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設計
課程基本信息學科語文年級高二學期秋季課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學目標1.深入理解孟子的思想,進一步認識儒家文化傳統的價值;2.認識孟子論說特色,學習孟子說理的理性思辨精神。教學重點:深入理解孟子的思想,進一步認識儒家文化傳統的價值。
教學難點:認識孟子論說特色,學習孟子說理的理性思辨精神。教學過程第一節一、引入王安石:沉魄浮魂不可招,遺編一讀想風標。何妨舉世嫌迂闊,故有斯人慰寂寥這是王安石在感慨孟子的命運,自然也是自況。孟子在戰國諸雄中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命運和孔子在春秋列國中的遭遇是一樣的。孔孟,一個被后世尊稱為至圣,一個則是亞圣。二、孟子簡介有關孟子的介紹,上個學期大家學習了《齊桓晉文之事》,應該已經有所了解,這里選擇與孟子人生遭際和思想要素簡要介紹:1、孟子自詡很高:他稱贊孔子是“生民以來,未有盛于孔子也。”而稱自己則是“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公孫丑下)2、孟子的焦慮: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滕文公下)“堯舜既沒,暴君代作。”3、孟子的思想要素(1)仁政鄒與魯哄:君行仁政茍行王政,四海之內皆舉首而望之行仁政而王,莫之能禦也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公孫丑上)(2)舍生取義月攘一雞以待來年(滕文公下)(3)民貴君輕殺一夫非弒君論具有強烈的民本主義的色彩。因而被朱元璋請出孔廟,不準配享。(4)性善論:惻隱之心滕文公為世子,將之楚,過宋而見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滕文公上)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串講(一)關于“忍”1、是可忍孰不可忍:——現在一般解釋:連這個都可以忍耐,還有什么不可以忍耐?——其實真是含義:連這個都忍心去做,還有什么不可以忍心做?2、忍人:《左傳·文公元年》:“且是人也,蠭目而豺聲,忍人也,不可立也。”忍人:殘忍的心腸狠硬的人。3、不忍:不忍心:感情上過不去,心腸柔軟。齊桓晉文: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梁惠王上)所以選文第一部分的意思是每個人都有心腸柔軟的心靈。一個王者如果憑著柔軟不忍的心靈去推行心腸柔軟的統治,天下就可以輕易地治理好了。這個不忍心的統治,其實換成孟子的另一個術語就是“仁政”。也就是有愛心的仁義之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梁惠王上)孟子喜歡用運于掌來形容統治的輕松,估計這個比較讓統治者聽了開心。(二)關于“非人”1、非人:不是人,或者就是壞人。一個人稱得上是壞人,或者不是人的,要符合孟子說的四個方面:沒有惻隱之心。惻隱:同情憐憫。沒有羞惡之心。羞惡:害羞厭惡。朱熹集注:“羞,恥己之不善也;惡,憎人之不善也。”沒有辭讓之心。辭讓:謙遜推讓。沒有是非之心。是非:(動詞)辨別是非。2、在孟子語言系統中,“非人”的同義詞是“禽獸”。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滕文公下)(三)關于“四端”1、“端”:開端,開始。2、“四端”:仁、義、禮、智四種道德觀念的開端、萌芽。注意:萌芽不等于事物觀念本身。仁的萌芽:惻隱之心;同情心義的萌芽:羞惡之心;正義感禮的萌芽:辭讓之心;禮貌智的萌芽:是非之心。是非觀(四)關于“擴充”四個萌芽是阻止一個人成為徹頭徹尾的壞人的四個條件。但是光是萌芽自然是不夠的,需要擴充,需要助長,才能夠讓它們不只成為個體修養的條件,而且要成為侍奉父母,安定四海的素養。這里使我們想起前面的課程中提到的,孔子說讀了《詩》,可以“事父事君”,孟子也說了,擴充了四端,你也可以事父事君了。四、小結曰:“庖有肥肉,廐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這段的論辯是相當有力量的。下節課,我們就來討論孟子論辯的力量所在。第二節一、引入:南宋理學家陳普《孟子好辯》:禽獸縱橫鬼魅多,人間歧路總差訛。當時緘口終無語,天理民彝竟若何?《孟子滕文公下》:公都子曰:“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孟子之所以說不得已,原因有二:一是堯舜既沒,暴君代作;二是社會流行觀念的問題。《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荀子的《非十二子》說“假今之世,飾邪說,文奸言,以梟亂天下,矞宇嵬瑣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亂之所在者,有人矣。”二、孟子經常與國君們進行論辯1、和梁惠王的論辯,留下五十步笑百步的成語。2、與齊宣王的論辯,留下文武怒而安天下的評語。3、孟子還積極地和其他學派的人進行辯論。三、孟子的論辯特色探究本段文字在論證推理上的特點:1、整段文字的邏輯:立論: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推導: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天下可運于掌;論證:為什么說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孺子將入井,人皆有怵惕惻隱之心;推導:為人應有“四端”,否則“非人”;普通人有四端,國君也有。結論:“四端”加以擴充,可以侍奉父母,平定四海。2、邏輯推演體現在用詞造句之上:有……斯有……;所以……者;非所以……也,非所以……也,非……也。由是觀之……;無……非……;無……非……;無……非……;無……非……。……之心,……端也;……之心,……端也;……之心,……端也;……之心,……端也;有……者,……者也;……者,……者也。
茍能……,足以……,茍不……,不足以……。當我們抽象提煉出這些句式時,我們可以鮮明地感受到孟子綿密緊湊,執著于邏輯推演的論說特色。聯系《齊桓晉文之事》:從孝順老人和愛護孩童說起,說明“推恩”可以平定天下,“不推恩”不能保妻子。然后古今對比,突出觀點。提煉一下結構:……吾……,以及人之……;……吾……,以及人之……;故……足以……;不……無以……;古……,今……。表面上,我們看到的是對照、排比等語言上整齊的句子形式,內在其實是孟子試圖借助邏輯的力量進行有力的論證。2、借助例子來說明觀點的方法。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這個孺子將入井的故事,是一個現實中抽象出來的例子,而不是一個真實的生活案例。所以與其說是例子,比如說是孟子基于人性假設進行的邏輯推演。從基本假設出發,基于邏輯推導,得到經驗上可能的結論。這句話里的一個“皆”和三個“非”字很重要,它是一個孟子人性論的理念的產物,而不是事實。孟子這樣做是為了更加形象化,便于說理,讓讀者更加清楚。3、比喻的方法來說明觀點的方法。(1)“人之有四端,猶其有四體”——人有四個方面的德行萌芽,就好比人有四肢。(2)“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四端仿佛剛剛開始燃燒的火,剛剛要開始流淌的泉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租賃經營市場營銷策略實施方案考核試卷
- 纖維板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分析與提升策略考核試卷
- 缺點的初一語文作文
- 名勝古跡頤和園初三語文作文
- 玻璃熔化與成型技術考核試卷
- 電視設備智能生物藥品產業國際企業融資渠道與資本運作技術考核試卷
- 糖果行業發展趨勢預測考核試卷
- 生態保護與大氣污染防治技術考核試卷
- 畜糞有機肥制備與質量檢測技術考卷考核試卷
- 皮革服裝生產中的智能化生產線設計考核試卷
-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
- 社團語言學習法課件
- 卷料加工中的跑偏與糾偏控制
- 波紋鋼裝配式檢查井通用技術規范
- 財務支出預算表模板
- 人力資源的5分鐘勞動法
- 當代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論文
- 小學語文五年下冊《習作:形形色色的人》說課稿(附教學反思、板書)課件
- 公務員錄用體檢操作手冊
- 建筑施工企業預結算制度
- 2023年中央民族大學事業編制人員招聘(共500題含答案解析)筆試歷年難、易錯考點試題含答案附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