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22湖北省京山市2023年八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試題與參考答案本試卷共6頁,22題。全卷滿分12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一、基礎與運用(22分)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A.瀝青(lì)盎然(àng)鐫刻(juàn)筆耕不輟(chuò)B.詰責(jié)踱步(duó)裹挾(xié)屏息斂聲(bǐng)C.黝黑(yǒu)侏儒(zhū)一綹(lǚ)殫精竭慮(dān)D.溺愛(nì)熾熱(zhì)仲裁(zhòng)油光可鑒(jiàn)【答案】B【詳解】考查字音。A.鐫刻(juàn)——juān;C.一綹(lǚ)——liǔ;D.熾熱(zhì)——chì;故選B。2.下列詞語書寫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A.躁熱崎嶇杳無消息如夢初醒 B.教誨托辭和言悅色藏污納垢C.吹噓喝彩催枯拉朽藻荇交橫 D.酒肆浩瀚銳不可當急湍猛浪【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字形。A.躁熱——燥熱;B.和言悅色——和顏悅色;C.催枯拉朽——摧枯拉朽;故選D。3.下列加點詞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振聾發聵的機器轟鳴聲吹響了勞作的號角,每一滴辛勤的汗水都見證了工人們的活力。B.演講比賽開始了,第一個上臺的小凡本來就拘謹,此時更是一絲不茍,神情凝重。C.在線早教產品的廣告隨處可見,且多數給貼上人工智能、大數據的標簽,令人眼花繚亂。D.教師節座談會上,師生一個個正襟危坐,談笑風生,現場充滿歡快的氣氛。【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成語運用。A.振聾發聵:發出很大的聲響,使耳聾的人也能聽見,比喻喚醒糊涂麻木的人,這里用來形容機器轟鳴聲,使用對象有誤;B.一絲不茍: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馬虎,形容辦事認真,不合語境;C.眼花繚亂:意思是眼睛看見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比喻事物復雜,無法辨清;正確;D.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著,形容嚴肅或拘謹的樣子,與語境“談笑風生,現場充滿歡快的氣氛”不協調,使用不正確;故選C。4.下列句子順序排列最恰當的一項是()想象力是人類擁有的一項既關鍵又特殊的能力,人類社會的進步離不開想象力,一個人的想象力來源十分復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共同塑造著一個人對世界的想象。(摘自劉慈欣《想象力扣開創造之門》)①與大自然的接觸②與不同人不同文化的交流③從學校和書本中獲得的各種知識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句子排序。根據人的認知規律,依照從簡單到復雜的規律邏輯順序,即“大自然——學校和書本——不同的人”,由此可知,正確排序應為:①③②。故選B。5.下列關于文學文化知識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列夫·托爾斯泰》和《美麗的顏色》都屬于人物傳記。前文的作者是俄國的茨威格,后文的傳主是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瑪麗·居里。B.《記承天寺夜游》,作者蘇軾,字子瞻,北宋文學家。他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等人并稱“唐宋八大家”。C.新聞按照題材可以分為消息、新聞特寫、通訊等,有時可以根據文章主要的表達方式進行判斷,比如《“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全篇以描寫為主,則為新聞特寫。D.節日習俗話飲食:中秋節吃月餅,寓意團團圓圓;重陽節飲菊花酒,期盼延年益壽。【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文學文化知識。A.解說不正確。茨威格是奧地利著名作家,而非“俄國”;《美麗顏色》的傳主是艾芙·居里,而非“瑪麗·居里”。故選A。綜合性學習(5分)6.八年級某班召開主題為“我們的互聯網時代”的研討會,同學們搜集并整理了以下材料。材料一:2021年12月6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了“2021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其中,“強國有我”來自建黨百年天安門廣場慶典現場,“雙減”來自國家政策,“覺醒年代”來自大型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其他7條均來自網絡。如“破防”指的是年輕人受到震撼或觸動后的一種激動狀態;“傷害性不高,侮辱性極強”調侃的是一種難堪的狀態……材料二:“2021年度十大流行語”的發布方《咬文嚼字》是全國目前唯一一本以“糾錯”為特色的社會語文運用刊物,主編黃安靖說:“我們倡導語文規范,提倡用純正美麗的語言講述中國故事。網絡語詞‘YYDS’‘絕絕子’等十分流行,我們并不反對部分網友使用它們,但我們絕不贊成讓它們進入年度流行語榜單。”(1)請用一句話簡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內容。(2)結合材料二,分析為什么“YYDS”“絕絕子”等被“2021年度十大網絡用語”選入,卻被《咬文嚼字》排除在外,談談你的看法。(不少于50字)【答案】(1)(示例)2021年12月6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2021年度十大網絡用語”。(意思對即可)(2)因為《咬文嚼字》倡導語言規范,提倡使用純正美麗的語言。“YYDS”“絕絕子”等網絡用語雖然流行,但因為是使用拼音縮寫或者故意誤寫,不符合漢語規范,所以沒有被《咬文嚼字》選中。(結合材料分析原因,意思對即可)【小問1詳解】此題考查材料的提煉與概括。由材料一“2021年12月6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了‘2021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可以概括出:2021年12月6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2021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小問2詳解】此題考查談看法。由材料二“《咬文嚼字》是全國目前唯一一本以‘糾錯’為特色的社會語文運用刊物……我們倡導語文規范,提倡用純正美麗的語言講述中國故事”可知,《咬文嚼字》倡導語言規范,提倡使用純正美麗的語言。“YYDS”是“永遠的神”的拼音縮寫,“絕絕子”的意思是“太絕了”,表示極好或極差。“YYDS”“絕絕子”等網絡用語雖然流行,但不符合漢語規范,所以沒有被《咬文嚼字》選中。7.根據語境及提示,填寫相應的古詩文。春秋日月幾番景,山石草木總關情。春水初生,白居易用(1)“____________,________”(《錢塘湖春行》)描繪出姹紫嫣紅的春天;秋天多姿,王績用(2)“________,________”(《野望》)勾勒出色彩斑斕的秋天;陽光和煦,崔顥用(3)“________,________”(《黃鶴樓》)呈現其登樓所見景之明麗;寒風凜冽,劉楨用(4)“________,____________”(《贈從弟(其二)》)表達其堅貞志向,寄寓無限期望;茫茫大漠,王維用(5)“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再現奇偉壯麗的塞外風光;瑟瑟江面,李白用(6)“________,________”(《渡荊門送別》)描摹澄澈變幻的江上美景;面對奇山異水,吳均用(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朱元思書》)勸勉友人放下爭奪名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之中。【答案】①.亂花漸欲迷人眼②.淺草才能沒馬蹄③.樹樹皆秋色④.山山唯落暉⑤.晴川歷歷漢陽樹⑥.芳草萋萋鸚鵡洲⑦.豈不罹凝寒⑧.松柏有本性⑨.大漠孤煙直⑩.長河落日圓?.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詳解】本題考查名句名篇默寫。默寫題作答時,一要透徹理解詩文內容;二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本題中注意“漸、蹄、唯、暉、歷、萋、洲、罹、凝、漠、圓、生、鳶、戾、綸、窺、反”等字的正確書寫。二、閱讀(48分)(一)古詩閱讀(5分)8.閱讀詩歌,完成下面小題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1)請從寫法角度賞析“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的妙處。(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思想感情?【答案】(1)“野竹”“碧峰”是靜,“分”“飛”是動,動靜結合,寫出了山風徐來,移動的云霧不斷從野竹梢頭飄過,山之陡峭,泉水垂直湍急而下的情景,表現了詩人對山間景物的喜愛之情。(2)未遇戴天山道士的惆悵(愁悶、遺憾)和對山間生活的向往之情。【小問1詳解】本題考查鑒賞古詩詞的語句的能力。“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意思為:綠色的野竹劃破了青色的云氣,飛瀑高掛在碧綠的山峰。這一聯寫來到道院前所見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見融入清蒼山色的綠竹與掛上碧峰的飛瀑而已。詩人用筆巧妙而細膩:“野竹分青靄”,用了一個“分”字,用來描畫野竹、青靄兩種近似的色調匯成一片綠色,野竹與云氣相接,這本是靜景,但詩人用了一個“分”字,就有了動的意味,它使人聯想到圍繞山岡徐徐移動的云霧不斷從野竹梢頭飄過,兩種近似的色調匯成一片綠色的情景;“飛泉掛碧峰”,用一個“掛”字,顯示白色飛泉與青碧山峰相映成趣。一線泉水,凌空飛瀉,這本來是動景,然而詩人用一個“掛”字,生動地寫出此時的泉水似乎是掛在山峰之上,靜止在那里,這就由動化靜了,它使人看到陡峭的山峰上,山泉垂直落下,二者相映成趣的美麗圖景。【小問2詳解】本題考查詩歌情感的分析能力。全詩共八句,前六句寫往“訪”,重在寫景,景色優美;末兩句寫“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轉。分析可知,首聯是說:隱隱的犬吠聲夾雜在淙淙的流水聲中,桃花帶著幾點露珠。頷聯是說,樹林深處,常見到麋鹿出沒。正午時來到溪邊卻聽不到山寺的鐘聲。頸聯是說,綠色的野竹劃破了青色的云氣,白色的瀑布高掛在碧綠的山峰,可見,前三聯為寫景句,可以看出作者對山間景色的喜愛和對山間生活的向往之情。尾聯“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詩人通過問詢的方式,從側面寫出“不遇”的惆悵,表現了作者尋戴天山道士而不遇的悵然若失之感,用筆略帶迂回,感情亦隨勢流轉,久久不絕。(二)文言文閱讀(1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甲】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峰,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節選自酈道元《三峽》)【乙】二十六日,發大溪口,入瞿塘峽。兩壁對聳,上入雪漢,其平如削成。仰視天如匹練然。水已落,峽中平如油盎①。過圣姥泉,蓋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則泉出,屢呼則屢出。晚至瞿塘關,唐故夔州,與白帝城相連。關西門正對滟預堆③。堆,碎石積成,出水數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漲時,水又高于堆數十丈。”(節選自陸游《入蜀記》)[注]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縫。③滟滪堆:在瞿塘峽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9.下列句子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沿溯阻絕沿:順流而下 B.不以疾也疾:快速C.發大溪口發:發現 D.仰視天如匹練然如:好像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至于夏水襄陵/水又高于堆數十丈 B.沿溯阻絕/哀轉久絕C.不以疾也/以草火燒,瞬息可就 D.仰視天如匹練然/月色入戶,欣然起行11.下列關于甲乙兩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甲文第一段為概貌性描寫,總體寫出三峽峽長山高的雄偉氣象。B.甲文第二段為具體描繪,突出三峽夏季江水一瀉千里的雄偉氣勢。C.乙文寫出了江水相對于滟滪堆在不同季節水位的高低變化:作者到瞿塘峽時,江水低于滟堆數十丈;等到夏秋水漲時,江水高于滟堆數十丈。D.甲乙兩文都描寫了三峽的山,兩文劃線句運用側面描寫分別突出三峽山高嶺連和山勢高峻的特點。12.翻譯下列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2)人大呼于旁則泉出,屢呼則屢出。【答案】9.C10.D11.D12.(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陽;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2)有人在圣姥泉旁大聲喊叫,就會有泉水流出,(人們)多次喊叫(泉水)就會多次流出。【9題詳解】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C.解釋有誤。“發大溪口”意思是從大溪口出發。“發”是出發,而非“發現”。故選C。【10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A.于:介詞,到/介詞,比;B.絕:動詞,斷/動詞,消失;C.以:動詞,如/介詞,用;D.然:都是助詞,……的樣子;故選D。【11題詳解】本題考查內容理解。D.理解不正確。甲文畫線句“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和【乙】畫線句“兩壁對聳,上入雪漢,其平如削成”均是對山峰進行直接描寫,是正面描寫,而非“側面描寫”。故選D。【12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1)重點詞語:自:如果。非: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這里指太陽。(2)重點詞語:于:從。旁:旁邊。則:就。出:流出。屢呼:不停地呼喊。【點睛】參考譯文【甲】在七百里的三峽之間,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山峰像屏障一樣,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見太陽或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時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斷,無法通行。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乘奔馳的快馬,駕著風,也不如船快。【乙】二十六號,我從大溪口出發,進了瞿塘峽。江水兩旁山崖對立,高的仿佛到達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過。我仰頭望蒼天,卻發現原本寬廣的蒼穹在山崖的夾縫里就像是一匹白練一般。再向前走,水位已經落下去了,看起來猶如油盎。經過圣姥泉,發現大石上有一個豁口,只要有人在旁邊大喊,就會有泉水從中流出,不停的喊就不停的流,真是奇怪啊。傍晚,到了瞿塘關,這里在唐朝時也叫夔州,與白帝城是相連的。關口的西門正對著石頭堆,是碎石累積的結果,其高出水面二十余丈。當地人說:“到夏秋季水面暴漲之時,水位又會高于石頭堆數十丈了。”(三)名著閱讀(7分)13.閱讀下列三則材料,回答下面小題。【甲】六時起床,鍛煉身體,每日練武讀書,吃的是粗茶淡飯,過的是簡樸生活。當時東北軍還有十四萬人,他除了同軍官以外,還同部下直接接觸。東北軍開始出現了新面貌。懷疑派逐漸相信,他又成了一個值得注意的人,因此認真對待他在回國時立下的誓言:他要把畢生精力用于收復滿洲,為人民雪恥。【乙】他向學生公開宣傳馬克思主義。“清洗”期間,他遭到追捕,不得不銷聲匿跡。由于與共產黨沒有關系,他不得不自找避難的地方。“我早想當共產黨,”他懷念地告訴我,“但是沒有人要求我參加。我年已五十,我想共產黨大概認為我太老了。”但是有一天,一個共產黨員到他避難的地方來找他,請他入黨。這個老家伙高興至極,他告訴我,他當時想到他對建設新世界仍有一些用處,不禁哭了。【丙】一九○七年,我到成都,在一個體育學校里讀一年書,后來回到故鄉儀隴縣,在本縣高等小學里教體操。一九○九年,我到云南的省會云南府,進了云南講武堂,直到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發生后才離校。我的志愿總是想做個軍人,而這個講武堂恐怕是當時中國最進步、最新式的了。它收學生很嚴格,我竟被錄取,因此感到非常高興。(1)上面材料分別寫到了《紅星照耀中國》中的三個人物,甲文中的“他”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的“他”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文中的“我”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2)請結合上述三位人物的生平事跡,從下列句子中選擇最恰當的一句來點贊其中一人,按照給出的句式將你選擇的句子和人名寫出來,并說明理由。①天命之年圓夙愿,獻身教育捧丹心②南昌舉義驚寰宇,圣地聯合懾敵魂③東北易幟金甌整,平息中原戰火燒句式:我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點贊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張學良②.徐特立③.朱德(2)①.示例:東北易幟金甌整,平息中原戰火燒②.張學良。他不負誓言,在東北易幟,通電全國,加入國民政府,捍衛國土的完整;他高舉民族大義的旗幟,發動西安事變,呼吁停止內戰,共同抵御外敵入侵。【小問1詳解】本題考查名著人物識記。《紅星照耀中國》又稱《西行漫記》,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毛澤東、周恩來和朱德是斯諾筆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1)根據甲文中“東北軍”“收復滿洲,為人民雪恥”等關鍵詞句,可知“他”指的是張學良;(2)根據乙文中“我年已五十,我想共產黨大概認為我太老了。但是有一天,一個共產黨員到他避難的地方來找他,請他入黨”,判斷出“他”是徐特立;(3)根據丙文中故鄉是“儀隴縣”,“進了云南講武堂,直到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發生后才離校”,可判斷出“我”是朱德。【小問2詳解】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理解。應選擇自已熟悉人物,扣住句意來簡述人物事跡。先選擇語句,寫出點贊的人物,最后闡述理由。①中“天命”指五十歲,“圓夙愿”指加入共產黨,“獻身教育”說明其身份,贊揚的是徐特立。②中“圣地”指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聯合”指“朱毛”會師,結合“南昌舉義”,可知贊揚的是朱德。③“東北易幟”指皇姑屯事件后,張學良通電全國,宣布遵守三民主義,服從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并在東北各省同時降下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換成南京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的政治轉向事件。這件事實現了當時中國在名義上的統一,即③中提到的“金甌整”;“平息中原戰火燒”指西安事變。可見贊的是張學良。示例1:我選“天命之年圓夙愿,獻身教育捧丹心”,點贊徐特立。因為他不斷追求進步,五十歲高齡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年逾花甲仍心系教育,主持蘇區掃盲工作,進行教育試驗,贏得蘇區人民的尊重。示例2:我選“南昌舉義驚寰宇,圣地聯合懾敵魂”,點贊朱德。因為他主動找尋黨的足跡,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組織參加南昌起義;他在井岡山上,與毛澤東同志會師,整編部隊,推動革命,震懾敵人。(四)非連續性文本閱讀(1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2022年春節將至,新的一年又來了。對于66歲的重慶老人蔣中榮來說,最令他開心的事,莫過于耗時9年,一針一線繡的長約24米、寬約0.74米的《清明上河圖》終于完工了。一大口袋、48種顏色各異的線,都變成了作品里惟妙惟肖的風景和人物的一顰一笑……(節選自九派新聞官方賬號2022-01-24)【材料二】①《清明上河圖》是一幀寬24.8厘米、長528厘米的絹本設色長卷,是以十二世紀我國市俗生活為中心內容的風俗畫,是我國古代現實主義的藝術杰作。②全圖從遠郊河野一直寫到城郭街市,場面雖然繁復,中心環節卻很突出。情節連綿不斷,有移步易景的清新境界,卻無割裂紛亂的松散形跡。樓臺樹木橫列于近處,河道原野延伸至天邊,既可鳥瞰繁華熱鬧的街市,又能極目幽靜廣闊的鄉間,成功地設置了“全方位”的立體布局。整個畫面,人和物的遠近、疏密、動靜、繁簡,都通過畫家的傳神之筆,被運籌得周密妥帖,準確別致,具有長而不冗、繁而不雜、緊湊嚴密、起伏有節的藝術節奏感,顯示了畫家在章法和透視處理上,不受固定視點限制,充分運用“散點透視”的嫻熟技藝。③尤其是在人物刻畫和景物描繪方面,本圖達到了神形畢肖、生動準確的藝術效果。全圖共畫了士、農、商、醫、卜、僧、道、胥吏、婦女、篙師、纜夫等不同的人物五百五十余位,他們有趕集的,有買賣的,有閑逛的,有飲酒的,有聚談的,有推舟的,有乘轎的,有騎馬的,等等,神情各異,姿態不同。另外,還畫了驢、馬、牛、騾、駱駝等各類牲畜五六十匹,不同類型的車轎二十余件,大小船只二十余艘,樓屋農舍三十余幢。無論是寫人狀物,都求一絲不茍于浩大篇幅之中,使每個人物、每個細節、每種物象,都合乎生活規律。特別是對橋頭鬧市那種沸騰場面的描繪,畫家摒棄了一般的寫生手法,以選取典型事例進行概括描繪的方式來實現。請看橋面上的那番情景:一位官員騎馬從北端過橋走到橋面的頂段,碰巧和一頂由南端上橋的轎子相遇。這一意外的狹路相逢,迫使騎者的一位隨從迅速勒住了韁繩,而另一隨從急忙伸手招呼行人回避,那匹大馬則被這一“急剎車”弄得進退兩難,無所適從。轎夫們由于一時驚慌,雖奮力支撐,卻亂了陣腳。這時,狹窄而又擁擠的橋面上,出現了“交通阻塞”。這種場面描繪,不僅突出地表現了拱橋上下的熱鬧情景,而且豐富了畫面的情節性意趣,令人愛看。畫大場面如此生動,畫小細節也不遜色。例如那位拉著車子從橋上下行的農民,由于下坡的慣性力作用,車子飛速下滑,這使他不得不用力把著車桿,彎腰弓背,叉開兩腿,以保持獨輪車的平衡。那頭毛驢則無需著力了,它拖著松弛的繩套,扭頭歪腦,漫不經心,似乎想趁機覓撿一草片葉的食物。倘若不是對生活現象觀察得細致入微,理解得深入透徹,是難以奏效的。這正是這件藝術品歷久不衰的基礎。④除此以外,本圖在筆墨技法上,兼取了“界畫”工致準確和“寫意畫”淋漓活潑的長處,以工帶寫,以寫潤工,使其具備典雅堂皇、神韻畢肖的特色,形成了與畫壇大家王詵、郭熙、李唐等異樣的風格,自成一家,別具面貌,也甚為時人所重。14.對以上兩則材料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是一則新聞,可以將其概括為一句話新聞“老人用9年時間繡完24米長的《清明上河圖》”。B.《清明上河圖》全圖場面繁復,在人物刻畫和景物描繪方面,達到了神形畢肖的藝術效果。C.材料二中提到的“以工帶寫,以寫潤工”,“工”指“界畫”,“寫”指“寫意畫”。D.《清明上河圖》對場面的描繪以選取典型事例進行概括描繪的方式來實現,摒棄了一般的寫生手法。15.材料二主要說明了《清明上河圖》在哪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為了表現這一方面的成就,作者依次從哪些角度進行了說明?16.材料一畫線句中加點的“約”字能否刪去?為什么?一針一線繡的長約24米、寬約0.74米的《清明上河圖》終于完工了。17.材料二中的畫線部分除采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外,還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14.C15.主要說明了《清明上河圖》在藝術技巧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依次從布局、章法和透視處理、筆墨技法等多個角度進行了說明。16.不能刪掉。“約”在此處是“左右”的意思,表示約數,說明老人繡出的《清明上河圖》長、寬不是正好24米、0.74米。刪掉就成了恰好長24米、寬0.74米,過于絕對,與事實不符,不能體現語言的準確性、嚴謹性。17.摹狀貌,作用:通過細致描繪拉車從橋上下行的農民和毛驢的動作和神態,具體準確地說明了《清明上河圖》在人物刻畫和景物描繪方面達到了神形畢肖、生動準確的藝術效果,照應了“畫小細節也不遜色”。【14題詳解】本題考查材料的理解。C.根據第④段中“除此以外,本圖在筆墨技法上,兼取了‘界畫’工致準確和‘寫意畫’淋漓活潑的長處”可知,這里的“工”指筆墨技法中的工致準確,“寫”指寫意畫的淋漓活潑,“工”和“寫”是兩種筆墨技法。因此本項理解錯誤;故選C。【15題詳解】本題考查內容提煉概括。第一問。根據材料二第①段“《清明上河圖》……是以十ニ世紀我國市俗生活為中心內容的風俗畫,是我國古代現實主義的藝術杰作”,可知材料二說明了主要內容是:《清明上河圖》在“藝術技巧”方面取得的成就。第二問。根據第②段“成功地設置了‘全方位’的立體布局”“顯示了畫家在章法和透視處理上,不受固定視點限制”可概括為:布局、章法和透視處理;根據第④段“除此以外,本圖在筆墨技法上,兼取了‘界畫’工致準確和‘寫意畫’淋漓活潑的長處”可概括為:筆墨技法。【16題詳解】本題考查說明文語言分析。“一針一線繡的長約24米、寬約0.74米的《清明上河圖》終于完工了”,兩個“約”字表示的是“大約、大概、左右”的意思,表示不是確切的數字,只是個約數。如果刪掉兩個“約”字,則成了這幅針繡品長寬正好為24米和0.74米,這樣的表述過于絕對,是不符合事實的,因此不能刪掉。“約”字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和科學性。【17題詳解】本題考查說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根據③段第一句話可知,本段說明“在人物刻畫和景物描寫方面,本圖達到了神形畢肖、生動準確的藝術效果”,文中從“畫大場面如此生動,畫小細節也不遜色”兩個方面進行了說明。“畫大場面如此生動”舉的例子是一位官員騎馬從北過橋的場面,“畫小細節也不遜色”的例子即畫線部分。這段文字描寫拉著車子從橋上下行的農民和毛驢的細微的動作和神態,描寫得非常細致,因此是摹狀貌的說法方法。這部分文字,表現了《清明上河圖》“畫小細節也不遜色”的特點,具體有力地說明了《清明上河圖》在人物刻畫和景物描寫方面達到了神形畢肖、生動準確的藝術效果。(五)記敘文閱讀(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最成功的作家馮有才①一直以來,他都認為自己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作家。從7歲開始,在家人的指導下,他就在《小學生作文報》上發表文章了。②作家,最需要的不就是生活閱歷么?一個成功的作家,一件成功的作品,最需要的,就是在親身經歷的基礎上賦予情感的表達。余光中能寫出那么美好的《鄉愁》,戴望舒能寫出那么幽美的《雨巷》,都是一種真實情感和內心的表達。他想,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也會做到的。這個時候,他已經大一了。③寒假前的一個星期,他在圖書館看見了某家知名雜志社的征文比賽,以“年三十的心情”為話題,獎金高得能抵得上一年的生活費。他想,自己如果用心,一定能寫好,于是,他決定自己創作作品中的第一次人生經歷——不回家了,在學校過年,寫一個游子思鄉的心情。④大年三十,這座江南小城的上空響起了煙花,每家每戶的門口都貼上了對聯,校園里也掛滿了燈籠。在夜晚昏黃路燈的照耀下,格外讓人憂郁。一直以來,很少觀察夜空的他驚訝地發現,漆黑的天空竟然還綴著幾顆星星,忽閃忽閃的。這是從小到大,他第一次發現。⑤這個時候,他漫步在校園的主干道上。在學校過年的老師們,穿著厚厚的羽絨服,夫妻牽著小孩的手,蹦著笑著,除了他自己。晚飯他只吃了一包方便面,其實吃不吃都無所謂,他并不餓。他最缺的,是一種經歷,一種憂郁情感的表達。他想,我今晚見到的一切,都是最成功作品的一部分。他了解到了一個游子的鄉愁,了解到了一個異鄉人的落寞心情,在這樣的情景下,都會為之動情的。⑥回到宿舍,他趕緊在紙上唰唰寫了下來,整篇文章一氣呵成,極為流暢感動。他認為,這是他寫作以來最成功的一件作品,真情流露;真實感人。⑦寫完后,卻發現已經是十一點多了。他覺得有點口渴,打開水瓶,才發現僅有的一點開水已經泡了方便面。忽然,他想起了過年時母親在家里土灶上煮的茶葉蛋,想起母親從小到大一成不變的動作,年三十那晚給他換新襪子新鞋子……⑧他的手突然顫抖起來,提起電話,撥通了那個熟悉的號碼——“媽!”⑨電話那頭,母親的聲音有些顫動——“兒,娘想你,娘就你這么一個兒子,就你這么一個親人……”⑩他再也止不住自己的激動心情,在電話這頭號啕大哭了。今天,是他創作最失敗的一天;這件作品,是他創作最失敗的作品,而他,也是最失敗的作家。?其實,母親才是最成功的作家;而他,是母親最成功的作品。(選自2021年10月29日《讀者文摘全集精華版·親情故事》)18.文章第⑦段畫線部分用了插敘的敘述方式,請分析它的作用。19.按照要求完成下面題目。(1)大年三十,這座江南小城的上空響起了煙花,每家每戶的門口都貼上了對聯,校園里也掛滿了燈籠……(從描寫角度賞析)(2)今天,是他創作最失敗的一天;這件作品,是他創作最失敗的作品;而他,也是最失敗的作家。(賞析加點詞語)20.聯系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分析“這件作品,是他創作最失敗的作品”的原因。21.文章結尾處為什么說“而他,是母親最成功的作品”?請結合全文內容,簡要分析。【答案】18.由僅有的開水想起母親每逢過年時為自己做的一切想起家的溫暖,想起母親的愛,為下文突出自己的“失敗”做鋪墊,也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意近即可)19.(1)環境描寫,用“煙花”“對聯”“燈籠”等實物來表現過年熱鬧而溫馨的氣氛,為“他”尋找落寞的、憂郁的心情起到了烘托作用。(意近即可)(2)三個“最失敗”連用,形成排比反復,在語氣上起到了強調突出的作用;在情感上,寫出了“他”因自己的失誤(甚至是自私)而忽視了母親和母愛后的徹底醒悟以及悔恨,升華了文章的主題。(意近即可)20.“他”錯誤地認為以“游子思鄉的心情”為主題的作品一定會是此次征文比賽中最成功的作品,直到母親打來電話,“他”才恍然大悟:年三十最好的心情是與家人團聚,與家人一起分享快樂。因而那篇以“游子思鄉的心情”為主題的作品就成了“最失敗的作品”。(答出大意即可)21.“他”從小在寫作上小有名氣,成為大學生,都源于母親的呵護、指導。當“他”在創作中走入寫作誤區(對“年三十的心情”主題的誤解)時,母親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商洛職業技術學院《航線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溪縣2024-2025學年四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監測試題含解析
- 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圖文信息處理與再現》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藥劑學實驗仿真》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生物技術制藥雙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2024-2025學年高考全真模擬考卷物理試題含解析
- 四川省巴中學市恩陽區實驗中學2025屆初三第二次校模擬考試英語試題含答案
- 吉林省吉林市吉化九中學2025屆初三下學期暑假聯考化學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徐州市邳州市運河中學2025屆初三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題(一模)數學試題含解析
- 長春工業大學《放射生物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一中中考一模英語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工貿行業隱患排查指導手冊
- 形勢與政策(貴州財經大學)知到智慧樹章節答案
- GB/T 36187-2024冷凍魚糜
- 2023年江蘇省五年制專轉本英語統考真題(試卷+答案)
- 20S805-1 雨水調蓄設施-鋼筋混凝土雨水調蓄池
- GB3469-83《文獻類型與文獻載體代碼》
-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培訓
- 3號鋼筋加工場桁吊安裝方案
- 部編版(統編)六年級語文下冊文學常識及文化常識(共4頁)
- 世界500強企業企業文化(企業使命、愿景、核心價值觀)集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