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中考壓軸真題專題練習 壓軸題03 溶解度及其應用_第1頁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中考壓軸真題專題練習 壓軸題03 溶解度及其應用_第2頁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中考壓軸真題專題練習 壓軸題03 溶解度及其應用_第3頁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中考壓軸真題專題練習 壓軸題03 溶解度及其應用_第4頁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中考壓軸真題專題練習 壓軸題03 溶解度及其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壓軸題03溶解度及其應用一、思路方法1.解題時牢牢把握溶解度的四個要素:條件“一定溫度”、標準“100克水”、狀態“飽和”、單位“克”。溶解度曲線的一個重要的隱含條件是:坐標系中每個點對應的溶劑水的量都是100克。2.溶解度曲線上的點及曲線以上的點都表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曲線以下的點都表示該溫度下的不飽和溶液。3.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是該溫度下該物質濃度最大的溶液。4.根據溶解度曲線圖,判斷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一定要看是否是飽和溶液。3.改變溫度溶質質量分數的判斷方法:升溫時溶解度曲線上的點平移,降溫時溶解度曲線上的點順著曲線移動。5.mg溶質加到ng水中,形成溶液的質量為多少,切記先判斷溶質能否全部溶解。6.等質量的不同溶質(溶劑)配制飽和溶液,需要的溶劑(或溶質)質量比較,依據溶解度曲線,牢記100克水這個標準。7.升溫或降溫過程中,一般不考慮水分蒸發,即溶劑質量不變。8.溶解度曲線為陡升型的物質,用冷卻熱飽和溶液(降溫結晶、冷卻結晶)的方法,如硝酸鉀;溶解度曲線為緩升型的物質,用蒸發結晶的方法,如氯化鈉;溶解度曲線為下降型的物質,用升溫結晶的方法,如氫氧化鈣。9.析出晶體后的溶液依然是該物質的飽和溶液。二、解題步驟1.對準溫度和溶解度作輔助線。2.找出交點,弄清含義;比較溶解度的大小,一定要指明溫度。3.找出變化量,如溶質、溶劑和溶液質量,溫度或溫度變化情況。4.比較析出晶體質量大小,關注溶液質量是否相同,溶液是否飽和、溫度改變是否會析出晶體等關鍵變量。5.比較質量分數大小,關注溶液是否飽和。6.分離提純,要關注曲線的變化趨勢,記住獲得晶體的兩種方法。三、解題模型1.溶解度曲線類型1曲線上點的含義A點表示:t1℃時丙的溶解度為50g;C點的含義是t2℃時,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均為25g。類型2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趨勢甲、乙的溶解度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填“增大”或“減小”,下同),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類型3溶解度大小的比較t1℃時,甲的溶解度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的溶解度。t2℃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乙>甲=丙類型4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判斷及轉化(1)t2℃時將15g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是飽和(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2)欲將t2℃時甲的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可采用降低溫度(或增加溶質或蒸發溶劑)的方法;欲將t2℃時丙的飽和溶液變為該溫度下的不飽和溶液,可采用增加溶劑的方法。類型5一定溫度下溶液的配制t1℃時,能(填“能”或“不能”)配制相同質量分數的甲、乙溶液;t2℃時,將20g丙溶于80g水中可配制溶液的質量分數為20%。類型6改變溫度時溶液中各個量的變化情況(1)t1℃時,將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2℃,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減小的是甲,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為乙>內>甲,其中出現結品現象的溶液是丙。(2)由t3℃降溫到t2℃時,甲的飽和溶液為飽和(填“飽和”或“不飽和”,下同)溶液,丙的飽和溶液為不飽和溶液。類型7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與比較(1)t1℃時,20g乙加人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0g100g+20g×100%(列出表達式即可,下同);t3(2)t3℃時,甲、乙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為甲=乙。(3)t2℃時不能(填“能”或“不能”)得到質量分數為25%的乙溶液。類型8根據溶解度曲線判斷物質的提純方法(1)若甲中混有少量丙,可配制成飽和溶液后采用降溫結晶(或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提純甲。(2)若乙中混有少量甲,可配制成飽和溶液后采用蒸發溶劑的方法提純乙。(3)若丙中混有少量甲或乙,可配制成飽和溶液后采用升高溫度的方法提純丙。2.溶解度表溫度/℃0102030405060溶解度/g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Ca(OH)20.1850.1760.1650.1530.1410.1380.116類型1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20℃時,NaCl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約為26.5%。類型2改變溫度時,結晶現象的判斷60℃的KNO3飽和溶液降溫至30℃,有(填“有”或“無”)晶體析出。類型3判斷兩種物質溶解度相等的溫度范圍NaCl和KNO3溶解度相等的最小溫度范圍為20~30℃。01溶解度表格題1.(2023·四川巴中·中考真題)生活在鹽堿湖附近的人們習慣“夏天曬鹽,冬天撈堿”,結合下表數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溫度溶解度物質0℃10℃20℃30℃40℃50℃60℃70℃氯化鈉35.7g35.8g36.0g36.3g36.6g37.0g37.3g37.8g碳酸鈉7.0g12.2g21.8g39.7g49.0g48.7g46.5g45.8gA.碳酸鈉的溶解度比氯化鈉大B.“夏天曬鹽,冬天撈堿”分別利用了蒸發結晶和降溫結晶的原理C.20℃時,將20g氯化鈉加入50g水中,形成的溶液質量為70gD.碳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答案】B【詳解】A、由表中數據知,溫度小于20℃時,碳酸鈉的溶解度比氯化鈉小,溫度大于20℃時,碳酸鈉的溶解度比氯化鈉大,故A不符合題意;B、由表中數據知,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夏天溫度高,水分蒸發快,氯化鈉易結晶析出,碳酸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冬天溫度低,碳酸鈉的溶解度減小,碳酸鈉易結晶析出,所以“夏天曬鹽,冬天撈堿”分別利用了蒸發結晶和降溫結晶的原理,故B符合題意;C、由表中數據知,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g,則將20g氯化鈉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18g氯化鈉,形成的溶液質量為68g,故C不符合題意;D、由表中數據知,40℃時碳酸鈉的溶解度最大,溫度小于40℃時,碳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溫度大于40℃時,碳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02常規陡升、緩升、下降型溶解度曲線題2.(2023·江蘇宿遷·三模)如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P點表示t1℃時,a、c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相等B.將c的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可采用降溫的方法C.t2℃時可配制出溶質質量分數為37.5%的b溶液D.t2℃時等質量的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所得溶液中溶劑質量大小關系為:c>b>a【答案】D【詳解】A、由圖可知,t1℃時,a、c的溶解度曲線相交于P點,故P點表示t1℃時,a、c的溶解度相等,表示該溫度下,a、c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不符合題意;B、c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故將c的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可采用升溫的方法,不符合題意;C、t2℃時,b的溶解度小于60g,則該溫度下,b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小于。故t2℃時,不可能配制出溶質質量分數為37.5%的b溶液,不符合題意;D、t2℃時,溶解度:a>b>c,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a>b>c。等質量的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a>b>c,溶劑質量:c>b>a,降溫后,溶劑質量不變,故所得溶液中溶劑質量大小關系為:c>b>a,符合題意。故選D。03非常規溶解度曲線題3.(2022·江蘇鎮江·中考真題)如圖為Na2CO3和NH4HCO3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t3℃時,將30gNa2CO3固體加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7.5%B.將Na2CO3飽和溶液從t2℃升溫到t4℃,溶質質量分數變大C.將100gNH4HCO3飽和溶液從t4℃降溫到t1℃,析出20gNH4HCO3晶體D.將等質量的兩物質飽和溶液從t1℃升溫到t4℃,為使溶液恰好飽和,加入兩固體質量相等【答案】D【詳解】A、由圖可知,t3℃時碳酸鈉的溶解度為50g,則t3℃時,將30gNa2CO3固體加到50g水中只能夠溶解25g碳酸鈉,形成飽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100%≈33.3%,選項錯誤;B、由圖可知,t2℃升高到t3℃時,碳酸鈉的溶解度增大,t3℃升溫到t4℃時,碳酸鈉的溶解度減小,且t2℃、t4℃時碳酸鈉的溶解度相同,所以將Na2CO3飽和溶液從t2℃升溫到t4℃,溶質質量分數保持不變,選項錯誤;C、由圖可知,t4℃碳酸氫銨的溶解度為42g,t1℃碳酸氫銨的溶解度為22g,則將142gNH4HCO3飽和溶液從t4℃降溫到t1℃,析出20gNH4HCO3晶體,選項錯誤;D、由圖可知,t1℃、t4℃時兩種物質的溶解度都相同,則將等質量的兩物質飽和溶液從t1℃升溫到t4℃,為使溶液恰好飽和,加入兩固體質量相等,選項正確,故選D。04溶解度結合溶解實驗綜合題4.(2023·湖南常德·中考真題)為了探究物質W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情況,某同學在實驗室進行了相關實驗(具體操作、現象如圖1所示)。請根據實驗現象和相關數據作出相應的分析和判斷:(1)根據實驗操作①所產生的現象可知,W為圖2中的(填“a”或“b”)曲線。(2)操作①所得的溶液,其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7.9%,則20℃時W的溶解度為g。(保留一位小數)(3)如表為W部分溫度下的溶解度,請推測實驗操作③所產生的現象。溫度/℃4060溶解度/g48.846.4(4)若在實驗操作③后繼續升溫至80℃,析出0.9gW,則W在80℃時的溶解度為g。【答案】(1)b(2)21.8(3)無晶體析出(4)45.1【詳解】(1)20℃條件下,向100g水中加入46gW,W部分溶解,說明該溫度下,W的溶解度小于46g,說明W為圖2中的b曲線;(2)操作①所得的溶液為飽和溶液,設20℃時W的溶解度為x,則,x≈21.8g;(3)60℃時,W的溶解度是46.4g,而溶液中溶質為46g,溶劑為100g,所以升溫后燒杯中無晶體析出;(4)若在實驗操作③后繼續升溫至80℃,析出0.9gW,說明該溫度下,100g水中溶解W的質量為:46g-0.9g=45.1g,所以W在80℃時的溶解度為45.1g。05非溶解度曲線的圖像題5.20℃時,根據某物質在不同質量的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繪制成下圖中的斜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m點所對應的溶液是飽和溶液B.20℃時該物質的溶解度為50C.圖中4個點表示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關系是:n<m<w=zD.n點表示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5%【答案】C【詳解】A、斜線上的點是該物質在不同質量的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m點在斜線以下,所對應的溶液是不飽和溶液,故A錯誤;B、根據圖示可知,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質量是50g,即該物質的溶解度是50g,選項中沒有單位,故B錯誤;C、W、Z均是這一溫度的飽和溶液故此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等,m與n溶質是相同的而溶劑不同,可判斷出質量分數n<m,由于溫度相同時飽和溶液質量分數最大,可知它們的關系是:n<m<W=Z,故C正確;D、n點表示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故D錯誤。故選C。1.【新素材——利用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度判斷化學反應】(2024·山西晉中·一模)某興趣小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的可視化探究,下表是20℃時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分別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度,同學們配置了20℃下飽和氫氧化鈉的乙醇溶液,取適量于小燒杯中,通入純凈的二氧化碳氣體。有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溶劑溶解度/g氫氧化鈉碳酸鈉水10921.8乙醇17.30A.配制20℃下飽和氫氧化鈉的乙醇溶液時,用到的玻璃儀器只有燒杯和玻璃棒B.20℃時,用50g乙醇配制氫氧化鈉的飽和溶液,所得溶液質量為67.3gC.通入純凈的二氧化碳氣體后,燒杯中無明顯實驗現象D.本次探究說明改變溶劑后,可直接通過現象判斷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答案】D【詳解】A、配制20℃下飽和氫氧化鈉的乙醇溶液時,用到的玻璃儀器除了燒杯和玻璃棒,還有量筒,故A不符合題意;B、20℃時,溶劑為乙醇時,氫氧化鈉的溶解度為17.3g,此時乙醇為100g,所以20℃時,乙醇為50g時,所溶解氫氧化鈉的量為8.65g,所得溶液的質量為58.65g,故B不符合題意;C、當溶劑為乙醇時,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不溶解在乙醇中且在水中溶解度較小,故可以明顯的看到有白色沉淀,故C不符合題;D、本次探究說明改變溶劑后,可直接通過現象判斷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因為當溶劑為乙醇時,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不溶解在乙醇中且在水中溶解度較小,故可以明顯的看到有白色沉淀,故D符合題意。故選D。2.【新考法——利用實驗數據繪制溶解度曲線】(2023·上海·中考真題)硼酸是一種白色固體,為探究硼酸在水中的溶解情況,進行如下實驗:在A~G七個燒杯中各加入25.0g硼酸,再分別加入100g水;在不同溫度下,攪拌使固體充分溶解后靜置,測定溶液中硼酸的含量。實驗結果見表。溫度(℃)203040608090100靜置后的現象100g水中溶解的硼酸質量(g)5.06.78.714.823.625.025.0(1)D中的溶液是硼酸的(選填“飽和溶液”或“不飽和溶液”);F中硼酸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選擇表3中的數據在圖中繪制硼酸的溶解度曲線;;由所繪曲線可知,50℃時硼酸的溶解度為g/100g水。(保留1位小數)(3)現需15%硼酸溶液100g用于實驗。請將配制該溶液的實驗方案補充完整:稱取15g硼酸固體于燒杯中,。【答案】(1)飽和溶液20%(2)11.3(3)量取85mL水,加熱至完全溶解【詳解】(1)D燒杯中有固體物質剩余,所以D中的溶液是硼酸的飽和溶液;F中硼酸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以溫度為橫坐標,以溶解度為縱坐標,根據描點作圖法,90℃后的溶液中無固體物質剩余,無法判斷溶液的飽和狀態,所以選擇表3中20~80℃的數據在圖中繪制硼酸的溶解度曲線為:

;由所繪曲線可知,50℃時硼酸的溶解度為11.3g/100g水;(3)現需15%硼酸溶液100g用于實驗,需要硼酸的質量為:,水的質量為:,所以配制該溶液的實驗方案為:稱取15g硼酸固體于燒杯中,量取85mL水,加熱至完全溶解。3.【新考法——跨學科試題】(2024·陜西西安·模擬預測)根據圖1和圖2所示的溶解度曲線,回答下列問題。(1)10℃時,和KCl的溶解度大小關系是:KCl(填“>”、“<”或“=”)。(2)60℃時,將固體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填最簡整數比)。(3)60℃時,從和KCl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分別獲得等質量晶體,蒸發水較多的是溶液。(4)如圖3所示,加入固體后,出現渾濁的試管是(填“甲”或“乙”);恢復至室溫后,水槽中木塊浸入溶液內的體積(填“變大”或“變小”)。【答案】(1)<(2)11:10(3)KCl/氯化鉀(4)甲變小【詳解】(1)由溶解度曲線可知:10℃時,KNO3的溶解度小于KCl的溶解度,故填:<;(2)由溶解度曲線可知:60℃時,KNO3溶解度為11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鉀的質量為110g,則將60gKNO3固體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有55gKNO3溶解,故此時所得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55g:50g=11:10,故填:11:10;(3)由溶解度曲線可知:60℃時,KNO3的溶解度大于KCl的溶解度,該溫度下從KNO3和KCl兩種飽和溶液中獲得等質量晶體,蒸發水較多的是KCl溶液,故填:KCl或者氯化鉀;(4)NH4NO3固體溶于水吸熱,使溶液溫度降低,由溶解度曲線可知: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氫氧化鈣的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在加入NH4NO3固體后,出現渾濁的試管是甲;恢復至室溫后,溶液密度增大,小木塊會上浮,此時木塊浸入溶液內的體積會變小,故填:甲;變小。4.【新形式——溶液減少的質量隨蒸發溶劑質量變化的曲線】(2023·重慶沙坪壩·二模)t°C時,將一定質量的甲、乙溶液恒溫蒸發,蒸發溶劑的質量與溶液減少的質量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M和N的坐標由圖可知)。

(1)蒸發溶劑過程中,一定有固體析出的是點(填“a”“b”或“c”)(2)t°C時,(填“甲”或“乙”)的溶解度更大;(3)乙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保留0.1%)。(4)下列關于圖像的說法正確的有。①N點表示t°C時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②甲、乙溶液分別在a和b狀態時,溶液中所含溶質的質量可能相等③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時,一定能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甲④x°C時,質量不相等的甲、乙飽和溶液,蒸發相同質量的溶劑,析出固體質量:甲<乙【答案】(1)ac/ca(2)乙(3)73.3%(4)②【詳解】(1)根據圖示可知,蒸發溶劑過程中,ON過程中蒸發24g水,溶液質量減少35g,此過程有固體析出,蒸發水質量與溶液減少的質量是一直線,所以a點一定有固體析出;OM過程中溶液蒸發20g水,溶液質量減少20g,此過程中溶液沒有固體析出,b點一定沒有固體析出,MN過程中,溶液蒸發24g-20g=4g水,溶液質量減少35g-20g=15g,線段MN較OM更陡,在MN過程中一定有固體析出。所以蒸發溶劑過程中,一定有固體析出的是ac點;(2)根據圖示可知,甲飽和溶液蒸發24g水析出固體質量=35g-24g=11g,甲的溶解度=,乙飽和溶液蒸發4g水析出15g-4g=11g固體,乙溶解度=,因此:t°C時,乙的溶解度更大;(3)乙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4)①此過程是恒溫蒸發,溶解度保持不變,根據第2小題分析可知,此溫度下兩物質的溶解度不相同,N點不能表示t°C時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錯誤;②甲在a狀態時,溶液處于飽和狀態、乙溶液在b狀態時,溶液處于不飽和狀態,甲溶解度小于乙,溶液中所含溶質的質量可能相等,正確;③根據圖示不能確定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關系,不能確定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時,一定能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甲,錯誤;④根據圖示不能確定兩種物質在x°C時,溶解度大小關系,從而不能確定質量不相等的甲、乙飽和溶液,蒸發相同質量的溶劑,析出固體質量大小關系,錯誤。故選②5.【新形式——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與溶劑質量的曲線】(2024·江蘇南通·一模)甲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金同學據此畫出了不同溫度下,甲物質溶解達到飽和時溶質質量與溶劑質量的關系圖。溫度/℃20406080100溶解度/g31.663.9110169240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通過升溫可將Q點溶液轉化成P點的溶液B.t2℃時,O點和P點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相等C.t2℃時,向O點的溶液中加入92g甲固體,即可得到P點的溶液D.將P點和Q點溶液分別恒溫蒸發等量溶劑,析出晶體的質量相等【答案】B【詳解】A、溫度升高甲的溶解度增大,則通過升溫不能將Q點溶液轉化成P點的溶液,故A不符合題意;B、圖中O點和P點的溶液都是t2℃時甲的飽和溶液,則溶質質量分數相等,故B符合題意;C、t2℃時,O點的溶液是甲的飽和溶液,不能繼續溶解甲物質,則向其中加入92g甲固體,不能得到P點的溶液,故C不符合題意;D、P點和Q點溶液中都含有100g溶劑,P點的溶解度比Q點大,則分別恒溫蒸發等量溶劑,析出晶體的質量P>Q,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6.【新形式——加入固體質量與溶質質量分數關系曲線】(2023·江蘇南通·二模)t℃時,等質量的甲、乙、丙三種固體分別加入到等質量的水中,加入固體的質量與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向B點處的乙溶液中加入少量乙,固體會溶解B.向A點時的丙溶液中加入丙物質,其溶解度會增大C.t℃時,甲物質的溶解度為20gD.t℃時,用等質量的甲、乙、丙三種固體分別配制其飽和溶液,則三種飽和溶液的質量:甲>乙>丙【答案】D【詳解】A、由圖可知,B點時,乙的溶質質量分數達到最大,故此時,乙溶液達到飽和,故向B點處的乙溶液中加入少量乙,固體不會溶解,不符合題意;B、A點時,丙溶液是不飽和溶液,向A點時的丙溶液中加入丙物質,丙會繼續溶解,但是溫度不變,其溶解度不變,不符合題意;C、t℃時,甲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0%,設該溫度下,甲的溶解度為x,則,x=25g,不符合題意;D、由圖可知,t℃時,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丙>乙>甲,則該溫度下,溶解度:丙>乙>甲,該溫度下,用等質量的甲、乙、丙三種固體分別配制其飽和溶液,所需溶劑質量:甲>乙>丙,則三種飽和溶液的質量:甲>乙>丙,符合題意。故選D。7.【新設問——結合生活場景】(2023·吉林長春·中考真題)小寧和小雨在家里配制蔗糖溶液,用于自制冰棍。結合蔗糖的溶解度表,回答下列問題:溫度/℃10204060溶解度/g191204238287(1)20℃時,蔗糖的溶解度為g。(2)20℃時,為了得到最甜的蔗糖溶液,二人決定配制80g蔗糖飽和溶液,則需要取用蔗糖的質量為g(計算結果取整數)。(3)配制過程中,能夠加快蔗糖溶解的方法有(答出一點即可)。(4)取少量配好的飽和溶液品嘗后,小寧認為溶液過甜,小雨仍堅持做最甜的冰棍。于是,二人倒出70g溶液,按如圖方案(部分流程省略)分別制作冰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A.b和d杯內,溶液的甜度:b=dB.b和e杯內,溶液的甜度:b>eC.冷卻至10℃時,模具c內沒有晶體析出D.冷卻至10℃時,模具f、g內均有晶體析出【答案】(1)204(2)54(3)加熱或攪拌等(合理即可)(4)AB【詳解】(1)由表可知,20℃時,蔗糖的溶解度為204g;(2)20℃時,蔗糖的溶解度為204g,則需要取用蔗糖的質量為:;(3)配制過程中,能夠加快蔗糖溶解的方法有加熱(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率加快),或攪拌(增大蔗糖與水的接觸面積)等;(4)A、溶液具有均一性,b和d中蔗糖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故b和d杯內,溶液的甜度:b=d,符合題意;B、向d中加入35g水,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減小,故b和e杯內,溶液的甜度:b>e,符合題意;C、模具c內為蔗糖的飽和溶液,冷卻至10℃時,蔗糖的溶解度減小,故模具c內有晶體析出,不符合題意;D、20℃時,蔗糖的溶解度為204g,該溫度下,35g蔗糖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為:,溶劑質量為:35g-23g=12g,故e中溶質質量為:23g,溶劑質量為:12g+35g=47g,10℃時,蔗糖的溶解度為191g,設該溫度下47g水可溶解蔗糖的質量為x,則,x=89.77g大于23g,溶液具有均一性,則冷卻至10℃時,模具f、g內均無晶體析出,不符合題意。故選AB。1.(2023·四川綿陽·中考真題)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B.時,將30g甲加入到50g水中,可得65g溶液C.時,甲、乙兩種飽和溶液中甲所含溶質較多D.時的甲、乙兩種飽和溶液,降溫至時濃度相等【答案】C【詳解】A.由圖可知,隨溫度升高,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均增大,正確;B.a1℃時,甲的溶解度為30g,將30g甲加入到50g水中,可以溶解15g甲物質,所以溶液的質量=15g+50g=65g,正確;C.a2℃時,甲、乙兩種飽和溶液的質量不能確定所以飽和溶液中所含溶質不能確定,錯誤;D.a2℃時的甲、乙兩種飽和溶液,降溫至a1℃時甲、乙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濃度相等,正確;故選C。2.(2024·山東濟寧·一模)如圖是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蒸發結晶的方法提純甲B.℃時,甲、丙的飽和溶液質量分數相等C.℃時丙的飽和溶液升溫到℃仍為飽和溶液D.℃時將20克丙物質溶于50克水中,得到65克溶液【答案】A【詳解】A、甲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乙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甲,選項錯誤;B、由圖可知,t2℃時,甲、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相交,則t2℃時,甲、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選項正確;C、由圖可知,丙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升高而減小,t1℃時丙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3℃時溶解度減小,飽和溶液會析出晶體,析出晶體后的溶液仍然是飽和溶液,選項正確;D、t1℃時丙溶解度是30g,即t1℃時,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丙30g,將20g丙物質溶于50g水中,能夠溶解15g,得到65g溶液,選項正確;故選A。3.(2024·山西·一模)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如下表,某化學興趣小組用硝酸鉀做了如圖所示溶解度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溫度/℃020406080溶解度/g13.331.663.9110169A.①中有晶體析出 B.②中溶液為不飽和溶液C.②③中溶質質量分數②<③ D.的溶解度與水質量多少有關【答案】B【詳解】A.由溶解度表可知,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①中的溶液是不飽和溶液,無晶體析出,此選項錯誤;

B.由溶解度表可知,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110g,50g水最多能溶解55g硝酸鉀,所以②中溶液為不飽和溶液,此選項正確;C.②中溶解了30g硝酸鉀,③中最多溶解15.8g硝酸鉀,所以溶質質量分數②>③

,此選項錯誤;D.的溶解度與溫度有關,與水質量多少無關,此選項錯誤。故選B。4.(2024·安徽合肥·一模)根據下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時,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 B.乙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C.℃時,50g甲能完全溶于50g水 D.加壓或升溫能增加戊的溶解度【答案】A【詳解】A、由圖可知,t2℃時,丙和丁的曲線相交于一點,說明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故A正確;B、隨著溫度的升高,溶解后剩余固體的質量在減小,說明溶解的物質變多,所以乙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升高,故B錯誤;C、t1℃時,甲物質的溶解度為80g,也就是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80g物質甲,所以50g甲中只有40g能完全溶于50g水,故C錯誤;D、壓強增大或者溫度降低戊的溶解度在升高,所以加壓或降溫能增加戊的溶解度,故D錯誤。故選:A。5.(2023·山西·中考真題)濃度為10%的氯化鈉溶液對葡萄球菌具有明顯的抑制效果。下圖為配制氯化鈉殺菌液的過程,結合圖表信息,有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NaCl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溫度/°C010203040608090100氯化鈉溶解度/g35.735.836.036.336.637.338.439.039.8A.圖1中攪拌可增大氯化鈉的溶解度B.圖2中溶液為20℃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C.圖2中溶液對葡萄球菌有明顯的殺菌效果D.從氯化鈉溶液中得到氯化鈉均可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答案】B【詳解】A、溶解過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只能加快溶解速率,不能增大氯化鈉的溶解度,故選項說法錯誤;B、由表中數據可知,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6g,所以該溫度下,將10g氯化鈉溶解在100g水中得到的是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正確;C、圖2中溶液的濃度為:小于10%,所以對葡萄球菌沒有明顯的殺菌效果,故選項說法錯誤;D、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可以采用蒸發結晶的方法把氯化鈉從它的飽和溶液中結晶出來,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6.(2023·江蘇南通·三模)氯化鈉、碳酸鈉、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如表所示,某同學根據表中數據作出了其中一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請根據表和圖中信息指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

溫度/℃010203040溶解度/g氯化鈉35.735.83636.537碳酸鈉6161836.550硝酸鉀13.320.931.645.863.9A.曲線M是表中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B.將20℃時氯化鈉和碳酸鈉的飽和溶液升溫至30℃,兩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C.從混有少量硝酸鉀的氯化鈉溶液中提純氯化鈉固體,可采用的方法是蒸發結晶D.如果將表中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全部畫出,在0℃~40℃范圍內有2個兩線交點【答案】B【詳解】A、根據溶解度曲線可知,在30℃時,該物質的溶解度約為45g,結合表中數據可知,曲線M是表中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說法正確;B、根據表格中數據可知,20℃時氯化鈉和碳酸鈉的溶解度不相等,它們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不相等,兩種物質的溶解度都溫度升高而增大,升溫至30℃兩溶液的溶質、溶劑、溶液質量不變,溶液由飽和變成不飽和,溶質質量分數不變,將20℃時氯化鈉和碳酸鈉的飽和溶液升溫至30℃,兩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不相等,說法錯誤;C、硝酸鉀、氯化鈉的溶解度都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硝酸鉀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從混有少量硝酸鉀的氯化鈉溶液中提純氯化鈉固體,可采用的方法是蒸發結晶,說法正確;D、從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如果將表中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全部畫出,在0℃~40℃范圍內會有2個兩線交點,分別是碳酸鈉與氯化鈉的交點,硝酸鉀與氯化鈉的交點,說法正確。故選B。7.(2023·江蘇鎮江·中考真題)如圖為MgCl2、KCl和MgSO4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t2℃時,溶解度:S(MgCl2)>S(KCl)>S(MgSO4)B.t2℃時,將MgSO4、MgCl2固體各30.0g分別溶于50.0g水,則形成MgSO4飽和溶液和MgCl2不飽和溶液,前者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于后者C.t3℃時,將KCl、MgSO4的飽和溶液分別降溫到t2℃,兩種溶液中均有晶體析出D.t1℃時,將等質量的KCl、MgSO4飽和溶液分別升溫到t3℃,要使兩種溶液均達到飽和,加入的對應溶質質量相等【答案】D【詳解】A、由溶解度曲線可知:t2℃時,溶解度大小是:S(MgCl2)>S(MgSO4)>S(KCl),故A錯;B、t2℃時,氯化鎂溶解度是63g,硫酸鎂溶解度是56g,將MgSO4、MgCl2固體各30.0g分別溶于50.0g水,則形成MgSO4飽和溶液和MgCl2不飽和溶液,兩溶液中溶劑質量相等,MgSO4飽和溶液中含有溶質質量是28g,MgCl2不飽和溶液中含有溶質質量是30g,所以MgCl2不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大,故B錯;C、t3℃時,將KCl、MgSO4的飽和溶液分別降溫到t2℃,氯化鉀溶解度減小,析出固體,硫酸鎂溶解度增大,不能析出固體,故C錯;D、t1℃時氯化鉀和硫酸鎂溶解度相等,等質量的KCl、MgSO4飽和溶液升溫至t3℃,都變成不飽和溶液,該溫度下氯化鉀和硫酸鎂溶解度相等,要使兩溶液均達飽和,加入的對應溶質量相等,故D正確。故選D。8.(2023·江蘇泰州·二模)如圖為和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0℃時兩物質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等B.40℃時將20g加入50g水,可得溶液70gC.將100g飽和溶液從50℃降溫到20℃,析出20g晶體D.40℃時兩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33℃,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為:【答案】B【詳解】A.由溶解度曲線可知,20℃時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則該溫度時,它們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此選項錯誤;B.由溶解度曲線可知,40℃時Na2CO3的溶解度為50g,則該溫度時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5gNa2CO3,將20gNa2CO3加入50g水,Na2CO3全部溶解,可得溶液20g+50g=70g,此選項正確;C.由溶解度曲線可知,50℃時NH4HCO3的溶解度為42g,20℃時NH4HCO3的溶解度為22g,則將142gNH4HCO3飽和溶液從50℃降溫到20℃,析出20gNH4HCO3晶體,此選項錯誤;D.40℃時兩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33℃,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減小,由于33℃時,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H4HCO3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為:Na2CO3>NH4HCO3,此選項錯誤。故選B。9.(2023·遼寧大連·模擬預測)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溫度/℃0102030405060溶解度/g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1)根據氯化鈉和硝酸鉀的溶解度判斷,溫度大約在范圍時,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相等。(2)20℃時,在50g水中加入25g硝酸鉀固體,充分攪拌后得到(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從氯化鈉溶液中提取氯化鈉的方法為(3)在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110g。這句話的含義是。【答案】(1)20~30℃(2)飽和蒸發結晶(3)在60℃時,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110g硝酸鉀【詳解】(1)根據表格數據可知,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鉀的溶解度,3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鈉的溶解度,所以溫度大約在20~30℃范圍時,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相等。(2)由圖可知,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則20℃時,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鉀15.8g,所以在50g水中加入25g硝酸鉀固體后,充分攪拌后得到飽和溶液,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所以從氯化鈉溶液中提取氯化鈉的方法為蒸發結晶。(3)在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110g,這句話的含義是:在60℃時,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110g硝酸鉀。10.(2023·安徽·三模)20℃時,將等質量的甲、乙兩種固體分別加入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后現象如圖①,加熱到60℃時現象如圖②(不考慮水分蒸發)。已知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③,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圖①中乙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B.圖②中甲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C.圖③中表示甲物質溶解度曲線的是N D.圖①中甲、乙兩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答案】B【詳解】A、設20℃時甲物質的溶解度為a,乙物質的溶解度為b,則加入的固體物質的質量a<x≤b,故題圖①中乙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可能是不飽和溶液,A項錯誤;B、升溫到60℃時,甲物質的溶解度大于b,故題圖②中甲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B項正確;C、20℃時,等質量的甲、乙兩種固體分別加入100g水中,甲有剩余,乙完全溶解,說明20℃時,溶解度:甲<乙,則題圖③中表示甲物質溶解度曲線的是M,C項錯誤;D、圖①中,溶劑質量相同,溶質質量:乙>甲,故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乙>甲,D項錯誤。故選B。11.(2024·陜西西安·一模)硝酸鉀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溫度/℃102030405060溶解度/g20.931.645.863.985.5110.0(1)60℃時,將40g硝酸鉀加入到50g水中,形成(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2)40℃時,硝酸鉀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用代數式表示)。(3)要使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除了加溶劑之外,還可以采用的方法是。(4)20℃時進行如圖所示的操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填字母)。A.甲、乙中的溶液均為不飽和溶液 B.乙、丙中溶液的質量:乙>丙C.丙中析出晶體的質量是8.4g D.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丙>丁>甲>乙【答案】(1)不飽和(2)(3)升高溫度(4)BD【詳解】(1)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110.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110.0g硝酸鉀,達到飽和狀態,50g水中最多能溶解55g硝酸鉀,達到飽和狀態,將40g硝酸鉀加入到50g水中,形成不飽和溶液;(2)4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63.9g,則硝酸鉀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3)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則要使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除了加溶劑之外,還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升高溫度;(4)A、由表中數據可知,20℃時,KNO3的溶解度是31.6g,說明在20℃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KNO3,達到飽和狀態,而甲溫度為20℃,100g水中只加入了10gKNO3,可以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為不飽和溶液;乙溫度為20℃,100g水中加入了10g+10g=20g硝酸鉀,可以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為不飽和溶液,故A說法正確;B、乙溫度為20℃,100g水中加入了10g+10g=20g硝酸鉀,可以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為不飽和溶液,溶液質量為100g+20g=120g;丙溫度為20℃,100g水中加入了10g+10g+20g=40g硝酸鉀,最多只能溶解31.6g硝酸鉀,達到飽和狀態,所得溶液為飽和溶液,溶液質量為100g+31.6g=131.6g,所以乙、丙中溶液的質量:乙<丙,故B說法錯誤;C、丙溫度為20℃,100g水中加入了10g+10g+20g=40g硝酸鉀,最多只能溶解31.6g硝酸鉀,達到飽和狀態,所得溶液為飽和溶液,析出晶體的質量為40g-31.6g=8.4g,故C說法正確;D、甲溫度為20℃,100g水中只加入了10gKNO3,可以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為不飽和溶液;乙溫度為20℃,100g水中加入了10g+10g=20g硝酸鉀,可以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為不飽和溶液;丙溫度為20℃,100g水中加入了10g+10g+20g=40g硝酸鉀,最多只能溶解31.6g硝酸鉀,達到飽和狀態,所得溶液為飽和溶液,溶質質量為31.6g,溶劑質量為100g;故甲乙丙中溶劑質量相等,溶質質量甲<乙<丙,故溶質質量分數關系為甲<乙<丙;5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85.5g>40g,故丁中40g溶質可以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為60℃下的不飽和溶液,其中溶質質量為40g,溶劑質量為100g,故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丁>丙>乙>甲,故D說法錯誤;故選:BD。12.(2024·江蘇鎮江·一模)圖為20℃時NaCl的飽和溶液中溶液與溶劑的質量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的數值為85.2B.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136gC.n點對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與m點相同D.向m點所對應的溶液中加入20g水,則溶液所對應的狀態由m點轉變為n點【答案】C【詳解】A、根據圖示可知,20℃時加入50g水,所得氯化鈉飽和溶液的質量為68g,則20℃時50g水中最多可溶解氯化鈉的質量為68g-50g=18g,故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18g×2=36g,所以7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鈉質量為:,a點值為70g+25.2g=95.2g,選項錯誤;B、由分析A可知,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g,選項錯誤;C、溫度一定時,氯化鈉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一定值,故n點對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與m點相等,選項正確;D、n點和m點對應的溶液均是20℃時氯化鈉的飽和溶液,向m點所對應的溶液中加入20g水,溶液會由飽和變為不飽和,選項錯誤;故選C。13.(2024·山東濟寧·一模)如圖,t1℃時,將等質量的M和N兩種固體分別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燒杯I和燒杯Ⅱ中,充分溶解后現象如圖甲所示,繼續升溫到t2℃時,現象如圖乙所示。M和N的溶解度曲線如圖丙所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圖丙A是固體M的溶解度曲線B.圖甲兩燒杯中溶液的質量相等C.圖乙燒杯I中的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D.燒杯中加入M、N的質量可能是25g【答案】C【詳解】A、燒杯Ⅱ中加入的是固體N,升溫到t2℃時,有溶質析出,說明N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由圖丙可知,B是固體N的溶解度曲線,A是固體M的溶解度曲線,故A正確;B、由圖示甲、乙可知:t1℃時,將等質量的M和N兩種固體分別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燒杯Ⅰ和燒杯Ⅱ中,固體均溶解,則圖甲兩燒杯中溶液的質量M=N,故B正確;C、由圖丙可知:t1℃時N的溶解度大于M,圖甲燒杯Ⅰ中無M剩余,可能是飽和溶液,升溫到t2℃時,M的溶解度增大,則圖乙燒杯I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故C錯誤;D、當燒杯中加入M、N的質量是25g時,t1℃時,M的溶解度是30g、N的溶解度大于30g,則甲圖中燒杯Ⅰ、Ⅱ中均無固體剩余,繼續升溫到t2℃時,M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增大,無M析出,而N的溶解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到20g,會有5gN析出,符合題干信息,故D正確。故選C。14.(2023·江蘇常州·一模)將50g某固體物質放入盛有50g水的燒杯中充分溶解,測得相應溫度時溶液的質量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60~80℃時,該物質的溶解度保持不變B.經計算,60℃時該物質的溶解度為100gC.①②③④所對應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D.②處再加入316.6g水可將濃度降低一半【答案】D【詳解】A、60~80℃時,溶液的質量不變,可能是因為50g溶質已經全部溶解,不能說明該物質的溶解度保持不變,故選項說法不正確;B、由圖示可知,無法確定60℃時的溶液是否是飽和溶液,無法確定60℃時該物質的溶解度,故選項說法不正確;C、①②③所對應的溶液質量均小于100g,則燒杯中存在不溶的固體,則①②③一定是飽和溶液,④可能是飽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不正確;D、②處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24.0%,②處再加入316.6g水,50g某固體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12.0%,溶液濃度降低一半,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1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