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1/21棗莊市嶧城區2023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試題與參考答案一、積累運用(25分)1.(7分)閱讀下面選文,完成后面的問題。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tóng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kàng奮了。(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的字注音。①tóng仁②恬靜③kàng奮(2)“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中的加點詞能否互換?(3)文中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何作用?2.(2分)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有錯誤的一項是()A.在血雨腥風的戰爭歲月里,無數中華英雄兒女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用他們寶貴的青春和熱血,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B.寒冷的雪地中,小明看到那位老人不慎摔倒,當即取義成仁,出手相扶。 C.教育脫貧的最美踐行者張桂梅殫精竭慮,讓當地許多貧困家庭的女孩實現了讀書夢。 D.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文藝的價值和作用,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如火如荼的和平建設時期,都注重用文藝的方式凝聚力量、鼓舞人心。3.(2分)下列句子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項是()A.托爾斯泰的記憶力和觀察力是十分驚人的,他能迅速捕捉形象并長久地儲存在頭腦中,創作需要時,一“呼”即出。 B.《長征》是國家大劇院在2016年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而推出的一部原創歌劇,由著名編劇鄒靜之執筆,國家一級導演田沁鑫執導。 C.通過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產業和旅游業,使云南貢山獨龍族群眾在2018年年底實現了整族脫貧。 D.羊肉為什么作為冬季進補首選食品的原因,是羊肉味甘而不膩,性溫而不燥,具有暖中祛寒、溫補氣血、開胃健脾等功效。4.(2分)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詩經》中的詩分為風、雅、頌三類,主要表現手法是賦、比、興。 B.《社戲》的作者是魯迅,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他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該文選自他的小說集《吶喊》。 C.“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這里“天啟”為皇帝年號,“壬戌”為干支紀年,“叔遠”是核舟雕刻者王毅的字,“甫”是男子美稱。 D.陶淵明(約365—427),又名潛,字元亮。自號靖節先生。東晉詩人,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辭賦以《歸去來兮辭》最有名。其詩文語言質樸、自然又頗為精練,具有獨特風格。5.(8分)根據提示,用詩文原句填空。(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關雎》)(2)電影《在水一方》的歌詞“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無奈前有險灘,道路又遠又長”,化用了《蒹葭》中的詩句:,。(3)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陶淵明《桃花源記》)(4)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化用“臨淵羨魚”這一古語的詩句是:,。6.(4分)文學名著。??戰國時代,游說之風大盛。游士立談可以取卿相,所以最重說辭。他們的說辭卻不像春秋的辭命那樣從容宛轉了。他們鋪張局勢,滔滔不絕真像背書似的;他們的話,像天花亂墜,有時夸飾,有時詭曲,不問是非,只圖激動人主的心。那時最重辯。墨子是第一個注意辯論方法的人,他主張“言必有三表”。“三表”是“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便是三個標準。不過他究竟是個注重功利的人,不大喜歡文飾,“恐人懷其文,忘其‘用’”,所以楚王說他“言多不辯”。上面文段是(作者)為中學生撰寫的散文集《》中的一部分。該著作全書共篇,介紹了《》《周易》《史記》等著作。二、閱讀(45分)7.(5分)古詩賞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1)首聯“風煙望五津”的“望”改成“看”,好不好?請談談你的看法。(2)賞析詩歌的尾聯。8.(14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小石潭記柳宗元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⑤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解釋加點字。①水尤清冽②潭中魚可百許頭③日光下澈④悄愴幽邃(2)下列加點詞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其岸勢犬牙差互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B.乃記之而去 漁人甚異之C.佁然不動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D.全石以為底 不足為外人道也(3)翻譯下列句子。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②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4)小石潭本是永州一無名小潭,卻因柳宗元詩情畫意的筆調而聞名古今。結合全文說說柳宗元描寫山水的成功之處在哪里。9.(9分)閱讀《大自然的語言》選段,回答問題。大自然的語言(節選)竺可楨①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谷鳥也來了。于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地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復始。②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系,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③這些自然現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為物候。物候知識在我國起源很早。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農諺就包含了豐富的物候知識。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為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物候學記錄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養育往來,如桃花開、燕子來等自然現象,從而了解隨著時節推移的氣候變化和這種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④物候觀測使用的是“活的儀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氣象儀器復雜得多,靈敏得多。物候觀測的數據反映氣溫、濕度等氣候條件的綜合,也反映氣候條件對于生物的影響。應用在農事活動里,比較簡便,容易掌握。物候對于農業的重要性就在這里。下面是一個例子。⑤北京的物候記錄,1962年的山桃、杏花、蘋果、榆葉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遲十天左右,比1960年遲五六天。根據這些物候觀測資料,可以判斷北京地區1962年農業季節來得較晚。而那年春初種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種的,結果受到低溫的損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遲,選擇適宜的播種日期,這種損失就可能避免。(1)按照要求分析語句。①說一說第①段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②為什么“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農業就包含了豐富的物候知識”一句中的“許多”不能刪去?(2)請根據第③段文字概括一下什么是物候學。(3)選文第④⑤段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10.(17分)閱讀《簟匠獨路頭》,完成下列各題。簟匠獨路頭謝志強①朱家村原先是個大村莊,朱姓為大姓。后來成了鎮,竹家鎮。朱和竹諧音。②竹家鎮位居一個山岙,四邊環山,都是竹山,山不高。鎮里,家家戶戶都會制作竹器。手藝最好的是朱獨路頭。③獨路頭是他的綽號。他是個一根筋的人物,獨攻一路,連個老婆也沒上心娶。他總是一聲不吭地編竹器,一根篾條,在刮刀與拇指間來回抽拉,厚薄均勻,全憑手感。他的活非常精細,竹家鎮的各家各戶,至少有一件出自獨路頭的竹器。篾席、眠床、竹人、竹馬,樣樣美觀,經久耐用,還有的編入了各種各樣的花紋。據說,他編的竹器,陳列在縣城店鋪的貨架上。不過,獨路頭連縣城也沒去過。④隨著年齡的增長,獨路頭的手藝越發精湛。常有城里的商人,上門來收購。鎮里,附近的村里,許多小后生登門,拜師學藝。獨路頭拒絕收徒弟。他那個綽號就是這樣被傳開了。⑤年復一年,獨路頭不知編了多少個竹器。漸漸地,眼睛也花了,腿腳也不靈了。上山采竹常常上氣不接下氣,簟匠工具似乎也不聽使喚了,動作遲鈍了。工具、竹子好像提醒他說:你老了。⑥六十歲那年,獨路頭放出口風,要收一個徒弟。手藝傳男不傳女,自己沒兒沒女,就把徒弟當兒子,也好養老送終。⑦消息傳開,呼隆一下,獨路頭六十大壽那天早晨,有一群拜師學藝的后生涌進他的院子。有近百個。向來清凈的院子,頓時熱熱鬧鬧。院中屋里,都擠滿了后生。⑧百里挑一。后生們紛紛猜測:獨路頭將出什么考題?⑨獨路頭獨處慣了,他好像不適應,一時還不知怎么對待這樣熱鬧的局面,他編了個花籃——偏偏那個季節山花已謝了。似乎鬧中求靜,邊編邊想。⑩后生們不敢喧嘩,只是悄聲議論,像微風吹進了竹林。都猜測花籃是問話的引子。獨路頭歇了手,站起來,那樣子,仿佛突然發現來了那么多人,還是后生。他把花籃掛在院中獨棵桂花樹枝上,轉身,一臉為難,終于說:我只收一個徒弟,來了這么多人,我選一個,其他人肯定難過,當著你們的面,我實在說不出口,這樣吧,容我想一想,選中了誰,我會托人報信。?那可能是獨路頭大半輩子說的最多的一堆話。后生們面面相覷,不好聲張;一個個垂著頭,相跟著,出院門,各自走,散開了。?院門前是石臺階,臺階下橫躺著一把斑竹掃帚——掃院前的掃帚,可能倒在臺階下了。?一個一個后生,抬腿跨過掃帚。最后走出的是一個身體單薄的小后生,仿佛乳毛未脫,又矮又瘦,該是會睡會玩的年齡。小后生來自十幾里路外的一個小村莊,翻了幾座嶺,很可能沒睡夠,走累了。?事后,獨路頭說了他的發現,別以為他只顧埋頭編花籃了:又矮又瘦的小后生見院中屋里或站或坐,滿是人,他就坐到灶旁的柴草上,仿佛熱鬧、擁擠的場面跟他沒有關系,他倒似一個好奇的旁觀者;師父(已認定了師父)要大家“都回去”,大家走了,他將弄亂的柴草歸整齊了,他不敢看師父。最后一個出去,不聲不響,好像生怕腳發出聲響那樣。?那個小后生出院門撿起掃帚放在院門一側。?就在這個時刻,簟匠獨路頭喊:小后生,你留下,不要走了。?小后生呆立著,看看院門前的街兩頭,那些后生已走出好長一截路了,他猛然清醒,師父叫的是他。?獨路頭還向他招了一下手。小后生趕緊上臺階,跪在院門檻前,叫:師父。?十幾個后生反應快,奔過來。一呼百應,整條街都像發生了奇事一樣,還有許多看熱鬧的居民,紛紛趕來。怎么會選中這么個不起眼不招人待見的徒弟呢?(選自《微型小說選刊》2022.07,有刪改)(1)根據小說內容,梳理情節,完成填空。獨路頭放風要收徒→①→獨路頭編花籃→②→③→獨路頭選中徒弟(2)結合語境,品味下面語句,分析其表達效果。后生們面面相覷,不好聲張,一個個垂著頭,相跟著,出院門,各自走,散開了。(3)小說中獨路頭編花籃的情節,有什么作用?(4)小說結尾寫到居民想不明白“怎么會選中這么個不起眼不招人待見的徒弟呢”,你認為小后生被選中的原因是什么,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三、寫作(50分)11.(50分)盡我所能,擔我責任。今天,給哭泣的同學一個擁抱,替忙碌的父母分擔家務,為身邊的人帶去溫暖;明天,戍守邊防,創新科技,為民族復興貢獻力量!有需要的地方就有我的身影。請以“_______需要我”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總要求】(1)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2)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得套作,不得抄襲;(3)書寫工整,卷面整潔;(4)需補全題目。
參考答案一、積累運用(25分)1.【分析】(1)本題考查字音與字形的掌握。根據語段內容及平時對字詞的積累,可知①“tóng仁”寫作“瞳仁”,②“恬靜”的“恬”讀作“tián”,③“kàng奮”寫作“亢奮”。(2)本題考查語序的分析。根據平時對字詞的理解,可知“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程度由淺到深,符合事物發展的邏輯順序,所以三者的位置不可互換。(3)本題考查修辭手法的判斷與作用分析。細讀畫線句子,會發現其由三個“使……,使……,使……”構成,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三個分句中又對描寫的事物進行對比,又有對比的修辭手法。句子以排比與對比,突出安塞腰鼓的震撼力之強,節奏感強,具有氣勢。【解答】答案:(1)①瞳②tián③亢(2)不能互換,因為加點詞語采用了排比的形式,形象地寫出了鼓聲響起后,擊鼓的氣勢逐漸加強,符合事物發展的邏輯順序。(3)句子運用排比的修辭,使語言氣勢充沛、節奏鮮明、感情強烈。排比中還用運了三組反義詞,在強烈的對比中,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點。【點評】判斷修辭手法,可注意掌握各修辭手法的基本特點,然后根據句子內容分析,得出答案。2.【分析】本題考查成語使用正誤的辨析。解答此題,平時要有大量的成語積累,還要結合句意表述,從詞性、詞義輕重、感情色彩、習慣用法等多方面考慮,確定正確選項。成語運用的常見錯誤有以下幾種:望文生義、褒貶不當、搭配不當、用錯對象、語境不符等。【解答】ACD.正確。B.有誤,“取義成仁”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本句指幫助老人,大詞小用。故選:B。【點評】解答此題,需要我們正確理解成語的意思,辨清成語的感情色彩,還要結合語境分析其運用是否恰當。3.【分析】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認真閱讀題干,通讀每一個句子,然后憑語感判斷正誤,如果不能判斷的,可以壓縮句子,看搭配是否得當,找出病因。【解答】A.正確。B.有誤,語序不當,把“在2016年”放在“推出”的前面并且刪去“而”。C.有誤,缺主語,刪去“通過”或者“使”。D.有誤,句式雜糅,刪去“的原因”然后在“羊肉味甘而不膩”的前面加“因為”;或者“為什么”。故選:A。【點評】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1.語感法。辨析句子正誤,首先認真閱讀,仔細考慮,從整體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確,內容是否合理,句意間關系與關聯詞語是否一致等,憑借語感,就可以發現一些句子的毛病。2.緊縮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檢查主謂賓(中心語)是否殘缺,是否搭配得當。3.分解法。理清枝葉(附在主、謂、賓上的附加成分),檢查枝葉同相應的主干是否搭配得當。4.聚焦法。對于句中出現的修飾性詞語、關聯詞應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對出現的詞語,先檢查是否有多用、錯用或搭配不當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4.【分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的掌握。解答此題,要有一定的文學常識積累。【解答】ABC.正確;D.有誤,靖節先生是陶淵明去世后,他的親屬、朋友或門人給他的私謚號。故選:D。【點評】在日常學習中,要掌握學過的文學常識,并注意復習和歸納。5.【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解答】(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溯洄從之道阻且長(3)芳草鮮美落英繽紛(4)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重點字:羨)【點評】為了保證在默寫名句時不出錯,關鍵還是平時要加強背誦和記憶,準確書寫。下面幾種方法可供借鑒。1.保持良好的心態,培養識記興趣。2.多種方式相結合,提高識記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鞏固識記成果。4.留心特別詞句,規避識記誤區。6.【分析】本題考查名著常識的掌握。《經典常談》是現代作家、學者朱自清先生專為中學生“量身定制”的、介紹中國古代文學、歷史、哲學經典的啟蒙讀物。【解答】答案:朱自清經典常談十三說文解字【點評】在日常學習中,要掌握學過的名著常識,并注意復習和歸納。二、閱讀(45分)7.【分析】這是王勃在京城長安送別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地任縣令時所作的抒情詩。朋友即將上任,詩人勸慰他不要為遠別而悲傷:雖然遠隔天涯,但友誼不會因為距離的遙遠而淡薄,他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雖為送別詩,但全詩卻無傷感之情,詩人的胸襟開朗,語句豪放清新,委婉親切,表現了友人間真摯深厚的友情。【解答】(1)本題考查賞析關鍵詞。詩人巧用一個“望”字,將秦蜀二地聯系起來,好似詩人站在三秦護衛下的長安,遙望千里之外的蜀地,這就暗寓了惜別的情意。“望”字不僅拓寬了詩的意境,使讀者的視野一下子鋪開,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兩地的距離,使人感覺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為離別而憂傷。這一開筆創造出雄渾壯闊的氣象,使人有一種天空寥廓、意境高遠的感受,為全詩鎖定了豪壯的感情基調。“看”則距離較近,表達不出作者的這種情感。(2)本題考查對詩句的賞析。寫出詩句成為千古傳誦名句原因。首先修辭上,運用夸張、對偶的修辭手法,抒發了自己與友人的真摯感情和惜別之情,表現了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其次蘊含哲理:道出了誠摯的友誼可以超越時空界限的哲理,一改送別詩離愁別恨、傷感低沉的傳統情調,寫得昂揚樂觀、積極向上,給人以莫大的安慰。故成為千古名句。答案:(1)不好。“望”字從空間著眼,寫作者自長安遙望千里之外朋友即將宦游的巴蜀之地,流露出對朋友的深情厚意;“看”則距離較近,表達不出作者的這種情感。(2)該句道出了誠摯的友誼可以超越時空界限的哲理,一改送別詩離愁別恨、傷感低沉的傳統情調,寫得昂揚樂觀、積極向上,給人以莫大的安慰。故成為千古名句。譯文:三秦之地護衛著巍巍長安,透過那風云煙霧遙望著蜀川。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因為我們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四海之內有知心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如近在比鄰。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小兒女那樣悲傷淚濕佩巾。【點評】詩歌煉字技巧:1.體悟該字在句中的含義,看是否運用修辭手法。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思考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或有什么樣的表達效果。8.【分析】參考譯文:從小土丘往西走約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水聲,好像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撞的聲音心里很是高興。(于是)砍伐竹子,開出一條道路下面顯現出一個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別清涼。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像各種各樣的石頭和小島。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潭中大約有一百來條魚,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靠似的。陽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魚兒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魚兒)呆呆地靜止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樂似的。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樣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樣的蜿蜒,(有時)看得見,(有時)看不見。兩岸的形狀像犬牙似的參差不齊,看不出溪水的源頭在哪里。坐在石潭旁邊,四面被竹林樹木包圍著,靜悄悄的,空無一人,(這氣氛)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環境過于凄清,不能長時間地待下去,就記下這番景致離開了。一同去游覽的有吳武陵、龔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著一同去的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解答】(1)本題考查詞語結合素。①句意:潭水特別清涼。尤,特別。②句意:潭中大約有一百來條魚。可,大約。③句意:陽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澈,穿透。④句意:幽靜深遠。邃,深遠。(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代詞,指代溪水岸邊/代詞,指代漁人。B.代詞,小石潭的游覽/代詞,指代桃花源的情況。C.……的樣子。D.作為/對。故選:C。(3)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①重點詞:西南,名詞作狀語,向西南;斗,名詞作狀語,像北斗星那樣。蛇,名詞作狀語,像蛇那樣。句意: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②重點詞:以,因為;居,停留。句意:因為這里的環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4)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作者描寫小石潭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①移步換景。作者在移動變換中帶領我們領略各種不同的景致,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面感。由小丘到算竹,由算竹到聞水聲,再由水聲尋到小潭,講述了發現小潭的經過,充滿了懸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漸在人們面前展開一幅美妙的圖畫。②抓住景物特征,精細生動地描繪。寫小石潭,處處從“石”字落筆,又表明了它的小面奇秀。從聽覺、視覺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繪。“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此文開筆就有聲有感。未見其潭,先聞其聲,游興被激發了。“水尤清冽”“青樹翠蔓”“日光下徹,影布石上”“明滅可見”,景物的色彩、光線的明暗變化真切而清麗。寫景,動靜交錯。聲,是動態的,石,是靜態的,“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又是動態的,魚兒忽靜忽動,溪水若靜實動,這畫面給人以很深的感知度。寫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讀者領受著這畫卷的美又對作者寄予深深的敬意與同情。這就是藝術的感染力。③文筆簡練,前后照應,結構緊湊。寫潭,處處透出了潭水的清洌,有很高的透明度,寫環境氣氛又處處透出這里的寂寥、幽邃。前后照應渾然一體。全文不滿200字卻詩情畫意融為一體,所以說這篇記是柳宗元山水游記的代表作,也是我國古代山水游記中的精品。④側面描寫,烘托景色。“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運用側面描寫,“皆若空游無所依”寫出小石潭水清澈見底、清洌可鑒的特點。答案:(1)①特別。②大約。③穿透。④深遠。(2)C(3)①向小石漕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②因為這里的環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4)作者描寫小石潭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①移步換景。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換景”的手法,在移動變換中引導我們去領略各種不同的景致,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面感。②抓住景物特征,精細生動地描繪。從聽覺、視覺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繪。“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此文開筆就有聲有感動靜結合。聲,是動態的,石,是靜態的,“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又是動態的,魚兒忽靜忽動,溪水若靜實動,這畫面給人以很深的感知度。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讀者領受著這畫卷的美又對作者寄予深深的敬意與同情。③文筆簡練,前后照應,結構緊湊。寫潭,處處透出了潭水的清洌,有很高的透明度,寫環境氣氛又處處透出這里的寂寥,幽邃。前后照應渾然一體。④側面描寫,烘托景色。第二段無一字寫水,卻將水的清澈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點評】文言文翻譯“六字訣”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職稱、器具名稱等,可照錄不翻譯;2.直。即將文言中的單音節詞直接譯成以該詞為語素的現代漢語的雙音節或多音節詞;3補。即將文言文中省略的詞語、句子成分,在譯文中適當地補充出來;4.刪。即刪去不譯的詞。凡是古漢語中的發語詞、判斷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志作用的助詞、湊足音節的助詞等,在現代漢語中沒有詞能替代,便可刪去;5.調。即對文言文中不同于現代漢語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譯時要進行必要的調整,使譯文完全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6.換。即對古今意義相同,但說法不同的詞語,翻譯時都要換成現在通俗的詞語,使譯文通達明快。9.【分析】選文第①②段,以一年四季的變換引出本文的說明對象——物候;接著第③段,介紹什么是“物候”及“物候學”,第④⑤段,介紹物候觀測的工具。【解答】(1)①本題考查詞語表達效果分析。“沉睡”“蘇醒”本是人的動作,這里寫大地,是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答題規范是: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結合上下文“立春過后”“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可知,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回大地、萬物生機勃勃的景象。②本題考查說明文語言分析。本句中的“許多”是指“很多”“大部分”的意思,在數量和范圍上起限制作用,句意是“古代流傳下來的大部分農諺就包含了豐富的物候知識”,如果刪去,就變成“古代流傳下來的所有農諺都包含了豐富的物候知識”。說法太絕對,與事實不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強調:這個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嚴密性。(3)本題考查文章內容概括。結合“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為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概括為: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的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4)本題考查說明方法分析。“物候觀測使用的是‘活的儀器’,是活生生的生物”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它比氣象儀器復雜得多,靈敏得多”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北京的物候記錄,1962年的山桃、杏花、蘋果、榆葉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遲十天左右,比1960年遲五六天”運用了舉例子、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答案:(1)①“沉睡”和“蘇醒”兩個動詞運用擬人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春回大地、生機勃發的景象。②“許多”是“大部分”的意思,但不表示是全部,在這里“許多”說明古代流傳下來的農諺中有很多與物候知識有關,但不是所有古代流傳下來的農諺都“包含了豐富的物候知識”。若去掉,就與事實不相符。“許多”一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3)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的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4)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列數字。【點評】說明文經常考查修飾限制性詞語能不能刪去的問題,解答此類題的步驟是:先表態,然后解釋詞語的本義和語境義,進而比較刪除后的不同,最后明確詞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10.【分析】本文記敘的是竹家鎮獨路頭收徒的事情,通過獨路頭和一個身體單薄的小后生的表現,贊揚了觀察力強、做事細致的好品質。【解答】(1)本題考查梳理情節。①結合“消息傳開,呼隆一下,獨路頭六十大壽那天早晨,有一群拜師學藝的后生涌進他的院子。有近百個”可得:近百個后生來拜師學藝。②結合“我只收一個徒弟,來了這么多人,我選一個,其他人肯定難過,當著你們的面,我實在說不出口,這樣吧,容我想一想,選中了誰,我會托人報信”可得:獨路頭讓后生們回去等消息。③結合“那個小后生出院門撿起掃帚放在院門一側”可得:其他后生跨過掃帚,小后生扶起掃帚。(2)本題考查賞析語句。“垂著頭,相跟著,出院門,各自走,散開了”,用一連串整齊的短句,增強語句節奏感,形象地寫出了后生們帶著失望的心情離開的情景,與后文“那些后生已走出好長一截路了”相照應。(3)本題考查情節作用。“獨路頭獨處慣了,他好像不適應,一時還不知怎么對待這樣熱鬧的局面,他編了個花籃——偏偏那個季節山花已謝了。似乎鬧中求靜,邊編邊想”,獨路頭編花籃,鬧中取靜,讓自己和來人安靜下來,“事后,獨路頭說了他的發現,別以為他只顧埋頭編花籃了:又矮又瘦的小后生見院中屋里或站或坐,滿是人,他就坐到灶旁的柴草上,仿佛熱鬧、擁擠的場面跟他沒有關系,他倒似一個好奇的旁觀者;師父(已認定了師父)要大家‘都回去’,大家走了,他將弄亂的柴草歸整齊了,他不敢看師父。最后一個出去,不聲不響,好像生怕腳發出聲響那樣”,實際上是獨路頭借編花籃觀察后生們,突出了獨路頭表面木訥實際心細如發特點,“那個小后生出院門撿起掃帚放在院門一側”,為后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教育數字化轉型路徑規劃
- 電力設備行業未來發展趨勢與市場前景分析
- 人教版勞動教育七年級下冊《縫制收納袋》教學設計
- 13要下雨了(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語文一年級下冊統編版
- 小滿節氣餐飲盛宴
- 《第10課 文明禮儀-標簽類文檔的制作》教學設計教學反思-2023-2024學年初中信息技術清華大學版2012七年級上冊
-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上冊教學設計4.2.3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
- 微笑服務培訓內容
- 城鎮排水系統設施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參考)
- 民間個人標準借款合同范文
- 毛澤東詩詞賞析
-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問題及完善對策研究-S高科技公司為例》12000字(論文)
- 灼口綜合征護理
- 【碳足跡報告】山東金拓熱能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碳足跡報告
- 小孩進入廠區安全免責協議書(2篇)
- 讀書分享讀書交流會《基督山伯爵》課件
- VTE評分量表解讀 課件2024.8
- 2023年12月英語六級真題及答案-第3套
- 《文化學概論》第三章-文化的起源及其發展-38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地理+生物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 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