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度安徽省蚌埠市A層高中高一下學期第四次聯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2024-2025學年度安徽省蚌埠市A層高中高一下學期第四次聯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2024-2025學年度安徽省蚌埠市A層高中高一下學期第四次聯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2024-2025學年度安徽省蚌埠市A層高中高一下學期第四次聯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2024-2025學年度安徽省蚌埠市A層高中高一下學期第四次聯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蚌埠市A層高中第四次聯考高一歷史試卷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英國學者赫伯特認為:“所謂文明就是人類集群定居在農田附近,擁有可長期居住的正式房屋、城郭,并且有集群內部的共同守則。”這反映出文明產生的主要原因是()A.私有制逐漸產生B.定居生活的形成C.原始農耕的產生D.社會分工的出現2.如圖是古代克里特文明發展示意圖。這主要反映出()A.區域文化的統一性B.文明中心的多元性C.文明發展的交融性D.西方文明的連續性3.奧西里斯在世時為埃及國王,死后為陰世之主;荷露斯長大后繼承王位,在埃及成為王權的象征;之后,埃及國王都會自稱為“荷露斯的化身”或者“荷露斯之子”,并且在死后會與奧西里斯合為一體。埃及國王這一做法旨在()A.擴大自身的權利B.保證王位的延續C.重塑百姓的信仰D.宣揚王位的正統4.如表所示為古代西亞重要法典的相關內容。這能夠說明古代西亞()(1)公元前2095年,《烏爾納姆法典》內容涉及財產、婚姻、契約、家庭、繼承、犯罪等規定(2)公元前18世紀《漢謨拉比法典》對刑事、民事、貿易、婚姻、繼承、審判等制度都作了詳細的規定(3)公元前1600年前后的《赫梯法典》明確規定了各種買賣、租借和雇傭的價格、多項犯罪行為以及相應的量刑等內容A.社會長期穩定發展B.統治者重視普法教育C.法制化程度比較高D.法律文化具有傳承性5.從公元前8世紀初開始的200多年間,由于人口增多,希臘眾多城邦組織本邦部分居民向地中海和黑海周邊地區殖民,另立家園,建立起140多座新的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臘的廣闊疆域。對希臘殖民解讀準確的是()A.源于農耕文明的優勢與擴張潛能B.與古代中國明朝鄭和下西洋目的一致C.是古代文明擴展的主要途徑之一D.是亞歷山大帝國推廣希臘文化的延續6.波斯帝國的建筑以王室為中心,很多由希臘工匠修建。波斯人還仿制巴比倫尼亞的階梯狀建筑風格,美索不達米亞建筑中的有翼公牛、絢麗多彩的琉璃磚,采用埃及的圓柱和柱廊結構。上述現象表明古代波斯()A.文化具有一定的包容性B.統治者崇尚君權神授C.推廣被征服地區文化D.促使世界文明多元化7.古代印度種姓制度下,首陀羅雖被限制從事高等級職業,但在某些地區,部分首陀羅通過掌握特殊手工技藝,逐漸形成了相對獨立的經濟群體,其經濟地位有所提升。這一現象對種姓制度的影響是()A.促使種姓制度在局部地區瓦解B.引發種姓制度內部的職業流動C.推動高種姓與低種姓間的融合D.強化了種姓制度對經濟的控制8.古羅馬法學家保羅在《論解答》與《論告示》之中闡述兩種情況:其一、以不符合良俗的書面婚姻協議為由而強制締結婚姻是不公平的;其二、精神病人由于不具備認識及行為能力,并不能做出有效的意思表示,因此不能締結婚姻。查士丁尼時期還規定,當丈夫缺乏支付能力或揮霍家財時,其妻子可以要求返還嫁妝。據此可知,羅馬法()A.保障女性的公民權利B.蘊含公平公正理念C.理性的色彩較為突出D.重視保護私有財產9.中世紀歐洲締結封君封臣關系時有比較規范的儀式,即行臣服禮和宣誓效忠。封臣必須對封君承擔“效忠”幫助“勸告”三項主要義務;封君對封臣有“保護”和“維持”的義務,且封君不得傷害封臣的榮譽、財產和生命。可見,封君封臣制度()A.具有雙向義務的契約關系B.推動了近代民族國家發展C.阻斷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性D.避免了歐洲社會局勢動蕩10.11世紀,諾曼人入侵歐洲后對舊有的土木城堡進行了改造,用磚石壘成墻壁,并對塔樓進行加固。12世紀,城堡結構日益復雜多樣,相繼發明了閘門、堞眼、瞭望塔、護城河等,城墻也開始增高加厚。歐洲城堡的發展緣于()A.政治權力的分散與斗爭B.城市經濟水平持續增長C.有限王權弊端不斷凸顯D.民族國家意識逐漸覺醒11.有學者認為:西歐中世紀大學為歐洲造就了大批具有“通史”基礎、辯才出色的人才。大學不僅成為歐洲人文社會科學的思想庫,而且為推動自然科學體系的建立做了準備,使西歐社會在學術發展上遙遙領先于世界其他文明。從長遠看,大學的產生()A.源于資本主義萌芽發展B.推動了城市的自治進程C.豐富了西歐人文主義內涵D.推動了西歐社會的轉型12.阿拉伯帝國建立后,派人到君士坦丁堡搜求古籍。把大量希臘羅馬文獻翻譯成阿拉伯文。這些著作后來傳入中世紀歐洲,使歐洲人重新讀到了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并接受了阿拉伯人的自由思想。據此可知,阿拉伯人的翻譯活動()A.利于歐洲文藝復興運動開展B.推動了中國造紙術傳入歐洲C.深受希臘文化中心東移的影響D.得益于拜占庭帝國被軍事征服13.14世紀二三十年代馬里帝國發展到高峰,它是黃金和鹽的主要供應國,為“舊世界”供應了一半的黃金。過去,歐洲人繪制的西非地圖只有象群,到1339年出版的一份地圖上,則標明了馬里帝國的名稱和位置。這說明馬里的強盛()A.推動跨大西洋貿易航線的開辟B.使馬里農業生產規模大幅擴張C.利于豐富人們的世界地理知識D.改變了歐洲國家對西非的認識14.公元6世紀時,亞歷山大里亞的商人科斯馬斯在書中記載:當游歷到東非的阿克蘇姆王國時,他遇到了一些當地講希臘語的居民;他們學習希臘語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方便與拜占庭商人進行商品交易;畢竟拜占庭帝國作為東方商貿的最大消費者,同樣也是阿克蘇姆人利潤的主要來源。據此可知,阿克蘇姆王國()A.在希臘化時代的文化交融B.直接和東亞進行商品貿易C.促進津巴布韋國家的興起D.商業活動促進了文化交流15.印加人自稱為“太陽的子孫”。印加王自稱為“太陽神”的化身,具有半神半人的神圣權威。下圖是印加帝國創始人、印加王曼科·卡帕克的畫像。這可用于研究,印加()A.多神崇拜的宗教信仰B.國家的政權統治方式C.獨立發展的文明特征D.農業立國的經濟格局16.達·伽馬離開印度時,卡利庫特國王讓他轉交一封給葡萄牙國王的信,內容是:“貴王朝的達·伽馬先生來我國,我很高興。我國盛產肉桂、丁香、生姜、胡椒和寶石。我請求您用來交換這些東西的是黃金、白銀、珊瑚和鮮紅的布。”這表明達·伽馬的遠洋航行()A.開始打破文明間相互隔絕的狀態B.為豐富歐洲人的生活創造了條件C.其航行是為了幫助印度發展貿易D.推動工業文明與農業文明的融合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羅馬歷代統治者都十分注重帝國道路建設,行省總督要在任職期間保證該行省城市之間的道路暢通,對連接行省和帝國中心的大道維修與建設格外關注。經過幾百年的努力,羅馬道路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其境內的道路網可到達每一個角落,到達羅馬人統治的所有地區。“羅馬境內所有公路的總長度繞地球一圈還有余-共9萬多公里。”羅馬道路修筑最初是為軍事征服目的服務,因此修筑時注意安全性。當道路在山區通過時,一般修筑在地勢較高處,以避免敵人由高向低的突襲。-摘編自王允《淺析羅馬道路建設及其歷史作用》材料二阿拉伯帝國控制了經波斯灣和紅海的海上貿易。阿拉伯商人從波斯灣、亞丁灣及紅海沿岸一些港口出發,到印度、中國、馬來群島及東非等地進行貿易。在海灣各地、印度馬拉巴海岸各港口、斯里蘭卡、孟加拉、蘇門答臘、印度支那、中國及東非海岸的基爾瓦港和馬達加斯加島等地都有阿拉伯人設立的商站。此外,阿拉伯人還通過亞歷山大港和的黎波里港把東方貨物經地中海轉運到歐洲,對海上貿易的控制則促進了阿拉伯帝國國際貿易的發展。-摘編自袁德忠《試論阿拉伯帝國的商業》材料三早在13世紀,西班牙半島上的阿拉貢王國就定下了向海上發展的方針,它努力把自己打造為一個具有海洋商業性的國家。在它統治下的巴塞羅那,從1020年開始的幾個世紀里,是西歐第一個鑄造金幣的城市,其成就可與熱那亞、威尼斯相媲美。1302年,意大利的西西里成了阿拉貢的采邑領地,阿拉貢成了西地中海擁有最先進的海軍的商業國家。1479年,阿拉貢王國與卡斯蒂利亞王國合并成西班牙王國,西班牙王國繼續執行阿拉貢的海上擴張的政策。-摘編自張椿年《海洋文明與中世紀西歐社會轉型》(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羅馬道路建設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阿拉伯帝國統治時期海上交通發達的原因。(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3-15世紀西班牙人面向海洋發展的影響。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公元前4世紀,希臘城邦陷入危機,馬其頓王國在腓力二世的統治下逐漸崛起,國勢日盛。腓力二世改革軍事,創建了戰斗力極強的馬其頓方陣,為對外擴張奠定了堅實基礎。公元前336年,亞歷山大繼承王位,他以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智慧,開啟了大規模的東征歷程。-朱寰著《世界上古中古史》材料二亞歷山大率軍先后征服了埃及、波斯等地,直抵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在帝國統治區域內,亞歷山大大力推行希臘化政策,在政治上,保留波斯帝國的一些行政制度,任用當地貴族為官;在文化上,鼓勵希臘文化與當地文化融合,興建希臘式的城市,傳播希臘的語言、藝術、建筑風格等。亞歷山大的東征和帝國的建立,使希臘文化廣泛傳播,與東方文化相互交融,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西方文明史》(1)根據材料一,分析亞歷山大能夠進行大規模東征的條件。(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闡述亞歷山大帝國統治的特點及對世界文化發展的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上圖為古代世界文明交往示意圖,請提取圖中信息,圍繞“文明交往”形成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闡釋。(要求:觀點準確,表達清晰,闡釋充分);一、選擇題1.C2.C3.D4.C5.C6.A7.D8.C9.A10.A11.D12.A13.D14.D15.B16.B二、非選擇題17.(1)特點:統治者重視;成就巨大;最初為軍事征服服務,注重安全性。(2)原因:地理位置優越;阿拉伯帝國重視商業活動;阿拉伯商人熟悉貿易路線;統治者支持;海外商站廣泛建立。(3)影響:助推新航路開辟;促使西班牙開展殖民活動;推動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影響東西方文明態勢。18.(1)條件:希臘城邦危機,馬其頓崛起;腓力二世軍事改革創建馬其頓方陣;亞歷山大具備軍事才能與政治智慧。(2)統治特點:政治上保留波斯行政制度、任用當地貴族,推行希臘化政策。影響:促進希臘文化與當地文化融合,興建希臘式城市傳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