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習作:游-》教學設計_第1頁
統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習作:游-》教學設計_第2頁
統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習作:游-》教學設計_第3頁
統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習作:游-》教學設計_第4頁
統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習作:游-》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習作:游____》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次習作要求學生回顧一個游覽過的地方,按游覽的順序寫景物。在“交流平臺”和“初試身手”之后,教材安排了《頤和園》和《七月的天山》兩篇習作例文,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按游覽的順序寫景物”提供了更多模仿范例。《頤和園》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景物。《七月的天山》主要描寫作者騎馬進入天山一路所見,文筆優美。課文按照由高到低、由遠及近的順序記敘景物。在教學中應靈活運用例文與課文,鞏固按順序寫景物的方法習作例文為學生的習作提供范例,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研究例文是“怎么寫的”。例文可以使用全文,也可以使用片段或過渡性的語句,不強求整體性。可以將習作例文用于學生習作前指導使用,也可以用于學生習作之后幫助解決典型問題。教學目標語言運用:閱讀例文進一步了解寫景物的順序,按游覽順序寫一個地方。思維能力:借助習作例文的賞析,初試身手的診斷,通過學生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景物,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培養其思維的條理性。審美創造:嘗試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為重點,寫出特點。文化自信:培養學生樂于觀察生活,熱愛生活的情感。教學重點能按游覽順序寫一個地方。教學難點嘗試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為重點,寫出特點。教學過程第一課時環節一:談話導入在五單元的學習中,我們追隨著作者的筆端或置身于金華的雙龍洞;或沉醉于海上日出的奇觀;或騎馬上天山;或泛舟頤和園。這其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預設1:(情感角度)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太美了!預設2:(寫法角度)幾位作者都是按照一定順序來描寫景物的。預設3:(內容的角度)雙龍洞太有特點了,我想去看看。師總結:大家的感受是多維的,收獲是多元的。有人說,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就讓我們再次于文字間暢游山水。環節二:“淡磨明鏡”,再賞課文1.回顧單元內容,鞏固寫作順序。師:文字之所以有魅力,是因為每一個作者都言之有序。回顧本單元的課文,回憶作者都是按什么順序寫的?預設:(1)巴金按照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的順序描繪了海上日出這個偉大的奇觀。(2)葉圣陶按游覽順序帶我們參觀金華雙龍洞。(3)《頤和園》這篇文章則是移步換景,讓我們仿佛置身于古老的皇家園林中。(4)《七月的天山》按照由高到低,由遠及近的順序描寫了作者的一路所見。師總結:時間順序可以讓讀者明晰清楚,方位順序使讀者一目了然、移步換景的游覽順序即腳步邁向什么方向,筆端就落到什么地方,則使讀者身臨其境。可見要想寫好游記,言之有序是不可少的。2.修改初試身手,力圖過渡自然。出示學生“初試身手”中的作品。在學完兩篇課文后,同學們也初試身手、小試牛刀,完成了一個小片段。我們來欣賞其中一篇,看看這位小作者是不是也能言之有序。假期中,我和爸爸去了大名鼎鼎的故宮博物院游玩。站在鮮紅的大門前,我突然發現每扇門上都有九個金黃的門釘。我看到五座橋,分別是仁義禮智信。我還看到了兩個威風凜凜,一公一母的石獅子站在皇帝以前上朝的旁側。他們都兇狠的張開大嘴,露出一排尖利的牙齒。經過皇后的寢室時,我滿是以為我即將看到一個堆滿金銀財寶,掛滿絲綢大禮服的宮殿。可是我萬分驚奇地看到了樸素、典雅、古老的一個屋子。走進的御花園。紅通通的花朵和紫色的花蕊,伴著深綠、淺綠、濃綠和淡綠的葉柄和葉子。奇幻的花草從之中有一條石子小徑伸向遠方。提出修改建議。A.拓展閱讀《香山碧云寺漫記》,再次體會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景物的方法:描寫每一處景物之前,作者都用一個過渡句介紹地點的轉換。本文過渡句的寫法靈活多樣。天的碧云寺主要的建筑物多是明代的遺物。從正殿出來,西邊便是清代(1748年)建造的羅漢堂。那里面有508尊羅漢像,一律都是木胎貼金的,各個姿態不同,是很好的藝術品。從正殿向后面去,便會碰到一座石牌坊,那上面雕的麒麟和北海鐵影壁的浮雕是一脈相傳的。后面雕著八仙過海,前面雕著八位古人。這個牌坊不僅是人物雕得如生,而整個白石牌坊都是用云紋填滿,在半山腰的綠樹叢中,它真的就像是由山里白云堆就的一樣。從這牌樓上去,便是中印式的金鋼寶座塔,修建于1748年。我爬到塔上的時候,正是游人最稀少的時候,一陣鴿鈴從我的頭頂上斜過,我才看到有一群鴿子正在藍天上展翅飛翔。待我走下石塔的時候,游人更少了,鴿鈴早已不聞,寂寂的堂前只聽松子落地有聲。這時,太陽西斜,山里已有些陰影了,紅魚在石橋下面浮游,水色深翠,松影在下,愈顯得水潭深沉無比,其實這不過是個淺淺的水潭。選自《香山碧云寺漫記》有刪改B.嘗試幫小作者修改習作。假期中,我和爸爸去了大名鼎鼎的故宮博物院游玩。站在鮮紅的大門前,我突然發現每扇門上都有九個金黃的門釘。隨著人流,我們走進大門。我看到五座橋,分別是仁義禮智信。我還看到了兩個威風凜凜,一公一母的石獅子站在皇帝以前上朝的旁側。他們都兇狠的張開大嘴,露出一排尖利的牙齒。參觀完三大殿,我們從乾清門往北走。經過皇后的寢室時,我滿是以為我即將看到一個堆滿金銀財寶,掛滿絲綢大禮服的宮殿。可是我萬分驚奇地看到了樸素、典雅、古老的一個屋子。從坤寧宮繼續往北行,我們走進了御花園。紅通通的花朵和紫色的花蕊,伴著深綠、淺綠、濃綠和淡綠的葉柄和葉子。奇幻的花草從之中有一條石子小徑伸向遠方。3.賞析習作例文,明晰景物特點。師:寫游記除了要言之有序,更要寫出自己獨到的感受,要寫出游時的“味”來。我們再來隨作者騎馬進入天山。出示課件:在輕輕蕩漾著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絲錦那么綿延,像天邊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長虹那么絢爛。馬走在花海中,顯得格外矯健,人浮在花海上,也顯得格外精神。在馬上你用不著離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你心愛的大鮮花。師總結:抓住景物的特征,展開細膩的描寫。作者抓住特征,用簡練而又形象的筆觸加以描繪,使之活靈活現,躍然紙上,構成一幅幅生動、奇美的畫面。【設計意圖】通過課文和習作例文為學生的習作提供范例,注重引導學生研究例文是“怎么寫的”。利用學生“初試身手”的練筆成果進行賞析修改,力圖運用過渡句使景物的轉換更自然。環節三:“輕拭慧眼”,走向生活師:從生活到文字,從山水到文章。這可是個奇妙的過程,我們不妨也來嘗試一下。打開語文書69頁,看看三個小伙伴是怎樣交流的,你有什么發現?學生交流后,師總結:正如大家所言,“一個地方”既可以是外出旅游時去過的地方,也可以是身邊熟悉的地方。城市的繁華、鄉村的秀美、名勝古跡的魅力常常讓我們流連忘返。游記的題材很廣泛,凡是游覽中見到的社會生活、山川景物、名勝古跡乃至聽到的神話傳說都可以作為寫作素材。其實“人”也是風景的組成部分,有了人風景才會有靈氣。打開記憶的閘門,讓那些行走中的美景、美食、人情、文化在我們的筆尖流淌吧!【設計意圖】這部分引導學生調動生活經驗、打開思路、確定習作內容。第二課時環節一:眼中有景——通過照片、視頻回憶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聽了小伙伴們的討論,你一定深受啟發。現在,請你拿出課前的預習單,進行完善和修改!一會兒,我們來交流一下。教師依據學生的現場生成,教師引導學生將路線圖進行補充完善。引導學生明確寫作內容和順序,為學生的習作做鋪墊。環節二:眼中有情——介紹一個自己印象最深景物師:景物的描寫是游記的重要組成部分。游記中要寫的景物不止一處,因此要選擇有代表性的景物和印象最深的景物重點寫,并寫出景物的特點。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主次分明,主題突出。請你在自己繪制的旅游路線圖上標記處自己印象最深的景物,并說說為什么。環節三:眼中有神——回憶印象最深的景物帶給自己怎樣的聯想與想象1.我們選出了印象最深刻的景物,如何把它寫得傳神呢?不妨再來回讀一下課文《七月的天山》。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進入天山所見的景物寫得有條理且動人的?小組討論:想想作者是怎樣把景物描寫的具體、生動的?預設1所見:“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云影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預設2所聞:“騎馬穿行林中,只聽見馬蹄濺起漫流在巖石上的水的聲音,使密林顯得更加幽靜。預設3所感:“雖然天山這時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個春天的花園能比得過這時天山的無邊繁花呢?"2.教師借助旁批引導學生發現“由高到低的描寫順序”。出示課件:沿著白皚皚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丫,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師總結提升:作者寫下了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你還有什么好的方法嗎?給同桌說說吧!預設:(1)可以寫自己的聯想與想象。(2)可以寫自己的疑問。(3)寫一處景物也要言之有序。【設計意圖】強化“按一定順序寫一處景物”的意識。引導學生再次關注《七月的天山》中的片段,學習作者對于這一處印象深的景物,是怎樣寫出它的特點的。環節四:“細酌文香”,互評修改很多同學一氣呵成,當堂完成了習作,誰愿意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作品?老師實施引導、評價。言之有序條理清移步換景要連貫介紹景點抓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