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7文言文閱讀(文言散文)精選20題(原卷版)
上海專用
一、文言文閱讀
(2023春?上海閔行?高三上海市七寶中學校考階段練習)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試筆說
【明】方孝孺
①吾居乎鄉,客遺善筆二。其一于友人,而用其一。銳而端,圓而勁,以摹畫咸與心稱,愛之不忍妄用,
遇佳紙墨洎①文辭則以書,書畢滌而藏之。恣意率手有所作,則用其次者。是以雖甚久而猶新焉。
②他日,友人至。問其所得,則目:“敝而棄之矣。”詰其用,則紀錢粟貨利卑猥事,不稍惜,視之
與里巷所為偏欹軟惡者等。不知其為美也。吾聞而嘆之。友人日:“子何嘆之細也?以余用斯筆也而違其
任,余則有過矣。雖然,世之用人者得無有甚于余之用筆者乎?筆易為也,美者易得也,用久必敝,固其
職也。今夫所謂賢士君子者,天之生也難,生而不天死、不疾病、獲全其美也,尤難。然而用之者不任之
以立政教、修紀法、居廟朝、治海內,而卑位冗職是命,一不快于意,不待其敝而棄之,且加不勝之法焉
者亦眾矣。不彼之嘆而于筆焉,惜是尚為知類也哉?”
③吾愧乎其言,謂之曰:“筆吾所任也,故吾知愛而嘆之。任人非吾事也,吾□敢僭而嘆乎?若姑修
其可任者以待人之任己,何暇乎世之嘆而吾之疑邪?”
【注】①洎(ji):浸潤,這里指潤色。
1.填入第③段方框中的詞是()
A.其B.誠C.何D.若
2.作者認為“世之用人者得無有甚于余之用筆者乎”,下列說法不符合其理由的一項()
A.視之與里巷所為偏欹軟惡者等。不知其為美也。
B.今夫所謂賢士君子者,天之生也難,生而不天死、不疾病、獲全其美也,尤難。
C.用之者不任之以立政教、修紀法、居廟朝、治海內。
D.卑位冗職是命,一不快于意,不待其敝而棄之,且加不勝之法焉者亦眾矣。
3.在用筆和用人上,關于客和用人者的做法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客有過,用人者無過。
B.客有過,用人者更有過。
C.客無過,用人者有過。
D.客無過,用人者無過。
4.評析本文的思想意義。
(2023春?上海黃浦?高三格致中學校考階段練習)閱讀下文,完成小題。
《雜說》
【明】李贄
①《拜月》《西廂》,化工也;《琵琶》,畫工也。夫所謂畫工者,以其能奪天地之化工,而其孰知天地
之無工乎!今夫天之所生,地之所長,百卉具在,人見而愛之矣。至覓其工,了不可得,豈其智固不能得
之與?要知造化無工,□有神圣,亦不能識知化工之所在,而其誰能得之?由此觀之,畫工雖巧,已落二
義矣。文章之事,寸心千古,可悲也夫!
②雜劇院本,游戲之上乘也。《西廂》、《拜月》,何工之有?蓋工莫工于《琵琶》矣。彼高生者,固已
彈其力之所能工。惟作者窮巧極工,不遺余力,是故語盡而意亦盡,詞竭而味索然亦隨以竭。吾嘗觀覽《琵
琶》而彈之矣,一彈而嘆,再彈而怨,三彈而向之怨嘆無復存者,此其故何邪?豈其似真非真,所以人人
之心者不深邪?蓋雖工巧之極,其氣力限量,只可達于皮膚骨血之間;則其感人,僅僅如是,何足怪哉!
《西廂》、《拜月》,□不如是。意者宇宙之內本自有如此可喜之人,如化工之于物,其工巧自不可思議耳。
③且夫世之真能文者,此其初皆非有意于為文也。其胸中有如許無狀可怪之事,其喉間有如許欲吐而
不敢吐之物,其口頭又時時有許多欲語而莫可所以告語之處,蓄極積久,勢不能遏。一旦見景生情,觸目
興嘆,奪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訴心中之不平,感數奇于千載。
④嗚呼!若彼作者,吾安能見之與!
(有刪改)
5.可填入第①、②段方框處的虛詞是()
A.況,亦B.將,貝I]C.雖,乃D.或,反
6.根據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A.《西廂》《拜月》《琵琶》都是雜劇院本。
B.作者認為《西廂》《拜月》是自然天成的。
C.作者對《琵琶》之工巧是持否定態度的。
D.作者認為為文應該重視文學積累,厚積薄發。
7.概括第②段的論證思路。
8.根據第③段李贄對“世之真能文者”的描述,結合《李溫陵傳》、《枕中十書序》,判斷他自己是否屬于真
能文者,并闡述理由。
(2022?上海奉賢?統考一模)閱讀下文,完成小題。
野廟碑傳
(唐)陸龜蒙
2
①碑者,悲也。古者懸而要①,用木。后人書之②以表其功德,因留之不忍去,碑之名由是而得。自秦漢以
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稱③矣。余之碑野廟也,非有政事功德可紀,直悲
夫氓竭其力,以奉無名之土木而已矣!
②甌越間好事鬼,山椒水濱多淫祀④。其廟貌有雄而毅、黝而碩者,則目將軍;有溫而愿、晰而少者,
則日某郎;有媼而尊嚴者,則目姥;有婦而容艷者,則日姑。其居處則敞之以庭堂,峻之以陛級。左右老
木,攢植森拱,蘿鶯翳于上,鷗鵑室其間。車馬徒隸,叢雜怪狀。氓作之,氓怖之,走畏恐后。大者椎牛;
次者擊豕,小不下犬雞魚菽之薦。牲酒之奠,缺于家可也,缺于神不可也。不朝懈怠,禍亦隨作,耄孺畜
牧栗栗然。疾病死喪,氓不曰適丁其時耶!而自惑其生,悉歸之于神。
③口,若以古言之,則戾⑤;以今言之,則庶乎神之不足過也。何者?豈不以生能御大災,捍大患,其死
也則血良于生人。無名之土木不當與御災捍患者為比,是戾于古也明矣。今之雄毅而碩者有之,溫愿而少
者有之,升階級,坐堂筵,耳弦匏⑥,口粱肉,載車馬,擁徒隸者皆是也。解民之懸⑦,清民之喝,未嘗怵
于胸中。民之當奉者,一日懈怠,則發悍吏,肆淫刑,驅之以就事,較神之禍福,孰為輕重哉?平居無事,
指為賢良,一旦有大夫之憂,當報國之日,則他撓脆怯,顛跛竄踣⑧,乞為囚虜之不暇。此乃纓弁⑨言語之
土木爾,又何責其真土木耶?故日:以今言之,則庶乎神之不足過也。
④視吾之碑,知斯文之孔悲!
——選自《笠澤叢書》
[注釋]①宴(bian):下葬。②書之:指在墓穴四角的木上書寫死者的事跡。③失其稱:失掉“碑”這一名稱
的本來意義。④淫祀:不合禮制的祭祀。⑤戾:罪。這里指不合道理。⑥耳弦匏(pao):耳聽音樂。⑦懸:
倒掛,比喻極大的痛苦。⑧顛躡(zhi)竄踣(b6):傾仆逃竄。⑨纓弁(bian):仕宦的代稱。
9.可填入第③段方框中的虛詞是()
A.然則B,是以C.雖然D.于是
10.對第①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敘述碑的沿革,本來是落葬下棺的木板,后發展成為記載功德的木碑和石碑。
B.秦、漢以后人們把木板改成石塊來歌頌生前有歌功政績的人,與碑的原意不相符。
C.作者給野廟樹碑,并不是有什么施政辦事的功業德行可以記述,而只為抒發悲哀。
D.本段最后作者為農民供奉祭祀著一群根本不值得供養祭祀的神鬼偶像而深感悲哀。
11.本文第②段畫線部分的語言很有特點,請加以賞析。
12.魯迅評價陸龜蒙的小品文“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鋒芒”,請依據文本內容對該評價進行分析。
(2023春?上海奉賢?高三校考階段練習)閱讀甲乙兩文,完成小題。
甲:論佛骨表
【唐】韓愈
①夫佛本夷狄之人,與中國言語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鼻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
之義,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國命,來朝京師。陛下容而接之,不過宣政一見,禮賓一設,
賜衣一襲,衛而出境,不令惑眾也。況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兇穢之余,豈宜令入宮禁?
②孔子日:“敬鬼神而遠之。”乞以此骨付有司,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后代之惑。
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為出于尋常萬萬也。豈不盛哉!豈不快哉!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
宜加臣身。上天鑒臨,臣不怨悔。無任感激懇憎之至,謹奉表以聞。臣某誠惶誠恐。
乙:黃州安國寺記
【北宋】蘇軾
①元豐二年十二月,余白吳興守得罪,上不忍誅,使思過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黃。舍館粗定,
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觀從來舉意動作,皆不中道,非獨今之所以得罪者也。于是,喟然嘆目:
“道不足以御氣,性不足以勝習。不鋤其本,而耘其末,今雖改之,后必復作。歸誠佛僧,求一洗之?”
得城南精舍日安國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間一二日輒往,焚香默坐,深自省案,則物我相忘,身心
皆空,求罪垢所從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凈,染污自落。私竊樂之。旦往而暮還者,五年于此矣。
②寺僧目繼連,為僧首七年,得賜衣。又七年,當賜號,欲謝去,其徒與父老相率留之。連笑日:“知
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謝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將有臨汝之行。連日:“寺未有記。”具石請記
之。余不得辭。
13.可填入乙文第①段畫線句方框中的虛詞是()
A.而B.盍C.貝ijD.蓋
14.對兩篇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認為佛不懂得君臣仁義、父子之情。
B.甲文認為佛骨不除,天下人的疑惑難消。
C.乙文作者誠心悔悟,希望改正過往的錯誤。
D.乙文作者認為繼連應為辭去賜號感到愧疚。
15.甲乙兩文對佛教的態度截然不同,請依據文本內容,完成以下表格。
態
度理由創作背景
(1)佛本是夷狄之人,與中國風俗不同;(2)即便佛來朝也只應以外賓之禮相
貶朝廷欲將佛骨迎接
甲待;
斥進入宮禁。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4)______
⑴作者被貶黃州,
推
乙(1);(2)修習佛法令人物我兩忘、身心皆空、一念清凈。在安國寺清修五
生
年;⑵.
16.甲乙兩文的文體功能各不相同,傳情達意也各有特點,請結合兩文內容加以分析。
(2022秋.上海閔行?高三上海市七寶中學校考階段練習)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送何太虛北游序
吳澄
①士可以游乎?“不出戶,知天下”,何以游為哉!士可以不游乎?男子生而射六矢,示有志乎上下
四方也,而何可以不游也?
②夫子,上智也,適周而問禮,在齊而聞韶,自衛復歸于魯,而后雅、頌各得其所也。夫子口不周、
不齊、不衛也,則猶有未問之禮,未聞之韶,未得所之雅、頌也。上智且然,而況其下者乎?士何可以不
游也!
③然則彼謂不出戶而能知者,非歟?日:彼老氏?意也。老氏之學,治身心而外天下國家者也。人之
一身一心,天地萬物咸備,彼謂吾求之一身一心有余也,而無事乎他求也,是固老氏之學也。而吾圣人之
學不如是。圣人生而知也,然其所知者,降衷秉彝之善②而已。若夫山川風土、民情世故、名物度數、前
言往行,非博其聞見于外,雖上智亦何能悉知也。故寡聞寡見,不免孤陋之譏。取友者,一鄉未足,而之
一國;一國未足,而之天下;猶以天下為未足,而尚友古之人焉。陶淵明所以欲尋圣賢遺跡于中都也。然
則土何可以不游也?
④而后之游者,或異乎是。方其出而游乎上國也,奔趨乎爵祿之府,伺候乎權勢之門,搖尾而乞憐,
脅肩而取媚,以僥幸于寸進。及其既得之,而游于四方也,豈有意于行吾志哉!豈有意于稱吾職哉!茍可
以奪攘其人,盈厭吾欲,囊橐既充,則陽陽而去爾。是故昔之游者為道,后之游者為利。游則同,而所以
游者不同。
⑤余于何弟太虛之游,惡得無言乎哉!太虛以穎敏之資,刻厲之學,善書工詩,綴文研經,修于己,
不求知于人,三十余年矣。口未嘗談爵祿,目未嘗睹權勢,一旦而忽有萬里之游,此人之所怪而余獨知其
心也。世之士,操筆僅記姓名,則曰:“吾能書!”屬辭稍協聲韻,則日:“吾能詩!”言語布置,粗如
往時所謂舉子業,則曰:“吾能文!”闔門稱雄,矜己自大,挾其所已能,自謂足以終吾身、沒吾世而無
憾。夫如是又焉用游!太虛肯如是哉?書必鐘、王,詩必陶、韋,文不柳、韓、班、馬不止也。且方窺闖
圣人之經,如天如海,而莫可涯,正敢以平日所見所聞自多乎?此太虛今日之所以游也。
⑥是行也,交從日以廣,歷涉日以熟,識日長而志日起。跡圣賢之跡而心其心,必知士之為士,殆不
止于研經綴文工詩善書也。聞見將愈多而愈寡,愈有余而愈不足,則天地萬物之皆備于我者,真可以不出
戶而知。是知也,非老氏之知也。如是而游,光前絕后之游矣,余將于是乎觀。
(有刪減)
注:①老氏:老子。②降衷秉彝:上天賜予的好善的本性。
17.填入第②段方框處最恰當的虛詞是()
A.因B.之C.而D.以
18.對文章第⑤段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作者贊揚了何太虛三十余年始終以聰敏的資質刻苦學習,不斷提升自身修養的行為。
B.作者中肯地指出,何太虛閉門讀書會導致隔絕社會、無人問津,鼓勵他外出游歷。
C.作者嚴厲地批判了當世之士求學時高傲自大的態度,認為這樣的人出游毫無意義。
D.作者理解何太虛忽然出游的原因,是希望能夠通過出游精進詩書,探尋圣人之道。
19.文章前三節都以“何可以不游也”結尾,請分析其作用。
20.本文對比手法的運用貫穿全文,請結合全文內容加以分析。
(2022秋.上海長寧?高三上海市延安中學校考期中)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墨君堂記
①凡人相與號呼者,貴之則曰"公’',賢之則曰"君”,自其下則爾汝之。雖公卿之貴,天下貌畏而心不
服,則進而君公,退而爾汝者多矣。獨王子猷1謂竹君,天下從而君之無異辭。今與可2又能以墨象君之
形容,作堂以居君,而屬余為文,以頌苫傻,則與可之于君,信厚口。
②與可之為人也,端靜而文,明哲而忠,士之修潔博習,朝夕磨治洗濯,以求交于與可者,非一人也。
而獨厚君如此。君又疏簡抗勁,無聲色臭味可以娛悅人之耳目鼻口,則與可之厚君也,其必有以賢君矣。
世之能寒^人者,其氣焰亦未至若霜雪風雨之切于肌膚也,而士鮮不以為欣戚喪其所守。自植物而言之,
四時之變亦大矣,而君獨不顧。雖微與可,天下其孰不賢之。然與可獨能得君之深,而知君之所以賢。雍
容談笑,揮灑奮迅而盡君之德,稚壯枯老之容,披折偃仰之勢。風雪凌厲,以觀其操;崖石葷確,以致其
至。得志,遂茂而不驕;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獨立不懼。與可之于君,可謂得其情而盡其性
矣。
③余雖不足以知君,愿從與可求君之昆弟子孫族屬朋友之象,而藏于吾室,以為君之別館云。
【注】1.王子猷,名徽之,王羲之第五子,任達放誕,生性愛竹。2.與可,即文同,字與可,北宋著名畫
家、詩人,他種竹、畫竹,被后人奉為“墨竹之宗”。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處的虛詞是()
6
A.也B.矣C.哉D.焉
22.下列不屬于“君德”的一項是()
A.疏簡抗勁,不以聲色臭味娛悅人之耳目口鼻。
B.有節操,不以世之寒蟆喪其所守。
C.稚壯枯老之容,披折偃仰之勢。
D.得志,遂茂而不驕;不得志,瘁瘠而不辱。
23.從句式角度賞析第②段畫線句。
24.通篇稱竹為“君”,有什么好處?
(2022秋.上海靜安.高三校考期中)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題爾遐園居序
張鼐
①緇衣①化于京塵,非塵能化人也。地不擇其偏,交不絕其靡;精神五臟,皆為勞薪②。能于此中得自
在者,其惟簡遠者口?
②爾遐以治行入官柱下③,卜居西城之隅。數椽不飾,虛庭寥曠,綠樹成林,綺蔬盈圃。紅蓼植于前
除,黃花栽于籬下。亭延西爽,山氣日佳。戶對層城,云物不變。鉤簾緩步,開卷放歌。花影近人,琴聲
相悅。灌畦汲井,鋤地栽蘭,場圃之間,別有余適。或野寺梵鐘,清聲入座;或西鄰砧杵,哀響徹云。圖
書潤澤,琴尊瀟灑,陶然丘壑,亦復冠簪④;觴詠之娛,素交是葉⑤。爾遐嘗言:“高林受⑥日,寬庭受月。
短墻受山,花夜受酒。閑日受書,云煙草樹受詩句。'‘余謂非爾遐清造,不能受此六種。
③然余嘗笑人眼目不開,輒浪談泉石,桎梏簪裾⑦,彼實無所自樹乃爾。夫能自樹者,寄澹于濃,處
繁以靜,如污泥紅蓮,不相染而相為用。但得一種清虛簡遠,則濃繁之地,皆我用得,馬頭塵?寧復能溷⑨
我?爾遐讀書高朗,寡交游,能自貴重,而以其僻地靜日,觀事理,滌志氣,以大其蓄而施之于用,誰謂
園居非事業耶?然爾遐臨民,卓然清靜,中州人比之為劉襄城、卓太傅,則今日之園居,其又以六月息者,
而九萬里風斯在下,吾益信京塵之未必不能息人也。
【注】①緇衣:黑布衣。②勞薪:拿來當柴燒的舊車腳,指人辛苦勞作。③柱下:官名,相當于后代的御
史。④冠簪:借指官宦。⑤素交:情誼純潔的朋友、舊友。葉:“協”的古文。和,合。⑥受:接受,這里
指欣賞。⑦簪裾:顯貴者的服飾,借指顯貴。⑧馬頭塵:飛揚在車馬前后的塵土,喻世俗污垢。⑨溷:混
濁。
25.可填入第①段方框處的虛詞是()
A.矣B.乎C.歟D.耶
26.對第③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得簡遠需放開眼界,不甘束縛。B.“自樹”是得簡遠的關鍵所在。
C.得簡遠便能適應官場的污濁。D.爾遐得簡遠,于園居中積蓄力量。
27.第②段使用的語言與第③段有很大的差異,從句式的角度進行賞析。
28.評價本文所提倡的“簡遠”思想的意義。
(2022秋.上海虹口?高三上海市復興高級中學校考期中)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小題
《文章指南》(原序)
詹仰庇
①文一而已矣,后世科舉之學興,始歧而二焉。學者遂謂古文之妨于時文也,不知其名雖異,其理則
同。欲業時文者,舍古文將安法哉?雖然,尤貴得其要也。越自蕭統裒集以來,群本雜出,非病于汗牛充
棟,則病于魚目混珠,甚無補于舉業。迨呂、謝二公迭作,乃合群本而陶汰之,代不數人,人不數篇,或
名曰《關鍵》,或名曰《軌范》,可謂得其要口,獨惜秦漢之未備也。至若《會編》一書,自春秋而迄唐宋,
文之杰然者,無不具錄,亦云要矣,又惜國朝之未備焉。近雖有《續軌范》之刻,不過拾遺而已,猶非本
然之善也。是以學者每以己見手錄成篇,甚至讀之成誦,惑于道傍之言。既輒取之,又輒去之,是何異于
葉盤①示兒?投彼取此,安望其有真得哉?余竊病焉。
②乙丑春,震川歸先生②登進士第,余辱附驥尾,諸年家唯先生愛余篤至。每日相與追論舉業利病,先生
深謂讀古文有益,余意其必有善本。少之,果出古文一帙示余,目:“余之幸至今日者,賴有此耳。”余
閱有得,輒嘆獲睹之晚,于是錄之以為繼武者之的也。
③后余授南海縣尹,道經維揚,適鳴岐黃契友在焉。余晉謁之,款寓月余。鳴岐舊嘗共業南雍,至是具告
以所聞,兼以是帙示之,庶余之迷于既往者,冀其知所用心也。鳴岐志欲嘉惠天下,命余芟其魯魚亥豕?
之訛。且日:歐陽不好杜詩,東坡不好史遷,人之好尚不同如此。是帙雖錄于詞林之宗匠,安必其悉投入
意耶,盍各為篇章以便其去取可也。余嘉其言,遂析為單篇,合為五卷,且題目《文章指南》。蓋欲同志
之士循途守轍,以達圣賢之域,豈徒目騁殊軌者必攀逸駕,欲其步歸先生之后塵而已哉!噫!茲予僭妄之
罪,無所逃矣。若夫要總于前,而大綱以舉;類分于后,而細目以張;又增附錄,以補其缺略,則仍先生
之舊也。記其則,則六十六條;記其文,則百十八篇。是雖作文之法未必盡于斯也,然染指亦可知鼎味也。
況操縱闔辟,出入變化,自有真機,又豈言之所能盡、則之所能拘耶?是為序。
注釋:①碎盤:舊俗于嬰兒周歲日,以盤盛紙筆刀箭等物,聽其抓取,以占其將來之志趣。②震川歸先生:
歸有光,字熙甫,江蘇昆山人,學者稱他震川先生。③魯魚亥豕:指書籍在撰寫或刻印過程中的文字錯誤。
29.可填入第①段方框處的虛詞最恰當的是()
A.哉B.焉C.矣D.乎
30.作者認為可供從事舉業的學者選用的古文選本存在著以下缺陷,與作者觀點不相符的一項是()
8
A.早期選本太雜,數量太多
B.早期的選本質量良莠不齊
C.國家缺少優秀杰出的作者
D.續選本拾遺補漏,非善本
31.簡析作者將歸有光先生所示一帙古文編輯為《文章指南》的意圖。
32.歸有光先生評點李斯《諫逐客書》:“借人揚己,以小喻大,另是一種巧思。”試結合《諫逐客書》內容
對此加以闡釋說明。
(2022秋.上海徐匯?高三位育中學校考期中)閱讀下文,完成小題。
抱膝軒記
【清】管同
①自明祖都江寧,而楊吳城濠圍于城內,其水流日就狹。及其東至竹橋,有水穴城來會。古所謂青溪
一曲者也。折而南流,至柏川橋,再會鐘山之水。又稍南,過大中橋,則淮水入東關,與相灌注,楊吳城
濠雖就狹,而會是三水,半里之間,勢猶浩瀚。
②又其地北見雞籠咒東北見鐘山。而東岸率果園菜囿,雜植桃杏韭法之屬。山林映帶,舟楫往來。
雖居城中,殆無異于郊外。予自歸江寧,家凡六徙。近乃僦宅②居是水之西。老屋百年,塵埃滲漏。每暑
日激射,陰雨連綿,蒸炕沾淋,顧視無可逃避。予居之未嘗不適也。獨其屋僅四間,自奉母處妻孥置廚爨
外,了無燕息之所,意尚闕?然。嘉慶十五年歸自山東,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葺為小軒,顏曰"抱膝”。
借書滿架,置榻一張,偃仰嘯歌,即獲其所。然其為地,前近市廛④,后連閨閱,而左則直接鄰家;不壁
口板,凡夫行旅之歌唱,婦孺之呼啼,雞犬之鳴吠,嘈雜喧闌⑤,殆無時不至。而當予神會志得,抗聲高
誦,家人每笑謂其音聒人。三者之聲,蓋往往為所掩也。
③昔諸葛武侯隱處隆中,抱膝而吟《梁甫》⑥。時人問其志,但笑而不言。予之名軒,豈敢以武侯自
命,蓋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然予既厭薄文辭,又不汲汲然志在科舉,斗室一間,諷書不輟。有
相問者,予將何以答之耶?軒既葺,居者一年。明年,予為人所招,不恒在家。而其室遂廢。然一時之興,
有不能忘,故追而記之。
(選自《因寄軒文集》,有刪節)
【注】①雞籠:雞籠山。今江蘇南京市城區北隅雞山。②僦(jiu)宅:租宅。③闕:欠缺。④市廛(chan):
商店集中的處所。⑤喧闔(tian):哄鬧聲。⑥《梁甫》,又作《梁父吟》,(三國志》說諸葛亮“躬耕隴畝,
好為梁父吟”,借以抒發己志。
33.在第②段方框中填入的詞語是()
A.而B.貝IC.然D.諸
3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首先交代了抱膝軒的地理環境,抱膝軒雖處城區,但山林映帶,舟楫往來,亦有郊野之景;
B.本文第二段與歸有光對項脊軒的描寫異曲同工,借事借物借細節抒情言志,“不事雕琢自有風味”;
C.作者之所以修葺抱膝軒,是因為多次遷徙,長期租賃居住,且現居處臨近集市,很嘈雜,影響了作者
讀書;
D.抱膝軒修好后,作者實際居住時間并不長,但它寄托著作者讀書自娛、安貧樂道、不慕功名的生活之
趣。
35.分析第③段中提到諸葛亮和陶淵明的意圖。
36.本文與《項脊軒志》一樣,都是書齋記。嘗試據此探究古人書齋記的創作特點。
(2022秋?上海浦東新?高三上海市建平中學校考期中)閱讀下面作品,完成小題。
程易田詩序
(清)劉大槐
①余性顓愚,知志□古,而不知宜于時;常思以澤及斯民為任。凡世所謂巧取而捷得者,全管未知其
徑術,以故與經納之士相背而趨,終無遇合。退而強學,棲遲山隴之間,□非有苦,而亦未嘗有樂也。【甲】
②年已晚暮,始為博士①于夥。博士之官,卑貧無勢,最為人所賤簡。其后之歙,毗相鄰近,英賢咸
集,敦行誼,重交游;一時名雋亦多依余靡I切,或抗論今時之務,或注念生人之欣戚,慨然太息,相對而
歌。【乙】
③程子易田,尤所稱著材宿彥②,亦旦夕相從。其所為詩歌,擄詞樸直而寄興深至,嘗謂其有陶潛之
風。易田固信余,余亦甚重易田也。雖然,余老矣,今年年七十有三,將歸休于秋陽江上。而易四年逾四
十,猶困于諸生?;家又貧,故里不足以自活,亦將糊其口于汝陰。念欲長與諸君子游處,不可得矣。【丙】
④居稽也,弦誦也,欣欣而忘其倦也。歡聚未幾離散隨之,余于此共猶能獨樂焉?否耶?夫以生平未
嘗有樂之人,徒以與諸君子游處而樂,今復以聚之不常而不樂生焉。回憶獨居時,雖無所樂,而亦非有不
樂也。則是今日之不樂,由前日之樂而來也。夫造物之于人,安能使其長樂哉?因取易田之詩所謂“濠上
吟”者,反復咀吟,益嘆其文章之古,與其人之心貌相稱。屬其板刻之,以與四方之知言者共讀焉,而余
為序之如此。【丁】
(選自劉大魁《海峰文集》,清乾隆刻本)
【注】①博士:學官名,掌管文廟(孔廟)祭祀、教育生員等。②宿彥,老成而有才德之士。③諸生:生
員,俗稱秀才。
37.可填入第①段方框處的虛詞號令道的一項是()
A.以、乃B.于、且C.而、貝UD.乎、雖
38.下面這句話放在文中哪一處鬟含運()
10
蓋余生平之樂,無以加于此矣。
A.【甲】B.【乙】C.【丙】D.【丁】
39.從句式角度,分析第②段畫線句的表達效果。
40.小明在讀第④段時,點評道“士生于世,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你認為小明的點
評是否恰當?請結合全文,闡述你的理由。
(2023春?上海寶山?高三上海交大附中校考開學考試)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友石山人遺稿序
陳述
①詩者,聲之文也。本于內而發于外者也,仁義之發醇以正,忠憤之感激以烈,驕侈之言淫,放僻之
辭誕,豈偶然之故而已哉。
②粵自唐虞圣神,以敬畏一心,發而為麝歌,慎念之語成。周君臣以中正一理,敷而為皇極,敷言之
教下逮□三百篇之制。或:風5風乎正音,或末響之流變,皆非有出于人心之外也。戰國之間,屈平氏以其忠
憤奮激之心,一寓于離騷之作。炎漢以降,蘇武、諸葛亮以其忠直義勇之氣,再變而為五言之體。昔淵明
得其沖淡自然之趣,唐少陵寓其忠君憂國之誠,又豈有出于是心之外哉。
③洪武庚午,余來閩郡,庠生王僖奉其父友石山人遺稿謁予,請序其首。予觀其詩毋慮百余篇,而詠
于感慨者,極忠愛之誠,得于沖澹者,適山林之趣,已心異之,而未知其詳。及取其《自決》一首讀之,
凜然如秋霜烈日之嚴,毅然如泰山巖巖之象,出處之分明,死生之理得,然后知其嘗任于勝朝,而秉義于
今日。故凡其所作,皆心聲之應,而非茍然炫葩組華者比。且征余向之所云者為益信也。
④噫!觀是篇者固可以求其心,尤當以景其行,則可以相忘于言語之外矣。于余言何有哉!因其請之
勤,而感其辭之寓,遂書以歸之。山人名翰,字用文,友石蓋其自號也。時仲春初吉,前進士監察御史廬
陵陳仲述序。
41.最適合填入第②段方框中的詞是()
A.乎B.以C.及D.其
42.結合第③段內容概括作者閱讀詩稿的心理變化過程。
43.對第④段劃線句的言外之意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自己的詩文沒有達到王翰的水平。
B.作者認為詩文創作重要的是內涵而非語言。
C.作者認為讀詩應當透過語言了解其人其行。
D.作者認為王翰的詩文不待推薦而自會流傳。
44.從讀者角度分析本篇序言的功能。
(2022秋.上海徐匯?高三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學校考期中)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陶淵明集》序
(南朝梁)蕭統
①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快不求者,明達之用心。是以圣人韜光,賢人遁世。其故何口?含
德之至,莫逾于道;親己之切,無重于身。故道存而身安,道亡而身害。處百齡之內,居一世之中,倏忽
比之白駒,寄寓謂之逆旅,宜乎與大塊而榮枯,隨中和而任放,豈能戚戚勞于憂畏,汲汲役于人間!
②智者賢人居之,甚履薄冰;愚夫貪士競之,若泄尾閭。玉之在山,以見珍而招破;蘭之生谷,雖無
人而猶芳。故莊周垂釣于濠,伯成躬耕于野。至如子常、寧喜之倫,蘇秦、衛鞅之匹,死之而不疑,甘之
而不悔。唐堯,四海之主,而有汾陽之心;子晉天下之儲,而有洛濱之志。是以至人達士,因以晦跡。情
不在于眾事,寄眾事以忘情者也。
③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者也。其文章不群,辭彩精拔,跌宕昭彰,
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橫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
加以貞志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④余愛嗜其文,不能釋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時。故加搜求,粗為區目。白璧微瑕者,惟在《閑情》
一賦,揚雄所謂勸百而諷一者,卒無諷諫,何足搖其筆端?惜哉!無是可也。并粗點定其傳,編之于錄。
⑤嘗謂有能讀淵明之文者,馳競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此亦有助于風教爾。
45.第①段方框處填寫的語氣助詞,正確的一項是()
A.矣B.也C.耳D.哉
46.下列對文意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炫自媒”與“不伎不求”是兩種不同的處世方式。作者極力否定前者,肯定后者。
B.懷藏道德的最高境界是不要超越“道”的規范,愛惜自己最重要的是養生全身。
C.陶淵明生來就是一個隱士,他的作品很少涉及留心政局、針硬時事的內容。
D.人生稍縱即逝,不應當整日被憂慮畏怯、庸俗雜事驅使。
47.賞析第②段劃線句的表達效果。
48.結合具體內容分析作者對陶淵明文集的評價。
(2022秋.上海浦東新?高三校考期中)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相州晝錦堂①記
(宋)歐陽修
①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此人情之所榮,而今昔之所同也。蓋土方窮時,困厄閭里,庸人孺
12
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禮于其嫂,買臣見棄于其妻。一旦高車駟馬,旗旄導前,而騎卒擁后,夾道
之人,相與駢肩累跡,瞻望咨嗟;而所謂庸夫愚婦者,奔走駭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車塵馬足之間。
此一介之士,得志口當時,而意氣之盛,昔人比之衣錦之榮者口。
②惟大丞相魏國公則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為時名卿。自公少時,已擢高科,登顯仕。海內
之士,聞下風而望余光者,蓋亦有年矣。所謂將相而富貴,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窮厄之人,僥幸得志于一
時,出于庸夫愚婦之不意,以驚駭而夸耀之也。然則高牙大麻,不足為公榮;桓圭袞冕,不足為公貴。惟
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聲詩,以耀后世而垂無窮,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豈
止夸一■時而榮一■鄉哉!
③公在至和中,嘗以武康之節,來治于相,乃作“晝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詩于石,以遺相人。其言
以快恩仇、矜名譽為可薄,蓋不以昔人所夸者為榮,而以為戒。于此見公之視富貴為何如,而其志豈易量
哉!故能出入將相,勤勞王家,而夷險一節。至于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于泰
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其豐功盛烈,所以銘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閭里之榮也。
④余雖不獲登公之堂,幸嘗竊誦公之詩,樂公之志有成,而喜為天下道也。于是乎書。尚書吏部侍郎、
參知政事歐陽修記。
【注】①相州晝錦堂:相州,地名,今河南省安陽縣。魏國公韓琦是相州人,以武康節度使身份回相州任
知州,如衣錦還鄉,因此修建了晝錦堂。
49.可填入第①段方框處的虛詞是()
A.之、焉B.于、也C.乃、乎D.而、矣
50.對第②段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惟大丞相魏國公則不然”一句收拾前文、振起下意。
B.人們所說的做將相、得富貴都是韓琦早就應當擁有的。
C.軍中的大旗和象征權力的官服都是韓琦為了顯示榮耀和高貴。
D.只有恩及百姓功在國家,名垂青史光照后世才是韓琦的志向。
51.對于韓琦“措天下于泰山之安”的表現,本文與《曲淆舊聞》記載略有不同,試加以評析。
歐陽文忠公作《錦堂記》成,云:“垂紳正笏,不動聲氣。如此,予所親見,故實記其事,無一字溢
美。于斯時也,他人皆惴栗流汗,不能措一詞;公獨閑暇如安平無事,真不及也。”
(選自《曲?舊聞》)
【注】《曲滴舊聞》是一部宋人筆記,材料豐富、內容可靠。其中包含人物軼事等,記錄有關宋代文人之
的交往,并提供很多細節。
52.歐陽修寫《相州晝錦堂記》,對晝錦堂卻著筆不多,是否離題?試作分析。
(2022秋?上海浦東新?高三校考期中)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陶氏義莊碑記
(清)袁枚
①古立大宗,以馀財歸之,有不足者資之于宗。后世廢宗法,遂有一族而異目相視者。然漢之樊重、
魏之楊椿,均能散所有濟族人數世之窮。第未嘗扁表其莊,綽楔而書,□行其心之所安,而不以為義也。
范文正公修其法,號曰“義莊公之心,豈以義自居哉?以為仁事也,而義名之,然后使吾子孫知如是則
義,悖是則不義,方克踵行勿倦,與吾意相終始。而天下之大,人心之同,必有慕義無窮,而奮乎千百世
后者。
②:尋陽陶氏之遷于吳也,距文正公六百年矣。族落落大滿,不能無簍人子。征仕郎世魁,聞范氏之風
而悅之。其子員外箓,尊父志以繼先賢,割沃畬①置莊,鳩②厥宗支,振康同食,月會而旬計之。吳之人以
為今之陶、昔之范也。
③今夫江、河之大,綿亙萬里,而世不能無斷港絕潢者,非其本支故也。若夫岷山之旁流,昆侖之馀
波,而淤塞就枯焉,人能無憾于江、河乎?惟其能以九里之潤,灌溉百川,而江、河乃愈增其大。然則陶
氏之以仁為富也,乃其善于持富也。《傳》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易》日:“何以聚人日財。’'聚
即收之之謂也。天下人非財不收,而況于本族乎?
④余與察之子振聲戊午同試京兆,別二十二年,相見吳下。持此顛末,屬余為記。余喜故人重逢,遽
聞高義,而又私念袁氏族黨,零落難收,匪徒力有所讓,蓋亦自傷其聞之之晚焉。
(選自《袁枚全集》)
【注釋】①沃畬:肥沃的田地。②鳩:聚集。
53.填入第①段方框處恰當的一項是()
A.蓋B.焉C.盍D.豈
54.下列對第①段中“漢之樊重、魏之楊椿”相關內容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二人皆為“濟族”之人,但朝廷并沒有給予表彰宣傳。
B.反襯“一族而異目相視者”,表達對世風日下的諷刺。
C.與范仲淹所為對比,突出二人“行仁不為名”的品質。
D.為下文論述鋪墊,推進對設置“義莊”之價值的認識。
55.分析第③段作者是如何論證自己的觀點的。
56.請結合以下材料及本文內容,探究陶氏設立義莊的原因及其價值意義。
材料一: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紋波浪向外擴張的推字。他先承認一個己,推己及人的己,對于這己,
得加以克服于禮,克己就是修身。順著這同心圓的倫常,就可向外推了。
材料二:我的假設是中國鄉土社會采取了差序格局,利用親屬的倫常去組合社群,經營各種事業,使
這基本的家變成氏族性了。一方面我們可以說在中國鄉土社會中,不論政治、經濟、宗教等功能都可以利
14
用家族來擔負,另一方面也可以說為了要經營這許多事業,家的結構不能陷于親子的小組合,必須加以擴
大。
(上述材料均節選自費孝通《鄉土中國》)
(2023春?上海浦東新?高三校考階段練習)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贈新興賀知州口
[明]丘浚
①朝廷以滇南地僻遠,恒慎擇其長吏,非其人不輕予之所,予者,必通經史、知理道、達政治者也。
天順壬午冬十月,天官卿群士子之需選者而供試之,首擢長沙賀恕近仁為云南新興知州。循故事乘傳將之
治所,其鄉友某謁予文以為近仁之官贈。
②予聞地有遐邇,而人情之好惡,則不遐邇異也,均好生而惡死,均好善而惡惡,均好逸而惡勞,均
好聚而惡散,均好取而惡予,均好利而惡害。善于治者,順其性而導迪之,置之生全休息之地,而不拂其
情,斯相安矣。彼昧者,乃荒遠其地,鄙夷其人,畜視而漁食之,使之失其所以為生者,一旦至于啟事造
釁,非惟彼不得以安其生而已,亦不能安其位矣,豈不兩有所失哉?
③考之前志,古人之治于斯者,若張喬除去奸猾,而二十六郡盡降,張處陀以淫虐致亂,禍延二十余
萬人,梁毗不取一金,酋長感悅,史萬歲貪其賄賂,隨服隨叛。則人情好惡大略可見矣,豈以古今而異哉?
且順其情則服,逆其情則去,雖齊魯吳越之民莫不皆然,況荒服之外口?是尤不可不加之意也。
④賀君湖湘故家子,曾大父以下,世為顯官,得家庭之傳有素,發身賢科,卒業太學,遍交當世知名
之士,所謂通經史、知理道、達政治者,非其人耶?天官卿首擢斯任,誠真知人。予知其必能順民之情以
導迪之,克副圣天子軫念遠人之意必矣。異時政聲彰聞,其名位殆不止此也。
⑤于是乎書。
(選自《丘文莊公集》)
57.可填入第③段方框處的虛詞是()
A.哉B.矣C.乎D.耳
58.小明發現標題中表示文體的一個字被墨跡遮蓋看不清了,他猜了幾種,請根據第①段文意,幫他選出
正確的一項是()
A.志B.書C.記D.序
59.對第②段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靠近京畿地區風俗醇厚,越是偏遠的地區民風越是敗壞。
B.善于治理的人都會順應人的天性,不拂逆人情。
C.人的天性就是好逸惡勞,趨利避害,所以無法引導管轄。
D.愚昧的官員卻會荒廢了肥沃的土地,魚肉百姓。
60.概括本文的寫作意圖。
61.(2023春?上海浦東新?高三上海市實驗學校校考階段練習)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龍洞山記[元]
張養浩
歷下多名山水,龍洞為尤勝。洞距城東南三十里,舊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
有潭,時出云氣,旱禱輒雨,勝國?嘗封其神曰靈惠公。其前,層峰云矗,日錦屏,曰獨秀,日三秀,釋
家者流居之。由錦屏抵佛剎山,嵋巖環合,飛鳥劣②及其半。即山有龕屋,深廣可容十數人,周鐫佛像甚
夥。世兵,逃亂者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東出,其日龍洞,即此穴也,望之窗然③。
竊欲偕同來數人入觀。或曰是中極暗,非燭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菱前導。初焉,若高闊可步;未幾,俯首
焉;未幾,磬折?焉;又未幾,膝行焉;又未幾,則蒲伏焉;又未幾,則全體覆地蛇進焉。會所導火滅,
煙郁勃滿洞中。欲退,身不容;引進,則其前隘,且重以煙,遂緘吻、抑鼻、潛息。心駭亂恐甚,自謂命
當盡死此,不復出矣。余強呼使疾進,眾以煙故,無有出聲應者,心尤恐然。余適居前,倏得微明,意其
穴竟于是,極力奮身,若魚縱焉者,始獲脫然以出。如是,僅里所。既會,有泣者,恚者,詬者,相譏笑
者,頓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額者,免冠科首具陳其狼狽狀者。惟導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
若無所苦,見眾皆病,亦陽懾力殆。其宴于外者舉酒酌穴者,人二杯。雖雅不酒,必使之酌,名曰定心飲。
余因默憶,昔韓文公登華山,窮絕頂,梗不能返,號啖連日。聞者為白縣吏,遂遣人下之。嘗疑許事未必
有。由今觀之,則韓文公之號為非妄口。嗚呼,不登高,不臨深,前圣之訓較然⑤,而吾輩為細娛,使父
母遺體幾同壓沒不吊⑥。其為戒,正止歿身不可忘。竊虞嗣至者或不知,誤及此,故記其事以告焉。游洞
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飲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時延祐龍集丁巳八月也。
(選自《欽定四庫全書?歸田類稿》)
[注]①勝國:前朝。②劣:僅僅,才。③智然:幽然遙遠的樣子。④馨折:彎腰。⑤較然:明顯的樣子。
⑥吊:悲傷。
(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處的虛詞是()
A.焉B.哉C.也D.矣
(2)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龍洞山自古以來就是名勝,山勢險峻,有上下兩個山洞,位于下方的那一個叫龍洞。
B.在潭的前面,層疊的山峰高聳,分別叫錦屏、獨秀、三秀,出家人居住在這里。
C.龍洞深邃,里面越來越低矮狹窄。作者與同游者備受驚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
D.按照當地的風俗,在洞外飲酒的人要為入洞游玩的人喝兩大杯酒,名為“定心飲”。
16
(3)晚明袁中道對《龍洞山記》評價:“因憶元張文忠公養浩一記,模寫光景,雜以詼諧,至今讀之,精神
奕奕生動,誰謂元人遂無好文字也!……此老是白香山一流人,故詩文亦清脫乃爾。”請結合第二段,加
以分析。
(4)請評析此文的思想意義。
(2022秋?上海寶山?高三上海交大附中校考階段練習)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左仲郛浮渡詩序
姚鼐
①江水既合彭蠡,過九江而下,折而少北,益漫衍浩汗,而其西自壽春、合肥以傅淮陰地皆平原曠野,
與江淮極望,無有瑰偉幽邃之奇觀。獨吾郡潛、霍、司空、械眠、浮渡各以其勝出名于三楚。而浮渡瀕江
倚原,登陟者無險峻之阻,而幽深奧曲,覽之不窮。是以四方來而往游者,視他山為尤眾。然吾聞天下山
水,其形勢皆以發天地之秘,其情性闔辟,常隱然與人心相通,必有放志形骸之外,冥合于萬物者,乃能
得其意焉。今以浮渡之近人,而天下往游者眾,則未知旦暮而歷者,幾皆能得其意,而相遇于眉睫間耶?
抑令其意抑遏幽隱榛莽土石之間,寂歷空港,更數千百年,直寄焉以有待而后發耶?余嘗疑焉,以質之仲
郛。仲郛目:“吾固將往游焉,他日當與君俱。”余日:“諾。”
②及今年春,仲郛為人所招邀而往,不及余。迨其歸,出詩一編,余取觀之,則凡山之奇勢異態,水
石摩蕩,煙云林谷之相變滅,悉見于其詩,使余恍惚若有遇也。蓋仲郛所云得山水之意者非?
③昔余嘗與仲郛以事同舟,中夜乘流出濡須,下北江,過鳩茲,積虛浮素,云水郁藹,中流有微風擊
于波上,發聲浪浪,磯漪■薄涌,大魚皆言然而躍。諸客皆歌乎,舉酒更醉。余乃慨然目:“他日從容無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熔爐內襯材料選擇與應用考核試卷
- 3-11全加器電子課件教學版
- 水產加工品安全風險管理與質量控制措施考核試卷
- 游藝用品生產項目管理與風險控制考核試卷
- 電視機制造業的售后服務體系建設考核試卷
- 滾動軸承的超聲波檢測技術考核試卷
- 遼寧省高二會考語文作文
- 教學工作參考總結高中語文教學年終工作參考總結
- 小學二年級寒假數學口算練習題
- 針刺傷的防護與應急處理 2
- GB/T 20899.1-2019金礦石化學分析方法第1部分:金量的測定
- 太陽能光伏發電原理及其應用
- GB 150-1998鋼制壓力容器
- 工程聯系單(模板)
- 2023年海南省財金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 耳聾與人工耳蝸植入術課件
- 公司獎項申請表(個人)
- 機油濾清器工作原理剖析
- 工程施工資源配置計劃施工資源配置計劃
- 高中美術教案3-12地域的永恒魅力1
- 安全生產管理組織機構設置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