故是一種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轉移”
的觀點,1966年美國運輸部國家平安局局長Haddon引出了這個觀點,
各種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工業生產的重要動力,但一旦產生逆流,與人體接
觸,就可能導致損害。Haddon認為,在肯定條件下,某種形式的能量逆
流于人體能否導致損害,造成損害事故,應取決于:人碰觸能量的大小、
接觸時間與頻率、力的集中程度。由此,他提出預防能量轉移的平安技術
措施可用屏障樹(即防護體系)的理論加以闡明,并認為屏障設置越早,效
果越好。目前屏障樹理論在防止不希望的能量轉移方向,已獲得廣泛應用。
例如,運用限制運動、轉動的速度,限制電壓,限制濃度等來限制能量;
用熔絲、接地、尖端放電等防止能量積蓄;用密封、絕緣、平安帶等防止
能量釋放;用平安閥、減振裝置、消聲器等對能源設置屏障;用欄桿、防
火門等在人與能源間設置屏障;用平安帽、防護靴、防毒面具等在被愛護
對象上設置屏障;用耐火材料、提高人員的生理心理素養等來提高承受能
量的閥值。這些平安防護技術的勝利運用,避開了大量損害事故的發生。
總之,把損害事故的緣由歸結為“不正常、不希望的能量轉移”,簡
明客觀。由此可針對一種能量的形式探討出通用的防護措施;按不同形式
的能量區分事故模式,比慣用的統計分類更明白;對某種能量形式,可以
清晰地評價其危急性并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可以像分析系統能量傳遞那
樣追蹤能源;使人們更加留意能量積蓄與釋放的機理;提示人們留意在生
產建設過程中全部種類能量的運用變更與相互作用。問題是大多數損害事
故是由動能失控引起的,這給傷亡事故的統計分析帶來困難。
(5)事故致因突變模型的探討。
一些學者探討系統平安時引入突變理論,從而建立事故致因的突變模
型。目前,突變理論應用到系統平安中,主要是尖點突變模型。事故致因
突變的模型認為事故的發生是由于人的因素(人的心理與生理狀態、平安
意識、平安教化、管理水平、應變實力、身體素養等)共同作用的結果。
把人的因素H和物的因素M作為兩個限制變量,把生產實力或系統功能
F作為狀態參數。事故致因的突變模型較以往的事故致因理論有所改進,
主要表現在它能說明系統連續變更過程中系統狀態出現的突然變更。有關
文獻對用這一模型來描述突變時系統狀態變更進行了論證和可行性分析。
5.其他事故致因理論
(1)Whittington的失效理論
Whittington等人將事故致因過程簡化成為失效發生的過程,包括個
體失效、現場管理失效、項目管理失效和政策失效。他們認為不明智的管
理決策和不充分的管理限制是很多建筑事故發生的主要緣由。
(2)Reamer的事故致因理論
Reamer在他的建筑事故致因模型中(圖1-16)將事故的緣由分成了
干脆緣由和間接緣由,但并沒有指出兩類緣由之間的關系。方東平在對建
筑平安事故致因進行簡化的基礎上,提出了干脆緣由可以完全被間接緣由
加以說明的假設(圖1-17)。
直接原因事故:晅
人的不安個行為呸落,滑倒,滑動,碰撞.受,均
女全教仃不充分;.
不使用提供的防護設備或裝置;困于噴發爆件、失生占災
危險的操作方式:盡管座以使用適少安全計劃;木糾
!當的」員,卻使用重要的r具或設裝備;
▼
.備;危險達動;嬉戲打鬧等;事故后果!
物的不一個狀態例乏安全意識;缺I
安全設齊失效;缺少必要的安全:遲緩;粗心大意;贈
激動等
設備;危險的內務管理;設賽、匚煩惱;,作延遲;一”
乂或機械缺陷;不正確的,作在
質疑低劣;財產損失;輕傷;
裝;不正確的照明、通風等極度疲勞;作;弱祖
市?工死「事故—狀況;懈或者其他W
圖1-16Reamer的建筑事故致因模型
(3)Steve的建筑事故致因隨機模型。
Steve從約束一反應的角度提出了建筑事故致因隨機模型,并利用事故
記錄對模型的有效性進行了驗證(圖1-18)。
(4)留意力分散模型。
留意力分散模型認為,物理危急或工人精神不集中導致留意力分散是
導致建筑事故發生的主要緣由(圖1-19)。
圖1-17由故間接致因模型
間接因素
i還應狀況或片癡纖向"麗反應|
不適當的施.L規劃I不適當的施匚管理
二三二
■----------1
不適當的現場物理
一上不適'!1的操作?…不適當的操作
條件
意外小故
,不希里發t的小件
G?里發工的,后續小件
___T_____
|「中如I"見的結果
圖1-18Suraji的建筑事故致因隨機模型
A;了離;/
:意危險I//一
:jM網
,二危險?「___________
.一分心獷情:
低|島度危險源|
€一ifF
圖1-19精神分散理論在危險環境中的應用
1.3.4發達國家建設工程平安管理閱歷的總結
建筑業在發達國家同樣是比較危急的行業。英國2001年建筑業死亡人數
為71人,占總死亡人數的31%。美國2004年建筑業死亡人數累計達
1268人,占全部行業死亡總人數的22%(盡管各發達國家建筑業從業人
數比例占總就業人數的比例都不足10%)O
和我國不同,絕大多數發達國家并沒有獨立的建筑業行政主管部門,
政府對建筑業的管理,主要是接受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而較少依靠行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有效吸收知識應對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檢測的實踐意義試題及答案
- 項目實施中的流程優化分析探討試題及答案
- 窯洞修整施工方案怎么寫
- 考生反思與總結證券從業試題及答案
- 福建事業單位考試職業發展形勢的未來展望試題及答案
- 電玩具高級編程語言應用考核試卷
- 2025年危險化學品安全-氯化工藝作業模擬考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關鍵干系人的考察試題及答案
- 公路客運信息化建設與應用考核試卷
- GB/T 38615-2020超聲波物位計通用技術條件
-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學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課件
- 智慧環衛大數據信息化云平臺建設和運營綜合解決方案
- 2022Z世代洞察報告QuestMobile
- 中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研究報告
- 申請法院調查取證申請書(調取銀行資金流水)
- 辦公室事故防范(典型案例分析)
- 三治融合課件講解
- 第二部分-CPO-10中央機房優化控制系統
- 設計概論重點知識
- 留仙洞總部基地城市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