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語言》_第1頁
教案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語言》_第2頁
教案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語言》_第3頁
教案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語言》_第4頁
教案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語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案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語言》【教學目的】【知識與技能】1、品味本文簡約,精確,生動,科學的語言。2、理解物候的相關知識。3、掌握說明文的幾種說明順序和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具^程與方法】朗讀,小組討論,老師啟發?!厩楦袘B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趣【教學重點】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挑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要點。2.學習本文精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窘虒W難點】1.理清決定物候現象降臨的四個要素的說明順序,并探究如此安排的好處。2.概括物候學關于農業消費的重要意義,挑選提示性詞語,進展全面概括。【課前預備】1、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2、課前布置學生搜集一些農諺。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在生活中,我們人類用語言來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語言嗎?欣賞圖片1欣賞圖片2說說你看到了什么?這些現象在告訴人們什么?同學們以上說的都是大自然特有的語言。這語言四處都有,睜開眼都能發覺。請同學們談談本人理解的大自然語言。像這些草木榮枯,留鳥去來的現象,古代的勞動人們稱為“物候現象”。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去傾聽她們的語言。二、學生介紹竺可楨,老師補充竺可楨(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紀卓有成就的科學家、教育家,氣象學家,地理學家,被譽為“品行和學咨詢的偉人”。1910年赴美國留學,1918年獲哈佛大學地學系博士學位?;貒笙热挝洳叩葞煼秾W校教員、東南大學地學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成為我國近代氣象學和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1936年起,出任浙江大學校長,在抗日戰爭的烽火硝煙中,在貴州的窮鄉僻壤,他將浙大從一所地點性大學辦成了全國著名的綜合性大學,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寫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時代與地點》、《我國五千年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物候學》等。三、交代教學目的四、教學過程:1、快速朗讀課文,(1)標出難讀,難記的字,詞。(2)整體感知課文?!緦W生上講臺板書】2、你從課文中獲得哪些信息?在文中找出,并概括。自由交流:(補充)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學?(第1.2.3段)2.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么重要意義?(第4.5段)3.決定物候現象降臨的要素有哪些?(第6.7.8.9.10)4.研究物候學有什么意義?(第11.12段)五、朗讀1段,品味語言。找出這一個自然段,你最喜愛哪些好詞,好句,說說理由。立春過后,大地慢慢從沉睡中清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谷鳥也來了。因此轉入酷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慢慢變黃,在秋風中簌簌地落下來。北雁南飛,活潑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四處呈現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預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六、課堂小結:欣賞四季圖片(春,夏,秋,冬)選任一季節,用生動,漂亮的文字把眼前的美景描繪出來。七、布置作業:A(學優生):朗讀并背誦第一自然段。B:(中等生):識記說明文知識。C:(后三分之一學生):字詞小卷。反思:板書:第二課時一、導入新課:導入新課:初試牛刀,同學朗讀上一堂課的小短文,并做評價不管是桃紅柳綠的春日依然冰天封地的冬夜,都是大自然的現象。那么學習大自然的語言對我們人類有什么作用呢?它們又是由什么來決定的呢?今天我們接著來探究大自然的神秘。二、合作探究:朗讀6-10段,考慮:(1)物候現象的決定性要素?(緯度,經度,高低,古今)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物候現象的決定要素的?(抓住關鍵詞:首先,第二個要素,第三個要素,此外。)明確:主要到次要的邏輯順序或從空間方面到時間方面的邏輯順序。(2)作者主要用什么說明方法來分別說明這些要素的妨礙?明確:舉例子。(找出并分析)例如: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比北京要早開20天。說明了緯度對物候的妨礙。但有時為了使說明對象更透徹,能夠舉更多的例子。(3)第10段中,“依照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可否刪去?為什么?明確:起限制造用,表達了說明文語言的精確性,科學性。你還能在文中找出表達說明文語言的精確的地點嗎?(討論),例如:第一段末:“在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域里”精確地說明了存在四季清楚的地點。三、拓展延伸——《大林寺桃花》學生齊讀詩歌,理解詩意。明確: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詩人在初夏時節巡游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但詩人卻意外地發如今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詩人曾為春天的逝去而傷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來春天是轉到這里來了。這首詩正好說明了課文中妨礙物候的第三個要素——高度的差異:“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四、小結:質疑咨詢難三步曲:第一步,默讀課文,找出疑難地點,標出。第二步,四人一組討論咨詢題。第三步,每組提出“殺手锏”(本組處理不了的咨詢題)全班討論。假設沒有,老師提咨詢:同學們都明白文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