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歷史七年級第三單元A卷_第1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歷史七年級第三單元A卷_第2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歷史七年級第三單元A卷_第3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歷史七年級第三單元A卷_第4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歷史七年級第三單元A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A卷

選擇題(共20小題)

1.(2024?上虞區模擬)乾隆皇帝曾在奏疏中批示道:“蒙古、漢人,同屬臣民,如有書寫之處,應稱蒙古、

內地”,還曾說道“朕中外一視,念其人皆吾赤子,覆育生成,原無區別”。乾隆皇帝的這些舉措()

A.加強清朝對南部邊疆的直接管轄

B.徹底消除了少數民族政權的威脅

C.推動了邊疆與內地管理的一體化

D.蘊含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治理智慧

2.(2024?聊城)對于歐亞非地區而言,“美洲對舊世界作出的真正正面貢獻,是它的植物大軍”。這支“植

物大軍”中包括()

A.葡萄B.玉米C.稻D.粟

3.(2024?灣里區校級二模)分析下面的中國某朝代人口數量變化統計表。以下選項正確的是()

年份人口數量(單位:百萬)

1624100

1661180

1753200

1834400

A.該朝代很有可能是清朝

B.人口數量在16世紀持續增長

C.清朝前期人口快速增長

D.人口數量出現周期性的大波動

4.(2024?惠山區校級三模)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區一些手工業部門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其主要標志是

()

A.大量農產品投入市場

B.機戶出資,機工出力

C.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

D.商業城市的興起

5.(2024?榆樹市校級二模)被外國人稱為“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的是()

A.《本草綱目》B.《天工開物》

C.《資治通鑒》D.《齊民要術》

6.(2023秋?香洲區期末)我國明代引進了原產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清朝前

期在糧食種植方面推廣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使糧食產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與此相關的是()

A.新航路的開辟

B.“無敵艦隊”橫行大西洋

C.殖民地被掠奪

D.荷、法、英進行殖民爭霸

7.(2024?興慶區校級二模)乾隆皇帝在致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信函中說“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原

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這種盲目自大的觀念導致()

A.自然經濟得以持續發展

B.西方殖民勢力被迫撤退

C.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潮流

D.中外貿易完全斷絕

8.(2024?吉州區開學)下表是1661—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積數據,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是()

年代耕地面積(頃)

順治十八年(1661)5493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6078430

雍正二年(1724)6837914

乾隆三H-一年(1766)7414495

A.大力推行墾荒政策B.糧食產量大幅提高

C.經濟作物品種增加D.商業手工業的發展

9.(2023秋?鄒城市期末)清朝為了加強對邊疆的管理,統治者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如圖示意圖中①處應

填()

A.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B.簽訂《尼布楚條約》

C.設置駐藏大臣D.設置伊犁將軍

10.(2024?惠山區校級三模)清朝為鞏固對全國的統治,采取各種措施,進一步強化封建君主專制。標志

著君主專制在清朝時達到頂峰的是()

①保留議政王大臣會議

②設立南書房

③設立軍機處

④大興文字獄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1.(2024?黃岡開學)“15世紀,明成祖為他配備了醫官、文書、通事、火長等軍士和后勤人員,兩萬余

人先后七下西洋,……建立了龐大的朝貢系統”。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A.岳飛B.鄭和C.戚繼光D.鄭成功

12.(2024春?荏平區期末)鄭和堪稱是“大航海時代”的先驅,其遠洋航行的時間之長、規模之大、范圍

之廣都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動()

A.使亞非各國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系

B.促進了中國與歐美國家的經濟交流

C.購買了大量非洲國家的財寶

D.增進了我國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

13.(2024秋?五華區期末)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清朝是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清

朝安定東南邊疆的舉措是()

A.設置伊犁將軍B.雅克薩之戰

C.設置駐藏大臣D.設置臺灣府

14.(2024?長安區三模)如圖呈現的是中國古代不同時期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圖中空白處應填寫的是

郡縣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

秦朝唐朝元朝明朝

A.分封制B.閉關鎖國

C.設立“三司”D.軍機處

15.(2024?朝天區二模)康熙時,清政府明令禁止與南洋各國的貿易。雍正時,清政府規定“閩、粵洋船

出入,總在廈門、虎門守泊,嗣后別處口岸,概行嚴禁乾隆時,清政府宣布外國商人來華貿易”只

許在廣東收泊交易”。對上述清政府的規定,解讀錯誤的是()

A.對西方殖民者侵略起到一定的自衛作用

B.阻礙了我國與世界各國科技文化的交流

C.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D.完全禁止與海外各國的貿易和人員往來

16.(2024?安徽一模)16世紀,東南沿海地區的一些海盜、奸商等與倭寇勾結,進行走私活動,出沒沿海,

燒殺搶掠,造成巨大破壞,葡萄牙人以晾曬貨物為由,賄賂香山縣地方官獲得了在澳門的租住權,稍晚

到來的荷蘭和西班牙,分別占據了臺灣島南部和北部。這反映出()

A.明朝海防出現新問題B.政府主權意識的淡薄

C.中外經濟聯系的加強D.沿海商品經濟的發達

17.(2024秋?沈陽期中)萬里長城常被視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長城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是凝聚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紐帶,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智慧、堅初剛毅、充滿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

精神。今天,我們游覽的鴨綠江邊的長城,其修筑時間是在()

A.清朝B.明朝C.西漢D.秦朝

18.(2024?澄海區校級一模)有學者對元明清“海禁”政策的實施進行考察,其發現如下表所示,對此理

解正確的是()

時期海禁時間開海時間

元朝約占13%約占87%

明朝約占25%約占75%

清朝(鴉片戰爭前)約占15%約占85%

A.清朝沒有實施“閉關鎖國”

B.“海禁”遭受民眾強烈反抗

C.元明清海外貿易并未斷絕

D.清朝實行“海禁”最為徹底

19.(2024?海珠區二模)“銀貴錢賤”是一種經濟現象,指在貨幣流通中,銀與錢的比價失衡,導致貨幣

貶值,購買力下降,物價上漲。清政府曾規定,白銀1兩兌換制錢1000文,當白銀1兩兌換制錢超過

1000文就稱為“銀貴錢賤”,反之則為“銀賤錢貴”。據此判斷,18世紀末后,銀錢比價走勢出現“銀

貴錢賤”的主要原因是()

A.康乾盛世時期物價較穩定

B.鴉片輸入引發的白銀外流

C.閉關鎖國導致的貿易逆差

D.中外條約規定的戰爭賠款

20.(2024?昌吉市校級模擬)”自清中葉開始,清朝實行限制貿易政策……它不僅沒有起到民族自衛和抵

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國失去對外貿易的主動和機遇,使中國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基

本斷絕,拉大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以下觀點可以從上述材料中得出的是()

A.清朝時期所實行的“限制貿易政策”是指“海禁政策”

B.限制貿易政策使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完全斷絕

C.實行“限制貿易政策”是拉大中國與世界距離的唯一原因

D.客觀地指出了“限制貿易政策”給中國帶來的危害

第三單元A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題號1234567891011

答案DBABACACBB

題號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DDCDABCBD

一.選擇題(共20小題)

1.(2024?上虞區模擬)乾隆皇帝曾在奏疏中批示道:“蒙古、漢人,同屬臣民,如有書寫之處,應稱蒙古、

內地”,還曾說道“朕中外一視,念其人皆吾赤子,覆育生成,原無區別”。乾隆皇帝的這些舉措()

A.加強清朝對南部邊疆的直接管轄

B.徹底消除了少數民族政權的威脅

C.推動了邊疆與內地管理的一體化

D.蘊含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治理智慧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清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需要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題干信息“蒙古、漢人,同屬臣民,如有書寫之處,應稱蒙古、內地”和“朕中外一視,

念其人皆吾赤子,覆育生成,原無區別”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朝乾隆帝強調少數民族和漢族之間要

融合,反對制造民族隔閡;乾隆皇帝的這些舉措蘊含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治理智慧,利于促進統一多民族

國家的發展,D項正確;題干未涉及加強清朝對南部邊疆的直接管轄和推動了邊疆與內地管理的一體化,

排除AC項;徹底消除了少數民族政權的威脅說法錯誤,排除B項。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清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的史實。

2.(2024?聊城)對于歐亞非地區而言,“美洲對舊世界作出的真正正面貢獻,是它的植物大軍”。這支“植

物大軍”中包括()

A.葡萄B.玉米C.稻D.粟

【分析】本題考查明清經濟的發展,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玉米原產于美洲。這支“植物大軍”中包括玉米。故B符合題意;葡萄原產于亞洲,排除A;

稻、粟原產于我國,排除CD。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明清經濟的發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玉米原產于美洲。

3.(2024?灣里區校級二模)分析下面的中國某朝代人口數量變化統計表。以下選項正確的是()

年份人口數量(單位:百萬)

1624100

1661180

1753200

1834400

A.該朝代很有可能是清朝

B.人口數量在16世紀持續增長

C.清朝前期人口快速增長

D.人口數量出現周期性的大波動

【分析】本題考查了明清經濟的發展,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材料“1661”“100”“1753”“200”“1834”“400”等信息和所學可知,1636年,皇太極

改國號為大清,到1912年宣統退位,所以該該朝代很有可能是清朝,A項正確;材料表格中的時間開

始于17世紀,排除B項;材料表格信息顯示,清朝后期人口快速增長,排除C項;材料表格信息顯示,

人口數量在持續增長,沒有出現周期性的大波動,排除D項。

故選:Ao

【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4.(2024?惠山區校級三模)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區一些手工業部門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其主要標志是

()

A.大量農產品投入市場

B.機戶出資,機工出力

C.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

D.商業城市的興起

【分析】本題考查了中國早期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結合所學可知,資本主義萌芽的核心特征是雇傭關系的出現,即資本家出資購買生產資料,雇

傭工人進行生產,并從生產中獲取剩余價值,B正確;大量農產品投入市場促進了農產品的商品化,但

不是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的標志,排除A;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商業城市的興起都不是資本主義萌

芽興起的主要標志,排除CD。

故選:Bo

【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5.(2024?榆樹市校級二模)被外國人稱為“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的是()

A.《本草綱目》B.《天工開物》

C.《資治通鑒》D.《齊民要術》

【分析】本題考查明朝杰出的科學家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

【解答】明朝杰出的科學家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總結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

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涉及到農業和手工業等三十多個生產部門,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

相協調、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這部書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準確識記能力,注意和賈思勰《齊民要術》區分。

6.(2023秋?香洲區期末)我國明代引進了原產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清朝前

期在糧食種植方面推廣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使糧食產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與此相關的是()

A.新航路的開辟

B.“無敵艦隊”橫行大西洋

C.殖民地被掠奪

D.荷、法、英進行殖民爭霸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明清經濟的發展,結合明清時期外來高產農作物傳入中國的史實進行分析。

【解答】結合所學知識,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促進

了全球食物物種交流,這樣原產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作物傳播到世界各地,

包括中國,A項正確;“無敵艦隊”橫行大西洋,主要是西班牙與英國之間的海上霸權爭奪,與農作物

的傳播無關,排除B項;殖民地被掠奪,重點在于對殖民地資源和財富的掠奪,并非是農作物傳播的

直接原因,排除C項;荷、法、英進行殖民爭奪,主要是這幾個國家對殖民地的爭奪,與農作物的傳

播沒有直接關聯,排除D項。

故選:A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明清經濟的發展,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2024?興慶區校級二模)乾隆皇帝在致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信函中說“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原

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這種盲目自大的觀念導致()

A.自然經濟得以持續發展

B.西方殖民勢力被迫撤退

C.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潮流

D.中外貿易完全斷絕

【分析】本題考查閉關鎖國政策,識記閉關鎖國政策相關知識。

【解答】A.這種觀念不可能讓自然經濟得以持續發展,排除A項。

B.西方殖民勢力被迫撤退說法錯誤,排除B項。

C.根據材料“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這反映出當時由于自給自足的自

然經濟的限制,清政府在對外政策中采取閉關鎖國的政策,這種政策使得中國逐漸落伍與世界潮流,C

項正確。

D.這種盲目自大的觀念不屬于文化交流,并且中外文化交流并未阻斷,排除D項。

故選:Co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熟記閉關鎖國的危害。

8.(2024?吉州區開學)下表是1661—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積數據,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是()

年代耕地面積(頃)

順治十八年(1661)5493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6078430

雍正二年(1724)6837914

乾隆三H^一年(1766)7414495

A.大力推行墾荒政策B.糧食產量大幅提高

C.經濟作物品種增加D.商業手工業的發展

【分析】本題考查了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材料可知,從順治十八年也就是1661年到乾隆三十一年也就是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積

呈現上升趨勢,這一變化是清朝大力推行墾荒政策的結果,A項正確;題干僅僅提到了耕地面積的增加,

無法得出糧食產量是否增加,排除B項;題干并未提及經濟作物品種,比如棉花、茶等作物,排除C

項;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與耕地面積的增加沒有直接和必然的聯系,材料屬于農業,排除D項。

故選:Ao

【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9.(2023秋?鄒城市期末)清朝為了加強對邊疆的管理,統治者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如圖示意圖中①處應

填()

A.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B.簽訂《尼布楚條約》

C.設置駐藏大臣D.設置伊犁將軍

【分析】本題考查冊封達賴、班禪與設置駐藏大臣,

【解答】①處是西南方向,清朝時期設駐藏大臣管理西藏。故C符合題意;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設

置伊犁將軍都發生在西北方向,排除AD;簽訂《尼布楚條約》屬于東北方向,排除B。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冊封達賴、班禪與設置駐藏大臣,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圖中①

處應填設置駐藏大臣。

10.(2024?惠山區校級三模)清朝為鞏固對全國的統治,采取各種措施,進一步強化封建君主專制。標志

著君主專制在清朝時達到頂峰的是()

①保留議政王大臣會議

②設立南書房

③設立軍機處

④大興文字獄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標志著君主專制在清朝時達到頂峰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設立南書房和設立軍機

處的相關史實。

【解答】清朝初期,還保留著專門由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一切軍國大事都要經過議政王大

臣會議討論,而且一旦作出決定,連皇帝也不能改變。到康熙時,為了抑制滿族貴族的一些權力,加強

君主專制,設立了南書房,直接為皇帝草擬諭旨和處理奏章,從而繞開議政王大臣會議。雍正年間,朝

廷臨時設立軍機房,處理西北軍務,不久改名軍機處,成為常設機構,由皇帝選派親信大臣組成。軍機

處是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最重要的中樞機構,軍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軍機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擬寫成

文,經皇帝審閱同意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機構去執行。軍機處設立后,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

到乾隆時期索性被撤銷。軍機處這一特殊機構便于皇帝獨斷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一切都

要服從皇帝的意志,從而使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設立南書房和設立軍機處標志著君主專制在清朝時達

到頂峰,②③正確,B項符合題意;軍機處設立后,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大興文字獄是清朝前期

強化君權采取的主要措施,但不是標志著君主專制在清朝時達到頂峰,排除包含①或④的ACD項。

故選:B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標志著君主專制在清朝時達到

頂峰的相關史實。

11.(2024?黃岡開學)“15世紀,明成祖為他配備了醫官、文書、通事、火長等軍士和后勤人員,兩萬余

人先后七下西洋,……建立了龐大的朝貢系統”。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A.岳飛B.鄭和C.戚繼光D.鄭成功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鄭和下西洋相關知識。解題關鍵在于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材料的正確解讀。

【解答】據材料“15世紀,明成祖為他配備了醫官、文書、通事、火長等軍士和后勤人員,兩萬余人

先后七下西洋,……建立了龐大的朝貢系統”并結合所學可知,1405—1433年,鄭和率船隊7次下“西

洋”,規模之浩大,在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因此材料中的他指的是鄭和,B項正確;岳飛是南宋抗金

名將,戚繼光是明朝抗倭名將,鄭成功在明清之際收復臺灣、驅逐荷蘭殖民者,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

A項、C項、D項。

故選:Bo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材料的能力。理解和識記鄭和下西洋的相關史實。

12.(2024春?荏平區期末)鄭和堪稱是“大航海時代”的先驅,其遠洋航行的時間之長、規模之大、范圍

之廣都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動()

A.使亞非各國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系

B.促進了中國與歐美國家的經濟交流

C.購買了大量非洲國家的財寶

D.增進了我國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的知識點,應把握鄭和下西洋的影響。

【解答】依據題干信息《鄭和下西洋》圖,結合所學知識:鄭和下西洋加強了我國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

系,促進了我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故選:D。

【點評】解答本題要熟記鄭和下西洋的歷史影響。

13.(2024秋?五華區期末)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清朝是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清

朝安定東南邊疆的舉措是()

A.設置伊犁將軍B.雅克薩之戰

C.設置駐藏大臣D.設置臺灣府

【分析】考查清朝在臺灣的建制。

【解答】A.清朝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清軍駐扎新疆各地,設置哨

所,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管轄,排除A項。

B.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的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為擴大侵略的

據點。1685年和1686年,康熙皇帝命令清軍兩次圍攻盤踞在雅克薩的侵略軍。經過兩次雅克薩之戰,

清軍大勝。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

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排除B項。

C.1727年,清朝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監督西藏地方政務,有效地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排除C項。

D.根據所學可知,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

管轄,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也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D項正確。

故選:D。

【點評】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清朝在臺灣建制的相關知識。

14.(2024?長安區三模)如圖呈現的是中國古代不同時期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圖中空白處應填寫的是

()

郡縣制—?三省六部制一?行省制度

秦朝唐朝元朝明朝

A.分封制B.閉關鎖國

C.設立“三司”D.軍機處

【分析】本題考查了明朝皇權強化與八股取士,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中國古代不同時期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時,取消行中書省,

設立“三司”,即承宣布政使司一民政、財政;提刑按察使司一司法;都指揮使司一軍務,互不統屬,

使行省的權力分散。C項正確;西周時期實行分封制,與示意圖信息不符,排除A項;閉關鎖國屬于

對外關系,而題干強調的是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制度,排除B項;軍機處是清朝時期設立的,與題干示

意圖信息不符,排除D項。

故選:Co

【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5.(2024?朝天區二模)康熙時,清政府明令禁止與南洋各國的貿易。雍正時,清政府規定“閩、粵洋船

出入,總在廈門、虎門守泊,嗣后別處口岸,概行嚴禁”。乾隆時,清政府宣布外國商人來華貿易”只

許在廣東收泊交易”。對上述清政府的規定,解讀錯誤的是()

A.對西方殖民者侵略起到一定的自衛作用

B.阻礙了我國與世界各國科技文化的交流

C.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D.完全禁止與海外各國的貿易和人員往來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以及影響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故A表述正確,

不符合題意;

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阻礙了我國與世界各國科技文化的交流,故B

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

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

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故C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

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而不是完全禁止與海外各國的貿易和人員往來,故D

表述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以及影

響。

16.(2024?安徽一模)16世紀,東南沿海地區的一些海盜、奸商等與倭寇勾結,進行走私活動,出沒沿海,

燒殺搶掠,造成巨大破壞,葡萄牙人以晾曬貨物為由,賄賂香山縣地方官獲得了在澳門的租住權,稍晚

到來的荷蘭和西班牙,分別占據了臺灣島南部和北部。這反映出()

A.明朝海防出現新問題B.政府主權意識的淡薄

C.中外經濟聯系的加強D.沿海商品經濟的發達

【分析】本題考查戚繼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荷蘭侵占臺灣。識記戚繼光抗倭、葡萄牙攫取

澳門居住權、荷蘭侵占臺灣相關知識。

【解答】A.據所學可知,16世紀,隨著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擴張,東南沿海地區的一些海盜、奸商等

與倭寇勾結,進行走私活動,同時,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荷蘭民者侵占臺灣、西班牙殖民者也相繼

入侵,反映出這一時期明朝海防出現問題,A項正確。

B.題干中反映的是明朝東南沿海的海防問題,沒有體現明朝的主權意識,排除B項。

C.中外的聯系加強通過經濟文化的交流體現,題干中沒有涉及,排除C項。

D.沿海商品經濟的發達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

故選:Ao

【點評】本題考查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記戚繼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荷蘭侵占臺灣

相關知識。

17.(2024秋?沈陽期中)萬里長城常被視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長城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是凝聚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紐帶,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智慧、堅初剛毅、充滿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

精神。今天,我們游覽的鴨綠江邊的長城,其修筑時間是在()

A.清朝B.明朝C.西漢D.秦朝

【分析】本題考查明長城的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A.清朝時期并未修筑長城,與史實不符,排除;

B.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建立以后,為了防御北方蒙古貴族南擾,先后18次修筑長城,形成了東起

鴨綠江邊、西至嘉峪關,總長萬余里的明長城,因此今天,我們游覽的鴨綠江邊的長城,其修筑時間是

在明朝,正確;

C.西漢時期雖然也修建了長城,但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并未到綠江邊,排除;

D.秦長城的起止點是西起臨洪,東到遼東,與題意不符,排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明長城的知識,理解題干信息,掌握明長城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

答。

18.(2024?澄海區校級一模)有學者對元明清“海禁”政策的實施進行考察,其發現如下表所示,對此理

解正確的是()

時期海禁時間開海時間

元朝約占13%約占87%

明朝約占25%約占75%

清朝(鴉片戰爭前)約占15%約占85%

A.清朝沒有實施“閉關鎖國”

B.,,海禁”遭受民眾強烈反抗

C.元明清海外貿易并未斷絕

D.清朝實行“海禁”最為徹底

【分析】本題考查閉關鎖國政策。

【解答】根據材料“元明清‘海禁’政策的實施進行考察”可知,元明清時期開海時間遠遠高于海禁時

間的,說明在元明清時期海外貿易并未斷絕,C項正確;順治年間頒布“海禁令”,乾隆二十二年(1757)

限制外商只準在粵海關一處貿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