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醫學心理學試題庫_第1頁
2024年醫學心理學試題庫_第2頁
2024年醫學心理學試題庫_第3頁
2024年醫學心理學試題庫_第4頁
2024年醫學心理學試題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解析題1、試析“欲速則不達”的心理現象。此命題揭示了動機對處理問題的影響(2分)。動機是一種驅使人進行活動,從而滿足需要、到達目的的內部動力(1分)。假如碰到問題,沒有處理問題的動機,當然不利于問題的處理(1分);不過處理問題的動機過強,處在高度緊張焦急狀態,也影響問題處理(2分)。答:指情緒情感對工作效率的影響。情緒情感、動機水平與難易程度的形式會對工作效率產生影響。(3分)情緒情感對工作效率具有兩面性,一般來說,積極情緒會提高工作效率,消極情緒則減少工作效率;但消極情緒緒并不一定都減少工作效率,例如適度焦急也會提高工作效率。(2分)越想到達目的越急躁,產生情緒變化,則也許會減少工作效率,即所謂欲速則不達。(1分)12、借酒消愁愁更愁。此命題反應了應激的行為反應(2分)。某些人在心理沖突或應激狀況下會以習慣性的飲酒、吸煙或服用某些藥物來轉換自已對應激的行為反應方式(2分)。盡管這些物質濫用對身體沒有益處,但這些不兩行為能到達臨時麻痹自已掙脫自我煩惱和困境之目的(2分)。假如從情緒方面來論述,給3分。2、杯弓蛇影。此命題可解釋為錯覺現象(2分)。錯覺是對客觀事物不對的的知覺(1分)。膽小的人心中膽怯會將弓箭映在水中的影子看作是他所膽怯的動物,蛇(1分)。個人的過去經驗、情緒狀態、產生錯覺時的情境等原因均有也許使人對客觀事物產生錯誤的知覺(2分)。3、人心不一樣,各如其面。此命題揭示了人格所具有的獨特性[或差異性]特性(2分)。人格是個體在適應社會生活的成長過程中,通過遺傳和環境的交互作用形成的、穩定而獨特的身心構造與組織(1分),它顯示出個體心理方面的獨特性(1分),個體間人格上的差異表目前性格、氣質、能力、愛好、需要、動機等行為傾向及行為方式的不一樣內容和發展水平上(1分),因此,才有內在人格特性與外在的相貌、行為相符合的說法。(1分)4、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飽而知榮辱。此命題反應了需要層次理論的基本觀點(2分)。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類的需要可按照發展的次序和層次分為五個等級,對個體而言,只有當某一層次的需要獲得滿足或基本滿足,才有也許產生高一層次的需要(2分)。即命題所述,只有在基本的飲食、穿衣、住房等生理和安全需要都滿足的基礎上,人們才有也許意識到禮儀、榮恥等波及社會交往和自尊等的高層次的需要(2分)。5、借酒澆愁愁更愁此命題反應了應激的行為反應(2分)。某些人在心理沖突或應激狀況下會以習慣性的飲酒、吸煙或服用某些藥物來轉換自已對應激的行為反應方式(2分)。盡管這些物質濫用對身體沒有益處,但這些不兩行為能到達臨時麻痹自已掙脫自我煩惱和困境之目的(2分)。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重要從示范作用來分析(2分)。示范作用屬于社會學習理論,人的正常的或病態的行為(包括外顯行為以及其伴隨的心身反應)都可通過學習過程而形成。(1分)示范作用包括四個過程:注意階段、保持階段、行為階段、強化階段。(2分)學習是支配人的行為和影響心身健康的一種重要原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強調行為學習的示范作用。7、試析“欲速則不達”的心理現象。重要是從動機方面我分析(2分)。動機的概念:是一種驅使人進行活動,從而滿足需要、到達目的的內部動力。(1分)動機是影響問題處理得心理原因,使處理問題的內部動力。(1分)欲速則不達講的是處理問題的動機過強,處在高度緊張焦急狀態,不利于問題的處理。(2分)8、此地無銀三百兩。此命題反應了“反向”這種常見的心理防御機制(3分)。反向是由于社會道德或行為規范的制約,將潛意識中某種不能直接體現的欲望和沖動,以完全相反的方式體現出來(3分)。“此地無銀三百兩”就是反向的經典體現。9、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答:這是一種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機制(4分)。是對想吃而又吃不到葡萄,而以酸的為“理由”,為自已辯解,使吃不到葡萄的狀況“合理化”。(2分)10、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此命題反應的是感覺適應現象(2分)。感覺適應是感受性可由刺激物的持續作用而發生變化的現象。(2分)適應可使感受性提高或減少,嗅覺的適應性最強,此命題是嗅覺適應。(1分)11、憂者見之則憂,喜者見之則喜。此命題反應的是情緒狀態——心境對人們認知的影響作用(2分)。心境是一種比較持久而微弱的具有渲染性的一種情緒狀態。心境的這種持續長期彌散的狀態可以影響到人們平常生活對事物的態度和認識(2分)。此命題中的憂者和喜者所具有的憂和喜的情緒狀態影響了人們的認知活動,使得他們在認識和評價其他事物時具有了與其心境同樣的狀態。(1分)12、比上局限性,比下有余。此命題是“合理化”這種心理防御機制的體現(2分)。指當一種人遭受挫折或無法到達自已所追求的目的時,常常會以多種“理由”為自已辯解以原諒自已而掙脫痛苦(2分)。命題所反應的自我安慰的心理正是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機制(1分)。二、名詞解釋(每題3分,共18分)1、心理評估心理過程和個性差異可用某些措施來作客觀描述,這些措施重要有觀測、晤談和心理測驗等(1分),應用多種措施所獲得的信息,對個體某一心理現象作全面、系統和深入的客觀描述(2分)。2、知覺的選擇性人們在一定期間內(1分),總是有選擇地把某一事物作為知覺的對象(1分),它周圍的事物則作為知覺的背景(1分)。3、心理衛生也稱心理健康,目前包括三層含義,一是指一門學科,即心理衛生學(1分),二是指心理健康狀態(1分),三是指專業或實踐即心理衛生工作(1分)4、系統脫敏法這是行為治療中的一種措施,由WOLPE創立,用于治療焦急病人(1分)。治療醫師協助患者建立與不良行為反應相對抗的松弛條件反射,然後在接觸引起這種行為的條件刺激中,將習得的放松狀態用于克制焦急反應,使不良行為逐漸消退,最終使不良行為得到矯正(2分)。5、定勢這是心理活動的一種準備狀態,這種心理準備使人以特定的方式進行認識或行為,或在處理問題時具有一定的傾向性(2分)。一般在相似相似情境中,定勢有助于問題處理,但在變化的狀況下定勢則也許會起消極作用(1分)6、癌前性格現代的某些行為學家提出了一種“C型行為模式”(1分)。這種行為模式的人不善于體現自已的感受,高度的順從社會,他們一般過度謹慎、謙讓、追求完美、情緒不穩定而又不善于疏泄自已的負性情緒,常常有沮喪、無助、悲傷等負性情緒情緒體驗(1分)。這種人格特性被證明與腫瘤的發生有一定的關系,有些心理學家把這種性格稱為“癌前性格”(1分)。7、示范作用班杜拉(1分)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1分)的概念之一,它強調(1分)通過對詳細模型的行為活動的觀測和模仿,可以使人學會一種新的行為類型。8、智力屬于一般智力(1分),是指認識方面的多種能力的綜合(1分),其關鍵是抽象邏輯思維能力(1分)。9、社會支持(3分)指個體與社會各方面包括親屬、朋友、同事、伙伴等社會人以及家庭、單位、黨團、工會等社會團體組織所產生的精神上和物質上的聯絡程度。10、病人患有多種軀體疾病、心身疾病(1分)或心理障礙、神經精神性障礙(1分)的人,不管其求醫與否(1分),統稱為病人。感覺的適應感受性可由刺激物的持續作用而發生變化的現象叫適應現象(2分)。適應可使感受性提高或減少(1分)。需要層次論是由馬斯洛提出的(1分),他將人類的重要需要依其發展次序及高下分為5個層次(1分),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1分)。投射測驗是指觀測者對某些模糊的或者無構造材料所做出的反應(1分),被試者的想象而將其心理活動從內心深處暴露或投射出來的一種測驗(1分)。從而使檢查者得以理解被試者的人格特性和心理沖突。心身疾病或稱心理生理疾患(1分),指心理社會原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軀體器質性疾病和軀體功能性障礙(2分)。15、行為主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華生和斯金納所建立的心理學學派(1分)該學派認為人的行為都可以通過學習過程而形成(2分)16、現代醫學模式是指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這是一種系統論和整體觀的醫學模式(1分)它規定在疾病和將抗的問題上,要同步考慮生物、心理以及社會的多種原因的綜合作用(2分)17、應激反應是指個體因應激源所致的多種生物(1分)、心理(1分)、社會(1分)等方面的變化。常稱為應激的心身反應線18、合理化是常見的一種心理防御機制,又成文飾作用。(1分)致以個人遭受挫折無法到達所追求的目的時,常常會以多種理由為自已辯解以及原諒自已而掙脫痛苦。(2分)19、精神分析理論是由FRUDE所創立的心理學理論(1分),包括心理構造理論(1分)和人格理論(1分)20、注意的分派是指在同一時間(1分)內,把注意指向不一樣的對象或活動上(1分)。如一邊上課,一邊記筆記(1分)。21、個性是指一種人整個的精神面貌(1分),即具有一定傾向性的、穩定(1分)的心理特性的總和(1分)。22、精神分析療法是由FRUDE所創立的心理學理論(1分),包括心理構造理論(1分)和人格理論(1分)23、遺忘曲線遺忘曲線是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豪斯(1分)對遺忘規律(1分)所作的研究成果基礎上繪制的,揭示記憶材料的保留數量(或遺忘數量)隨時間變化的規律曲線,該曲線表明(1分):在對記憶材料識記後的最初一端時間遺忘快,伴隨時間推移,記憶材料遺忘的數量逐漸減少,遺忘速度也變得愈加緩慢,最終穩定在一定水平上。24、情緒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和伴隨的心身變化(2分)。機體生理性需要與否獲得滿足是情緒產生的基礎(1分),或指出情緒的特性給1分:具有兩極性、明顯的情境性、較大的沖動性以及明顯的外部體現的特性;或指出情緒與情感不一樣給1分,或指情緒的基本形式給1分。25、心理應激答案一:從“過程”理論思緒(1分)定義心理應激是指個體在察覺需求與滿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時傾向于通過整體心理和生理反應體現出來的多原因作用的適應過程。(2分)線答案二:應激是由應激刺激(應激源)、應激反應和其他許多有關原因所構成的多原因的概念。(1分)26、懲罰行為學習理論的基本概念之一(或操作條件反射的類型之一)(1分),由心理學家斯金納提出,指(2分)行為的成果導致了消極刺激增長,從而使行為反應減弱。27、人格障礙從小朋友或少年期開始,并持續終身的明顯偏離常態的人格(2分)。這種人格發展的畸形與偏態程度,體現出固定持久的適應不良行為,亦稱變態人格、人格異常、病態人格等(1分)。28、醫學心理征詢心理征詢的一種重要分支(1分),不一樣于一般心理征詢,有它自身的重點和任務,重要對象(1分)是病人或尋求醫學協助和指導的人們,著重處理(1分)醫學領域的心理學問題,也運專心理治療或醫學治療(如藥物),協助病人恢復身心健康。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17分)1、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

馮特

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種心理學試驗室,從此,心理學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現代科學。2、精神分析學說認為,自我遵照現實原則,本我遵照快樂原則,超我遵照道德原則3、.醫患關系有積極—被動

、指導—合作

、共同參與三種基本模式。4、“遷怒于人”使用了轉移心理防御機制,“此地無銀三百兩”體現了反向心理防御機制。5、由心理原因引起的厭食,以自愿的饑餓和明顯的體重下降為特性的行為障礙稱為神經性厭食。6、個別直接的心理征詢,其基本過程提成準備階段,探討反應階段、行動階段和發展階段。7、冠心病與A型行為有關,而C型性格的人易患癌癥。8、1977年,Engel·GL在《科學》雜志上刊登文章,提出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取代了老式的醫學模式。9、從記憶的類型看,死記硬背英文單詞是機械識記,在理解事物內涵基礎上進行的記憶是意義識記。10、自尊、自信、自卑等是自我意識在情感上的體現,我們稱它為___自我體驗_。11、應激反應包括生理反應、心理反應(或情緒反應)和行為反應。12、“掩耳盜鈴”反應了個體在應激行為反應中不經意間使用了反向(否認)心理防御機制。13、最常用的人格測驗措施有問卷法(或自測量表)和投射法。14、心身疾病的診斷程序包括__軀體診斷____和__心理診斷_______。15、個體心理健康從孕期(或胎兒期)就應當予以重視,自我意識趨于成熟是在青年(或青年初期)時期。16、對自已情感等主觀感受和對他人行為的客觀觀測做出分級和量化評估的措施稱為評估量表。17、由心理原因引起的厭食,以自愿的饑餓和明顯的體重下降為特性的行為障礙稱為神經性厭食。18、個別直接的心理征詢,其基本過程提成準備階段,探討反應階段訂、行動階段和發展階段。19.遺忘曲線是由__艾賓浩斯__研究出來出來的,遺忘速度具有_先快後慢_的規律。20、感覺適應的一般規律是持續作用的強刺激使感受性_減少_,持續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_增強_。21、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_馬斯洛_將人的需要劃分為五個不一樣的層次。22.辦事“虎頭蛇尾,見異思遷,朝秦暮楚”是缺乏意志_堅韌性_品質的體現。23.弗洛伊德把人格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24.在整個人生發展過程中,心理變化最為劇烈的時期是_青年期或青春期或青少年期、青年初期_。25醫患關系重要指_醫護人員_與患者之間互相聯絡互相影響的交往過程,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26.產生人際吸引的原因有(1)相近吸引,(2)_相似吸引_,(3)互補吸引,(4)儀表吸引(5)敬佩性吸引。27.一般說來,在__中等__程度的焦急狀態下,工作與學習的效率最高。28.情緒的三原因理論認為,情緒的產生是由刺激原因、生理原因和_認知_____原因互相作用的成果。29.根據儲存時間長短,記憶可以分為_感覺記憶_、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30.“誠實正直、助人為樂、謙虛、自信”等是指性格的_態度_特性。31.住院病人已痊愈,醫生囑其出院,但病人但愿繼續留在醫院中,這種狀況屬于病人角色的_強化_。32.心理測驗根據其功用可以分為:__能力測驗_、人格測驗及神經心理學測驗、評估量表、職業征詢測驗。33.產生人際吸引的原因有(1)相近吸引,(2)_相似吸引___,(3)互補吸引,(4)儀表吸引(5)敬佩性吸引。34、精神分析學說認為,人格由自我、本我和超我構成。35、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有風趣和升華。36、臨床心理評估常用的措施有觀測、晤談和心理測驗。37、人們習慣把某種功能牢固賦予某一事物,稱為功能固著,它的出現不利于問題處理(靈活、變通地處理問題)。38、根據強度和持續時間可將情緒狀態提成心境、激情和應激。39、對成功的渴望體現了人們的自我實現需要。40、遺忘曲線是由艾賓豪斯研究出來的,該曲線表明遺忘速度具有先快後慢,最終趨于平緩(穩定)的規律。41、肩負著協調人的內心世界以及內部世界與客觀世界之間的任務,標志著個體的社會化程度的心理現象是自我意識,它趨于成熟是在個體發展的青年(成人初期)時期。四、多選題(在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個至五個對的答案,并將對的答案填入表格內。錯選、多選、漏選均不得分。每題2分,共20分)1、發明性思維往往是一種:BGDE定勢性思維B.靈活性思維C.獨特性思維D.發散性思維E.變通性思維2、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重要有:BCDEA.軀體健康問題B.成長問題C.情感問題D.性教育E.道德問題3、精神分析認為:ADA.性是無意識的重要內容B.夢是意識現象C.對人要無條件關注D.自由聯想很重要E.良心按照現實行事4、對患者中心療法的理解ABDA.人本主義是其思想基礎B.重視個人潛能C.對病人進行自由聯想D.同情病人E.是一種哲學思想5、情緒對個體產生的影響:ABCDEA.影響機體健康B.影響機體免疫C.影響植物神經功能D.影響認知能力E.影響視力6、也許對個體導致應激的原因有:ABCDEA.意識形態B.生活習慣C.社會變革D.自然災害E.結婚晉升7、常見的心身疾病有:ABCDEA.原發性高血壓B.感染C.癌癥D.糖尿病E.牛皮癬8、現代醫學模式對疾病的理解認為ABCDEA.疾病與情緒有關B.疾病與認知方式有關C.疾病與價值觀念有關D.疾病與生活方式有關E.疾病有信奉有關9、心理治療的效果重要取決于:ABCDA.對醫生的信任B.醫生的知識構造C.疾病的類型D.病人的年齡E.藥物的效果10、心身統一的對的理解應當是ABCEA.心理原因可影響生理原因B.軀體疾病患者常有心理反應C.心理原因與生理原因常互為因果D.心理有時獨立于生理E.生理是心理的基礎,心理是生理的功能11、現代醫學模式對疾病的理解認為:ABCDEA.疾病與情緒有關B.疾病與認知方式有關C.疾病與價值觀念有關D.疾病與生活方式有關E.疾病與信奉有關12、一種人患病後感知覺也許發生的變化有:ABCDA.感覺閾限升高B.感覺閾限減少C.知覺能力減弱D.知覺能力增強E.感受性穩定13、發明性思維往往是一種BCDEA.定勢性思維B.靈活性思維C.獨特性思維D.發散性思維E.變通性思維14、挫折一般與下列原因有關ABDEA.期望值B.知識能力C.未知的事件D.生病E.某種經歷15、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重要有BCDEA.軀體健康問題B.成長問題C.情感問題D.性教育E.道德問題16、也許對個體導致應激的原因有ABCDEA.意識形態B.生活習慣C.社會變革D.自然災害E.結婚晉升17、精神分析認為ADA.性是無意識的重要內容B.夢是意識現象C.對人要無條件關注D.自由聯想很重要E.良心按照現實行事18、對患者中心療法的理解ABEA.人本主義是其思想基礎B.重視個人潛能C.對病人進行自由聯想D.同情病人E.是一種哲學思想19、對變態心理的理解是ABCDA.正常人也有變態心理B.變態的人也有正常體現C.變態與教育有關D.變態有文化方面的差異E.變態是一種墮落行為20、一種人患病後感知覺也許發生的變化有(ABCD)A.感覺閾限升高B.感覺閾限減少C.知覺能力減弱D.知覺能力增強E.感受性穩定21、你對感覺的理解是(ABD)A.事物片面信息的反應B.知識的來源C.思維的知覺D.知其然,不知其因此然E.對判斷意義不大22、醫學心理學的任務是(BCDE)(A)研究個體心理現象的產生和發展(B)研究心理原因對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規律(C)研究個性心理對身心健康的影響(D)研究心理原因對生理和生化功能的影響(E)研究心理狀態對健康的意義23、與醫學模式概念有關的內容是(

ABCE

)(A)人們對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觀點(B)是哲學思想在醫學中的反應(C)具有一定歷史時代的特性

(D)具有永恒性和不變性

(E)指導醫學教育、臨床和護理24、有關機械識記與意義識記,哪些是對的的(ACDE)(A)意義識記更重要

(B)機械識記更重要

(C)機械識記有助于識記材料的精確化(D)意義識記有助于識記材料的系統化(E)兩種識記都不可缺乏25、有關錯覺哪幾項是對的(AD)(A)是不對的的知覺(B)是虛幻的知覺(C)只有精神病人才有(D)一般人都會有(E)以上都對26、情緒和情感共有的基本特性是(CD)(A)情境性(B)強烈性(C)兩極性(D)主觀的體驗(E)判斷中的一致性27、意志可以調整人的(

ABCDE

)(A)心理狀態

(B)情緒

(C)思維

(D)注意

(E)行動28、有關性格,哪些說法對的(ADE)(A)性格具有很強的社會制約性(B)性格具有很強的生物制約性(C)性格屬于個性傾向(D)不一樣性格的人可以具有相似的氣質類型(E)相似性格的人可以具有不一樣的氣質類型29、引起心身疾病的重要原因有(ABCD)(A)個性

(B)情緒(C)應激

(D)生活習慣、行為(E)工作30、患者中心療法的特點是:(ABCDE)(A)反對醫生對患者作出頻繁的指示(B)強調來訪者的經驗和主觀世界(C)協助來訪者意識到責任在于自已自身(D)在治療過程中將主導權賦予患者(E)讓患者來決定治療的方向31、與應激有關的原因有(ABCDE)(A)認知評價(B)應對方式(C)社會支持(D)個人經歷(E)個性特性32.心理評估的措施包括(ABD)A.晤談法B.心理測驗法C.信度法D.觀測法E.精神分析法33.下列屬于基本情緒形式的是(CDE)A.心境B.激情C.快樂D.恐驚E.憤怒34、急性病人常見的心理體既有(AB)A.焦急B.抑郁C.孤單D.人格障礙E.意識障礙35、.下列哪種判斷與‘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無關(BCDE)A.雙趨式沖突B.雙避式沖突C.趨避式沖突D.道德沖突E.情感沖突36、判斷異常心理的理論觀點重要有(BCDE)A.社會適應B.社會文化C.認知模式D.精神分析E.醫學觀點37、青春期心理衛生的重要問題有(ABCDE)A.人格發展B.性心理問題C.學習問題D.人際關系E.自我中心問題38、慢性期的病人由于病程較長、癥狀固定或反復發作,易出現(ACDE)A.厭世心理B.自殺心理C.恐驚心理D.冷漠心理E.揣測心理39、行為主義理論重要包括(ABCD)A.巴甫洛夫學說B.華生理論C.工具操作條件作用D.社會學習理論E.認知行為理論40、下列哪些屬于認知過程(ABC)A.想象B.思索C.接受信息D.意向E.情緒影響認知41、心理征詢強調(ABDE)A.認知作用B.征詢人員的專業素養C.替來詢者作出決定D.堅持現代醫學觀E.尊重患者42、醫學心理學的研究措施包括(DE)A.晤談法B.心理測驗法C.談話法D.自然觀測法E.個案法43、下列屬于基本情緒狀態的是(ABC)A.心境B.激情C.應激D.恐驚E.快樂44、一位外科手術前的病人,坐臥不安,眉頭緊鎖,小動作多,這一現象是BA.應激的行為反應B.應激的情緒反應C.應激的生理反應D.應激的防御反應E.以上都不對的45、.某女小王,熱愛事業,追求成功,是位女強人,但她又想成為一名好母親,好妻子,她所經歷的不是(ABD)A.雙趨沖突B.雙避沖突C.趨避沖突D.挫折E.多重趨避沖突46、心理憔悴包括(ABCD)A.情緒枯竭B.人格解體C.心力衰竭D.個人成就感減少E.昏迷47、屬于人格測驗的是(AC)A.明尼蘇達多項人風格查表B.比奈一西蒙量表C.洛夏墨跡測驗D.90項癥狀自評量表恒常性E.卡特爾16項人格測驗48、慢性期的病人由于病程較長、癥狀固定或反復發作,易出現(ABCD)A.厭世心理B.揣測心理C.恐驚心理D.冷漠心理E.惰性心理49、心理征詢區別于心理治療(AD)A.對象多為正常人B.波及的問題多是意識問題C.心理征詢醫生要提出勸說與警告D.使用的技術不完全相似E.以上均不對的50、下列哪些屬于行為治療的措施(ABC)A.系統脫敏B.厭惡療法C.暴露療法D.通情E.移情51、心理征詢的目的包括(ABCD)A.變化其原有認知構造B.協助其自身發展C.替來詢者做出決定D.強化患者自我控制E.培養健全的人格醫學心理學的研究措施包括(ABDE)A.晤談法B.心理測驗法C.談話法D.自然觀測法E.試驗法53、下列有關發明性思維的描述,哪些是對的的(ABC)A.思維與想象的結合B.體現一種人的智力水平C.其思維成果具有高度的社會價值D.發明性思維的獲得是天生的E.由于其成果具有新奇性,往往是不切實際的54、個性心理構造不包括(AC)A.意志B.自我意識C.記憶D.氣質E.愛好55、心理衛生是指(BCDE)A.全世界范圍的心理衛生運動B.一門科學,即心理衛生學C.一種人具有的穩定情緒、良好個性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心理狀態D.就是心理健康E.專業人員所從事的心理衛生工作56、影響心理應激的原因包括(ABCDE)A.應對方略B.社會文化價值觀的影響C.自身需要和動機D.對生活事件的評價E.親屬的態度57、有關懷力憔悴的描述,哪些是對的的(ABCD)A.人格解體,與人產生分離感B.個人成就感減少,自卑、無助、無望、常伴有憤怒情緒C.與職業有關的應激源是產生心力憔悴的重要本源D.情緒枯竭,易緊張、缺乏感情,多數人可引起軀體問題E.沒有措施治療58、異常心理的判斷原則一般包括(BCDE)A.現象學原則B.記錄學原則C.社會常模原則D.癥狀及病因學原則E.經驗原則59、對認知治療的理解,哪些是對的的(ABDE)A.通過認知和行為技術變化患者的不良認知B.現代認知治療可分為認知分析和認知行為兩大流派C.在臨床治療中,不需要讓患者同步接受藥物治療D.貝克的情緒障礙認知理論是它的理論基礎E.矯正患者的不良行為和變化他的認知方式都是它的治療目的60、下列哪些屬于行為治療的措施(ABCE)A.系統脫敏B.厭惡療法C.暴露療法D.通情E.松弛療法61、對病人概念的理解,哪些是對的的(ABCD)A.患有軀體疾病的人B.患有心理障礙或精神障礙的人C.主觀產生病感的人D.社會功能發生障礙的人E.去醫院就診的人62.人的意志行動的特性包括BCD習慣性的動作B.與克服困難相聯絡C.以隨意動作為基礎D.自覺地確定目的E.以不隨意動作為基礎63.人格包括ABCDEA.氣質B.性格C.能力D.動機E.需要64.注意的種類有CDEA.有目的的注意B.故意前注意C.故意後注意D.無意注意E.故意注意65.有關病人角色的論述如下哪些是錯的ACEA.一旦患了某種病,就進入了病人角色B.病人角色受社會文化背景的影響C.從健康角色進入病人角色是一種順利的過程D.進入病人角色後,原有的社會義務會發生變化E.進入病人角色的過程越短,越有助于治療66.醫學心理學的詳細任務包括BCDEA.研究個性的形成和發展B.研究心理原因對疾病的作用與影響C.研究疾病過程中的心理反應D.研究情緒對疾病的影響E.研究自我調整對康復的意義67.診斷心身疾病的原則是ABCDEA.排除神經癥或精神病B.有明確的心理社會應激源的存在C.有明確的軀體器質性病變存在的根據D.試驗室檢查有陽性發現E.用單純生物醫學治療措施治療效果不明顯68.所謂非語詞性溝通包括BCDEA.交談B.語氣C.動作、舉止D.表情E.人際距離69.應激的情緒反應包括BDA.失眠B.恐驚C.敵對D.抑郁E.自憐70.下列哪些說法是錯誤的ABA.原則化是指心理測驗有固定的測驗內容和統一的計分措施二個方面B.效度是指測驗的可靠性或可信性C.MMPI,EPQ和洛夏投射測驗都是人格測驗的措施D.心理測驗時,必須考慮被試者狀況于該測驗常模樣本背景資料相符合程度E.心理測驗的用途之一是評價療效71.下列哪些是生活事件ABCBEA.親人死亡B.結婚C.與人打架D.職務晉升E.過春節72.氣質是指心理活動的動力特性,如下哪幾項屬心理活動的動力特性(ADE)

A.心理活動的速度

B.心理活動的積極度

C.心理活動的消極度

D.心理活動的穩定度

E.心理活動的強度73、下列哪些是精神分析理論有關無意識的解釋(ABCE)A.多種精神活動的原動力B.個體永遠無法感知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動C.其內容一般是不被社會現實和道德接受的本能沖動、需要和欲望D.又稱為前意識E.無意識的心理沖突是心理問題和障礙產生的主線原因74、心理過程包括(ABD)A.情感過程B.意志過程C.個性D.認知過程E.社會心理過程75、下列有關光適應現象的解釋,哪些對的(ACE)A.視覺適應現象B.視覺器官的感受性提高了C.視覺感覺閾限提高了D.視覺感覺閾限減少了E.視覺器官的感受性減少了76、舌尖現象是指(BCE)A.動機性遺忘B.話到嘴邊忽然說不出來的現象C.由于提取記憶的線索失敗導致D.只發生在有記憶障礙的人身上E.是一種臨時性遺忘的現象77、常用的人格測驗有(ADE)A.MMPIB.SCL-90C.WAISD.EPQE.16PF78、下列哪些屬于心身疾病(ABDE)A.原發性高血壓B.冠心病C.失眠D.肥胖癥E.消化性潰瘍79、異常心理的判斷原則一般包括(BCDE)A.現象學原則B.記錄學原則C.社會常模原則D.癥狀及病因學原則E.經驗原則80、對認知治療的理解,哪些對的(ABDE)A.通過認知和行為技術變化患者的不良認知B.現代認知治療可提成認知分析和認知行為兩大流派C.在臨床治療中,不需要讓患者同步接受藥物治療D.貝克的情緒障礙認知理論是它的理論基礎之一E.矯正患者的不良認知和變化他的認知方式都是它的治療目的81、下列哪些屬于行為治療措施(ABCE)A.系統脫敏B.厭惡療法C.暴露療法D.通情E.松弛療法82、醫學心理征詢可以處理(BDE)A.婚姻家庭問題B.學習障礙C.精神分裂癥D.睡眠障礙E.厭食癥五、簡答題(每題5分,共20分)1、患病後病人一般有哪些心理問題?一種人軀體患病後的心理變化重要表目前心理過程和人格上的變化(2分):1、認知功能的變化(1分):病人主觀上感覺異常是病人認識上的變化。這種主觀的強化使病人的注意力、感知覺、記憶力、思維能力都圍繞著軀體的疾病產生異常反應。對自身的注意力增強;感受性提高,對環境刺激和變化更敏銳,對時間、空間等的定向力發生障礙,甚至產生錯覺、幻覺;記憶力衰退,健忘;邏輯思維能力受到損害,對疾病的分析判斷下降,對治療體現得躊躇不決。疾病可以直接或間接的損害病人的認知功能,甚至導致認知功能障礙。2、情緒活動的變化(1分):情緒變化是病人在病中都將不一樣程度體驗到地最常見、最重要的心理變化,它突出表目前病人情緒活動的強度和穩定性上,病人的消極情緒反應增多,強度增大;情感脆弱,易激惹受傷害,輕易悲傷哭泣。3、人格變化和意志行為變化(1分):人格變得自我中心、放縱自已,過度依賴,獨立性減弱,感情用事,性情不穩定,過度規定增多,盲從、被動、缺乏主見等。簡述醫患關系醫患關系就是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互相聯絡互相影響的交往過程,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2分)。根據醫患雙方在共同建立及發展醫患關系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各自所具有的心理方位、積極性及感受等的不一樣,可以將醫患關系分為三種基本模式(2分),積極-被動型、指導-合作型、共同參與型(1分)。5、簡述情緒與情感的區別情緒與情感這兩個概念在人們的平常生活中并嚴格辨別。情緒一般是作為情感的同義詞來運用的,不過在心理學上卻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重要表目前如下三個方面(1分):①情緒與生理需要與否獲得滿足有關。而情感則是與人的社會性需要相聯絡(1分)②情緒具有明顯的情境性,它往往由當時的情境所引起。一旦情境發生變化,情緒會很快消失,一般是不穩定的。而情感則不一樣,一般不受情境左右,具有穩定性、深刻性(2分)。③情緒比情感強烈,具有較大的沖動性和較明顯的外部體現。而情感體驗一般較弱,很少有沖動性(1分)。,怎樣鞏固所學知識1、集中注意力,學習時集中注意力。對事物印象深刻,易于長時記憶的形成,反之則精神疲乏,意識模糊可影響記憶的過程和效果;2、記憶力目的明確。記憶目的越明確越詳細,記憶效果越好,漫不經心,記憶痕跡很不穩定,影響記憶效果;3、積極思維,力爭理解;4、在活動過程中記憶。動手與動腦相結合,養成良好的預習、復習及歸納總結的習慣;5、及時復習。采用多種化措施復習,看、想、寫相結合,嘗試背誦;6、合理用腦、講究心理衛生。合理安排作息,勞逸結合,保持學習時情緒的穩定和快樂。(任一寫出五點提綱并稍作解釋,給滿分;不作解釋,扣1-2分)心理健康的意義心理健康的概念:包括三層含義,一是指心理衛生學,二是指心理健康狀態(如一種人具有積極穩定的情緒,健全的個性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三是指專業或實踐即心理衛生工作。(1分)心理健康的現實意義:1)有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2)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的發展。3)有助于推進精神文明的建設。(擴展回答得分為4分,答要點一種一分)病人自我意識也許的變化自我意識的概念:個體對自已作為主體和客體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識。自我意識的三個特性:自我意識的社會性、自我意識的能動性、自我意識的同一性。(1分)當一種人患了疾病之後,自我意識的變化:1)角色行為沖突;2)角色行為缺如;3)角色行為適應;4)角色行為減退;5)角色行為強化;6)角色行為異常(擴展詳細回答得分4分,只答要點得分為三分)心理測量心理測量的定義:是指在原則的情境下,對個人行為樣本進行客觀分析和描述的一類措施。(1分)這一定義有如下四點含義:1)行為樣本,一般狀況下,人的心理活動都是通過行為體現出來,心理測量就是通過測量這些人的行為體現來間接反應心理活動的規律和特性。2)原則情境,從測量情境來看,規定所有被試者均用同樣的刺激措施來引起他們的反應,也就是測量的實行條件、程序、記分措施和判斷成果原則均要統一;從受試者的心理狀況來看,規定受試者處在最能體現所要測量的心理活動的最佳時期。3)成果描述:心理測驗一般分為數量化和劃分范圍兩類。4)心理測驗工具:一種心理測驗就有對應的一套工具或器材,包括測驗材料和使用手冊。(一種含義一分,擴展得分4分,答要點3分)醫患關系的意義醫患關系的定義:是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互相聯絡互相影響的交往過程。(1分)良好的醫患關系的作用和意義重要體目前如下幾種方面:1)良好醫患關系是醫學模式轉變的規定。2)良好醫患關系是醫療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3)良好醫患關系可調整患者心理狀態,有助于健康恢復。(擴展得分4份,回答要點3分)11、患病後病人一般有哪些心理問題?一種人軀體患病後的心理變化重要表目前心理過程和人格上的變化(2分):1、認知功能的變化(1分):病人主觀上感覺異常是病人認識上的變化。這種主觀的強化使病人的注意力、感知覺、記憶力、思維能力都圍繞著軀體的疾病產生異常反應。對自身的注意力增強;感受性提高,對環境刺激和變化更敏銳,對時間、空間等的定向力發生障礙,甚至產生錯覺、幻覺;記憶力衰退,健忘;邏輯思維能力受到損害,對疾病的分析判斷下降,對治療體現得躊躇不決。疾病可以直接或間接的損害病人的認知功能,甚至導致認知功能障礙。2、情緒活動的變化(1分):情緒變化是病人在病中都將不一樣程度體驗到地最常見、最重要的心理變化,它突出表目前病人情緒活動的強度和穩定性上,病人的消極情緒反應增多,強度增大;情感脆弱,易激惹受傷害,輕易悲傷哭泣。3、人格變化和意志行為變化(1分):人格變得自我中心、放縱自已,過度依賴,獨立性減弱,感情用事,性情不穩定,過度規定增多,盲從、被動、缺乏主見等。12、怎樣增強記憶?1、集中注意力,學習時集中注意力。對事物印象深刻,易于長時記憶的形成,反之則精神疲乏,意識模糊可影響記憶的過程和效果;2、記憶力目的明確。記憶目的越明確越詳細,記憶效果越好,漫不經心,記憶痕跡很不穩定,影響記憶效果;3、積極思維,力爭理解;4、在活動過程中記憶。動手與動腦相結合,養成良好的預習、復習及歸納總結的習慣;5、及時復習。采用多種化措施復習,看、想、寫相結合,嘗試背誦;6、合理用腦、講究心理衛生。合理安排作息,勞逸結合,保持學習時情緒的穩定和快樂。(任一寫出五點提綱并稍作解釋,給滿分;不作解釋,扣1-2分)13、基本的情緒形式有哪些?答:⑴快樂。是愿望得以實現,緊張得以解除的情緒體驗。⑵悲傷。悲傷與失去所期望、追求的東西有關。⑶憤怒。由于目的和愿望不能到達,一再遭到挫折,內心緊張逐漸積累而產生的情緒體驗。⑷恐驚。是面臨或預感危險又缺乏應付能力時產生的情緒體驗。(每種基本形式各1分,詳細解釋共2分)14、知覺的基本特性?答:⑴整體性。⑵選擇性。⑶穩定性。⑷理解性。(每種基本特性各1分,展開2分)15、心理健康的原則?答案一:馬斯洛(1分)和米特爾曼提出的拾條準備,包括(每答兩條給1分,答全給5分,):有充足的適應力;充足理解自已,并對自已的能力作恰當的估計;生活目的能切合實際;與現實環境保持接觸;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友好;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適度的情緒發泄與控制;在不違反集體意志的前提下,能作有程度的個性發揮;在不違反社會規范的狀況下,個人的基本需要能恰當滿足。答案二:我國學者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原則(1分),包括(答全并合適展開給5分,僅答出提綱給3分):1、智力正常;2、情緒良好;3、人際友好;4、適應環境;5、人格完整.按目的和功能可把心理測驗分為哪幾類?答:按目的和功能心理測驗分為⑴能力測驗;⑵人格測驗;⑶神經心理測驗;⑷評估量表;⑸職業征詢測驗等。(每答一類1分,解釋1分)16、為了保證心理測驗成果的精確,對主試有哪些規定?(7分)對的答案:合理選擇心理測驗對于心理評估來說是很重要的,臨床心理評估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要注意選擇心理測驗必須遵照的某些原則(2分):1、根據臨床或科研工作的不一樣目的選擇不一樣種類的心理測驗或組合使專心理測驗;(1分)2、選擇常模樣本能代表被試者條件的測驗;(1分)3、優先選擇原則化程度高的測驗及有構造的測驗;(1分)4、在選用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時,應盡量選擇通過我國修訂和在原則化的測驗;(1分)5、主試者應當盡量選用自已熟悉和具有使用經驗的測驗。(1分)其他答案:如將命題審成“心理評估人員的職業道德規定”即:1、認真客觀的態度;2、保護被試者利益;3、管理好心理評估工具。給4分。18、簡述病人心理需要的內容(7分)病人作為一種特殊群體,在滿足需要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上有不一樣于正常人的狀況(1分),體現出的需要的種類和特點也不一樣:(如下四點展開2分)1)接納的需要(1分)2)尊重的需要(1分)3)提供診斷信息的需要(1分)4)安全的需要(1分)19、簡述挫折產生的原因及影響原因(8分)引起挫折的原因有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的原因,客觀原因(2分)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原因,由于受客觀環境的限制,使個體的目的無法實現。主觀原因(2分)包括個體生理與心理條件的限制。影響挫折的原因包括(4分):1)理想水平;2)個人容忍力;3)外部原因,自然環境原因和社會環境原因等。自我意識等(1分)20、簡述患者中心療法的理論基礎?由羅杰斯所創立(1分),其理論基礎是人本主義的心理學理論(2分)。重要有馬斯洛需要層次論(1分),羅杰斯的自我理論等(1分)21、怎樣評價一種人的心理狀況?答案一。從心理現象的各個方面去評價答案二。從心理健康的原則去談22、醫學心理征詢的原則有哪些?耐心傾聽(1分)解釋得當(1分)積極支持(1分)尊重病人保密(1分)處理問題(1分)異常心理的判斷原則是什么?經驗原則重要根據兩個方面,一是個體的主觀體驗,即自我評價,二是觀測者根據自已的經驗對被觀測者的心理與行為狀態的判斷。記錄學原則一種人的心理正常或異常,以其偏離平均值的水平來決定,偏離平均值的程度越大,不正常的也許性就越大。醫學原則又稱癥狀和病因學原則。這是從醫學角度出發,用判斷軀體疾病的措施來判斷心理與否處在異常狀態。社會適應原則這是以社會常模為原則來衡量。(答出4條原則得4分,答出原則并有對應闡明得5分)簡述醫患關系的模式。根據醫患關系在共同建立及發展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各自所具有的心理方位、積極性及感受等的不一樣,可以將醫患關系分為如下三種模式:(1)積極-被動型:醫生占主導,重要見于昏迷、克等病人;(2)指導-合作型:特性是醫生教會病人做什么,重要見于急性病病人的醫療過程;(3)共同參與型:雙方平等,重要見于慢性疾病的醫療過程中。(答出類型得3分,有對應闡明得5分)簡述心理征詢的過程。準備階段:建立良好關系,關注和聆聽探討反應階段:使來訪者充足敞開自已,體現自已,毫無顧忌的傾訴;啟發來訪者進行反思;協助來訪者理解自已行動轉變階段發展階段(答出四個階段得4分,對應闡明得1分。每少1條扣一分)26、簡述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重要觀點。這是一種系統論和整體觀(1分)的醫學模式,它規定醫學把人當作是一種多層次的、完整的持續體,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的問題(1分)上,要同步考慮生物、心理和行為的,以及社會的多種原因的綜合作用。這種醫學模式重新論述了健康和疾病的所有本質;(1分)疾病的治療不能單憑藥物或手術等生物醫學技術;(1分)人們對于健康的規定已不再停留在身體上的無病,而是更追求心身的舒適和協調。(1分)27、列舉異常的病人角色體現。(一種1分)1)角色行為沖突2)角色行為缺如3)角色行為減退4)角色行為強化5)角色行為異常28、簡述醫患關系及其特性。醫患關系是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互相聯絡互相影響的交往過程(1分),由于它是發生在醫療過程中的一種人際關系,因此它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1分),體現為(3分)(或者它的特性是):1、醫患關系以醫療活動為中心,以維護病人健康為目的;2、一種協助性的人際關系;3、以患者為中心的人際關系。29、簡述心理治療的原則。(回答完整5分,少一種扣1分)1)關系的友好性2)問題的針對性3)治療的計劃性4)手段的綜合性5)嚴格的保密性6)措施的靈活性7)立場的中立性8)親友的回避性30、試析“掩耳盜鈴”的心理現象。該命題反應了人們在應對壓力(或應激源)時無意識地采用了否認(或回避)的心理防御機制(或應對方略、應對方式)(2分)。對機制進行必要的解釋(2分),結合題目作簡要闡明(1分)。31、人的心理現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過程認識過程(1分):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情緒過程(1分)意志過程(1分)人格人格特性(1分):氣質、性格、能力人格傾向(1分):需要、動機、愛好、理想、信念、世界觀等32、感覺和知覺的關系是什么?(1)感覺依賴于客觀刺激的物理特性;(1分)個別分析器獨立完畢(1分)(2)知覺依賴于客觀刺激的物理特性,(1分)還依賴人自身的特點。多種分析器協同完畢(1分)結合實際詳細分析(1分)33、試析“賽翁失馬,安知非福”的心理現象。答案一:命題反應了認知的相對性特點(2分),它是認知理論的基本觀點。認知的相對性特點闡明了(2分)事物是由兩個相對部分構成的一種整體,因此,人們的認知應當具有兩個相對的方面,不過生活中人們常常會由于自已當時的情感變化只能看到事物的一種方面,沒有認識到另一種方面。“賽翁失馬,安知非福”,這個典故恰當得闡明了(1分)由于看到了事物的兩個方面,從而可以公正、樂觀地認識事件的後果。答案二:該命題反應了人的自我意識具有能動性(2分)的特性。自我意識指個體對自已作為主體和客體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識(或肩負著協調人的內心世界以及內部世界與客觀世界的任務),具有自我評價和修正錯誤行動的能力。“賽翁失馬,安知非福”正反應了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的能力。答案三:該命題反應了人們在應對壓力(或應激源)時無意識地采用了合理化(或替代或風趣)的心理防御機制(或應對方略、應對方式)(2分)。對機制進行必要的解釋(2分),結合題目作簡要闡明(1分)。答案四:該命題反應了認知評價在人們碰到壓力(或失敗)時所起的積極作用(2分)。認知評價指個體對碰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質、程度和也許的危害狀況作出評估(2分),對事件的評價決定著人們下一步采用的應對行為。“賽翁失馬,安知非福”正反應了個體對“丟馬”這件事情的積極評價以及由此產生的樂觀態度(1分)。其他:視學生與否可以使用他認為的理論予以解釋的合理程度,合適給分,指出理論給2分,對理論予以合適解釋給2分,結合題目作出合適解釋給1分。34、為做到合理選擇心理測驗,臨床心理評估工作者應當注意哪些問題?對的答案:合理選擇心理測驗對于心理評估來說是很重要的,臨床心理評估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要注意選擇心理測驗必須遵照的某些原則(5分,每個原則1分):1、根據臨床或科研工作的不一樣目的選擇不一樣種類的心理測驗或組合使專心理測驗;2、選擇常模樣本能代表被試者條件的測驗;3、優先選擇原則化程度高的測驗及有構造的測驗;4、在選用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時,應盡量選擇通過我國修訂和在原則化的測驗;35、主試者應當盡量選用自已熟悉和具有使用經驗的測驗。其他答案:如將命題審成“心理評估人員的職業道德規定”即:1、認真客觀的態度;2、保護被試者利益;3、管理好心理評估工具。給2分。36、怎樣理解醫患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醫患關系是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互相聯絡互相影響的交往過程(1分),由于它是發生在醫療過程中的一種人際關系,因此它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體現為(4分)(或者它的特性是):1、醫患關系以醫療活動為中心,以維護病人健康為目的;2、一種協助性的人際關系;3、以患者為中心的人際關系。37、什么是松弛療法?它的治療原理是什么?松弛療法是通過一定程式的訓練學會精神上及軀體上尤其是骨骼肌放松的一種行為治療措施(2分)。松弛療法的治療原理是基于松弛療法具有良好的抗應激效果(展開給3分,沒展開給2分):1、松弛狀態有助于改善骨骼、肌肉、呼吸、血壓的功能;或營養系統功能增高;2、松弛有助于提高智力和學習能力;3、改善情緒狀態,甚至可以變化人的個性;4、松弛訓練中產生的特殊感覺變化,有助于心身功能和神經系統的調整作用,恢復大腦的自我控制技能。38.知覺有哪些特性?選擇性:人們周圍的事物是多種多樣的,但人們在一定期間裏,總是有選擇的把某一事物作為知覺的對象。整體性:知覺的對象都是由不一樣屬性的各個部分構成的,人們在知覺它時卻能根據以往的經驗把它組織成一種整體。理解性:人們知覺總是用已經有的知識經驗去解釋它,理解它,并用詞把它標志出來。恒常性:當知覺的條件變化後來,知覺的映像仍然保持不變。(答出4條特性得4分,對應闡明得1分)39.應激的行為反應有哪些?逃避與回避退化與依賴敵對與襲擊無助與自憐物質濫用(每條1分)40.心理測驗的原則是什么?根據臨床或者科研工作不一樣目的,如心理診斷、協助疾病診斷,療效比較、預後評價、心理能力簽定等,選擇測驗種類,或組合多種測驗來滿足不用的規定(1分)選擇常模樣本能代表被試者條件的測驗(1分)優先選用原則化程度高的測驗及有構造的測驗(1分)選用國外引進測驗時,應盡量選擇通過我國修訂和再原則化的測驗(1分)主試者應選用自已熟悉和具有使用經驗的測驗(1分)六、論述題(每題15分,共30分)結合自已談談應激。心理應激是個體在察覺需求與滿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時傾向于通過整體心理和生理反應體現出來的多原因作用的適應過程(2分)。生活事件(2分)、應激的心理行為反應(4分)、認知評價(2分)、應對方式(2分)。結合自身談論(3分)2、試述目前人們心理問題增長的社會原因與個體原因?目前人們心理問題逐年增多的重要原因是由社會的迅速發展(1分)和個體自身發展的局限性(1分)所導致的。社會方面的原因重要體目前四個方面(6分):1、社會環境自身的動亂和變遷,社會政治和經濟改革與變遷,這些事件影響了社會的每一種組員;2、個人生活中的遭遇和變故,包括關系個人生活的重大生活事件,負性的事件對人生活產生消極地影響,而正性的事件帶給人的不僅是喜悅,同步也有壓力和消耗,因此,都會產生緊張感;3、社會文化的原因,道德、法律、語言環境、異地生活、宗教信奉等,伴隨生活環境的轉移,時代的變遷,每個人都也許接觸到社會文化的挑戰;4、社會支持,指個體處在危機時,他可以獲得的外界的協助和關懷,物質的、情感的、網絡的等等,當個體所感覺到他所獲得的支持與他實際獲得的支持以及他的需要相符合時,社會支持對人們的協助效果最佳。從個體自身發展的局限性來看,個體的認知能力、情緒和人格特點,尤其是動機與需要的特點都會成為心理問題增長的原因(6分)。個體認知能力局限性、歪曲或發生認知障礙都可使個體不能對外界刺激作出現實的評價,難以采用有效的處理手段,是碰到挫折的機會增長,導致健康狀況惡化;情緒與健康有著親密關系,由于社會生活事件的增多、個體生活經驗的增多,碰到壓力時,個體對不良情緒的消化和調整水平將影響人們的心身健康;諸多心理問題和心身疾病的成因與個體的人格有親密的關系,某些人格特性可以體現為個體在特定環境下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模式,不健康的模式會導致更多的問題;動機與需要的強度和水平,體現為個體的自我期望,過高或過低的自我期望,均有也許使個體產生過多的壓力,從而影響健康。當個體的發展規定與社會的發展規定不相符合時,也是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1分)。因此,個人要更新觀念,緊隨社會的步伐;同步,社會的發展變革也應照顧到個體的發展,做到協調發展,減少人們的緊張感。3、談談精神分析精神分析理論又稱心理動力理論,19世紀末由奧地利維也納的精神病醫生弗洛伊德所創立。(1分)精神分析的心理構造: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動分為意識、潛意識和前意識三個層次:(1)意識:是與語言(信號系統)有關的,是心理活動中與現實聯絡的那部分,能被自我意識所知覺。(2分)(2)無意識:又稱為潛意識,是指個體無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動,這個部分的內容一般重要是不被外部現實、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多種本能沖動、需求和欲望,或明顯導致精神痛苦的過去的事件。(2分)(3)前意識:介于兩者之間,重要包括目前未被注意到或不在意識之中,到通過自已集中注意或通過他人的提醒又被帶到意識區域的心理活動和過程(2分)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論:精神分析學說認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構成。(1)本我:又叫伊的存在于無意識深處,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生物性的本能沖動,重要是性本能和襲擊本能(1分)(2)自我:大部分存在于意識中,小部分是無意識的。自我是人格構造中最重要的部分,自我的發育及功能決定著個體心理健康的水平。(1分)(3)超我:類似于良心、良知、理性等含義,大部分屬于意識的。超本市社會生活過程中,社會規范、道德觀念等內化而成。(1分)精神分析治療的基本技術:(1)自由聯想:是精神分析的基本手段。(2)阻抗:是自由聯想過程中病人在談到某些關鍵問題時所體現出來的自由聯想困難。(3)移情:病人將治療者當作是過去與其心理沖突有關的某一人物,將自已對某人的體驗、態度、幻想等有關的情感不自覺地轉移到治療者身上,從而有機會重新經歷往曰的情感。(4)疏泄:是讓病人自由地體現被壓抑的情緒,尤其是過去強烈的情感體驗。(5)釋夢:夢在精神分析治療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是深入到病人無意識的有用途徑。(6)解釋:是在精神分析治療過程中,對病人的某些心理實責問題,如他所說的話的無意識含義進行解釋或引導,協助患者將無意識沖突的內容進入意識層面加以解釋。(7)精神分析中的非特異性治療技術:精神分析治療強調良好的治療性關系,傾聽的技術,良好而合適的共情技術,反應技術,提問和引導技術。(總共5分,詳細回答五分,回答要點三分)4、您在生活和學習中有哪些煩惱,都是怎樣處理?重要是從青少年心剪發展中的常見問題來回答。一、社會適應問題。青年期的自我意識迅猛增長,成人感和獨立感、自尊心和自信越來越強烈,期望個人的見解能得到社會與他人的尊重。與此對照,他們的社會成熟則顯得相對緩慢,社會生活中常常會碰到多種挫折與人際關系的矛盾。會產生心理沖突,重者發展為自我拒絕。還會形成社交障礙。處理對策:(1)青年對的認識自已,理解自已的長處與局限性;學會辯證地思維,對現實用客觀的原則去衡量。(2)樹立合適的奮斗目的,從而防止不必要的心理挫折和失敗感的產生,雖然產生了挫折,要學會用失敗來鼓勵自已。(3)理解互相交往的重要性,開放自我。為自已提供更多參與交往的機會。二、情緒情感問題。青年常認為“但凡需要的都是合理的”,如不能滿足就引起強烈的不滿情緒。青年輕易在客觀現實與想象不符中遭受挫折打擊,以致消極頹廢甚至萎靡不振,強烈的自尊會轉化為自卑、自棄。不善于處理情感與理智之間的關系,以致不能堅持對的的認識和理智的控制,而成為情感的俘虜,事後往往追悔莫及,苦惱不已。處理對策:(1)期望值合適:目的定在自已的能力范圍之內,自然心情就會舒暢。同步對他人的期望也不適宜過高。(2)增長緊樂生活的體驗:多回憶積極向上、快樂生活的體驗,有助于克服不良情緒。(3)使情緒獲得合適體現的機會:人在情緒不安與焦急是,不妨把想說的說出來,心情就會安靜許多。(4)行動轉移法:可以用新的工作、新的行動去轉移不良情緒的干擾。三、性的困惑問題。青年時期是發生性與有關懷理衛生問題的高峰期。重要有;(1)對性的好奇和敏感。(2)性欲沖動的困擾。(3)異性交往的問題。重要有如下某些對策:(1)對性科學的認識:對性有對的的認識和態度是性心理健康的首要問題。性既不神秘、骯臟,也不自由、放縱。(2)對的理解性意識與性沖動:首先接受性的自然性和理解性。(3)增進男女正常的交往。(每個問題5分,從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