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學年高一歷史下學期6月月考試題_第1頁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學年高一歷史下學期6月月考試題_第2頁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學年高一歷史下學期6月月考試題_第3頁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學年高一歷史下學期6月月考試題_第4頁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學年高一歷史下學期6月月考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學年高一歷史下學期6月月考試題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30題,每題2分,共60分)1.圖為兩河流域巧魯克古城巾出土的一件雪花石膏瓶,制作于約公元前3500至公元前3000年。瓶身環繞浮雕,刻畫了手捧水果、谷物、酒漿等物產的平民向高居頂層、衣著華貴的國王和女神進貢的場景。據此可知,當時西亞的兩河流域地區()A.建立了君主專制制度 B.統治者宣揚君權神授C.維護奴隸主私有財產 D.已產生了最初的文明2.在古代的早期文明中,蘇美爾人創制了楔形文字,埃及人創造了象形文字,中國的商朝已出現了較為完備的甲骨文。這些文字的共同作用在于()A.服務于統治階級專制統治 B.有利于文明的發展與傳承C.促使文化創造產業獨立化 D.促進了不同文明間的交融3.8世紀初,阿拉伯人征服了西班牙,彼時有個西歐人到西班牙學習,學成回國后,因為他知道的東西太多了,當時西歐人都認為他在那兒遇到了魔鬼。阿拉伯人的書,經常是西方大學的標準教科書,在中世紀很長時間里都是這樣。這說明,阿拉伯帝國()A.取得了輝煌的文化成就 B.是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C.推動了伊斯蘭教的傳播 D.實行了文化擴張的政策4.如圖,西歐的封君封臣僅限于互相宣誓的兩個個體之間,雙方以契約約束了彼此的關系:一方面,封臣不盡義務不得享受權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權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這體現了封君與封臣之間()A.層級相對獨立 B.雙向的權利與義務C.嚴格的等級制 D.相對的自由與平等5.莊園是中古西歐基本的農業經濟組織,耕地由領主自營地和農民份地組成。莊園的主要產業是農業,同時也包括手工業,有木匠、鐵匠,莊園自己釀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師。莊園里的農民除了耕種自己的份地之外,還要為莊園主耕種土地,每周都要有3天為莊園主干活。這段材料說明()A.莊園里人們的生活水平高 B.莊園里的村民實行集體勞動C.莊園經濟自給自足的特點 D.莊園里的勞動者主要是奴隸6.圖所列為12世紀前期法蘭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間的若干舉措。這些舉措旨在()面對當時方興未艾的城市自治運動,支持城市公社。改組御前會議,吸收若于忠于國王的市民,教士和中小封建主參加。當阿基坦公爵去世時,讓兒子豎公爵的女繼承人為妻,借此控制阿基坦的領土。A.推動城市崛起 B.加強國王權力 C.建立民族國家 D.發展莊園經濟7.5—15世紀一般被成為“中古時期”。在歐洲,東歐拜占庭一度強大;在亞洲,突厥人建立了德里蘇丹國;在西非,加納、馬里和桑海等國先后興起;在中南美洲,印第安人創造了瑪雅、阿茲特克和印加文明。這表明這一時期世界各區域的文明()A.具有多元面貌 B.完全獨立發展C.都有近代特征 D.宗教信仰相同8.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非洲諸文化是非洲與外界相互影響的結果,這種相互影響就其程度而言,遠遠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亞與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響。這說明()A.非洲文明是多種文明交融的結果 B.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亞文明落后C.非洲積極吸收借鑒世界先進文明 D.非洲地區影響世界各文明發展9.馬尼拉大帆船的貨物主要來源于中國,以中國絲綢為最。大量的絲織品通過馬尼拉帆船運往南美以及歐洲市場。同時,產自拉丁美洲的白銀則流入中國。馬尼拉大帆船貿易的繁榮()A.表明印度洋貿易地位日益衰落 B.加速了拉丁美洲國家生產方式的革新C.為西班牙工業革命準備了條件 D.刺激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10.1693年,康熙患瘧疾,服御醫開的藥無效。歐洲傳教士獻上原產于美洲的金雞納,康熙服用后瘧疾速愈。這反映了()A.傳統商路和國際貿易中心轉移 B.康熙熱衷推廣西方文化C.殖民擴張使美洲社會遭到破壞 D.地理大發現后洲際物種的交流11.下表為近代世界發生的部分重大歷史事件。它們反映的共同主題是()時間事件主要內容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擴大議會權力,限制王權1787年美國制定憲法確定“三權分立”、聯邦制原則1871年德國制定《德意志帝國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1875年法國頒布《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共和制度A.資本主義制度確立 B.民族獨立的完成 C.君主專制統治的結束 D.國家統一的實現12.馬丁·路德提出:在信仰問題上,教皇和教會無權強迫別人接受其觀點,人們完全能夠獨立地、自由地決定自己對圣經和宗教的信仰。這一主張()A.推動了民族國家發展 B.打破了天主教會的權威C.促進了宗教信仰自由 D.確立了圣經的至高地位13.下圖是歐洲不同時期廣泛傳播的作品。這些作品的傳播()達芬奇《蒙娜麗莎》馬丁·路德《關于贖罪券的功效》盧梭《社會契約論》

A.打擊了神權統治 B.推動了社會轉型C加強了專制王權 D.引發了科學革命14.英國議會自產生后,其角色就在不斷變化。13世紀時,它主要為封建貴族服務;在專制時代,它是專制王權的統治工具;“光榮革命”后,它成為民主政治的權力中心。這一變化()A.源于英國民主自由的傳統 B.實現了啟蒙思想的政治理念C.確立了英國君主立憲政體 D.體現傳統與現實的有效融合15.漫畫中兩人分別是林肯和亞歷山大二世,雖屬不同國家,但是兩位卻惺惺相惜。在他們的身后分別是美國內戰和波蘭人民起義(這場起義迫使沙皇頒布解放波蘭農奴的法令)的場景。該漫畫可用于研究()A.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 B.資本主義的擴展C.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 D.反戰運動的發生16.據統計,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紡織工,懷特是木匠,克隆普頓是紡織工,瓦特是徒工;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諾貝爾是化學家,西門子是物理學家,愛迪生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的提名。這一變化說明了()A.研究成果取決于研究者出身 B.科技創新已不需要生產經驗C.科學與技術的結合程度加深 D.科學理論比生產經驗更重要17.馬克思指出,圣西門、傅里葉、歐文等人“看到了階級對立,但看不到無產階級方面的任何歷史主動性。他們拒絕……一切革命行動,想通過和平途徑達到自己的目的。”據此可知,馬克思強調()A.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B.階級斗爭的重要作用C.資產階級剝削秘密 D.人民群眾的巨大力量18.15-17世紀,西方列強主要在亞洲交通要道建立殖民據點、控制航線,而18世紀后他們將殖民據點擴大為殖民地,這種差異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A.殖民地人民的抗爭 B.資本主義的發展程度C.殖民掠奪的貪婪性 D.列強經濟發展不平衡19.16世紀以前,中國的茶葉、巴西的砂糖都是極具地方特色的消費品。17世紀初期的歐洲,砂糖和茶都是在藥店里出售的貴重藥品。19世紀,英國城市工人的早餐普遍包含紅茶、砂糖。這些變化說明()A.海外貿易減小了社會貧富分化 B.工業革命消除了地區性飲食差異C.殖民擴張助推了各地消費升級 D.世界市場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20.巴黎公社委員中大多數是工人,如勞動委員會委員阿爾伯·斯泰是金屬雕刻工人,財政委員會委員歐仁·瓦爾蘭是裝訂工人;有的委員雖不是工人出身,卻是“公認的工人階級的代表”。巴黎公社的政權設計()A.踐行了天賦人權的政治思想 B.體現了無產階級的政權性質C.消除了勞動者的職業差別 D.運用了工農聯盟的革命策略21.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1872年序言)中稱:“這些實際原理的應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在創作《資本論》過程中,馬克思也多次因現實問題的變化而暫緩發表自己的觀點。說明馬克思主義()A.宣告了無產階級的偉大使命 B.具有與時俱進的思想特質C.揭示了階級斗爭的重要作用 D.完整的思想體系逐步形成22.下表是1860年和1900年英、德、美、中四國制造業產量占世界總產量比例示意圖。這反映了()A.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發展 B.海外市場廣闊國家經濟發展迅速C.美國發展成為頭號強國 D.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23.列寧說“亞洲的覺醒和歐洲先進無產階級奪取政權斗爭的開始,標志著20世紀初所開創的全世界歷史的一個新階段。”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各國人民民族憂患意識和民主改革意識覺醒的根本前提是()A.封建經濟不斷強化壯大 B.西方民主思想廣泛傳播C.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D.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增強24.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宣稱“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1879年,埃及祖國黨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這兩種提法()A.反映了民族意識的覺醒 B.都推動了民族獨立運動C.均出現于兩次大戰期間 D.具有不同的本質與內涵25.20世紀初,亞非拉絕大部分地區已經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政治上受資本主義國家的壓迫,經濟上受其控制。這表明()A.列強加大了對亞非拉的資本輸出 B.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C.殖民主義導致亞非拉地區經濟落后 D.亞非拉各國完全喪失了國家主權26.下圖為愛爾蘭畫家喬治·摩羅創作于1918年11月20日的時政漫畫《糟糕的日子過去了》。該漫畫的主旨是()戰爭勝利時,萬眾歡騰,而兩位老人卻愁容滿面、憂心忡忡:“很高興戰爭終于結束了,這是一段糟糕的日子,不知道下一次戰爭是什么樣子!”“是的,下次和平是什么樣子!”A.剖析冷戰態勢下人們的矛盾心理 B.表達對戰爭的反思和對未來的擔憂C.指出凡爾賽體系蘊含著嚴重的危機 D.展現戰爭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創傷27.19世紀末20世紀初,非洲反帝斗爭的主要形式是舊式斗爭,而亞洲和拉丁美洲則進入資產階級領導的民族民主革命階段。說明這一時期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A.中心在非洲 B.斗爭有階段性 C.發展不平衡 D.斗爭對象不一致28.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婦女參與國家政治活動、支援軍事、維持家庭生活,許多戰前男性占主導的工作崗位都出現了婦女的身影。戰后,德國確立了“婦女榮譽節”,女性逐漸獲得了政治選舉權。材料反映出()A.戰爭客觀上促進女性地位提升 B.大量婦女參戰決定了戰爭結局C.德國工人運動取得階段性勝利 D.婦女突破了傳統思想觀念束縛29.十月革命勝利時,列寧提出“計算和監督”是社會主義;1918年,他提出“大家都想過好日子”是社會主義,合理地分配糧食是“活生生的社會主義”;1922年,他又提出被人民群眾肯定“這比舊制度好”的事物是社會主義。這體現了列寧()A.重視農業生產與糧食的供給 B.關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C.注重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建設 D.不斷發展自己的社會主義觀30.開辟歐洲第二戰場從提出到實施歷經3年時間(1941—1944年),美英蘇三國存在分歧。這樣的分歧()國家態度蘇聯提出盡快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緩解在東線的壓力英國確保戰略重點地中海區域,提出持久消耗戰和打擊敵人“柔弱腹部”計劃,主張在地中海東部巴爾干登陸,搶先楔入東南歐美國與英國達成妥協,延遲第二戰場開辟,力圖擴大在北非、中東、地中海的影響;實施“兩洋戰略”,亞太戰場希望得到蘇聯對日作戰保證A.是戰勝德國法西斯策略的分歧 B.因戰爭戰場形勢的變化而產生C.突顯蘇聯在歐洲戰場的重要性 D.埋下了二戰后冷戰對峙的隱患二、材料分析題(2題,共40分)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工業革命是以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就是手工工場向大機器工廠的一個飛躍。這個飛躍之所以能夠實現,與手工工場的高度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工場手工業的高度發展是工業革命不可缺少的技術前提。此外,英國為追求更多的利潤,還以滿腔的熱情來關注生產的發展,從而刺激了機器的發明和新科學技術的使用。——摘編自文檔之家“工業革命為何起源于英國”材料二這是個最壞的時代,這是個最好的時代,這是個令人絕望的春天,這是個充滿希望的春天,我們前面什么也沒有,我們前面什么都有。——狄更斯《雙城記》材料三西方列強的入侵,給國家和人民帶來苦難的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科學技術。工業革命給中國的發展和變革帶來了歷史的機遇,為了“自強”和“求富”,19世紀60年代,中國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洋務運動,促進了中國近代科技的發展。——摘編自楊健《工業革命對中國的若干影響》(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工業革命產生條件。(2)結合所學知識,請列舉兩項工業革命的發明成就。(3)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32.閱讀材料,完成以下問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形勢發展的主要態勢是持續了近半個世紀的冷戰。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采取攻勢,導致了冷戰。美國之所以采取進攻……從政治上來說,美國政府的主要決策人極端仇視共產主義和蘇聯。從經濟角度而言,美國資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謀求世界對美國商業利益的開放。美國需要擴大海外市場以避免美國的經濟陷于停滯和難以接受的失業。——摘編自劉金質《冷戰史》材料二:有學者指出:“(美蘇)兩極格局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是它又因為國際力量的對比不斷變化而受到撼動,并且已受到逐步擴大起來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戰。”材料三:冷戰的教訓是極為深刻的。不要企圖將本國的制度強加于人,也不要輸出革命。應尊重別國人民的選擇,尊重歷史發展的規律。不能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搞任何形式的擴張主義,任何國家都不應該憑自身的經濟軍事優勢搞霸權主義。——摘編自白建才《試論冷戰的后果與教訓》(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國挑起冷戰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40年代美國推行冷戰政策的表現。(注:只答美國方面)(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60、70年代對兩極格局構成挑戰的力量中心。(或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出現的表現是什么?)(3)根據材料三,分析冷戰帶來的深刻教訓。

2023—2024學年度下期高2026屆6月階段性考試歷史試題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30題,每題2分,共60分)【1題答案】【答案】D【2題答案】【答案】B【3題答案】【答案】A【4題答案】【答案】B【5題答案】【答案】C【6題答案】【答案】B【7題答案】【答案】A【8題答案】【答案】A【9題答案】【答案】D【10題答案】【答案】D【11題答案】【答案】A【12題答案】【答案】B【13題答案】【答案】B【1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