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機密★啟用前
2025屆上海市普陀區高三一模考試
語文試題
考生注意:
1.試卷滿分為150分,其中閱讀部分80分,寫作部分70分,考試時間為150分鐘。
2.學生答題全部做在答題紙上。
3.答題紙與試卷在試題編號上是一一對應的,答題時應特別注意,不能錯位。
一、積累運用(10分)
1.按題目要求填空。
(1),仙之人兮列如麻。(《夢游天姥吟留別》)
(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學而》)
(3)《過秦論》中描繪大量民眾踴躍追隨陳涉起義的句子是“,
2.按題目要求選擇。
(1)將下列編號的語句按順序排列,語意連貫的一項是()
①為了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并拓展受眾群體的文化視野。
②不僅普及了文化知識,還激發了觀眾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
③每期節目圍繞一個特定的文化主題,邀請知名學者與嘉賓進行深度對話。
@《文化大講堂》自開播以來,便以其獨特的視角和豐富的內容贏得了廣泛好評。
⑤通過生動的演繹和深入淺出的講解,讓觀眾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A.①③④②⑤B.①⑤③②④C.④①③⑤②D.④③⑤②①
(2)以下各句中,加點字用詞恰當的一項是()
A.這個產品質量相形加綃,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
B.新政策出臺后,市場上紗澧彥超,一片繁榮景象。
C.他的演講非常精彩,贏得了觀眾涉區承手的掌聲。
D.你的分析叨中肯蒙,一下指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二、閱讀(70分)
(-)(17分)
閱讀以下書籍資料,完成小題。
第4章納什均衡
①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繆爾森說過:如果想把一只鸚鵡訓練成經濟學家,只需要讓它掌握兩個詞
語:供給與需求。后來博弈論專家坎多瑞又補充為:想成為經濟學家,只懂得供給與需求還不夠,你還需要
多掌握一個詞,那就是“納什均衡”。
②“納什均衡”,就是在多人參與的博弈中,每個人根據他人的策略制定自己的最優策略。所有人的策
略形成一個策略組合,在這個策略組合中,沒有人會主動改變自己的策略致使自己的收益降低,這個時候。
所有參與者的策略便達成了一種平衡,這種平衡便是“納什均衡”。
③有人把“納什均衡”比喻成鍋里的乒乓球。把幾個乒乓球放到鍋里,它們在碰撞中向鍋底滾去,最后
停住不動的時候便達成了一種平衡。這個時候如果動了其中的一個,其他乒乓球便會受影響,如果想要保持
住這種平衡,就不能動其中任何一個乒乓球。
④“納什均衡”主要用來研究非合作性的博弈,在這樣一場博弈中可以出現多個“納什均衡”,且有優
劣之分。古時楚國和魏國交界處有一個小縣域,城中的居民都以種瓜為生。魏國一邊的村民比較勤勞,白天
挑水澆瓜,瓜苗長勢喜人:而楚國一邊的村民比較懶,瓜苗長得又枯又黃。于是楚國村民心生嫉妒,夜里到
魏國一邊去搞破壞,魏國村民知道后,決定進行報復。但是,村長卻反對這種兩敗俱傷的做法,反而在夜里
組織村民偷偷到楚國一邊的田地里,替他們給瓜苗澆水。楚國村民得知魏國村民的做法后,感到非常羞愧。
為了表示歉意,連夜到魏國村莊的田地里去替他們重新種上了瓜苗。
⑤我們將這個故事中雙方的博弈制作成一個簡單的博弈模型。假設選擇去損毀對方瓜苗為A策略,而
選擇以德報怨為B策略。瓜苗被損毀,所得利益為0,沒有被損毀所得利益為10。這樣就得到了一個簡單
的博弈矩陣圖:
AK電(0.0)
BA4(0.10)
⑥故事中楚國最先選擇了A策略,按照博弈論的分析,魏國最零性的選擇同樣是A策略。這種想法符
合日常的行為習慣,你不讓我好過,我也不讓你好過。這樣選擇的結果將會達成一種平衡,不過是壞的平衡。
但魏國人最后選擇了B策略。被感化的楚國人也選擇了B策略,雙方達成了一種新的均衡。這時候的均衡
是一種好的均衡。
⑦在軍性的博弈分析中,選擇報復是最優決策。而現實情況中則要考慮很多其他影響因素,比如日后低
頭不見抬頭見之類的。以德報怨不是博弈分析中的最優決策,但卻可以解決現實問題。冤冤相報會陷入惡性
循環,所以即使不能感化對方,也不應該采取報復。再說,魏國村民之所以會做出以德報怨的決策,肯定是
對楚國村民的民風民俗很了解,知道他們會被感化。若是同水火不容的敵人之間,則不會有忍讓。這些都是
出于對現實情況的考慮。
第7章為什么有肯德基的地方就有麥當勞?
①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凡是有肯德基的地方、不出100米,基本上都能看到麥當勞的身影。在我們看
來,肯德基和麥當勞應該是一對死對頭,為什么它倆卻偏偏喜歡和自己的對手做鄰居呢?為了分析這個問
題,我們要建立一個簡單的模型:
甲u乙
1111]
ABC0E
②假設在A地和E地之間有一條筆直的公路,同時,A、B、C、D、E5個點將這段路均勻地分成4段。
假設現在有甲、乙兩家快餐店想在這條公路上開店,那么如何選址將會是最合理的呢?
③根據上面的假設,最合理的布局是一家設在B處,一家設在D處。這樣它們就會各自擁有整條公路
上1/2的客流量。不過,這只是理論上的最優,現實情況未必如此。如果想要爭取更多顧客,甲快餐店會
想,只要把店址往中間挪一點,就能從乙快餐店手中爭取到一部分顧客,雖然左邊的顧客可能會因此多走一
點路,但是他們不可能因此而去乙快餐店,因為那樣的話將走更多的路。而如果甲快餐店往中間移動了,乙
快餐店也會往中間移動,原因是一樣的。經過雙方多輪的互相較量,最終都將店址定在了C處。
④這樣的現象不僅出現在快餐行業,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這樣的同行扎堆。比如說,沃爾瑪總喜歡跟家
樂福在一起,阿迪達斯喜歡與耐克在一起。這些扎堆現象的本質同肯德基與麥當勞位置關系的本質是一樣
的,都是在位置博弈中尋求最合理的解,尋求最優的“納什均衡”點。
——以上內容節選自《博弈論——最高級思維和生存策略》
3.根據第4章內容,以下行為可用“納什均衡”理論來解說的一項是()
A.多家公司協商確定投資比例、技術分工和利潤分配方案。
B.某家公司根據市場行情獨立定價,以確保自身利益最大化。
C.多家公司形成價格聯盟,共同抵制新加入市場競爭同行。
D.某家公司不研判其他公司的經營策略,堅持自己的商業布局。
4.分析第4章第①段轉述薩繆爾森和坎多瑞話產生的作用。
5.以下各項中,對節選兩章文意理解無琥的一項是()
A.魏楚交界處村民的博弈表明“好的均衡”與“壞的均衡”可以主觀選擇。
B.甲、乙兩家快餐店分別從B處和D處向C處挪動,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
C.肯德基和麥當勞選址策略完全是基于互相模仿,沒有考慮到其他因素。
D.快餐店選址的模型分析說明,商業競爭中的同行最終一定會扎堆到一起。
6.小普讀完這兩章內容后,覺得作者的寫法與《鄉土中國》有不少相似之處,他選取了一些角度進行比
較,請幫他完成以下表格。
寫法《鄉土中國》本書
用乒乓球在鍋中
經過動態碰撞達
到最終平衡的現
用形象化的語象,解釋“納什
言解釋核心概—均衡”是博弈過
念程中,不斷通過
動態調整達成策
略平衡的一種狀
o
第四部分“差序格
局”為第五部分的
“道德觀念”、第
六部分的“家族結
構”以及第七部分
的“男女有別”提
建立章節之間
供了理論基礎,后—
的結構關聯
三個部分是對差序
格局在不同維度的
展開和細化。四部
分共同揭示了中國
傳統鄉土社會的本
質特征。
7.小普讀完本文后產生了一個困惑:“理性”應是客觀冷靜、平靜通達,但是文中兩次提到報復是理性的
選擇,令人費解。請結合本書標題和節選兩章的內容,為小普答疑解惑。
(二)(16分)
閱讀下文,完成小題。
落日
傅菲
①扣碗一樣的山梁,一座毗連一座。在兩座最高的山梁之間,夕陽漾起了淡紅色云絮。向南的山坡,覆
蓋著青黝色影子,一片疊一片,有了漸暮的氣息。山脊割下來的陽光,帶著菊花色,飄浮在空氣中,虛虛的。
投林的鳥,一陣陣飛過。
②山巒之下,田疇像一把打開的折扇,遺落在群山懷抱之中。溪流從遠處的峽谷無聲無息地轉過來,大
幅度無規則地彎曲,隨意率性地分切田疇。燥熱的秋氣被溪流澆滅。我在田坡上,走來走去,毫無目的。蚱
蟋在枯死的稻草葉上,跳來跳去,偶爾呼呼地飛起來,停在另一塊稻田里。雞在田里追逐昆蟲,咯咯咯,邊
跑邊叫。幾只紅蜻蜓懸浮在空氣里,薄翼透明,顫動。麻雀一群群,在田里,找谷粒吃,我走過去,它們會
突然飛走,在不遠處,落下來,繼續吃。
③我迷戀一種原野初入睡眠的氣息,只有這個時候才有的氣息,火堆慢慢熄滅的氣息——漸涼但仍有余
溫,澄明但仍有混沌。洋槐樹下的木橋,挑擔的人從這里來回。溪潭的右側,有婦人洗衣,蹲著,棒槌啪噠
啪噠捶打衣服,水沫揚起來,落在潭面,水紋疊加在一起,密密有致,像老人臉上的皺紋。孩子從橋上一個
翻身,跳入潭里洗澡。獨輪車從橋上推過,咿咿呀呀,推車A的影子在水面上像一條魚,慢慢游動。
④身邊的疊疊山影在移動,緩慢地,如水漬泅在草紙上。天空似乎更透亮渾圓,薄暮青藍,布滿錫箔的
光澤。夕陽渾圓,如架在火爐上的鐵餅,赤焰噴射。我從來沒改變過這個想法:蒼穹里,有一個推鐵環的人,
從早晨開始,赤足奔跑,披著紅色戰袍,一腳跨過高山,三步跑出大海,越跑越快,戰袍飄飛,因空氣的摩
擦,戰袍開始自燃,灰燼紛紛落下,正午時分,肉身開始燃燒,但他不會停下腳步,直到肉身燃燒殆盡。但
我從沒看過這個推鐵環的人。我聽到了鐵環在滾動時當當當的聲音,從東邊響徹西邊。他由于過快奔跑,以
至于沒有腳步聲。他飄飛的戰袍,獵獵作響,帶來令大地浮蕩的風——蘆葦在倒伏,樹梢在搖晃,河水有節
奏地掀起浪花,炊煙在飄散,笛聲傳得更邈遠。我相信他一直存在,雖然他從未言說。他會在暮黑之時消失
不知影蹤,但他第二天又會來,沿著亙古不變的路途,從海面啟程,推向山坡。他有神秘的技藝,攜帶著時
間的密語,他從不理會我們的仰望,顯得殘酷無情。
⑤很多藝術家,都熱愛落日。凡高畫過《麥田里的落日》:麥子收割在地,尚未收割的麥子完全倒伏,
收麥的人面目不清,草帽破舊,不遠處的一棵樹是那么孤單,山巒青黛,落日被海浪一樣的云朵拋起夾裹。
杜比尼有一幅名畫,叫《落日與漁夫》,金黃的色彩豐富、明朗,即使太陽即將沉入大海之中,也如一個成
熟的橙子。夕陽,也是詩人熱衷的吟詠之物。王勃之“落霞與孤鷲齊飛”,視野開闊,心藏江河。馬致遠寫
《天凈沙?秋思》:“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幾乎是一個思鄉人的窮途末路。李商隱在《樂游原》說: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是晚唐時代的挽歌,多么讓人悲傷。
⑥“斜陽無限,無奈只一息間燦爛,隨云霞漸散,逝去的光彩不復還。遲遲年月,難耐這一生的變幻,
如浮云聚散,纏結這滄桑的倦顏……”這是二十五年前,在看電影時聽到的《夕陽之歌》,2003年歌手病逝,
我腦海中縈繞不散的,是這首歌。云霞漸散,誰的生命不是這樣呢?落日,讓人迷戀。或許夜晚即將來臨,
夕光是最后一抹絢爛;或許絢爛之美,轉瞬即逝,猶如雄渾的悲歌。
⑦我守望過落日。在山巔,看著夕陽滑落地平線,像一尾錦鯉游入大海。地平線漫溢火山一樣的灰焰。
大地一片灰白。那個推鐵環的人,他一直在追趕的東西,不是別的,而是遙遠的地平線。無論多高的山,他
可以跨越;無論多大的海,他可以穿過。但他無法到達地平線。地平線是最遠的遠方,比遠方更沒有盡頭。
地平線是所有道路的盡頭。
⑧升起,又落下。落下,又升起。
⑨我日復一日在山野中走,走重復的路,看同樣的景致。有時看看天空,有時看看遠處,大多時候,我
低著頭,看著自己被夕光拉長再拉長的影子。變形的影子。一個人的影子。被樹影覆蓋的影子,被山影覆蓋
的影子。被溪流帶走的影子。這時,我想找一個人說話,說說秋后的銀杏樹,說說晚露,說說昨日凋敝的秋
海棠。可我找不到合適說話的人。落日沉降,山峰高聳,彎刀一樣的殘月露了出來。
⑩我仰起頭,露水冰涼,星辰從我額頭墜落。星辰吟唱過的,我也吟唱。油蛉沉默,我也沉默。
8.請從視覺感官的角度,賞析第①段景物描寫。
9.第⑤段列舉了落日意象在藝術領域中的豐富運用,分析其作用。
10.本文的作者善于通過語言節奏的調控,來表現深沉的情感,請以第⑨段畫線部分為例進行賞析。
11.文中第④和第⑦段兩次出現“推鐵環的人”,請賞析這一充滿奇幻色彩的藝術形象。
(三)(7分)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小題。
___________?詠柳
嫩黃初染綠初描,倚春嬌,索春饒①。燕外鶯邊,想見萬絲搖。便作無情終軟美,天賦與、眼眉腰。
短長亭②外短長橋,駐金鉞③,系蘭梯④。可愛風流,年紀可憐宵。辦得重來攀折后⑤,煙雨暗,不辭
遙。
【注】①饒:眷顧、憐惜。②短長亭:路邊或水邊的驛亭。③金鉞:行人所騙之馬。④蘭梯:行人所來
之舟。⑤辦得:準備。
12.這首詞的詞牌名應是()
A.沁園春B.念奴嬌C.江城子D.聲聲慢
13.賞析本詞托物言志的藝術手法。
(四)(19分)
閱讀下文,完成小題。
①楊繼宗,字承芳,陽城人。授刑部主事。河間獲盜,遣里民張文、郭禮送京師,盜逸。文謂禮日:“吾
二人并當死。汝母老,鮮兄弟,以我代盜,盡全汝母子命。”禮泣謝,從之。文桎梏詣部,繼宗察非盜,競
辨出之。
②成化初,用王翱薦,擢嘉興知府。以一仆自隨著齋蕭然性剛廉孤峭人莫敢犯。御史孔儒清軍,里老多
撻死。繼宗榜日:“御史杖人至死者,詣府報名。”儒怒。繼宗入見目:“為治有體①。公但剔奸弊,勸懲
官吏。若比戶稽核,則有司事,非憲體也。“儒不能承,而心甚銜之。瀕行,突入府署,發篋視之,敝衣數
襲而已。儒慚而去。
③畿內多權貴莊田,有侵民業者,輒奪還之。星變,應詔陳言,歷指中官及文武諸臣貪殘狀,且請召還
中官出鎮者。益為權貴所嫉。治中陳翼訐其過,權貴因牛之,左遷云南副使。
④孝宗立,遷湖廣按察使。既至,命汲水百斛,洗滌廳事而后視事,目:“吾以除穢也。”居無何,復
以僉都御史巡撫云南。三司多舊僚,相見歡然。既而出位揖之日:“明日有公事,諸君幸相諒。”遂劾罷不
職者八人。未幾卒。
⑤繼宗力持風節,而居心慈厚。為浙江按察時,倉官十余人坐缺糧系獄,至鬻子女以償。繼宗欲寬之而
無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則溢原數。較他司亦然。因悟倉吏缺糧之由,將具實以聞。眾懼,請于繼
宗,愿捐俸代償。由是十人者獲釋。
⑥天啟初,謚貞肅②。
——《明史?卷一百五十九》
【注】①體:規定、準則。②貞肅:忠貞嚴正。
14.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意思。
(1)席全汝母子命()(2)用王翱薦()
15.結合文意,為下列加點詞選擇釋義無項的一項
(1)儒不能奉()
A.怨恨B.報復C.抵擋D.辯駁
(2)權貴因中之()
A.造謠B.面對C.籠絡D.傷害
16.把第②段畫直線部分譯成現代漢語。
公但剔奸弊,勸懲官吏。若比戶稽核,則有司事,非憲體也。
17.第②段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把這三處標識出來。
以一仆自隨署齋蕭然性剛廉孤峭人莫敢犯。
18.根據第③④段,概述楊繼宗“力持風節”的具體表現。
19.本文第⑤段補敘的內容是否可以刪去?請談談你的看法。
(五)(11分)
閱讀下文,完成小題。
【甲文】《老子》?第二十八章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②。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③。為天
下式,常德不忒④,復歸于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于樸?。樸散則為
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⑥不割⑦。
【注】①《老子》又稱《道德經》,傳世本共八十一章。②谿:通“溪”。③式:標準、榜樣。④忒:
過失、差錯。⑤樸:未加工的原木。⑥大制:最完美的治理。⑦割:傷害。
【乙文】張雄字說(節選)
〔明〕歸有光
①張雄既冠,請字于余。余辱為賓,不可以辭,則字之曰O
②聞之老子云:“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此言人有勝人之德,而
操之以不敢勝人之心。德處天下之上,而禮居天下之下,若溪之能受而水歸之也。不失其常德而復歸于嬰兒,
人已之勝心不生,則致柔之極矣。
③人居天地之間,其才智稍異于人,常有加于愚不肖之心。其才智彌大,其加彌甚。故愚不肖常至于不
勝而求反之。天下之爭,始于愚不肖之不勝。是以古之君子,有高天下之才智,而退然不敢以有所加,而天
下卒莫之勝,則其致柔之極也。口雄必能守其雌,是謂天下之溪。不能守雌,不能為天下溪,不足以稱雄于
天下。
20.可填入乙文方框處的一項是()
A.雖然B.然則C.況且D.至于
21.古語有云:“聞名即知其字,聞字即知其名。”請推斷乙文第①段畫線處,作者為張雄所取的字是以
下哪一個,并說明理由。
①子溪②子柔③子德
22.甲乙兩文都反映“知雄守雌”的思想,但寫法有所不同,請結合以下補充資料探究其原因。
說者,釋也,述也,解釋義理而以己意述之也。——吳訥《文章辨體》
三、寫作(70分)
23.完成作文。
生活中,許多人樂于追求一種由他人設計的“沉浸式”體驗,以獲得真實的愉悅和滿足。比如沉浸式
閱讀、沉浸式觀展、沉浸式用餐、沉浸式旅行等。
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種現象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一、積累運用(10分)
1.按題目要求填空。
(1),仙之人兮列如麻。(《夢游天姥吟留別》)
(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學而》)
(3)《過秦論》中描繪大量民眾踴躍追隨陳涉起義的句子是“,”。
【答案】①.虎鼓瑟兮鸞回車②.敏于事而慎于言③.論語④.天下云集響應⑤.贏糧
而景從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易錯字有:“瑟”“鸞”“贏”“景”。
2.按題目要求選擇。
(D將下列編號的語句按順序排列,語意連貫的一項是()
①為了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并拓展受眾群體的文化視野。
②不僅普及了文化知識,還激發了觀眾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
③每期節目圍繞一個特定的文化主題,邀請知名學者與嘉賓進行深度對話。
④《文化大講堂》自開播以來,便以其獨特的視角和豐富的內容贏得了廣泛好評。
⑤通過生動的演繹和深入淺出的講解,讓觀眾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A.①③④②⑤B.①⑤③②④C.④①③⑤②D,④③⑤②①
(2)以下各句中,加點字用詞恰當的一項是()
A.這個產品的質量祖步再繳,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
B.新政策出臺后,市場上細潭逑起,一片繁榮景象。
C.他的演講非常精彩,贏得了觀眾沸反攀禾的掌聲。
D.你的分析叨中肯聚,一下指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答案】(1)C(2)D
【解析】
【小問1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銜接語排序的能力。
首先看④句,“《文化大講堂》自開播以來,便以其獨特的視角和豐富的內容贏得了廣泛好評”,此句是
總起句,引出話題“《文化大講堂》”,并表明其已獲得好評,應排在首位。
①③是節目的具體做法,其中①為目的,排在前面;③為節目主題和形式,排在后面;
②⑤是節目達到的效果,其中②中的“文化知識”呼應⑤中的“中華文化”,“激發了觀眾對傳統文化的
興趣和熱愛”呼應⑤中的“讓觀眾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此②應在⑤后面,
具有總結性質。
正確順序為④①③⑤②。
故選C。
【小問2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A.錯誤。“相形見細”的“細”是不足的意思。這個詞是用于比較之中,凸顯出一方在與另一方對比時
的劣勢。句子中說產品質量“相形見細”,那就意味著產品質量差,而后面又說“受到了消費者的歡
迎”,這兩者邏輯矛盾,正常情況下質量差的產品不會受歡迎,所以“相形見細”在這里使用不恰當。
B.錯誤。“沉渣泛起”是個貶義詞,其中“沉渣”代表腐朽、陳舊的事物。該詞描述的是不好的現象重新
出現。而“一片繁榮景象”是積極向上的表述,成語不合語境,感情色彩不當。
C.錯誤。“沸反盈天”主要是形容聲音喧鬧、嘈雜且混亂的狀態。通常用于描述混亂的場面,帶有貶義。
但句子是說演講精彩而獲得掌聲,“掌聲”應該是表示贊賞、肯定的積極氛圍下的聲音,用“沸反盈天”
來形容不符合語境。
D.正確。“切中肯聚”中的“肯繁”是指筋骨結合的地方,比喻事物的關鍵。這個詞用于表示能夠準確地
抓住問題的關鍵部分。句子中說“你的分析切中肯繁,一下指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完全符合“切中肯
繁”的語義,用詞恰當。
故選D。
二、閱讀(70分)
(-)(17分)
閱讀以下書籍資料,完成小題。
第4章納什均衡
①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繆爾森說過:如果想把一只鸚鵡訓練成經濟學家,只需要讓它掌握兩個詞
語:供給與需求。后來博弈論專家坎多瑞又補充為:想成為經濟學家,只懂得供給與需求還不夠,你還需要
多掌握一個詞,那就是“納什均衡”。
②“納什均衡”,就是在多人參與的博弈中,每個人根據他人的策略制定自己的最優策略。所有人的策
略形成一個策略組合,在這個策略組合中,沒有人會主動改變自己的策略致使自己的收益降低,這個時候。
所有參與者的策略便達成了一種平衡,這種平衡便是“納什均衡”。
③有人把“納什均衡”比喻成鍋里的乒乓球。把幾個乒乓球放到鍋里,它們在碰撞中向鍋底滾去,最后
停住不動的時候便達成了一種平衡。這個時候如果動了其中的一個,其他乒乓球便會受影響,如果想要保持
住這種平衡,就不能動其中任何一個乒乓球。
④“納什均衡”主要用來研究非合作性的博弈,在這樣一場博弈中可以出現多個“納什均衡”,且有優
劣之分。古時楚國和魏國交界處有一個小縣域,城中的居民都以種瓜為生。魏國一邊的村民比較勤勞,白天
挑水澆瓜,瓜苗長勢喜人:而楚國一邊的村民比較懶,瓜苗長得又枯又黃。于是楚國村民心生嫉妒,夜里到
魏國一邊去搞破壞,魏國村民知道后,決定進行報復。但是,村長卻反對這種兩敗俱傷的做法,反而在夜里
組織村民偷偷到楚國一邊的田地里,替他們給瓜苗澆水。楚國村民得知魏國村民的做法后,感到非常羞愧。
為了表示歉意,連夜到魏國村莊的田地里去替他們重新種上了瓜苗。
⑤我們將這個故事中雙方的博弈制作成一個簡單的博弈模型。假設選擇去損毀對方瓜苗為A策略,而
選擇以德報怨為B策略。瓜苗被損毀,所得利益為0,沒有被損毀所得利益為10。這樣就得到了一個簡單
的博弈矩陣圖:
ctm
AKqB又珞
AK電(0.0)(10.0)
BA4(0.10)(10.10)
⑥故事中楚國最先選擇了A策略,按照博弈論的分析,魏國最攀件的選擇同樣是A策略。這種想法符
合日常的行為習慣,你不讓我好過,我也不讓你好過。這樣選擇的結果將會達成一種平衡,不過是壞的平衡。
但魏國人最后選擇了B策略。被感化的楚國人也選擇了B策略,雙方達成了一種新的均衡。這時候的均衡
是一種好的均衡。
⑦在軍性的博弈分析中,選擇報復是最優決策。而現實情況中則要考慮很多其他影響因素,比如日后低
頭不見抬頭見之類的。以德報怨不是博弈分析中的最優決策,但卻可以解決現實問題。冤冤相報會陷入惡性
循環,所以即使不能感化對方,也不應該采取報復。再說,魏國村民之所以會做出以德報怨的決策,肯定是
對楚國村民的民風民俗很了解,知道他們會被感化。若是同水火不容的敵人之間,則不會有忍讓。這些都是
出于對現實情況的考慮。
第7章為什么有肯德基的地方就有麥當勞?
①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凡是有肯德基的地方、不出100米,基本上都能看到麥當勞的身影。在我們看
來,肯德基和麥當勞應該是一對死對頭,為什么它倆卻偏偏喜歡和自己的對手做鄰居呢?為了分析這個問
題,我們要建立一個簡單的模型:
甲fJ乙
IIIII
ABCDE
②假設在A地和E地之間有一條筆直的公路,同時,A、B、C、D、E5個點將這段路均勻地分成4段。
假設現在有甲、乙兩家快餐店想在這條公路上開店,那么如何選址將會是最合理的呢?
③根據上面的假設,最合理的布局是一家設在B處,一家設在D處。這樣它們就會各自擁有整條公路
上1/2的客流量。不過,這只是理論上的最優,現實情況未必如此。如果想要爭取更多顧客,甲快餐店會
想,只要把店址往中間挪一點,就能從乙快餐店手中爭取到一部分顧客,雖然左邊的顧客可能會因此多走一
點路,但是他們不可能因此而去乙快餐店,因為那樣的話將走更多的路。而如果甲快餐店往中間移動了,乙
快餐店也會往中間移動,原因是一樣的。經過雙方多輪的互相較量,最終都將店址定在了C處。
④這樣的現象不僅出現在快餐行業,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這樣的同行扎堆。比如說,沃爾瑪總喜歡跟家
樂福在一起,阿迪達斯喜歡與耐克在一起。這些扎堆現象的本質同肯德基與麥當勞位置關系的本質是一樣
的,都是在位置博弈中尋求最合理的解,尋求最優的“納什均衡”點。
——以上內容節選自《博弈論——最高級思維和生存策略》
3.根據第4章內容,以下行為可用“納什均衡”理論來解說的一項是()
A.多家公司協商確定投資比例、技術分工和利潤分配方案。
B.某家公司根據市場行情獨立定價,以確保自身利益最大化。
C.多家公司形成價格聯盟,共同抵制新加入市場競爭的同行。
D.某家公司不研判其他公司的經營策略,堅持自己的商業布局。
4.分析第4章第①段轉述薩繆爾森和坎多瑞的話產生的作用。
5.以下各項中,對節選兩章文意理解氐理的一項是()
A.魏楚交界處村民的博弈表明“好的均衡”與“壞的均衡”可以主觀選擇。
B.甲、乙兩家快餐店分別從B處和D處向C處挪動,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
C.肯德基和麥當勞的選址策略完全是基于互相模仿,沒有考慮到其他因素。
D.快餐店選址的模型分析說明,商業競爭中的同行最終一定會扎堆到一起。
6.小普讀完這兩章內容后,覺得作者的寫法與《鄉土中國》有不少相似之處,他選取了一些角度進行比
較,請幫他完成以下表格。
寫法《鄉土中國》本書
用乒乓球在鍋中
經過動態碰撞達
到最終平衡的現
用形象化的語象,解釋“納什
言解釋核心概—均衡”是博弈過
念程中,不斷通過
動態調整達成策
略平衡的一種狀
態。
第四部分“差序格
局”為第五部分的
“道德觀念”、第
六部分的“家族結
構”以及第七部分
的“男女有別”提
建立章節之間
供了理論基礎,后—
的結構關聯
三個部分是對差序
格局在不同維度的
展開和細化。四部
分共同揭示了中國
傳統鄉土社會的本
質特征。
7.小普讀完本文后產生了一個困惑:“理性”應是客觀冷靜、平靜通達,但是文中兩次提到報復是理性的
選擇,令人費解。請結合本書標題和節選兩章的內容,為小普答疑解惑。
【答案】3.B4.(1)先巧妙地引用經濟學權威研究者薩繆爾森的言論,故意構建認知誤區(刻板印象):
經濟學研究的根本關鍵只在于對供需關系的掌握(充分條件)。
(2)然后引出博弈論專家的觀點,指出掌握“納什均衡”是研究經濟學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必要條件,打
破了先前的認知。
(3)這種先立后破的寫法,在吸引讀者注意的同時,為下文闡釋“納什均衡”這一主要概念進行了鋪
墊,同時暗示博弈論對于推進經濟學研究的突破性貢獻。
5.A6.①.用“像水波紋一樣向外擴散”來解釋“差序格局”以己為中心,親疏程度隨著距離的
遠近而遞減(富有伸縮性)的特點。/用“捆柴”來解釋西方社會團體格局中群己界限明確的特點。
②.第4章提供了納什均衡的理論基礎,而第7章則通過分析肯德基與麥當勞扎堆選址的實際案例,展示
了這一理論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兩者共同構成了對納什均衡概念的全面闡述。
7.(1)對概念理解必須基于具體語境,本文中的“理性”需要從博弈的角度來理解,它特指人在參與
博弈的過程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而不是出于道德情感或性格品質等其他方面的考慮。
(2)作者在第4章⑥⑦段中特意區分了“好的均衡”與“壞的均衡”,指出對于現實問題的考慮,不光
是尋求利益的平衡,而是要考慮各種其他因素,在博弈中提倡尋求最優的“納什均衡”點。
【解析】
【導語】文章通過博弈論中的“納什均衡”理論,深入探討了理性決策與現實選擇之間的關系,揭示了在
非合作博弈中,策略選擇如何影響最終的均衡狀態。通過對快餐店選址的分析,展示了商業競爭中的策略
博弈,成功地將復雜的經濟學理論通俗化,使讀者更易理解和接受。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根據原文可知,“納什均衡”,就是在多人參與的博弈中,每個人根據他人的策略制定自己的最優策略。
A.描述是多家公司協商確定方案,這涉及合作而非博弈,不符合“納什均衡”的定義。
B.描述的是某家公司根據市場行情獨立定價,以確保自身利益最大化。符合“納什均衡”中每個人根據他
人策略制定自己最優策略的定義,因為市場行情可以視為其他公司策略的反映。
C.描述的是多家公司形成價格聯盟,共同抵制新加入的同行,這同樣涉及合作而非博弈,不符合“納什均
衡”的定義。
D.描述的是某家公司不研判其他公司的經營策略,堅持自己的商業布局。這不符合“納什均衡”中根據他
人策略制定自己策略的要求。
故選Bo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
(1)以薩繆爾森的言論為引言構建了一個經濟學研究的刻板印象,指出了供給和需求在經濟學中的重要
地位。
(2)隨后通過坎多瑞的補充,指出僅掌握供需還不夠,還需了解“納什均衡”。通過轉折和鋪墊,打破
了先前的認知誤區,為下文闡釋“納什均衡”進行了鋪墊;
(3)先立后破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這種寫法既符合邏輯順序,又能夠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為后文體
現博弈論對于推進經濟學研究的突破性貢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材料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
A.選項符合文章中的描述,魏楚村民通過不同的策略選擇,達成了不同的均衡狀態,表明均衡的好壞可以
主觀選擇。
B.”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錯誤,從原文第③段來看,甲乙兩家快餐店分別從B處和D處往C處移動,正
是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理性選擇的結果,并非“退而求其次”。
C.”完全是基于互相模仿,沒有考慮到其他因素”錯誤,從原文第④段來看,肯德基和麥當勞的選址策
略,是在位置博弈中尋求最合理的解,即最優的“納什均衡”點,并非僅僅是基于互相模仿。
D.“最終一定會扎堆到一起”錯誤,從原文第④段來看,“扎堆現象”的本質是尋求最優的“納什均衡”
點,但并非所有商業競爭中的同行最終都會扎堆到一起,這取決于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文章中指出,同
行扎堆只是尋求最優納什均衡點的一種表現,而不是必然的結果。
故選A?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比較材料的能力。
(1)首先找到核心概念,如“差序格局”“西方團體格局”等。然后找到關于這個概念的解釋,要求運
用形象化的語言,可以運用比喻、類比等修辭手法。可填寫:用“像水波紋一樣向外擴散”來解釋“差序
格局”以己為中心,親疏程度隨著距離的遠近而遞減(富有伸縮性)的特點。/用“捆柴”來解釋西方社
會團體格局中群己界限明確的特點。
(2)本書節選了第4章和第7章,首先要概括兩章的主要內容,第4章著重介紹了納什均衡理論,從標
題等部分可以看出;而第7章主要以“有肯德基的地方就有麥當勞”為例,來解釋納什均衡理論。兩章都
在介紹對納什均衡概念,而第7章是對第4章在現實中應用的一種體現。可填寫:第4章提供了納什均衡
的理論基礎,而第7章則通過分析肯德基與麥當勞扎堆選址的實際案例,展示了這一理論在現實生活中的
應用,兩者共同構成了對納什均衡概念的全面闡述。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問題,提出見解的能力。
(1)結合文章標題可知,在本文中,“理性”特指博弈論中的理性,即參與者在博弈過程中追求自身利
益最大化的行為。這與日常語境中的“理性”(如客觀冷靜、平靜通達)有所不同。可解釋為:對概念的
理解必須基于具體語境,本文中的“理性”需要從博弈的角度來理解,它特指人在參與博弈的過程中,追
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而不是出于道德情感或性格品質等其他方面的考慮。
(2)在節選的兩章中,作者多次提到“理性”的選擇,特別是在第4章中,通過魏楚交界處村民的博弈
案例,展示了“理性”決策在博弈中的重要性。然而,這里的“理性”并不是指簡單的報復或損害他人利
益的行為,而是指參與者在考慮各種因素后,做出的最優策略選擇。作者通過區分“好的均衡”與“壞的
均衡”,強調了博弈中不僅要追求利益的平衡,還要考慮其他因素,如長遠利益、社會影響等。可解釋
為:作者在第4章⑥⑦段中特意區分了“好的均衡”與“壞的均衡”,指出對于現實問題的考慮,不光是
尋求利益的平衡,而是要考慮各種其他因素,在博弈中提倡尋求最優的“納什均衡”點。
(二)(16分)
閱讀下文,完成小題。
落日
傅菲
①扣碗一樣的山梁,一座毗連一座。在兩座最高的山梁之間,夕陽漾起了淡紅色云絮。向南的山坡,覆
蓋著青黝色影子,一片疊一片,有了漸暮的氣息。山脊割下來的陽光,帶著菊花色,飄浮在空氣中,虛虛的。
投林的鳥,一陣陣飛過。
②山巒之下,田疇像一把打開的折扇,遺落在群山懷抱之中。溪流從遠處的峽谷無聲無息地轉過來,大
幅度無規則地彎曲,隨意率性地分切田疇。燥熱的秋氣被溪流澆滅。我在田城上,走來走去,毫無目的。蚱
蟋在枯死的稻草葉上,跳來跳去,偶爾呼呼地飛起來,停在另一塊稻田里。雞在田里追逐昆蟲,咯咯咯,邊
跑邊叫。幾只紅蜻蜓懸浮在空氣里,薄翼透明,顫動。麻雀一群群,在田里,找谷粒吃,我走過去,它們會
突然飛走,在不遠處,落下來,繼續吃。
③我迷戀一種原野初入睡眠的氣息,只有這個時候才有的氣息,火堆慢慢熄滅的氣息——漸涼但仍有余
溫,澄明但仍有混沌。洋槐樹下的木橋,挑擔的人從這里來回。溪潭的右側,有婦人洗衣,蹲著,棒槌啪噠
啪噠捶打衣服,水沫揚起來,落在潭面,水紋疊加在一起,密密有致,像老人臉上的皺紋。孩子從橋上一個
翻身,跳入潭里洗澡。獨輪車從橋上推過,咿咿呀呀,推車A的影子在水面上像一條魚,慢慢游動。
④身邊的疊疊山影在移動,緩慢地,如水漬泅在草紙上。天空似乎更透亮渾圓,薄暮青藍,布滿錫箔的
光澤。夕陽渾圓,如架在火爐上的鐵餅,赤焰噴射。我從來沒改變過這個想法:蒼穹里,有一個推鐵環的人,
從早晨開始,赤足奔跑,披著紅色戰袍,一腳跨過高山,三步跑出大海,越跑越快,戰袍飄飛,因空氣的摩
擦,戰袍開始自燃,灰燼紛紛落下,正午時分,肉身開始燃燒,但他不會停下腳步,直到肉身燃燒殆盡。但
我從沒看過這個推鐵環的人。我聽到了鐵環在滾動時當當當的聲音,從東邊響徹西邊。他由于過快奔跑,以
至于沒有腳步聲。他飄飛的戰袍,獵獵作響,帶來令大地浮蕩的風——蘆葦在倒伏,樹梢在搖晃,河水有節
奏地掀起浪花,炊煙在飄散,笛聲傳得更邈遠。我相信他一直存在,雖然他從未言說。他會在暮黑之時消失
不知影蹤,但他第二天又會來,沿著亙古不變的路途,從海面啟程,推向山坡。他有神秘的技藝,攜帶著時
間的密語,他從不理會我們的仰望,顯得殘酷無情。
⑤很多藝術家,都熱愛落日。凡高畫過《麥田里的落日》:麥子收割在地,尚未收割的麥子完全倒伏,
收麥的人面目不清,草帽破舊,不遠處的一棵樹是那么孤單,山巒青黛,落日被海浪一樣的云朵拋起夾裹。
杜比尼有一幅名畫,叫《落日與漁夫》,金黃的色彩豐富、明朗,即使太陽即將沉入大海之中,也如一個成
熟的橙子。夕陽,也是詩人熱衷的吟詠之物。王勃之“落霞與孤鷲齊飛”,視野開闊,心藏江河。馬致遠寫
《天凈沙?秋思》:“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幾乎是一個思鄉人的窮途末路。李商隱在《樂游原》說: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是晚唐時代的挽歌,多么讓人悲傷。
⑥“斜陽無限,無奈只一息間燦爛,隨云霞漸散,逝去的光彩不復還。遲遲年月,難耐這一生的變幻,
如浮云聚散,纏結這滄桑的倦顏……”這是二十五年前,在看電影時聽到的《夕陽之歌》,2003年歌手病逝,
我腦海中縈繞不散的,是這首歌。云霞漸散,誰的生命不是這樣呢?落日,讓人迷戀。或許夜晚即將來臨,
夕光是最后一抹絢爛;或許絢爛之美,轉瞬即逝,猶如雄渾的悲歌。
⑦我守望過落日。在山巔,看著夕陽滑落地平線,像一尾錦鯉游入大海。地平線漫溢火山一樣的灰焰。
大地一片灰白。那個推鐵環的人,他一直在追趕的東西,不是別的,而是遙遠的地平線。無論多高的山,他
可以跨越;無論多大的海,他可以穿過。但他無法到達地平線。地平線是最遠的遠方,比遠方更沒有盡頭。
地平線是所有道路的盡頭。
⑧升起,又落下。落下,又升起。
⑨我日復一日在山野中走,走重復的路,看同樣的景致。有時看看天空,有時看看遠處,大多時候,我
低著頭,看著自己被夕光拉長再拉長的影子。變形的影子。一個人的影子。被樹影覆蓋的影子,被山影覆蓋
的影子。被溪流帶走的影子。這時,我想找一個人說話,說說秋后的銀杏樹,說說晚露,說說昨日凋敝的秋
海棠。可我找不到合適說話的人。落日沉降,山峰高聳,彎刀一樣的殘月露了出來。
⑩我仰起頭,露水冰涼,星辰從我額頭墜落。星辰吟唱過的,我也吟唱。油蛉沉默,我也沉默。
8.請從視覺感官的角度,賞析第①段景物描寫。
9.第⑤段列舉了落日意象在藝術領域中的豐富運用,分析其作用。
10.本文的作者善于通過語言節奏的調控,來表現深沉的情感,請以第⑨段畫線部分為例進行賞析。
11.文中第④和第⑦段兩次出現“推鐵環的人”,請賞析這一充滿奇幻色彩的藝術形象。
【答案】8.①先勾勒群山連綿的整體輪廓,再聚焦夕陽下的淡紅色云絮,展現出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的
變化,空間層次分明。
②色彩細膩描繪,“淡紅色云絮”與“菊花色的陽光”相互映襯,營造出溫暖柔和的氛圍。
③同時,落日的光影動靜結合,青黝色的影子和投林的飛鳥相映成趣,動靜交織,使傍晚時分的山景既靜謐
又生動,如夢如幻,富有立體感和生命力。
9.①呈現出不同藝術家對落日的獨特感悟和理解;
②使作品從對落日的實景描寫和奇幻想象過渡到對其文化意義的深入挖掘;
③為后文開啟關于時光、生命等抽象哲思進行鋪墊。
10.①畫線部分先用了多個句號將一連串影子的描述隔開,節奏的緩慢和停頓形成畫面定格的效果,放大了
"我”在自然面前的無力和被動;
②其后連續的幾個“說說”改用逗號間隔,節奏變得急切且連貫,表現“我”內心強烈的傾訴欲和情緒累
積感;
③“可我找不到合適說話的人”使節奏又滯緩下來,傾訴的渴望和沖動瞬間被阻斷,形成一種強烈的情感落
差,將“我”的孤獨感推至高潮。
11.①第④段將太陽的升落想象為“推鐵環的人”,不惜肉身燃盡也要不停奔跑,充滿力量和激情卻不理會
人類的仰望,這一神秘、執著又無情的形象象征著時間的流逝與不可抗拒,以及人類對遠方和未知的永恒追
求。
②第⑦段則在前文的基礎上,強調他雖能跨越諸多阻礙,卻無法到達地平線,喻示生命在面對永恒追求時,
無法觸及目標的無奈與悵惘。這一形象與落日共同構成了自然力量與人類關系的隱喻,蘊含了作者對生命
有限而時光無限的深刻思考。
③作品通過這樣的構思,將落日與時間、生命、追求等抽象概念具象化,增強了文章的文學性和藝術性。
【解析】
【導語】文章以詩意的語言描繪了落日這一自然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生命、時間與自然的哲思。通過具體細
膩的景物描寫與奇妙豐富的想象,如“推鐵環的人”的奇幻意象,傳遞出對生命短暫、自然永恒的深刻感
悟。畫面感與聲音感交織,節奏時而悠緩時而緊湊,增強了情感的張力。文中加入古現代文學與藝術作品的
引用,使對落日的描寫更加厚重且多元化,形成深沉而動人的審美表達。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景物描寫的能力。
①“扣碗一樣山梁,一座毗連一座”為遠視,勾勒出遠處群山連綿的整體輪廓;”在兩座最高的山梁之
間,夕陽漾起了淡紅色云絮",此為近看,聚焦夕陽下的淡紅色云絮,遠近結合,由群山而上梁,呈現整
體到局部的變化,空間層次分明。
②“青黝色影子”“淡紅色云絮”與“菊花色的陽光”等用色彩細膩描繪,相互映襯,渲染了唯美意境,
加強了視覺效果,營造出溫暖柔和的氛圍。
③“向南的山坡,覆蓋著青黝色影子,一片疊一片”,此處落日的光影為靜態,“山脊割下來的陽光,帶
著菊花色,飄浮在空氣中,虛虛的”為動態,落日的光影動靜結合,其中青黝色的影子和投林的飛鳥相映
成趣,動靜交織,使傍晚時分的山景既靜謐又生動,活潑靈動,如夢如幻,富有立體感和生命力。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章藝術形象的能力。
①文段從外國到中國,從畫作到詩作,呈現出不同藝術家對落日的獨特感悟和理解,豐富了文章內容。
②列舉畫作和詩句,從美術和文學兩個領域展現落日意象的多樣性,“山巒青黛,落日被海浪一樣的云朵
拋起夾裹”“黃的色彩豐富、明朗,即使太陽即將沉入大海之中,也如一個成熟的橙子”“幾乎是一個思
鄉人的窮途末路”“這是晚唐時代的挽歌,多么讓人悲傷”,使作品從對落日的實景描寫和奇幻想象過渡
到對其文化意義的深入挖掘,突出了落日的藝術價值;
③文段結尾涉及到落日的文化意義,后文有“落日,讓人迷戀。或許夜晚即將來臨,夕光是最后一抹絢爛;
或許絢爛之美,轉瞬即逝,猶如雄渾的悲歌”等深入思考落日的內容,此處為后文開啟關于時光、生命等抽
象哲思進行鋪墊。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語言特點分析情感的能力。
①“被夕光拉長再拉長的影子。變形的影子。一個人的影子。被樹影覆蓋的影子,被山影覆蓋的影子。被
溪流帶走的影子”,畫線部分先用了多個句號將一連串影子的描述隔開,一一呈現不同的關于影子的畫
面,放慢了敘事節奏,形成畫面定格的效果,突出了“我”的被動,表現“我”在自然面前的無能為力;
②”說說秋后的銀杏樹,說說晚露,說說昨日凋敝的秋海棠”其后連續的幾個“說說”改用逗號間隔,使
用短句增加韻律感,節奏變得急切且連貫,傳遞出作者內心的孤獨與對逝去時光的感慨,表現“我”內心
強烈的傾訴欲望,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需要釋放;
③“可我找不到合適說話的人”,又使節奏緩慢下來,傾訴的渴望和沖動瞬間被阻斷,極力要訴說卻無處
可訴,前后形成一種強烈的情感落差,精準傳達情感的低沉、疏離與深沉,將“我”的孤獨感推至高潮。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作品藝術形象的能力。
①第④段結合“蒼穹里,有一個推鐵環的人,從早晨開始,赤足奔跑”可知,這是將太陽的升落想象為
“推鐵環的人”;他“肉身開始燃燒,但他不會停下腳步,直到肉身燃燒殆盡”“他有神秘的技藝,攜帶
著時間的密語,他從不理會我們的仰望,顯得殘酷無情”,不惜肉身燃盡也要不停奔跑,充滿力量和激情
卻不理會人類的仰望。”推鐵環的人”象征著不息的光陰,成充滿奇幻的符號,這一神秘、執著又無情的
形象象征著時間的流逝與不可抗拒,以及人類對遠方和未知的永恒追求;
②第⑦段則在前文的基礎上,強調“無論多高的山,他可以跨越;無論多大的海,他可以穿過。但他無法到
達地平線”,他雖能跨越諸多阻礙,卻無法到達地平線。這里將時間的流動與天地自然融為一體,展現了人
類對時光及生命狀態的思索。“地平線是最遠的遠方,比遠方更沒有盡頭”,喻示生命在面對“地平線”一
樣的永恒追求時,無法觸及目標的無奈與悵惘。這一形象與落日共同構成了自然力量與人類關系的隱喻,蘊
含了作者對生命有限而時光無限的深刻思考。
③“推鐵環的人”這一形象以動態神秘的手法體現時間的永恒與無情,作品通過這樣的構思,將落日與時
間、生命、追求等抽象概念用“推鐵環的人”的行動具體呈現,以比喻與賦人格化,賦予宏大哲理,用創意
表達對事物規律的感悟與敬畏,增強了文章的文學性和藝術性。
(三)(7分)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小題。
__________?詠柳
嫩黃初染綠初描,倚春嬌,索春饒①。燕外鶯邊,想見萬絲搖。便作無情終軟美,天賦與、眼眉腰。
近長亭②外短長橋,駐金鉞③,系蘭梯④。可愛風流,年紀可憐宵。辦得重來攀折后⑤,煙雨暗,不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多維度分析光電工程師試題及答案
- 激光技術工程師證書考試的學習策略試題及答案
- 啤酒鑒定測試題及答案
- 藥物化學考點快速回顧試題及答案
- 西醫臨床對癥治療試題及答案
- 藥品不良反應的臨床應對措施考試試題及答案
- 碎片化考試題及答案
- 騰訊校招筆試題及答案
- 西醫臨床考生激勵試題及答案速查
- 細致入微的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
- 三治融合課件講解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初一 英語Unit9SectionA2a-2d課件
- 2022年防腐防火涂裝、鋼結構變形檢測試卷及答案
- 傾斜攝影建模及測圖技術解決方案
- 公路建設項目經濟評價
- 外研版五年級英語上冊全冊教案教學設計含教學反思
- 加油站安全設施設計專篇
- 第十四章 五四時期的政治思想.課件電子教案
- 義務教育(科學)新課程標準(2022年修訂版)
- 初中數學不等式組初中數學計算題專題訓練含答案.doc
- BIM實施策劃書(共24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