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地理七年級第十一章B卷_第1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地理七年級第十一章B卷_第2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地理七年級第十一章B卷_第3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地理七年級第十一章B卷_第4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地理七年級第十一章B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一章B卷

選擇題(共12小題)

1.2023年11月2日中國第40次南極科學考察船從上海啟程,這次科學考察預計12月中旬到達羅斯海,

用60天時間建立新的科學考察站。選擇在這個時期建設最有利條件是()

A.地震較少B.正值南極夏季

C.臺風較少D.有利于保護海洋生物

2.當北半球夏季時,北極燕鷗在北極圈內繁衍后代,冬季來臨時開始長途遷徙,飛到南極洲享受南半球

的夏季,周而復始,它的一生總是往返于遷路線方向主要越地主要地兩極之間。如圖為燕鷗遷徙路線圖

和北極燕鷗圖。據圖可知()

A.在繁殖地,拍攝者可以看到企鵝在游泳

B.越冬地的常住居民是因紐特人

C.返回繁殖地時越過赤道大致向北飛

D.越冬地有大量的北極熊

3.2021年2月9日,南極西摩島測得20.75℃的高溫,打破歷史紀錄。同期,南極多處出現粉色“西瓜雪”。

“西瓜雪”是一種淡水的單細胞綠藻,在低溫下保持“冬眠”狀態,一旦環境溫度合適,它就會開始瘋

狂生長。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關于南極地區“西瓜雪”現象,以下說法合理的是()

A.預示南極地區氣候得到改善

B.南極一年中“暖季”更利于“西瓜雪”生長

C.可以利用南極“西瓜雪”發展旅游

D.南極地區污水排放超標導致

4.北極地區的代表動物是()

A.北極熊B.企鵝C.磷蝦D.鯨

5.關于南極地區比北極地區更冷的原因,敘述錯誤的是()

A.南極地區以海洋為主

B.南極地區以陸地為主

C.南極地區海拔高

D.南極地區冰層厚,白色反光強

6.去南極地區進行科考旅游,最好選擇在()

A.12月--次年1月B.7月--8月

C.4月--5月D.9月--10月

7.2024年2月7日,在南極羅斯海恩克斯堡島,我國第五座南極考察站秦嶺站正式建成。如圖為我國南

極考察站分布示意圖,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我國秦嶺站的科考隊員()

A.會遇到北極熊

B.會面臨iWi溫的侵襲

C.向北走,可以到達南極點

D.可以進行極地環境變化研究

8.南極地區被稱為“白色荒漠”,其原因是()

A.年平均氣溫達-30℃

B.冰層的平均厚度達2000多米

C.風速大,風力強勁

D.年降水量小于50mm

9.下列關于北極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以陸地為核心,周圍被海洋環繞

B.6?8月有極晝現象,適合科學考察

C.氣候酷寒,無常住人口

D.野外生存著企鵝等極地動物

10.關于南極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南極洲周圍被四大洋環繞的環境中

B.南極地區的氣候特點是濕潤和狂風

C.南極大陸有“冰雪高原”和“白色荒漠”之稱

D.南極洲的代表動物是海象

11.”除了腳印,什么也不帶來;除了回憶,什么也不帶走”。下列做法符合極地生態旅游的是()

A.追逐企鵝拍照B.帶走生活垃圾

C.品嘗當地野味D.給動物喂食物

12.南極洲是七大洲中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原因是()

A.地形以山地為主,山嶺眾多

B.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山地集中在中部

C.大陸上覆蓋著2000多米厚的冰層

D.冰山漂浮于四周,增加了大陸的高度

二.解答題(共3小題)

13.南極地區自然環境獨特、自然資源豐富,是開展科學考察和探險的寶地。2019年,我國某探險家拖拽

約180千克物資,以越野滑雪的方式成功抵達南極點。圖中示意南極地區,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據圖讀出昆侖站的緯度是0昆侖站位于南極圈內,冬至日會出現現象,

理論上可全天觀測太陽。

(2)科學家在南極地區發現了豐富的煤炭資源。依據大陸漂移說可推測:南極大陸曾經所處的緯度位

置較,氣溫較,降水較多,植被覆蓋率較=

(3)列舉該探險家需攜帶的一種防護用品并說出理由。

西經0°東經

昆侖站',

80.5°?度

西經180°東經

昆侖站?煤炭一探險家行進路線

14.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南極地區自然環境惡劣,科學家曾在此測得-88.3C的極端最低氣溫和92.5米/秒的世界最高

風速(12級臺風的風速為33米/秒),此外南極地區的年平均降水量僅55毫米。

材料二:在南極地區,新鮮蔬菜是“奢侈品”,中國科考站的物資補給主要靠“雪龍號”的長時間長途

運輸,不僅成本高,而且儲存時間有限。隨著智慧溫室大棚在中國南極科考站的建立,科考隊員吃上了

(1)圖中的圓圈代表(緯線/經線)。長城站是中國在南極地區建立的第一個科學考察站,

它位于南極點的(方向)。

(2)從南極上空觀察,地球的自轉方向是圖中(①/②)的方向。

(3)從材料1可知,南極典型的自然環境特征是酷寒、、干燥。

(4)南極溫室大棚實現蔬菜自由的最佳時期為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主要原因

是:O

15.讀極地地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本圖是地區,從上空看地球自轉方向是O

(2)圖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稱,甲是洲,乙是洋。

(3)由于人類活動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候,也使得極地地區出現冰雷融化現象。

在極地,科考隊員們外出考察時,都要將產生的垃圾裝袋封好,并帶回站上或本國處理,其目的

是o

(4)讀圖,我國緯度最高的內陸考察站是,沒有極晝極夜的科考站是o

(5)當科考隊員登上南極洲時,迎接他們的“南極小主人”(代表動物)是o

(6)南極地區的科考站建站時間都在二月份建站,為什么?o

第十一章B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題號1234567891011

答案BCBAAADDBCB

題號12

答案C

一.選擇題(共12小題)

1.2023年11月2日中國第40次南極科學考察船從上海啟程,這次科學考察預計12月中旬到達羅斯海,

用60天時間建立新的科學考察站。選擇在這個時期建設最有利條件是()

A.地震較少B.正值南極夏季

C.臺風較少D.有利于保護海洋生物

【考點】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

【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大洋洲與南北極地區.

【答案】B

【分析】從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除極晝極夜區域外,均日出東北,

日落西北;從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晝短夜長,除極晝極夜區域外,均

日出東南,日落西南。從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北半球白晝縮短,黑夜增加,從冬至日到

次年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半球白晝增加,黑夜縮短。

【解答】解:每年12月到次年2月為南極地區的為暖季(夏季),氣溫相對較高,且出現極晝現象,便

于開展科考活動。

故選:B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根據題干中限定的日期分析解答。

2.當北半球夏季時,北極燕鷗在北極圈內繁衍后代,冬季來臨時開始長途遷徙,飛到南極洲享受南半球

的夏季,周而復始,它的一生總是往返于遷路線方向主要越地主要地兩極之間。如圖為燕鷗遷徙路線圖

和北極燕鷗圖。據圖可知()

A.在繁殖地,拍攝者可以看到企鵝在游泳

B.越冬地的常住居民是因紐特人

C.返回繁殖地時越過赤道大致向北飛

D.越冬地有大量的北極熊

【考點】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

【專題】生活實際類開放題;大洋洲與南北極地區.

【答案】C

【分析】讀圖分析可知,北極燕鷗主要繁殖地位于北極地區附近,拍攝者無法看到企鵝在游泳,主要越

冬地位于南極地區附近,由于極端嚴寒,無常住居民,沒有大量的北極熊。返回位于北極地區的繁殖地

時要越過赤道大致向北飛。

【解答】解:A、讀圖分析可知,北極燕鷗主要繁殖地位于北極地區附近,拍攝者無法看到企鵝在游泳,

不符合題意。

B、主要越冬地位于南極地區附近,由于極端嚴寒,無常住居民,不符合題意。

C、返回位于北極地區的繁殖地時要越過赤道大致向北飛,符合題意。

D、主要越冬地位于南極地區附近,沒有大量的北極熊,不符合題意。

故選:C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燕鷗遷徙的相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讀圖分析解答。

3.2021年2月9日,南極西摩島測得20.75C的高溫,打破歷史紀錄。同期,南極多處出現粉色“西瓜雪”。

“西瓜雪”是一種淡水的單細胞綠藻,在低溫下保持“冬眠”狀態,一旦環境溫度合適,它就會開始瘋

狂生長。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關于南極地區“西瓜雪”現象,以下說法合理的是()

180°

A,預示南極地區氣候得到改善

B.南極一年中“暖季”更利于“西瓜雪”生長

C.可以利用南極“西瓜雪”發展旅游

D.南極地區污水排放超標導致

【考點】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

【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大洋洲與南北極地區.

【答案】B

【分析】南極大陸孤獨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極大陸95%以上的面積為厚度極高的冰雪所覆蓋,素有

“冰雪高原”之稱。南極地區氣候特點是酷寒、大風和干燥。南極地區生態環境脆弱,在考察期間要保

護其生態環境。

【解答】解:根據材料:“西瓜雪”是一種淡水的單細胞綠藻,在低溫下保持“冬眠”狀態,一旦環境

溫度合適,它就會開始瘋狂生長。南極多處出現粉色“西瓜雪”,說明全球變暖,南極地區氣溫升高,

冰蓋融化加速。''西瓜雪”的出現并不是南極地區氣候改善,開發此旅游項目會破壞南極地區的生態環

境,南極地區沒有污水排放。

故選:B?

【點評】本題以南極地區圖為背景,考查南極地區氣溫升高的原因,結合所學逐一分析解答即可。

4.北極地區的代表動物是()

A.北極熊B.企鵝C.磷蝦D.鯨

【考點】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極地地區的主要動物.

【專題】地理探究類開放題;大洋洲與南北極地區.

【答案】A

【分析】隨著人類日益廣泛地進入兩極地區,那里原有的安寧環境被無情地破壞了,大批極地野生動物

遭到殘酷的獵殺。如今,人類已經懂得極地野生動物對于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并制定出一系列保護法規。

北極熊、海象、海豹、企鵝、鯨等,都被列為保護動物。

【解答】解:北極熊又叫白熊,是所有熊中力氣最大和最兇惡的,素有“冰海霸王”之稱。北極熊棲息

在北冰洋的冰山、島嶼、加拿大極地群島和亞歐大陸北部沿岸地區,許多人把北極熊當做是北冰洋的象

征。

故選:Ao

【點評】考查極地豐富的生物資源,記憶即可正確解答。

5.關于南極地區比北極地區更冷的原因,敘述錯誤的是()

A.南極地區以海洋為主

B.南極地區以陸地為主

C.南極地區海拔高

D.南極地區冰層厚,白色反光強

【考點】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

【專題】情境文字材料題;大洋洲與南北極地區.

【答案】A

【分析】極地酷寒,多狂風,降水稀少。無論南極洲還是北冰洋,都是一望無際的冰雪世界。地球上

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儲存在兩極地區。北極地區指北極圈以北的區域,包括北冰洋、亞歐大陸和北

美大陸的北部及一些島嶼。北極圈以內的陸地面積約800萬平方千米,北冰洋面面積1310萬平方千米。

南極地區包括南極大陸及其沿海島嶼和陸緣冰,還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南極

大陸孤獨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極大陸95%以上的面積為厚度極高的冰雪所覆蓋,素有“冰雪高原”

之稱。

【解答】解:北極地區以海洋為主,南極地區以陸地為主,南極地區海拔高,南極地區冰層厚,白色反

光強,所以南極比北極更冷。

故選:Ao

【點評】該題考查了兩極地區自然環境的異同,要理解記憶。

6.去南極地區進行科考旅游,最好選擇在()

A.12月--次年1月B.7月--8月

C.4月--5月D.9月--10月

【考點】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

【專題】地理探究類開放題;大洋洲與南北極地區.

【答案】A

【分析】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南極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該季節是去南極洲考察的最

佳時間。

【解答】解:去南極地區進行科考、旅游大都選擇在12月--次年1月,原因是12月--次年1月是

南極洲的暖季且有極晝現象,便于考察。

故選:Ao

【點評】本題考查了南極地區的地理知識點,結合南極地區的地理環境理解解答。

7.2024年2月7日,在南極羅斯海恩克斯堡島,我國第五座南極考察站秦嶺站正式建成。如圖為我國南

極考察站分布示意圖,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我國秦嶺站的科考隊員()

A.會遇到北極熊

B.會面臨高溫的侵襲

C.向北走,可以到達南極點

D.可以進行極地環境變化研究

【考點】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

【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大洋洲與南北極地區.

【答案】D

【分析】南極地區氣候特點是酷寒、大風和干燥。海岸和島嶼附近有鳥類和海獸,鳥類以企鵝為多。北

極地區主要位于北極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邊的亞、歐、北美三洲部分地區。

【解答】解:北極熊是北極地區的代表動物。南極地區因緯度高、平均海拔高,氣候極其寒冷,不會面

臨高溫的侵襲。向北走,可以到達北極點。秦嶺站可以進行極地環境變化研究。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極地地區的地理特征,結合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

8.南極地區被稱為“白色荒漠”,其原因是()

A.年平均氣溫達-30℃

B.冰層的平均厚度達2000多米

C.風速大,風力強勁

D.年降水量小于50mm

【考點】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

【專題】生態環境類簡答題;大洋洲與南北極地區.

【答案】D

【分析】極地酷寒,多狂風,降水稀少,南極洲98%的陸地為冰雪所覆蓋。

【解答】解:南極洲的年平均降水量僅為50mm左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陸,而且降水幾乎全部是

雪,被稱為白色沙漠。

故選:D。

【點評】考查極地的自然環境特點,要理解記憶。

9.下列關于北極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以陸地為核心,周圍被海洋環繞

B.6?8月有極晝現象,適合科學考察

C.氣候酷寒,無常住人口

D.野外生存著企鵝等極地動物

【考點】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

【專題】地理探究類開放題;大洋洲與南北極地區.

【答案】B

【分析】極地地區,是指地球的兩極,即南極和北極。北極地區:以北冰洋為中心,周圍瀕臨亞洲、歐

洲、北美洲三大洲。南極地區:以南極洲為中心,周圍瀕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

【解答】解:北極地區指北極圈以北的區域,包括北冰洋、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及一些島嶼。“以

陸地為核心,周圍被海洋環繞”的應是南極地區,北極地區以海洋為核心;北極地區6-8月為夏季且

有極晝現象,適合科學考察;因紐特人為北極地區有常住人口,南極地區除了季節性居住的各國科考隊

員外沒有常住人口。南極地區有“冰雪高原”之稱,代表動物是企鵝。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北極地區的相關知識點,結合所學知識點解答即可。

10.關于南極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南極洲周圍被四大洋環繞的環境中

B.南極地區的氣候特點是濕潤和狂風

C.南極大陸有“冰雪高原”和“白色荒漠”之稱

D.南極洲的代表動物是海象

【考點】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

【專題】情境文字材料題;大洋洲與南北極地區.

【答案】C

【分析】南極地區包括南極大陸及其沿海島嶼和陸緣冰,還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

分。南極大陸孤獨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極大陸95%以上的面積為厚度極高的冰雪所覆蓋,素有“冰

雪高原”之稱。它至今仍然沒有常住居民。南極地區氣候特點是酷寒、大風和干燥。

【解答】解:南極洲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洋包圍;南極地區的氣候特點是酷寒、大風和干燥;

南極大陸95%以上的面積為厚度極高的冰雪所覆蓋,素有“冰雪高原”和“白色荒漠”之稱;南極洲的

代表性動物是企鵝。

故選:Co

【點評】本題考查南極地區的相關知識點,結合所學知識點解答即可。

n.“除了腳印,什么也不帶來;除了回憶,什么也不帶走”。下列做法符合極地生態旅游的是()

A.追逐企鵝拍照B.帶走生活垃圾

C.品嘗當地野味D.給動物喂食物

【考點】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人類對極地地區科學考察的意義.

【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大洋洲與南北極地區.

【答案】B

【分析】極地地區距離我們非常遙遠,但是其環境破壞會影響到人類社會的活動,我們都要保護極地地

區的生態環境。

【解答】解:把生活垃圾帶走符合極地生態旅游,追逐著企鵝拍照、給動物投喂食物、品嘗當地野味都

是錯誤的做法,不符合生態旅游。

故選:Bo

【點評】本題考查生態旅游的做法,解答此題的方法是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及所見所聞理解解答即可。

12.南極洲是七大洲中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原因是()

A.地形以山地為主,山嶺眾多

B.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山地集中在中部

C.大陸上覆蓋著2000多米厚的冰層

D.冰山漂浮于四周,增加了大陸的高度

【考點】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

【專題】情境文字材料題;大洋洲與南北極地區.

【答案】C

【分析】南極地區包括南極大陸及其沿海島嶼和陸緣冰,還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

分。南極大陸孤獨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極大陸95%以上的面積為厚度極高的冰雪所覆蓋,素有“冰

雪高原”之稱。它至今仍然沒有常住居民。南極地區氣候特點是酷寒、大風和干燥。

【解答】解:南極洲是七大洲中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I,原因是大陸上覆蓋著2000多米厚的冰層。

故選:Co

【點評】本題考查南極洲的地理環境特點,結合所學知識點解答即可。

解答題(共3小題)

13.南極地區自然環境獨特、自然資源豐富,是開展科學考察和探險的寶地。2019年,我國某探險家拖拽

約180千克物資,以越野滑雪的方式成功抵達南極點。圖中示意南極地區,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據圖讀出昆侖站的緯度是80.5°So昆侖站位于南極圈內,冬至日會出現極晝現象,理

論上可全天觀測太陽。

(2)科學家在南極地區發現了豐富的煤炭資源。依據大陸漂移說可推測:南極大陸曾經所處的緯度位

置較低,氣溫較高,降水較多,植被覆蓋率較上

(3)列舉該探險家需攜帶的一種防護用品并說出理由。

西經0°東經

135"T、.135°

西經180°東經

昆侖站?煤炭一探險家行進路線

【考點】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我國的南極科學考察、中山站、長城站.

【專題】示意圖;大洋洲與南北極地區.

【答案】(1)80.5°S;極晝;(2)低;高;高;(3)特制羽絨服,防酷寒,因為南極地區酷寒、烈風、

暴雪,帶此防護物品是為了保暖、防風雪。

【分析】南極地區包括南極大陸及其沿海島嶼和陸緣冰,還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

分。南極大陸孤獨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極大陸95%以上的面積為厚度極高的冰雪所覆蓋,素有“冰

雪高原”之稱。它至今仍然沒有常住居民。南極地區氣候特點是酷寒、大風和干燥。氣候嚴寒的南極洲,

植物難于生長,偶能見到一些苔野、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島嶼附近有鳥類和海獸,鳥類以企鵝為多。

【解答】解:(1)讀圖可知,昆侖站地處南半球,其緯度位置為80.5°S;昆侖站位于南極圈內,冬至

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回歸線,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煤是深埋在地下的古代植物經過漫長的時間演化而形成的,現在人們在冰雪

覆蓋的南極地區發現了豐富的煤炭資源,這種現象是由于大陸漂移產生的,說明南極大陸很久以前在氣

候溫暖的區域,緯度較低,氣溫較高,降水較多,生長著茂密的森林,植被覆蓋率較高,經過大陸漂移

才到現在的位置。

(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極地區的氣候特點是烈風、酷寒、干燥;故探險家需攜帶特制羽絨服,防

寒保暖;可攜帶護目鏡,冰雪反射的強烈光線會傷害眼睛;可攜帶防曬霜,紫外線強烈,防曬霜利于保

護皮膚被灼傷。

故答案為:(1)80.5°S;極晝;(2)低;高;高;(3)特制羽絨服,防酷寒,因為南極地區酷寒、烈

風、暴雪,帶此防護物品是為了保暖、防風雪。

【點評】本題以南極地區示意圖為材料,涉及南極地區的位置范圍、經緯網的定位、緯度對氣候的影響

等知識點,考查學生讀圖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4.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南極地區自然環境惡劣,科學家曾在此測得-88.3C的極端最低氣溫和92.5米/秒的世界最高

風速(12級臺風的風速為33米/秒),此外南極地區的年平均降水量僅55毫米。

材料二:在南極地區,新鮮蔬菜是“奢侈品”,中國科考站的物資補給主要靠“雪龍號”的長時間長途

運輸,不僅成本高,而且儲存時間有限。隨著智慧溫室大棚在中國南極科考站的建立,科考隊員吃上了

親手栽種的新鮮蔬菜,實現了“蔬菜自由”。

(1)圖中的圓圈代表緯線(緯線/經線)。長城站是中國在南極地區建立的第一個科學考察站,它

位于南極點的正北(方向)。

(2)從南極上空觀察,地球的自轉方向是圖中①(①/②)的方向。

(3)從材料1可知,南極典型的自然環境特征是酷寒、烈風、干燥。

(4)南極溫室大棚實現蔬菜自由的最佳時期為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主要原因是:每年的11

月至次年的3月是南極地區的暖季,氣溫較高,白晝時間較長,有利于科考的進行。

【考點】我國的南極科學考察、中山站、長城站;地球自轉及其方向和周期;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和自

然資源.

【專題】示意圖;大洋洲與南北極地區.

【答案】(1)緯線;正北;

(2)①;

(3)烈風;

(4)每年的n月至次年的3月是南極地區的暖季,氣溫較高,白晝時間較長,有利于科考的進行。

【分析】(1)地球繞著地軸自西向東轉動叫自轉,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

時針旋轉。

(2)南極地區主要位于南極圈以南,包括南極洲及其周邊的海域。南極地區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區,南

極大陸素有“冰雪高原”之稱,大部分地方覆蓋著很厚的冰層,平均厚度2000多米。除了嚴寒之外,

南極地區還被稱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年平均降水量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南

極地區也被稱為地球上的“風庫”,年平均風速為17-18米/秒,最大風速可達100米/秒。南極地區氣

候特點是酷寒、烈風和干燥。我國在南極地區的科學考察站有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和秦嶺

站。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是南極地區的暖季,氣溫較高,白晝時間長,此時是去南極科考的最佳時

間。

【解答】解:(1)讀圖可知,圖中以南極為主中心的同心圓圈代表緯線。南極點是地球的最南端,所以

長城站位于南極點的正北方向。

(2)從南極上空觀察,地球的自轉方向是順時針,是圖中①方向。

(3)從材料1可知,南極典型的自然環境特征是酷寒、烈風、干燥。南極地區受極地東風影響大,況

且地表植被少,風力極大,有“風庫”之稱。

(4)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主要是南半球的夏季,此時南極地區氣溫較高,并會出現極晝,光照時

間長,有利于蔬菜種植

故答案為:(1)緯線;正北;

(2)①;

(3)烈風;

(4)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是南極地區的暖季,氣溫較高,白晝時間較長,有利于科考的進行。

【點評】本題以南極地區為材料,涉及南極地區的氣候、方向的判斷、地球自轉的方向等相關知識,考

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讀圖分析能力。

15.讀極地地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本圖是南極地區,從上空看地球自轉方向是順時針。

(2)圖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稱,甲是南美洲,乙是太平洋。

(3)由于人類活動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候變暖,也使得極地地區出現冰雷融化現象。

在極地,科考隊員們外出考察時,都要將產生的垃圾裝袋封好,并帶回站上或本國處理,其目的是保

護南極洲自然環境不被破壞。

(4)讀圖,我國緯度最高的內陸考察站是昆侖站,沒有極晝極夜的科考站是長城站

(5)當科考隊員登上南極洲時,迎接他們的“南極小主人”(代表動物)是企鵝。

(6)南極地區的科考站建站時間都在二月份建站,為什么?此時是南極地區的暖季,氣溫相對高,

白晝時間長。

【考點】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我國的南極科學考察、中山站、長城站.

【專題】示意圖;大洋洲與南北極地區.

【答案】(1)南極;順時針;(2)南美;太平;(3)變暖;保護南極洲自然環境不被破壞;(4)昆侖站;

長城站;(5)企鵝;(6)此時是南極地區的暖季,氣溫相對高,白晝時間長。

【分析】南極地區包括南極大陸及其沿海島嶼和陸緣冰,還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

分。南極大陸孤獨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極大陸95%以上的面積為厚度極高的冰雪所覆蓋,素有“冰

雪高原”之稱。它至今仍然沒有常住居民。南極地區氣候特點是酷寒、大風和干燥。我國在南極地區的

科學考察站有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和羅斯海新站,在北極地區的科學考察站有黃河站。南

北半球季節相反,南極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該季節是去南極洲考察的最佳時間。據

題干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1)本圖是南極地區,從上空看地球自轉方向是順時針。

(2)圖中甲是南美洲I,乙是太平洋。

(3)由于人類活動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候變暖,也使得極地地區出現冰雷融化現象。在極

地,科考隊員們外出考察時,都要將產生的垃圾裝袋封好,并帶回站上或本國處理,其目的是保護南極

洲自然環境不被破壞。

(4)讀圖,我國緯度最高的內陸考察站是昆侖站,沒有極晝極夜的科考站是長城站,該站位于南極圈

以外。

(5)當科考隊員登上南極洲時,迎接他們的“南極小主人”(代表動物)是企鵝。

(6)南極地區的科考站建站時間都在二月份建站,此時是南極地區的暖季,氣溫相對高,白晝時間長。

故答案為:(1)南極;順時針;(2)南美;太平;(3)變暖;保護南極洲自然環境不被破壞;(4)昆侖

站;長城站;(5)企鵝;(6)此時是南極地區的暖季,氣溫相對高,白晝時間長。

【點評】本題以南極地區為材料,設置六道小題,涉及南極地區周邊的海洋、科考時間和原因、自然資

源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考點卡片

1.地球自轉及其方向和周期

【知識點的認識】

地球自轉的方向和周期

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地球自轉

是地球的一種重要運動形式,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1日,如果以距離地球遙遠的同一恒星為參照點,則

一日時間的長度為23時56分4秒,叫做恒星日,這是地球自轉的真正周期.如果以太陽為參照點,則一

日的時間長度為24小時,叫做太陽日,這是我們通常使用的地球自轉周期.

【命題的方向】

考查了對地球自轉及其方向和周期的認識,基礎知識,難度不大,多以選擇、填空形式出題.

例:(2014?句容市模擬)下面四幅圖中,地球自轉方向正確的是()

NN

分析:地球繞著地軸自西向東轉動叫自轉,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

解答: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地球的自轉方向,屬于基礎題目,一定要學會地球上方向的辨別.

【解題思路點拔】

關鍵是熟記地球自轉及其方向和周期.學會分辨南北極上空所看到的自轉方向.

2.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

【知識點的認識】

北極地區的自然資源極為豐富,包括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與化學能源,可再生的生物資源,以及如水力、

風力等恒定資源。如果按照廣義的資源定義,則還應算上軍事資源、科學資源、人文資源、旅游資源等等。

談到北極資源種類對于現代社會的意義,最重要和最直接的當然是能源中的石油與天然氣資源。據保守的

估計,該地區潛在的可采石油儲量有1000億?2000億桶,天然氣在50萬億?80萬億立方米之間。可以

看出,當世界上其他地區的油氣資源趨于枯竭的時候,北極將成為人類最后的一個能源基地。

南極地區的礦產資源極為豐富。據已查明的資源分布來看,煤、鐵和石油的儲量為世界第一,其它的礦產

資源還正在勘測過程中。在南極地區,可望發現更多更豐富的礦產資源,為人類利用這些資源提出科學依

據。鐵礦是南極最富有的礦產資源之一。

南極地區環境破壞嚴重,出現了嚴重的臭氧空洞,危害著整個人類的生存。急需保護臭氧層。

【命題的方向】

考查了對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認識,基礎知識,一般以選擇、填空形式出題。

例:整個南極地區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寶庫。那里不僅有鐵、煤等礦產資源,還有磷蝦等豐富

的生物資源。

分析:南極洲面積約1400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個洲。南極洲98%

的陸地為冰雪所覆蓋,冰層平均厚度達1720米。

解答:南極洲上已發現220多種礦物,除煤儲藏豐富外,面向印度洋的查爾斯王子山脈有世界上規模最大

的鐵礦床,大陸架還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此外還有磷蝦等豐富的生物資源。

故答案為:鐵;煤;磷蝦。

點評:考查極地的資源,要理解記憶。

【解題思路點拔】

記憶兩極地區的環境和資源的概況。極地地區是人類最后的希望所在。

3.人類對極地地區科學考察的意義

【知識點的認識】

南極大陸未來的開發利用,已經為世界各國關注。各種瓜分南極的主張和借口應運而生。其目的主要在于

奪取南極大陸豐富的資源--尤其是能源。各國政府耗資巨大地支持南極探險和考察,其重要目的之一就

在于躋身南極,為未來著眼。

科學考察基地,這些眾多的考察站,根據其功能大體可分為:常年科學考察站、夏季科學考察站、無人自

動觀測站三類。其中,常年科學考察站有50多個,中國的南極長城站和中山站是常年科學考察站;夏季

科學考察站在南極洲大約有100多個,經常使用的有70-80個左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