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作者: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高中語文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下冊復習導入回顧上節課所學的前兩段,請同學們概括:王安石是如何一一反駁司馬光的指控的?②先駁“侵官”:指出變法是“受命于人主”,自己與大家在朝廷公開地議論修訂,負有專責的官吏去推行,“侵官”之說便不攻自破。“受——議——授”使新法從決策到、制定到推行名正言順。③次駁“生事”:“舉先王之政”是理論根據,“興利除弊”是根本目的。這樣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國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擾民”。①在辯駁之前,先地提出“名實問題”,先立于高處,揭露事情的本質,才能從根本上駁倒對方的責難,為變法正名。復習導入⑥最后講到“怨誹之多”:卻不再從正面反駁,僅用“固前知其如此”一語帶過,大有對此不屑一顧的輕蔑意味。⑤然后駁“拒諫”:只有拒絕正確的批評,文過飾非才叫拒諫,因此,“辟邪說,難壬人”便與拒諫風馬牛不相及。④再駁“征利”:只用“為天下理財”一句已足。因為問題不在于是否征利,而在于為誰征利。變法根本出發點正確,“征利”的責難也就站不住腳。素養目標壹了解王安石與司馬光的相關常識,把握寫作背景。貳反復誦讀課文,分類歸納文言基礎知識。叁把握王安石在書信中表達的觀點態度,領略文章駢散結合的行文特點,學習思慮周祥的說理藝術。肆學習作者不畏責難、矢志變法的決心,體會對國家大事的擔當精神。壹探究文本探究文本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②而不洶洶然?習:習慣
茍且:得過且過,沒有長遠打算
以:把
恤:憂慮,顧念。
同俗自媚于眾:附和世俗,向眾人獻媚討好。
乃:才
量:估量、考慮
眾寡:多少
抗:抵抗,斗爭。②賓語前置,“為何”洶洶:聲勢盛大或兇猛譯文:人們習慣于得過且過(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們多數把不顧念國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見解),向眾人獻媚討好當做好事,皇上才想改變這種現狀,而我不考慮政敵的多少,想要盡力幫助皇上來抵抗他們,那么那些人又為什么不(對我)大吵大鬧呢?探究文本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胥怨:相怨,指百姓對上位者的怨恨
非特:不僅
而已:語氣詞,罷了為:因為
度:計劃
度義而后動:考慮到(事情)適宜就采取行動。是:認為正確可悔:值得反悔的地方
譯文:盤庚遷都(的時候),對上位者怨恨的是老百姓,不僅僅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對)罷了;盤庚不因為怨恨的人就改變自己的計劃,他考慮到(事情)適宜就采取行動,認為正確就看不出值得反悔的地方的緣故。知識鏈接
盤庚遷殷是發生在商朝中期的一次歷史事件,是指盤庚繼位后,為了挽救政治危機,決定遷都于殷(今河南安陽)。
商湯建立商朝的時候,最早的國都在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當中,都城一共搬遷了五次。這是因為王族內部經常爭奪王位,發生內亂;再加上黃河下游常常鬧水災。有一次發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同時在統治者之間,對王位的爭奪也十分激烈,有的人說應當父死子繼,有的人說應當兄終弟及。叔侄之間、兄弟之間為爭奪王位,常常展開你死我活的斗爭。他們為私利把國家搞得混亂不堪。就不得考慮遷都的問題。
自盤庚遷都殷后,商族才定居下來不再遷徙。從此,政局穩定,諸侯來朝,商朝遂強盛起來。探究文本思考:王安石為什么引用盤庚遷殷的史實?王安石借“盤庚遷殷”說明反對者眾多并不表明措施就有誤,只要“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來表達變法的正確性、有效性,以及自己施行變法的堅定決心。
盤庚曰:“今我民用蕩析離居。”又曰:“予豈汝威?用奉畜(撫養)汝眾。”又曰:“無或敢伏小人之攸箴。”又曰:“非廢厥謀(你們的謀略),吊由靈。”蓋盤庚遇水災而選都,臣民有從者,有違者,盤庚不忍脅以威刑,故勤勞曉解,其卒也皆化而從之,非謂廢棄天下人之言而獨行己志也。光豈勸介甫以不恤國事,而同俗自媚哉?蓋謂天下異同之議,亦當少垂意采察而已。
——司馬光《與王介甫第三書》譯文:盤庚說“而今我們的百姓家人離散,居無定所”又說:“我不是要耍威風,遷都是為了奉養你們過上好日子”又說:“不要聽信小人反對遷都的鼓動”又說:“這是聽取了大家意見,從中選出的最好方案”。這都是說盤庚遇到水災而要遷都,臣民有愿意的,有不愿意的,盤庚不忍心使用刑罰手段逼迫,所以苦口婆心反復勸說,最終還是化解矛盾,使大家順從,并不是廢棄所有人的意見,獨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我哪里是勸您不以國事為重,以媚俗從眾為榮?只是說天下有不同的意見,也希望您能多少留意體察而已。探究文本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如:如果
膏澤斯民:施加恩惠給人民
當:應當
事事:做事。
守:墨守
知:領教譯文:如果君實您責備我是因為(我)在此位任職很久,沒能幫助皇上干一番大事業,來施加恩惠給人民,那么我自知有罪了;如果說現在應當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陳規舊法就行了,那就不是我敢領教的了。探究文本思考:通過學習第三段,你知道王安石為什么變法了嗎?這幾句闡述了自己要變法的原因,在針砭時弊的同時,委婉指出司馬光的指責欠缺了對社會實際的考量。“習于茍且”人士大夫“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上“欲變此”實施變法時,出現了怎樣的情形?司馬光認為出現這種情形的原因是什么?“怨謗”天下眾“洶洶然”他們認為是王安石在變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諫”造成的。探究文本思考:本段最后的兩個假設句有何深意?請簡要賞析。①這兩個假設句退中有進。前句的退,使后句的駁斥更顯柔中有剛。王安石認為自己“錯”在“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認為自己改革還不夠堅決,不夠迅速,所以更應該在表達堅持變法。②在表達自己變法決心的同時,旁敲側擊,譏諷保守派因循守舊、無所事事的處事態度。貳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王安石-變法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小組合作,搜集資料分析王安石變法的歷史背景。內憂三冗:冗員、冗兵、冗費外患農民起義、東北契丹族西北黨項族危北宋立國后,為了防止地方割據,便收歸行政權、財權、軍權,并采用分化事權的方式,維護中央集權;政治上,實行文人治國,軍事上,奉行守內虛外。何為“三冗”合作探究宋初,為削弱官員的權力,實行一職多官,但設官分職尚有定數。自宋真宗時起,朝廷關于官員致仕的詔令日見增多,至宋仁宗時,更是三令五申。同時,由于大興科舉、采用恩蔭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籠絡政策,導致官員多貪戀權位,官僚機構龐大而臃腫(“冗員”)。為穩定社會秩序,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初實行“養兵”之策,形成了龐大的軍事體系;同時,為了防止武將專權,實行“更戍法”,使得兵將不相習,兵士雖多但不精,對外作戰時處于不利地位(“冗兵”)。軍隊、官員的激增,導致財政開支的增加,使得本就拮據的政府財政更加入不敷出,再加上統治者大興土木、修建寺觀等,形成了“冗費”。三者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最終形成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合作探究根據自己的了解,談談王安石是如何推行新法的?熙寧二年(1069年),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躋身執政之列。王安石提出當務之急在于改變風俗、確立法度,提議變法。神宗贊同,設立制置三司條例司,由王安石和陳升之共同掌管。王安石委任呂惠卿承擔條例司的日常事務,派遣提舉官四十多人,頒行新法。
熙寧三年(1070年),王安石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同宰相。他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新法,開始大規模的改革運動。所行新法在財政方面有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在軍事方面有置將法、保甲法、保馬法等。
熙寧四年(1071),王安石頒布改革科舉制度法令,廢除詩賦詞章取士的舊制,恢復以《春秋》,三傳明經取士。同年秋,實行太學三舍法制度。合作探究王安石制定的新法都有哪些?為什么會被那么多人反對?措施內容作用均輸法市易法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政府低息貸款給農民政府低息貸款政府協調供求關系以錢代役興修水利清丈土地,按土地等級收稅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場,減輕百姓負擔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場,穩定物價使農民免受高利貸盤剝,增加政府的收入減輕了農民的差役負擔,保證了生產時間,增加了政府收入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增加了國家的賦稅收入合作探究措施內容作用保甲法十家為一保,農閑時練兵、生產,戰時編入軍隊。既可加強對人民的控制,同時減少軍費開支。將兵法設專門將領訓練軍隊提高軍隊的戰斗力保馬法官馬由農戶保養減少政府支出軍器監專門管理武器的制造保證了武器的質量精兵法淘汰老弱減少軍費開支改革科舉制整頓太學廢詩賦取士舊制以經義策論取士使一批新進之士取代反對改革的舊官撰注教材,作為考試依據培養改革人才,革新思想得以廣泛傳播合作探究因為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變法遭到守舊勢力的堅決反對。趕上連年大旱,反對派大做文章太后也來起哄合作探究討論:面對重重阻礙,王安石對變法持怎樣的態度?文中哪些語句集中體現了他的這種態度?
“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堅持變法,義無反顧合作探究討論:王安石在文中說“某知罪矣”,這是王安石在向司馬光道歉認錯嗎?王安石說“某知罪矣”,這不是向司馬光認錯。王安石認為自己“錯”在“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普澤斯民”。由此可見王安石不僅沒有因改革“認錯”,反而認為自己改革還不夠堅決,不夠迅速,不夠徹底。合作探究討論: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你認為王安石是個什么樣的人?非凡的膽略:迎難而上負重前行深刻的洞察:習于茍且不恤國事堅如磐石的決心:寡不敵眾助上抗之兼容并包的氣度:直面質疑一一解釋一二三四叁歸納總結論辯思路(1)直接反駁,如“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2)舉出根據進行反駁,如“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這里就舉出了有利的根據,說明不是自己獨出心裁,而是受命于皇帝,是朝廷議過的法度,指出這不是我個人的行為,而是合理合法的。(3)舉出史實進行反駁,如“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以歷史上曾有過的如何對待怨誹的事實為表率,表示自己不為流言蜚語而動,既委婉地反駁了怨誹之多的責備,又表達了自己變法的堅定決心。寫作特色
①行文簡潔,結構嚴謹。作為書信體議論文首要特點是行文簡潔,結構嚴謹,全文除開頭和結尾段用幾句酬答的禮貌語言以外,緊緊扣住保守派的幾個主要論點進行駁斥,只駁論點不涉及其他事情,言簡意明,文章短小精悍。②論證方法多樣。本文的論證方式是駁論,批駁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③氣勢磅礴,寓剛于柔。全文之所以有壓倒論敵的浩然正氣是因為第一,立足于理,理足則氣盛。第二,擅于排比,連用排比駁斥對方,勢如破竹,無可阻擋。第三,擅用反語,如“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鏗鏘有力。雖然全文傲岸之氣,憤然涌出,強調堅持改革的決心不可逆轉,但語氣相當委婉、柔中有剛。這固然是由于書信體格式的需要,也出于朋友之間情意,但更是源于王安石作為一個政治家的坦蕩胸懷和高度自信。文章主旨
全文論點是針對司馬光認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的指責,指出“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從而說明變法是正確的,司馬光的攻擊名實不符,全是謬論。文章逐條駁斥司馬光的謬論,從而批駁了保守派不恤國事、墨守成規的弊端,表現出作者堅持改革、絕不為流言俗語所動的決心以及堅持變法的堅決態度。板書設計一、交代寫信的原因和目的二、駁斥謬論
分析原因四、書信常規的結尾駁“侵官”駁“生事”駁“征利”駁“拒諫”受命于人主議修于朝廷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辟邪說難壬人為天下理財三、分析反對派反對新法的原因,表達自己堅持改革的決心當堂檢測1.《答司馬諫議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直接點明王安石和司馬光二人政見常不同的原因,亮出了分歧之所在。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內蒙古工業職業學院《公共關系與商務禮儀》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陜西省商南縣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三生物試題期中測試卷含解析
- 開封市鼓樓區2025屆數學五下期末達標測試試題含答案
- 寧夏大學《心理統計學(上)》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市虹口區復興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3月摸底考試數學試題理試題含解析
-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住宅建筑設計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寧夏師范學院《形勢與政策(七)》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泰州市泰興一中2024-2025學年高三調研考試(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石家莊學院《植物造景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東學院《鋼琴名作賞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1年四川省瀘州市中考理綜物理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上半年江蘇省連云港東海縣事業單位招聘23人歷年自考難、易點模擬試卷(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超市安全用電培訓
- 電氣火災警示教育培訓考試試題
- 2025年開封大學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及答案1套
- 物業安全知識培訓內容
- 內科學 尿路感染學習課件
- 中國移動泛終端產品白皮書(2025年版)
- 工地項目經理講安全課
- 2025年快遞公司工作計劃模板參考范文模板
- 2025年中建阿爾及利亞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