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成劍官塘中學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1頁
林成劍官塘中學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2頁
林成劍官塘中學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3頁
林成劍官塘中學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4頁
林成劍官塘中學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林成劍

官塘中學第1頁《孟子》兩章復習課第2頁

★孟子,名

,字子輿,

時期

家學派代表人物。后人將他和

并稱為

。孟子主張行“

”,以統一天下。

戰國儒孔子孔孟仁政

孟子門人

《論語》《大學》《中庸》

四書★《孟子》是

及其

等合著成,是儒家經典之一。南宋朱熹將《孟子》、

、

合稱為“

”。

★他反對諸侯武力吞并,反對暴政害民,他“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本思想對后世仍有主動影響。第3頁字詞識記大比拼第4頁一、重點字、詞解釋:1、兵革非不堅利也2、人和3、域民4、固國5、威天下6、寡助之至7、天下順之8、七里之郭9、天將降大任10、人恒過11、而后作1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武器裝備,兵:兵器革:甲胄人心所向,上下團結界限,這里意思是限制鞏固威懾極點歸順外城責任,使命經常奮起,指有所作為在國內在國外第5頁二、通假字:1、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解釋為

。

2、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解釋為

。3、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解釋為

。4、親戚畔之。

,解釋為

。衡“橫”梗塞,指不順曾“增”增加

拂“弼”輔弼

畔“叛”背叛第6頁三、古今異義。

池古義:

今義:

去古義:

今義:

親戚

古義:

今義:

古義:

今義:

古義:

今義:士古義:

今義:護城河池塘離開到---去內外親屬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家庭或它組員放棄委托限制地域獄官士兵第7頁四、詞性活用:1、苦其心志2、勞其筋骨3、餓其體膚4、空乏其身5、所以動心

忍性6、行拂亂其所為

使---痛苦使---勞累使---饑餓使--貧困缺乏使----驚動使---堅韌

使---受到阻撓第8頁國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國恒亡發舜發于畎畝之中征于色,發于聲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征于色,發于聲

故天將大任于是人也管夷吾舉于士以

以天下之所順

所以動心忍性之親戚畔之

三里之城

寡助之至拂

行拂亂其所為

入則無法家拂士

五、一詞多義國防國家舉,被任用發出因為,在在給從憑用來代詞,他助詞,動詞,到違反通“弼”,輔佐第9頁六、翻譯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環而攻之而不勝。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4、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7、寡助之至,親戚畔之8、多助之至,天下順之。9、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10、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1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12、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13、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14、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5、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16、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17、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第10頁我是理解大王!第11頁

1、第一篇短文中心論點是什么?

2、中心論點提出來后作者是怎樣進行論證?使用什么論證方法?

3、中心論點既然已得到了論證,為何還要寫后面內容?

思索討論以下問題第12頁論點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分論點天時不如地利——進攻地利不如人和——防御類推域民固國威天下戰爭中需要“人和”治國需要“人和”結論得道者多助——順之失道者寡助——畔之論證施行“仁政”(對比論證)(舉例論證)第13頁第二篇短文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從哪兩個方面論證?

本文中心論點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作者從個人、國家兩方面論證。文章先談造就人才問題。先以六個出身低微、經過種種磨練而終于身負“大任”顯貴人物為例,來說明人才是在艱辛環境中造就,同時又重視人主觀原因,提出“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觀點。從兩方面說明人要有所作為,成就大業,就必須在生活、思想、行為等方面經受一番艱難甚至痛苦磨練。接著由個人說到國家,指出決定國家存亡原因和個人能否成就大業原因相仿,最終提出論點。第14頁這篇短文在論證方法上有什么特色?——這篇短論采取了類比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歸納推理等論證方法。如把造就人才與治理國家類比,如六位逆境中成才人物事例羅列,如把成就偉人與國家滅亡對比,如先分析論證,后歸納觀點等等。第15頁生于憂患例舉舜、傅說等六人事例天將大任苦其心志(思想)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生活)行拂亂其所為(行為)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困于心,衡于慮征于色,發于聲改作喻死于安樂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國恒亡事實道理正面論人反面論國家第16頁我懂得比你多!第17頁“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你知道有哪些名句與此句意思相同?請說出兩句。相關名句: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思所以危則安矣,思所以亂則治矣,思所以亡則存矣。憂勞能夠興國,逸豫能夠亡身。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為天下之健,志剛為大君之道。拓展延伸第18頁文中提出擔當大任人必須經過艱辛生活磨練。請補充一些例子。第19頁屈原放逐,乃賦《離騷》

韓非囚秦,《說難》、《孤憤》.第20頁司馬遷受腐刑而作《史記》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因替投降匈奴李陵辯解,被捕入獄,出獄后,發奮著書完成史記。魯迅稱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第21頁曹雪芹舉家食粥而寫出了不朽《紅樓夢》。

貝多芬即使在雙耳失聰情況下,依然堅持音樂創作。第22頁學習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你有哪些啟示?第23頁

明確:

孟子文中所言兩個問題,對我們仍含有可貴啟發意義:一是關于人才造就問題。孟子在這個問題上強調了兩個方面。首先他強調入才能是在艱難困苦磨練中形成,增加。擔當“大任”者,必先經歷一番“苦”“勞”“餓”等等艱難困苦磨練,方能增加才能,擔此大任。才能不是天生.而優哉悠哉,貪安圖樂,自然也增加不了才能。才能從磨練中來。另首先他指出人要能夠經受住挫折困頓考驗,在挫折困頓中奮起,這么才會有所作為。挫折困頓面前,振作精神,努力奮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