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機械運動》單元復習練習-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冊物理人教版_第1頁
第一章《機械運動》單元復習練習-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冊物理人教版_第2頁
第一章《機械運動》單元復習練習-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冊物理人教版_第3頁
第一章《機械運動》單元復習練習-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冊物理人教版_第4頁
第一章《機械運動》單元復習練習-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冊物理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機械運動

一'選擇題

1.從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到張九齡的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再到朱自清的文學作品《荷

塘月色》,月亮被賦予了多種寓意。"飛天''興趣小組依照張九齡的詩繪制了如圖所示的一幅畫,若以

地面為參照物,運動的是()

A.升起的明月B.海邊的礁石C.站立的詩人D.海邊的房屋

2.如圖所示,箭頭表示物體運動方向,以圖中哪一個物體為參照物,正在下降的跳傘員是靜止的

G年

天跳傘員無人機

A.地面B.降落傘

C.地面上行駛的汽車D.正在上升的無人機

3.下列有關勻速直線運動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由運動時間決定

B.汽車沿平直公路每分鐘行駛的路程相等,則汽車一定做勻速直線運動

C.根據可知,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通過的路程成正比

D.根據s=vt可知,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成正比

4.如圖所示,圖甲為某時刻物體A、B以及建筑物M的位置,5分鐘后它們的位置如圖乙所示,下

列有關物體A、B以及建筑物M的運動情況的描述正確的是:()

建筑物M建筑物M

西東西東

甲乙

A.若以物體A作為參照物,物體B向東運動

B.若以物體B作為參照物,物體A向東運動

C.若以物體B作為參照物,建筑物M向東運動

D.無論以物體A還是物體B作為參照物,建筑物M都是靜止的

5.如圖所示的圖象中,描述的是勻速直線運動的有()

丙T

C.丙與丁D.乙與丙

6.下列幾種估測最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約為5m/sB.全新的2B鉛筆長約18cm

C.課桌的高度約為1.5mD.一張試卷厚度的大約1mm

7.運動會上,100m決賽,中間過程張明落后于王亮,沖刺階段張明加速追趕,結果他們同時到達

終點.關于全過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張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張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勻速直線運動,無法比較

8.如圖所示,兩列火車并排停在站臺上,小明坐在車廂中向另一列車廂觀望。突然,他覺得自己的

列車開始緩緩地前進了,但是,“駛過”了旁邊列車的車尾才發現,實際上他乘坐的列車還停在站臺

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明發現自己乘坐的列車還停在站臺上是以旁邊列車的車尾為參照物

B.小明感覺自己乘坐的列車前進了是以地面為參照物

C.小明發現自己乘坐的列車是靜止的,是以自己旁邊的列車為參照物

D.小明先后不同的感覺是因為他選擇的參照物不同造成的

9.甲、乙兩車在同一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其路程s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所

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t=3s時,甲、乙兩車的速度相等

B.甲、乙兩車速度之比為1:3

C.甲、乙兩車在0~3s內的平均速度相等

D.t=2s時,甲、乙兩車相距20m

10.在《龜兔賽跑》的故事中,烏龜和兔子同時從起點出發,當兔子遠遠超過烏龜時,便驕傲地睡

起了大覺,當它醒來后,發現烏龜已悄悄地爬到了終點.在龜兔賽跑的全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烏龜的速度始終大于兔子的速度

B.兔子的速度始終大于烏龜的速度

C.烏龜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

D.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烏龜的平均速度

二'填空題

11.長度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如圖是某同學使用刻度尺測量某一物體長度的情景,則該刻度尺的

分度值是mm,被測物體的長度是cm。

012345678cm

12.如圖所示是兩艘龍舟競渡,甲、乙龍舟的長度分別為Li和L2,設它們都是勻速運動且速度分別

為VI和V2.V1>V2。從甲的“龍頭”追上乙的“龍尾”開始。到甲的“龍尾”離開乙的“龍頭”為止,甲龍舟

比乙龍舟多運動的路程是;這段時間為。(兩空都用題中出現的字母表

示)

13.汽車在公路上勻速行駛,駕駛員發現前方路口信號燈轉為紅色,經一定反應時間后開始踩剎

車,汽車車速v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聰明的小燕發現并猜想:一段時間內,物體通過的路

程剛好等于這段時間的圖象與坐標軸圍成圖形的面積(如圖陰影部分),這一猜想在老師那里得到了

證實。根據這一規律,請你計算:若駕駛員飲酒,從發現紅燈到完全停止汽車共前進了15米,則此

時的反應時間為s?

t/s

14.甲、乙兩輛車沿同一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其路程s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貝卜在0?

3s內,甲車行駛的距離為m,當t=3s時,甲、乙兩車的速度之差為m/so

15.在合肥市中學生體育運動會的200m競賽中,小華同學前百米用了15秒,后百米用了10秒,則

他跑步的平均速度是m/s,在跑步時他感覺站在邊上為他加油的同學在往后退,是以

為參照物。

16.甲、乙兩人進行百米賽跑,甲比乙提前10m到達終點。若兩人速度保持不變,甲退到起跑線后

10m開始與乙再比賽(乙仍從起跑線開始跑)(選填“甲先”、“乙先”或“甲和乙同時“)到

達終點。

17.如圖為測平均速度的實驗,斜面應保持坡度,這樣設計是為了實驗中便于測

量________,若停表每格為1s,則該實驗中,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選填“大于”或

“小于”或“等于“)小車通過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18.如圖所示,汽車通過高速公路ETC通道時,不停車也能繳費通過,如果通道長是15m,車速是

3m/s,汽車通過通道的時間是s;該汽車以為參照物是運動的.

三'實驗探究題

19.如圖所示,在“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

(1)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并開始計時,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

間,根據實驗的原理,即可算出小車在各段的平均速度。對小車運動的各段長度進行測量

并分段做了標記,而的測量誤差較大,必須多次測量;

(2)測得圖中AB段的距離SAB=cm,所用的時間tAB=1.6s,則AB段的平均速

度vAB=cm/s;

(3)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則測得的平均速度vAB會偏;

(4)實驗中應多次測量,每次測量時必須讓小車從由靜止開始下滑。

20.如圖所示為“測量小車平均速度”的實驗裝置SI=2S2,小車到達A、B、C三處的時間如圖中方框

所示。

(1)該實驗是根據公式進行測量的;

(2)實驗中應使斜面保持較(選填“大”或“小”)的坡度;

(3)由圖可知,小車在斜面上做(選填“加速”“減速”或“勻速”)直線運動。

四、計算題

21.春節,小明看到遠處的煙花散開2s后聽到爆炸的聲音,已知聲速v=340m/s.求:煙花爆炸點

距小明多遠?

22.汽車在出廠前要進行測試.某次測試中,先讓汽車在模擬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駛500s,緊接

著在模擬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駛100s.求:

(1)該汽車在600s內行駛的路程.

(2)汽車在整個測試過程中的平均速度.

23.某司機駕車前行,突然發現前方80m處有障礙物。司機從發現險情到踩剎車制動需要的反應時

間為0.75s,這段時間內汽車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車制動后還要繼續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1)汽車制動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機酒后駕車,反應時間是平時的4倍。請通過計算判斷汽車是否會撞上障礙物;

(3)正常情況下,要保證汽車不會撞上障礙物,則司機最遲可以在距障礙物多遠處開始剎車?

(不計發現險情的時間)

答案解析部分

L【答案】A

2.【答案】B

【解析】【解答】根據題意可知,正在下降的跳傘員相對于地面、地面上行駛的汽車和正在上升的無

人機的位置發生改變,只相對降落傘的位置不變,則參照物為降落傘,故B符合題意,而A、C、D

錯誤。

故選B。

【分析】如果物體是靜止的,那么它相對參照物的位置保持不變;如果物體是運動的,那么相對參

照物的位置不斷改變。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D

【解析】【解答】解:s-t圖象反映物體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關系,由圖可知,甲中物體保持靜止;

丙中物體路程與時間成正比,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v-t圖象反應物體的速度隨時間的變化關系,由圖可知,乙中物體速度保持不變,故物體在做勻速

直線運動;丁中速度均勻增加,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描述的是勻速直線運動的是乙和丙.

故選D.

【分析】(1)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它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值(速度)是一定的,路程和時間成正

比;

(2)速度不隨時間變化,速度和時間的圖象就是一條平行于橫軸的射線.

6.【答案】B

【解析】【解答】A、人步行的速度約為lm/s,故本選項不符合實際,不符合題意;

B、全新的2B鉛筆長約18cm,故本選項符合實際情況,符合題意;

C、課桌的高度約為0.8m,此選項不符合實際,不符合題意;

D、一張試卷的厚度大約是7511m=0.075mm,此選項不符合實際,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結合生活常識,對選項中的數據進行分析,看是否符合實際,然后排除不正確的,選擇正

確的答案.

7.【答案】C

【解析】【解答】解:兩人跑的總路程相同,所用時間相同,根據公式丫=,可知,兩人平均速度相

等.

故選C.

【分析】已知總路程和總時間,根據公式v=*可求平均速度的大小.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C

【解析】【解答】烏龜先到達終點說明烏龜用的時間少,根據公式u=可知烏龜的平均速度大.

故選C

【分析】整個過程烏龜用的時間小于兔子用的時間,根據平均速度的公式可判斷大小

11.【答案】1:3.50

【解析】【解答】根據圖片可知,刻度尺上一個大格表示1cm,中間有10個小格,則刻度尺的分度

值:lcmH-10=0.1cm=lmmo則被測物體的長度:5.50cm-2.00cm=3.50cm。

【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大格表示的長度+中間的小格數。首先根據“測量值=準確值+估讀值”分別

記錄物體邊緣所對的兩個刻度值,然后相減得到物體的長度。

12.【答案】L1+L2;

【解析】【解答】以乙龍舟為參照物,從甲的“龍頭”追上乙的“龍尾”開始。到甲的“龍尾”離開乙的“龍

頭”為止,甲龍舟比乙龍舟多運動的路程是甲龍舟與乙龍舟的總長,即L1+L2;以乙龍舟為參照物,

則甲龍舟的相對速度為V1-V2,則時間為t=?=4土5。

【分析】超車運動時,兩車長是路程差;利用路程和速度差的比值計算時間。

13.【答案】1

【解析】【解答】根據圖像,從開始剎車到停止,通過路程是三角形的面積Si==Jx10m/sx

(1.5s-0.5s)=5m;飲酒后,剎車時間和距離不變,若通過的總路程為15m,說明反應時間內通過

的路程為S2=15m-5m=10m,所以反應時間t2=今=^)m/s=

【分析】通過速度和時間的乘積計算路程;利用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計算時間。

14.【答案】90;20

15.【答案】8;自己

【解析】【解答】200m小華共用時15s+10s=25s

則他跑步的平均速度17=)=縹"=86”在跑步時他感覺站在邊上為他加油的同學在往后退,即

t25s/

加油的同學的相對于他位置發生了改變,是以自己為參照物的。

【分析】描述物體的運動狀態,需要事先選取參照物,如果物體相對于參照物位置發生了改變,那

么物體就是運動的,求解物體的平均速度,利用物體走過的總位移除以總時間即可。

16?【答案】甲先

【解析】【解答】解:假設第一次甲到終點用時3則此時乙通過距離為:100m-10m=90m,

由題可知甲的速度為:U尹=當%;乙的速度為:77乙=竿;第二次比賽中,甲用時:”

SS

=100m+10m=,土,=4=喘1=1.1或;乙,因此這次比賽甲先到達終點。

甲~~r~乙~r~

【分析】根據路程和時間的比值,計算速度;根據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計算時間,比較時間長

短。

17.【答案】較小;時間;小于

【解析】【解答】測平均速度的實驗時,為了方便準確的測量時間,斜面應保持較小的坡度。

全程的平均速度v=|=^=0.2m/s

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用的時間A=3S,通過下半程所用時間fo=5s-3s=2s

下半程平均速度v2=攀=孚=0.25m/s

l22s

通過上述計算可知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車通過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分析】為了方便準確的測量時間,斜面應保持較小的坡度。再利用速度計算公式尸*進行計算。

18.【答案】5;ETC通道

【解析】【解答】解:⑴,:v=f

汽車通過通道的時間t==劇=5s;(2)該汽車相對于ETC通道來說,位置發生變化,是運

動的.

故答案為:5;ETC通道.

【分析】(1)根據v=j求出通過通道的時間;(2)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相對于參照物來說物體位

置發生變化則是運動的,否則是靜止的.

19.【答案】(1)v=|;時間

(2)40.0;25.0

(3)小

(4)同一位置

【解析】【解答】(1)該實驗是根據公式v=f進行測量的;根據速度公式知,需要用刻度尺測量長

度,用停表測量時間,因時間的測量誤差較大,需多次測量減小誤差。

(2)根據圖示可知sAB-80.0cm—40.0cm=40.0cm

則小車通過AB段的平均速度v=|=華磐=25.0cm/s

t1.6s'

(3)讓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會導致時間的測量結果偏大,根據公式v="可知,AB段的平

均速度會偏小。

(4)實驗中應多次測量,應保證小車每次通過的距離相等,故每次測量時必須讓小車從同一位置由靜

止開始下滑。

【分析】(1)測量物體平均速度的原理即為速度公式v=s/t;該實驗中測量小車運動的時間比較困

哪,誤差比較大;

(2)求解物體的平均速度,利用物體走過的總路程除以總時間;

(3)小車經過設置的標線再停止計時,會使得測得的時間偏大,計算得到的速度偏小。

(4)多次測量小車的運動速度的變化,需要讓小車在同一位置釋放。

20.【答案】(1)v=^

(2)小

(3)加速

【解析】【解答】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根據公式v=?進行測量;

斜面斜面的坡度大,小車在斜面上通過的時間短;斜面斜面的坡度小,小車在斜面上通過的時間

長,因此斜面斜面的坡度小,便于測量小車運動所用的時間;

由題意可知SI=2S2,所以AB段和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