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鄉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1頁
河南省新鄉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2頁
河南省新鄉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3頁
河南省新鄉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4頁
河南省新鄉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新鄉市2025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考生注意: 2025.041.本試卷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請將各題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3.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高考全部內容。一、閱讀(70分)(一)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古代不存在脫離科學的純粹技術。長期以來,中國科技史研究面臨一個頗具爭議的問題,即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首先要弄清科學的本質是什么。”孫小淳表示,重視實驗、講究邏輯是近代科學的突出特征,科學方法包括觀察、分類、建立模型,以及解釋事物間因果關系、弄清現象間關系等很多方面。孫小淳團隊的研究表明,中國古代不僅有觀察、測量,還有數學模型和實驗驗證。例如,中國古代數學、天文學中有很多預測和實驗,農學中有關于播種、嫁接的方法,手工業中有各種陶瓷制作技術,冶金領域有很多實踐和驗證,《墨經》中對小孔成像的認識有觀察也有實驗,等等。“我們談的古代科學是指古代的‘知識體系’或古人對自然的解釋,也有人把人類適應環境而產生的系統知識視為科學。”孫小淳說,“盡管這些方法、實驗和模型并不系統,但它們證明了某些理論。”中國漢代制定歷法時,曾有十多個“團隊”參與競爭。他們做了大量觀測,并通過構造模型解釋自然現象。“制定歷法要觀測行星運動、恒星位置,要準確驗證月相、預測日食及制定二十四節氣時刻。”孫小淳說,“這需要精細測量、不斷驗證、修正模型。同時,帝王會委派相關人員進行驗證,這種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完全符合今天的科學規范。”如今人們只看到現代西方科技影響了中國,卻忽略了中國對世界的影響。中國幾千年來的確一直在引進、吸收外來文明,但并非單向吸收,除了四大發明對世界的貢獻,中國古代在天文、數學方面的成就也影響了西方。中國古代科技人員沒有做過像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那樣的實驗,但有很多“實際的實驗”。例如,研究人員在景德鎮窯洞遺址發現了很多小瓷塊,上面有標記和名字。這是匠人專門用不同配料、不同燃料、不同溫度、不同包釉進行的樣品燒制。“它就是一種‘實驗’,工匠們要弄清各種材料、條件組合燒制出來的東西是什么樣子。”孫小淳說,“這背后隱藏著大量的試驗和數據,如果沒有這些試驗,不可能做出那么精美的陶瓷。只不過以前出于某種原因,如保守商業秘密沒有公開。實際上中國古代有很多類似技術。”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考察,中國古代更強調科學的“濟世經邦”作用,注重把知識運用到國計民生領域,因此,天文、農學、水利、醫學等領域的成就都是將科技與治國理政緊密結合的成果。“除了一些觀察、測量和試驗,中國古代也不乏理論探索。”孫小淳說,“當然,這些探索后來沒得到充分發展,但不能因此就斷定中國古代文明中沒有科學思想,沒有科學的創造精神。”孫小淳認為,人類文明史相對宇宙歷史只是極其短暫的一瞬,人類經歷和認識的空間極其有限。“因此,我們對科學的認知還存在很多可能性,當前這些科學上的定律公式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準’。”世界科技史中,中華文明從未缺席,未來也不能缺席。“探究中國古代文明中的科學故事,實質上是探尋科學的‘中國心’。”孫小淳說,“對科學‘中國心’的清晰認知涉及文化自信,關乎我們以什么姿態,以及什么心態面對過去和未來。只有把科學精神與中華民族之魂相結合,塑造科學的‘中國心’,才具有創新能力,從而更好地面向未來。”(摘編自張雙虎《中國古代的科學實踐如何進行》)材料二:我國著名文學家、北京大學原副校長季羨林先生曾這樣評價:“墨子在人類文明史上,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高度。他在哲學、教育、科學、邏輯、軍事防御工程等許多領域,都有杰出貢獻,是一位偉大的平民圣人。”《墨經》的內容涉及自然科學、幾何學、物理學、心理學、經濟學、建筑學等方面,書中詳細論述了運動、時間、空間三者之間的聯系,認定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在幾何光學領域的研究,基本奠定了幾何光學的理論基礎。《墨經》中的物理或幾何知識多源于墨家成員的手工業實踐經驗,因此對我國后世的手工業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墨經》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科學專著,在科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學派和專著的出現是科學誕生的標志,墨子無疑是中國古代科學的先驅,而《墨經》則理所當然成為中國古代科學的第一個里程碑。《墨經》里記載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實驗,該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這正是現代照相技術原理的起源。墨子還對聲音的傳播進行過研究,他發現井和罌(小口大肚的瓶子)有放大聲音的作用,并巧妙地加以利用。他曾教導學生說,在守城時,為了預防敵人挖地道攻城,每隔三十尺挖一井,置大罌于井中,罌口繃上薄牛皮,讓聽力好的人伏在罌上進行偵聽,以監知敵方是否在挖地道,地道挖于何方,并做好御敵準備。盡管當時墨子還不可能明白聲音共振的原理,但是這個御敵方法蘊含著豐富的科學內涵。此外,墨子還明確了十進制的數位理論。墨子在科學領域的成就,領先西方近2000年。著名西方漢學家、中國科技史學者李約瑟曾贊嘆:“墨子的科學水平,超過了整個古希臘。”我國著名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專家楊向奎也曾說:“一部《墨經》無論在自然科學的哪一個方面都超過整個希臘,至少等于整個希臘。”墨子在科學領域的成就和《墨經》闡述的科技創新思想,直到今天,依然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不能等待、不能觀望、不能懈怠,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面向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實施好。這也正是《墨經》蘊含的創新思想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之價值體現。(摘編自常洪濤《〈墨經〉:中國古代最早的科學專著》)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中國科技史研究中關于中國古代是否有科學的問題存在爭議,孫小淳團隊認為中國古代有科學。B.中國古代在天文、數學等方面的成就對西方產生了影響,同時現代西方科技也對中國產生了影響。C.中國古代科技人員沒有做過像伽利略那樣的實驗,所以中國古代不存在真正的科學實驗和實驗理論。D.《墨經》的內容涵蓋自然科學、幾何學、物理學等領域,某些知識源于墨家成員的手工業實踐經驗。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中國古代的科學方法多種多樣,不僅有觀察、測量,還有數學模型和實驗驗證,這些方法的運用證明了中國古代科學的存在。B.中國漢代制定歷法時,進行了大量觀測,建立模型并進行驗證和修正,這表明中國古代科學在當時已經達到領先世界的水平。C.《墨經》作為中國古代科學的先驅,其內容十分廣泛,并且《墨經》中的科技創新思想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D.墨子在多個領域里都有著杰出的貢獻,他的科學水平處于那個時期的高位,這一點得到了季羨林、李約瑟等多位學者的認可。3.下列選項,無法體現古代科技運用于當代的一項是(3分)A.現代照相技術原理起源于《墨經》中記載的“小孔成像”實驗。B.現代建筑中的榫卯結構借鑒了中國古代木工技藝中的榫卯技術。C.古代的造紙術經過改進和創新,仍然是現代造紙工業的基礎。D.古代的烽火臺通信方式在現代的某些影視劇中依然可以看到。4.相較于西方科學,中國古代科學有哪些特點?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分析。(4分)5.結合材料二,談談墨子的科學成就對當今社會發展的啟示。(6分)(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雪山大地(節選)楊志軍黃昏正從天上沉下來,赭紅的地表在天色中融作一片艷紅,泛濫的赤光迅速移動著,白天的燦爛正在消逝。父親①突然有了決斷:趕快走,回到桑杰家去。他騎馬揚鞭,馬卻不怎么聽話,快兩步慢三步。怎么啦,又不是畏途你怕什么?但很快父親就發現馬是對的,他聽到陣陣轟鳴隨風而來,走到懸崖邊一看:啊噓,野馬河的水突然翻騰起了推石拉土的波浪,一路洶涌,狂瀉而下。發大水了,是陽光太猛氣溫太熱,野馬雪山的冰雪消融得太快了?父親不禁打了寒戰,高處的水都這么大,回去必須經過的低洼地會怎樣?可要是停下來不走,他去哪里過夜?露宿荒野是很危險的,別說一個外來人,就算土生土長的草原牧民,也不敢在沒有刀槍沒有藏獒的情況下一個人直面狼豹。他硬著頭皮拉馬往下走,終于遠遠望到了低洼地。還好,沒有洪水泛濫的跡象,那就得快快穿越,天就要黑了。父親騎上了馬,馬也看到了低洼地的平靜,步子輕快起來。但是父親還是太大意了,似乎第一浪洪水正等著他,一見他進入低洼地,就轟然漫過河床喧喧嚷嚷奔騰而來。父親回頭一看,心說完蛋啦,我來這里竟是要投奔鬼門關的,不死也得死啦。馬驚慌得嘶鳴著,在浪峰前奔跑。父親喊著:“快啊快啊。”揮動馬鞭亂抽一氣。馬的狂奔瞬間到了極限,馬蹄轉眼浸在了水里。水位迅速升高,馬很快跑不動了,停下來等著漂鳧,不時地叫一聲,恐懼絕望的哀鳴里飽含著對生的留戀。突然傳來一陣喊聲:“強巴科長啦,強巴科長啦。”父親聽到了,馬也聽到了,父親回答著,從馬背上溜下來,蹚著齊腰深的水往前走。前面黑黝黝的,像是一座荒丘,賽毛站在丘頂不停地喊。父親拉馬吃力地走著,很慢,等來到荒丘跟前時,水已經沒過了脖子。他不會水,沉浮在水面上掙扎著,眼看要夠著荒丘了,又讓順流而下的馬拽進了激浪。賽毛站在水邊,解下腰帶甩了過來,喊著:“強巴科長啦,抓住,抓住。”父親伸手抓了幾次才抓住。“強巴科長啦,把韁繩給我。”她踩進水里,彎腰伸出一只手。父親把韁繩使勁朝她扔去。賽毛一手用腰帶拽著父親,一手用韁繩拽著馬,又瘦又小的身子骨不知哪來那么大力氣,父親和馬都被她拽上了荒丘。但父親和馬都還沒來得及站穩,水浪就追隨而來,翻卷得又高又大,就像魔鬼派來的使者,一手撕住了馬,一手撕住了父親。又瘦又小的賽毛再也支撐不住了,一頭栽向水里。其實她只要松手就安然無恙,但是她沒有,沒有松開連接著父親的腰帶,也沒有松開連接著馬的韁繩。父親灌了幾口水,被急流沖向了馬,馬在拼命泅水,攔住了父親。父親使勁蹬著馬,再次靠近荒丘,扳住巖石的縫隙,爬了上去。等他穩住自己,再回頭看時,賽毛已經不見了,馬也不見了,只有大水浩浩而來,蕩蕩而去。牧人沒有會水的,她只能依靠會水的馬。父親知道,一旦和野馬河的波濤一起進入深淵似的黃河峽,那就沒救了。賽毛本不該來到低洼地。賽毛期待著丈夫回來,也巴望著強巴科長出現。她的主意是,等桑杰一到家,就讓他趕快帶著藏獒去低洼地找強巴科長。但她等來的卻是太陽的沉沒和低洼地里流水的閃爍。她囑咐索南看好家,照顧好弟弟妹妹,自己毅然走了過去。這是一條她天天背水的路,她知道哪里有高陵哪里有荒丘。水一直不退,低洼地變成了一片汪洋。但父親和桑杰都知道,不管水退不退,賽毛和父親的馬都已經不在了。桑杰沒有哭,也不讓孩子們哭。父親知道,這是因為活人的眼淚會滯留靈魂遠去的腳步,就像被酥油粘住了羊毛,被水打濕了翅膀。孩子們是懂事的,除了索南會帶著妹妹梅朵時不時高聲念誦起祈福真言,沒有什么異樣。沉默的才讓則愈加沉默,他佇立在高地上,望著低洼地和大水的眼睛晶亮而明澈,如同冰雪的精靈在無邊的寂靜里放光。父親感覺到,才讓的眼光有聲音,有一種悲沉的能夠穿透人心的聲音。…………父親虎頭蛇尾的蹲點就這樣結束了。他走向高地的邊沿眺望低洼地,想著為自己而死的賽毛,忍不住抽泣了一聲,淚光閃閃地蒙住了眼睛。桑杰來到他身后:“強巴科長啦,你哭啦。”說著也忍不住哭起來,邊哭邊招手,“孩子們,你們也過來,想哭就哭吧,你們的阿媽走啦。”才讓第一個跑來。他們朝著低洼地撲通一聲跪下了。全家人包括父親,再也不克制不隱忍了,嗚嗚的哭聲爆響而起。才讓趴到地上,沒有聲音,只有如溪如河的眼淚,比所有人都多的眼淚,流淌在草叢里。父親用衣袖擦掉眼淚,拉起梅朵,摸摸她干凈的臉蛋,拉起索南,摸摸他的頭,然后來到桑杰跟前:“桑杰啦,沒忘了賽毛的心愿吧?”桑杰愣愣的,見父親望著才讓,自己便也望著才讓。父親說:“我想把才讓帶走,去找曼巴②給他治病。賽毛天天都在祈禱,‘才讓會說話,將來騎大馬,穿金紗’。”桑杰吃驚地啊了一聲,沒說話。父親拉起依然趴著的才讓,牽在手里說:“你放心,你們的孩子也是我的孩子。”角巴說:“桑杰你碰上好人啦,聽我的,把啞巴兒子交給強巴科長。我看出來啦,他前世是雪山大地保佑過的善良人。”父親、才讓他們上路了。草原上昨天新開了許多藍色的絨蒿花,今天又新開了許多粉色的早菊,遍地的花骨朵一個時辰跟一個時辰不一樣。這是夏天走向盛典的標志。[注]①父親是一名援藏的漢族干部。②曼巴:醫生。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黃昏時分,野馬雪山冰雪消融,野馬河洪水翻騰,父親的馬早早就發覺了危險,不聽使喚,不肯進入低洼地。B.又瘦又小的賽毛在洪水中緊緊抓住腰帶與韁繩,不肯松手,救活了強巴科長,自己卻不慎滑入水中不知所蹤。C.賽毛和馬都沒有再回來,孩子們沒有哭泣,索南帶著妹妹梅朵高聲念誦祈福真言,這也是遵從雪山大地上的習俗。D.父親與桑杰一家人抱住痛哭流涕,既是哀悼為救人而不幸獻出生命的賽毛,也是對多災多難的草原生活的控訴。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地表由赭紅變成一片艷紅,赤光泛濫迅速移動,黃昏瑰麗神奇,絢麗色彩的變化展現了雪山大地風光的旖旎迷人。B.由“不是畏途”到“打了寒戰”,再到“竟是要投奔鬼門關”,反映了父親的心理活動變化,表明了援藏工作的不容易。C.“等來的卻是太陽的沉沒和低洼地里流水的閃爍”,這詩歌般的語言描繪出在災難來臨時賽毛等待的焦急與失望。D.草原上藍色的絨蒿花、粉色的早菊紛紛盛開,美麗的自然景象象征著父親開始了新的生活,草原有了幸福的未來。8.文中寫“父親感覺到,才讓的眼光有聲音”,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4分)9.有人說,《雪山大地》中的青藏高原,不只有海拔高度,更有精神高度。請你結合文本,談談對文中“精神高度”的理解。(6分)(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嘗謂自古中興,未有如東漢之治且久也。蓋天下之民俗,常系于士,而士俗未嘗不因于時。孟子曰:“無常產而有常心者,惟士為然。”今所謂士俗未嘗不因于時,豈為士者視時而上下哉?蓋時在天下,所以制時者在人君。清與濁分,廉與貪判,有所勸,有所激,則士俗成,士俗成而民俗成矣。嗚呼!東漢多名節之士,維持鞏固,以成久遠之治,此后世所共知也。所以導而成之,豈不在于時耶?(選自費樞《廉吏傳》,有刪改)材料二:教化,國家之急務也,而俗吏慢之;風俗,天下之大事也,而庸君忽之。夫惟明智君子,深識長慮,然后知其為益之大而收功之遠也。光武遭漢中衰,群雄糜沸,奮起布衣,紹恢前緒,征伐四方,日不暇給,乃能敦尚經術,賓延儒雅,開廣學校,修明禮樂。武功既成,文德亦洽。繼以孝明、孝章,遹追先志,臨雍拜老,橫經問道。自公卿、大夫至于郡縣之吏,咸選用經明行修之人,虎賁衛士皆習《孝經》,匈奴子弟亦游大學,是以教立于上,俗成于下。其忠厚清修之士,豈唯取重于縉紳,亦見慕于眾庶。愚鄙污穢之人,豈唯不容于朝廷,亦見棄于鄉里。自三代既亡,風化之美,未有若東漢之盛者也。(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有刪改)材料三:夫以經術之治,節義之防,光武、明、章數世為之而未足;毀方敗常之俗,孟德一人變之而有余。后之人君將樹之風聲納之軌物以善俗而作人不可不察乎此矣。光武躬行儉約,以化臣下,講論經義,常至夜分。一時功臣如鄧禹,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藝,閨門修整,可為世法。貴戚如樊重,三世共財,子孫朝夕禮敬,常若公家。以故東漢之世,雖人才之倜儻不及西京,而士風家法似有過于前代。東京之末,節義衰而文章盛,自蔡邕始,其仕董卓,無守,卓死驚嘆,無識。觀其集中濫作碑頌,則平日之為人可知矣。以其文采富而交游多,故后人為立佳傳。嗟乎,士君子處衰季之朝,常以負一世之名,而轉移天下之風氣者,視伯喈之為人,其戒之哉!(選自顧炎武《日知錄》,有刪改)10.材料三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后之人A君將樹B之風聲C納之軌D物D這善俗而作E人G不可H不察乎此矣。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所以導而成之”與《荀子·勸學》“積土成山”中的“成”意思不同。B.“而俗吏慢之”與《琵琶行并序》“輕攏慢捻抹復挑”中的“慢”用法不同。C.若,如,好像,與《墨子·兼愛》“若使天下兼相愛”中的“若”意思相同。D.游,交際,交往,與《鴻門宴》“秦時與臣游”中的“游”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東漢是安定長久的朝代,統治者能夠努力分辨清廉與污濁,判別廉潔與貪婪,形成民風民俗,出現眾多的名節之士。B.光武帝武功、文德皆能為天下贊揚,他在四處征伐、日理萬機之余仍推崇儒家經典,禮待儒雅之士,完善禮樂制度。C.東漢是自夏商周三代以來,風俗教化最興盛的朝代,這主要得益于光武帝、孝明帝、孝章帝等幾代君主的不懈努力。D.光武帝躬身實踐感化臣下,其十三個兒子都各自掌握一種技藝,故家庭教育超過前代,可東漢末年的氣節道義已衰微。13.請將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蓋天下之民俗,常系于士,而士俗未嘗不因于時。(4分)(2)其忠厚清修之士,豈唯取重于縉紳,亦見慕于眾庶。(4分)14.為形成良好的民俗風氣,三則材料分別認為應當怎么做?請簡要概括。(3分)(四)閱讀Ⅳ(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5~16題。水龍吟·短衣匹馬清秋①王渥短衣匹馬清秋,慣曾射虎南山下。西風白水,石鯨鱗甲,山川圖畫。千古神州,一時勝事,賓僚儒雅。快長堤萬弩,平岡千騎,波濤卷,魚龍夜。落日孤城鼓角。笑歸來、長圍初罷。風云慘澹,貔貅得意,旌旗閑暇。萬里天河,更須一洗,中原兵馬。看鞬櫜②嗚咽,咸陽道左,拜西還駕。[注]①原詩題注:“從商帥國器獵,同裕之賦。”商帥國器,《金史·完顏斜烈傳》載:“名鼎,字國器,年二十以善戰知名。”裕之,元好問的字。②鞬蘂,盛放弓箭之器。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上闋的第一、二句化用了李廣將軍射虎的典故,一個“慣”字,寫出射虎者的英姿,以此稱贊商帥打獵的勇猛和威武。B.上闋連用多個四字句,凸顯圍獵場面的恢宏盛大,其中西風獵獵再現獵殺環境,“千古”“一時”對舉,展現規模。C.下闋寫歸途。打獵歸來,黃昏落日映照孤城,鼓角聲聲,回蕩于蒼茫大地。此處有動也有靜,充分調動讀者感官。D.“貔貅”指威武的隊伍,“得意”展現出圍獵隊伍沉迷戰績而忘我自負之態;萬里天河,旌旗飄飄,留下無限遐想。16.本詞與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同寫圍獵,請從場面描寫、人物刻畫、情感抒發這三個角度里任選兩個角度分析二者的相同點。(6分)(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小剛物理成績不太好,想讓同學小華輔導他,小華說他們年齡差不多,不能好為人師,小剛就用韓愈《師說》里的“▲,▲”兩句話來表明自己是為了“學道”,和他人的年齡大小無關。(2)戰爭便意味著犧牲和流血,所謂的勝利不過是將士尸身堆積的表象。正如《過秦論》中“▲,▲”兩句所描述的一般,戰爭頻繁總會造成大量死亡和遍地流血的慘烈結果。因此,我們要守衛和平,才能擁有安全的生存環境。(3)王老師在語文課堂上講解“側面烘托”這一表現手法時,從唐宋詩文中例舉了運用側面烘托手法來表現音樂的句子:“▲,▲。”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人們常用“你腦袋進水啦!”比喻某些人腦子愚笨或者反應出錯,然而現實中,我們的腦袋里正因為充滿了“水”,才能很好地運轉。有研究表明,人腦中有150mL的“水”,相當于一小杯啤酒的體積。人腦中為什么有“水”呢?不應該是血液嗎?其實,人腦中的“水”叫作“腦脊液”,是一種無色透明的液體,人的大腦懸浮浸泡在腦脊液中。在血管和大腦之間有一道血腦屏障,保證了人腦這個人體司令部和外界隔絕開來,只有腦脊液可以在人腦中流動,它從腦室流向中腦導水管,供大腦正常工作,既能確保大腦不受到外界有毒物質,也規定了體外一些激素對大腦的影響。人腦中的腦脊液一直在流動,也在不停地更換。有研究稱,人腦一天24小時需要更換4次腦脊液。那么,大腦為什么需要“換水”呢?難道大腦的“水”中養魚了嗎?不錯,大腦中的“魚”就是我們的腦細胞,它們雖然不會像真魚一樣游來游去,但會排瀉“廢物”,沒多久腦脊液里就會充滿代謝而出的有毒物質。大腦進化了一種類淋巴系統,這相當于給人腦這個“大魚缸”裝上了過濾器,不停地給大腦“換水”。正是因為這種膠質淋巴系統對腦脊液的更換清洗,人類的大腦才能保持清醒。大腦雖然只占人體重量的2%,也就三斤左右,還沒有一個西瓜重,卻要消耗人體20%的能量,可謂是個“耗能大戶”,大量的消耗工作會產生很多有毒物質。比如活性氧、免疫球蛋白、蛋白質片段等。更為可怕的是β-淀粉樣蛋白的沉積,這是一種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的沉積和老年癡呆癥的發生有著千絲萬褸的關系。大腦“換水”經常發生在我們睡覺的時候,就像馬路清掃車和垃圾車一樣,一般都在清晨、傍晚,甚至凌晨工作。同樣的,大腦清洗系統晚上開起,白天關閉,“換水”成了我們睡覺時的一種特殊功能。18.本文后四段中有三個錯別字,請找出兩個并加以修改。(2分)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4分)20.文段中多次出現雙引號,下列選項中的雙引號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3分)A.叫作“腦脊液”,是一種無色透明的液體。B.不錯,大腦中的“魚”就是我們的腦細胞。C.這相當于給人腦這個“大魚缸”裝上了過濾器。D.可謂是個“耗能大戶”。21.該文段的語言有較強的科普特色,請加以分析。(5分)22.小月常常熬夜玩手機,請你結合文段為小月分析熬夜的弊端。(6分)三、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藝術家對待自己的藝術進程,或者“以有限之才追無窮之意”(惠洪語),或者守成固本,“大仍其意,小變其形”(李漁語)。前者勇猛精進,永不止歇;后者守其成以免散漫,漸漸自成一家。讀了上述材料,處于青春時代的你會有怎樣的思考?請結合你的人生理想與生涯規劃,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參考答案1.C(根據材料一,中國古代科技人員有很多“實際的實驗”,由“但它們證明了某些理論”“中國古代也不乏理論探索”可知,“中國古代不存在真正的科學實驗和實驗理論”的說法錯誤)2.B(“已經達到領先世界的水平”說法不當,中國漢代制定歷法的過程符合科學規范,但不能說明中國古代科學在當時已經達到領先世界的水平)3.D(A項,現代照相技術原理起源于《墨經》中記載的“小孔成像”實驗,體現了古代科技在當代的應用;B項,現代建筑借鑒榫卯技術,體現了古代科技的延續;C項,古代造紙術是現代造紙工業的基礎,體現了古代科技在當代的運用;D項,并非古代科技運用于當代,只是在影視中的再現)4.①中國古代科學更注重科學的“濟世經邦”作用,將科學與國計民生、治國理政緊密結合,強調科學的實用性。②中國古代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實驗形式與西方有所不同,如中國古代有很多“實際的實驗”,但沒有像西方那樣注重系統性。③中國古代科學在某些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如墨子在科學領域的成就,領先西方近2000年。(每點2分,答出兩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給分)5.①重視科學創新:墨子在科學領域的杰出貢獻表明創新是推動科學進步的重要力量,當今社會應鼓勵創新,培養創新精神。②注重實踐經驗:墨子的科學知識源于墨家成員的手工業實踐經驗,這提醒我們要重視實踐,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③強調科學的社會價值:墨子的科學成就體現了科學對社會的重要作用,當今社會應充分發揮科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社會發展方面的作用。④要有追求真理的精神:墨子在科學研究中不斷探索,追求真理,這種精神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重要意義。(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給分)6.C(A項,“不肯進入低洼地”錯誤,原文是“馬也看到了低洼地的平靜,步子輕快起來”。B項,“自己卻不慎滑入水中”錯誤,由原文“其實她只要松手就安然無恙,但是她沒有,沒有松開連接著父親的腰帶,也沒有松開連接著馬的韁繩”可知,她是因為體力不支而被父親和馬帶入水中的。D項,“與桑杰一家人抱住”與原文內容不符,且“對多災多難的草原生活的控訴”無中生有)7.D(“象征著父親開始了新的生活”錯,應該是“象征著才讓開始了新的生活”;“草原有了幸福的未來”過度解讀)8.①運用通感的手法,以聲音反襯沉默,突出才讓失去母親的深沉的痛苦。②以細節描寫的手法突顯出父親對啞巴才讓的關注與愛憐。(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給分)9.①父親為幫助藏族牧民謀求幸福生活而出生入死,表現了援藏干部的時代使命感和能擔當、肯奉獻、不怕犧牲的精神。②賽毛舍己救人,桑杰一家人對親人死亡的克制與隱忍,表現了草原牧民高貴的信仰,他們坦然承受苦難,釋然對待死亡,對未來充滿期盼。③父親與桑杰一家之間的交往,表現了援藏干部與藏族人民患難與共、肝膽相照、生死相依的深厚情誼。(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給分)10.CEG[(原文標點)后之人君將樹之風聲,納之軌物,以善俗而作人,不可不察乎此矣。]11.C(《墨子·兼愛》“若使天下兼相愛”中的“若”,與“使”一起,是“假如”的意思,二者意思不同)12.D(“其十三個兒子都各自掌握一種技藝”錯誤,根據材料三“一時功臣如鄧禹,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藝”可知,應是鄧禹的十三個兒子)13.(1)大概天下的民風民俗,常常與士人息息相關,而士人的風氣又常常受到時代的影響。(得分點:“蓋”“系”“因”各1分,句意1分)(2)那些忠厚清廉的士人,不僅(何止)受到士大夫的尊重,也受到百姓的仰慕。(得分點:“其”“豈唯”“見”各1分,句意1分)14.①材料一認為應當強化士人的風氣以促成民風民俗。②材料二認為應當重視教化以鞏固風俗。③材料三認為應當持續推行經術和節義。(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參考譯文】材料一:常常說自古以來中興的朝代,沒有像東漢那樣安定且持久的。大概天下的民風民俗,常常與士人息息相關,而士人的風氣又常常受到時代的影響。孟子說:“沒有固定的產業卻有穩定不變的思想,只有士人能做到這樣。”現在所說的士人風氣受到時代的影響,難道是士人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升降浮沉嗎?其實,時代在變化,但能夠掌控時代走向的在于君主。清廉與污濁分明,廉潔與貪婪判然有別,有所勸勉,有所激勵,于是士人的風氣就形成了,士人的風氣形成則民風民俗也就形成了。唉!東漢之所以出現眾多名節之士,正是因為他們能夠維持鞏固,從而成就了長久穩定的治理,這是后世所共知的。所以能夠引導并成就這一切的,難道不是時代的緣故嗎?材料二:教化,是國家最急迫的任務,但那些庸俗的官吏卻輕視它;風俗,是天下最重要的事情,但平庸的君主卻忽視它。只有那些明智的君子,有深遠的見識和長遠的考慮,才能明白教化帶來的巨大益處以及它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光武帝劉秀在漢朝中期衰敗、群雄紛起的時期,從一個普通百姓奮起,繼承并恢復了漢朝的前代事業,他四處征戰,日理萬機,(但即便如此,)他仍能推崇儒家經典,禮待儒雅之士,廣泛開設學校,完善禮樂制度。他的武功成就之后,文德也廣被天下。接著是孝明帝和孝章帝,他們繼承先帝的遺志,親臨太學行養老禮,手執經書向學者請教。從公卿、大夫到郡縣的官吏,都選用那些精通經典、品行高尚的人擔任,連皇宮的衛士也都學習《孝經》,匈奴的子弟也來太學游學,因此教化從上層樹立起來,風俗從下層形成。那些忠厚清廉的士人,不僅(何止)受到士大夫的尊重,也受到百姓的仰慕。而那些愚昧卑鄙、污穢不堪的人,不僅(何止)不被朝廷容納,也被鄉里唾棄。自從夏商周三代滅亡以來,在風俗教化的美好方面,還沒有哪個朝代能像東漢這樣興盛的。材料三:用儒家經典來治理國家,用禮義廉恥來規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